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健康百課系列:知益壽真相

真健康百課系列:知益壽真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松鶴
图书标签:
  • 健康
  • 养生
  • 长寿
  • 中医
  • 健康饮食
  • 预防保健
  • 身心健康
  • 健康生活
  • 益寿
  • 真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與大眾分享如何善用一己之力惜護生命,包括平時養護生命,以及病時保護生命。期待讀者在提升有用的醫學知識和有效的抗病能力後,能夠理智應對各疾病,成功維護自身真健康。
 
  人均預期壽命年年上升,世衛組織已把老年定義延後到75歲。益壽不單為延長壽命,更重在優化生命。懂得順天和自衛的道理,把養生落實到悟靈、修心、養身,進而延長生命的長度,拓寬生命的寬度和提升生命的高度。
 
  本冊與讀者分享益壽諸多秘笈,如順依方位、風水、季節等因天之序,如調控智力、情緒、體力三座生物分鐘,如放鬆生命之歌的琴弦,如防範人體最弱的命脈,如避免超期器官的濫用,如警惕邪中之邪的高危因素,如助升體內五位元神,如尋覓靈這位夢中情人,如超越自我成為自由的「仙」……
 
  大道至簡,益壽以少變應萬變。簡單化應是當今養生虛熱一帖清醒藥。
《生命之律:探索人体奥秘与长寿之道》 导言:生命,一场未知的远征 生命,这个宇宙中最精妙的奇迹,其运作机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迷人。从微观的细胞代谢到宏观的系统协调,人体这座“有机体”蕴含着无尽的科学奥秘。我们渴望健康,追求长寿,但真正的秘诀并非遥不可及的魔法,而是对生命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顺应。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生物化学的迷宫,深入生理学的殿堂,探索构成生命、维持活力以及实现健康跨越的关键要素。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战胜”衰老或“破解”疾病的速成手册,而是一部严谨的、基于科学共识的指南,旨在帮助你建立一个全面、务实且可持续的健康认知框架。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细胞、代谢与能量的秘密 人体的基础单位是细胞。理解细胞如何工作,是理解健康与疾病的起点。《生命之律》首先聚焦于细胞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我们将详细解析细胞膜的精密结构如何调控物质交换,线粒体——这个细胞内的“能量工厂”——是如何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生命所需的ATP(三磷酸腺苷)。 能量的平衡与效率: 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失衡。本书将深入探讨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路径。我们不回避复杂性,而是清晰地阐述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以及脂肪酸的氧化过程。理解这些通路,才能明白为何卡路里的“质量”远比“数量”更重要。我们将区分高效能的代谢燃料与低效能的“空热量”,并阐述代谢灵活性(Metabolic Flexibility)对维持稳定能量水平和体重管理的核心作用。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 能量的产生伴随着必然的副产品——活性氧物种(ROS)。本书将客观地介绍自由基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双重角色,并解释当氧化应激失衡时,如何损害DNA、蛋白质和脂质,加速细胞老化。我们不会简单地推崇“抗氧化剂万能论”,而是探讨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以及谷胱甘肽系统的工作机制,强调平衡而非过度干预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内环境的调控——内分泌与稳态的艺术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控系统,其核心在于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的精确调控。本书将详细描绘主要的激素系统及其相互间的精妙对话。 血糖的精密控制: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维持血糖稳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将解析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它如何从一个单纯的代谢问题演变为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驱动因素。同时,本书也会介绍其他调节血糖的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的影响。 甲状腺的“生命之钟”: 甲状腺激素对基础代谢率、体温调节和神经系统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将阐释甲状腺素(T4)如何转化为活性形式(T3),以及营养素(如碘、硒)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揭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对精力水平和情绪的广泛影响。 压力与适应: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身体应对压力的指挥中心。通过对皮质醇这一主要应激激素的深入分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区分急性和慢性压力对身体的生理影响。理解“适应不良”如何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睡眠障碍和脂肪重新分布,是构建有效压力管理策略的前提。 第三部分:免疫系统——看不见的防御与警报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复杂、反应最快速的防御网络。《生命之律》致力于揭示其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协同工作模式。 免疫的觉醒与记忆: 我们将细致讲解T细胞和B细胞如何识别“自我”与“非我”,以及疫苗接种如何建立持久的免疫记忆。重点将放在疫苗的科学原理上,澄清不同类型疫苗的激活机制及其在群体免疫中的作用。 慢性炎症:现代健康之殇: 慢性、低度炎症被认为是许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共同基础。本书探讨了炎症是如何从一个保护性的急性反应转变为自我破坏的过程。我们将分析促炎因子(如IL-6, TNF-α)的来源,并强调肠道菌群、饮食习惯和身体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在驱动慢性炎症中的关键角色。 肠道——第二免疫中心: 肠道微生物群落(Microbiome)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具有决定性影响。本书会介绍“肠道-免疫轴”的概念,阐述益生菌、益生元的作用,以及屏障功能受损(肠漏)可能如何触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 第四部分:长寿的结构性因素——基因、表观遗传与修复机制 如果说前几部分关注的是当下如何运作,那么本部分则探讨长寿的结构性基础——我们如何继承和影响我们的遗传潜能。 基因表达与环境的交汇: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基因并非命运的判决书。表观遗传学,即基因开关的调节机制(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是连接生活方式与基因表达的桥梁。本书将探讨营养素、运动甚至心理状态如何影响这些表观遗传标记,从而影响我们细胞的“使用说明书”。 细胞的自我修复与清除: 细胞衰老的标志之一是修复能力的下降。我们将深入探讨两个至关重要的细胞自我清洁过程:细胞自噬(Autophagy)和溶酶体功能。理解这些过程,是探索间歇性禁食、限制热量摄入等干预措施背后生物学逻辑的关键。我们还会介绍端粒(Telomeres)作为细胞寿命标志物的角色,及其与细胞分裂和氧化应激的关系。 衰老的生物标志物: 真正的衰老是一个多因素过程,而非单一事件。本书将讨论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几种关键衰老标志物(Hallmarks of Aging),包括基因组不稳定、蛋白质稳态失衡等,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衰老画像”。 结语:实践智慧——将知识转化为生命力 理解生命运作的复杂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回归实践,但绝非提供未经证实的“灵丹妙药”。我们强调的是建立在稳态、代谢效率和系统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策略: 1. 营养的艺术: 侧重于食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而非孤立的营养素,强调全食物和营养密度。 2. 运动的处方: 区分有氧适应、力量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不同代谢系统和分子信号的独特刺激。 3. 恢复的科学: 探讨高质量睡眠(而非仅仅是时长)对激素平衡、认知功能和细胞修复的不可替代性。 《生命之律》旨在提供一套坚实的科学基础,使读者能够批判性地评估健康信息,最终,将人体视为一个和谐运作的、具有惊人恢复能力的系统,从而以更科学、更负责任的态度,追求长久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生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松鶴醫學博士
 
  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獲得醫學碩士和臨床醫學博士,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完成博士後研究。
 
  曾在美國邁阿密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大內科、生物治療研究室以及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等處擔任主任、副主任、教授、研究員、訪問學者和國際學者等。
 
  從事臨床醫療、醫學研究和醫學傳播工作五十年。現任香港保健協會秘書長。

图书目录

序一(徐建光) / 7
序二(樊嘉) / 8
序三(陳抗生) / 9
序四(周薇青) / 10
全書前言:惜命養命保命 / 11
本冊導言:生命需養護養生要識道 / 13
 
Part 1順天之道:遵循自然的法則 / 15
1-01依依天律:天佑我益壽 / 17
1-02常常對錶:撥準生物鐘 / 23
1-03多多養護:善用各器官 / 32
1-04悠悠活著:調降快節奏 / 36
 
Part 2自衛之道:堅守自身的關卡 / 43
2-01看門:管住八個涉外口岸 / 45
2-02護要:防衛七大命脈死穴 / 56
2-03祛邪:遠離十類危險因素 / 59
2-04扶正:助升五位體內元神 / 70
2-05安檢:重視常規健康體檢 / 76
2-06特檢:定制高危人群篩查 / 81
2-07複檢:做好健康問題待查 / 89
 
Part 3悟靈之道:純化向善的本性 / 99
3-01靈的醒覺:尋覓夢中情人 / 101
3-02靈的駕馭:本我、自我和超我 / 106
3-03靈的本源:真善美 / 112
3-04靈的把握:上帝發牌必須拿著 / 116
3-05靈的座標:把握當下活在這裡 / 121
3-06靈的密碼:何必擁有快樂享有 / 127
3-07靈的昇華:成仙作魔一悟間 / 132
 
Part 4修心之道:梳理正向的情緒 / 139
4-01心境順暢:自我疏通路線圖 / 141
4-02心平氣和:駕馭激情才益壽 / 147
4-03心緒健康:一把鑰匙一把鎖 / 153
4-04心理港灣:少年夫妻老來伴 / 163
4-05心態年輕:人老心可以不老 / 171
 
Part 5養身之道:調適日常的生活 / 179
5-01生活方式:改善不改變 / 181
5-02食物食品:均衡不失衡 / 185
5-03生活習慣:微調不大調 / 192
5-04網絡手機:可用不可迷 / 199
5-05養身十惑:能聽不能信 / 204
本冊結語:生命有長度、寬度和高度 / 214

图书序言

  • ISBN:9789621470416
  • 叢書系列:真健康百課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4 x 1.0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前言
 
惜命養命保命
 
  —做自己的首席健康執行官
 
  人生追求的最大價值何在?—名校的學歷、偉大的事業、無上的權力、顯赫的家族、崇高的名譽、滿溢的錢財?乃至金榜題名、金屋藏嬌、三代同堂……?其實這一些只是生命大廈中幾個房間。一旦大廈倒下,房間安在?筆者在美國紐約醫院工作時,曾親見世貿雙樓轟然倒塌,數千性命傾刻殤折。咫尺天涯,深切感悟:生命何其寶貴!
 
  怎樣才算有錢?—十萬?百萬?一個億?不同階層報出不同的金額。有一個回答讓人啞口無言:只有當你享有健康之時,可以幸福、快樂地用錢,這樣才算真有錢!
 
  健康是人最主要的財富,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人生和命運經歷風雨,忽猛忽悠,健康是一把檔風遮雨的庇護傘,大傘下面好精彩,有安全。健康是生命的依託和保證。什麼是真正的健康?怎樣維護真健康?是人生頭號大事。
 
  本書真健康百課系列,分為多冊。先以人體真相、益壽真相和看病真相作為三個主題,解讀健康、養生和抗病的真相;同時由惜護生命、養護生命和保護生命三個視角,試釋生命的真諦。
 
  惜命,惜護生命。從瞭解人體開始,知道奇妙的人體是維護健康的真實依託,知道生命是身、心、靈融合而成的共同體,知道真健康是包括身體、心境、靈性在內的生命健康。作主健康的關鍵在於提升身上的正能量——健商、醫商或健康素養。分清生命自然週期中各個時期一些獨特的健康問題,瞭解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懂得維護真健康遍及生命全過程。惜命,就是愛惜自己。
 
  養命,養護生命。人經歷生老病死,或者從健康、亞健康,到小病、重病。所謂養,即平時的保健和養生。在還沒有生病之時,即漫長的平時,就從身心靈多方位好好養護生命。養命,就是把長長的平時生活改善得更健康一些,更簡單一點。
 
  保命,保護生命。一旦發生疾病,不單單是醫生的責任。你自己也必須全身心投入生命保衛戰,成為醫生的戰友,讓疾病在掌控之中。懂病、辨病、查病、抗病,那些醫學基本知識便是自我保命的法和術,一樣不能少。這樣,看病過程才會一路綠燈,一路順暢。保命,就是提升自己抗病和看病的本領。
 
  對於身心靈三位一體的生命,惜,即惜護、拓實生命大道的地基;養和保,即養護、保護生命大道上平時和病時這兩大段路面。知曉三個真相,惜—養—保步步到位,生命在這樣的康莊大道上穩步前行,人生才能活出精彩和恢宏!
 
  斗轉星移,筆者已經從醫半個世紀。早在初穿白大衣起,我開始在門診和病房經常向病人及其家人解說疾病的來龍去脈和診療的輕重利弊。在以教授身份為醫學生上大課之前,我已經為病人上過不少「小課」。驚喜發現,病人及其家人多麼渴望獲取醫學資訊,而且這樣的知識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醫療進程,收效不菲。從而懂得:醫生醫病不單單只依靠醫術。於是,講課、寫文、交流,與大眾和病人一起分享醫學基本知識和醫療實用經驗,長期來成為我的願望和責任。
 
  現在終於可以把「真健康百課系列」作為禮物,送給廣大讀者,以及有病或看病的朋友。熱切期待你們在維護健康、益壽養生和看病抗病時可讀易懂,有效有用。
 
  哪一天如果發現,你自己在平時和病時各個時段中,已經能夠從容經營自己的真健康,理智面對身心靈出現的問題,或基本懂得如何排解看病中的麻煩,你才相信:做自己的首席健康執行官,其實並不難。
 
  你的生命你經營,你的健康你做主。—這便是一位醫生懸懸而望的心願。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類標榜「百課」的系列叢書一向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期待的是它能像一套完整的教科書,從基礎到進階,把某個領域的知識點講得清清楚楚、有條不紊,最好能引用一些權威的學術研究作為佐證,這樣讀者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正確的認知體系。最怕的就是那種「大雜燴」式的寫法,什麼都想講一點,結果什麼都講不深,每一課都像蜻蜓點水,讀完後腦袋裡還是一團漿糊,根本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在「壽命真相」這個主題上,涉及的層面太廣,包括遺傳、環境、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等,如果作者沒有足夠的功力去整合這些複雜的因子,很可能會導向過度簡化的結論,這對我們認真想學習的讀者來說,是相當大的浪費。我比較欣賞那種能將複雜概念拆解成易懂架構的敘事方式,而不是堆砌艱澀的專業術語,畢竟大部分讀者並非醫學背景出身。

评分

最近這幾年,台灣社會對「如何活得更久、更有品質」這件事的討論度非常高,各種養生專家、網紅醫師層出不窮,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獨門秘方」。這種資訊爆炸的時代,反而讓人更迷惘,不知道該聽誰的。我特別關注這本書的作者群,如果他們是長期在臨床或學術界耕耘的資深人士,那可信度自然會大幅提升;但如果只是半路出家、靠著幾場講座就自稱專家的,那我就會持保留態度。畢竟,生命的奧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窺探明白的,它需要長期的觀察、嚴謹的數據支持,以及對人體複雜機制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套科學的思維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標準答案」。如果它能教會我如何判斷資訊的真偽,如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去調整策略,那它就成功了。否則,它就只是眾多市售保健書籍中的一個普通成員罷了。

评分

坦白說,我對「百課」這個標題其實抱持著一點懷疑。健康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某個十年前被奉為圭臬的理論,現在可能就被推翻了。所以,如果這本書的內容是靜態的、缺乏迭代和更新機制的話,那它的價值就會隨著時間逐漸貶損。我更偏好那些會定期推出增訂版的書籍,或者至少在撰寫時就已經涵蓋了當前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此外,健康是高度個人化的議題,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環境、壓力水平都天差地遠。如果一本書試圖用一套公式化的方法來套用在所有讀者身上,那無疑是失焦的。我期待看到的是,書中是否提供了足夠的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引導讀者進行自我監測和評估的工具,而不是單純地告訴你「這樣做就對了」。如果它能像一位耐心的教練,引導我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那就太棒了。

评分

從台灣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養生的追求,往往摻雜著對傳統中醫理論的敬畏,以及對西方現代醫學的信賴。一本好的健康書籍,應該能夠巧妙地在這兩大知識體系之間找到一個和諧的交會點,讓讀者在尊重文化傳承的同時,也能接受科學驗證的成果。如果這本書過度偏向任何一方,例如完全否定中醫的智慧,或者盲目推崇未經證實的另類療法,那它在本地市場的接受度就會大打折扣。我特別關注的是它對於「預防醫學」的著墨深不深入,因為活得長不如活得好,真正的「益壽」絕對不只是數字上的增加,而是生命品質的維持。如果它能針對現代社會常見的慢性病風險提供實用且科學的預防建議,而不是一味地鼓吹吃某種昂貴的超級食物,那才真正符合我對一本嚴肅健康讀物的期待。這本書的潛力似乎很大,就看它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文化與科學的交織點了。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挺吸睛的,色彩搭配很能抓住眼球,那種帶點復古又充滿現代感的字體設計,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試圖傳達的某種「深度」與「嚴肅性」。不過,撇開外觀不談,我真正期待的是它內在的內容能不能像封面一樣,給人一種紮實、可靠的感覺。畢竟現在市面上的健康書籍琳瑯滿目,很多都是譁眾取寵,標題下得很大,但翻開後內容卻空泛無力,讀起來像在看一篇拉長的網路文章,缺乏學理依據或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我希望這本「真健康百課系列」能在眾多雜音中脫穎而出,真正做到「知益壽真相」這幾個字所承載的重量,提供一些真正能讓人受益匪淺的知識,而不是一堆捕風捉影的養生秘訣,畢竟我們在追求健康這條路上,最怕的就是花了大錢、費了時間,結果卻是誤信謠言,甚至走了冤枉路。所以,光看排版和印刷質感,我給予初步的好評,接下來就看作者的真本事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