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壯遊2:樂遊國際 開創第三人生

熟女壯遊2:樂遊國際 開創第三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語芳
图书标签:
  • 熟女旅行
  • 壯遊
  • 國際旅行
  • 退休生活
  • 第三人生
  • 自我實現
  • 人生規劃
  • 女性成長
  • 旅行文學
  • 生活態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以「退休」為名!
  ● 退休了,你害怕老嗎?
  ● 退休了,你怕寂寞嗎?
  ● 退休的轉折讓你心不安嗎?
  ● 你想時時有人陪你說話?
  ● 還是想控管身邊每個人?
  ● 其實退休可以活得更精彩!

  退休,可以讓青春再燃燒一次!
  本書作者胡語芳走過人生一甲子,
  前二十年求學;三十年職場;
  60歲一個人勇闖世界18國96天;
  出版了《熟女壯遊 勇闖世界18國》開創不同的新生活;

  為想達成環遊世界100國的夢想,
  又第二次壯遊18國,
  出版了《熟女壯遊2 樂遊國際 開創第三人生》,
  新的課題:寫作、演講分享國外經驗、擔任國際志工義診及Servas Taiwan幹部做公益並將倍受歡迎的廚藝,運用於異國料理文化交流,透過一國一國的旅遊,視野不同,思維不斷改變,從井底之蛙蛻變,朝向國際人文交流與國民外交道路邁進,在樂遊國際中,開創了自己的第三人生。

名人推薦
 
  推薦序
  ● 影響力學院創辦人/作家/新創導師 丁菱娟
  ● 國防醫學院校友總會會長/前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李三剛
  ● 商業周刊alive資深記者 柯曉翔
 
  聯合推薦
  ● 中廣「理財生活通」主持人/財經作家 夏韻芬
  ● 東風衛視「單身行不行」主持人 邱沁宜
  ● 50+FiftyPlus總編輯 王美珍
  ● 名恩精神療養院院長/前北投軍醫院院長 張敏
  ● 文字工作者/前康健雜誌及大人社團記者主編 梁惠明
  ● 台灣國際旅遊交換住宿和平促進協會(Servas Taiwan)理事長 王雪美
  ● 旅遊達人/社區大學講師 陳美筑
  ● 嘉義洪雅書房房主 余國信
好的,为您构思一本名为《熟女壯遊2:樂遊國際 開創第三人生》的图书简介,但内容将完全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和主题,专注于一个全新的、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向。 --- 图书简介:镜海迷踪:失落文明的密码 类型: 历史悬疑 / 考古探秘 / 哲学思辨 字数: 约1500字 --- 引言: 当时间被深埋于无垠的沙海之下,文明的碎片便成了唯一的指引。这不是一个关于回归过去的故事,而是一场穿梭于遗忘之境,直面人类本质的搏命追寻。在这部宏大的历史悬疑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考据,构建了一个超越已知历史框架的失落国度——“亚特兰提斯之镜”,揭示了一场跨越万年的文明回响。 故事背景:一封来自深渊的邀请函 故事始于二十一世纪初,主角艾莉森·维克,一位年届四十、在剑桥大学古文字学系工作多年的学者,正值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她沉溺于晦涩难懂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克里特线形文字B中,试图在既定的历史叙事中寻找一丝裂痕。 一切的平静在一次例行的博物馆文物鉴定中被打破。一件被认为是普通陪葬品的青铜圆盘,在艾莉森的反复比对下,显露出难以置信的规律——它并非任何已知文明的符号,却蕴含着一种比地球上任何文字系统都更为复杂的数学结构。更令人不安的是,圆盘的背面镌刻着一个她从未见过的、与深海生物骨骼结构惊人相似的复杂图腾。 这份“邀请函”将艾莉森引向了西西里岛与马耳他之间的海域。当地的海洋考古学家团队,由神秘的海洋生物学家卡尔·伦纳德领导,声称在一次深海勘探中,发现了超出常理解释的建筑遗迹群。这些遗迹并非沉船,而是垂直于洋底,仿佛被某种巨大力量瞬间封存的城市结构。 核心冲突:追逐“双螺旋”的时间线 随着艾莉森和卡尔深入探究,他们发现,这个沉没的文明,被考古学界戏称为“镜海文明”,其存在时间远早于苏美尔或埃及,甚至可能与地球地质变迁的某些关键节点相吻合。 镜海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时间”和“意识”的理解。他们留下的所有记录,无论是通过水晶介质、金属板,还是用复杂的光学原理刻画的壁画,都指向一个惊人的理论:人类历史并非单一的线性发展,而是由多条“时间螺旋”交织而成。 艾莉森解读的青铜圆盘,正是开启这些时间螺旋的关键“谐振器”。她发现,镜海文明并非因自然灾害而毁灭,而是主动选择了“沉降”——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核心知识封存在一个我们无法触及的维度,以躲避一场即将来临的“认知瘟疫”。 然而,艾莉森的发现很快引起了不该有的关注。一个名为“奥德赛守望者”的影子组织浮出水面。这个组织成员遍布全球的精英阶层,他们相信镜海文明的知识是人类进化的终极蓝图,并为此不择手段。他们试图利用艾莉森的专业知识,重启那些被封存的“时间螺旋”,以期获得超越自然法则的力量。 探险与哲学深度:光与影的界限 故事的叙事空间在三个维度之间快速切换: 1. 现实世界的追逐: 艾莉森和卡尔必须在马耳他、希腊的隐秘修道院、以及北非沙漠中的古代天文台之间周旋,躲避奥德赛守望者的围捕,并寻找最后的“归零点”。 2. 遗迹的迷宫: 在海底深处,他们进入了保存完好的镜海图书馆。这里的知识载体不再是纸张或石板,而是可以与人类神经元直接对接的“记忆晶体”。每一次接触,都伴随着对自身身份和历史认知的剧烈冲击。 3. 哲学思辨的深渊: 镜海文明留下的核心信息是关于“选择的代价”。他们预见到了某种将吞噬所有复杂思维的“熵增”,并设计了自我放逐的方案。小说深入探讨了:我们是否应该为了进步而承受毁灭的风险?知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控制,还是理解? 高潮:最后的共振 故事的最高潮发生在被认为不存在于任何地图上的“沉默之柱”——一个位于深海热泉带的巨大、由未知金属构筑的能量发射塔。 艾莉森意识到,“奥德赛守望者”所追求的“重启”,本质上是一次极具危险性的“意识上传”,可能会将地球上所有现存的生命意识拖入一个早已被判了死刑的维度。 她必须在被捕获前,利用青铜圆盘和“记忆晶体”中的知识,发出一个“反向谐振”信号。这个信号不是为了唤醒沉睡的文明,而是为了永久性地加固那道封印,彻底切断两个时间螺旋的联系。 卡尔为了掩护艾莉森的行动,做出了最后的牺牲,与追捕者在深海热泉的极端环境下展开殊死搏斗。 尾声:新的起点 当信号成功发出,巨大的能量波动让海底世界恢复了沉寂。“沉默之柱”的光芒熄灭。艾莉森带着无法言喻的秘密和沉重的失去浮出水面。 她没有带回任何可以证明镜海文明存在的物理证据,因为那些知识和遗迹,已经永远回到了时间的迷雾中。她带回的,是对人类时间观、对知识责任以及自我认知的彻底颠覆。 《镜海迷踪》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考古冒险,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未来走向的深刻叩问。它邀请读者一同潜入历史的深渊,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智慧,并思考:我们真正要保存的,究竟是文明的遗迹,还是文明的可能性? 本书特色: 跨学科融合: 将古文字学、深海生物学、量子物理的理论巧妙地融入悬疑叙事。 高概念设定: 提出了“时间螺旋”和“认知瘟疫”等引人深思的核心概念。 压迫感十足的节奏: 紧张的国际追逐与幽闭的深海探险场景交替,步步紧逼。 --- 推荐给: 喜欢丹·布朗的解密烧脑,偏爱Crichton的科技惊悚,以及对古文明未解之谜抱有无限热情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胡語芳


  出生於嘉義縣竹崎鄉,祖籍湖南耒陽,父母是當地第一對芋頭蕃薯成婚佳偶。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畢業後,在好山好水的花蓮陸軍醫院手術室服務,後至北投陸軍醫院精神科擔任護理長,退伍後擔任私校護理老師,培育不少南丁格爾。跨領域就讀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最後在公共衛生食品安全領域服務,擔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專員及聯合稽查隊副隊長。

  2012年退休至今,除一圓旅行夢外,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擔任台北市信義區體育會排舞協會委員、聯合國非營利組織Servas Taiwan會員、Coordinator、秘書長及台灣路竹醫療和平會國際志工。

  個人著作
  《熟女壯遊 勇闖世界18國~改變思維的環球之旅》
  《民之所欲 善留人間~湖南耒陽胡善民90回顧
 

图书目录

推薦序Foreword 
 
006    序 勇闖世界的女中豪傑-丁菱娟     
007    序 勇於實踐夢想的國醫人-李三剛
008    序 一個旅遊記者心中,正港的花甲
                 旅行家-柯曉翔
009    自序  關於我的第三人生
012    源起Origin
 
壯遊Chapter 1

 
016    歐洲啟蒙學習之旅
021    第一站  英國
037    第二站  德國
 
壯遊Chapter 2
 

046    南美洲破冰大冒險
050    第三站  阿根廷
057    第四站  智利
068    第五站  祕魯
085    第六站  巴西
091    第七站  烏拉圭
 
壯遊Chapter 3

 
094    農曆春節南印度洋四島國郵輪之旅
098    第八站  模里西斯
103    第九站  塞席爾
107    第十站  馬達加斯加
111    第十一站  留尼旺
 
壯遊Chapter 4
 
114    非洲文化交流之旅
115    第十二站  肯亞
122    第十三站  埃及
139    第十四站  衣索比亞
 
壯遊Chapter 5

 
147    公益旅行
149    第十五站  蒙古
155    第十六站  帛琉
163    第十七站  索馬利蘭

壯遊Chapter 6
 
172    番外篇:再續前緣
177    第十八站  希臘
 
186    結語  人的一生一定要  有一次勇敢的壯遊
191    後記
194    附錄  旅行問答集(Q&A)
200    附錄  行程地圖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9267823
  • 叢書系列:生活旅遊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關於我的第三人生


  你有幾個人生階段?其實你的人生可以很精彩,不被年齡層拘泥,也不會只有一個兩個「階段」。只要有心,人生可以不斷有新的「開始」,以及全新的豐富。

  我的人生,就很精彩,並且還在持續的用生命寫下新的傳奇。

  ● 我的第一階段人生

  在懵懵懂懂中被父母安排就讀嘉義市私立初中,那是天主教學校,必須住校,每每週六高興回家,到週日坐在公車回校時,總是偷偷擦眼淚,13歲的我,認為應該要和父母一起幸福生活,我卻要離家住校。

  終於考上女中,以為上高中可以通勤,才知公車到我家竹崎灣橋站時,一早沿路已載滿學生及客人,司機經常過站而不停,我因此常常會上課遲到,高中後2年我只好租房子住在市中心。

  後來考上軍校,一方面我是軍人子弟,想繼承父親衣缽,一方面我考慮父親辛苦地教養4個孩子,假日還得兼做另一份工作,為減輕父親經濟壓力,選讀軍校護理系。3個月入伍的魔鬼訓練,讓我很想放棄就讀,但已無退路可走,只好硬著頭皮接受。

  4年嚴謹的軍校生活也須住校,來到台北,人生地不熟,周末無處可去,最高興的是以軍校生身分去西門町觀賞免費電影,平日只能寄託讀書,此時讀的書籍皆是專業醫學護理,功課算名列前茅,最後一年擔任學生長,因行政業務繁瑣,學業嚴重退步,所幸安全畢業。

  ● 我的第二階段人生

  畢業後抽籤分發到花蓮陸軍醫院,當時北迴鐵路還沒蓋好,為快速來回台北和節省交通費,我只能搭乘無坐椅的空軍貨機,當時稱為老母機,自負安全責任。

  我的首份工作是手術室護理官,舉凡闌尾炎、骨折、生孩子剖腹產、開心臟及割包皮等手術,我都要協助醫生,後來調到外科病房,負責手術後護理。

  有機會回台北至內科病房,擔任糖尿病、中風、痛風等慢性病療養照護,最後調到精神科病房擔任護理長,工作壓力變大,精神科軍人或軍眷病患有精神分裂症、躁鬱症、幻想症等須吃藥、電療或娛樂治療,還要預防病患偷藏藥、防逃跑及防攻擊。

  退伍後至私立護專擔任老師,作育不少南丁格爾,此時我已結婚,為安定生活,經過考試轉任公務員,擔任不是我原來的專業的台北市大同區衛生所稽查員,餐廳、旅館、電影院、游泳池衛生都是我工作範圍,接著生兒育女,後轉調衛生局,負責食品安全,為增強專業能力,利用假日就讀食品科學碩士班,黑心食品爆發層出不窮,我每每工作疲憊到晚上9、10點才回家。

  2012年不願再過沒有生活品質的生活,在可退休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申請退休。

  ● 我的第三階段人生

  剛退休時,曾嘗試尋找各種興趣,如學習彈鋼琴、唱歌,在台北市美術館及中研院生態池當志工,終究因缺乏音感及藝術細胞,也記不住植物名稱而放棄。

  剛好女兒要去英國讀書,勾起我想學英文的衝動。於是有3個月在英學習語文,為驗收,我就獨自前往德國10天的自助旅行,加上中歐7天6國跟團半自助旅行,奠定我英文能力及自助旅行的基礎。

  回國後對自助旅行充滿興趣,至社區大學習知識及技能,2年後2014年又踏上南美洲70天5國之旅,這地區有別於英語的國家,西文是主要生活語言,對我而言生活是舉步維艱,靠著學習簡單的西班牙文度日,算破冰冒險之旅。

  2016年兒子結婚了,但兒媳並不想與父母同住,此時帶著落寞的心情出國,也為我走過人生一甲子60歲慶生而環遊世界96天18國,因壯遊而衝撞出的第三人生,不是我預料中的結果,但從此展開不同以往的新生活。

  近3年來的生活,除繼續旅行,要達成環遊世界100國的夢想外,就是寫作、演講分享經驗、擔任國際志工義診及Servas Taiwan幹部做公益,在國外入住外國家庭,在台灣接待外國會員,並將倍受歡迎的廚藝,運用於異國料理文化交流及國民外交。進而將推廣樂齡孝親餐,做為人生下一個規劃的目標,以一步一腳印的精神,正持續實現夢想中。

  退休,不是麻煩別人、為難自己的藉口,不要把自己的空閒,用情緒勒索周圍的人。退休,可以不必再為責任與義務為別人付出;退休其實是能夠完全為自己而活的階段。規劃好退休生活,除了豐富生活外;為自己與家人,不以退休為名造成他們的紛擾,為自己,可以讓青春再燃燒一次,讓生命更精彩充實。#博客思出版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意思,那种色彩的搭配和构图,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不被拘束的洒脱劲儿。我记得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就是被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住的。你知道吗,台湾的读者对于“熟女”这个词,其实有着很复杂的感情,它不单单指年龄,更像是一种人生阶段的标签,代表着过往的积累和对未来的期许。而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壯遊”这个主题,立刻勾起了我对远方、对未知的好奇心。它给人的感觉是,人到中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要开辟一片新天地。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我们的社会里其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被太多既定的角色和责任给困住了,这本书仿佛在说:“嘿,慢下来,看看世界,重新定义你自己。” 这种心态的转变,比去哪里旅行更重要。我个人很欣赏这种勇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它让我思考,我自己的“第三人生”该是什么模样?难道一定要等到退休后才能开始真正的冒险吗?这本书的标题就已经在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深刻的人生议题了,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实践这份“乐游”精神的。

评分

这本书的“国际”二字,让我的想象力一下子就飞远了。台湾的旅行文学作品很多聚焦于亚洲或欧美经典路线,但如果能触及到一些比较少被讨论的角落,那可就太棒了。我猜想,作者在规划这次壮游时,一定做了大量的功课,不只是看旅游指南,更可能是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深度游的读者来说,最享受的莫过于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交融和学习。比如,她是如何用有限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那种跨越语言障碍的理解和共鸣,往往是旅途中最宝贵的收获。我特别好奇她是如何平衡“独处”与“社交”的,毕竟长途旅行,一个人的时间很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这本书能否成为“自助旅行圣经”的关键。从书名来看,它应该不只是在炫耀去了多少国家,而是在展示如何“活出”精彩的旅行人生。

评分

坦白说,很多旅行书读完后,我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照片很美,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蕴含了一种很深层的“女性力量”的表达。在亚洲文化中,女性的自我实现往往被置于家庭或事业的次要位置。而“熟女”+“壯遊”,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宣言。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旅途中的安全问题、如何独自面对突发状况,以及她如何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观察和记录这个世界。这种记录,我相信会比男性视角多出一种细腻和韧性。如果这本书能鼓励更多台湾的中年女性朋友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为自己的梦想买张机票,那它的意义就超越了一本简单的游记。它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的微观展示,一种关于自主、关于追求个体幸福的榜样力量。这种正向的、可复制的激励,是我对这本书抱持最高期待的地方。

评分

话说回来,这个“第三人生”的概念,在台湾社会讨论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家对生活和职业的思考都变得更加审慎。我们这代人,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被设定好了一般,到了某个年纪就该做什么事。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它强有力地反驳了这种宿命论。它告诉我们,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你的潜力、你的好奇心不会因为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变多而熄灭。我希望看到作者如何具体地实践“开创”这个动作,是去学习一门新技能?还是投身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旅行本身就是一种开创,它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认知框架,逼着我们离开舒适圈。我更感兴趣的是,这场壮游对作者的内在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让她有信心去“开创”新的生活篇章,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个“打卡式”的旅程。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

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是它的重量和纸张的质感,很扎实,看得出出版社在装帧上是下过功夫的。我通常会留意一本书的排版和字体的选择,这方面做得相当舒服,阅读起来没有压力,即使是比较长的篇幅,眼睛也不会觉得累。对我来说,阅读旅行文学,最怕的就是流水账式的记录,光是罗列去了哪里、吃了什么,读起来很无聊。我期待的是那些隐藏在风景背后的心境变化,是那些与当地人碰撞出的火花,是作者如何处理旅途中必然会遇到的突发状况。台湾的读者,尤其喜欢那种带着人文关怀的旅行记录,我们更在乎的是“人”的故事,而非单纯的景点导览。这本书的叙事口吻,感觉很亲切,像是邻家阿姨在跟你分享她的私房日记,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真实地流露出她在异国他乡如何调整自己的步调,如何用成熟的心智去应对文化冲击,这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