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節氣為師:順四時補氣養生,用「功」練出好身體

拜節氣為師:順四時補氣養生,用「功」練出好身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章智
图书标签:
  • 养生
  • 中医
  • 节气
  • 健康
  • 气血
  • 体质养护
  • 自然疗法
  • 传统文化
  • 自我保健
  • 运动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歲時節氣 ╳ 養生哲學
  跟著自然的腳步聲,呼應天地的節奏
  順天應人,照顧五臟和六腑,與天共生,與地共老


  春天睏乏,頭昏腦脹怎麼解?
  冬病夏治,把握三伏天祛寒治標也治本!
  SOS!秋燥皮膚乾裂、、排便困難、口乾舌燥……

  本書濃縮中國老祖宗的養生智慧,上天入地,旁徵博引,從內功功法、穴位按摩、養生茶飲到時節湯膳,是一本人人必備,真正感時應物,依節氣而生的養生寶典。

本書特色

  「本書以節氣為經緯,符合「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的養生的原理,每日早晚10分鐘,就能改善體質,提升活力,促進身心健康。」——李章智 國家級國術教練╱中醫師(中國)

名人推薦

  「本書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劃分章節,詳細介紹每個節氣的節令特點、養生要領、滋補原則和養生運動,是最適合全家人祛病、強身健體的寶典。」——吳明珠 知名中醫師

  「章智老師對中國武術的深厚造詣,搭配傳統節氣的智慧,融會貫通,著作獨特與專屬於現代人的養生祕笈。」——林承箕 心臟內科專科醫師、整合醫學專家

  「李老師深厚的教學經驗和武術研究,撰寫本書給予忙碌壓力大的現代人健康指引,在對的節氣,吃對的食物,練習合適的功夫,掌握時機調體質、養氣血。」——洪寶山 理財周刊集團總裁

  「這是一本結合中醫穴位、節氣加上養生功法的好書,十分適合追求自然養生的人。」——高文音 名主持人

  「本書以節氣做經緯,順應人體經絡的狀態,運用人體穴位、飲食,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設計出一整套最符合現代人需求的養生功法。」——鄭雲龍 脊椎保健達人

  「身為外景主持人總是在忙著上山下海,休息很重要,更別忘了自助式進廠維修!跟著我的師父一步一步的將自己的精氣神都養回來,切記健康養生才是美好生活的真諦。」——李霈瑜 知名主持人、演員

  「自古以來善養生者,知順應天地之道法陰陽之理,故能健康延壽而無疾苦。本書以天地節氣為經,透過氣功、運動導引、經絡按蹻、與飲食調理為緯來調理,有恆行之日後必將改善體質,提升活力,促進健康。」——盧文瑞 知名中醫師、武術養生家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探索古老智慧、深入实践身心和谐的著作,旨在引导读者回归自然节律,重拾对生命本源的感知与关怀。 《溯源·筑基:顺应天时,重塑内在秩序》 导言:在喧嚣中寻觅宁静的坐标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日复一日地追逐着外部的“成就”,却常常忽略了内在的呼唤与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这本书并非一套速成的养生指南,而是一次深刻的、向内的探索之旅。它邀请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古老契约,理解生命能量流动的基本法则。 本书的核心理念建立在一个朴素而深刻的认知上:人体是一个微观的宇宙系统,其运行状态与宏观的自然界息息相关。如同江河湖海受月相潮汐的牵引,我们的气血、情绪乃至生理机能,都遵循着一套精妙而恒定的自然韵律。然而,现代生活方式——不分昼夜的工作、反季节的饮食、以及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早已将我们与这种自然韵律彻底割裂。其结果,往往是慢性疲劳、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难以名状的“亚健康”状态。 《溯源·筑基》旨在提供一套回归原点的思维框架和实践路径,帮助读者重建与自然节律的连接,从而让身体和心灵能够回归到最原始、最健康的运作模式。 第一部:洞察节律——理解时间的生命哲学 本部分深入探讨时间概念在生命哲学中的地位。我们不将时间视为一个线性的、单向的流逝,而是视为一个不断循环、充满能量转换的有机整体。 天地之“气”的流动模型: 阐述中国传统哲学中“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重点解析“天地之气”如何通过特定的路径与人体进行能量交换。这部分将引入古代经典对四季气候变化的精微观察,并将其转化为可供现代人理解的生理学概念。 “时”与“位”的对应关系: 详细剖析一年四季(春生、夏长、长夏、秋收、冬藏)在自然界和人体内部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探讨春季万物生发之力如何对应肝脏的疏泄功能,以及冬季深沉的闭藏如何影响肾精的储备。这种对应并非简单的比喻,而是深刻的功能性关联。 日夜节律的重塑: 强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基本指令的重要性。分析现代人熬夜、作息紊乱对褪黑素分泌、皮质醇调节等内分泌系统的长期影响,并提出一套逐步调整睡眠周期的“回归自然时间表”草案。 第二部:精微感知——训练身体的“自然雷达” 仅仅了解理论是不够的,真正的健康建立在对自身状态的精准觉察之上。本书花费大量篇幅,教授读者如何培养一种细腻的、非分析性的“身体感知力”。 感知“过与不及”的边界: 引导读者区分身体需要的“适度刺激”与导致消耗的“过度索取”。例如,如何通过体感来判断运动量的边界,避免过度消耗阳气;如何通过饮食后的满足感来识别身体对营养素的真正需求,而非单纯的口腹之欲。 情绪的能量学解读: 将常见的情绪(如焦虑、愤怒、悲伤)视为能量在特定经络或脏腑的“瘀滞”或“亢奋”状态。教授如何通过特定的身体姿势、呼吸节奏,来帮助这些能量流动起来,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爆发。 “微环境”的监测: 重点关注我们日常所处的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细微变化对体能和情绪的潜移默化影响。例如,如何根据阴雨天气的湿气增加,调整日常活动和饮食的重心,以防范“湿邪”的侵袭。 第三部:顺应之道——在日常实践中锚定生命力 本部分完全侧重于可操作性的日常实践,这些方法摒弃了复杂的器械和昂贵的保健品,强调利用最基本的人体工具——呼吸、姿势和意念。 呼吸的“节气化”调整: 针对不同时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呼吸导引法。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强调“深沉的闭合式呼吸”来固守能量;而在万物舒展的夏日,则推崇“充分的延展式呼吸”来顺应生发之气。这不仅仅是深呼吸,而是与外界环境“共振”的呼吸。 运动的“时相”选择: 探讨为什么有些运动在清晨更适宜,而有些则更适合傍晚。例如,春季宜选择舒展筋骨、有向上拉伸感的活动;秋季则应侧重于沉静、内敛的动作,以保护肺气。强调运动的目的是“养气”,而非“耗力”。 饮食的“在地与应时”: 深入阐述应根据当前节气的气候特点,选择相应属性(寒、热、温、凉)的食物来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例如,强调在长夏湿气重时,如何通过健脾祛湿的食物来巩固中焦。这部分将教授如何“顺势而为”,而非盲目遵循单一食谱。 “静心”的结构化练习: 提出一种将“静”融入“动”中的练习方式,即在日常劳作、行走、站立时,保持一种“觉察中的放松”。这种练习旨在帮助读者在不刻意抽离生活的情况下,持续地维持身心的稳定状态。 结语:从“努力”到“自然”的转变 《溯源·筑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从“用力过猛”的养生模式,转变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真正的健康并非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对抗衰老或疾病,而是当我们学会倾听身体的指令,并与大自然的节奏和谐共振时,身体自然会展现出强大的自愈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本关于“回归常识”和“重获本能”的指南,引导每一位渴望安稳、持久活力的人,重新校准自己的人生航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章智


  .福建中醫藥大學
  .執業中醫師(中國)
  .明日醫學基金會董事
  .世界太極拳聯盟理事
  .行政院國家級國術教練
  .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
  .國際氣功養生聯盟理事長
  .國際中醫醫師與針灸醫師考試合格
  .中華整合醫學暨健康促進協會理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研究所

  著作:
  《中國功夫—猴爺!》、《禽流感防治手冊》、《太極太流行》、《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樂慢活》、《太極DNA》、《五禽戲》以及在中國大陸出版《極簡太極》。

图书目录

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密碼

〈春天〉
立春  陽曆 02 月 03 日~ 05 日起
雨水  陽曆 02 月 18 日~ 20 日起
驚蟄  陽曆 03 月 05 日~ 07 日起
春分  陽曆 03 月 20 日~ 22 日起
清明  陽曆 04 月 04 日~ 06 日起
穀雨  陽曆 04 月 19 日~ 21 日起

〈夏天〉
立夏  陽曆 05 月 05 日~ 07 日起
小滿  陽曆 05 月 20 日~ 22 日起
芒種  陽曆 06 月 05 日~ 07 日起
夏至  陽曆 06 月 20 日~ 22 日起
小暑  陽曆 07 月 06 日~ 08 日起
大暑  陽曆 07 月 22 日~ 24 日起

〈秋天〉
立秋  陽曆 08 月 07 日~ 09 日起
處暑  陽曆 08 月 22 日~ 24 日起
白露  陽曆 09 月 07 日~ 09 日起
秋分  陽曆 09 月 22 日~ 24 日起
寒露  陽曆 10 月 07 日~ 09 日起
霜降  陽曆 10 月 23 日~ 24 日起

〈冬天〉
立冬  陽曆 11 月 07 日~ 08 日起
小雪  陽曆 11 月 22 日~ 23 日起
大雪  陽曆 12 月 07 日~ 08 日起
冬至  陽曆 12 月 21 日~ 23 日起
小寒  陽曆 01 月 05 日~ 06 日起
大寒  陽曆 01 月 20 日~ 21 日起

附錄一╱二十四節氣保健表
附錄二╱熱身與收功操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7584977
  • 叢書系列:李章智養生系列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8.5 x 24.5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中華民族獨有的二十四節氣,於二〇一六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人以農立國,這古老黃曆上的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不僅主宰了千年的農耕文明,也深入到人們食衣住行的生活細節。

  節氣是根據太陽的日照長短變化而訂立,晝夜的長短變化,影響到風、寒、暑、溼、燥及火的「六氣」變化,而氣候的變化又與人們的生活與健康產生緊密的關聯。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因環境的變化或多或少直接影響到身心的狀況;因此順應自然節氣,搭配合適的養生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簡單來說就是「謹守陰陽、順應四時」,看天氣怎麼變化,人的養生方式就跟著一起變化。

  中醫觀點下的養生與治病,講究的是「三因制宜」,三因是指天、地、人三個因素,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與季節時間有關,如「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溼,冬生咳嗽。」反之,我們能從其中找出防治與保健的最佳時間,因此「順應四時」的養生,即是最簡便且有效的方式。

  古人觀察太陽運行對地球上生長的動植物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所做成的紀錄稱為「節氣」,例如節氣「雨水」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詮釋:「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即生動地描述了動植物在這時節的變化。因此參酌「春、夏、秋、冬」四季變化與動植物「生、長、收、藏」能量互動來進行養生,可收事半而功倍之效。

  要特別留意的是,二十四節氣主要是根據中原地區情況記載,然而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以及經緯度的差異,造成各地區的氣候並無法全然完全符合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因此,請依照各地區間的特殊差異酌予調整變化。以臺灣為例,在天氣上與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甚至節氣中所述的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及大寒等氣候特徵,對於位處亞熱帶的臺灣來說,較不明顯。因此,如遇上述幾個節氣時,飲食建議毋需太滋補,僅著重穴位保健或練功養生即可。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活就要動,節氣養生尤其如此。歷史上依循二十四節氣所創的養生功法,最著名的莫過於相傳為宋代養生家陳搏所傳的《二十四節氣坐功祛病法》,在明代羅洪先編《萬壽仙書》一書中可見完整的動作圖解。此功法特點是,將每一個節氣分「運主」、「時配」、「坐功」、「治病」四大部分,完整呈現養生治病與順應天地自然的運行平衡。

  借鏡古人的智慧,本書採用各節氣的氣候特色,以及因氣候變化所衍生而來的養生要點,輔以五行養生及經絡理論,來選擇最合適的武術功法、保健穴位、養生茶飲與時節湯品。茶飲與湯品僅為一般民眾保健養生參考使用,不提供詳細劑量,可依個人口味或實際狀況酌以調整,期能讓二十四節氣的養生更接地氣,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以武術功法為例,本書以中國經典的養生功法,如「太極拳」、「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與「八段錦」中擷取精華,提供清楚且逐步的圖解招式,方便一般民眾可隨時練習。如需搭配影片或學習完整套路者,另可參考「李章智養生系列」多媒體影音書籍。勤加練習養生功法能有效促進肌肉、肌膜和骨骼的發展,可強化神經、內分泌和器官的功能,尤其在四時運轉,氣候轉換的時節,利用功法練習方式與身心進行深層的對話,可促進身體健康,達身心靈和諧與平衡之效果。

  書中推薦的穴位保健,是為一般民眾所設計,簡單實用又方便,民眾可依自身需求調整,或僅著重於合谷、內關、太衝與足三里四個穴位,每日經常按摩,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此外,按摩穴位功效還有平衡能量並調整情緒之功效,如:常按俞府穴能調整因壓力大,所造成的身心失衡的不良反應。

  本書以節氣為經緯,透過穴位、功法、茶飲與湯品四大面向,搭配營養、中醫穴道按摩及養生運動的養生方式,符合「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的養生原理,而民眾配合節氣,可精準快速地調理身體。每日早晚十分鐘持續運動,能改善體質,提升活力,促進身心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們自以為是的「養生」,很多時候都走偏了方向。我們太習慣於用現代醫學的角度去看待身體的小毛病,總想著吃了什麼藥、用了什麼保健品就能解決一切。但《**拜節氣為師**》卻是把我們拉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天地運行的大道。書中的文字相當有韻味,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作者的筆觸細膩,對於每一個節氣的描寫,都像是一幅精緻的水墨畫。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小滿」的描述,它不是說要大吃大喝,而是要學會「盈滿而不溢出」的智慧,這句話簡直是點醒了我對生活態度的看法。它引導我們去思考,什麼是身體真正需要的「飽足」,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多。書中談到運用「心法」來配合節氣做功課,這部分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體會。它不是教你複雜的冥想技巧,而是教你如何在日常的呼吸、行走中,融入那份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這種「功」的修煉,著實是需要時間沉澱的,但當你真正做到某個瞬間的專注與放鬆時,那種身心舒暢的感覺,是任何昂貴SPA都比不上的。這本書,真的需要慢慢讀,慢慢消化,才能體會到它真正的精髓所在。

评分

這本《**拜節氣為師:順四時補氣養生,用「功」練出好身體**》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味道,給人一種回歸傳統、順應自然的感覺。我最近在整理書櫃時,又把它拿出來翻閱了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體悟。它不像坊間那些強調快速見效的養生書,而是用一種非常溫潤、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身體與四季的連結。書中對於「氣」的論述,不是那種玄之又玄、難以捉摸的理論,而是透過生活化的實例,讓我們明白節氣轉換時,身體會發出什麼樣的訊號。比如說,春天適合養肝,作者並沒有直接叫你吃什麼補品,而是會告訴你,這個時候應該多活動筋骨,讓氣血順暢,那種感覺就像家裡長輩在耳邊叮嚀,非常親切。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動功」部分,它強調的不是劇烈運動,而是像太極拳那樣,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練習,對我們這些平日久坐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星。我照著書上的幾個簡單動作試做,才做沒幾分鐘,身體就微微發熱,那種暖流從腳底竄上來的感覺,真的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總之,這本書讓人學會慢下來,用一種更謙卑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身體,絕對值得推薦給每一個在都市裡迷失方向的朋友。

评分

我向來對這種強調「內在修為」的養生法比較有興趣,市面上那些只講求外在補充的書,我通常看幾頁就放下了。《**拜節氣為師**》之所以能吸引我一直讀下去,是因為它成功地將「養生」提升到「生命哲學」的層次。它讓我們意識到,身體不是一個需要不斷被「修補」的機器,而是一個需要被「滋養」的有機體,它會隨著天地間的陰陽消長而變化。書中對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四個階段的闡述,不只是天文地理知識,更是對我們生活節奏的深刻提醒。比如說,書中提到秋天是收斂的季節,提醒我們在情緒上也要懂得收住紛亂的思緒,這對我這種容易思慮過多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當頭棒喝。作者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沉穩的力量,讀起來讓人感到安定,彷彿被一股溫和的力量包裹著。書中講解的「功法」,同樣注重「順應」,而不是「對抗」身體的自然反應。例如,在寒冷時節,它教導的不是硬撐著去戶外運動,而是如何透過內在的調理,讓身體自然生熱。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順天應時」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只是養生書,更是一本教人如何與世界和平共處的指南。

评分

老實說,我對中醫理論雖然有基本認識,但總覺得太過複雜,難以下手。《**拜節氣為師**》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成功地將深奧的理論包裝在極為日常和易懂的語言之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養生是一輩子的功課,不是一時的戰役」。作者用很多生動的譬喻,解釋了臟腑之間微妙的氣血聯繫,讓我這個曾經對中醫望聞問切感到頭痛的人,也能輕鬆掌握。最讓我驚豔的是,書中對於四季中「過渡期」的描述,也就是二十四節氣中那些微妙的交接點,它對這些階段的身體反應和調理方法講解得非常細緻,這往往是其他養生書會忽略的重點。我根據書中的建議,在立秋後開始調整作息,減少晚間的進食量,並且開始練習書中提到的一個關於「固氣」的腹式呼吸法。僅僅實行了兩週,我明顯感覺到一到傍晚,精神不會像以前那樣迅速衰竭,整個人變得更為平和穩定。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了多少「秘方」,而在於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維框架,讓人學會如何聆聽自己的身體,並根據節氣的變化主動做出調整。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活得久」,更是教你如何「活得好、活得有品質」。

评分

說實話,這本《**拜節氣為師**》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有點懷疑,畢竟現在市面上講節氣養生的書太多了,內容不免落入俗套。但翻開內頁後,我立刻發現它的獨到之處。它非常強調「因地制宜」和「因人而異」,作者並沒有用一套標準的菜單或運動表套用在所有人身上。例如,書中討論到「大暑」時的養生,它並沒有一味叫大家多喝冷飲降火,反而深入探討了暑熱對「脾胃」的影響,並提供了幾種適合不同體質的人來緩解暑氣的簡單茶飲方子。這些方子都取材自非常容易取得的食材,這點對我們這些忙碌的家庭主婦來說,實在是太貼心了。更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在闡述養生觀念時,經常會引用古代經典的原文,但隨後又能用現代白話文解釋得清晰明瞭,讓傳統智慧沒有變成高不可攀的學問。我個人對「練功」這塊特別有興趣,書中對特定穴位的按摩手法描述得非常精準,配上清晰的圖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我試著每天睡前按壓幾個特定穴位,發現睡眠品質真的有提升,醒來時那種身體的「清爽感」是前所未有的。這本書,根本就是一本實用的生活指南,只是它的指導思想是建立在對自然的敬畏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