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正念書

西藏正念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克里斯托弗‧漢沙德
图书标签:
  • 西藏
  • 正念
  • 冥想
  • 佛教
  • 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灵性
  • 放松
  • 减压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個人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從心開始,也從心結束。」
真正自發性的心念,潛藏在每一個人心中,乃是最具威力的能量泉源之一。
其存在於我們內在及外在的世界,具有改變、創造與療癒的功能。


千百年來,西藏傳統文化推崇、教導我們如何汲取、修持心念,以使心靈充實、情緒平和、生活富足。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修持心念、創造嶄新的生活方式,以享有生命蛻變的種種甘美。

在《西藏正念書》這本深具啟發性的書裡,自幼便接受西藏本教心靈與醫學傳統訓練的修行者克里斯托弗‧漢沙德,傳授本教中駕馭心念的方法,讓為各種困擾所苦的人們得以透過心念練習──
◆消除負面心念、把壞狀況變成好狀況
◆淨化羨慕、忌妒、貪婪、憤怒、欲望、傲慢、漫不經心、自私等八大心念汙染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遠離過度工作、職場不順遂與霸凌
◆認清金錢的本質、破除對貧窮的恐懼、創造財富與富足
◆強化、療癒人生中的各種關係,廣泛傳送愛的心念
◆釋放身體的心念能量,與器官共同創造特殊共鳴,調節健康
◆發展財務、情緒、知識、遠離負面人物、相信自己能如願改變人生等14種自由

經由一系列簡單的觀想與練習,人人都能與心念能量連結。而將此一融合了實用智慧與心靈體悟的獨特能量,運用到生命中的每一個領域,你會發現,既有的困境不再,打造真正想過的人生並非妄言,世界都在一念裡。
認識西藏傳統生活智慧,自在修持、駕馭心念,以個人內在的智慧為師,重新領略樂天知命的圓滿人生。
探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一部关于古老哲学与现代实践的深度指南 书名:《静心之旅:从喧嚣到安宁的十二步》 作者:李明哲 出版社:鸿儒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5月 --- 内容概要 《静心之旅:从喧嚣到安宁的十二步》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冥想技巧的实用手册,它是一次深入人类意识、情感结构和存在本质的哲学远征。本书旨在为生活在信息洪流和高压环境中的现代人,提供一套系统、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工具,以期重塑心智模式,实现持久的内在平衡与清晰的洞察力。作者李明哲,一位在东西方哲学、认知科学及神经科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以其跨学科的视野,将深奥的古代智慧与严谨的现代研究成果完美融合,构建了一个极具实践价值的“十二步进阶框架”。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平静并非外在环境的缺席,而是心智对环境的反应方式的根本转变。它不侧重于任何特定的宗教信仰或神秘主义的表述,而是以一种科学、人性化且极具启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解构自身的思维惯性,培养一种更具弹性、更具同理心、更少评判性的存在状态。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三大核心部分:“觉察的基石”、“转化的阶梯”与“融入的智慧”。 --- 第一部分:觉察的基石——认识你内在的“我”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着重于建立精确的自我观察能力,这是所有心智成长的起点。作者强调,我们必须首先清晰地“看见”心智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仅仅“感受”心智带来的困扰。 第一章:心智的迷宫与导航图 本章深入探讨了人类心智的自动驾驶模式。我们如何被根深蒂固的“默认模式网络”(DMN)所驱动,沉溺于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之中。作者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思维定势”和“自我叙事”如何构建起囚禁我们的心智围墙。它不是指责思维,而是将其视为一个需要理解的精密系统。 第二章:情绪的物理学与化学 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学描述,本章从生理学角度剖析了情绪的产生机制。压力荷尔蒙如何影响决策质量,恐惧反应如何劫持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介绍了“情绪锚定点”的概念,即每个人在遭遇特定情境时会自然回溯到的情绪基线,并探讨如何通过温和的身体感知练习来识别这些锚点。 第三章:感官的陷阱与重构 我们通过感官接收信息,但往往是信息解读出了问题。本章专注于如何“去标签化”地感知世界。无论是视觉的偏见、听觉的过滤,还是触觉的敏感,作者引导读者回到最原始、最纯粹的感官输入,挑战我们对“现实”的既有判断。这是培养“活在当下”能力的第一道坚实门槛。 --- 第二部分:转化的阶梯——十二步实践框架的精髓 这是本书实践操作的核心部分,李明哲将十二个递进的步骤设计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路径,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确保了修习的稳固性。 步骤四:呼吸的锚定——生命力的稳定器 本步聚焦于呼吸作为连接身体与心智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桥梁。它超越了简单的腹式呼吸教学,深入探讨了不同呼吸频率对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作者提出了“有意识的呼吸过渡”(Conscious Breath Transition)技术,用于在危机情境中迅速恢复心智的主导权。 步骤五:接纳的艺术——与不适共舞 许多人误以为“正念”是清除负面情绪,本书明确指出,真正的转化在于“接纳”——即停止与内在痛苦的对抗。本章详细阐述了“非反应性观察”的技巧,教导读者如何像观察云朵变幻一样观察痛苦和不适,使其自然消解,而不是被其卷入。 步骤六:同情的循环——超越自我中心的边界 同情心(Compassion)在此被定义为一种主动的、面向行动的理解力,而非被动的怜悯。作者提出了“由内而外”的同情心培养路径:首先是对自身的局限与挣扎表示理解,然后才能将这种理解投射到他人身上。书中引入了“利益导向”的思维模型,使同情心成为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步骤七至十二:深度整合与面向行动 后续的六个步骤逐步深化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它们涵盖了“心智的解构性审视”、“目标设定的内在校准”、“处理冲突中的慈悲语言”、“时间感知的弹性重塑”、“创造性的停顿技巧”,以及最终的“意义的涌现与日常的仪式化”。这些步骤指导读者如何将内在的平静转化为外在的、富有建设性的行动,使正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个需要特定时间段进行的“练习”。 --- 第三部分:融入的智慧——在世界中安住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目光从个体内部转向外部世界,探讨如何在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中,保持心智的清晰与韧性。 第十三章:数字时代的注意力守卫战 面对无休止的通知和信息轰炸,作者提出了“注意力预算”的概念。这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主动的资源分配策略。本书提供了具体的“数字排毒”与“专注力恢复”的实验性方法,帮助读者重新夺回对自身注意力的主权。 第十四章:关系中的透明度与共振 如何在亲密关系、职场合作中应用所学的洞察力?本章聚焦于“非暴力沟通”的更高阶应用,即在充分觉察自身需求的同时,清晰、温和地表达,并致力于理解对方的“底层需求”。书中强调,真正的连接建立在透明的脆弱性之上,而非完美的伪装。 结论:成为观察者,而非受害者 最后的总结部分,李明哲回归开篇,强调转变是一个持续演化的过程,没有终点,只有更精微的觉察。本书旨在赋予读者一种深刻的信念:我们永远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生活的内在自由。这种自由,便是我们追求的最终安宁。 --- 本书特色与价值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当代认知科学、神经美学和古老的东方智慧,为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结构化进阶: “十二步框架”清晰、可循序渐进,避免了传统冥想指导中常见的晦涩难懂和概念跳跃。 高度的实践导向: 每一个概念都伴随着可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练习和反思提示。 现代语境: 完全针对现代都市人的压力源和心智困境设计,语言平实、逻辑清晰,避免了故作高深的神秘主义色彩。 《静心之旅:从喧嚣到安宁的十二步》是一部献给所有渴望超越日常焦虑、追求更深层次存在感的人们的指南。它承诺的不是逃离世界,而是以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全然地、智慧地活在当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弗‧漢沙德Christopher Hansard
從四歲起,就開始接受西藏本教之心靈與醫學傳統的訓練,現在已是這個領域最重要的修行者。
克里斯托弗目前經營一家國際性的線上心理創傷治療機構。他主要從事正念認知療法(MBCT)、接納與承諾療法(ACT),以及認知治療。他也是西藏杜本醫學(Dur Bon Medicine)的精神科醫師,國際工作坊的領導者。
克里斯托弗已經執業超過二十年,出版過三本與西藏的醫療、生活方式和靈修相關的暢銷書,包括:The Tibetan Art of Living: Wise Body, Wise Mind, Wise Life; The Tibetan Art of Positive Thinking: Skilful Thought for Successful Living; The Tibetan Art of Serenity: How to Heal Fear and Gain Contentment。


譯者簡介

何定照
台大社會學系社會學理論組學士,英國約克大學婦女研究碩士。擔任聯合報文化記者多年,現任聯合報深度內容中心生活組召集人。
曾獲卓越新聞獎;兩度獲吳舜文新聞獎;三度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三度獲社會光明面新聞獎;兩岸新聞報導獎;中央日報小說獎;台北公車詩獎。
譯有《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與高瑟濡合譯)、《西藏正念書》、《正念的奇蹟》,著有《因緣際會擺渡人——吳靜吉的生命故事》(與吳靜吉博士合著)、青少女讀物《惡女背/被棄手冊》。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西藏文化的基本元素——本波    陳又新

序言 心火
第一章 心念的力量

未經修持訓練的心念,影響了你的生命,讓你在不經意間,就被一個偶然的念頭或強烈的情緒,改變了未來。若你能了悟並理解是什麼樣的心念之流貫穿了你,並學會轉而控制它,就能清除讓你窒礙不前、長久煎熬你的心念,選擇能讓你身心及生命都快樂安康的心念。

第二章 生命中的九個關鍵時刻
我們的生活巨大無比。我們活在一個繁忙、嚴苛而狂熱的年代,每一天都迅即被下一天吞沒。如此,我們很容易就失去生命品質、意義與目標感,而正是這些因素讓生命變得可貴。我們常常覺得精疲力盡、生命被搾乾,要不就是拚命去完成周遭待做的事。然而,我們卻沒想過,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是一場慶典,是實踐成就、心靈啟發與修持心念的大好良機。

第三章 你的工作
在西方,沒人會期待工作本身能有讓人享受的樂趣。工作不過是一種手段,好獲取金錢或權力、地位等目的。工作通常不是那種能引發榮耀感、福祉與自尊的活動。本教對工作的觀念相當不同。傳統本教認為,工作應該是家庭或團體的延伸,在其中,每個人都貢獻所有的技能,以支持團體。工作本質乃是與他人互動,並透過互動提升活力,藉以獲益。只為了物質報酬而工作的想法,在本教中從不存在。

第四章 錢真正的價值
錢的心念能量,意味著吸引錢財近身的能力,以及懷著智慧及寬大心胸使用它的能力;意味著知道對自己來說,有多少錢就夠;意味著懂得不管是貧是富,都不用錢來定義自己。在本教的觀點裡,切忌用自私或不顧他人的方法取得金錢;否則你很快就會失去這些錢,或因錢帶來不幸。不變的黃金定律是:錢一定得用在眾人的較大利益,取得時也務須顧及眾人之利。

第五章 改善關係
本教認為,關係的基礎在於分享心念能量。彼此關係越強(不管是愛是恨),雙方所分享的心念能量就越強。關係的關鍵,在於發展個人心念能量,因為藉由這樣的發展,我們才能學會經營關係的技巧,並認清他人對我們的心念能量的本質。修持心念後的能量,能幫助我們正確選擇與誰連結,也有益我們經營、強化自己想要的關係。換句話說,關係的本質,是以我們的心念為基礎。

第六章 愛的力量
愛這種巨大的心念能量,對人類種族的發展、演化與延續極為關鍵,是一種宇宙性的、眾生都能全面了解的心念能量。愛的心念能量教導我們:我們能克服一切;我們很優秀;我們能超越自己的錯誤;我們所受過的傷與痛苦,都能引導更深刻的內在幸福。

第七章 身心安康
如果生命中各種基本要素沒能平衡,就會導致壓力、病痛與不快。對自己不好、用各種方式虐待身體、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身處一段不快樂的關係或吃得不適當,都會嚴重影響健康。因此,身體健康與否,表示你有沒有為自己的身心安康負責。與其生了病再找醫師治病,最好一開始就避免生病。若你還是病了,就得了解自己所需,才能好起來。

第八章 自由的喜悅
古本教把自由看作一種獨立的狀態,外於人類所稱的權利及社會性的自由(liberties)而存在。這種自由藉由經修持的心念能量所創造,能永遠存在你內心,不受外在狀況限制,想獲得它,你就得修持、培育心念能量。外在的自由受易變的環境與能量支配,永遠變幻無常;然而,內在的自由一旦企及,便恆久不變,充滿寧靜、和諧與了悟。

第九章 幫助他人
為他人著想,即是幫助他人,但這指的不是代替他人思考,而是指創造適當的心念能量,好有益他人。為了他人而修持能量,能讓你與人類靈魂的美麗與莊嚴產生連結。當有人身陷險境,卻慌亂不堪或沒有能力自救時,修持能量去幫助他人就更要緊。

第十章 世界都在一念裡
人人體內都懷有這份永恆而純粹的心念能量。它睿智又寧靜,莊嚴而崇高,傾注於我們生命的每一部分,引領我們體驗整合為一體的奧妙。這份我們也置身其中的心念能量,擁有深刻的力量,只要我們發現它,我們自身的美善也得以顯現。藉著與覺知相連,你將能在心靈之路大步前進,而這是我們最終都將走上的路。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12673
  • 叢書系列:AWAK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60歲

图书试读

〈推薦序〉西藏文化的基本元素──本波
陳又新

        當人們開始接觸到西藏的時候,首先會被她的高海拔地理環境所吸引,接著便是進一步想知道在崇山峻嶺裡的人文情況到底如何,這也是西藏文化令人好奇嚮往的地方。在地廣人稀、氣候惡劣與生存條件備受威脅的環境裡生存的人,對不可知的大自然現象產生敬畏,以及對生命脆弱的無力感,精神上的寄託顯得非常重要;因此,青康藏高原的宗教活動極為活躍,從遠古的傳說、信仰到宗教氛圍瀰漫,宗教信仰對生活在西藏的人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的一生都受到它的影響。人類從對大自然的敬畏到產生泛靈信仰,幾乎是所有人類初民社會的共同特性,亞洲大陸也不例外,如中國古代的巫、覡,以及今日台灣民間信仰都與泛靈信仰息息相關。由於居住區域與生活環境的不同,各自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信仰。最早在西藏流傳的本土信仰,稱為本波(Bön po),是屬於對天、地,以及個人的泛靈信仰,主其事者往往成為部落或社會的代言人,他們對整個西藏初民社會極具影響力;直到第七世紀,外來的佛教傳入之後,經過激烈的競爭後而互相滲透。十世紀時,本波信仰也跟佛教一樣,重新組織成為西藏唯一的本土宗教──本教。但是,佛教挾著在西藏盛行的氣勢,本教面臨來自佛教排山倒海的壓力,漸被擠出西藏主流文化之外,導致後人常以佛教的觀點來認識西藏文化,因而較難看到她的全貌。
        西藏文化悠久流長,本波的信仰也隨之成長茁壯,在西藏的初民社會裡,部落文化主要在三個地區:一、以藏北高原為中心,包括部分西藏中部地區的游牧性質文化。二、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和藏東峽谷區帶有農耕性質的文化。三、喜馬拉雅山脈一帶,在這一帶水草豐美的區域,初民以粗放農、牧維生,孕育了西藏古代象雄部落文明,它起步甚早,有自己的文字與信仰,在以象雄文明為中心的觀點裡,今日的阿里、拉達克一帶是內象雄,衛藏等地為中象雄,青海、康區為外象雄,完全有別於雅礱江流域文明以衛藏為中心的西藏地理分區敘述。西藏文化以這三區為基地分別開展,本波是她們的共同信仰,它是屬於原始的泛靈信仰。
        西藏的原始神靈大致可以分成三組:一、屬於地下的龍神、人間的年神、天上的贊神。龍神:泛指在地下活動的神靈,祂的演變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的龍神形象模糊、居住地也極紛雜;中期則有區域與能力的分工;晚期:形體單一化,提高成為至高無上的神靈家族。年神:是一種在山嶺、溝谷中遊蕩,以石縫或森林安家的神,居於天者稱為白年神,如:日、月、星、雲、虹。居於地者為黑年神,如:山、岩、林、湖、海、水。祂們都具有精怪、山神性等的變化特性。贊神:是住在天空的神靈,祂常以野獸或三頭六臂的凶惡形象出現。二、屬於個人活動範圍內的神靈。包括:具有與龍神、年神等神靈具體形象的有關掌管土地特質的土主。沒具體形象、固定神位,和特定的活動場所,主要職責是保護家庭平安、發財致富的家神;以及與廚房有關的灶神或帳篷神,如做飯、升火等的神靈。三、同時存在於人體的兩個神。類似魂魄的觀念,在人的肩、頭上的燈的陽神,以及專屬於個人的保護神,保護身體各不同部位的戰神。如同所有的宗教一樣,本波信仰的原始神靈經過組織化之後,也有自己的共同教主:祆饒米沃(gShan rab mi bo)。其次,有稱為最初四尊的祆饒米沃、薩智艾桑、辛拉俄格爾、桑波奔赤,與賽喀五神:背賽恩巴、拉部托巴、卓卻卡迥、格措、金剛橛;其餘的有屬於天神系統的吐蕃贊普系統,屬於日、月、星辰系統的曜神,以及象徵生命、福運的箭神。
        屬於西藏文化基本元素的本土原始信仰──本波信仰的發展,大約分為三個時期:一、篤本(因本):本土興起的原始本波信仰,它從吐蕃的第一位贊普曩赤贊普後過六世至赤德贊普,由祆饒米沃開始傳播信仰,至拉脫脫日念贊贊普,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波治理王政。二、迦本:在篤本時期,本波的能力仍無法超薦凶煞,直到止貢贊普時在位時,分別從喀什米爾、勃律、象雄等地請來本波協助超薦凶煞,使西藏本土的本波信仰加入了中亞地區傳入的信仰元素,有了黑白、善惡等二元論的思想。三、局本(果本):開始進行有規模地制訂自己的經典與宗教儀軌,已經脫離信仰的階段,成為一個有組織的宗教形態,也是今天所稱的本教。然而,這一段期間裡,它的發展面臨外來宗教──佛教的挑戰,因而又分三期的發展:(1)早期發展:由本波的學者綠裙班支達開始收徒傳授經典,廣為流傳。(2)中期發展:正當支持佛教的赤松德贊普在位時,由傑威絳曲整理並制訂經典,但為贊普所禁,所有本波經典密藏於山岩水間,成為以後本教伏藏法的來源。(3)晚期發展:相當於藏傳佛教的後弘時期,由祆古魯迦在達域卓拉重新編制經典,並掘出伏藏法多種,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傳教基地、師徒傳承以及信徒。
        本教的思想信仰以及觀念早融入於西藏的傳統文化裡,傳統的西藏人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它的影響;但是,由於佛教長期在西藏居於獨占的地位,本教信仰被邊緣化,無法突顯它的特性;一直到今天,當在與藏傳佛教相互對比之下,本教的理論與方法顯得較少為世人所知。事實上,本教有自己傳法的教主、經典、儀軌與弘法的根據地,它也是透過師徒代代相傳,維持本教傳承的延續。除了公開傳授的本教經典理論之外,尤其是相關修行法門的傳授一定需要透過有傳承資格與修行經驗的師父指導,才能如理如法地去驗證;反之,若任由自己無師自通,除了個人身心的損失之外,也會讓具有西藏本土文化養分的本教遭到曲解。


本文作者為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兼任教師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類強調「當下」的書籍,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畢竟在台灣這個追求效率、講求「CP值」的社會氛圍下,要真正做到「不思前、不想後」,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用過於學術或高深的詞彙來包裝這些概念,它的語言非常接地氣,雖然主題是關於心靈的沉澱,但它不斷地提醒讀者,這些練習可以融入到最日常的瑣事中,比如通勤時的捷運聲、午餐時咀嚼食物的口感,甚至是跟同事短暫交談時的呼吸頻率。我特別欣賞作者在闡述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時,會穿插一些非常具體、甚至帶點幽默感的個人軼事,這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少了一點距離感,多了一份親切。像是他描述自己如何練習在面對突發狀況時,不要立刻反應,而是先在心裡默數三秒,這個小技巧,我馬上就在工作會議上嘗試了,雖然沒有立刻變成聖人,但那種「爭取思考時間」的緩衝感,確實讓我處理事情的方式變得更圓融。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而不是哲學論文,它教導的不是如何逃離現實,而是如何在現實的夾縫中,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塊透氣的角落。

评分

對於我們這種習慣了多工處理(Multi-tasking)的現代人來說,想要專注在單一事物上,簡直是一種奢侈。這本書對這點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見解,它挑戰了「忙碌等於有價值」的這種隱性社會價值觀。作者在文字中反覆強調,真正的專注力,並非是排除外界所有干擾,而是學會在干擾之中,依然能將意識的錨點固定在眼前的任務上。我讀到其中一段關於「聆聽」的描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不是單純地說要好好聽別人說話,而是教導我們如何「聽見」說話者話語背後的意圖、情緒的起伏,甚至是他沒有說出口的部分。這對於我在經營人際關係,特別是處理一些比較敏感的客戶關係時,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以前我總想著要如何有邏輯地回應,現在我更會先花點時間,感受一下對方的「氣場」。這種從「訊息處理」轉向「能量感知」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核心的改變。它的文字結構也設計得很有層次,不會讓你一次塞入太多資訊,而是像一條蜿蜒的小徑,每走一段路,都會有新的風景出現,讓你必須放慢腳步才能細細品味。

评分

老實說,台灣出版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關於「效率提升」或「快速致富」的書籍,這種強調慢下來、向內觀照的著作,顯得格外珍貴。我會推薦給身邊那些看起來總是處於「戰備狀態」的朋友們。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沉穩力量,它不會用過度激昂的語氣來「鼓吹」你改變,而是用一種非常堅定且溫和的語氣,像是在描述一個已經被證實的美好事實。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效率」的定義,或許,真正的效率並不是用最短時間完成最多的事,而是用最不耗損心力的方式,達到最長遠的目標。書中對於「覺察」的描述,非常到位,它不是要你成為一個冷漠的旁觀者,而是要你成為一個更清醒的參與者。例如,當負面情緒來襲時,過去的我會試圖壓抑或排斥,但書中建議的,是像觀察天氣一樣去觀察它,允許它的存在,然後觀察它自然消退的過程。這種「允許」的態度,對我這樣習慣控制一切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這本書,無疑是我近年來讀過,最能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平靜的讀物之一,它的價值,遠遠超過紙本的重量。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一開始就讓我這個長期在都市裡打滾的台灣人,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視覺衝擊。那種用色大膽卻又帶有禪意的排版,彷彿一下子就把你拉進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我記得那時候剛好在忙著手邊的一個大專案,壓力大到有點喘不過氣,隨手在誠品翻到這本書,光是拿在手上的觸感,就覺得像是握住了一塊來自高海拔的、沉穩的石頭。內頁的紙質選用也很講究,那種略帶粗糙的紋理,讓每一次翻頁都變成一種儀式,而不是單純的資訊接收。雖然書名聽起來非常「靈性」,但翻開後,它並不是那種空泛的、只會講大道理的勵志文學。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對於生活細節的觀察,讓我這個自以為很懂「慢活」的台北人,瞬間覺得自己像個初學者。舉例來說,他描述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簾縫隙灑在地板上的樣子,那種光影的層次感,我以前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去留意過。這本書的文字,就像是老舊膠片機放映出來的畫面,雖然有點慢,但每一個鏡頭都清晰、充滿溫度,讓人忍不住想停下來,好好對焦。它不是那種急著告訴你答案的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你身邊靜靜地陪著你,用最溫和的方式,引導你重新審視日常的喧囂。

评分

這本書的編輯排版,老實說,在台灣的市場上算是相當大膽的嘗試。它沒有採用一般心靈書籍愛用的那種大量留白、輕柔字體,反而是在某些關鍵句上,採用了風格迥異的字體進行強調,這讓我感覺像是在看一本經過精心策劃的藝術展覽,而不是一本單純的工具書。這種設計上的對比與衝突感,恰恰呼應了內容中探討的主題:如何在日常的混亂中,找到秩序與和諧。書中引用了一些歷史上的典故,但絕非是故作高深,而是用這些故事作為引子,讓我們明白這些關於心性的修煉,其實是古今中外共通的課題。最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結尾部分,並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結局」式的總結,反而留下了許多開放性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探索自己的答案。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在「教我」,而是在「陪伴我」完成一段旅程。讀完後,我並沒有馬上合上書本,而是讓它攤開放在桌上幾天,那種文字散發出來的穩定氣場,好像默默地在提醒我,別忘了那份難得的寧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