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入門實作 Python AIoT智能物聯網:使用Raspberry Pi 4B (iPOE R0+R1)(最新版)

超入門實作 Python AIoT智能物聯網:使用Raspberry Pi 4B (iPOE R0+R1)(最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致中
图书标签:
  • Python
  • AIoT
  • 物联网
  • Raspberry Pi
  • Raspberry Pi 4B
  • 智能硬件
  • 实战
  • 教程
  • iPOE
  • 嵌入式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使用最新Raspberry Pi 4 Model B 開發板,效能大躍進。
  2.由實作中邊做邊學,沒寫過程式也能無痛增能,零基礎的最佳選擇。
  3.獨家搭配高畫質圖片解說,無陰影、無死角,簡明易懂。
  4.使用IFTTT 網站輕鬆串聯各種雲端服務。
  5.輕鬆邁入物聯網世界,隨手自造各種智慧應用。
 
好的,为您撰写一本假设的、与您提供的书名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图书名称: 《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从理论到落地的DevOps路径解析》 图书简介 在当前高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环境中,单体架构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支持快速部署、弹性扩展和独立演进的系统架构模式——微服务。然而,从宏大的概念到实际的生产落地,中间横亘着技术选型、服务拆分、通信协议、数据一致性、监控与治理等一系列复杂挑战。《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正是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生,旨在为架构师、高级开发人员和技术管理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微服务构建蓝图。 本书并非停留在对微服务概念的表面介绍,而是聚焦于“如何做”和“如何做得好”。全书内容围绕架构设计原则、核心技术栈选型、DevOps流程整合三大支柱展开,力求覆盖从项目启动到生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第一部分:微服务基石与架构思维重塑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深入剖析单体应用向微服务演进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与迁移策略,避免“为微服务而微服务”的误区。核心章节详细阐述了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微服务边界划分中的关键作用,重点讲解了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的精确识别方法以及聚合根(Aggregate Root)的设计约束。此外,书中还会探讨不同的服务粒度划分模型,如“按业务能力划分”与“按子域划分”的优劣对比,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架构思维模型。在服务间通信层面,我们将对比同步通信(RESTful, gRPC)与异步通信(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的使用场景与陷阱,并提供详细的选型决策树。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栈与关键挑战应对 架构设计完成后,如何选择并驾驭核心技术栈是实践成功的关键。《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的第二部分是本书的实操核心,聚焦于解决微服务环境下的几大技术难题。 服务注册与发现: 我们将详细介绍如Eureka、Consul和基于Kubernetes的Service Discovery机制,并对比它们在不同部署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和运维复杂度。 分布式事务与数据一致性: 鉴于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本部分投入大量篇幅讲解Saga模式的实现细节,包括补偿性事务和流程编排的模式(Choreography vs. Orchestration)。同时,书中会提供在不同数据库场景下实现最终一致性的最佳实践,例如使用TCC(Try-Confirm-Cancel)框架的集成经验。 配置管理与服务治理: 动态配置的集中管理(如Spring Cloud Config或Apollo)如何保障多环境的快速切换?服务韧性如何构建?我们将深度解析断路器(Circuit Breaker)、熔断(Fusing)、限流(Rate Limiting)的设计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使用如Resilience4j等工具库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安全策略: 鉴于服务间调用增多,零信任模型成为必然。本书详细介绍了API Gateway的安全拦截机制,以及OAuth 2.0/OIDC在微服务体系中的Token传递与验证流程,确保跨服务的身份认证和授权链条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迈向成熟的DevOps与可观测性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必须依赖高效的自动化流程才能完全释放。《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践》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和生产环境的运维。 容器化与编排: 深入探讨Docker在微服务打包中的应用,并重点解析Kubernetes(K8s)如何作为微服务的“操作系统”。内容包括Pod、Service、Deployment的精确配置,以及如何利用Helm进行复杂应用的部署模板化管理。 持续交付流水线构建: 从代码提交到生产部署的自动化路径将得到详尽的解析。我们将构建一套基于Jenkins/GitLab CI的流水线,涵盖自动化测试(单元、集成、契约测试)、静态代码分析、镜像构建与推送的全流程。特别强调契约测试(Contract Testing)在解耦团队和确保服务间兼容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可观测性体系的搭建: 微服务产生海量日志和指标,如何有效洞察系统状态?本书提供了构建“三驾马车”——集中式日志(ELK/Loki)、分布式追踪(Jaeger/Zipkin)和统一监控(Prometheus/Grafana)的实战指南。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正确地植入Trace ID,并设置关键业务指标(RED指标)的告警策略。 面向未来的趋势探讨: 最后的章节将展望云原生时代的最新演进,如服务网格(Service Mesh,以Istio为重点)对传统治理组件的替代与增强,以及Serverless架构在特定微服务场景下的潜力。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代码示例的完整性和前沿性,所有示例均基于主流的Java/Spring Boot生态和最新的Kubernetes实践。读者在读完本书后,将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获得一套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级项目中的、经过实战检验的微服务落地方法论。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認識樹莓派
1-1 樹莓派Raspberry Pi 的陣容
1-2 準備作業系統與開機SD 卡
1-3 設定Raspberry Pi 的網路與遠端連線
1-4 檔案上傳與下載

Chapter 02 認識Python 程式語言
2-1 認識程式語言
2-2 Python 的變數、資料與運算子
2-3 Python 的基本輸入與輸出
2-4 Python 的迴圈結構
2-5 Python 的判斷(選擇)結構
2-6 內建函式與自訂函式

Chapter 03 樹莓派GPIO 基礎周邊控制實作一
3-1 認識樹莓派GPIO
3-2 LED 發光二極體的控制實作
3-3 4P「指撥開關」的控制實作

Chapter 04 樹莓派GPIO 基礎周邊控制實作二
4-1 蜂鳴器(Buzzer)的控制實作
4-2 按鈕開關的控制實作
4-3 七段顯示器的控制實作

Chapter 05 認識iPOE R1 AIoT 智能物聯網雲端/邊緣運算整合發展系統
5-1 認識iPOE R1 AIoT 智能物聯網雲端/ 邊緣運算整合發展系統
5-2 認識iPOE Raspberry Pi 3B/3B+/4B 專用擴充板
5-3 各式串列傳輸的介紹

Chapter 06 進階物聯網感測器模組應用與實作一
6-1 LED 燈排(LED Bar) 的控制實作
6-2 超音波距離感測器模組的控制實作
6-3 伺服馬達(SERVO)的控制實作
6-4 全彩串列式LED 的控制實作
6-5 RFID 無線射頻辨識模組的控制實作

Chapter 07 進階物聯網感測器模組應用與實作二
7-1 74hc595 八位數串列式七段顯示器的控制實作
7-2 DHT11 數位溫濕度感測器模組的控制實作
7-3 I2C 1602 LCD 液晶顯示模組的控制實作
7-4 APDS9930 環境亮度與近接感測器模組的控制實作
7-5 PCF8591 數位類比轉換模組的控制實作

Chapter 08 環境品質監測物聯網應用與實作
8-1 dust 灰塵感測器模組的控制實作
8-2 各種環境品質感測器模組
8-3 回饋警示實際應用設計
8-4 使用UART 介面連接Arduino 開發板

Chapter 09 AIOT 智能物聯網雲端綜合應用
9-1 ThingSpeak 物聯網雲端平台
9-2 ThingSpeak 搭配 IFTTT 的應用
9-3 雲端Google 試算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30425
  • 規格:平裝 / 312頁 / 21 x 28.1 x 1.5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在IT领域摸爬滚打了一阵子的老鸟来说,我更看重的是内容的“新颖度”和“深度”。现在的AIoT领域发展太快了,如果一本书还在讲几年前的技术,那就有点落伍了。这本书既然是“最新版”,我非常关注它有没有涵盖最新的操作系统版本适配,以及现在比较热门的边缘计算框架或者轻量级机器学习模型的部署方法。尤其是针对Raspberry Pi 4B的性能优化,如果能有一些实用的技巧分享,比如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低延迟,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进阶的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Pi的摄像头做一些简单的图像识别任务,或者如何构建一个更复杂的家庭自动化系统,而不是停留在“跑马灯”的层面。如果它能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能让我巩固基础,又能让我接触到前沿应用,那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

我这个人学习起来比较追求效率,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核心技能。因此,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的章节划分是逻辑清晰、循序渐进的,最好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图。比如,第一部分讲解硬件基础,第二部分讲解软件环境,第三部分开始小项目,第四部分整合进阶应用。如果内容组织得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大纲,我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应该掌握什么技能。此外,如果书里能多用一些图表和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堆砌大段文字,那阅读体验会大幅提升。毕竟,对于复杂的系统集成工作,直观的视觉辅助远胜于枯燥的文字描述,能让我更快地在大脑中构建起整个AIoT系统的架构图。

评分

说实话,我比较注重实战经验的累积,看书不求“高大上”,但求“能动手”。这本书的标题里“實作”两个字,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电路图、详细的硬件连接步骤,以及最重要的——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运行的代码示例。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只描述原理不给实例的书,读完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本书要是能在每个项目后面附带一些常见问题的排查思路就更棒了,比如常见的库安装错误、网络连接不上的问题等等,那简直就是神助攻了。我希望它不只是教我怎么把灯点亮,而是能让我理解为什么这样接线能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样我才能在未来遇到问题时举一反三。能够把AIoT这个听起来很玄乎的概念,通过树莓派这个小小的平台具体实现出来,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评分

我购买技术书籍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售后支持”,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实际上指的是作者或出版社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渠道。比如,这本书有没有配套的在线资源库、GitHub仓库,或者一个可以提问交流的社群?有时候自己摸索时,一个小小的配置问题就能卡住一整天,如果能有一个地方快速找到答案或者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学习的动力会大很多。这本书如果能在配套资源上做得更完善,比如提供所有代码的下载链接,并定期更新可能出现的兼容性补丁,那简直是太贴心了。对于我们这些自学者来说,这种持续性的支持远比单次购买要来得珍贵,它代表着作者对读者学习体验的责任心,能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带着点复古又有点未来感的科技蓝,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的时候,感觉质感还不错,纸张挺厚实的,印刷也挺清晰,看起来就是一本耐用的工具书。我之前对树莓派和AIoT这块一直都有点兴趣,但总觉得资料零散,要么太偏理论,要么就是代码堆砌,看得我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感觉像是在说:“别怕,咱们一步一步来。” 尤其看到“超入門”这三个字,简直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感觉作者真的有心想把复杂的概念掰开揉碎了教给像我这样的新手。光是看到目录里那些关于基础环境搭建和传感器接驳的章节,就觉得踏实多了,至少我知道我不会在第一步就卡住。而且,它还特意提到了Raspberry Pi 4B,这正好是我手上有的设备,感觉就像是量身定做的学习指南,实用性杠杠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