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梁淑芳
出版者 文津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08/0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本書由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與孫不二之修道歷程、理論闡發與修仙證真三個面向,考察全真七子對王重陽建構之理論與實踐的繼承與創新,發現他們遵守師傳之基本教義,苦行修道,樹立宗教人物之典範。值得注意的是在心性論、工夫論、宇宙論,乃至傳教實行方面,七子各有拓展與建樹,為全真教初期的發展奠定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淑芳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國立體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體育博物館館長。現為國立體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合聘副教授兼圖書館館長。著有《錢穆《論語新解》研究--以比較為主要進路的考察》、《錢穆文化學研究》、《王重陽詩歌中的義理世界》、《性命雙修道脈之傳承》,編有《儒家價值的新探索》、《世界主要宗教》。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道教內丹修行的興起  1
第二節 全真教創教初期:王重陽與全真七子 8
第三節 全真教的宗教色彩 19
第四節 王重陽立教大義  30

第二章 抱一無為喚丹陽:馬鈺的修行之道 42
第一節 修道歷程:捨家苦行,繼往開來 43
一、業儒鉅富通經史    43
二、契遇真師怡老亭    46
三、祖庭心死守終南    55
四、棄俗歸道化鄉人    57
五、遣發還鄉後登真    62
第二節 理論闡發:心源清淨,命住丹結 67
一、三教思想本圓融    67
二、性命自定入無為    76 
第三節 修仙證真:內外日用,養固應緣 85

第三章 雲水凝神見長真:譚處端修行之道 94
第一節 修道歷程:病癒皈道,弘教洛陽 95
一、詠物警策炙人口    95
二、暗誦北斗以求濟    98
三、遁跡伊洛調神氣    101
第二節 理論闡發:心真道場,性停住命 106
一、三教由來總一家    106
二、性命完全照大千    115
第三節 修仙證真:功圓行滿,丹熟雲歸 132

第四章 輔化宗玄慕長生:劉處玄修行之道 139
第一節 修道歷程:見頌入道,注書護教 140
一、壁間墨痕傾誠之    140
二、雲溪修煉三泉洞    145
三、仁人用心永其傳    148
四、章宗喻為廣成子    151
第二節 理論闡發:融會經典,貫通性命 157
一、三教高真是我師    157
二、記得書意可深藏    159
三、預修性命無病苦    168
第三節 修仙證真:死生事大,真昇蓬島 179

第五章 演道全德推長春:丘處機修行之道 189
第一節 修道歷程:龍門苦修,西行教盛 190
一、早年向道極心堅    192
二、磻溪龍門隱修行    195
三、終南祖庵玄風振    199
四、東方道林太虛觀    200
五、西行講道造鼎盛    204
六、寶玄堂留頌而逝    208
第二節 理論闡發:三教體用,性上有道 211
一、儒釋道源三教祖    211
二、完全性命傲希夷    218
第三節 修仙證真:行滿功成,仙遊羽化 237
一、百年一覺浮生夢    237
二、有為無為一而已    240
三、神仙咫尺道非遙    247

第六章 體玄廣度顯玉陽:王處一修行之道 257
第一節 修道歷程:遇仙顯異,屢蒙帝詔 259
一、幼年遇仙啟修道    259
二、拜師學修真秘訣    261
三、歸隱查山雲光洞    263
四、受金廷五次宣召    266
五、群仙已約超三界    271
第二節 理論闡發:擘開世網,寶鼎存真 273
一、三教同興仗眾緣    273
二、一志宜將性命全    284
第三節 修仙證真:爭功奪行,度世降恩 296
一、行齋醮救亡拔苦    297
二、觀額度牒興道院    304
三、顯神蹟方便度人    306

第七章 廣寧通玄傳太古:郝大通修行之道 313
第一節 修道歷程:忍辱苦修,以易闡道 314
一、深窮卜筮曉陰陽    314
二、受祖師背坐感發    316
三、師友勸激立苦志    319
四、沃州六年煉真功    322
五、利物度人演教風    325
第二節 理論闡發:乾坤歸鼎,道始太易 328
一、三教同歸而殊途    329
二、性端命輔保全完    335
第三節 修仙證真:合會太和,各正性命 361

第八章 清靜淵貞冠坤道:孫不二修行之道 371
第一節 修道歷程:分梨之化,閨門仙路 371
一、禮法嚴謹素聰慧    371
二、遇師點化終捨俗    373
三、丹就了道歸蓬島    378
第二節 理論闡發:法語收心,坤道功夫 383
一、三教會通與兼採    385
二、性命雙修依次第    391
第三節 修仙證真:獨愛乘鸞,朝見玉闕 403

第九章 結論 411

徵引書目 43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道教內丹修行的興起

 
道教匯聚古代多種思想、文化,由上古宗教觀念開始追溯,直承道家與神仙思想的觀點,後受《易》學、陰陽家、儒家、墨家等諸家,以及漢代讖緯神學的影響,發揮醫學養生理論與術數思想,其形成歷程漫長,理論觀念與實踐方法複雜多元。最早具備規模,有明確的主張,能發揮巨大影響力,足以稱為道教組織,當屬東漢順帝(115-144)時期的張道陵(34-156)於蜀郡(今四川省)創立的「五斗米道」與張角(?-184)於常山郡(今河北省)創立的「太平道」。「五斗米道」、「太平道」聚兵興變,在當時吸引眾多平民參與。動亂平息後,其修煉神仙、道術符籙、行氣導引等主張仍在民間流傳。其中「五斗米道」流傳較廣,影響較為久遠。北魏寇謙之(365-448)積極改革「五斗米道」,改名為「天師道」,獲政府一定的支持。唐代初期因政治需求,道教受到帝王大力支持,標榜為三教之首,大興道觀,為道教興盛時期。唐代中晚期有安史之亂、黃巢之亂與藩鎮之間的攻伐,讓道教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逐漸走向多元發展。此期,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相互鬥爭,進而彼此影響的情形相當顯著。尤其是佛、道二教,在修行實踐方面的借鑑,或是傳教術語的使用,有相當程度的融會交攝。
但是,道教本身教義、派別的發展長期呈現分化的狀態,並沒有統一、整合。以歷時性的條件考察儒家、佛教,也有相似的狀況。不過,道教內部的派別與主張差異的問題,顯然比儒家、佛教更為複雜。儒家有學說上的不同,但是大致圍繞孔孟的內聖外王之學加以闡發;佛教內部的派別不少,但主要仍在心性方面進行學說與實踐的開拓。道教領受道家義理,綜合漢代黃老之學與方士醫藥之學,附以神學信仰,追求人與道合一,旨在追求永恆的生命,達致長生成仙的目標。然而在方法論層次上,如何超越凡軀限制,昇登神仙之境,是道教流派之差異所在。
@@@@@
宋元之際一流的歷史學者馬端臨(1254-1323)稱:「道家之術,雜而多端。蓋清靜一說也,煉養一說也,服食又一說也,符籙又一說也,經典科教又一說也。」這是總結秦、漢、唐、宋的道教發展。依據馬端臨的整理,道教發展為「清靜」、「煉養」、「服食」、「符籙」、「經典科教」五種類型、派別。「清靜」稟承先秦老、莊之說,思考真實本性,追求人生歸返自然之義,屬於玄學正宗,實際上所有的道家流派都肯認清靜自守為主要教義。但是,問題在於修行實踐的具體法門有根本性的差異。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全真七子修行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