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自學 最新藥理學:疾病機制與藥物作用

看圖自學 最新藥理學:疾病機制與藥物作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黑山 政一
图书标签:
  • 药理学
  • 疾病机制
  • 药物作用
  • 医学教材
  • 自学
  • 图解
  • 临床
  • 药物
  • 医学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疾病名稱與藥物作用速查,圖解一看就懂
一頁說明、一頁插圖,對照馬上理解!
 
國立陽明大學藥理學研究所所長 李新城教授審訂
 
  ◎圖解快速掌握【藥物6大作用點】 
  受體.酶.離子通道.離子通道受體.轉運蛋白.核酸基因。
  
  ◎從心理到身體各部位,簡單、清楚解釋各類疾病成因。
  
  醫學院、護理師、藥劑師、營養師、公衛師的預備入門系列書
 
  流感病毒與其他病毒如何感染與治療?新興感染症對人類的重大威脅!
  
  你得的是什麼病?這種病的表現和危險是什麼?
  該吃什麼藥?這種藥怎麼幫助治好疾病?
  藥物的作用機制是什麼?有什麼副作用?
  了解疾病才能對症下藥!
  了解藥才能吃對藥!
 
  Q:所有藥物都有副作用嗎?
  A:是的,每一種藥都有副作用。而且要是用於治療、預防疾病的主作用太強,也會變成副作用喔。
 
  Q:口服藥為什麼要分成錠劑、膠囊、散劑等多種形式?
  A: 為了提升藥效、減少副作用、方便患者服用、加強服藥感。
 
  Q:為什麼口服藥在進入人體後會先通過肝臟?
  A:因為小腸吸收的物質中,有些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肝臟在此是扮演過濾的角色。經肝臟過濾後,藥物的效果也會顯著下降,所以給藥時,就需考慮到經肝臟過濾後會失去的用量。
 
  Q:藥物進入人體後會歷經哪些階段?
  A:①吸收、②分布、③代謝、④排泄四個階段。
 
  Q:為什麼會罹患憂鬱症?
  A:憂鬱症成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可能和遺傳有關。目前有許多假說,但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是「單胺缺乏假說」。
 
  Q:癲癇的成因為何?
  A:大腦神經細胞工作度,處於過度興奮狀態時便可能出現不規則放電,產生異常腦波。
 
  Q:鎮痛劑如何起作用?
  A:①抑制末稍組織的發炎;②抑制大腦(中樞神經)的痛覺傳導;③抑制神經傳導物質的過量釋放。
 
  更多相關疑問,都能在本書中一一找到解答!
  ●除了醫學專業相關人員,本書亦可用作醫療從業人員職場自學,學生自學,公司新進員工培訓。
  ●圖解疾病和藥物的作用,醫療機構可用本書使病人快速了解,避免誤會產生。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看圖自學 最新藥理學:疾病機制與藥物作用》。 --- 《生物技术前沿与应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与生物制药进展》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生物技术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前沿进展,聚焦于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以及生物制药产业的最新动态与挑战。本书旨在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生物医学工程师、制药行业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实践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演进历程,从早期的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到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CRISPR-Cas系统。重点解析了CRISPR-Cas9系统的分子机制,包括sgRNA的设计、Cas9酶的切割原理,以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应用基础。 CRISPR系统的多样性与优化: 我们不仅介绍了标准的Cas9系统,还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 BEs)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s, PEs)。这些新工具极大地拓宽了基因编辑的精度和范围,使得对单个碱基的精确修改和更复杂的基因组重排成为可能。书中通过大量图示和案例分析,阐释了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研究目标的编辑工具。 脱靶效应的控制与评估: 基因编辑的安全性是临床转化的关键瓶颈。本章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知的脱靶效应产生机制,并系统梳理了降低脱靶率的策略,包括Cas蛋白的工程化改造(如高保真Cas9变体)、优化递送系统,以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如CIRCLE-seq, GUIDE-seq)对潜在脱靶位点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 体内与体外基因编辑的挑战: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体外细胞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本书探讨了病毒载体(如AAV、慢病毒)和非病毒载体(如脂质纳米颗粒LNP)在递送系统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特别关注了如何实现组织特异性递送,以期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脱靶组织的损伤。 第二部分:细胞治疗的革命——从CAR-T到iPSC衍生的再生医学 细胞治疗,尤其是免疫细胞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匹黑马。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当前主流细胞疗法的技术细节、临床试验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的深度解析: 本章细致描绘了第二代和第三代CAR-T细胞的设计理念。详细解释了共刺激结构域(如4-1BB、CD28)对T细胞活化和持久性的影响,以及克服肿瘤微环境抑制的策略,例如同时表达免疫检查点抑制分子(如PD-1阻断剂)的“武装”T细胞。同时,本书也客观评估了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面临的细胞毒性、持久性不足和“货架期”等现实难题。 通用型细胞疗法的构建: 为了克服自体细胞治疗中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的缺点,异体(Allogeneic)细胞疗法成为研究热点。本书探讨了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细胞受体(TCR)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以开发“通用型”T细胞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即时应用。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应用潜力: iPSC技术在再生医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希望。本章重点介绍了如何高效、安全地将iPSC重编程并定向分化为具有治疗潜力的细胞类型,如神经元、心肌细胞和胰岛β细胞。同时,探讨了利用iPSC建立的“疾病模型芯片”在药物筛选和毒性测试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部分:生物制药的创新与产业化路径 生物制药已超越传统的小分子药物,进入了以大分子、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为主导的新时代。本部分关注生物制药研发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和监管考量。 新型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工程设计: 重点介绍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设计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连接子技术和高毒性载荷。此外,也涵盖了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多特异性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优势。 生物类似药的开发与监管: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生物类似药市场快速增长。本书梳理了全球主要监管机构对生物类似药的审批标准,强调了“可比性研究”在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重要性。 生物制药的CMC挑战与质量控制: 制造、控制与化学(CMC)是生物制药产业化的核心。本书详细阐述了从细胞株开发、上游发酵/培养到下游纯化的工艺放大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质谱、生物物理表征)来确保产品批次间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特别强调了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GCTPs)在质量控制中对活细胞功能和基因整合情况的独特要求。 结论与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总结了当前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伦理、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跨学科问题,并对未来十年内,如人工智能(AI)辅助的靶点发现、个性化基因治疗策略的普及以及新型疫苗技术(如mRNA平台)的进一步拓展等趋势进行了深入展望。本书力求成为一本既能指导实践操作,又能启发前沿思考的综合性参考资料。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黑山政一(Kuroyama Masakazu)
 
  日本北里大學東醫院 藥劑部長/藥劑師/醫學博士
 
  1976年畢業於東京藥科大學藥學部,進入北里大學醫院藥劑部工作。1991年取得醫學博士。2003年就任北里大學東醫院藥劑部長、北里大學藥學部助教授(現為副教授)至今。
 
  主要著作、編輯書籍 
  《違いがわかる!同種‧同効薬》《続~》《続々~》南江堂(2010、2013、2015年。編)、《いちばん適切な薬剤が選べる同効薬比較ガイドI》《~II》じほう(2014、2015年。編)、《キャラ勉!抗菌薬データ》羊土社(2017年。合著)、《薬の作用が手に取るようにわかる本》じほう社(2018年。編)等多數。
 
香取祐介(Katori Yusuke)
 
  日本北里大學東醫院 藥劑部/藥劑師
 
  2010年,昭和藥科大學大學院碩士課程修畢,進入北里大學醫院藥劑部工作至今。目前正致力於取得各種專業藥劑師的證照、資格。
 
譯者簡介
 
陳朕疆
 
  自由譯者。清大生科學士、政大財管碩士、京都大學農學部交換一年、台大經濟系研究助理。碰到新的領域就想一探究竟,成為譯者是偶然,卻也越做越喜歡,歡迎批評指教。

图书目录

介紹  歡迎來到藥理學的世界
序 章  藥物的基礎知識  
序-1  藥效與毒性 
序-2  藥物的作用與作用點
序-3  受體 
序-4  藥物的給藥途徑 
序-5  藥物在體內的移動 
序-6  神經系統與藥物 

第 1 章  作用於心理與神經系統的藥物  
1-1  憂鬱症 
1-2  思覺失調症 
1-3  癲癇 
1-4  帕金森氏症 
1-5  阿茲海默症 
1-6  失眠症 
1-7  疼痛 
Column   睡眠改善藥物是什麼? 

第 2 章  作用於心血管系統的藥物  
2-1  缺血性心臟病 
2-2  高血壓 
2-3  心律不整
2-4  心衰竭 
Column   硝化甘油是矽藻土炸藥的原料!? 

第 3 章  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3-1  咳嗽、痰
3-2  支氣管氣喘
Column   戒菸輔助藥物的種類與使用 

第 4 章  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  
4-1  噁心、嘔吐
4-2  腹瀉 
4-3  便祕 
4-4  消化性潰瘍
Column   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 5 章  作用於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的藥物  
5-1  血脂異常症
5-2  糖尿病 
5-3  甲狀腺機能障礙
5-4  痛風 
Column   源自蘋果樹皮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第 6 章  作用於腎臟、泌尿系統的藥物  
6-1  腎衰竭 
6-2  蓄尿障礙、排尿障礙

第 7 章  作用於血液、造血器官的藥物  139
7-1  血管栓塞症
7-2  貧血 
Column   紅血球生成素與體育禁藥 

第 8 章  作用於骨骼、免疫系統、抑制發炎的藥物  
8-1  骨質疏鬆症
8-2  類風溼性關節炎
8-3  過敏疾病
Column   異位性皮膚炎

第 9 章  作用於眼睛的藥物  
9-1  青光眼 
9-2  白內障 
Column   眼藥水的正確使用方式 

第 10 章  感染症的治療藥物  
10-1  細菌感染症
10-2  真菌感染症
10-3  病毒感染症
Column   新興感染症

第 11 章  作用於惡性腫瘤(癌症)的藥物  
11-1  惡性腫瘤

圖解學習File一覽表
藥物作用點File一覽表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08220
  • 叢書系列:科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平成25年(2013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所發表的「簡易生命表」指出,日本人平均壽命為女性86.61歲,男性為80.21歲,兩者皆打破了過去記錄。女性為連續兩年世界第一,男性則是首次超過80歲,從前一年的第5名上升到第4名。1975年時,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76.89歲與71.73歲,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各延長了10歲左右。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醫療的進步與精密化,而藥物在這之中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編按:根據2018年最新資料,日本女性平均壽命僅次於香港女性(87.56歲),全世界第二。日本男性則僅次於香港(82.17歲)及瑞士(81.4歲),排名第三。〕
 
  藥理學是探討、研究藥物如何影響人體的學問。若想以正確的藥物來治療疾病,或者是想開發新藥,藥理學都是不可或缺的學問。藥理學的進步可以帶動藥物治療的發展,使更多新的藥物進入醫療現場,我們也能因此而獲益。然而,以醫療專家為目標的學生,其中卻有不少人「不擅長藥理學」或者「覺得藥理學很難」。因為藥理學中提到的藥物數量太多,藥理作用也相當多樣,使學生們「難以全記下來」。不過,若只是想打好藥理學的基礎,並不需要記得那麼多種藥物的作用原理,我認為一開始大概只要記得70到80種左右(本書中則介紹了105種)的基本藥物名稱及其作用原理就夠了。另外,在記憶藥理作用時,重點在於「理解」藥物與疾病之間的關係,這樣就不需硬是「逐一背下」複雜的藥理作用了。
 
  本書會以代表性的疾病(症狀)為例,在每節一開始的兩頁前以互相對照的方式,說明該疾病的概要與成因(致病機制),然後在接下來的兩頁中列舉治療該疾病的主要藥物,並以插圖說明這些藥物的藥理作用。另外,為了幫助讀者們理解各種藥物的藥理作用,書中會「將藥物依照作用點分成6種,並將其圖像化」。目前市面上的藥理學書籍中,大概只有本書會從這個角度為藥物分類。將疾病成因圖像化、將藥理作用圖像化、將藥物的作用點圖像化,讓讀者們能夠「一目了然,明白各種藥物的基本藥理作用」,並瞭解藥物與疾病的關聯,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剛開始學習藥理學的人、覺得其他藥理學書籍讀起來很難懂的人、想要重新學一遍藥理學的人。我們為了讓各位更容易進入藥理學領域,企劃了這本藥理學入門書。若這本書能成為您進入藥理學世界的第一步,那就再好不過了。本書得以出版,需感謝從企劃階段便盡力協助我們的Jiho株式會社鹿野章先生、南友美子女士,實際製作過程中提供許多建議的Beecom株式會社島田榮次先生、崎山尊教先生,為我們繪製插圖的Yamada Rikko女士。
 
黑山政一、香取祐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藥理學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蠻有「野心」的,強調「看圖自學」和「疾病機制與藥物作用」,對於我們這些在第一線臨床工作,常常需要快速回顧或理解新藥機制的醫師或藥師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不過,光是從書名推測,我會比較好奇它在圖像呈現上的用心程度。畢竟,藥理學很多時候需要複雜的分子路徑和受體交互作用,如果圖示能夠清晰地將這些動態過程視覺化,而不是只有死板的結構圖,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大大提升了。如果它能像某些歐美的教科書一樣,在解釋作用機轉時,透過生動的比喻和流程圖,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那對我們臨床工作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畢竟,我們每天面對的病人狀況千變萬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後的「為什麼」。希望這本書在編排上能顧及到這一點,讓讀者在快速瀏覽時,也能掌握核心的藥理邏輯,而不是讀完一遍還是霧裡看花。期待它能成為一本真正能讓人「一看就懂」的工具書,而非僅僅是知識的堆疊。

评分

說到「自學」,這本書的潛在讀者群可能非常廣泛,從醫學生到跨領域的生技人員都有可能。因此,它的語言風格和難易度拿捏就顯得非常關鍵。如果語氣太過學術或充滿術語,會讓初學者望而卻步;但如果又過於口語化或簡化,則無法滿足資深讀者對精確性的要求。我個人偏好那種既能保持專業嚴謹性,又能在解釋複雜概念時使用清晰、條理分明的邏輯結構的書。尤其是在介紹新型標靶藥物或生物製劑的機轉時,如果能用比較直觀的方式拆解其作用標的與下游訊號傳遞,對於非藥理本科出身的讀者會非常友善。希望這本書在章節安排上,能循序漸進,先打好基礎藥理學的觀念,再逐步深入到特定治療領域的細節,避免讓讀者在還沒搞懂「吸收、分佈、代謝、排泄」時,就被拉去討論複雜的細胞因子阻斷劑。

评分

對於一本強調「最新」的藥理學書籍,我會特別在意它的資訊更新速度和涵蓋範圍。醫藥領域日新月異,很多突破性的療法,像是新的免疫療法、基因治療藥物,不斷地改變疾病的治療版圖。如果這本書的內容還停留在前幾年的知識庫,那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我會期望它能收錄近兩三年內通過主要藥證審批的重磅新藥的藥理學基礎,特別是那些在臨床上已經展現出顯著療效,但作用機轉還在持續研究中的藥物。例如,針對特定罕見疾病的創新療法,或是針對抗藥性菌株的新型抗生素。如果這本書能緊跟著最新的臨床試驗數據和藥物開發趨勢,並將這些資訊融入到傳統的藥理學框架中,那麼它就真正配得上「最新」這個稱號,而非僅僅是舊知識的重新排版。

评分

以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來看,我對藥理學教科書最在意的其實是它如何處理「副作用」和「藥物交互作用」這些臨床上極為重要的環節。很多教科書在講述藥物優點時頭頭是道,但到了討論潛在風險時,就顯得比較簡略或過於理論化。我會特別關注這本書對於常見藥物在不同病患族群(例如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中的劑量調整和潛在風險的分析深度。如果它能提供實際的臨床案例或「What If」的情境分析,那就太棒了。例如,當一個病患同時服用好幾種藥物時,這本書能否清晰地標示出哪些藥物組合是高風險的,並且提供處理的初步建議。對於像我這樣臨床經驗尚淺的年輕醫師來說,這種實戰導向的內容比純粹的藥物動力學數據更有指導意義。坦白說,市面上的藥理學書籍大多偏學術,缺乏這種接地氣的臨床思維連結,如果這本能補足這塊,那它就能在我的書架上佔有一席之地,成為我值班時的隨手參考書。

评分

從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一本好的工具書,其「耐用度」和「便攜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由於我預期會經常在不同場合(診間、查房、會議)翻閱,我希望這本書的紙質不要太過光滑,以便於書寫筆記和標註重點。書本的開本大小也很重要,如果太過龐大厚重,攜帶起來會是個負擔。此外,書籍的裝訂如果能夠做到「攤平」的狀態,讓讀者在閱讀複雜圖表或表格時不需要費力地按住書頁,那將會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畢竟,在臨床上時間寶貴,快速找到所需資訊才是王道,如果因為裝訂設計不良而浪費時間,那再好的內容也會讓人望而卻步。所以,我非常期待它在實體呈現上,能夠兼顧知識的深度與使用的便利性,成為一本真正「用得順手」的幫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