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蜜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Rudolf Steiner
圖書標籤:
  • 昆蟲
  • 蜜蜂
  • 自然
  • 動物
  • 科普
  • 生物
  • 農業
  • 養蜂
  • 花園
  • 生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迴首二十世紀,我們顯然可以看到在科技領域裏的重大進展。然而,人類生活在這方麵的進展是有代價的,人們失去瞭本能的、全觀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指引著、也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但是,若想要迴到「往日的美好時光」,這樣的方嚮是錯誤的。幸好,舊時風情也不是去追溯就能留下來的。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汲取知識和智慧的方式,並同時保存科學訓練下所得到的理智成就。

  為瞭把我們敏銳的理智聚焦在大自然的物理、物質層麵,我們必須忽略其他方麵的事——那些構成與支持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背後成因,也就是靈性世界。無論是否認同靈性世界的存在,我們正麵臨生命世界受到否定和破壞,這個事實不容忽視,若地球和其他的生命要能存續,我們必須找到這股浪潮的背後成因。世界各地的蜜蜂大量死亡,隻不過是整個生命世界崩壞的其中一部份。

  在這樣全球性的現象中,我們能做些什麼?危機就是轉機,無論是個人、國傢或全球性的危機皆然。曆史上的這些「時刻」搖動、震撼著人們,我們纔會放下自我毀滅的道路,改變航程,朝嚮新的、有生機的方嚮前進。若不能重新找到縱觀萬有的整全世界觀,我們就無法得到真正的事實,而這一次我們不是透過本能或傳統去得到這些知識。關於生命的起源、我們的宇宙、演化和演化的目的等,我們就像一葉扁舟漂浮、掙紮在一片充滿各種假設的汪洋大海上。像史蒂芬.霍金那樣誠實的科學傢,他知道我們現今的世界觀是建立在假設之上:「任何物理理論都是有假定條件的,也就是說,它們都隻是假設:你沒有辦法去證明……今日,科學傢以兩個基本但片麵的理論去描述我們的宇宙……本書的主旨是……尋找新的理論。」然而,問題是一般大眾把這些假設當作事實並全然相信。

  魯道夫.施泰納(1861-1925)並不棄絕科學時代的理智成就,而是透過運用這些知識去探索其他層麵的事物,以提供自然、物理、心理學等科學觀點必要的補充。他所用的方法稱為「靈性科學」或「人智學」(Anthroposophy,這個字是由兩部份組成,anthropos意為人類, sophia意為智慧),任何人隻要投入意誌、耐性、專注和心力,都可以學習這個方法。施泰納接觸到的實相是形成並影響感官知覺和物理世界的領域,透過這樣的認知,他能夠穿透盤根錯結的假設和理論,它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行動。

  施泰納在大約四十本著作和兩韆場演講裏傳達他的探索成果。他對靈性實相的研究結果並不是要人去「相信」的,而是要我們透過尋常的感知和醒覺、開放、無偏差的心智去驗證他所說的話。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實務運用,這些洞見得以在世界裏繁茂豐盛、開花結果——在教育、治療教育、醫學、農業、宗教、藝術、科學、及社會領域裏。

  我們十分感激有這份來自靈性科學觀點的蜜蜂講座。施泰納對在瑞士多納赫(Dornach)協助建造歌德館(Goetheanum)的工人們發錶這個演講。在聽眾之中有一位專業養蜂人穆勒先生,他提齣許多問題也貢獻不少看法,豐富瞭講座的內容。然而,當施泰納談到關於女王蜂的許多事情時,穆勒先生錶達齣強烈的反抗和不理解,施泰納提到現代培育女王蜂的方法(用工蜂的幼蟲孕育成蜂王,這個做法在當時已行之有十五年之久瞭)會造成長期的負麵效果——其影響十分巨大,他說「如果隻用人工培育齣來的蜜蜂,一個世紀之後,所有的蜜蜂都會消失。」(參考附錄,施泰納演講節錄,1923.11.10於多納赫)。施泰納迴應穆勒先生的反對意見齣現在另一次的演講裏:「我們的確不能現在就斷定此事;要等一段時間以後纔能看得到後果。穆勒先生,我們一百年後再來談這件事吧,到那時再來看看您的意見會是什麼。」

  七十五年過去瞭,施泰納談到的那種育王方式不僅持續著,而且變成一種標準,現在還再加上人工授精。現在,有超過六成的美國蜜蜂在過去十年中死亡,我們應該更加關注施泰納提齣的觀點,並對他的說法保持開放的心胸。當然,這會迫使人們暫停去檢視目前看來似乎是這場危機的成因——瓦蟎(varroa mite)——並提齣更多睏難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關於動物的整體健康,還有觸及更基本的一些議題,例如人類麵對蜜蜂的態度,以及我們對這種生物是否有深入的認識等。這兩個因素當然是相互關聯的,它們從根本上決定瞭養蜂的各種做法,例如:蜂巢的形式和材料、蜂蠟的産齣、人造巢脾、現代育王方式(包含人工授精)、分蜂或是抑製分蜂、控製雄蜂數量、餵食糖水、替代花粉、挪動蜂巢、每年淘汰蜂王等。當然還有其他「外在的」、物質方麵的決定性因素在養蜂裏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這些事情會發生也和我們對大自然中的生命過程及錯綜復雜的交互關係缺乏認識有關,例如:礦物肥料對花蜜和花粉品質的影響、殺蟲劑的使用、水質和空氣汙染、以及野花種類和數量的持續減少等。

  為瞭正確對待動物,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天性,而正確對待動物應該是人類的道德責任。我們不能隻顧慮自身的舒適和計算經濟投入與收益。若我們如此眼光短淺,就會麵臨淒慘命運的後果。

  施泰納從來不是想把時鍾倒轉,迴到過去,當我們研讀這些演講記錄時,我們得以深入窺探蜜蜂的天性。然後,齣於自由意誌和深刻認識,我們可以用恰當的方式去照顧蜜蜂,幫助蜂群重新獲得生命力量,並以此療癒人類因短視近利、輕忽怠慢、貪婪巧取而對大自然造成的傷害。這份演講集不隻讓我們認識蜜蜂及蜂蜜的重要,並且對黃蜂、螞蟻在大自然裏和對人類演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能有所瞭解。我們能不盡一切努力去幫助這些生物嗎?牠們當然值得人類更多的關注和感激。

  施泰納想在一百年後再次與穆勒先生探討關於蜜蜂的事。這一百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剩下的幾年是關鍵的,我們要不是扭轉頹勢,要不就是見證施泰納所預見的情況。局勢如何發展對生態係統將有想像不到的重大影響,對大自然裏綿密細緻的交互關係也影響深遠。蜜蜂演講的最後兩場裏,施泰納對此做瞭清楚的說明。

  這本新版的英譯會讓今日的讀者更加瞭解施泰納想錶達的,我認為新譯本來得正是時候,令人心懷感恩。願這些訊息傳達到更多人的心裏!

鈞瑟.豪剋(Gunther Hauk)
1998年一月

  鈞瑟.豪剋(Gunther Hauk)是菲佛中心(Pfeiffer Center)的主持人,這是一間生機互動農法(BD)研究中心,由紐約春之榖的日橋學院(Sunbridge College)及三元教育基金會(Threefold Educational Foundational)所資助。鈞瑟在1996年於菲佛中心開始BD農耕的訓練課程。他從1975年開始接觸蜜蜂,並在1980年之後成為養蜂人。他在全美各地舉辦工作坊,倡導人們重視蜜蜂所麵臨的睏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


  魯道夫‧施泰納(1861-1925)稱其自己創立的靈性哲學為「人智學」,意思是「關於人類的智慧」。作為一位高度發展的靈視者,他所有的工作都是是對靈性領域的直接認識和觀察為基礎的。他開啓瞭現代的、普世性的「靈性科學」,任何人隻要願意鍛鍊清晰、不偏頗的思考都可以學習這門科學。

  施泰納從自己的靈性探究齣發,對許多人類活動提供瞭建言,包括教育(一般性和特殊教育)、農業、醫學、經濟、建築、科學、哲學、宗教、還有藝術。今日,全球有上韆所學校、診所、農場及其他組織依照施泰納的原則在進行實務工作。他的許多齣版品聚焦在人類的靈性本質、世界與人類的演化、個人成長的方法等。施泰納著書三十餘本,畢生在歐洲全境進行超過六韆場演講。1924年,他創立瞭一般人智學會(General Anthroposophy Society),今日在全球各地都有分支機構。

審訂者簡介

陳正光


  2008年退休於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在當公務人員期間因收入有限,為彌補傢庭開銷,於1986年無意中接觸到蜜蜂生態。産生興趣後,進而學習自己養蜂,第一年從18箱養起,隔年即收成九百多斤蜂蜜,也就因此繼續養蜂事業,直到今年已從事養蜂三十多年。從一個門外漢不斷學習,直到現在在山綫社區大學分享蜜蜂生態教學。2019年於石圍牆酒莊協助颱灣第一個太陽蜂巢引進養蜂實例教學、同年接受颱中市世界花卉博覽會<等候,熟成的盛夏琥珀--蜜蜂知識傳授者>新聞專訪,也輔導一吉米有機農場蜜蜂溫室授粉。爾後希望能為養蜂初學者、農業溫室授粉盡一點綿薄之力。

譯者簡介

陳美茜(第五~八講)


  主修資訊科學並從事資訊相關工作二十年。喜歡文學與音樂,現為裏拉琴(Lyre)音樂工作者。在當瞭媽媽、遇見華德福後,離開職場重新探索人生的任務與目標。經由三元生活實踐社認識BD農法,參與農業八講、蜜蜂等讀書會工作坊,也帶著孩子到農場實習。在學與做之間,有感於人類與自然的連結以及在天地宇宙所擔任的使命,帶著崇敬的心協助<<蜜蜂>>翻譯工作。希望藉由此書的齣版,讓讀者從這個小小生物,窺見天地萬物運行的奧秘,帶著更多意識立足於世上。

傅君(第一、二講)

  1957年齣生,東海大學外文係畢業,1995年美國Rutgers University 人類學係博士。曾在雜誌社、博物館任職。現在在傢帶小孩、種植作物、自學。

孫承萱(第三、四講)

  成長於都市,喜愛人智學與靈性科學的獨特觀點,將BD農法的學習視爲生命的誌業,熱愛與人工作,目前正透過農場的開創與耕耘一步步實踐生活的藝術。

陳脩平(序、前言、附錄、跋)

  國立颱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畢業。經曆外商財務及管理工作、慈心華德福高中部教師及教學組長、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齣版工作召集人。目前為三元生活實踐社的創始股東與員工。熱愛學習也陪伴孩子自學,深受人智學靈性科學的廣博、深刻、人性與美麗而吸引,願意投身於打造一個持續學習並符閤三元社會精神的社群。
 

圖書目錄

序         鈞特.豪剋(Gunther Hauk)⋯⋯6
前言     1923.2.3 於多納赫⋯⋯12
第一講 1923.11.26 於多納赫⋯⋯16
第二講 1923.11.28 多納赫⋯⋯36
第三講 1923.12.1 於多納赫⋯⋯54
第四講 1923.12.5 於多納赫⋯⋯82
第五講 1923.12.10  多納赫⋯⋯104
第六講 1923.12.12  多納赫⋯⋯126
第七講 1923.12.15 多納赫⋯⋯146
第八講 1923.12.22 多納赫⋯⋯168
附錄一:施泰納演講節⋯⋯190
附錄二:蜜蜂演講黑闆畫⋯⋯210
跋⋯⋯218
大衛.亞當斯(David Adams) 從女王蜂到社會雕塑: 論藝術煉金師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齣版者的話⋯⋯246
作者介紹⋯⋯248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哇!收到一本叫做《蜜蜂》的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好奇心瞭!我一直覺得蜜蜂這種生物實在太迷人瞭,它們嗡嗡嗡地辛勤工作,然後在花叢中穿梭,最後釀齣甜蜜的蜂蜜,這整個過程簡直就是大自然最精妙的傑作。我猜這本書應該會帶我深入瞭解這些小生命的奇妙世界吧? 也許會講到它們精密的社會結構,像是蜂後、工蜂、雄蜂各司其職,還有它們如何溝通,用什麼方式“跳舞”來傳遞花蜜的地點? 還是會聚焦在它們采集花粉和花蜜的過程,詳細介紹不同種類的花對蜜蜂的吸引力,以及蜜蜂如何巧妙地收集並儲存這些寶貴的資源。 我還很好奇,書裏會不會提及蜜蜂的生態角色? 畢竟它們是重要的授粉者,對植物的繁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瞭蜜蜂,我們餐桌上的許多水果蔬菜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想到這裏,就覺得《蜜蜂》這本書的內容一定相當豐富,充滿瞭知識性,又能讓我感受到生命力的頑強與智慧。 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它,跟著書中的筆觸,去探索那個充滿生機與奇跡的蜜蜂王國瞭! 希望它能給我帶來滿滿的驚喜和深刻的體悟。

评分

《蜜蜂》這本書,我猜它不會僅僅停留在科普層麵,而是會更深入地觸及一個令人擔憂的議題——蜜蜂數量的銳減。 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聽到關於蜜蜂消失的警訊,這背後可能牽涉到農藥的使用、棲息地的破壞、氣候變化等等復雜的原因。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揭示這些危機,並探討我們人類應該如何應對,纔能保護好這些對生態係統至關重要的生物。 也許書中會穿插一些科學傢們的研究成果,介紹他們為拯救蜜蜂所做的努力,或者講述一些普通人為瞭保護蜜蜂而采取的行動。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認識蜜蜂,更應該是一種喚醒,喚醒我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畢竟,蜜蜂的命運,某種程度上也象徵著我們地球的未來。 我希望通過閱讀《蜜蜂》,我能獲得更深刻的認識,並願意為保護這些小生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本書,或許會是一聲沉重的警鍾,但也可能是一份充滿希望的倡議。

评分

收到《蜜蜂》這本書,我的心情就像是即將打開一個裝滿寶藏的古老盒子。 我對它充滿瞭無限的遐想,總覺得這本書會以一種非常獨特和新穎的角度來解讀蜜蜂。 也許它不是按部就班地介紹蜜蜂的生理構造或生活習性,而是通過一種更具文學性、更具哲學性的筆觸,來探索蜜蜂與人類世界之間隱藏的聯係。 比如,它們那種對“傢”的眷戀,對蜂巢的精巧建造,會不會影射齣人類對歸屬感和安穩生活的追求? 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的“信使”角色,傳遞著花粉,連接著生命,這是否也暗示著人類在社會交往中,同樣扮演著信息傳遞和情感連接的媒介? 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會不會將蜜蜂的生命周期,與人類人生的不同階段進行巧妙的類比,從而引發我們對成長、成熟、奉獻和消逝的深刻思考。 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認識蜜蜂,更是在通過蜜蜂,認識我自己,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

评分

《蜜蜂》這本書,我的直覺告訴我,它會是一本充滿生命力、同時又帶著些許藝術氣息的作品。 我對它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夠以一種非常生動、充滿畫麵感的方式,將蜜蜂的世界展現在我眼前。 也許書中會有詳盡的插畫,捕捉蜜蜂采集花粉時細緻入微的動作,或是它們在蜂巢中忙碌的身影,亦或是它們在陽光下閃耀著光澤的翅膀。 我很想看到,作者如何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蜜蜂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所展現齣的不同狀態。 比如,春日裏含苞待放的花朵,夏日裏繁茂的綠葉,鞦日裏金黃的麥田,甚至鼕日裏沉寂的枝頭,這些都會成為蜜蜂生命故事的舞颱。 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以及蜜蜂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自然美學、關於生命贊歌的書,讓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拿到《蜜蜂》這本書,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童年時在鄉下外婆傢,看見那些在花叢中飛舞的小身影,還有那罐罐金黃誘人的蜂蜜。 這本書,我感覺它不隻是關於生物學上的蜜蜂,更可能是一種對生命、對勤勞、對奉獻的隱喻。 我很想知道,作者會如何描繪蜜蜂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它們一生都在為蜂群的生存而忙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種集體主義的智慧,在現代社會裏,或許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品質。 也許書中會通過一個個小故事,描繪不同蜜蜂的個體命運,展現它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如何生存、如何閤作、如何麵對挑戰,然後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關於生命力的宏大敘事。 我也期待,作者能用優美的文字,將蜜蜂的生存環境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那些盛開著五彩斑斕花朵的田野,清晨帶著露珠的草地,或是午後陽光下搖曳的樹林,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仿佛也置身於那片充滿生機的自然之中。 這本書,我相信不僅能讓我認識蜜蜂,更能讓我反思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在集體中扮演的角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