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設計

家具設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和田浩一
图书标签:
  • 家具设计
  • 室内设计
  • 家居
  • 设计
  • 建筑
  • 装饰
  • 木工
  • 创意
  • 现代设计
  • 风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10個關鍵步驟,打造兼具機能與美感,久住舒適的生活空間
完美的家具空間設計,必須將人與家具、建築結合為一!
家具不只決定生活動線和便利性、好不好看,實際上就是左右著日常生活感


透過精妙的設計,配合空間、環境及預算等條件,完美協調機能與美感,訂製最獨特又舒適的起居環境,是系統家具的優勢,也是它的真實價值。無論是家庭住宅或是商業建築,都需要良好的家具設計才能有效利用空間,使收納機能與美感舒適達成絕妙平衡,這意味著必須整合人與家具、建築的關係進行思考與設計,才有可能隨時間經久使用下,仍能保有日常活動的空間舒適感。
本書針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裝修家具,詳述「評估空間條件、繪製草圖與平面圖、估價簡報與報價、繪製施工圖、正式施工、移交維護」的完整流程,並介紹各種材料、塗裝、五金的特性與優缺點,附上各種場景的設計實例。讓使用者(業主)建立充分的知識,具備家具設計的良好概念、了解自己的需求;設計者則可透過本書將專業建議傳遞給業主,形成高水準、有建設性的共識,完成業主與設計者均滿意的作品。

本書帶你全面認識家具設計,面向各式設計需求和操作實務,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
 規畫流程:現場調查、意見整理,尺寸計畫與素材及成本評估
 結構與製作:家具與木工工事流程、進度監督與塗裝
 材料與塗料:木板材、貼皮、玻璃、石材、磁磚皮革與布料介紹及應用
 五金組件:開啟與停止用、抽屜用、滑軌化及電器相關五金介紹及應用
 家具的細部設計:從基本縫隙接合、切口設計,到營造質感的空間設計介紹
 廚房設計與細節:廚房收納、照平與尺寸計畫、機器設備與配管指示的做法
  
 所有裝修於室內的家具基礎都是由數個箱體組合而成,不論尺寸多大或形狀多複雜的家具都一樣。(參見第42頁)
 工廠製作的家具工事和現場施作的木工工事,最大差異在於「精度」和「完成面處理」兩方面。 (參見第54頁)
 平面圖裡要詳記材質、顏色、完成面加工、部件、五金品牌、編號等,並將收整細節記載清楚,以便檢討家具與建築物的關係。 (參見第18頁)
 估價書裡要明確記載製作對象物的家具型號、尺寸、素材、完成面處理。若出現圖面裡沒有的東西,就更要花時間做確認。 (參見第60頁)
 地板並非水平的。然而家具必須水平設置,施工者的功力從抓水平高度上就能辨別出來。 (參見第58頁)
 收納的基礎是「好整理好取出」。雖然從物品用途決定收納場所和尺寸是很理
 想的做法,但只專注在這一點,有可能無法因應生活形態的變化。(參見第206頁)
 分割縫會左右家具的印象和美觀,必須特別注意並納入設計當中做整體思考。(參見第148頁)
 家具塗裝有兩大目的,一是保護表面材不受汙損或乾裂的「機能」目的;以及凸顯木材質地之美的「創意」目的。(參見第64頁)
 設計廚房就是在設計飲食生活,把整體家具之一環的廚房當成個體來設計,這樣的思考完全沒有意義。(參見第202頁)

……更多家具設計的相關知識,請翻閱本書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城市脉络:现代都市空间与生活变迁》的图书简介。 --- 城市脉络:现代都市空间与生活变迁 书籍简介 《城市脉络:现代都市空间与生活变迁》是一部深度剖析近百年以来,全球城市化进程如何重塑人类居住环境、社会结构和日常行为的综合性研究著作。本书摒弃了宏大叙事的单线叙事,转而聚焦于“空间”与“生活”之间相互渗透、持续演化的复杂关系,试图揭示隐藏在摩天大楼、交通网络和街区肌理之下的深层社会动力学。 本书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都市分析框架。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开端与“理想城市”的诞生 本部分追溯了工业革命后期,伴随人口爆炸和技术革新,城市空间结构面临的根本性挑战。我们详细考察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构想、柯布西耶的功能分区理论(如光辉城市)等早期现代主义规划思潮的产生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对后世城市形态的深远影响。重点分析了这些“理想蓝图”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如何受到政治经济力量的扭曲、折中,以及它们在实践中暴露出的社会隔离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例如,现代主义高层住宅的出现,在解决密度问题的同时,如何无意中割裂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和街道活力。我们通过对早期城市规划文献的细致解读,力图还原规划师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思维模式与局限性。 第二部分:交通革命与城市形态的拉伸 交通基础设施的进步,特别是汽车的普及、地铁系统的建设,是塑造现代城市景观的关键力量。本章深入探讨了这些技术革命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通勤模式和居住选择。汽车文化催生了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浪潮,巨大的居住空间需求和对私密性的追求,使得城市开始向外围蔓延,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摊大饼”式城市结构。我们将分析这种拉伸如何导致了城市核心区的空心化、通勤时间的急剧增加,以及对公共空间的侵蚀。此外,本书也关注了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和轻轨)在维持城市紧凑性和社会公平性方面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并对比了不同城市应对交通压力的策略差异。 第三部分:空间的社会建构与日常生活的微观体验 如果说规划理论描绘了城市的骨架,那么日常生活则赋予了城市血肉。本部分将视角转向社会学和现象学,探讨普通人在特定空间内的感知、使用和再创造过程。我们关注“街道”、“广场”、“公园”这些公共空间的社会性。例如,街道不再仅仅是交通通道,它同时是商业展示区、社交中转站和身份表达的舞台。我们引入了对“第三空间”(如咖啡馆、社区中心)的分析,考察它们如何在家庭(第一空间)和工作场所(第二空间)之外,成为维系社区认同和非正式互动的重要场所。同时,本书也深入探讨了隐私与公共性在垂直城市(高层建筑)中的辩证关系,研究居住者如何通过家具摆放、阳台使用等方式,悄然界定和捍卫自己的私人领地。 第四部分:全球化、信息技术与后工业城市的重塑 进入21世纪,全球化资本的流动和信息技术革命,对城市空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章分析了全球性公司对城市中心商务区(CBD)的集中需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和绅士化(Gentrification)现象。我们审视了玻璃幕墙、智能建筑等新建筑形态如何反映了后工业时代对效率和透明度的追求,同时也探讨了这些变化对原有社区结构造成的冲击——本地居民的迁出、文化景观的同质化。此外,互联网和远程工作模式的兴起,正对传统的办公空间需求和城市职住平衡构成挑战,本书将此视为当前城市发展中最具变数的一个变量。 第五部分:韧性、可持续性与未来城市图景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城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日益加剧的社会不平等。本书强调了“韧性城市”(Resilient City)的概念,关注绿色基础设施(如城市湿地、垂直绿化)在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提高灾害抵御能力方面的潜力。我们探讨了“15分钟城市”等以人为本的新规划理念,这些理念旨在缩短距离,重新激活步行尺度和邻里交往,以对抗过度依赖机动车的城市弊端。本书认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必须超越单纯的美学考量或技术效率,而应回归到对人类福祉、社会包容性和生态平衡的关切。 《城市脉络:现代都市空间与生活变迁》旨在为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者以及所有对我们身处的城市环境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工具。本书强调,城市不是一个静态的完成品,而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由无数生活片段编织而成的动态文本。理解这些脉络,就是理解我们自身的时代命运。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和田浩一
STUDIO KAZ事務所首席,日本二級建築師、室內空間整合設計師、廚房空間設計師。
  1965年生於福岡縣。1988年自九州藝術工科大學畢業後,進入Toyo Sash公司(現LIXIL公司)任職。歷任公司室內設計部、統籌設計室,於1992年離職。1993年進入專門訂作廚具的設計事務所,並於1994創立STUDIO KAZ事務所。
  1998~2012年間出任日本Vantan設計研究所室內研究室兼任講師。2002~2006年間出任工學院大學專門學校室內設計科兼任講師。曾獲得「廚房空間計劃競技」、「2001年國際家具設計競賽in大川」、「TILE DESIGN CONTEST」、「住居室內設計競賽」等獎項殊榮。平日亦積極舉辦個展及團體展。

譯者簡介

陳嘉禾
畢業於日本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建築暨環境設計研究所。歷任室裝、建築工作。始終期許自己更多角地去理解建築與設計,現任職於建築營造現場。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裝修家具的規劃流程
001什麼是裝修家具
002規劃流程
003意見聽取及現場調查
004平面圖的畫法
005簡報
006施工圖的繪製方法①
007施工圖的繪製方法②
008移交及維護
009尺寸計畫①∼人體工學
010尺寸計畫②∼與物品、空間的關係
011素材的選擇方法①
012素材的選擇方法②
013費用的考慮方式
Column協調素材

第二章 裝修家具的構造與製作
014家具的種類
015家具的構成
016家具工事和木工工事
017家具工事的流程①
018家具工事的流程②
019木工工事的流程①
020木工工事的流程②
021家具工事和木工工事的相互搭配
022家具工廠的選擇
023家具施工的重點
024估價書的讀取方法
025進度表的監督
026家具塗裝的目的
027家具塗裝的種類
028家具塗裝的程序
Column自然風的家具塗裝

第三章 裝修家具的材料與塗料
029板材
030實木板
031木貼皮
032樹脂系化妝合板
033玻璃
034壓克力、PC
035鋼
036不鏽鋼
037其他金屬
038天然石材
039人工石材
040磁磚
041皮革、布料
042紙、薄片材
043塗料
Column把鋼當做結構來使用

第四章 家具五金
044五金的種類
045家具五金~開啟用
046家具五金~停止用
047家具五金~抽屜用
048家具五金~滑軌化
049家具五金~移動用
050家具五金~固定用
051家具五金~保護用
052家具五金~把手、握把
053家具五金~腳五金
054家具五金~電氣相關五金
055家具照明~日光燈
056家具照明~LED
057家具照明~計畫
058家具五金型錄的閱讀法
Column透過展覽會收集資訊

第五章 裝修家具的設計與細部
059基本細部~退縮縫
060基本細部~接合部
061基本細部~平開門
062基本細部~抽屜
063基本細部~側拉門
064基本細部~板邊切口
065基本細部~分割縫
066設備相關細部~電氣設備
067設備相關細部~換氣設備
068玄關收納①
069玄關收納②
070電視、音響收納
071嗜好裝飾架
072洋溢高級感的家具
073書架
074書桌
075衣櫥
076小儲物間
077洗臉脫衣室
078廁所的裝修家具
079家事作業區
080餐桌、和室桌
081走廊的收納
082酒櫃
083接待櫃台
084店鋪的吧台
085沙發、長椅
086店鋪陳列架
087用家具做隔間
088對應變化的家具
089和既製品做組合
Column漂亮呈現手把部分的方法

第六章 裝修廚具的設計與細部
090裝修廚具
091廚房的主體
092法規的確認
093廚房的收納計畫
094家電製品的收納
095食器、金屬餐具的收納
096食品、食材的收納
097廚房的照明計畫
098尺寸計畫
099工作台①
100工作台②
101工作台③
102水槽
103熱源
104排油煙機
105廚房的機器設備
106設備配管的指示
107利用家具隱藏配管
108利用家具隱藏樑柱
109開放式廚房的做法
110廚房零件

詞彙翻譯對照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01589
  • 叢書系列:不歸類
  • 規格:平裝 / 248頁 / 26 x 19 x 1.4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幾個章節後,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將「理論」與「生活哲學」做了非常巧妙的連結,這點遠遠超出了我對一本設計參考書的預期。它不只是告訴你「什麼是好的設計」,更深入探討了「設計如何影響人的行為模式與空間情感」。舉例來說,書中有一段分析餐桌設計對家庭互動影響的章節,從桌子的形狀、高度到材質的溫潤度,鉅細靡遺地剖析了這些元素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家人間的交流頻率和深度。這種從宏觀美學降維到微觀日常的寫作手法,讓我覺得內容非常「接地氣」。我過去看過不少設計史的書籍,常常讀到後來就變成一連串人名和年代的記憶遊戲,但這本則不然,它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家具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中,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單純的承載物,還是情感的載體?作者的語氣非常溫和且具啟發性,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讀起來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跟你聊他這些年的觀察心得,讓人忍不住一直翻頁,想知道下一個空間會如何被重新詮釋。

评分

這本厚厚的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覺就像是設計師的沉思錄。我特別欣賞它在引用案例時,那種「不媚俗」的態度。它介紹的許多經典作品,都不是那種在設計雜誌上爛大街的爆款,而是更多偏向於那些在特定歷史節點上,做出關鍵性突破的「幕後英雄」級作品。作者對這些作品的解讀,往往能切入到設計師當時面對的技術瓶頸和文化限制,這讓我覺得對設計的理解多了一層歷史的厚度。我甚至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在選擇這些案例時的掙扎與堅持,他顯然是想引導讀者建立一種更為內斂、更注重本質的審美觀,而不是盲目追逐潮流。這種引導式的敘事,讓我感覺作者與讀者之間建立了一種無聲的默契,好像我們都在一起探討如何讓「物件」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與更深刻的意義,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時尚單品。這本書真正做到的,是將家具設計提升到了一種對「存在」的哲學思辨層面。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設計風格的演變脈絡時,展現出來的深度和廣度,真的讓我這個在業界摸爬滾打了一陣子的人都感到佩服。它並沒有採取單線式的時間軸敘事,而是用一種「議題導向」的方式來組織內容。比如,它會將「人體工學的極限挑戰」這個議題,拉出來放在不同歷史時期進行對照分析,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王室座椅到當代辦公椅的發展,背後驅動設計變革的核心動力是什麼。特別是它對材料科學在設計中的應用探討,寫得非常到位。它不會只停留在展示新材料有多酷炫,而是會分析這種新材料的物理特性(例如延展性、耐久度)如何反過來解放了設計師的想像空間,從而創造出過去無法實現的結構美感。這種由「物性」反推「設計語彙」的邏輯鏈條,非常具有學術上的嚴謹性,但呈現出來卻又充滿了故事性,讓讀者在吸收硬知識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種抽絲剝繭的樂趣。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編排結構,對我這樣一個習慣快速掃描重點的人來說,一開始有點挑戰性,因為它的章節劃分並不是傳統的「風格分類法」,而是更偏向「功能與使用者情境」的劃分。比如,它會用一個專門的篇幅去討論「移動性家具」在現代都市居住環境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單純地把相關的椅子或桌子歸類到某個風格裡。這種以「人如何使用」為核心的組織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對「空間使用習慣的變遷」有著極為敏銳的洞察力。它幾乎是在預測未來幾年人們的生活模式可能會如何變化,並提前提供了相應的設計解決方案。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的「思考工具」,而不是固定的「設計範本」。它教會你如何去觀察一個空間,如何去聆聽使用者未說出口的需求,然後再用設計的語言去回應這些需求。這種高度的實踐性和前瞻性,是市面上很多純理論書籍所缺乏的。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在話,一開始還真讓我有點「驚豔」到。封面選用的那種帶點粗礪感的紙材,配上那低調卻很有品味的燙金字體,立刻就讓人感覺到一股沉穩的氣息。我本來以為這類主題的書籍,多半會走那種冷冰冰的現代感路線,沒想到它在細節處理上,卻透露出一種對材質本身的敬意。內頁的編排也很有心思,大量的留白,讓那些精美的圖片和文字敘述之間有足夠的呼吸空間,不會讓人覺得擁擠。尤其是那些家具的剖面圖和結構分解圖,線條處理得極為精準,光是看這些圖,就能感受到設計師在結構力學上的紮實基礎。我特別喜歡它在圖片選擇上呈現的那種「跨時代」的對話感,你可以看到新古典的優雅與極簡主義的俐落,在同一個版面中和諧共處,這種視覺上的張力,讓閱讀過程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吸收。而且,它不像某些設計書那樣,只是一味地堆砌華麗的案例,而是會穿插一些關於「工藝傳承」的短篇側記,讓我這個門外漢都能對木作、金屬成形這些背後的故事產生興趣。整體來說,光是捧在手上那種「質地」,就已經值回票價了,完全是放在客廳茶几上也能當成裝飾品的等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