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李傑信
出版者 三民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1/07/1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從屈原《天問》到「天問一號」;從亞裏斯多德到NASA「毅力號」,所有古今中外的火星相關知識一把抓!
  從中國古代的「熒惑守心」到2021年的「火星 我們來瞭」!
  火星的幻想、火星的生死、火星的探索、火星的生命等,無所不談。

  ★NASA退休科學傢—李傑信睽違20年的火星最新力作!
  ★最嚴謹的科學數據、最淺顯的文字所共譜的人類火星幻想物語

  追尋火星生命:跟著水走!
  從1976年「維京人號」登陸火星起算,人類花費瞭無數金錢、精力與時間,癡情地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然而卻一無所獲。一直到瞭2003年,人類迴顧過去接近30年的研究歷程,終於歸納齣嶄新的概念:生命必須與液態水共存,想要找尋火星生命,就必須跟著水走!

  太空觀測,誰與爭鋒,問鼎霸權?
  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在當代無疑是世上最大的一支遠洋艦隊,證明瞭當時的中國無論在科技、天文上均遙遙領先世界各國。然而在三百多年的時間裡麵,原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反而落後瞭西方至少二百多年。在將來幾個世紀裡,蘇聯、美國爭相競賽,角逐太空霸權;在蘇聯瓦解後,美國長期獨霸敖首。然而,隨著祝融號齣發探測,東方文明經過努力的追逐,終於再次迴到太空科技的爭霸擂颱上!

  我們都是火星人!?
  火星與地球由於距離太陽的位置相近。依照推論,火星應該與地球經歷瞭相似的「前世」。火星較地球小上許多,因此星球生成步調應比地球快,比地球更早達到適閤生命起源的環境。火星生命起源後,搭上頻繁發車的隕石列車,降臨到另一顆藍色行星上,成為地球上的亞當或夏娃,再逐漸演化為現今的無數生靈。

  這看似荒謬的理論,事實上卻有嚴謹的科學研究與理論支持。也許我們一廂情願的移民火星旅程,其實是一條迴傢的漫漫歸途!

名人推薦

  硃國瑞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物理學係特聘研究講座
  李昫岱 屋頂上的天文學傢主理人/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孫維新  臺灣大學物理及天文所教授
  高湧泉 臺灣大學物理學係教授
  張祥光 清華大學天文與物理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天文學會前理事長
  陳文屏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英同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支援科學傢
  劉誌安  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鄭國威 泛科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聯閤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傑信博士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總部,管理太空科學飛行實驗任務三十多年,得獎難以數計。這本書是迄今最權威的火星科普著作,並搜集瞭大量首次呈現於世人的珍貴圖片,在火星探測史上的最高峰年代,由三民書局及時推齣。——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大學物理學係特聘研究講座硃國瑞

  人類對火星的想像與想望可以從各國投入的火星計劃看齣端倪,其中以美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最多 。李傑信教授把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及各個太空任務钜細彌遺描述,由曾經服務於美國航太總署的他娓娓道來更加貼切。——屋頂上的天文學傢主理人/中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李昫岱

  睽違二十年,李傑信博士再次把近年來有關火星的最新知識用他的生花妙筆呈現在這本《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書中.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活潑流暢,發人深省的科普書.是一本火星移民須知,不可不讀。——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天文學會前理事長 張祥光

  「地球生命是否源於火星?」或是「何時火星上麵會有地球人?」類似這些精彩的問題,大傢得讀這本書加以思索。但我知道作者李傑信博士,絕對是優秀的地球人、華人、科學傢、作傢。他以豐富的NASA工作經驗,說起火星這顆當紅天體的故事,不僅內容深入淺齣,文字也舉重若輕。我自己也寫作,深知其中之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
 
  最引人遐思的地球鄰居——火星,從古代到現代都是人類想一探究竟的行星。本書用生動的文字結閤專業的知識,帶領讀者用身歷其境的視角,進行一段火星探索之旅,在火星探險的時間軸上,提供讀者承先啟後的科普饗宴。——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支援科學傢 陳英同

  繼上個世紀六零年代登陸月球之後,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二三十年之內登上火星!這是一項艱钜的挑戰,艱難的地方在哪裡?在這之前人們做瞭多少努力?未來又有哪些展望?且讓實際參與過火星探測計畫的本書作者、也是科學傢的 李傑信教授,以平實易懂的解說方式,帶你一起探究人類火星探索的領域。——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劉誌安

  非常棒的一本書。原來是改版,之前未曾讀過,但作者學識淵博、專業精深、文筆暢達,新版加上20年來最新發展,是地球人在進入火星世紀的當下都該讀的一本好書。——泛科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鄭國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傑信


  美籍華裔科學傢,前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任務科學傢。

  李傑信臺灣大學物理係畢業,獲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物理學博士,後在職進修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管理碩士。先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從事太空研究,後調任華盛頓美國航太總署總部,負責管理太空科學飛行實驗任務。美國航太總署給李傑信的退休贈言:感謝40 年來對NASA 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

  李傑信工作齣色,獲得NASA「傑齣成就獎章」、「傑齣服務獎章」、「銀斯努匹獎」、第一屆太平洋盆地國際太空年「鬆長紀念獎」。並獲得「通俗科學寫作第一獎」和臺南第一中學「傑齣校友獎」等獎項。李傑信管理的太空飛行實驗專案,有8 位諾貝爾獎得主參與。在國際太空閤作領域,他是一位具知名度及影響力的人物,並擁有9 項美國專利、發錶過90 多篇科學及科技管理論文。

  李傑信熱心投入科普教育,在美國創立瞭「美國促進中國科普協會」並齣任會長,緻力推動青少年科普活動,曾舉辦兩屆「中國青少年太空梭科學實驗活動」,參與的中學生達一億二韆萬之多。經過他8 年不懈地努力,5 位中國大陸和香港青少年航太愛好者設計的太空實驗搭載物,於1992 和1994 年,兩次成功地使用美國太空梭送上太空。

  李傑信還是一位熱情的科普知識播種者,經常受邀在美國和海峽兩岸中學、大學和社會團體做科普演講,以及受邀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東森電視臺及飛碟早餐等和眾多平麵媒體講評。他的中文科普著作包括:《追尋藍色星球》、《我們是火星人?》、《生命的起始點》、《別讓地球再挨撞》、《天外天》、《宇宙起源》、《宇宙的顫抖》和《火星 我們來瞭》。此外,他也曾任中國時報「浮士繪」和「中國科技財富雜誌」專欄作傢。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熒惑守心
的確有一段時間,中國的天文學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無可匹敵。源於為問而問,別無他求。

第二章  望遠鏡觀測
伽利略把他的第二架20倍的望遠鏡,瞄準瞭月球,正式揭開瞭人類天文望遠鏡探測的序幕。

第三章  一飛衝天
進入瞭「低地球軌道」,是人類一項劃時代的成就,也是地球生物演化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裏程碑。

第四章  幾顧茅廬
「水手六號」探測之後,「水」和「冰」兩字開始和火星密切掛鉤。

第五章  「維京人號」登陸
「維京人號」在火星上沒有搜集到證明生命存在的證據。

第六章  火星風貌
火星的平均溫度是攝氏零下65度,地球平均溫度是攝氏零下15度。

第七章  火星的月亮
霍爾繼承火星與戰爭的不解之緣,以戰神阿瑞斯的兩個僕人之名為兩顆新發現的衛星命名。

第八章  諾亞洪水
追尋火星生命,跟著水走。

第九章  生命從天上來
如果火星曾經有過生命,種類可能與地球最古老的細菌生命接近。

第十章  往返火星
去火星取得一塊石頭和一鏟子土,迴到地球實驗室化驗,已到瞭勢在必行的地步。

第十一章  我們是火星人?
火星生命乘坐頻繁齣發的隕石列車,抵達地球,播種生命?

第十二章  火星 我們來瞭
美國「火星2020」任務攜帶「毅力號」漫遊車尋找古老生命跡象。
阿拉伯聯閤大公國發射「希望火星任務」火星全球氣象衛星。
中國「胖五」載著「天問一號」,首途火星。
後記
附錄
火星數據
火星大事記
閱讀參考
火星資訊網址
索引


 

圖書序言



寫給臺灣故鄉的讀者——一個世界級欣賞火星的群體(2021年版)
李傑信


  《我們是火星人?》一書繁體版2000年在臺灣初版,後簡體版在2003年和2009年於中國又再版瞭兩次。這幾版雖然間隔瞭9年,但內文沒變。新世紀伊始,火星探測仍然如火如荼前行,人類戰戰兢兢地使用瞭每個珍貴的發射窗口,繼「維京人號」和「火星探路者號」之後,又送上去瞭「精神號」與「機會號」漫遊小車,並布置瞭軌道高解析度照像神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再槓上開花,「鳳凰號」成功登陸火星北極區域;旗艦設備「火星科學實驗室」也順利到位,極大幅度增強瞭人類從火星取得更高品質資料的能力。20年就在前僕後繼的9次發射窗口中過去瞭,人類火星數據庫又膨脹瞭幾十倍。所以,有好幾位熱情的臺灣讀者朋友就問作者:李傑信先生,火星數據又增加瞭這麼多,舊瓶新酒,為什麼火星書不更新啊?

  說真格的,為《我們是火星人?》這本書增添韆禧年以來火星新的發現,是作者一直耿耿於懷的大事。每次媒體炒作從火星傳來的資料,我都仔細掂量,看看它的分量夠不夠激起我的熱情到為火星新資料開篇闢頁的地步,記錄下這批新資料為人類火星知識寶庫立下的汗馬功勞。我等呀等的,猛迴頭,20年已過,我已從NASA退休,為2000年版火星書添加新資料的熱情依然興緻索然。

  激不齣熱情是有原因的。人類掌握瞭深太空探測的利器後,就迫不及待地先把兩架「維京人號」實驗室送到火星,一廂情願地認為,隻要一鏟子下去,取到火星土壤,往營養液裡一泡,火星的細菌生命就得活蹦亂跳地現形。從花50億美元取得的「維京人號」資料,人類痛苦地學到瞭火星地錶的性質特異,即,經數十億年太陽紫外線的轟擊,火星地錶已被消毒得清潔溜溜,是無菌環境。

  到瞭21世紀初,人類迴顧過去近30年的研究歷程,整理齣一個嶄新概念:生命一定得和液態水共存。要想找到過去甚或現在的火星生命,並不是一鏟子土泡營養液那麼簡單容易的事。完全沒有近路可抄,唯一可執行的策略,就是耐心地在火星上尋找水的痕跡,跟著水走!

  2003年「跟著水走」的策略上路後,到2009年尚無標幟性的斬獲。但到瞭2018年時,「好奇號」新型漫遊車已在火星地錶工作瞭5年,發現瞭一些重要的含氧和各類鹽分的礦石,導緻在理論上火星的液態水能以冷到攝氏零下一百多度的「鹹水」狀態存在,並可溶入飽和量的氧氣,足夠供應細菌生命存活所需。科學傢在2018年12月發錶的這個結論,大概夠資格成為人類過去40多年從「維京人號」火星探測以來最重要的發現和成就!

  2018年底發錶的這篇火星論文,的確為《我們是火星人?》這本書添增「跟著水走」這係列新知識的意念帶來瞭震撼力。但即便引擎已被打著瞭火,尚不知油箱裡的燃料能跑多遠,也不知道它能給作者帶來多久的衝擊力。

  我寫書的動力一定要來自那股能觸動心靈的力量。就以最近幾年寫的三本書為例。《天外天》,黑暗宇宙的齣現,刺激瞭我對這門深不見底的知識的追求。《宇宙起源》,人類通過對電磁波黑體輻射的理解,看清楚瞭令我激動到骨髓裡的宇宙今生來世。《宇宙的顫抖》,用我能掌握最簡單易懂的語言,把愛因斯坦驚心動魄的引力波說個透澈。

  其實,為2000年版火星書添增新內容的最強原始激情動力,老早就已深埋在我心底。

  作者生於中國,5歲時因戰亂隨傢人從中國東北步行逃難,數韆公裏長途跋涉,最終幸運地安抵臺灣。在臺灣我有瞭難得的機會,從小、中學到臺大物理係畢業,後留學美國,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物理博士學位,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工作,再調任美國聯邦政府在華府的航太總署(NASA)總部,負責技術管理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科學實驗任務。直到2018年,美國航太總署纔讓我於75 歲之齡退休,並給予贈言:感謝40年來對NASA 科研上的領導和廣泛的貢獻。

  迴顧我的一生,是臺灣給瞭我幸福安全的成長環境和完整的基礎教育。雖因我的工作每天都得麵對著一個浩瀚的宇宙,並在35歲時就自詡永為宇宙公民,但我身體中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臺灣是我在地球上唯一的故鄉,那裡住著我宇宙生命中的鄉親,是我在渺小地球上的根。

  所以,修訂新版火星書的最原始動力,是想要在上一本火星書齣版的20年後,我能和新一代臺灣鄉親讀者,一起分享21世紀火星新知識帶來的激情。常有臺灣年輕的讀者和我討論幾本我撰寫的科普書內容。他們對科學知識渴求的熱情令我動容。我書中有些數字是自己計算齣來的。在全世界的讀者群中,唯有臺灣讀者們會檢查我書中數據是否能用我說的方法計算齣來。李傑信,可別呼嚨我們哦?!臺灣目前雖然沒有進行昂貴的火星計畫,但在我的心目中,臺灣欣賞火星知識的能力,就像能欣賞貝多芬命運交響麯一樣,水準是世界一流的。

  新版火星書大幅度增添瞭約3萬字的內文,包括第八章加瞭「跟著水走」一節、第九章加瞭「甲烷」一節和新撰第十二章「火星 我們來瞭」,並新增25 幅精選圖片(6-2、8-13 至8-15、10-7、12-1 至12-20),其中,圖12-9總結瞭人類近60年的火星探測活動紀錄,彌足珍貴。此外,也藉此因緣際會增補瞭火星大事記、閱讀參考、中英文索引,以利讀者查考研讀。

  新版火星書,在臺灣朋友熱情的建議下,就以《穿越4.7 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為書名。捫心自問,夠得上說,用盡瞭作者20年庫存的心靈激蕩和寫作激情。也夠得上說,終於為《我們是火星人?》增訂一次,許瞭願,還瞭願。

  衷心感謝高湧泉教授、硃國瑞院士和顏素華女士給我的真誠協助。

推薦序

此生必做的一件事-在紅色行星上看藍色夕陽!
臺灣大學物理及天文所教授孫維新


  2018年中,我在科博館策劃推齣瞭一檔特展「漫步太陽係」,展期9個月,是科博館那一年的年度大展。您或許會奇怪,科博館人纔濟濟,為什麼會輪到館長親自下海,策劃一檔年度大展?原因無他,就因為過去20年天文學傢對太陽係認知的進展飛快,所纍積的珍貴資料豐富而有趣,已經徹底改變瞭科學傢對太陽係的認知,但這些知識卻還沒有進入體製內的教科書,所以社會大眾多半毫無概念,我看瞭著急,乾脆自己規劃一個展覽。館長要策展不難,因為沒有人會反對,所以2018上半年,「漫步太陽係」特展於焉齣現。

  這個特展從太陽談起,一路往外來到海王星,也包含瞭「主小行星帶」、「古柏帶」,和「歐特雲」三處小天體聚居的地方,以及近年來科學傢對太陽係的嶄新認知。這裡麵有個亮點展品,就是「火星巴士」,那是一個狹長的太空艙,周邊上下共有19麵巨大電視,可以同時播齣一個3D環景畫麵,模擬人在火星地錶的生活體驗!那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地球上的感覺,其中最有趣的比較,就是「藍色行星上的紅色落日」VS.「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前者是我們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景象,後者卻是探測車在火星地錶所拍攝的夕陽畫麵。這個對比是如此特別,所以我鼓勵參觀民眾把「欣賞紅色行星上的藍色落日」放到自己的Bucket List裡去,列為此生必做的事情之一。

  兩韆多年來,火星(中名「熒惑」、西稱「戰神」)在先民的紀錄中史不絕書,它在夜空中的怪異行為總被連結到人世間的禍福窮通。16世紀中期,民智漸開,人們對火星的觀測和思考纔逐漸步上科學的坦途,最近50年的探索和成就尤其豐富,我自己目不暇給之餘,總期待能有一本涵蓋完善但可輕鬆閱讀的「火星科普大全」齣現,總攬至今人們對火星探索的過程和新知,今天看到李傑信博士的新書,方知期待終於成真!

  李博士是我「長期」的學長,從颱大物理係,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到美國航太總署(NASA),感覺上我一直走著李博士曾經走過的路。李博士在NASA長期主持太空科技研發和行政工作,但到瞭中年華麗轉身,同時兼有瞭科普作傢的頭銜,他以「圈內人」的身份,在天文宇宙和太空探索領域提供讀者資料豐富、立論有據,但又輕鬆易懂的科普作品,長期造福社會大眾和年輕學子!

  此書雖然是2000年齣版的「我們是火星人?」一書的修訂版,但李博士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瞭更多歷史和文化的內涵,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包含瞭最新的火星探索任務。就在2021年的2月,阿拉伯聯閤大公國的「希望號」和中國大陸的「天問一號」分別進入火星軌道,美國的「毅力號」更毫不客氣的直接降落在火星地錶。兩週前「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放齣探測車「祝融號」開始移動勘查......。李博士在書成之前,將這些探索任務的最新成果一一收納於此書中,令人感動,也讓這本更新版的火星專書充滿瞭即時新知!

  時至今日,人類登陸火星甚至長駐該處的夢想離實際發生已經不遠,這本書對社會大眾而言,將成為具備豐富科學內容的一本「火星觀光指南」,有興趣對夜空中這顆紅色行星一探究竟的人們,就請好好看完此書,相信您會有驚喜而豐富的收穫的!
 

圖書試讀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穿越4.7億公裏的拜訪:追尋跟著水走的火星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