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1989年12月日本的股价,日经DOW平均约达到39,000日圆(时价约530兆日圆),正值泡沫经济的顶点。之后泡沫崩坏,有一阵子股价跌到大约12,000圆的价位(时价约230兆日圆)。此后有稍微恢复,但复合不景气(通货压缩不景气)的伤痕甚深,总体经济来说,金融不景气(不动产不景气)持续低迷,设备投资、个人消费、GDP未见成长。另外,在个体经济方面,由于加班时间减少,可支配所得减少,甚至出现裁员。如今重组(Restructure)这句话甚至变成平常茶余饭后的用语。此事说明一向被终身僱用制、年功系列制所支持的公司本位主义也面临检讨的阶段。亦即,暗示着与其提及好的「公司人」,不如提及好的「社会人」,要从「量」的发想转换成「质」的发想,以及要把眼光朝向生活大国(消费者主体)。
从以上的话题,我们可以说从中学到了很大的教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笃信着成长的直线(相信经济的管道会扩大,股票或土地会持续上升,特别是土地神话近乎信仰),称此为「回归分析症候群」(Regression Syndrome)。另一者则是,沉迷金融游戏的虚浮无定。此种资金被认为应该向广义的社会资本(也包含IT相关者)去充实投资才是。
因此,如今需要做的事情是,将自1990年所失去的10年总括起来,向新的典范(Paradism)去转移。而且此典范转移的关键语是从「战术」转向「战略」。如今战略(资源分配的优先顺位、重点设置方式的架构,亦即决定未来的方向)的想法最为重要。以观念的改变来说,从「高明的行驶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到「选择正确道路」,的确决策是不可欠缺的。以时代的背景来说,从「什么都要的时代」(泡沫期预算的安排方式),朝向「只要这些的时代」(此后的预算安排方式)去改变。换言之,此后新的典范转移的重点,可以认为与其「重视结果」,不如重视「决策过程」。
可以回答此种典范转移的决策模式,有本书要介绍的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阶层分析法)。此模式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沙第(T.L. Saaty)教授所提倡的手法,在问题的分析方面,系为适切组合主观判断与系统研究后的一种问题解决型(提案型)的决策手法。
亦即,AHP是设法解决以往决策手法中无法应对的问题所开发之方法。因此,在使用AHP解决问题方面,首先要以如下的关系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