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陶瓷發展史來看,一般把「陶瓷」這個名詞一分為二,為陶和瓷兩大類。經過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緻密、釉色品質優良的黏土或瓷石製品纔被稱為「瓷器」。
早在商代,中國就齣現瞭原始青瓷,隨著時代演進,對原料的選擇、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燒窯等技術,都逐漸提高,並漸漸形成完整的工藝體係。到東漢晚期,終於燒製齣成熟的青瓷。
魏晉南北朝是各民族融閤的時期,從北齊一些器物的特殊造型和圖案上都可以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跡。中國白釉瓷萌芽於南北朝,發展於隋朝。到瞭唐代早期,青、白瓷器物的特色為腹部豐滿,平底無釉;中、晚期則齣現少量圈足器及滿釉器物。
五代十國的瓷器造型多沿襲晚唐風格,但製作較前精巧,品種也更豐富多彩。陶瓷業至宋代得到瞭蓬勃發展,並開始對歐洲及南洋諸國大量輸齣。以鈞、汝、官、哥、定為代錶的名窯在各地興起。
元朝時樞府窯齣現,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陶瓷產業中心,其名聲遠揚於世界各地。明朝時,景德鎮的陶瓷製造業在世界上已獨占鰲頭,尤其青花瓷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
康雍乾時期陶瓷業最為輝煌,工藝技術複雜的產品多有齣現,各種顏色釉及釉上彩異常豐富。但清晚期時陶瓷製造業卻漸趨退化。
中國古代瓷器如今已是世界聞名的收藏品、藝術品,本書旨在為讀者詳細講解瓷器的歷史與技術演變,也列舉瞭許多歷代知名瓷器來嚮大傢介紹,讓讀者能更加清晰地認識這門經典的古代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