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數學(二版)

普通數學(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正明
图书标签:
  • 数学
  • 普通数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二版
  • 大学数学
  • 基础数学
  • 数学分析
  • 理工科
  • 数学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可做為國小師資培育課程教科書和自習用書,我國國小師資培育逐漸關注教師數學教學專業能力,且教師的數學能力會影響其數學教學專業表現。本書基於世界各國國小職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育趨勢,內容旨在提升國小職前教師的數學能力,期能將數學能力轉換為數學教學專業能力的基礎。本書編排重視數學概念的邏輯陳述,由淺入深構築數學知識,為國小師資培育的重要用書。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三版)》内容提要 作者: 张伟、李明、王芳 出版社: 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5月 定价: 89.00 元 --- 本书概述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三版)》是一本为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精心编写的教材,旨在系统、深入地介绍高等数学中的代数结构理论和空间几何的解析描述方法。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完善,不仅保持了内容的前沿性和严谨性,更注重教学的现代化与启发性。相较于初级微积分课程,本书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内容组织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理论阐述深入浅出,例题和习题丰富多样,力求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培养扎实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部分聚焦于线性代数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现代科学和工程问题的关键工具。本部分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数域、向量空间到复杂的矩阵理论和特征值问题。 第一章:数域与多项式 本章是进入线性代数的基石。首先对实数域和复数域进行回顾与拓展,重点讨论了代数基本定理及其在复数域中的应用。随后,本书深入探讨了多项式的环结构,包括多项式的代数运算、整除性、最大公约式(使用辗转相除法)以及多项式的分解。重点强调了在不同数域上(如实数域 $mathbb{R}$ 和复数域 $mathbb{C}$)考虑多项式根的差异性。对于有理系数多项式的不可约性判断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后续的线性空间结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代数背景。 第二章:线性方程组与初等变换 本章是线性代数最直接的应用体现。首先从高斯消元法出发,详细阐述了利用初等行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完整步骤和理论依据,包括矩阵的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本书特别引入了初等矩阵的概念,并论证了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矩阵的乘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讲解了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和通解的结构,以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相容性条件。本章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矩阵方程进行求解。 第三章:矩阵代数与行列式 本章系统地构建了矩阵的运算体系。除了加法、数乘和矩阵乘法的基础运算外,重点剖析了矩阵乘法的非交换性及其几何意义。矩阵的逆(如果存在)的求解方法,包括伴随矩阵法和初等变换法,都给出了严格的证明。 行列式部分从二阶、三阶行列式出发,归纳出 $n$ 阶行列式的定义,并详细论述了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如行(列)互换、倍加等)。克拉默(Cramer)法则作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另一种有效工具被完整推导并应用。书中还着重讨论了行列式的乘法性质,并将其与矩阵的乘法性质联系起来。 第四章:向量空间 这是高等代数的理论核心。本章引入了抽象的向量空间(或线性空间)概念,不再局限于 $mathbb{R}^n$。详细定义了子空间、线性组合、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核心概念——基(Basis)和维数(Dimension)被严格定义和证明,特别是关于“任何一组基的向量个数是相同的”这一关键定理。向量空间中的坐标变换、子空间的交和和直和运算,都给予了清晰的数学刻画。 第五章:线性变换与矩阵表示 本章将代数结构与几何映射联系起来。线性变换(或线性映射)被定义为保持向量空间结构的映射。本书详细讨论了核(Kernel)和像(Image)的概念,并给出了重要的秩-零化度定理。 重点内容是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表示,以及相似变换的概念。两个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被作为重要结论提出,为后续的特征值分析做好铺垫。 第六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本章研究线性变换作用下的不变方向。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解过程,从特征方程 $det(A - lambda I) = 0$ 出发,系统地展示了计算方法。讨论了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条件(特征向量的线性无关性)。 谱理论的初步介绍包括对称矩阵的特征值性质(实数性、特征向量的正交性)。本章的难点在于 Jordan 标准形的理论基础,本书仅对 Jordan 块的结构及其重要性做定性介绍,为专业深入学习留下空间。 第七章:二次型与欧几里得空间 二次型被表示为 $f(mathbf{x}) = mathbf{x}^T A mathbf{x}$,其中 $A$ 是实对称矩阵。本章着重于通过相似变换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主轴变换),这是解析几何中配方法在更高维空间中的推广。核心方法是利用特征值分解实现正交相似变换。最后,引入了欧几里得空间的概念,讲解了内积、范数和正交性,并利用施密特(Gram-Schmidt)正交化过程构造正交基。 ---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部分侧重于利用代数工具来描述和研究几何对象,主要集中在欧几里得空间 $mathbb{R}^2$ 和 $mathbb{R}^3$ 中。 第八章:空间曲线与曲面 本章介绍了参数方程在描述空间曲线中的应用,例如螺旋线。对于平面曲线,重点讨论了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 曲面部分从最基本的平面方程、球面方程入手,然后深入研究二次曲面,如椭球面、单叶/双叶双曲面、抛物面等。本书通过分析这些曲面的标准方程,结合截面法,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建立立体的几何图像。 第九章:平面与直线 在三维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描述是解析几何的核心。直线通过点和方向向量(或两点)确定;平面则通过法向量和一点确定。本章系统推导了直线的各种方程形式(点向式、参数式、对称式)以及平面的一般方程。 重点讲解了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的判据,以及点到平面、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概念和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详细阐述。 第十章:二次曲面与二次型 本章是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内容的完美融合。二次曲面的分类和标准型判定,完全依赖于前述的二次型理论。通过对二次曲面方程进行配方和正交变换(即主轴方向的确定),可以将复杂的二次曲面归类到其标准形式。例如,利用特征值分析椭球面的长短半轴方向。这部分内容深刻体现了代数方法在几何问题求解中的强大威力。 --- 教学特色与目标读者 面向对象: 本书适用于工科、理科、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基础数学课程教学使用。 教学特色: 1. 理论与计算并重: 每项重要定理的阐述后,都紧跟一个详细的计算示例,确保抽象概念能够被直观理解。 2. 几何直观培养: 尤其在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部分,穿插了丰富的 $mathbb{R}^2$ 和 $mathbb{R}^3$ 的几何解释,辅助理解高维抽象结构。 3. 逻辑链条完整: 全书内容衔接紧密,第二部分解析几何的建立完全依赖于第一部分高等代数的成果,展现了数学学科的内在统一性。 4. 习题体系完善: 配备了大量基础计算题、验证题和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思考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的详细解答(在配套的教师用书中提供)。 学习目标: 完成本书学习后,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的求解技巧,理解向量空间的基本结构,能够对线性变换进行代数和几何层面的分析,并能运用解析几何工具描述和研究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对象。本书也是后续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和《线性规划》等课程的必备预备知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依姓名筆劃排序)  
 
易正明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退休教授、現任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教授
 
林炎全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退休副教授
 
林原宏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教授
 
張其棟
 
  逢甲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
 
陳中川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陳彥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鉪逸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黃一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楊晉民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廖寶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數學博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劉好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鄭博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謝闓如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礎邏輯與集合
1.1 邏輯符號
1.2 有效論證
1.3 集合
1.4 集合的基本運算及其性質

第2章 數系
2.1 整數系
2.2 有理數系
2.3 實數系

第3章 數的計算
3.1 數的運算
3.2 數的次序性質
3.3 因數、倍數、質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第4章 坐標系統
4.1 坐標系
4.2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4.3 坐標平面上的直線方程式
4.4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圖形
4.5 空間坐標系

第5章 多項式
5.1 多項式
5.2 多項式之四則運算及其化簡
5.3 因式分解
5.4 代數分式的化簡及其四則運算

第6章 函數
6.1 函數的定義
6.2 函數符號
6.3 合成函數
6.4 反函數
6.5 奇偶函數與單調函數
6.6 多項式函數

第7章 直線方程式(含不等式)
7.1 距離公式
7.2 坐標系直線
7.3 二元一次方程式(直線方程式)
7.4 坐標系上的直線與平面
7.5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7.6 不等式

第8章 曲線方程式
8.1 一元二次方程式
8.2 二次函數
8.3 一元二次不等式
8.4 三次式的性質
8.5 高次不等式

第9章 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
9.1 空間概念
9.2 空間向量及其內積
9.3 外積、體積及行列式
9.4 平面方程式
9.5 空間直線方程式

第10章 證明
10.1 算術和代數的論證
10.2 證明法
10.3 平面幾何定理證明舉例

第11章 幾何圖形
11.1 平面圖形與其對應的度量
11.2 平行線
11.3 平面多邊形的介紹
11.4 三角形與四邊形
11.5 圓
11.6 空間形體
11.7 面積與體積

第12章 解析幾何
12.1 扇形的弧長與面積
12.2 圓

第13章 級數
13.1 數列
13.2 級數

第14章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14.1 指數
14.2 指數函數
14.3 對數
14.4 對數函數

第15章 排列與組合
15.1 加法原理與乘法原理
15.2 直線排列
15.3 重複排列
15.4 環狀排列
15.5 相異物組合
15.6 重複組合
15.7 二項式定理
15.8 二項係數的性質
15.9 加法原理的一般化:排容原理

第16章 機率與統計
16.1 機率的概念和定義
16.2 機率性質與定理應用
16.3 敘述統計與統計量數
16.4 變數分類與統計圖表

第17章 三角函數
17.1 銳角三角函數
17.2 廣義角與極坐標
17.3 正弦定理與餘弦定理
17.4 和角、倍角與半角公式
17.5 三角測量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222857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7 x 23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數學為科學之母,也是科學與科技發展的基礎,且國民的數學能力常被國際上視為國家人才素質的指標之一。國小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國小教師的數學能力素養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童的數學學習成就。「普通數學」科目是國小職前教師培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主要在涵養職前教師的數學內容知識。本系曾於1998年編撰《普通數學》一書,該書是國內各大學國小師資培育課程常用的教科書。但由於近年來高數學課程變革頗大,該書已不適用,本系教師本於國小數學師資培育之責,遂提議重新編寫《普通數學》,以供國小師資培育課程之用。外,職前教師的數學能力是近年來師資培育的焦點,我國自2014年起,國小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已將「數學能力測驗」列為檢定的科目。因此,本系重新編寫這本《普通數學》,除了提供國小職前師資培育課程使用之外,亦適合職前教師做為數學內容的自習。
 
  本書首先介紹基礎邏輯與集合,強化讀者之數學思考能力,其後再分別依照數學概念先後順序加以說明,包含:數系、數的計算、坐標系統、多項式、函數、直線方程式、曲線方程式、空間中的平面與直線、證明、幾何圖形、解析幾何級數、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排列與組合、機率與統計、三角函數等共計17章。本書所涵蓋的內容頗多,可符合國小職前教師數學知識所需。授課教師可依課程內容需要,選擇授課的章節;而做複習之用的職前教師,亦可根據本身數學知識,決定研讀的章節。
 
  本書之撰寫者(依姓名筆劃排序)為易正明、林炎全、林原宏、張其棟、陳中川、陳彥廷、陳 逸、黃一泓、楊晉民、廖寶貴、劉好、鄭博文和謝闓如等13位教師,皆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之專兼任教師,採個別執筆,集體修訂之方式執行,成稿雖經多次校訂,難免仍有疏漏之處,尚祈學界先進不吝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好的,以下是五段以台湾读者口吻撰写的、针对不同书目内容的图书评价,每段约300字,风格和内容各不相同: 這本《圖解微積分(第一版)》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我從小數學就不是頂尖,尤其對微積分這種抽象的概念,光看課本上的公式就頭痛欲裂。但這本書不一樣,它完全顛覆了我對數學教科書的印象。作者非常厲害,用大量的圖形和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深奧的極限、微分和積分。我記得一開始在學校老師講斜率的時候,我總是聽得一知半解,但翻開這本書,看到那些座標圖配上清晰的箭頭指示,一下子就通了。特別是關於「求面積」的部分,它用切蛋糕、數方格的方式來引導出黎曼和的概念,讓我知道原來積分不是硬背公式,而是有實際意義的累加過程。對於準備學測、指考或者大學微積分初級課程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命稻草。它不會只停留在理論層面,還會適時地穿插一些「數學家在想什麼」的小故事,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有趣多了。雖然內容有點厚,但因為排版和配圖都很用心,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我甚至會把它當成睡前讀物來翻閱,用來加深對基本概念的掌握,而不是只有在考試前才拿出來抱佛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把「數學恐懼症」給治好了。

评分

說實話,我對歷史書籍一直抱持著又愛又怕受傷害的複雜情感。很多歷史書都寫得太學術化,像是論文節錄,讀起來很累。但是這本《戰後台灣的社會變遷:1950-1980》完全不同,它像是用一種鄰家大姊姊的口吻在跟你閒聊家常,卻又精準地描繪了過去幾十年的社會脈動。我最喜歡它處理「民生議題」的方式,例如它細緻地描述了早期眷村的生活樣貌、農業社會如何轉向工業化過程中,家庭結構和女性角色的轉變。書中引用了許多當時的報章雜誌片段和口述歷史資料,讓那些看似遙遠的年代,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別有共鳴的是關於「經濟奇蹟」背後的代價分析,書中沒有一味地歌頌成長,反而深入探討了城鄉差距擴大、傳統價值觀的衝擊等議題,這讓讀者能更全面地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是如何形成的。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流暢,閱讀起來幾乎沒有隔閡感,它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不只是背誦課本上的年份和事件,而是真正去感受那些年人們的生活溫度。

评分

相較於市面上那些厚重、動輒幾百頁的近代物理學導論,這本《量子世界的奧秘:從愛因斯坦到希格斯》簡直是清流!我原本以為要理解量子力學,非得先啃掉高等數學和薛丁格方程式不可,結果這本書完全是為非理工背景的讀者量身打造的。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沒有直接拋出艱澀的公式,而是將重點放在物理學家們如何一步步建立起這些理論的「思想脈絡」。像是探討光電效應時,作者將愛因斯坦的思考過程描寫得如同偵探解謎,讓讀者能感受到科學發現的樂趣與掙扎。更令我驚艷的是,它用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測不準原理」和「量子糾纏」這些反直覺的概念,像是用拋硬幣的比喻來解釋機率性,讀起來絲毫不費力。雖然書名聽起來很「硬核」,但實際內容讀起來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科學史傳記。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物理學的偉大不僅在於它能計算世界,更在於它能提出如此顛覆性的哲學觀點。對於想了解現代科學核心思想,但又不想被複雜數學嚇跑的台灣讀者來說,這本絕對是圖書館必借的熱門書籍。

评分

這本《當代藝術的解碼:從抽象表現到數位媒材》對我這種對藝廊敬而遠之的「偽文青」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過去看展覽,看到那些看不懂的裝置藝術或幾何色塊,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只能跟著人潮點頭稱是。這本書的強項就在於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觀看工具」。作者的論述非常結構化,他並沒有直接去判斷作品的好壞,而是從藝術運動的歷史背景切入,解釋了為什麼藝術家會放棄傳統寫實的風格,轉向探索媒材本身的特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後現代主義」的分析,用很白話的方式說明了「挪用」和「拼貼」在當代語境下的意義,讓我理解到藝術不再只是描繪現實,更是一種對社會的評論。書中對數位藝術的章節也寫得非常前瞻,探討了 NFT 和生成藝術對傳統創作定義的挑戰,讓我對未來藝術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輪廓。雖然討論的是相當前衛的主題,但作者的筆觸始終保持著一種鼓勵讀者提問的態度,而不是灌輸標準答案,這讓我讀完後,更有勇氣走進美術館,試著跟作品對話。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種需要極度專注力的手工藝,所以對這本《日式手帳術:高效時間管理與靈感紀錄》抱持著很高的期待。老實說,市面上關於「手帳」的書籍百家爭鳴,大多著重於裝飾和美感,但這本的切入點非常務實。它主要探討的是如何將日本細膩的時間管理哲學融入日常的規劃中,特別是強調「留下痕跡」的重要性。書中詳細介紹了不同版型手帳(例如月計畫、週計畫、日計畫)的搭配使用邏輯,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顏色代碼來區分工作、學習和個人生活,讓視覺上就能一目瞭然。最實用的一點是,它提到如何設計「回顧頁面」,這在其他書籍中比較少見。作者鼓勵讀者不要只記錄「做了什麼」,更要記錄「為什麼做」和「學到了什麼」,這讓手帳從單純的待辦清單,變成了一本個人成長的日誌。書中的範例都非常簡潔專業,沒有太多華麗的貼紙或紙膠帶,而是專注於資訊的效率化呈現。對於像我一樣,需要在多個專案間切換,需要清晰的邏輯架構來管理思緒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方法論遠比單純的「美化技巧」來得有價值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