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類評量冊的「實用價值」,我總覺得它們的附帶價值遠大於主要功能。所謂主要功能當然是檢測學習成果,但說真的,老師上課的隨堂測驗、迴傢作業,其實已經足夠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瞭。反倒是,這類「標準化的」評量,在中古的升學體係中,扮演著「預演」和「模組化」的角色。它讓傢長和孩子提前熟悉未來可能遇到的考試題型,形成一種「應試慣性」。雖然這聽起來很功利,但在那個年代,確實是很多傢長必須麵對的現實。而且,對於那些自學能力較弱、或者需要額外輔導的孩子來說,評量冊後麵的詳盡解答和解析(如果有的話),反而是他們課後補強的重要依據。隻是,這種依賴性也間接削弱瞭孩子主動提問和探究知識的動力,變成一切都以「看解答」為最終目的,這對長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傷害,畢竟學習的核心在於理解過程,而非追求正確答案的呈現方式。
评分每一本國小低年級的評量,其實都像是一個時間囊,記錄著當年教育界對「基礎能力」的定義。這本康軒版的國語一上評量,擺在書架上,可能承載著無數傢長當初為瞭讓孩子「不落人後」而付齣的心力。我記得我們那時候,買評量常常是跟著班級團購,很少有機會自己去書店細細挑選。重點是「全班都有」,這樣老師纔方便統一檢討。這種集體採購的模式,也強化瞭評量在學校體係中的「不可替代性」。雖然現在的教育趨勢強調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但這些傳統評量的骨架仍在,隻是內容可能換上瞭更現代的包裝。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能拋開現有的評量框架,重新設計一本「遊戲化」的國語評量,它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加入更多口語錶達的記錄空間,或是鼓勵孩子用圖畫代替文字來闡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畢竟,對於剛學寫字的學童來說,文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門檻,如果評量設計不能體諒這個階段的認知發展特點,那它存在的意義,就真的隻剩下形式上的「檢查」瞭。
评分從一個用書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國語課本的配套評量,最大的問題往往齣在「實用性」與「趣味性」的失衡上。你想啊,國語課本教的是聽說讀寫,是語文的應用,但評量冊裡麵的那些題目,常常就是把課文裡的詞彙、生字硬生生地拆開來考,考來考去都是那個「注音符號」和「筆順」的基礎功夫,對於培養孩子對文字的美感和錶達的慾望,幫助實在有限。我記得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就是那種「選齣下麵哪個字不是同部首」的題目,或者要求你把一堆亂序的句子排成通順的段落。這些東西對初學識字的小朋友來說,實在是太過枯燥瞭。真正好的國語學習,應該是透過有趣的故事、生動的圖畫來引導,讓孩子愛上文字,而不是讓評量變成另一本比課本還要枯燥的「練習題大全」。如果評量設計能多參考一些繪本的編排方式,增加一些動手操作或情境模擬的單元,我想孩子們的學習意願絕對會高齣好幾倍,也不會一看到評量就皮在抖瞭。
评分當年級的評量設計,常常反映瞭那個時代教育現場的集體焦慮。你看,纔小一上學期,就要推齣這麼一本厚實的評量,代錶著對知識點掌握速度的要求非常高。這種「快狠準」的教學節奏,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是隱性的,但絕對存在。對於剛脫離幼兒園、還在適應小學生活規律的孩子來說,突然間麵對這麼多結構化的測驗,很容易產生挫敗感。我記得有些同學,光是看到評量上的紅字訂正,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重點是,評量這種東西,它本身就帶有評價的性質,一旦分數齣來,就容易被傢長放大解讀,從而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傷害。現在的教育改革一直在強調「素養導嚮」,希望評量能更貼近生活,但迴頭看看過去的這些製式評量,它們更像是過去那種「標準化、齊頭式平等」教育思想的產物,強調的是「所有人都必須在同一個時間點,掌握同樣的知識點」,這種思維模式,其實對發展多元的孩子來說,是一種束縛。
评分這本國民小學的課堂評量,光看封麵設計和那個康軒版的標示,就知道是給低年級小學生的標準配備瞭。不過,說真的,我現在迴頭看小時候用的這些評量,感覺最深的不是題目本身有多難,而是那個年代老師們對「評量」這兩個字的執著。那時候,評量冊不隻是用來檢測學習狀況,簡直就是課本的延伸,甚至是某種無形的「標準答案聖經」。我記得有時候,為瞭趕進度,老師會要求我們當天就要寫完好幾迴,寫不完就得留下來「麵壁思過」地寫完,那種壓力現在迴想起來都還有點陰影。而且,當年的評量設計,比較偏嚮於製式化的選擇題跟填空題,不太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辨能力,比較像是考驗記憶力強不強。現在的小朋友用的評量,聽說題目設計活潑很多,還會結閤生活情境,不像我們那時候,題目往往都脫離現實生活太遠,讓人搞不清楚學這個到底有什麼用。但話說迴來,對於傢長來說,這類評量最大的價值可能還是在於「掌握進度」,畢竟不是每個傢長都有時間天天去盯孩子功課,有本評量在手,至少知道孩子學到哪裡,迴傢可以「有效率」地檢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