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表、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

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表、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立弘 
图书标签:
  • 物理实验
  • 普通物理
  • 大学教材
  • 实验教学
  • 数据分析
  • 第五版
  • 理工科
  • 高等教育
  • 物理学
  • 实验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內容深入淺出描述理論及詳盡的實驗步驟,並以最新實驗儀器型式編寫,包含國外Pasco、國內宇全等各廠製品,其內文範圍配合大一普通物理教學課程,並附有實驗數據表格及參考資料光碟加強學習效果。

本書特色

  1.內容深入淺出描述理論及詳盡的實驗步驟。
  2.以最新實驗儀器型式編寫,包含國外Pasco、國內宇全…等各廠製品。
  3.配合實驗數據表格及參考資料光碟加強學習效果。
  4.適合大學、科大理工科系一年級普通物理教學課程使用。
好的,以下为您撰写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普通物理實驗(附數據分析圖表、參考資料光碟)(第五版)》)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为了确保内容详实且自然,我将侧重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古代天文学与文明发展。 --- 寰宇秘境:失落文明中的星辰印记 作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一个虚构的古老学者名] 译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一个虚构的专业研究者名] 出版社: 启明文史出版社 导言:凝视深空,探寻时间的回响 自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头顶的星空便一直是激发我们想象力、引导我们方向的无垠画布。然而,我们往往将这些古老的观测活动视为简单的导航或历法制定,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精妙数学,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特定文明的兴衰轨迹。《寰宇秘境:失落文明中的星辰印记》并非一本枯燥的天文史料汇编,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探险,深入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记录、玛雅金字塔的精确对齐、古埃及神庙的轴线定位,以及中国古代观星台的神秘布局,揭示了这些“失落的智慧”如何将宇宙的秩序内化为地上的法则。 本书的核心在于揭示一个被现代科学简化了的观点:对于古代社会而言,天文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种生存策略、政治合法性的基石和宗教信仰的物理载体。 第一部分:泥土与星轨的交织——两河流域的创世神话 本卷聚焦于苏美尔、阿卡德及巴比伦文明,这些最早的“星辰记录者”。 1. 楔形文字中的行星运动: 我们将详细解读那些保存在泥板上的天文学档案,展示它们如何超越了简单的占星术,演变成精确的代数预测模型。重点分析《埃努玛·安努·恩利尔》(Enūma Anu Enlil)系列,阐释其如何记录金星、火星的逆行周期,并将其与王室的战争和丰收紧密关联。 2. 周期性与洪水叙事: 书中考证了巴比伦人对大周期(如沙罗斯周期)的理解,探讨了他们的宇宙模型——一个基于水域之上的扁平地球概念——是如何通过对月食和日食的预测,来维护祭司阶层的权威。我们剖析了那些被误认为是神谕的计算,实际上是早期代数几何的极致应用。 3. 城市规划与天空的对应: 考察了乌尔(Ur)和巴比伦城邦的布局,分析其街道网格和主要神庙轴线与特定季节性星象(如昴星团升起时刻)的几何对应关系,论证了城市空间本身就是一块被“天体刻度”标记的巨大图板。 第二部分:中美洲的几何圣殿——在丛林中测量时间的工程师 中美洲文明,特别是玛雅和阿兹特克,发展出了独立于欧亚大陆的天文学体系,其复杂性令人震惊。 1. 玛雅的复杂历法系统: 本章深入解析了“二零进制”系统如何支撑起“长纪历”(Long Count)、“卓尔金历”(Tzolkin,260日)和“哈布历”(Haab,365日)的交织。我们不满足于描述这些历法,而是重构了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金字塔(El Castillo)如何作为年度“羽蛇神降临”的视觉计算器,精准捕捉春分和秋分的微小阴影变化。 2. 观测站的布局与隐秘信息: 对中美洲遗址中发现的专门观测站(如位于瓦沙图恩的观测点)进行详细的地理空间分析。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这些站点的相对位置,推算出玛雅人对火星周期的惊人准确的估算,以及这些观测数据是如何被用于指导农业种植和部落战争的决策。 3. 宇宙观与死亡的关联: 阐释了中美洲宇宙观中“天界”、“人间”和“冥界”的层级结构,以及特定星象(如仙女座星系的光芒在特定年份的出现)如何被视为生死轮回和世界终结的预兆。 第三部分:欧亚大陆的轴线与礼制——权力与星辰的融合 本卷聚焦于古埃及、古希腊早期以及古代中国的观测实践,探讨其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 1. 尼罗河畔的永恒:古埃及的定向与来世: 研究了卡尔纳克神庙和吉萨金字塔群的建筑学与天文学的结合。本书提出了关于胡夫金字塔四条通风井(“灵魂通道”)的新解读,认为它们不仅指向特定星辰(如参宿一、天龙座α星),更代表了法老在死后灵魂前往特定星域的“宇宙航线”。我们对比了索普代特(天狼星)的偕日升与尼罗河泛滥的关联,展示了天象如何成为国家级水利和时间管理的绝对标准。 2. 希腊的早期几何学萌芽: 探讨了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等早期哲学家如何开始将神话中的星象观察转化为可逻辑推理的几何模型,并考察了他们的观测数据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托勒密体系。 3. 中国:天人合一的实践者: 聚焦于殷商甲骨文中的星象记录,以及周代“观象授时”的制度化。重点分析了洛阳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的星象布局,揭示了古代中国如何通过地面的宫殿和祭坛的朝向,来“模拟”天上的秩序,维护“天子”的统治合法性。对紫微垣(帝王居所)的观测如何渗透到礼仪和丧葬制度中,提供了深入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结语:回望过去,重塑未来 《寰宇秘境》的意义不仅在于重建这些失落的观测技术,更在于理解古代人如何将宏大的宇宙尺度与日常的琐碎生活编织在一起。他们的星图不仅仅是物理坐标,更是道德指南、政治契约和文明的生命线。通过对这些古老“天体印记”的重新解读,我们得以洞察人类文明在技术工具匮乏的时代,如何凭借纯粹的智慧与毅力,构建出与宇宙和谐共振的秩序。 本书为历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建筑史研究者以及对人类早期科学思想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幅宏伟且细致入微的“宇宙-文明”交互图景。阅读本书,如同拿起一把钥匙,打开尘封已久的文明之门,倾听来自远古的、关于星辰的低语。 --- (本书不包含任何关于现代物理学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或使用光盘进行辅助学习的内容。)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普通物理實驗室一般規定
普通物理實驗指引

第1部 數據處理
講解1.1 實驗數據的處理
講解1.2 作圖的方法

第2部 基本測量
實驗2.1 基本度量衡
儀器01:游標尺
儀器02:螺旋測微器
儀器03:球徑計
儀器04:天秤
實驗2.2 圓周率的測量

第3部 滑軌上的力學
實驗3.1 Newton第二運動定律
儀器05:宇全公司光電控制計數計時器
儀器06:PASCO Smart Timer
實驗3.2 斜面運動
實驗3.3 碰撞
實驗3.4 簡諧振盪與阻尼振盪
實驗3.5 機械能守恆與機械能耗散

第4部 力學一般
實驗4.1 靜力平衡
實驗4.2 自由落體
實驗4.3 摩擦係數
實驗4.4 轉動慣量
實驗4.5 單擺
實驗4.6 角動量守恆
實驗4.7 Young氏係數
實驗4.8 簡諧振盪
實驗4.9 弦振盪
實驗4.10 鎖鏈的振盪
實驗4.11 懸掛物的轉動慣量
實驗4.12 彈性體振動與Young氏係數

第5部 熱學
實驗5.1 熱功當量
實驗5.2 金屬比熱
實驗5.3 膨脹係數
實驗5.4 液體比熱
實驗5.5 氣柱共鳴

第6部 電磁學一般
實驗6.1 三用電表的使用
儀器07:電阻器、電容器及電感線圈的參考資料
儀器08:訊號產生器
實驗6.2 Kirchhoff定律
實驗6.3 磁 矩
實驗6.4 電磁學實驗雜項(順磁與反磁,電流鞦韆,感應起電,渦電流)
實驗6.5 電容的充放電
實驗6.6 交流電路(LR.RC.LCR電路)
實驗6.7 Wheatstone電橋與交流電橋
實驗6.8 電位,電場,等位線與電力線
實驗6.9 靜電實驗
實驗6.10 同軸電纜接線,鱷口夾線與香蕉接頭的製作
實驗6.11 電子荷質比
實驗6.12 弦振盪與交流電的頻率
實驗6.13 光電效應
實驗6.14 磁回轉效應
實驗6.15 電池的內電阻與電動勢

第7部 示波器
實驗7.1 示波器的使用
儀器09:示波器
實驗7.2 變壓器
實驗7.3 鬆弛現象與阻尼振盪(RC.LCR電路)
實驗7.4 強迫振盪(RC.LR.LCR電路)

第8部 光 學
實驗8.1 反射、折射與偏振
實驗8.2 繞射(光柵,單狹縫,雙狹縫)
實驗8.3 薄透鏡的焦距

附錄1 單位換算及物理常數
附錄2 補充解說與Excel 活用,請參見書附光碟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033378
  • 叢書系列:大專數理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9 x 26 x 2.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五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普通物理實驗》第五版,老實說,我當初是為了應付大一物理解剖課才買的。拿到手的時候,那個厚度就讓我有點傻眼,感覺像是搬了一座小山回家。書裡面的實驗設計,有些確實很經典,像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測量,那種操作起來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感覺,很有以前實驗課的味道。不過,現在的教學趨勢越來越強調程式輔助和數據分析,這本書雖然有附帶光碟,理論上應該能處理這些,但實際操作起來,總覺得跟不上時代的脈動。很多基礎的儀器操作,像是游標尺、螺旋測微器的讀數誤差,書上講得還算紮實,但對於現代實驗室裡常見的數位感測器應用,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畢竟是第五版了,內容更新的速度,在瞬息萬變的物理實驗領域,總會慢半拍。我印象中最頭痛的就是那些誤差分析的章節,雖然公式都列出來了,但對於如何「解讀」那些複雜的誤差條,初學者真的很容易搞混,感覺需要老師在旁邊一步一步帶,否則光看書上的理論推導,會讓人覺得有點霧裡看花。整體來說,它是一本中規中矩的教科書,紮實但缺乏讓人驚艷的創新性。

评分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要做熱力學相關的實驗,書上給的步驟非常制式化,基本上就是「照著做、記錄數據、套公式」。這種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往往是「公式的奴隸」,而不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實驗者。這本《普通物理實驗》在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測量?」、「如果改變某個條件,預期結果會如何?」這類問題上,著墨得不夠深刻。它提供了標準的操作程序(SOP),但對於實驗設計背後的物理直覺培養,則顯得較為薄弱。例如,在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書上會詳細說明如何用米尺測量擺錘的長度,卻很少探討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排除空氣阻力對測量的系統性影響,或者如何用多組數據來驗證測量結果的可靠性。這種「只教你怎麼做,不教你怎麼想」的寫法,在當前強調科學素養的教育環境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评分

從實務操作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驗耗材要求也讓我有點頭疼。很多實驗環節似乎是基於早些年設備較為基礎的實驗室環境來設計的。當我們實際在現代化的儀器設備前操作時,會發現書上的描述與實際儀器上的按鈕、介面有明顯的出入。例如,書上提到使用某特定型號的電源供應器,但我們實驗室配備的是最新一代的數位可程式電源,其操作邏輯完全不同。這就造成了一種「書本與現實脫節」的窘境,我們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實驗開始前,先自行摸索新儀器的操作手冊,而不是專注於實驗物理原理的探討。雖然書名有「第五版」的字樣,讓人期待它能與時俱進,但這種硬體設備更新速度遠超教材修訂速度的情況,讓這本厚重的實驗指南在實用性上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份歷史文獻,而非當下進行高標準物理實驗的藍圖。

评分

說實在話,這本實驗書的排版和圖表呈現,是讓我比較有微詞的地方。雖然是第五版,理論上應該會針對視覺設計進行優化,但實際看起來,字體間距和圖文比例的掌握,總覺得有點過時,讀起來比較費神。特別是那些手繪的電路圖和實驗裝置示意圖,雖然能看出編者試圖讓結構更清晰,但線條的簡潔度有待加強,有時候需要花點時間才能把複雜的儀器配置在腦中建構起來。而且,書中引用的「參考資料光碟」部分,內容似乎有點分散,很多重要的原始文獻或更深入的理論探討,都散落在光碟的不同資料夾裡,查找起來非常不方便,不如直接印在書的附錄裡來得直接有效率。對於時間寶貴的學生來說,每次找個資料都要插入光碟、點擊好幾個層級的選單,那種挫折感累積起來,真的很想直接丟開書本去找網路上的資源。如果能將關鍵的參考文獻直接整合在對應的實驗章節後,閱讀體驗絕對能大幅提升。

评分

拿到這本厚磚頭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是「誠意十足」,畢竟內容的廣度相當驚人。從力學到電磁學,再到光學和近代物理的初步探討,幾乎把大學部普通物理實驗會碰到的主題都涵蓋進去了。但是,這種「大雜燴」式的編排,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深度不足。很多實驗的細節描述得過於簡略,特別是在儀器校準和排除干擾的環節,書上只是一筆帶過,真正上實驗課的時候,這些「眉角」才是決定實驗成敗的關鍵啊!舉例來說,測量電阻的變化時,線路連接的松緊、環境溫度的影響,書本上只會寫「保持穩定」,但實際操作起來,如何量化這些穩定性,才是物理學的精神所在。更不用提它附帶的光碟了,雖然號稱有數據分析工具,但那個介面設計,簡直是回到了上個世紀末的風格,操作起來非常不直覺,根本比不上現在市面上隨處可見的開源軟體來得方便有效率。對於想利用電腦輔助來深入理解物理現象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的數位輔助部分,更像是一個裝飾品,而非實質的助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