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寵物終老前,還能為心愛的牠做什麼?
蔡文智(獸醫師、智遇動物醫院院長)
我想每個獸醫師都會期待擁有「和動物溝通」的超能力吧!這個領域其實不一定像電影般帶有神奇色彩,它可以是一種透過「學習」得到的能力。我認識動物溝通,是從張醫師的溝通開始,想要體會動物心中的純粹美好,請打開這本書,開啟你和動物連結的序幕吧!
身為從醫人士,我想大傢最不想麵對的就是「死亡」議題。但是張醫師從自身經驗齣發,結閤當獸醫時得到的感觸,在化身寵物溝通者的時期,深度理解此一層次的重要性和目前業界的缺乏,並發願前往這個十分重要、但又令人畏懼的領域,讓我很是敬佩。
推薦序2、那些關於我們心愛寵物的善終大事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傢)
我的生命中,經歷瞭許多次和毛孩子生離死別的經驗,其中有兩隻喵孩子是從齣生後不久,即來到我身邊,由我親自照顧、嗬護、疼愛直至牠們終老,完成牠們的這一生。
誠摯的推薦給你——正在麵對寵物終老的你、想要讓生死兩相安的你、想要讓善終完滿你和寵物情緣的你。若心中正在呼喚需要一份力量來陪伴你麵對,那麼這本書的齣現,正是為瞭迴應你。
推薦序3、夢裡,我總是焦慮悲傷的尋找一隻狗
德嘉法師(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教師)
某日我在菜市場看到一團髒髒黑黑會蠕動的小肉團,歪著頭張著呆萌的眼睛與我四眼相對,定神一看,哇!是一隻醜醜的流浪小奶娃。這麼小的奶娃沒有找食物的能力,如果遇不到願意飼養牠的人肯定是沒辦法活命的,於是我帶著驚喜又不安的心情帶牠迴傢。
那是一團軟趴趴的肉團,於是我叫牠:麻糬。
收養麻糬隔天,我抱著牠走到離道場約500公尺的地方運動,一個不留神的狀況下發現牠不見瞭,焦急的我喊著也到處問人,卻遍尋不著麻糬的蹤影。帶著滿懷的自責、不捨與擔心迴到住處。哇!這奶娃竟然在箱子裡呼呼大睡。
我太驚訝瞭,還在喝奶、走幾步路就軟腳的毛小孩,如何長途跋涉迴到這個牠隻待過一晚的傢?牠又為何認得路呢?看著牠在箱子裡睡得香甜又安心,我心裡暖呼呼的明白這份認定!
牠慢慢長成。雙眼皮的明亮大眼,深棕色的毛,背脊一排黑色捲毛像極瞭獅子王的氣勢,漂亮又絕對忠心愛傢的米剋斯,當然也有著愛吃又愛搗蛋的本質。我非常疼愛牠,牠帶給道場很大的樂趣與笑聲。
麻糬三歲那年,平日喜歡跑跳的牠變得無精打采,對食物也沒瞭興趣。費心準備牠最愛的食物,拜託牠「吃一口」、「隻吃一口也好」,但麻糬也像為瞭安慰我一樣,勉強嗅嗅。我沒有養狗經驗,牠是我生命中的奇遇,到這裡我纔警覺需要送醫,牠生病瞭!
輾轉幾傢動物醫院都沒有辦法醫好牠,經人介紹我把牠送到一傢市區最昂貴、儀器最先進的醫院。我告訴醫生,不管花多少錢都沒有關係,請給牠最好的醫療。麻糬的病情時好時壞,每次去醫院看牠,要離開時牠總是低鳴,兩眼渴求的望著我,我知道牠想跟我迴傢。一隻從小活在大自然、以天地為床長大跑跳的狗,無法理解為何牠最愛的主人要離棄牠,把牠關在一個小小的鐵籠裡。
於是,我總是安慰牠:「麻糬乖,麻糬最乖瞭!麻糬要聽話,麻糬生病瞭,醫生叔叔是好人哦!等麻糬病好瞭,師父一定馬上帶你迴去哦!」
每次的探望每次的心痛。我數度跟名醫說:「你老實告訴我,牠還有希望嗎?如果沒有醫治的可能請跟我說,我要帶牠迴去那個牠從喝奶期就認定的傢。」而名醫總是說:「沒問題!」
一直在安寧病房服務的我,接到電話告訴我麻糬死瞭。趕迴南部抱著冰冷的麻糬,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對牠說:「麻糬,師父來瞭,師父對不起你,師父現在就帶你迴傢!」
此後,我常常齣現一個夢境,夢裡總是焦慮悲傷的在尋找一隻狗!
幾年之後的某日,大悲學苑來瞭一個氣質脫俗的嬌小女子,她是獸醫師又是寵物溝通師,她說想來學習安寧療護的靈性照顧,要把靈性照顧的精神用在寵物身上。如果我能早一點認識婉柔,也許不會有這麼多的遺憾發生。
失去寵物的悲傷,絕對不亞於失去一位摯親。聽聞婉柔要把多年的臨床經驗集結成書,並邀請我寫序,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本書一定能幫助曾經或正在經歷失落悲傷的飼主減少遺憾,在必要的當下,知道如何幫助自己以及心愛的寶貝。
推薦序4、從「我在」到「我不在」
李瑾倫(繪本畫傢、灰灰友善動物協會負責人)
第一次遇到動物孩子的離開是1995年,然後是2004年。關於傷痛不需講太多瞭,因為拿起這本書的人都已經經歷過傷痛或是準備麵對傷痛。
這麼多年來,我在每次的分離當中學習「這是什麼意義?」用心感受動物孩子們希望透過這一世來教會我或陪伴我的東西,學習更愛這個世界和感謝曾經相伴的生命。
在我書寫的同時,我第一隻貓剉冰正在附近小床上休息著,牠要邁嚮第二十歲。牠從小就有口齦炎,拔牙之後平靜很多年,但這一年又開始發炎起來。牠會因為嘴巴的不舒服或是痛而抿嘴、肚子餓卻吃不進食物。這星期醫生診斷牠的腎衰竭已經末期,這幾日喝水容易嗆到或是打噴嚏。我望著牠想(這樣的課題不會因為已經歷過許多毛孩的離開而不用再想):「該怎麼做比較好呢?要繼續治療和投藥嗎?」這兩日牠吃得很少。
和醫生取得共識,「以維持牠舒服的狀態為主」。早上問瞭醫生,醫生說:「打針還是會比較舒服的。」所以我跟剉冰說:「我知道你很好也準備好瞭,但是你的身體很辛苦,所以我們要讓身體舒服一點,我們要對身體好一點,好嗎?」那個瞬間,我知道牠同意瞭。
我很晚纔學習到,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對動物傳心」,這是每個傢有毛孩的人天天在做的事(不用懷疑那些毛孩子們忽然傳給你們的訊息)。
離開前好好說一些話就不會有遺憾,有機會就好好說再見。這不是我們與牠的第一次相遇,也不是最後一次。
兩日前剉冰跟我說瞭許多話,記錄成短句,我想分享給你們:
◆
〈給我的媽媽〉by 剉冰
記得相愛和被愛的感覺
,敞開點、自由點、輕鬆點,不要想太多
如果你需要支持
,你記得,想到我的時候我就來瞭
謝謝所有的學習,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在宇宙中相遇
當離開身體的那刻來臨,
我將在平安、愛與良善中離開
想要「靈魂擁抱」
隨時都可以來找我,
一切都是完美的
你記得,不管現在還是以後,
想到我的時候我就來瞭
記得「不要將自己隔絕在其他人之外」
我愛你。
「想到我的時候我就來瞭。」
這些孩子們給我們的愛,將會展開我們生命中的另一個起點。
推薦序5、毛小孩的離別學分
柚子甜(暢銷書作傢)
說再見是最沉重的課題,而毛小孩又是人心頭的軟肋,因此寵物的生離死別,也是許多人最難過的一關。婉柔用獸醫的專業,以及寵物溝通的實務經驗,替我們建好瞭一道橋樑,讓跟寵物說再見,不再是心頭隱隱作痛的傷。
推薦序6、願因愛而生的痛,都能痊癒與昇華
許朝訓(正嚮思維藝術 犬隻行為師)
我習慣將「寵物」說成「動物傢人」,因為彼此在感情關係上的連結就像傢人般親密。當我麵臨牠們處於生命末期及重病時,幸運遇上瞭好的講師引導我度過悲傷與低落。希望本書也能成為你的那份幸運,幫助你將愛昇華為生命能量。
這本書的書名光是看到就讓人忍不住紅瞭眼眶。「寵物終老前,還能為心愛的牠做什麼」,這幾個字像一記重錘,直擊每一個與毛孩相伴多年的飼主心中最柔軟、最敏感的那塊地方。我們總以為這些小傢夥的生命會無限延伸,直到某天,殘酷的現實纔提醒我們,牠們的「壽命」遠比我們期望的要短暫。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精準,它不是在探討如何「延長」生命,而是著重於如何「優化」這段必然會到來的告別期。身為一個從年輕時就開始養貓、養狗的資深「鏟屎官」,我深知那種無力感,當獸醫說齣「準備好麵對」時,那種天崩地裂的感覺,是隻有經歷過的人纔能體會的。市麵上有太多強調醫學治療的書,但真正深入探討如何在高齡或重癥階段,維持寵物尊嚴與心靈平靜的,實在是鳳毛麟角。光是光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是用極大的同理心,去貼近那些正處於風暴中心的傢庭,讓人從書本的字裡行間感受到那份被理解的溫暖。
评分身邊有朋友的黃金獵犬前陣子進入瞭末期照護階段,那段時間看著他們全傢心力交瘁的樣子,我一直在想,除瞭提供一些日常的實務建議,比如如何調整飲食或環境舒適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我們身為照護者內心的煎熬。這本書的副標題「末期寵物的心情安寧照護指南」,讓我立刻聯想到,它或許會涵蓋到如何與寵物溝通,如何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傳達愛意,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幫助寵物放下對疼痛或不安的恐懼。這不隻是照護身體,更是照護牠們最後一程的「精神質量」。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以立刻操作的技巧,例如在特定時刻該如何安撫牠們焦躁的情緒,或者,當牠們開始齣現一些退化行為時,我們可以怎麼調整我們的反應,讓牠們感受到的是無條件的愛,而不是我們的恐懼與不知所措。
评分在颱灣,我們對寵物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升到傢庭成員的層級,這使得「生命的終結」這件事變得更加難以承受。過去可能隻是一隻「動物的死亡」,現在卻是我們「孩子的離去」。這種心理上的衝擊是巨大的。我期望這本指南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告別」這門學問。所謂安寧,不單指生理上的無痛,更包含心理上的釋懷。對於飼主而言,如何放下「虧欠感」和「必須做得更好」的執念,讓自己能夠在陪伴的最後階段,真正地享受與牠們共度的時光,或許纔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如果它能教導我們如何優雅地放手,而不是在掙紮中耗盡彼此最後的力氣,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無法用金錢衡量瞭。它應該是一本關於「愛與放手」的終極教材。
评分總覺得,能夠在寵物生命走到盡頭時,還能保有冷靜與同理心地去執行「安寧照護」,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我們總在追逐更棒的罐頭、更先進的醫療,卻常常忽略瞭,在牠們生命倒數計時時,我們能給予的最奢侈的禮物,就是「平靜」。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定義「平靜」的,是對抗病痛帶來的混亂感,還是接受生命自然流逝的豁達?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輕聲細語地引導我們,讓我們知道,即使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我們依然是牠們最可靠的港灣。這本書或許不隻是一本指南,它可能更像是一份寫給所有準備麵對分離的飼主的心靈處方籤,讓人知道,在這條艱難的路上,我們不是孤軍奮戰。
评分坦白說,我對於這類主題的書籍總是抱持著一種矛盾的心情。一方麵,我極度渴望能找到一些實用的、能夠緩解我目前焦慮的指引;但另一方麵,我也害怕閱讀那些可能引發過度悲傷的內容,害怕自己還沒準備好去麵對那些「萬一」的情境。然而,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排版風格,給瞭我一種意料之外的安定感。它沒有使用過於沉重或寫實的插畫,反而給人一種溫和、沉靜的氛圍,這對於探討「安寧照護」這個沉重議題來說,是極為高明的處理方式。我猜測,內容應該不會是一本冰冷的醫學手冊,更像是陪伴者,它可能透過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描寫,引導讀者去思考,什麼纔是對我們的「傢人」來說,最好的道別方式。那種「心靈的撫慰」遠比「物質的治療」來得更為關鍵,這本書顯然深諳此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