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成语与秦文化套书(含导读本共11册)

战国成语与秦文化套书(含导读本共11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青少年编绘的文化读物 每卷都是纸上的小博物馆

  ◎最便捷、最有效的课外辅助读物。採用图画讲故事的方式,让青少年不知不觉间学会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德育情操及艺术薰陶。

  ◎综合型的系统学习。通过不同时期及地域的故事情节及场景描画,让过去支离破碎的知识,可以按时序及空间整合一起,加强连贯性,从而牢固学习成效。

  ◎从浅入深的多元阅读。为了连接图画内容与现实的关系,图画小知识特别介绍画面所参考的文物原图、用途及所藏博物馆;而延伸阅读更进一步解读故事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此外并附以相关地图、年表及参考书目,以针对不同年龄的读者,或亲子阅读的需要。

  ◎制作严谨,考据认真。本丛书由前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主编,并带领近十人团队研究制作,至今已历时两年,务求做到字字皆有所本,画中衣食住行等皆有出处。

  ◎可持续发展项目。本丛书设想宏大,计划以战国、汉代、唐代与宋代,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四个时期为起点,除了成语故事(约共150种)外,尚有名君、名后、名臣、圣哲、艺术家与科学家的故事(暂未定册数),希望全面涵盖中华文化的精要。

  ◎宣扬中华文化。除了将于两岸三地同步出版繁、简体版外,未来计划出版英文版及其他语文版,以及电子书,让全球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

  一、 出书宗旨:
  世界古老文明中,不论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或印度文明,经数千年历史洪流的冲激与淘汰,这些古老文明皆已非原有民族及文化,而在古老文明中,惟有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八千年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曾中断,并屹立至今。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成就的中华文化,如何让正处于心智成长与社会价值观建构阶段的青少年,适时地获得中华文化学习机会并掌握他们所熟悉与有兴趣的学习手段-图像学习,在轻松愉悦地学习状况下,让青少年逐步进入中华文化之堂奥,自幼即陶冶他们具文化素养,变化他们的气质,成为有教养、有自信、有内涵、有想法、有作为的人。

  二、 内容结构:
  (一) 成语背景:故事的缘起与发生背景(时间、地点、与王国)
  (二) 故事内容
  (三) 成语运用
  (四) 图画知识:着重故事内出现之文物的说明与介绍
  (五) 延伸阅读:着重故事内出现之文化知识解说
  (六) 附录:地图、年表及参考书目
  以下以战国时期为例
  食:生活、宴飨、节庆时用器,如战国时用器鼎、豆、觯、罍等铜器附考古出土器上生活纹饰图像线绘复原图图示用法
  衣:礼服
  常服 贵族、庶民、孩童
  服饰 (男、女)
  妆容
  附帛画、铜器、玉器与漆器上生活图样与线绘复原图。
  住:建筑
  室内摆设
  附铜器与漆器上生活图样与线绘复原图。
  行:马车
  附铜器与漆器上生活图样与线绘复原图。
  生计活动:採桑、打鱼、猎鸟
  附铜器与漆器上生活图样与线绘复原图。
  文化活动:音乐(乐器)
  舞蹈
  射艺
  附铜器与漆器上生活图样与线绘复原图。
  每套另附导读,为让读者对战国七诸侯国各别有一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导读内容为:
  各诸侯的历史发展、文化特质、关键战役、重要人物特写及工艺发展等方面的介绍。此外,上述内容并与此十个成语故事紧密扣合,将原来十个各别的成语,统整串合成此一诸侯国的文化史。

  三、 阅读导引:
  (一)《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编写首先集中在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及宋代四个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大时期,之后再往上延伸与向下发展不同时代。《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第一部以成语故事为主,计划出版战国时期五套,每套十册左右;汉代五套,每套十册左右;唐代两套 每套十二、三册左右;宋代两套 每套十二、三册左右。因成语故事发展皆集中在这四个时期,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为最多,其次汉代,自唐代与宋代之后则渐少。由此可见,汉语发展至宋代已臻完备。

  (二)这套《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在编写上力求系统化,以呈现当代全貌。以战国时期成语为例,经蒐集与整理,精选出50则故事,每则故事编写成一册书;并按故事内容作系统的归纳与整合,让读者阅读时能获得一个时代(时间)或是一个王国(空间)全貌的认识。因此,在编排上,战国时期的50则故事,共整合成五套:一赵文化、二秦文化、三齐文化、四楚文化及五韩、魏、燕等其他诸侯国一套。每套各十册,另加导读。

  读者阅读时,可从系统的编排中,建构与发展对战国时期的认知,并可清楚分辨出各诸侯国的人物特质、文化差异,与生活风貌及生活时尚。

  (三)在本图说丛书内的插图,以严谨的考古与艺术史的研究作为背后强而有力的支持,并将这些原始资料转化成一个个完整且符合时代与地域风格的图画,如故事里的人物、服装、装饰、发式、头冠、生活用器以及场景力求正确地呈现当时风貌。希望读者阅读抽象文字时,同时结合正确具象图画,建构读者对当时人的生活美学的认知。

  (四)为求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时,清楚掌握本图说集的内容,因此,在内容上分故事背景,此部分为述说本册故事的缘起与出处;成语故事内容,则为详述成语故事本身;最后为故事运用,如何将本故事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三个部分,前后两部分分别为引导与运用,而中间部分为故事本身,为让读者清楚分辨引言与故事运用,和故事本身有所区隔,因此,引言及故事运用部分的图说则以战国时期的漆画风格表现。故事本文则以图画的形式呈现。让每册的章、节内容安排,配以不同图象风格,以方便读者清楚分辨。

  (五)为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对时代与王国有个清楚的定位,书后附有地图与年表,以助读者在时代与地域上有一清晰的概念。此外,为求读者能了解图画中的文物来源与出处,另附有「图画小知识」与「延伸阅读」两单元。「图画小知识」将文物原图以插图方式呈现并註明文物收藏地点。「延伸阅读」则为读者提供成语故事内更丰富的相关文化知识。

  (六)在编辑设计上,运用不少当时之工艺图饰诸如织品、铜器、漆器等纹饰作为书的封套、封面与封底,以及标题的底纹,试图加深读者对当时艺术风格及美学的印象。

  (七)《图说中华文化故事》丛书第二辑十册成语故事以战国成语与秦文化为主轴,按时序精选了《作法自毙》、《两虎相斗》、《息壤在彼》、《羽毛未丰》、《鸡鸣狗盗》、《百发百中》、《得寸进尺》、《睚眦必报》、《一字千金》及《图穷匕见》十则故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功鑫


  学历
  1995 法国巴黎第四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博士

  专长
  艺术史、博物馆学

  经历
  2012.8-
  2008.5-2012.7 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讲座教授
  国立故宫博物院 院长
  2002-2008 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2000-2004 辅仁大学教育发展资金室主任兼任教授
  1999-2000 辅仁大学织品服装系暨法文研究所教授
  1996-2001 国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1996-1999 国立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展览组组长
  1984-1999 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理事
  1983-1996 国立故宫博物院展览组组长

  荣誉奖项
  2011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07 教宗本笃十六颁奖励状「宗座降福状」与一面宗座银质奖牌
  1998 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1998 辅仁大学杰出校友

  重要策展
  2012 -皇家风尚:清代宫廷与西方贵族珠宝特展
  -西方神话与传说─罗浮宫珍藏展
  2011 -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中西艺术文化的交会特展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2010 -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
  2009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
  2007 -艺术与宗教─义大利黄金时期绘画特展
  1998 -帝国的回忆:国立故宫博物院瑰宝赴法展
  -张大千、毕卡索东西艺术联展
  1995 -罗浮宫珍藏名画特展
  1993 -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

  着作
  2013
  2011 〈出版界经营典范刘振强董事长〉,三民书局六十年,三民书局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中国风尚的兴起与发展〉,「两岸故宫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十七、十八世纪(1662-1722)中西文化交流」
  2007 〈艺术与宗教—义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绘画特展〉,国父纪念馆馆刊第19期
  2006 〈一个展览的诞生〉,《艺术与宗教—义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纪黄金时期绘画特展》
  2004 〈国际交流互动方式-以1995年国立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博物馆合作展为例〉,国立台湾美术馆「 国际交流的抛物线连结─2004年策展人论坛研讨会」
  2003 〈国内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训练建制探讨〉,国立中山大学艺术管理研究所、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艺术与文化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 〈国内公立博物馆行政法人化配套措施初探〉,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2003国立社教机构永续发展研习计画之博物馆行政法人化座谈暨研讨会」
  2001 〈国内公立艺术类博物馆人事管理研究〉,台北县文化局、朱铭美术馆「迎接博物馆时代的来临研讨会」
  2001 〈博物馆展览策画与观众学习〉,《博物馆学季刊》第十五卷第二期
  2000 〈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观众学习〉,南投:国立暨南大学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所「2000 年博物馆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0 〈法国博物馆法简介〉,《文化视窗》第二十三期,文建会
  1998 〈博物馆行销理论研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行销国际讨论会」
  1997 〈省思文化体系─文化行政与制度〉,《第二届全国文化会议第一阶段桃竹苗座谈会实录》新竹文化中心
  1996 〈十七世纪末法国耶稣会教士与中国漆器〉,美国芝加哥艺术馆「明清艺术国际讨论会」,1996。
  1995 〈清康熙前期款彩汉宫春晓漆屏风与中国漆工艺之西传〉,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95 〈罗浮宫与罗浮宫博物馆〉,《故宫文物月刊》第十三卷第七期
  1991 〈荷兰国家博物馆藏中国款彩汉宫春晓六曲屏风之研究-中国漆工艺西传初探〉,国立故宫博物院《中华民国建国八十年中国艺术文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989 〈古物展示中的问题〉,《文化资产维护研讨会专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1989 〈法国博物馆事业的研究〉,《故宫学术季刊》第六卷第四期
  1986 〈由近三十年来出土宋代漆器谈宋代漆工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国际中国漆器研讨会」
  1986 〈由近三十年来出土宋代漆器谈宋代漆工艺〉,《故宫学术季刊》第四卷第一期
  1986 〈博物馆的教育与导览工作〉,《故宫文物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
  1985 〈由香港华夏中古文物英华展览谈复制文物巡回展览〉,《故宫文物月刊》第三卷第六期
  1983 〈中国雕漆工艺的制作与发展〉,《中国科技史》,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
 

图书目录


成语背景
故事内容
成语运用
图画知识
延伸阅读
附录:地图
年表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