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皮凱提觀點:放任資本主義將造成民主製度的崩潰

圖解皮凱提觀點:放任資本主義將造成民主製度的崩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神樹兵輔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資本主義
  • 貧富差距
  • 社會不公
  • 民主製度
  • 皮凱提
  • 財富分配
  • 階級分化
  • 曆史分析
  • 公共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貧富差距的惡化,我們都有責任
  如果你曾因為複雜和睏難而拒絕瞭解,結局就隻能讓經濟強權決定你的未來!
  
  ●後疫情時代,貧富差距會更形嚴峻
  ●身為勞動階級的我們,不能不重視資本主義危機
  ●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資本的財富纍積遠遠大於經濟成長率
 
  解析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書籍
 
  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被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選為2014年最佳財經書。
 
  皮凱提費時15年左右,統整跨越三世紀20個以上國傢的歷史資料,立基於這些龐大的數據資料而成。如此一來,難免因資料過於龐雜,而較難理解,在麵對這700多頁的內容時很容易就會心生距離。
 
  作者神樹兵輔先說明皮凱提的論點與馬剋思、顧誌耐有何不同;再整理齣皮凱提書中佐證其論點的歷史資料,輔以日本研究資料等,讓論點在文字說明的同時,運用係統性的圖像說明,使得理論更加立體、生動。
 
  貧富不均是現代社會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皮凱提書中運用其蒐集的資料,詳細說明目前各地麵臨的狀況。尤其,2020年全球麵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下,各國經濟受到重創,美股甚至齣現3次熔斷機製,更是過去不曾發生的;各個產業麵臨裁員潮,特別航空、觀光旅遊業更是大受波摺,失業人口比例急速攀升。各國政府也不得不為本國經濟做齣量化寬鬆等活化經濟的政策,卻可能會迎來通貨膨脹。然而,皮凱提特別指齣通貨膨脹對資本傢的影響不大,卻會對一般勞動階層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壓力,因為資本纍積財富的速度,遠高於經濟成長率,使得貧富差距日益加劇。
 
  我們在解決問題前,必須先瞭解原因。本書開頭即告訴你皮凱提風潮興起的原因,以及其理論的中心思想: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進而對比2011年美國占領華爾街事件,更能突顯其理論所描述的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貧富衝突。
 
  接下來,特別整理各種不同的數據並詳述資本的型態,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建立基礎知識,從中瞭解資本本質、並瞭解所得分配的矛盾、以及和經濟成長率的關聯等。
 
  並且也特別針對貧富差距做分析,從過去到現在的資本演變探討貧富差距的現象,特別針對全球分配不均的現象說明。最後是皮凱提麵對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現象所提齣的解決方針,還有皮凱提發錶至今,專傢們所提齣的正反見解,本書都全麵性整理,讓您更完整地掌握《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並能從其他觀點檢視之。並幫助讀者瞭解全球經濟趨勢,不緻淹沒於金融風暴中。
 
本書特色
 
  幫你統整「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近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書籍的重點內容
  1.全書5章節,從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受矚目的原因到資本主義矛盾的探討,進而點齣全球共同的經濟問題。
  2.濃縮700多頁內容成80項精華,即使是忙碌的現代人也能把握時間、隨時閱讀。
  3.將複雜的文字圖像化,讓讀者輕鬆抓住核心問題。
  4.整理當代知名經濟學傢對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正反論點。
  5.方便易攜帶,通勤閱讀也不會造成負擔。
 
  從各種不同的數據解開「資本」的真實型態!讓你更懂得皮凱提觀點究竟為全球經濟擔心什麼?這是一本專為「看不懂」或是「沒時間閱讀」的讀者們統整、摘要重點的超圖解
《全球資本的悖論:財富不均、技術革新與社會契約的重塑》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資本主義體係在創造驚人財富的同時,如何日益加劇社會內部的財富分配不均,並探討瞭這種結構性失衡對現代民主治理體係構成的潛在挑戰。我們不再局限於單純的經濟學模型,而是將視野投嚮政治學、社會學與曆史學的交匯點,力圖描繪齣一幅關於資本流動、權力集中與社會凝聚力瓦解的復雜圖景。 第一部分:資本邏輯的演變與財富的固化 本書開篇追溯瞭資本主義從早期商業形態嚮現代金融驅動模式的轉變曆程。我們詳細審視瞭關鍵的曆史節點,例如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凱恩斯主義共識的建立及其衰落,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思潮在全球範圍內的興起。核心論點在於,現代資本的運作邏輯——特彆是在去監管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係統性地傾嚮於迴報資本而非勞動。 我們引入瞭“收益率溢齣效應”的動態分析,考察瞭技術進步在財富分配中的雙重角色:一方麵,技術催生瞭前所未有的生産力飛躍;另一方麵,資本密集型技術(如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正在係統性地降低對傳統勞動力的需求,導緻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持續下滑。這種現象並非簡單的市場失靈,而是資本積纍的內在動力所驅使的結果。 通過對曆史數據的細緻梳理,本書展示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不同曆史時期,財富集中度的波動軌跡。我們聚焦於“繼承的財富”與“勞動所得的財富”之間的結構性差異,揭示瞭在繼承機製和稅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財富代際傳遞的剛性正在增強,使得社會流動性麵臨停滯的風險。我們探討瞭離岸金融中心如何成為財富規避監管和稅收的溫床,進一步削弱瞭國傢通過財政再分配來平衡初次分配結果的能力。 第二部分:技術革新與數字鴻溝的深化 現代技術,特彆是信息通信技術(ICT),被認為是下一輪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然而,本書強調,如果缺乏審慎的政策引導,技術革命可能成為加劇不平等的新推手。 我們分析瞭“超級明星效應”(Superstar Effect)在數字經濟中的錶現。少數掌握核心算法、數據和平颱的企業和個人,能夠以極低的邊際成本覆蓋全球市場,從而獲取不成比例的超額利潤。這種贏者通吃的市場結構,不僅擠壓瞭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更使得勞動力的價值被平颱結構所重塑。在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錶象下,勞動者麵臨著福利保障的缺失和收入的不穩定,這實質上是一種將經營風險轉嫁給個體的資本策略。 本書還深入探討瞭“數據權力”的概念。數據不再僅僅是信息流,它已成為一種新的生産要素和權力媒介。那些控製關鍵數據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實體,擁有瞭前所未有的經濟預測和行為塑造能力。這種數據寡頭的齣現,對傳統的市場競爭監管提齣瞭嚴峻挑戰,並引發瞭關於隱私、主權和算法偏見的深刻倫理討論。 第三部分:社會契約的侵蝕與治理的睏境 財富分配的極端不均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政治穩定與社會凝聚力。本書的核心政治論點在於,當經濟精英與社會大眾之間的經濟差距達到臨界點時,基於“一人一票”原則的民主製度將麵臨內在的張力。 我們考察瞭社會信任度下降的量化指標,發現經濟不平等與公民對公共機構(如議會、法院、媒體)的信任度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經濟上的相對剝奪感,容易被政治煽動者利用,轉化為對現有體製的深刻不信任,為民粹主義和極端政治思潮的興起提供瞭土壤。 本書詳細分析瞭“政策俘獲”現象。隨著財富的集中,精英階層能夠通過閤法或非法的途徑,影響立法和監管過程,使政策製定偏嚮於保護現有資本存量而非促進廣泛的經濟機會。這形成瞭一個反饋循環:不平等的經濟結果導緻不平等的政治影響力,進而産生固化不平等的政策。 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稅基侵蝕”使得國傢財富再分配的能力受到削弱。當資本可以自由跨越國界以尋求最低稅負時,國傢內部的社會福利體係和公共服務(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的資金來源便麵臨壓力,這進一步加劇瞭社會群體間對公共資源的爭奪和對“零和博弈”的感知。 結論:重建平衡的路徑探索 本書並非宿命論者,而是旨在提齣建設性的反思。重建一個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與社會秩序,需要超越傳統的左右派政策辯論,采取多維度的結構性改革。我們探討瞭包括纍進稅製改革、全球最低企業稅的有效實施、對壟斷性數字平颱進行有效監管、以及對人力資本進行大規模、持續的公共投資等多種潛在政策工具。 最終,本書呼籲一場關於現代資本主義目的性的深刻對話:我們是為資本的無限積纍服務,還是讓經濟體係為人人享有福祉的工具?隻有直麵資本邏輯自身的結構性矛盾,並重塑服務於社會整體利益的新型社會契約,我們纔能確保技術進步的紅利得以廣泛分享,從而維護一個穩定、公正且具有生命力的社會結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神樹 兵輔
 
  21世紀展望協會(21世紀ビジョンの會)
 
  1954年廣島縣齣生。明治大學法學部畢業。曾於廣告公司、知名化妝品公司和外商企業負責企劃、營業工作。因為實務經歷豐富,常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發錶新企劃,也策劃各種活動、齣版企劃等。於二十多歲齣社會工作時,即開始研究股票以及不動產等投資,成為經濟分析和投資顧問、金融作傢,為「亞洲投資座談會」創辦人(現改為21世紀展望協會),提供金融、外匯、不動產等經濟專業知識。
 
譯者簡介                            
 
吳鞦瑩
 
  學歷:颱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係畢業。
 
  經歷:大學畢業後至日本東京深造、就職,在日本生活期間擔任日本IT企業內翻譯以及對外教學,後搬至洛杉磯旅居,目前為全職翻譯。

圖書目錄

前言│2
第1章 皮凱提為何受到矚目?
01 搖滾巨星般的經濟學者│14
02 在美國備受關注的原因?│16
03 皮凱提點齣哪些經濟問題?│18
04 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r>g」是什麼?│20
05 由「r>g」所導入的「資本/所得比」是什麼?│22
06 為何經濟成長率下降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24
07 皮凱提所提倡的「理想資本主義」是什麼?│26

第2章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到底想傳達什麼?08 與馬剋思的「資本論」有何不同?│30
09 為什麼經濟成長率會在1%~1.5%之間?│32
10 與顧誌耐支持者的論點有何不同?│34
11 皮凱提主張的「國際性纍進資本稅」是什麼?│36
12 皮凱提使用的數據資料來源?│38
13 皮凱提所主張的「r>g」是事實嗎?│40
14 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劃時代的論點?│42
15 十八~十九世紀的貧富差距與現今的差異?│44
16 財富與所得的階層分布—富裕階級所擁有的財產是什麼?│46
17 美國超級經理人登場│48
18 隱藏的財富─富裕國傢不應呈現赤字?│50
19 全球也會隨著經濟成長一起變得富裕?│52
20 引用巴爾劄剋「高老頭」中的實例│54

第3章 從各種不同的數據中解開「資本」的型態
21 所得與產齣─怎樣纔算理想分配?│58
22 歷史資料統計齣「資本」與「勞動」的分配並不穩定?│60
23 從國民所得迴溯資本│62
24 全球產齣的分布與演變│64
25 全球的貧富差距是什麼?應比較相對購買力│66
26 全球所得分配比產齣分配更不平均!│68
27 貧富差距縮小的關鍵是知識的普及│70
28 經濟成長的幻想與現實差異—成長率低│72
29 現在全球人口的狀況又是如何?│74
30 人口增加原來是平等化的要素│76
31 年僅1%的成長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也很大!│78
32 資本結構的變化①─英國與法國│80
33 資本結構的變化②─德國│82
34 資本結構的變化③─美國│84
35 資本結構的變化④─加拿大│86
36 長期觀察到的「資本/所得比」│88
37 一九七〇年後,富裕國傢的資本迴升│90
38 一九七〇年後的結構變化是什麼?│92
39 由「資本/所得比」觀察資本與勞動分配│94
40 統計所得流量比資本存量睏難多瞭│96
41 資本過剩會導緻資本報酬率下降嗎?│98
42 皮凱提為何從資本中扣除「人力資本」?│100
43 資本與勞動所得「分配」的短期、中期變化│102
44 馬剋思主義的不足─資產階級並未走嚮末日│104
45 「科技變化無常」是什麼─科技無極限也沒有準則│106

第4章 貧富差距會持續擴大?
46 巴爾劄剋的「高老頭」─沃德林的教誨│110
47 「資本分配」經常比「勞動分配」更不平均│112
48 縝密且客觀比較的「上中下」階級分類│114
49 極端的「資本貧富差距」─即使是最平等的國傢,內部資產差異也很大│116
50 世襲中產階級的齣現─引起財富結構的變化│118
51 二十世紀法國貧富差距的縮小│120
52 美國貧富差距擴大─由於「超級經理人」的齣現│122
53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法國│124
54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歐洲│126
55 資本所有權的分配不均─美國│128
56 財富分歧機製─歷史上的「r」與「g」│130
57 為什麼貧富差距沒有再迴到十九世紀的水準?│132
58 財產繼承流量的演變─十九世紀為止的社會結構中心│134
59 「稅務流量」與「經濟流量」│136
60 藉由繼承遺產而復活─拉斯蒂涅的左右為難│138
61 從古典小說看財產分配─巴爾劄剋與珍.奧斯汀│140
62 富裕社會的能力主義─薪資不均正當化│142
63 小收租者社會的到來!│144
64 資本報酬率所造成的全球貧富差異│146
65 大學基金的純粹收益—資本報酬率不均等的證據│148
66 通貨膨脹對資本報酬率的影響│150
67 主權財富基金是什麼?│152
68 二十世紀的社會國傢產生什麼變化?│154

第5章 皮凱提提齣的處方箋以及被批判的論點
69 纍進所得稅的變遷─歐洲與美國反轉的歷史│158
70 全球資本稅的必要性─纍進稅率為重要關鍵│160
71 公共債務問題─削減公共債務有效的方法是什麼?│162
72 中央銀行的角色─最終貸款者│164
73 由賽普勒斯金融危機得到的教訓─資本稅與銀行應齊心協力│166
74 歐洲統閤問題─如何解決二〇〇九年以來的危機?│168
75 皮凱提總結─「r>g」的資本主義矛盾│170
76 皮凱提主張的「矯正貧富不均」與現實不符?│172
77 「r」如果不大於「g」7%以上,資本將無法跨越世代?│174
78 「人力資本」與資本概念中的「住宅比率」不閤理?│176
79 纍進資本稅製並非最萬全的對策?│178
80 皮凱提對日本提齣的處方箋│180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913461
  • 叢書係列:雜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講,這本書在論述的強度上,確實帶有一種強烈的批判色彩,它毫不諱言地指齣瞭當前資本主義運行模式所潛藏的巨大風險。我特別欣賞作者在闡述觀點時,那種冷靜卻又堅定的語氣,它不是那種情緒化的控訴,而是基於紮實的歷史脈絡和數據分析,逐步推導齣來的結論。這種「溫和的激進」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讓你必須正視那些我們習慣性忽略的社會裂痕。例如,書中對於數位經濟時代下,資本集中速度的描述,就讓我聯想到颱灣本土的產業結構變化,那種全球趨勢如何滲透並改變我們生活的小細節,被描繪得淋灕盡緻。這不是一本讀完就會讓你心情愉悅的書,但它絕對是一劑清醒劑,讓人不得不去思考「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正走嚮一個不可逆的危險邊緣」。

评分

從敘事風格來看,這本書的編輯顯然花瞭不少心思在「留白」與「強調」之間做平衡。它不像某些學術專著那樣冗長,而是懂得在關鍵轉摺點設置視覺錨點,引導讀者聚焦於核心論點。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歷史迴溯,變成瞭一場有層次的探索。我認為,對於不熟悉學術理論的讀者而言,這種結構上的設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不過,或許也是因為圖解的特性,有些非常細微的學術辯證過程被簡化瞭,這雖然讓閱讀體驗更順暢,但對於那些追求極緻學理嚴謹性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不夠過癮,像是隻看到瞭冰山露齣水麵的那一角。但總體而言,這是一種聰明的取捨,它成功地將一個複雜的議題,成功地「大眾化」瞭。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很有意思,那種復古又帶點未來感的圖文排版,讓人一翻開就覺得作者在試圖用一種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經濟學概念給「圖像化」。對於我們這些不是唸經濟背景的普通人來說,光是能把皮凱提那種宏大的理論,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齣來,就已經是個很大的突破瞭。我記得以前在課堂上看到那些關於財富不均的圖錶,總是覺得數據很冰冷,難以產生共鳴,但這本書似乎很努力地在打破這個僵局,它試圖用大傢都能理解的「圖解」語言,去敲開財富分配這個沉重的大門。整體來說,它給人一種「原來經濟學可以這麼看」的驚喜感,讓那些原本覺得遙不可及的理論,突然之間變得觸手可及,這對於想要瞭解當代社會經濟脈動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至少不會讓人光看標題就望而卻步。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共鳴的地方,或許在於它觸及瞭「未來世代的權益」這個主題。當我們在享受當下經濟發展的成果時,書中不斷提醒我們,當下的決策是如何在預支或剝奪下一代人的資源與機會。這種跨越時間維度的倫理考量,在颱灣社會中是個經常被提及卻又常常被擱置的議題。作者將財富分配問題,從單純的「當代貧富差距」提升到瞭「代際正義」的層麵,這讓整個論述的格局瞬間拉高。它逼迫讀者去思考,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次消費選擇、每一次政治投票,實際上都是在為未來的社會樣貌投票。這種宏觀的歷史責任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沉重也最有價值的收穫。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後,我會忍不住停下來,反覆咀嚼作者對於「結構性問題」的闡述方式。它不像傳統的經濟學教科書那樣,隻是羅列現象和數據,而是非常著重於描繪那種「看不見的線索」,也就是體製是如何自我強化、讓少數人不斷纍積優勢的過程。尤其是在談到遺產和繼承對社會流動性的影響時,那種細膩的筆觸,彷彿在提醒我們,所謂的「自由市場」底下,其實隱藏著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難以撼動的既定優勢。這種對體製內在邏輯的深刻剖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成功」和「失敗」的理解,不再是單純歸咎於個人努力與否,而是更傾嚮於去探討背後的係統性偏斜。這種從宏觀結構去解構日常觀察的寫作手法,非常引人入勝,也讓人感到一絲寒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