金色笔记(首刷限量金色书口纪念版‧莱辛诞生一百週年‧影响超过四个世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反叛经典)

金色笔记(首刷限量金色书口纪念版‧莱辛诞生一百週年‧影响超过四个世代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反叛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多丽丝・莱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诞生一百週年全新校订版 名列《时代杂志》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首刷限量设计师涂绘金色书口纪念版/ 装帧设计|聂永真: 「设计师限量书口特别版将小说结束前的『金色笔记』章节, 作为讯息传递在别于平面的另一侧视角上, 指涉不按时间向度发生的书写文本与多元面向的女性思维。」 在失序世界追寻自由的女性主义反叛经典 影响超过四个世代女性作家 ▍本书特色 ◎名列《时代杂志》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国际莱辛学会祕书长、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陈艶姜专文导读,剖析《金色笔记》的多种阅读视角 ◎中文版首度独家完整收录莱辛两篇自序,以及一篇自剖本书创作历程的专文〈戒慎相迎〉,三篇文章分别写于本书问世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足见《金色笔记》历经数十年仍然激烈而真实地反映着时代 ◎中文版首度独家收录莱辛专访,剖析文学养成之路的曲折与信念 ◎出版超过半世纪后,横跨四个世代的女性作家: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黛安娜‧阿特尔、E.M.佛斯特文学奖得主玛格丽特‧德拉布勃利、毛姆文学奖得主瑞秋‧库斯克、英国卫报编辑娜塔莉‧翰曼,共同推崇《金色笔记》的经典地位及其反叛性格! ▍我们如何读莱辛笔下的女性及疯狂? 「莱辛认为二十世纪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是史上前所未见的,女人的革命更是二十世纪最大的革命。」 「二十一世纪的莱辛比二十世纪中期的她更有说服力,因为她当年小说暴露的人性、社会,甚至宇宙问题,似已预言了本世纪人类正面临的种种困境, 除了上述举例的性别、教育、种族、政治、科技、文明等未解的难题,还包括环境保护、青少年暴力以及恐怖组织等等重大议题。」 「莱辛暗示,疯狂不是全然负面的精神疾病,而是一道缺口, 让人窥见自己内在的、或与世界的矛盾冲突,进而可能产生自我突破,因此精神崩溃有可能是人格全然的分裂亘解,但也有可能是突破小我限制的新境界。然而突破界限之后,是否就能摆脱人类的愚昧而臻智慧之巅峰呢?小说中有一个比喻,十分贴切。如果人类的愚蠢是一座高山,那我们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薛西佛斯,不断的推巨石上山,想要登圣贤所在之巅,然而巨石必然不断地滚下山,于是我们只好又再次的往上推,每次可能只能往上进一吋,但我们必须忍耐,坚定地往上爬。莱辛在其他的文章中曾经明言,人类的历史为什么会不断地重复错误,例如不断的战争?人类为什么无法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呢?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都有类似的偏执 :「我们是对的,你们是错的」;「我们得救了,你们下地狱 !」其实,「我们」和「你们」 完全一样,有可能是任何一种团体,比如教派、政党、种族或国家。莱辛不但是一流的作家,更是一位有智慧的长者,在诸多作品中流露出对人性深入透澈的了解,对社会政治问题客观超然的分析,更对世界的苦难有着无限的悲悯。」 (引述自国际莱辛学会祕书长、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陈艶姜专文导读〈另类疯狂的女性〉)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自述: 「这本小说当今是写不出来的。」 《金色笔记》──最能回应时代的全新小说形式 最精准预言未来困境的重磅经典 最能阐述莱辛世界的代表作 一个平常夏日,安娜和莫莉在一栋公寓里谈天, 安娜说:一切都开始濒临崩溃了。 全书以「自由女性」为框架,穿插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笔记, 最终以「金色笔记」作结,让读者见证安娜最后发疯的过程。 随着对话与一本又一本笔记的开展, 全书跳脱时间的先后顺序,也突破传统叙事结构, 读者将在安娜纷陈的笔记之中,看见女性生命的复杂与多元性。 继吴尔芙之后女性小说第一人,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莱辛, 巧妙编织私密的情感书写,穿梭于回忆与遗忘的缝隙之间, 在连结混沌历史与女性命运的同时,也成功创造了名留青史的全新小说形式。 ▍黑色、红色、黄色、蓝色、金色笔记分别有何含义? 「黑色笔记」是关于安娜在英国殖民地罗德西亚度过二战前夕与战火勐烈的回忆,后来成为她创作小说《战争边缘》的灵感泉源。安娜开始谈起她和许多人会面的过程,这些人都想将小说改编为一部影视作品。她也提到启发她创作《战争边缘》的许多事件与人物。安娜开始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一切都从她曾经是一位南非的共产党员开始。 「红色笔记」呈现了安娜在共产党里产生的矛盾心态。身为共产党员的她,却发现自己持续批判这个政党。安娜虽然萌生离开共产党的念头,却依旧相信共产党纲领所允诺的理想世界。红色笔记描绘了安娜涉入共产党的若干事件,原先期望借此做出改变,却终究发现是徒劳无功。 「黄色笔记」的叙事主角转换为一位名为爱拉的作家(也就是安娜的笔名)。她写了一本关于一位年轻男子打算自杀的小说,然而男子始终无法决定自己是否要自杀,直到生命终结的时刻来临。爱拉有一位共产党朋友茱莉亚,与一位已婚医师陷入爱河,她一直告诉自己这样的恋爱关系才能让她感受到真正的自由。然而,爱拉得知医师与妻子前往奈及利亚后,受了非常大的打击,感觉自己的生命完全陷入疯狂。 「蓝色笔记」是安娜认为最有帮助的笔记,最后却发现事实完全相反。她想起自己的谘商过程,她谈论自己的梦、谈论妻子的身分。她也提到认识了一位名为尼尔森的美国人。安娜与他约会之后才发现尼尔森已经是有妇之夫…… 「金色笔记」直到小说即将结束时才终于出现,描述安娜心智崩解的过程。整部小说以〈自由女性〉为主干,其间穿插黑色、红色、黄色、蓝色、金色笔记交织而成,每个笔记承载的故事都不按时间先后顺序组合,挑战传统的叙事结构,也让读者在纷陈的笔记之中,得以看见女性生命的复杂与多元性。 ▍莱辛如何看待《金色笔记》带来的批评与成就? 我心知当时是不凡的年代,也正在亲眼见证种种不凡的事件,因而想纪录这些事件。我经常想阅读从未写成的小说却不可得。……这本小说当今是写不出来的。任何一个小说家都会发现传达消逝年代的氛围十分困难。有些发生在非常超现实的冷战时期的故事也许会让年轻人不可置信地发笑,但那些故事意味着死亡、刑求、监禁。 同时,其他「女性主义圣经」也出现了,最杰出的作品当属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它引领我至无人置信的境地。我在写《金色笔记》时从未想到自己是在写一部「女性主义圣经」。六○年代的女性主义者并非首批上竞技场的战士,「女性问题」可追溯至十五世纪;四○、五○年代共产主义圈也常讨论女性主义议题。但《金色笔记》第二句提到:安娜说:「问题的关键是,就我看来,一切都开始濒临崩溃了。」 正如小说的「结构」也如此展现,我认为这才是《金色笔记》的主旨。所有事物都正开始濒临崩溃,如今谁都看得出我们正身处急速四分五裂的文化。 (引述自本书莱辛专文〈戒慎相迎〉) ▍《金色笔记》如何影响四个世代的女性作家? 《金色笔记》出版超过半个世纪之后,英国《卫报》特别刊载当代女性作家对莱辛文学遗产的回应。《卫报》指出,莱辛透过《金色笔记》「剖析共产主义、女性解放、母职,以及精神崩溃的基进方式,让《金色笔记》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不断挑起男人的阉割焦虑。《金色笔记》的遗产已经影响了四代的女性作家。」 事隔多年,当我回首阅读《金色笔记》,我发现自己可以搁置小说顽固的结构,进而欣赏本书的野心,并且为这份企图心深深感动。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黛安娜‧阿特尔 我无法用任何方式衡量《金色笔记》教会我的事情,以及它给我的种种警示。莱辛拒绝任何形式的分类,她创造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E.M.佛斯特文学奖得主玛格丽特‧德拉布勃利 《金色笔记》希望改变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金色笔记》的前卫之处不只在于挑战过去的教条与形式,这本小说不断突破的其实正是它自己本身。 ──毛姆文学奖得主瑞秋‧库斯克 从我二十多岁读过《金色笔记》之后,这本小说就成为我最常送人的礼物……不管是认识了新的朋友,或是发现老友正处在困境之中,甚至只要发现朋友的书柜少了这本小说,我就会送他们一本,并且告诉他们这本小说如何改变了我,就像莱辛所说书写改变了她一样。 ──英国《卫报》编辑娜塔莉‧翰曼 ▍延伸阅读:litterateur书系 树立欧美文学地标 推荐(依姓氏笔画顺序排列)|李明璁(社会学家‧作家)、沈清楷(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房慧真(作家‧记者)、陈栢青(作家)、陈雪(作家)、童伟格(作家)、冯品佳(交通大学外文系讲座教授)、黄崇凯(作家)、杨照(作家)、蔡秀枝(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教授)、邓宜菁(清华大学英语教学系副教授)、邓鸿树(台东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为什么我们读litterateur? 二十一世纪已是一切都有答案的时代, 我们却不是真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生活总困在日复一日的变形记里, 我们也还是那个无处可去的异乡人。 和我们一起在欧美重量名家的千言万语里跋山涉水, 上个世纪悬而未决的课题, 用一份新时代的阅读清单面对。 在政治、宗教、性别、文化的精神迷雾里, 坚持仍以文学为尺标, 全面扫视二十一世纪人类最神祕的心灵风景。 ▶litterateur书系书单 米榭‧韦勒贝克《屈服》 萨尔曼‧鲁西迪《两年八个月又二十八夜》 朱利安‧拔恩斯《生命的测量》 多丽丝‧莱辛《祖母,亲爱的》 2019年即将出版── 艾希克.维雅《二月二十日的祕密会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
(1919.10.22-2013.11.17)

・诺贝尔文学奖
・大卫・柯恩文学终身成就奖
・毛姆文学奖
・英国名誉勋位
・名列《时代》杂志「一九四五年来最伟大的五十位英语作家」

出生于波斯(今伊朗),幼年随父母住在英属殖民地南罗德西亚(今辛巴威),生活拮据。十五岁离家自立,第一份工作是保母,并于此时开始写作。一九四九年与第二任丈夫离婚后,为了发展写作生涯及追求社会主义政治理想,带着幼子移居至英国伦敦。

莱辛刚到伦敦非常贫穷,行李中只有《The Grass is Singing》手稿,小说于伦敦出版后得到好评,正式踏入英国文坛,其后持续创作,一九五四年即以短篇小说集《Five》获得毛姆文学奖。一九六二年发表生涯最重要作品《金色笔记》,此书借由自诩为「自由女性」的主角安娜从女孩成为母亲的过程,多面向书写女性思维、感觉与经历,却不自限于女性主义的框架。出版后旋即获得国际文坛关注,使莱辛知名度大开。

莱辛其后勇于尝试以不同形式创作,《Children of Violence》、《Canopus in Argos》皆是各包含五本作品的系列科幻小说。一九八二年又以匿名方式出版《The Diary of a Good Neighbour》及《If the Old Could…》探索新作家出版作品面临的困境。九〇年代后期,讽刺小说《The Good Terrorist》、恐怖小说《第五个孩子》,皆获文学奖肯定。

一九九四年发表自传《Under My Skin》。一九九九年获颁英国用以表彰在艺术、文学、自然科学、政治等领域有重大成就人士的名誉勋位。二○○一年获颁英国大卫・柯恩文学终身成就奖及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女亲王奖,皆为表彰其毕生文学贡献。在名列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名单后多年,终于二○○七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最高龄获奖者,并荣获赞誉:「女性主义的史诗作家,以怀疑精神、炽烈热情与富有远见的能量,透析四分五裂的人类文明」。

莱辛于二○一三年去世于伦敦家中。她一生致力于反对种族隔离及殖民主义,更被视为是继维吉尼亚・吴尔芙后最伟大的女性主义作家。


相关着作:《祖母,亲爱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小说集中译本首度出版,收录电影《爱・堕落》原着)》

译者简介

陈才宇
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修习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文学,为中国资深译者。

刘新民
中国英语语言文学教授、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会员。

绘者简介

聂永真/装帧设计
永真急制Workshop负责人。曾获金曲奖最佳专辑设计、德国红点设计奖、IF传达设计奖。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
出版作品有《Re:没有代表作》、《FW:永真急制》、《不妥》。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由女性Ⅰ】
 
一九五七年夏天,安娜和她的朋友莫莉别后重逢。
 
两个女人单独待在伦敦的一间公寓里。
 
「问题的关键是,」安娜的朋友从楼梯口的电话机旁回来时,安娜说:「问题的关键是,就我看来,一切都开始濒临崩溃了。」
 
莫莉是个经常打电话的女人。刚才电话铃响时,她仅仅问了句:「嗯,有什么八卦?」现在她说:「是理查打来的,他马上要过来。下个月他没有空,今天好像是他唯一有空的日子。至少他坚持这个说法。」
 
「这样啊,我可没打算离开。」安娜说。
 
「不用离开,妳尽管留下。」
 
莫莉在考虑自己的打扮——她穿着长裤和毛衣,这都是最难看的服饰。「他得接受我本来的模样,」她断言,一边在窗边坐下,「他不肯说有什么事情——我猜想,他与玛莉恩的关系又出现危机了。」
 
「他没写信给妳吗?」安娜谨慎地问。
 
「他和玛莉恩都写过——都是些很亲热的信,很奇怪吧?」
 
说「很奇怪吧」时,莫莉的语气显得很独特,那是她们亲密聊天时惯用的。但这次刚一开口,莫莉就改变了口气:「现在谈它也没用了,因为他马上就要过来,他是这样说的。」
 
「当他看见我在这里时,也许就会离开。」安娜兴致高昂,但显得有点儿放肆。莫莉敏锐地看了她一眼,说:「哦,这是为什么?」
 
在常人眼里,安娜和理查两人谁都不喜欢谁。过去,只要理查一出现,安娜就会主动走开。现在莫莉说:「其实我认为他内心深处很喜欢妳。问题的关键是,他原则上只能喜欢我——他真是个大傻瓜,总是得喜欢某个人或不喜欢某个人,因此,他把自己不愿承认而实际上存在的对我的厌恶感,全都转嫁到妳身上了。」
 
「这是我的荣幸,」安娜说:「但妳知道吗?当妳不在时,我发现,对于许多人而言,我们俩实际上可以交换各自的角色。」
 
「妳现在才刚明白这件事吗?」莫莉说。每当安娜提出莫莉认为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时,莫莉总这样颇为自得。莫莉在这两人的关系中,早就形成了一种均衡的态势:莫莉比安娜更老于世故,而安娜则占有才智方面的优势。
 
安娜没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现在她笑了,承认自己反应很迟钝。
 
「我们各方面都有差距,」莫莉说:「这真怪。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两人都过着同一种生活——例如不结婚什么的。别人只看到这一点。」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