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斯棓
图书标签:
  • 阅读方法
  • 自我提升
  • 人生哲理
  • 思维方式
  • 个人成长
  • 学习技巧
  • 知识管理
  • 终身学习
  • 实用指南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環球演講熱血醫師、閱讀引路人楊斯棓,誠摯醞釀五年的第一本書!
 
你以為我在出書,其實我在帶領一場社會運動。──楊斯棓 
 
  面對無法快轉或倒退的人生時鐘,
  他以前人智慧為樁,個人經驗為網,
  轉化28本經典好書的智慧,
  幫助你在人生關卡中找到方法活下來,而且活得好。
 
  「當時間繞著父母兩顆圓心團團轉而支離破碎,幸好,閱讀是我的救贖。
  透過閱讀,我無一刻感到無聊;偶爾覺得無助時,總還有那麼一本書,能為我引光指路。」
 
  楊斯棓一路走來的身分眾多:自費演講222場的節能倡議者、講師、顧問、讀書會發起者、上百本書的推薦人……不過始終沒變的是,他持續藉由閱讀精進自己,也深信終身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進而改變整個台灣。
 
  我們若生病,可能需要病理科醫師在顯微鏡下細究病因以鑑別診斷,也可能需要外科醫師執手術刀,跟病灶正面對決。
 
  楊斯棓醫師藉由28本書,拆解人生各階段必須面對的諸多課題,他強調每個人都必須親上火線,如病理科醫師般分析自己的病灶,更需如外科醫師執刀,和病灶正面對決,不能拖延,更不能假手他人。
 
  所有的困境,閱讀中都有解,而這本書,也將幫助你愈讀愈清明,把最佳版本的自己給活出來!
 
得獎紀錄
 
  榮獲金石堂書店2020「星勢力作家」大獎
  未上市3刷,一個月7刷,10週已12刷
  一個月攻上博客來2020全年度人文社科書TOP 12
 
各界推薦
 
  簡報奉行創辦人 RainDog 雨狗
  作家/「上尚講堂」策畫人 胡慧玲
  作家/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經理 張瀞仁
  作家/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
  作家/講師 鄭錫懋
 
好評迴響
 
  ‧你以為這是一場安靜的閱讀,其實這些篇章都是足以啟始人生鏈鎖反應的引子。──讀者 蔡迪姍 (牙醫)
 
  ‧在人類的社會生態系中,有著「關鍵物種」人物。這樣的人以其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持續透過其言行,創造、改變所處的人際群落;他影響了社會網絡中的其他許多人,更使其主要活動領域的生態變得更加豐富。我認為,若「閱讀領域」是個生態系統,楊斯棓醫師就是這樣的「關鍵物種」。──讀者 黃天豪(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 首席顧問臨床心理師)
 
  ‧有些人用很長的時間影響別人,那是浸潤式的;有些人光是言語流露出的風格,就可以立刻讓人改變,我想楊醫師結合兩者。在書裡我感受到以知識包裝的溫文儒雅,具體的說,是一種:發自內心希望別人也好的感受。──讀者 周耕宇(書店店長、配音員)
 
  ‧現在,就請你先隨意翻閱本書的任一章節,結合楊醫師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並從中練就出28個基本功。只要你試吃過一口,相信你一定會同意:這本書就是那超出你預期、帶給你驚喜的紅龜粿。──簡報奉行創辦人 RainDog 雨狗
 
  ‧「認識」斯棓十年了。他真誠、實在,不會說一套做一套。他表裡合一,相信什麼就力行什麼。他說話寫文,沒有虛字贅詞、酸言酸語,不假仙、不假掰,知識含金量,忒高。我讀他文章,有樣學樣,校準心之羅盤,因而神清氣爽。──作家/「上尚講堂」策畫人 胡慧玲
 
  ‧知名的中國企業家,也是說書APP「樊登讀書會」創辦人樊登說過,他的目標是透過讀書,讓中國發生改變。這正是我在斯棓醫師身上看到的精神,也是我一路走來的生命體會:用閱讀,徹底顛覆你的人生,讓你不再跟所有人一樣,能少走冤枉路,不再繞遠路,進而活出前所未有的最好版本。──作家/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如果你是時間不多,又希望系統性吸取人生旅途中所需智慧與經驗的人,看這本書會讓你像吃了聰明藥。如果你是渴求知識的人,書裡面的書單會是很棒的資源。無論對人生的體悟、對其他族群的關懷,都不是從書裡就可以直接得到的,卻可以透過閱讀而建立;而本書就是可以幫助建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一本書。──《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經理 張瀞仁
 
  ‧寫這本《人生路引》,斯棓醫師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而是大家的人生。人生無法預演,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得以汲取前人的經驗,避開滑石、閃過深潭,不致在無知中滅頂。──《英語自學王》作者/講師 鄭錫懋

穿越迷雾:职场生存与个人成长的生存手册 书名: 职场淬火:从新手到专家的28堂实战课 作者: [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构的、听起来经验丰富的作者名]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一个虚构的、有专业感的出版社名称] ---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竞争白热化的现代职场中,“迷茫”是比“能力不足”更具杀伤力的陷阱。无数职场新人带着一腔热血进入职场,却很快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模糊的期望值和快速变化的技术要求所淹没,最终陷入“假性忙碌”的怪圈,看不到清晰的晋升路径。 《职场淬火:从新手到专家的28堂实战课》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本直面当代职场核心痛点的“操作手册”。它摒弃了陈词滥调的“积极心态论”,聚焦于构建一套可执行、可量化、能立即应用的“硬核技能矩阵”,帮助读者实现从“职场小白”到“中坚力量”的快速蜕变。 全书围绕职场人士在信息处理、目标管理、沟通协作、压力应对、专业精进这五大核心领域遇到的实际难题,系统拆解了28个关键技能点。这些技能点并非凭空捏造,而是作者通过多年深入一线,观察和总结数百名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质提炼而成。 第一部分:信息解码与深度思考 (第1-6课) 现代职场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有效信息。本部分着重训练读者像“数据分析师”一样审视工作内容。 1. 结构化思维的“骨架搭建”: 学习如何用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拆解任何复杂的项目,确保思考无遗漏。不同于简单地罗列要点,本书提供了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维模型,确保输出的逻辑链条无懈可击。 2. 辨识“噪音”与“信号”: 在海量邮件、会议纪要和即时消息中,快速定位真正影响决策的关键数据。介绍“八二法则”在信息筛选中的实战应用,避免在低价值任务上耗费精力。 3. 假设驱动的工作法: 介绍如何快速建立工作假设,并设计最小可行性实验(MVE)来验证假设,将试错成本降到最低。这比传统的“等领导指示”模式效率高出数倍。 4. 追问“第一性原理”: 深入探讨如何穿透表象,直击事物本质。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技巧,训练读者对每一个“为什么”进行到底,真正理解业务逻辑和用户需求。 5. 清晰文档的艺术: 讲解“一页纸报告”的核心要素,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阐述复杂的观点,让你的 PPT 和报告不再是信息的堆砌,而是有力的“决策工具”。 6. 知识的“再组织”系统: 如何建立个人知识管理(PKM)系统,不是简单地收集资料,而是构建知识间的有效连接,让过去的经验能够自动在需要时被调用和组合。 第二部分:目标锚定与效率引擎 (第7-12课) 空转是职场最大的隐形杀手。本部分教授如何将宏大目标精准拆解为可执行的每日行动,并持续保持高能量产出。 7. “北极星指标”的设定与校准: 领导者思维的核心在于明确衡量成功的标准。本部分教授如何为个人工作和团队项目设定清晰、不可动摇的核心指标,避免工作方向偏差。 8. 时间区块的“原子化”管理: 告别“待办清单”,转向基于精力曲线的“时间模块化”分配。实践证明,将高难度任务嵌入你的“高光时间段”,能显著提升完成质量。 9. 拒绝“完美主义陷阱”的实用策略: 区分“够好”(Good Enough)和“精益求精”的临界点。介绍“三轮迭代法”,确保交付的及时性与质量的平衡。 10. 跨部门协作的“契约精神”: 协作的障碍往往在于权责不对等。如何清晰界定接口人、交付物和时间节点,提前锁定合作风险,确保项目流程顺畅。 11. 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矩阵”: 建立危机处理的预案模板,训练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并快速调动资源的应变能力。 12. 高效复盘的“行动指南”: 复盘不是为了指责,而是为了优化流程。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复盘提纲,确保每次总结都能直接转化为下一次行动的优化点。 第三部分:沟通的穿透力与影响力 (第13-18课) 沟通的本质是“有效说服”和“精准倾听”。本部分专注于提升你在不同层级、不同情境下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13. 对上汇报的“电梯法则”: 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将复杂的工作进展提炼成高管想听、能理解、会关心的核心结论。强调“结论先行、数据支撑”。 14. 跨层级的同理心对话: 理解不同职级关注点的差异(高管看战略,中层看执行,基层看细节),并据此调整你的表达策略,实现“对焦”。 15. 建设性冲突管理: 面对意见分歧时,如何将情绪化的争论转化为基于事实和逻辑的理性探讨,让反对意见成为优化方案的催化剂。 16. 向上管理的艺术: 掌握主动汇报的节奏和内容,有效管理老板的预期,变被动接受指令为主动提供解决方案。 17. 倾听的“解码”技术: 不仅听对方说了什么,更要听出对方“没说”的担忧和潜在需求。教授“反馈式倾听”技巧,确保信息接收的准确性。 18. 拒绝的艺术与边界设立: 职场生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带宽。如何在不损害关系的前提下,清晰、坚定地拒绝不合理请求,保护自己的核心工作时间。 第四部分:专业精进与自我迭代 (第19-24课) 技术和行业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本部分着重培养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和构建个人专业壁垒的方法。 19. 行业趋势的“雷达”构建: 如何系统性地跟踪你所在领域的前沿动态,区分哪些是炒作,哪些是真正会重塑行业的底层技术或模式。 20. 刻意练习的“微循环”: 学习如何将高难度任务拆解成每日可达成的“微目标”,通过高频率、小强度的反复训练,实现技能的自动化掌握。 21. 技能转移的迁移性应用: 认识到A领域的成功经验如何能有效嫁接到B领域。识别隐藏在不同工作任务中的“通用操作模块”。 22. 培养你的“专业领域标签”: 明确自己在组织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点。如何通过有意识的成果输出,建立起清晰的专业声誉。 23. 导师(Mentor)的筛选与链接: 掌握“价值交换”原则,主动接触并从经验丰富的同事或前辈那里获取指导,将人脉转化为成长的阶梯。 24. 职业倦怠的“预警系统”: 识别早期倦怠信号,并提供一套结合工作节奏调整和心理降压的实用方法,保持长期的工作热情和身心健康。 第五部分:职场心性与韧性塑造 (第25-28课) 强大的专业能力需要强大的心理基础来支撑。本部分关注职场人面对挫折和不确定性时的心理调适。 25. 挫折的“重构叙事”: 学会将失败视为数据反馈,而非个人能力的最终判决。教授如何重写对负面事件的解读,提取经验教训。 26. 应对“不确定性”的适应力训练: 在商业环境不断变化时,培养对模糊状态的耐受力,并能在不确定中发现新的机会点。 27. 情绪的“延迟满足”法则: 学习在关键时刻压抑冲动反应,给予自己“反应缓冲期”,确保所有重要决策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28. 职业路径的“多维度规划”: 不将成功定义为唯一的晋升路径。探索横向发展、专家路线和创业等多种可能性,为自己的长期职业生涯提供弹性和选择权。 --- 本书的独特价值: 《职场淬火》拒绝空泛的鸡汤,它提供的28个“基本功”如同工具箱中的精密工具。每一个章节都配有“实战场景模拟”、“立刻行动清单”和“常见错误警示”。它旨在帮助读者: 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塑造” 自己的职业轨迹。 将隐性的工作智慧显性化,形成可复制的行动指南。 构建一套应对复杂职场环境的“肌肉记忆”,使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出成为习惯。 无论你是刚踏入职场、正处于瓶颈期的中层管理者,还是希望系统性提升个人效能的专业人士,这本书都将是您提升职场硬实力的必备指南。它将引导您穿越职场的迷雾,清晰地看到通往下一阶段的每一步台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斯棓/閱讀引路人
 
  醫師,家醫科證號0005758。
  自2019年10月起卸下臨床業務,生活步調以照顧父母為主。
 
  2013年3月29日起,他為了鼓勵公民思辨:「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於一年半內自費環球演講222場,足跡遍布台、港、美、加。
 
  2014年初,他首次獲邀書寫《核能不是答案》的推薦序,表示:「得以名列該書封面,和社會聲量百萬倍於我的陳藹玲、郝廣才、蔡康永並列,著實有異樣感覺。」
 
  演講過程中,許多熱情聽眾變成朋友;心臟外科醫師李紹榕夫婦也是其二,後李醫師出書《最光明,也最黑暗的醫療現場》也邀請其寫推薦序。這兩本書打開他在編輯圈的知名度,至今累積推薦上百本書。
 
  2015年1月24日,他曾獲邀主持台北市立圖書館每月一書活動,當月選書是《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他比照企業內訓規格的做法,創下同質活動有史以來參與人數的最高紀錄。
 
  作者曾任職全職講師一年半;2016下半年因父親身體微恙,臨危受命,接下診所,淡出教學舞台。
 
  自2015年始,他每月舉辦讀書有獎徵文活動,並親自包裝、寄贈禮物給讀後感最觸動他的讀者。他謙稱禮物是隨興而至的準備:顯微鏡、哩程、套書,近來則是茶葉與醇酒。他希望更多人願意在離開校園後讀書,甚至希望參加者也去舉辦相關活動。他自謙所作所為僅是無畏布施,主張:「這種活動,任何一個人有心要辦,都辦得成。」他深信,終身閱讀可以持續改變一個人,而很多人若都如此改變自己,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與山同坐.紅龜粿 RainDog 雨狗
推薦序 十年路引 胡慧玲
推薦序 《人生路引》為你帶來奇蹟 張瀞仁
推薦序 用閱讀徹底升級你的人生 洪培芸
推薦序 書中之書—用閱讀做標記的人生路引 鄭錫懋
 
寫作緣起 從主題難產到產生曙光
 
Chapter1 獨善其身,可以這麼準備
說書 閱讀的進化,從讀書到說書(樊登《讀懂一本書》)
說話 讓自己被看見的基本功(謝文憲《說出影響力》)
寫作 我手寫我酒,不怕巷子深!(陳立飛《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自律 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第一人(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
思辨 以公民之眼看待健保問題,對切身議題審慎思辨(張鴻仁《二○三○健保大限》)
 
Chapter2 開創新局,有賴觀察省思
創意 一本書讓我們的創意從無到有滋長(楊傑美《創意,從無到有》)
創新 正確理解創新,辨別地雷黃金(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繁榮的悖論》)
流行 引爆趨勢有公式,催生一場新流行,阻斷眼前壞趨勢(麥爾坎.葛拉威爾《引爆趨勢》)
蹲點 挑選領域,跨越低谷,成為第一等人(賽斯‧高汀《低谷》)
週期  A+ 巨人給我的省思與觀察(詹姆‧柯林斯《為什麼 A+ 巨人也會倒下》)
 
Chapter3 豐盛應許,來自思維習慣
算盤 啟動你的商業思維(林明樟《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心態 人生路長,賽事多場;心態正確,縱橫全場!(卡蘿‧杜維克《心態致勝》)
習慣 窮習慣為戒,避開人生泥沼;富習慣為磚,砌出人生碉堡(湯姆.柯利、麥可.雅德尼《習慣致富》)
致富 揭露練成富翁的三大關鍵(湯瑪斯‧史丹利《為什麼他們擁有億萬財富,而你卻沒有?》)
 
Chapter4 以簡馭繁,愈奉獻愈富足
投資 用心於不交易,反而建立投資的核心堡壘(林茂昌《用心於不交易》)
REITs 讓我們用正確的觀念持有不動產(楊書健《環球房託砌出現金流》)
指數 在股海裡任我行的ETF勝經(綠角《股海勝經》)
奉獻 施恩奉獻,凡事知止,人生已在幸福路上(約翰‧伯格《夠了》)
 
Chapter5 家是堡壘,先依賴後互賴
語言 打造良好早期語言環境,一生受益(丹娜‧蘇斯金《父母的語言》)
父母 三十堂家長必修課,鍛鍊每一位為人父母(陳美齡《讓孩子面向未來》)
界線 畫好那道與家人的財務界線(李雅雯《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伴老 防範未然的伴老聖經(詹鼎正、李翠卿《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
告別 先做好準備的人,得以相辭;沒做好準備的人,只能斷氣(朱為民《人生的最後期末考》)
 
Chapter6 兼善天下,助人不分國界
自由 卸除內外束縛,奔向徹底自由(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退休 任逍遙的第三人生太好玩(黃世岱《第三人生太好玩》)
旅行 旅行與讀書,讓我們的人生多好幾回合(詹宏志《旅行與讀書》)
慈善 無腦捐錢,無法打造 A+ 社會(詹姆‧柯林斯《從A到 A+ 的社會》)
女力 拒絕削權,釋放女力之路(梅琳達‧蓋茲《提升的時刻》)
 
後記 能讀書是幸福的,能寫書尤其幸福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43655
  •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寫作緣起──從主題難產到產生曙光
 
  七年前開始有出版社找我寫書,前後近十間,除了圓神外,我都以應允圓神為由,婉謝推辭,但我的寫作主題卻遲遲無法拍板定案。
 
  從那時開始,我曾有一年半,什麼事都不做,只辦一件事,叫:環「島」演講(最後變成環「球」演講)。我針對能源議題無償的講了超過兩百二十二場,呼籲民眾重視節電與思考核電是否為台灣必要選項,足跡遍及綠島、菊島、九龍半島,以及紐約這個強人的金銀島等地。
 
  接下來一年半,我全職投入職業講師行列,後來因為家父病危,診所需我坐鎮,友人林長揚也答應我從物理治療師轉職為講師,我倆雙雙臨危受命:我受父命,他受我請託之後,我才毅然退出講師領域,回歸醫師,長揚一腳往前跨進講師圈,如今炙手可熱。
 
  捫心自問,我一直無法順利交稿,有兩大原因。
 
  第一,擔任職業講師的過程中,我累積了很多教學經驗,我跟團隊帶領兩天一夜的presentation workshop駕輕就熟,七成以上的學員隔天都能呈現比自己第一天預期更好的報告成果。但美、日、台的教學相關書籍作品繁多,實在不需我野人獻曝。
 
  第二,環島演講的過程中,很多心得我已在臉書上發表過了。我回頭看當時的心境起伏,有時不過是些不順心的小事,然而在那時體力嚴重透支下,倒成了能打擊精神意志的大事。現在的心湖倒是水波不興,所以也沒辦法回顧環島演講而特別寫成一本書,因為我的心境已大不同了。
 
  圓神的書債仍欠著,貴人們一直很照顧我,這個書債疙瘩很困擾我,該怎麼辦呢?
  「Why me?」我不斷反問自己。
 
  環島演講、職業講師、診所蹲點的交集,這是我獨有的人生際遇,從環島演講開始,陸續有出版社找我寫推薦序。一開始是能源、環境議題這類書籍;後來我擔任講師,開始有簡報、演講、表達等主題的書籍拜託我寫;之後生活以看診為主,閱讀為輔,找我寫的書種換成跟閱讀、生活、效率有關。
 
  中國的自媒體人羅振宇說自己是「知識的搬運工」,身為台灣人的幸運是我們可以搬很多他想搬卻不能搬的書。
 
  我是個愛書人,先前經營的診所有一面書牆(台灣附設書牆的診所不到一%),可以讓患者自由取閱書籍,不必登記,不需還我,就請帶走。
 
  在完成自己的著作之前,如果你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搜尋我的名字,會有兩百三十四個搜尋結果,都是推薦別人的實體書或電子書。
 
  最後,我索性跟專案企畫和主編提議,我決定揉合我的閱讀心得跟人生經驗來寫這本書。告訴我的讀者,哪些書擴展了我的視野,增加了我的能力,讓我知道如何能更有餘裕的面對那個無法倒退也無法快轉的人生時鐘。
 
  六十歲時,你想走成L型或C型人生?
 
  我觀察身邊超過六十歲的人,其中最極端的兩種人生樣貌約莫如下:
  第一種我稱之「L型人生」。
  L小姐已退休,退休後喪偶,靠另一半的撫卹金過活。
 
  年輕時沒有培養什麼興趣、嗜好,除了八卦別人家的大小事或股票明牌,即使她老公在世時,炒、賣股票總以賠錢收尾。
 
  擋住家中動線那些只用過一次的商品,以前購自電視購物,近年則來自臉書直播。
 
  她跟兒子、媳婦同住,兒、媳出門工作時,她總以愛之名,踏進人家主臥室,以整理之名行窺探之實。她嘴上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媳婦的肚皮;肚皮裡有沒有心跳聲?有沒有帶把?這牽動她的萬千神經,兩造千千結。
 
  她喜歡旅遊,但通常只參加里長相招的一日遊,搭那種由呵欠連連的司機所駕駛的陽春遊覽車,旅遊品質連她自己都不滿意,唯一短暫的開心時刻是車上可以唱卡拉OK。
 
  健康每況愈下,但她也不覺得運動習慣有多重要,每當有人建議她要運動,她總會回嘴已經做很多垃圾分類的勞動。她最近爬樓梯開始覺得有點困擾,因為膝蓋愈來愈使不上力。有時趕不上倒垃圾,追垃圾車時,發現自己竟會喘。
 
  有一次她在星巴克遇到一位自稱是治療師的小姐,請她錄下自己一天說過的話,她驚覺自己只要開口,就是抱怨。
 
  此刻的她,對於「活著」,並沒有特別的喜悅。她雖燒香,但那些舉動只是年輕時,無意識模仿母親的初一、十五,她其實沒有信仰,不曾禱告。
 
  第二種我姑且稱為「C型人生」。
  C小姐也已退休,年紀跟L小姐相仿,過去因為買股票賠過很多錢,後來只喜歡儲蓄,定存利率雖低,但感覺「至少錢不會不見」,幾年前擔心老本會愈來愈少(因為銀行利息不足以支應其生活費,生活費會耗掉部分本金),四處詢問資金有沒有更安全的停泊處,最後她找到較安心的投資方式,她投資REITs,並且分散投資地點:台灣、新加坡、香港、美國(但香港欲通過《逃犯條例》之後,她賣光相關持股,分散到其他投資標的),從此她的生活費不會耗掉本金,光REITs的利息,已經夠她開銷。
 
  她年輕時稱不上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但年過六十,聽到許多醫師提及肌少症,加上看到身邊許多長輩行動都需要人攙扶,她不希望自己走到這一步,於是下定決心認真運動,每天騎健身車或到國小操場健走,每天保持運動半小時,自己也深深覺得認真運動後,身體舒服很多。
 
  過去她也看第四台,在子女勸說下,慢慢減少自己無目的看電視的習慣,要看就看Netflix或HBO,好好放鬆享受一段影集,而不是看第四台那些粗製濫造的節目,吸收一堆錯誤雜訊,心智停止成長。
 
  兒女住在車程半小時的地方,一週見面幾次。各有生活空間的好處是,彼此較珍惜見面時刻,不會互相干擾生活步調。
 
  在兒女的勸說下,退休後她搬到大樓,按照大樓規矩跟著垃圾分類,隨時都可以把垃圾丟在子車,簽約的清潔公司會定期去清運,不知不覺她開始過著「不用追垃圾車」的人生。很多住精華地段的台北人還要追著垃圾車跑,這對新加坡或奧地利人來說,簡直像天方夜譚。
 
  我希望你活得比C型人生更精采
  香江第一才子陶傑筆下曾提過一個詞叫「小農DNA」,此類人「嫉妒、自私、小心眼,盯著眼前半畝爛地,以為就是全世界」。然而我們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我們要有宏觀的世界觀,察納雅言、慎思明辨。
 
  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及早準備,愈早準備好,我們就能擁有更多餘裕,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諸如:被動收入、預立醫療、預立遺囑、教養下一代、安頓上一代。
 
  我在想,再過二十年,身邊許多朋友,也會來到L小姐、C小姐的年紀,有沒有可能因為我分享一些好觀念跟可具體執行的方法、可培養的習慣,讓大家從L型人生往C型人生移動,甚至過得比C型人生更精采,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推薦序
 
與山同坐.紅龜粿
簡報奉行創辦人 RainDog 雨狗
 
  我從地獄來,想往天堂去;
  正路過人間,遇見楊斯棓。
 
  我愛台灣,但不愛(部分)台灣人。而本書作者楊斯棓醫師,一直屬於那個我所嚮往的、一個更加美好的台灣。現在透過這本書,你也可以進入這個世界。
 
  自己這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把美、日、歐的簡報世界中,還沒引進台灣的經典書籍,以導讀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國內的朋友。在準備過程中,我領悟到一位夠稱職的書籍導讀者,本身需要具備三種看書的視角高度。
 
  仰視、俯視、平視
  好的導讀者,首先需要保持智識上的謙遜,以敬重之心,仰視書中的每個細節;更進一步的要求,是要盡可能的看遍該領域的經典著作,才能具備俯視的視角高度,能給這本書在其知識體系中一個精確的定位。
 
  而更考驗導讀者功力的,則是平視的視角。導讀者本身的知識儲備、人生閱歷,決定了自己能和作者對談到何等的廣度與深度。楊醫師在《人生路引》中,就展現出了與山同坐,和各領域大師分庭抗禮、平分秋色的格局、高度與氣魄。
 
  紅龜粿   2.0
  市面上介紹書的書不少,讓你看一本書,就能速食十幾本到幾十本書的重點與精華,以時間成本來說,似乎很划算;但這類書往往就像本書當中提到的紅龜粿,「沒有不漂亮,也沒有不好吃,但味道不會超出預期,沒有驚喜」。
 
  的確,一般的紅龜粿,都是以糯米包裹甜豆沙內餡。記得小時候在澎湖家鄉,每年到了農曆春節的初九拜天公那天,都會吃到這熟悉的古早味。
 
  長大後來台北,有次在新北市的金山老街上發現有家粿行,米糰並不是用一般的米粉拌熱水成形,而是用純米漿脫水的米糰做成;第三代的小老闆又研發了咖哩菜脯、筍絲香菇,以及薑汁地瓜等新口味,外型和分量上,也改良成更精巧合宜的一口紅龜粿。
 
  我有次在台北萬華的一家法式甜點店,還吃到了變成慕斯蛋糕的紅龜粿。店家把傳統的米原料,改成有紫米的手工甜酒釀。紅豆餡也是自己製作,用來自屏東萬丹的紅豆,從泡水悶煮到炒成紅豆沙,再搭配日本沖繩所產、甜膩感低的本和香糖。還有油,並不是傳統常用的酥油或豬油,而是法國的發酵奶油;甚至就連外觀的紅龜淋面,也不用市面常見的便宜合成色素,改用自然的莓果果泥與天然的紅麴色素。吃起來既清爽,又覺得味道、層次豐富,還增添了幾分法式風情與日式口感。
 
  現在,就請你先隨意翻閱本書的任一章節,結合楊醫師的閱讀心得與人生經驗,並從中練就出二十八個基本功的《人生路引》。只要你試吃過一口,相信你一定會同意:這本書就是那超出你預期、帶給你驚喜的紅龜粿。
 
十年路引
作家/「上尚講堂」策畫人 胡慧玲
 
  我第一次被楊斯棓吸引,是因為他在臉書上,寫他於妹妹婚禮上的「全台語」致詞。我讀其詞,台語優雅道地、靈動有趣、意蘊深遠。遂開始「追蹤」他。楊斯棓在住院醫師結束後的gap year,自費巡迴演講反核議題,環球演講了兩百二十二場。後來他走上專業簡報講師之路,然後因父病而接下診所繼續當醫師,一邊看診,一邊仍受訓進修。我心想,這人真是怪咖。
 
  我們邀他來演講。演講前有討論餐敘,演講後有感謝餐敘,或許是合節拍,我們漸漸建立某種默契和私誼。分隔台北、台中兩地,也盡可能安排小聚。
 
  長期密集追蹤臉書,我確認並佩服他的獨特性。首先,他的歷史感—他中學時代就熟讀台灣史,又從李鴻禧、謝長廷等人的演講錄音帶,習得台語之美。其次,他的現實感—他用醫官的閒暇時間,大量閱讀利率、稅制、不動產等相關書籍。他深知線性收入和被動收入的差別,並以知識和膽識賺到身家,賺到自由。還有,他的實踐力—他喜愛閱讀,鼓勵閱讀,每月自辦有獎徵讀書心得。選舉活動或NGO捐款,慷慨大方。另外,他尊重專業,也認真造就自己成專業,花錢不手軟—花錢是學問。
 
  我是楊斯棓的鐵粉。除非我生活太兵荒馬亂,否則篇篇細讀。尤其,他二○一六年中因父病危,被迫接下診所。小鎮年輕開業醫師的工作與生活,他寫來是一幕幕的驚世、警世情境劇。我讀了詫笑、蹙眉。在情境劇裡,看到他的人生哲學、勇敢和明快。我常忍不住跟我夫說:「這楊斯棓啊,沒在怕的,每篇臉書都在得罪親戚五十、朋友六十。」
 
  「認識」斯棓十年了。他真誠、實在,不會說一套做一套。他表裡合一,相信什麼就力行什麼。他說話寫文,沒有虛字贅詞、酸言酸語,不假仙、不假掰,知識含金量,忒高。我讀他文章,有樣學樣,校準心之羅盤,因而神清氣爽。比方他說:「遇到大外行不要與之爭辯;遇老千要快閃;若是高手就看有沒有緣分當朋友。」
 
  我想了想,我們最大共同點是喜歡書。年少至今,我主要倚賴閱讀,解決人生的重大困惑。後來靠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然後又靠運動,強健身心靈。斯棓閱讀範疇廣,常有出版社請他寫推薦序,他說他總是反覆讀兩遍,帶著問題讀,讀到甚至可以代替作者上電台談書。楊斯棓的第一本著作《人生路引》,寫他的讀書心得和人生經驗,如何交相作用,旨在對讀者產生路引之效。
 
  很榮幸受邀替《人生路引》寫推薦序。模仿是一種致敬。我模仿斯棓的態度,讀了三遍書稿,記了六頁筆記,兩天寫一千字。我真心相信他說的:「我愈努力,就愈好運。」
 
《人生路引》為你帶來奇蹟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美國非營利組織Give2Asia經理 張瀞仁
 
  念書是件讓人挫折的事。
 
  我不喜歡考試,為了拿分數、苦讀教科書就不用說了,我常常連看臉書都覺得挫折:誰這個禮拜又達成什麼、誰又去哪裡玩、誰家中了什麼獎、誰今年已經上了多少課、讀完幾本書……這一切,讓人非常挫折。
 
  但也是因為書,我得以認識斯棓;因為臉書,我們成為不常見面,但有些交情的朋友。自媒體大家都可以用,大張旗鼓的自吹自擂或互相批評都很容易,但斯棓總是在推廣閱讀,對身邊的人也保持一種有溫度的距離。
 
  我們第一次見面,是我邀請他到台北市立圖書館來聽我演講。當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明明他是該場地的聽眾人數紀錄保持人,還是滿滿助教的那種排場,我竟然就這樣開口,而他也答應了。他特地從台中北上,提早入座,結束時默默的走。沒想到兩天後,曾任TED×Taipei講者的他,花了很多時間,一條一條列點,講出他覺得我值得稱讚的部分。他就是如此毫不張揚的鼓勵人。有次我們談了一下午的事情,他一直忍到最後,才輕輕的關心:「妳這種口罩防護力不是很好,是不是買不到?」如此輕、又這麼重的關心旁人。有陣子他家人身體出了些狀況,焦頭爛額、奔波之際,他竟然是開始提醒朋友應該要先注意準備,以後碰到他這種狀況才會比較輕鬆。
 
  講了這麼多他的事,是因為我相對於讀者,多了幾次跟他親身相處的機會;而人如其文,這本書就是他的風格:有飽滿的知識卻不誇耀、有火熱的理想卻冷靜的貼近現實、充滿關懷卻不讓人感到壓力。斯棓念很多書,甚至送很多書,我猜世界各地應該都有收過他藏書贈禮的人,但他花這麼多時間自己寫的第一本,竟然是以人生考驗為經、他人著作為緯的書。我想說他怎麼不多加點自己的看法,他說:「讀者如果不相信我,我至少可以提供其他經典作品的觀點,供他們參考。」至於書中觀點有多深刻,其他我不知道,但身為在國際非營利組織擔任跨國主管的人,我很驚訝他對於慈善和公益的理解。這通常不是看幾本書就好,而是身處這個環境、努力學習一段時間才能建立的見解。
 
  如果你是時間不多,又希望系統性吸取人生旅途中所需智慧與經驗的人,看這本書會讓你像吃了聰明藥。如果你是渴求知識的人,書裡面的書單會是很棒的資源。無論對人生的體悟、對其他族群的關懷,都不是從書裡就可以直接得到的,卻可以透過閱讀而建立;而《人生路引》就是可以幫助建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一本書。
 
  身為一個覺得念書讓人挫折的人,又要幫一個寫過幾百篇推薦序的人寫推薦序,不管怎樣都不會寫得好。但轉念一想,我可以在這裡有空間,本身就是奇蹟了啊!這本集結了成千上百本讀物智慧的書,相信也會為你帶來奇蹟。
 
用閱讀徹底升級你的人生
臨床心理師/作家 洪培芸
 
  知名的中國企業家、說書APP「樊登讀書」的創辦人樊登說過,他的目標是「透過讀書讓中國發生改變」。這正是我在楊斯棓醫師身上看到的究極精神,也是我一路走來的生命體會:用閱讀徹底顛覆你的人生,讓你不再跟所有人一樣;能少走冤枉路,不再繞遠路,進而活出前所未有的最好版本。
 
  最初知道楊斯棓醫師,是透過他發表在臉書上的文章,它帶給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強烈。針砭時事,鞭辟入理;分析人情,犀利無比;顯然他的內在,有龐大的知識及資料庫支持。只看他的文章,還不認識本人時,會覺得是「很敢講」(台語:chin-kán-kóng)的大砲。然而,見到了本人之後,卻是一名謙和敦厚的君子!真是完全無法聯想在一起。
 
  還記得二○一九年七月二十日,楊斯棓醫師在慕哲咖啡的演講,我是台下的聽眾之一。演講之後的Q&A時間,難得舉手發問的我,請教了一個卡在我心中的難題,那就是:「要如何進行篩選,幫人撰寫推薦序?」因為身為臨床心理師,也是作家的我,不時收到來自各方的推薦序邀請。當時在我心中糾結的障礙是,我所背書的不只是一本書的內容品質,更多時候,還背書了作者的人品!
 
  信任我的讀者及朋友們,可能因著我的推薦,進而買書,甚至相信這個人。若此人表面道貌岸然,私下卻道德淪喪、人品有瑕疵,我豈不是誤了信任我的讀者?因為他們可能在日後有實際碰面的機會,進而有被利用、被剝削,甚至被侵犯的可能。
 
  感謝楊醫師,早已走在最前方。他大方無私、真誠友善的分享了他的想法及做法,對我啟發及幫助很大!
 
  人生最大的幸運,不是一生無風無雨,因為這是不可能的。而是你能踩著前人的足跡,踏在巨人的肩膀上,預先看到生命中的各種難題,可以怎麼解決,才是最好的途徑;哪些坑洞千萬不要跳進去,因為進去之後多半斃命,逃出生天的機率幾乎等於零。
 
  人生最大的痛苦,則是沒有自由;一生聽人發落,任人宰割。很多人活得悲苦,那是因為反覆走著錯誤的路,該準備的時候不準備,該撤退的時候不撤退,甚至還自己動手挖坑,讓旁人看著感到無比悲催。
 
  受苦的人總以為自己沒有別條路走,自己沒得選。其實早有好書擺在眼前,卻不願意翻閱,認真學習,好好修練。
 
  打贏人生這場勝仗,你需要攻略,而這本《人生路引》就是指引你的人生攻略。
 
  中國有樊登,很好。那麼台灣有什麼呢?台灣有言論自由,更有楊斯棓醫師!站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你不僅會獲得精粹後的知識分享,還有更真實的生命體會。
 
  擴展視野,提升能力,才有實力過好這一生,過著你真心渴望的人生。
 
書中之書──用閱讀做標記的人生路引
《英語自學王》作者/講師 鄭錫懋
 
  最為難的,就是序文的用字限制只有一千字。
 
  這就像你專程規畫了兩週的假期,一心奔著羅浮宮而去,除了〈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像〉〈米洛的維納斯〉之外,連〈荷魯斯〉和〈漢摩拉比法典碑〉也細細駐足欣賞。花了十二天浸淫在博物館裡,連香榭大道的LV旗艦店,都被排除在行程之外。帶著豐盈滿載的藝文體驗回國後,朋友問你:「能不能簡單用一千個字,說明一下你的收穫?」
 
  「不能,句點。」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唯一能說清楚的,是我對斯棓醫師的感激。
 
  和斯棓的相識,是從追星、仰望到快跑、跟隨的過程。斯棓的兩百二十二場環島講座,我像個小粉絲般追了其中五場,見證了何謂「場場更新內容、場場增添驚喜」,由此可看出他是位成長型心態的實踐者。
 
  自二○一四年認識斯棓後,我的人生產生了質變。他的臉書貼文,就像我的窗戶,不只打開大腦迴路,更打通了我的人生出路。我從補習班工讀生一路做到老闆,十四年的職業生涯都在補教業,我的職涯視野,也僅限於此。
 
  交往日深,長年看他用演說傳遞熱情、促發改變;用文字針砭時弊、沁人心脾;用捐輸實際擴大影響圈、打造心中更好的台灣。和他年齡相仿的我,竟也被激起了「有為者亦若是」的夢想。這個擴大影響力、有益於人的想法,才催生了「英語自學工作坊」,也才有了後來的著作《英語自學王》。
 
  斯棓博覽群書,藏書量驚人,作序量也驚人(目前已有近百篇序文,持續增加中)。在「一間間」的藏書中,精挑出對其人生有深刻幫助的二十餘本為綱;用他過人的領悟力,煉製出精華。超越了濃縮式「物理說書」,領先了詮釋性的「化學說書」,根本是「煉金術說書」。透過自身的觀察與經驗,為原著畫龍點睛、增添價值,這本《人生路引》,堪稱是書中之書。
 
  從獨善其身、開創新局、思維習慣,到富足、家庭、助人,斯棓不藏私的分享了他的藏寶圖,鼓勵我們也繪製一張自己的,並且勇敢踏上征途、昂首前行。斯棓如此行,所為何事?我想是為了更好的台灣。他深知,唯有國民的人生變好,台灣這塊土地才會真正變好。
 
  一如在〈父母的語言〉此章節裡,作者丹娜.蘇斯金的故事。她的先生唐恩醫師,陪伴孩子在沙灘玩耍時,目睹了兩個小男孩在湖邊溺水,他不加思索的跳進水裡救人。結果男孩們平安獲救,唐恩卻不幸殞命。
 
  蘇斯金雖遭喪夫之痛,卻選擇化悲痛為大愛,延續先生救人於危難的精神,著力推廣「三千萬字計畫」,幫助更多的孩子,能夠被妥善的教養。因為,她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而是所有人的孩子。「有太多孩子在不利成就的情況下掙扎」,當我們看見了,她說:「我們不能佇立岸邊!」
 
  寫這本《人生路引》,斯棓醫師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人生,而是大家的人生。人生無法預演,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得以汲取前人的經驗,避開滑石、閃過深潭,不致在無知中滅頂。
 
  斯棓是已經到達彼岸的人,看著許多人「在不利成就的情況下掙扎」。他看見了,他不想只是佇立岸邊。
 
  在環島演講中,斯棓總以「感動山神的鸚哥」自居。在森林大火裡,有一隻鸚哥已經安然飛走,脫離凶險。因不忍同伴受苦,就飛去湖邊,用翅膀沾水來回無數次,想用翅膀上的水來滅火。看似徒勞無功的努力,最終卻感動了山神,降下大雨、撲滅山火。
 
  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有山神,但斯棓來來回回沾在翅膀上的湖水,真的滴落在我的身上,讓我得以躲過烈火,奔向自由。受人恩情太多,能做實在太少,但願也成為一隻鸚哥,沾濕自己的翅膀,往需要我的地方去。
 
  或許,撲滅人生大火的,不是山神的奇蹟,而是一群一群願意沾濕翅膀的鸚哥,是為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那种毫不矫揉造作的真诚。每次翻开,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我个人觉得,它最棒的一点是,它没有预设读者必须达到某种高度才能理解。无论你是刚踏入社会的新鲜人,还是已经在职场打滚多年,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点。我不是那种喜欢做深度思考的人,但这本书的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非常舒服,就像是有人帮你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梳理了一遍。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想”。那种思维上的重塑,比任何外在的技能学习都来得重要。感觉作者是真心想和读者一起成长,而不是单向地灌输知识,这种互动感,让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评分

这本《人生路引》真的是一本让人读了之后,会忍不住想要拿起笔来做笔记的好书!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在台湾生活,每天忙着在竞争压力下努力往前冲的人来说,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迷雾。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不是那种空泛的励志口号,而是真正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切入,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我尤其喜欢它那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不会把人生描述得过于浪漫,反而很诚恳地告诉我们,要练就基本功,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社会里站稳脚跟。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稳定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被外界的杂音干扰,开始更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和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也很巧妙,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喝茶聊天,听他分享自己走过的路和领悟到的智慧,非常亲切自然。

评分

老实说,我很少对一本书有如此强烈的推荐欲望,但《人生路引》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那种能沉淀下来,越读越有味道的“慢工出细活”的作品。它没有提供任何捷径,这反而是它最大的优点。它强调的是日积月累的内修,是那种只有自己能完成的修炼。对于我们这些在台湾社会努力生活的人来说,需要的不是一时的刺激,而是能够持续提供能量的源泉。这本书恰好就是这样的源泉,它温柔而坚定地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源自于内心那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基本素养。这本书,我愿意称之为“心灵的健身房手册”。

评分

坦白说,在台湾,我们接收到的资讯爆炸,各种心灵鸡汤、成功学书籍多到让人眼花撩乱,很多读起来都觉得大同小异,看了就忘了。但《人生路引》真的不太一样,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致富或马上成功,而是更侧重于“内功心法”的修炼。作者很懂得台湾人的生活哲学,那种既要努力奋斗,又要懂得在忙碌中找到喘息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真的能走进读者的内心,让人感受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特别是那些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对话的部分,写得真是入木三分。我身边不少朋友也在读,大家讨论起来都觉得,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扎实、更可持续的成长模式,而不是一时的兴奋剂。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本书绝对是帮你调整呼吸、找到稳定配速的绝佳指南。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一种“被赋权”的感觉。在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好像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走错路。而《人生路引》就像是一个可靠的向导,它提供的不是地图,而是教你如何看懂地图,如何辨识方向的能力。它让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这对很多习惯于随波逐流的台湾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基本功”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在作者的笔下,突然间就有了全新的意义。读完之后,你会开始审视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反应,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那么多可以优化自己人生的微小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