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哭沒有用:人生無法隨心所欲,但對抗疾病隨我高興

只是哭沒有用:人生無法隨心所欲,但對抗疾病隨我高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智會
图书标签:
  • 自传
  • 疾病
  • 心理
  • 成长
  • 励志
  • 人生
  • 抗癌
  • 情绪
  • 治愈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本 安慰之書‧鼓勵之書‧療癒之書
因為,只是哭沒有用,因為,我可以發光發熱。
IG累積五千萬點閱的話題作品

  突然這一天得到胃癌末期的宣告,我按照醫生的指示,開始每天抗癌的化學治療。
  生活有四季,有花開花落,有大雪太陽月光,有爸爸媽媽的關懷,有孩子先生的愛,還有自己的絕望和疼痛……
  但這些感受如何在面臨癌症的威脅時好好消化呢?

  總是做同樣重複的夢,夢見買不到麵包,無論多早去麵包店,老闆都說麵包賣完了……
  會不會最後不是因為癌症,而是被自己的精神壓力擊潰而死呢?
  醫生說,咖啡喝一杯沒關係,馬上打電話跟朋友炫耀:好幸福啊,我可以喝一杯咖啡了~~
  生病之前喜歡暗色系的衣服,生病之後,穿花花綠綠心情就會特別好。
  原來,生病也會讓人變得天真爛漫。
  慶祝生日,全家去吃帝王蟹,最後更縱容自己吃炒飯……
  雖然最後吐光光,每天都有反反覆覆的恐懼,快樂與不安,哭與笑,喜劇與悲劇同時存在的生命,全部寫下來,畫下來,一樣會發光發熱。

感動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時尚勵志作家 吳娮翎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專文動容推薦

  我想謝謝作者的努力與意志,讓我們在閱讀本書之際,默默地被療癒,並找到自己的小小力量。__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這本書,讓我開始省思,或許那些對我們來說平凡到不行的事情,對有些人來說是多麼羨慕的事__療癒系插畫家 Ning
  面對現實衝擊,仍堅信快樂會降臨,也提醒我們,對於生命所賜予的寶藏應當好好珍惜。__少女系圖文創作者 大福
  她想盡辦法尋求各種可能去創造自己的不可能……__永不放棄的百分之一 李歐
  充滿淚水與愛的紀錄,病患之眼看到的世界更寬更廣更細膩……__ 乳房外科醫師 小劉醫師
  人生真的好難啊~在無法預知未來的現在,更應該用力感受每個平凡的當下!__圖文作家 1G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详尽的内容描述,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并且完全不提及您原有的书名或主题。 --- 《时间旅行者的悖论:量子纠缠与历史重构的哲学思辨》 作者: 艾莉森·维斯特伍德 出版社: 寰宇视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页数: 588页 装帧: 精装,附插图与公式索引 --- 内容提要:超越时空界限的深刻探索 《时间旅行者的悖论:量子纠缠与历史重构的哲学思辨》并非一部简单的科幻小说,而是一部跨越理论物理学、复杂系统科学与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度学术对话录。艾莉森·维斯特伍德教授,一位在理论粒子物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以其独到的视角,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框架与哥本哈根对波函数坍缩的解释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假想模型:“可追溯性矩阵”(Traceability Matrix, TM)。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时间旅行,如果仅限于信息传递而非物质位移,或许并非违反因果律的禁忌,而是宇宙自身信息冗余和反馈机制的一种内在表现。维斯特伍德教授首先详尽回顾了从古代“预定论”到现代“多世界诠释”中对时间线稳定性的探讨。她指出,前人对时间悖论的关注,多集中于宏观事件的逻辑冲突(如祖父悖论),却忽视了微观粒子在时空结构中扮演的根本性角色。 第一部分:量子层面的时间涟漪 书中开篇深入探讨了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在时间维度上的潜在表现。维斯特伍德提出,纠缠粒子对似乎在瞬间共享状态,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是否暗示了信息传递可以绕过传统的时间坐标系?她引入了“时间场”的概念,认为宇宙并非一个单向流动的河流,而是一个巨大的、多维度的信息池,其中不同时间点的状态通过量子噪声保持着微弱的联系。 维斯特伍德花了近一百页的篇幅来解析她独创的“时延耦合常数”(Temporal Lag Coupling Constant, $lambda_T$)。通过模拟高能粒子对撞实验中观测到的某些异常衰变模式,她试图论证,在极高能量密度下,信息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双向流通,尽管这种流通的强度受到宇宙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严格限制,确保了宏观时间流的不可逆性。这部分内容对物理学专业读者极具挑战性,包含了大量复杂的张量分析和微分几何的应用。 第二部分:历史的“熵”与信息重构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从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维斯特伍德认为,我们所感知的“历史”不过是信息在复杂系统中耗散和被遗忘的过程,即历史的“熵”。如果时间旅行的本质是信息注入,那么每一次干预都等同于向一个高熵系统中引入低熵信息包。 她详细阐述了“可追溯性矩阵”(TM):一个描述特定历史事件中所有可能信息路径的数学结构。TM并非用来预测未来,而是用来量化“如果……会怎样”的概率分布。她通过对古罗马帝国衰亡、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思想萌芽等关键历史节点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利用TM模型来分析细微的“信息扰动”对最终宏观结果的影响。例如,一个失传的炼金术手稿被意外保留下来,其对十七世纪化学革命的“熵减益处”如何被量化计算。 维斯特伍德强调,历史的重构并非“改变过去”,而是对“我们所知的过去”这个信息集合进行修正。她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如果时间旅行者成功地改变了过去,那么他所处的“现在”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他无法“返回”到他出发时的那个历史版本。这构成了对“一致性时间线”的彻底颠覆。 第三部分:伦理困境与存在主义反思 在本书的收官部分,维斯特伍德转向了更为深刻的伦理学和存在主义讨论。如果我们的行动可以被追溯到时间结构的不同层级,那么“自由意志”的定义将如何改变?她严厉批评了将时间旅行视为解决历史错误的工具的观念。 她认为,任何对时间的干预,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导致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可预测的现实分支。这种无限的“可能性爆炸”反而削弱了个体行动的意义,因为任何单一的努力都可能被无数其他平行现实中的“修正”所稀释。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管理好当前信息环境的“熵增”,即如何保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完整性。 本书以一个强烈的哲学宣言作结:人类的价值不在于修正过去,而在于对不可逆转的时间流中,如何最大化地创造和保存有意义的、低熵的信息结构——即文化、艺术和真理。 --- 本书的独特价值 《时间旅行者的悖论》以严谨的科学推导为基础,为那些对时间、因果律、量子物理的哲学意涵以及历史的偶然性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份兼具深度和广度的阅读体验。书中附带的详尽的数学附录和跨学科的术语表,使其成为物理学、哲学、历史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稳定性的所有固有假设,迫使读者重新思考“存在”本身的时间属性。 读者对象: 理论物理学研究生、复杂系统研究人员、形而上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爱好者,以及所有对时间本质抱有深刻好奇心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尹智會


  原本是相當活躍的繪本作家,某天卻突然被診斷為胃癌四期,展開了對抗病魔的生活。
  曾榮獲第五屆首爾童話繪圖優秀獎、第一屆韓國安徒生繪師獎特別獎。致力於畫出讓每個人都能感到幸福的作品。
  圖文著作有《小夢是瞌睡蟲》《雲之王國的阿拉姆薩哈瓦》《保護大家的心吧!樂歪人》《笑笑小姐》《媽媽和爸爸結婚的故事》《金花生前進宇宙》等,以及《地球媽媽之歌》《爸爸是超男人,我是超男孩》《如何吃到美味泡麵》《我是誰?》《閱讀憲法的孩子》等繪本。
  Instagram @sagibyung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
  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图书目录

008…………開始
010…………3月
046…………3月的日記
048…………4月
078…………4月的日記
080…………5月
098…………帶給我力量的話語,偶爾讓我無力的話語
106…………5月的日記
108…………6月
142…………6月的日記
144…………7月
178…………7月的日記
180…………8月
220…………8月的日記
222…………9月
258…………9月的日記
260…………10月
298…………10月的日記
300…………11月
336…………11月的日記
338…………12月
370…………12月的日記
372…………1月
420…………1月的日記
422…………2月
466…………2月的日記
468…………對抗疾病的Q&A
470…………帶給我力量的故事
474…………媽媽的信
476…………重新開始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95942
  • 叢書系列:K原創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2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得知生病的事情後,我把所有精力用來搜尋治療紀錄和過程,努力去找誰發展到幾期還活著、接受了哪些治療,在大量資訊中,胃癌四期的治療案例仍屈指可數,反倒是那些我不想聽的事情一直折磨著我,即使買了很多本書來看還是一樣。

  尤其開始化療,開始正式體會到這種痛苦之後,「到底要這樣痛苦到什麼時候」就成了我最關心的事情。

  雖然透過抗癌社團獲得很多幫助,但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所以這些資訊也不見得正確。

  接受化療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寫抗癌日記,希望可以幫助跟我一樣的人。

  我想告訴他們,我度過怎樣的生活、如何度過這段時間、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希望可以帶給他們一點安慰。

  本著這樣的心意,寫成了這本書。

  經歷春、夏、秋、冬,春天又再次來到,
  而我還活著!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中文用词和语感,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但其表达方式又很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例如,“随我高兴”这种略带任性的表达,在严肃的抗病文学中是很少见的,它打破了受害者应有的“乖顺”姿态,赋予了病患一种近乎叛逆的自主权。这种语言上的“不设限”,预示着内容上也会对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挑战。这本书很可能探讨了“意义的重建”这一核心议题。当人生剧本被疾病强行改写后,旧的意义系统(比如事业、健康指标)崩塌了,那么新的意义在哪里?作者可能提供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答案:意义不再是外界赋予的,而是自己主动创造出来的。我非常好奇,书中对“哭泣”的处理,是“哭过就好”的简单总结,还是对哭泣这一行为本身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也许哭泣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在语言失效后的最后尝试。这本书的价值,恐怕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考框架”——接受无常,然后,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最大化内心的愉悦感。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远比任何外部干预都来得持久和可靠。它无疑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并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心理解剖。内页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给读者留出了大量的喘息空间,这一点在谈论“人生无法随心所欲”这种主题时尤为重要。你想想,当文字的内容本身就可能让你胸口发闷的时候,如果排版再密密麻麻地压上来,那不就成了另一种折磨吗?这本书的作者或者编辑团队,显然对读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洞察。我注意到有些段落,句子很短促,像是在急促地呼吸,而有些地方,作者又会用一段相对完整的叙述来描绘一个心境的转折,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读起来完全不会让人感到疲惫,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个人的心跳起伏。特别是关于“对疾病的对抗”那部分,我预感它不会是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指导,而是更多地触及到“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共存”这一哲学命题。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战胜”疾病,但这本书的标题却用了“随我高兴”,这种语气的转变,微妙地透露出一种主动权的回溯——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在“如何面对”这件事上,我拥有选择的权利。这种细腻的情感捕捉和文字节奏的把控,让我觉得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不是那种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流水账,而是字字珠玑、带着体温的真诚表达。

评分

翻开扉页后,我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台湾式”的细腻与韧性。那种感觉,就像是坐在老旧的台式咖啡店里,听着窗外机车呼啸而过,老板泡着一杯略带焦香的咖啡,然后跟你聊起人生中那些绕不过去的坎。它没有日式的极致克制,也没有欧美文学的激烈外放,它恰恰就在中间,保留了对情感的充分表达,但又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候,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也就是那份“随我高兴”的洒脱。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随心所欲”的反面——那些我们必须接受的限制。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发现自己永远无法完全掌控局势。这本书如果能精准地描绘出这种日耗心力的过程,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我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在高压之下,依旧能找到那些微小的、只属于自己的“高兴”点。可能是一个雨后的晴天,可能是一碗热腾腾的卤肉饭,甚至可能只是成功按下了闹钟,没有赖床。这种将宏大的“对抗”主题,落到具体日常的“小确幸”中去,我相信是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这种叙事策略,非常符合我们这一代台湾人面对困境时,那种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努力的矛盾心态。

评分

从整体的“气场”来看,这本书散发出来的是一种成熟的、带着人生阅历沉淀后的通透感。它不像刚出社会的年轻人那样,对世界充满激昂的批判,它更多的是一种和解,一种带着豁达的“我知道事情就是这样了,但我依然选择我的姿态”。这种姿态的塑造,需要作者对自身的情绪有极强的掌控力。我敢肯定,这本书里一定有许多关于“放下执念”的深刻论述。我们总想在病痛面前赢,总想在命运面前占上风,但最终,健康的身体和顺遂的人生,往往是薛定谔的猫。真正的胜利,或许在于你停止了无谓的挣扎,转而将精力投入到能够让你感到“高兴”的事情上。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平衡“对抗”的严肃性和“高兴”的轻盈感。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流于轻浮;处理得当,则会是醍醐灌顶的智慧。我猜测,书中的“高兴”并非指享乐主义,而是一种内在的、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自由。这种精神自由,才是面对疾病和无常时,最坚固的铠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来指导你如何“活下去”,而是来教你如何“好好地活着”,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第一眼看下去就觉得很有冲击力。那种用色和排版,乍看之下有点沉重,但仔细品味后,又觉得设计师很巧妙地在其中藏了一点点微弱的光亮。这让我想起,我们的人生啊,不就是这样吗?总是被各种不如意和意想不到的打击笼罩着,但总有那么一瞬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有力量去面对的。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够有力量了,“只是哭没有用”,这简直就像是一个过来人,带着一点点沙哑的嗓音在你耳边轻声提醒。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安慰,更像是你生命中那个最懂你的朋友,知道你此刻的脆弱,但也知道你内心深处的倔强。我猜,作者一定也经历过那种深陷泥沼,连呼吸都觉得费力的时刻,不然笔下的文字不会有这么扎实的重量感。我特别喜欢这种不回避痛苦的诚实,因为它让我们知道,承认自己的无助,其实才是迈向真正坚强的起点。比起那些鼓吹“积极心态万岁”的鸡汤文,这本书给我一种更踏实、更接地气的感觉,它没有承诺任何奇迹,只是陪着你,一起把那些眼泪擦干,然后告诉你:“好,现在,我们该做点什么了。”这种陪伴感,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实在。我还没开始读内文,光是这份外在的呈现,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毕竟,能把“对抗疾病”这种沉重的主题,包装得既有力量又充满人性的温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