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實驗(第四版)

分析化學實驗(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駱鍚能
图书标签:
  •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
  • 实验化学
  • 高等教育
  • 大学教材
  • 化学
  • 第四版
  • 实验指导
  • 仪器分析
  • 定量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以加強讀者自我學習的意願為目標,詳細說明原理與計算方法。全書分為九章共38個實驗,第一章講述實驗的基本知識,包括實驗室安全須知、急救常識等,第二章起分別練習校正分析器皿、重量分析、沉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錯合物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電位滴定法及輻射吸收分析法等各種分析方法,培養讀者完整的基礎檢驗能力,為日後就業提高競爭能力。

  近年來,全球性產品品質與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加強品質保證制度,提升檢驗技術成為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雖然高階精密檢驗科技儀器日新月異,但是人員的檢驗技術基礎訓練卻是維持品質保證的基本要件。分析化學實驗這門課程就是在訓練學生檢驗分析的基礎能力。

  第四版修正最新版本(ISO/IEC 17025:2017) 「測試和校正實驗室能力之一般要求」的簡介,依據「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更新毒性化學物質一覽表,並提供依據「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之標示符號,以提供現代化實驗室管理的知識。

  書末附錄收錄化學技術士乙、丙級術科試題以及108、109年學科試題與解答。各實驗的「問題與思考」為開放式問題,不提供解答。


 
现代有机合成策略与应用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 A];[虚构作者姓名 B] 出版社: 恒星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 年 装帧: 精装,全彩印刷 页数: 约 1250 页(不含索引及附录) ISBN: 978-7-5678-9012-3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化学、药学、材料科学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致力于新物质合成的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紧跟时代前沿的现代有机合成方法论与实践指导。我们深知,有机合成是实现物质结构创新的基石,其发展速度之快、技术之精细,对从业者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书并非对基础反应的简单罗列,而是侧重于策略性思维的培养、反应机理的深入剖析以及高效合成路线的设计与优化。 全书共分为八大部分,涵盖了从经典反应的再认识到前沿催化技术应用的完整体系。 第一部分:合成设计与反合成分析的深化 本部分着重于提升读者的宏观规划能力。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目标分子进行简单的官能团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 Analysis),而是引入了复杂分子构建的拓扑学考量和基于计算化学辅助的合成路径筛选。详细阐述了立体选择性控制(包括非对映选择性与对映选择性)在反合成阶段的早期介入策略。内容包括:手性池的合理利用、高阶官能团等效体的转换(Umpolung Chemistry 的现代应用)以及多步合成中中间体的稳定性与纯化难点预估。 第二部分: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精细调控 这是全书的核心章节之一,聚焦于当前有机合成领域最活跃的分支——过渡金属催化。内容涵盖了钯(Pd)、镍(Ni)、铜(Cu)以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贵金属替代体系(如铁/钴催化)。 交叉偶联反应的革新: 详细介绍了 Suzuki-Miyaura、Heck、Sonogashira 等经典偶联反应在空气和水敏感性底物中的优化方案,特别是关于配体库的构建与筛选在提高反应效率和降低催化剂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 C-H 键活化的前沿进展,包括导向基团的理性设计与远程 C-H 活化的可行性。 不对称催化: 重点讨论了手性膦配体、N-杂环卡宾(NHC)配体在不对称氢化、不对称胺化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实例,解析了如何通过调节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来精确控制对映选择性。 第三部分:光催化与电化学合成 本部分紧密结合绿色化学理念,介绍了利用光能和电能驱动的合成方法。 光氧化还原催化(Photoredox Catalysis): 详细介绍了有机光敏剂(如吖啶盐、铱/钌配合物)的激发态行为,以及它们如何生成自由基物种,从而实现传统热力学驱动下难以完成的 C-C、C-N 键构建。讨论了光流化学(Flow Photochemistry)在提高反应安全性和可放大性方面的优势。 电化学合成: 阐述了电化学合成如何替代传统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对反应电势的精准控制。重点分析了涉及电化学生成的活性物种在环化反应和官能团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其在去除金属残留物方面的潜在价值。 第四部分:有机小分子催化(Organocatalysis)的深化 系统梳理了基于氨基酸、硫脲/硫代脲、手性磷酸等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对协同催化体系(如双催化剂体系,例如胺/酸协同催化)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如何利用氢键供体和路易斯碱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复杂底物的全合成目标。 第五部分:新型官能团转化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那些能够高效引入或修饰特定官能团的反应。 氟化学合成: 鉴于含氟化合物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本章详细介绍了亲核、亲电以及自由基氟化试剂的制备与应用,特别是用于 late-stage 官能团化的方法。 硼化与硅烷化: 探讨了硼酸酯和硅烷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重要中间体地位,以及用于 C-H 键选择性硼化和硅烷化的先进策略。 第六部分:环化反应与骨架构建 从构建复杂环状结构的视角,回顾了 Diels-Alder 反应、[3+2] 环加成等经典反应的现代改进。重点介绍了串联反应(Tandem Reactions)和级联反应(Cascade Reactions)的设计,如何在一步反应中高效地构建多个新键和新的立体中心,极大地缩短了合成路线。 第七部分:合成路线的放大与过程优化 本部分超越了实验室规模的瓶颈,探讨了从毫克级到公斤级的转化问题。内容包括: 反应安全性评估: 涉及热稳定性测试(DSC/TGA)、气体释放分析以及高活性中间体的原位生成与处理。 连续流化学(Flow Chemistry): 详细介绍了微通道反应器在提高传质传热效率、精确控制反应时间方面的应用,尤其适用于高危反应或需要快速淬灭的中间体反应。 纯化策略的工业化考量: 讨论了连续色谱分离技术(如 SMB)在分离对映异构体和复杂混合物中的应用。 第八部分:案例分析与前沿展望 通过对近期(近五年内)发表于顶级期刊的全合成工作进行深度剖析,展示了上述所有方法学是如何在实际复杂天然产物或药物分子合成中被整合应用的。最后,对人工智能(AI)在预测反应产物、优化反应条件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客观评估,展望了未来有机合成学的发展方向。 --- 本书特色: 深度与广度并重: 既涵盖了有机合成的理论基础,又聚焦于最新的、可用于实际操作的前沿技术。 图文并茂: 包含超过 1500 张高质量的化学结构图、反应机理示意图和光谱数据解析图例,所有反应均配有详细的实验操作要点提示。 面向实践: 每章末尾设有“策略反思”栏目,引导读者思考在不同合成目标下,不同方法的优劣权衡。 跨学科视野: 强调合成化学与计算化学、绿色化学、化学工程的交叉融合。 本书是所有致力于掌握现代有机合成艺术的化学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和高级进阶教材。它不仅教授“如何做反应”,更强调“为何选择此反应,如何优化此路径”的系统性思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駱錫能


  學歷:
  德國漢堡大學 生物化學與食品化學研究所 食品化學博士

  現任:
  國立宜蘭大學 食品科學系 教授
  衛福部 健康食品審議委員
  標準檢驗局 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 委員
  台灣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期刊 編輯委員

  歷任:
  國立宜蘭大學 學務長
  國立宜蘭大學 食品科學系 系主任
  國立宜蘭大學 研發處技術合作組 組長
  國立宜蘭大學 實習室實習組 組長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產品檢測暨推廣中心 主任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學刊總編輯
  經濟部 商品檢驗局 高級技術員

陳翠瑤

  學歷: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系 博士

  現任:
  國立宜蘭大學 食品科學系 副教授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產品檢測暨推廣中心 品質主管

  歷任:
  國立宜蘭大學 食品科學系 系主任
  國立宜蘭大學 生物資源產品檢測暨推廣技術主管
  國立宜蘭大學 學生事務處就業輔導組 組長
  99年公務人員高等高試 三級考試暨普通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
  97學年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度農業類科學生技藝競賽 食品加工職種命題暨評判委員


 

图书目录

Chapter 01 實驗基本知識
實驗室安全須知及守則
實驗室急救常識
常用玻璃器材及藥品
玻璃器材及電動天平的基本操作
實驗安全操作與管理
實驗室品質保證系統
報告撰寫格式及注意事項
問題與思考

Chapter 02 分析器皿之校正
校正原理及目的
實驗2-1 滴定管之校正
實驗2-2 吸量管之校正
問題與思考

Chapter 03 重量分析
實驗3-1 氯化鋇二水合物(BaCl2 ‧ 2H2O)水分含量的測定
實驗3-2 可溶性鹽類中硫酸根含量的測定
實驗3-3 可溶性氯化物樣品中氯離子含量的測定

Chapter 04 沉澱滴定法
實驗4-1 Mohr(莫爾)法測定氯含量
實驗4-2 Volhard(柏哈)法測定氯含量
實驗4-3 以Fajan(菲傑恩)法測定氯含量

Chapter 05 中和滴定法
實驗5-1 0.1 N HCl 和NaOH 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5-2 酸鹼比值的測定
實驗5-3 食醋中酸含量之測定
實驗5-4 不純樣品中碳酸鈉含量的測定(總鹼度的測定)
實驗5-5 利用雙重指示劑測定碳酸鈉及碳酸氫鈉的含量

Chapter 06 錯合物滴定法
實驗6-1 0.01 M 乙二胺四醋酸(EDTA)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6-2 鎂(Mg)含量的測定
實驗6-3 利用乙二胺四醋酸(EDTA)測定水的硬度

Chapter 07 氧化還原滴定法
實驗7-1 0.1 N 過錳酸鉀(KMnO4)溶液之製備
實驗7-2 0.1N 過錳酸鉀(KMnO4)溶液之標定
實驗7-3 雙氧水中過氧化氫之定量
實驗7-4 利用過錳酸鉀(KMnO4)測定石灰石中鈣的含量
實驗7-5 利用過錳酸鉀(KMnO4)測定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6 重鉻酸鉀(K2Cr2O7)的製備與標定
實驗7-7 重鉻酸鉀(K2Cr2O7)測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8 鈰(IV)酸鹽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實驗7-9 以鈰(IV)酸鹽測定鐵礦中鐵的含量
實驗7-10 0.05 N 碘(I2)標準液製備及標定
實驗7-11 二氧化硫(SO2)速測法-碘直接滴定法(Iodimetry)
實驗7-12 0.l N 硫代硫酸鈉(Na2S2O3)標準溶液的製備及標定
實驗7-13 漂白水中有效氯的定量
實驗7-14 利用碘間接滴定法測定水中溶氧量一文克勒法
實驗7-15 利用KBrO3測定Vit C的含量

Chapter 08 電位滴定法
實驗8-1 pH 計測定弱酸的解離常數(一)
實驗8-2 pH 計測定弱酸的解離常數(二)

Chapter 09 輻射吸收分析法
實驗9-1 以分光光度計測定鐵的含量
實驗9-2 以分光光度計測定胺基酸之含量
實驗9-3 水中六價鉻含量的測定
實驗9-4 水中亞硝酸氮含量之測定
實驗9-5 無機磷酸鹽的比色定量

附錄
附錄一 固體試藥
附錄二 化合物式量
附錄三 化合物的溶解度
附錄四 鹽類在水中之溶解度
附錄五 溶解度積(ksp)(25℃)
附錄六 酸的解離常數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7579
  • 規格:平裝 / 315頁 / 19 x 26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四版序

  分析化學實驗是檢驗科技學門的重要基礎科目,近年來,檢驗科技日新月異,檢驗結果的品質保證也日益提升,因而人員的檢驗技術基礎養成訓練遂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務。本實驗課程於出版時參考中、美和德等國資料,特別詳細說明基本原理與計算方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理基礎和正確計算的能力。

  本次編修第四版實驗課程,修正最新版本(ISO/IEC 17025:2017) 「測試和校正實驗室能力之一般要求」的簡介,依據「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更新毒性化學物質一覽表,並提供依據「危害性化學品標示及通識規則」之標示符號,以提供現代化實驗室管理的知識。

  本書初衷在於訓練大專院校學生之分析化學基礎實驗能力。承蒙本校保愛貞老師提供修正意見,謹申謝忱。書中倘有疏漏之處,尚祈指正,不勝銘感。
 
駱錫能、陳翠瑤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排版和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這本實驗書的設計是相當人性化的。紙質的選用不錯,即使經常在潮濕的實驗台上操作,也不易因沾染水漬而立刻糊爛,這對經常需要塗寫記錄的學生來說,耐用度很重要。字體編排清晰,重點項目都使用粗體或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即使在光線不佳的實驗室角落,也能快速定位到關鍵步驟。最讓我讚賞的一點是,它在每個單元實驗的開頭,都明確標示了「預計所需時間」和「預計消耗試劑量」。這對需要同時修習多門實驗課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排課與時間管理的最佳幫手。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課表強度,事先規劃好哪幾天要做哪個難度較高的實驗,避免了課程後期因實驗堆積而產生的焦慮感。總而言之,這本教材在「如何讓學生順利完成實驗」這件事情上,考慮得相當周全。

评分

然而,若要挑剔,我會認為在「綠色化學」和「微量分析」這兩個前沿領域的整合上,第四版仍有進步空間。雖然書中提及了部分環保溶劑的替代方案,但對於如何設計真正低廢棄物產生的實驗流程,著墨較淺。目前的實驗多數還是依賴傳統的化學藥品與大量水洗程序,這在當今強調永續發展的環境思潮下,顯得略微保守。此外,對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微量樣品前處理技術,例如固相萃取(SPE)或微波輔助萃取,書中的介紹還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面。我期待在未來的修訂版中,能看到更多結合奈米技術或連續流動化學(Flow Chemistry)概念的實驗模組,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方法。目前的內容,雖然紮實,但總少了那麼一點引領未來的創新感。

评分

這本《分析化學實驗(第四版)》的內容編排和實驗設計,老實說,對於我們這些理工科背景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標準範本。首先,它對儀器操作的詳盡說明,簡直是細緻到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基礎的滴定管清洗、天平校正,到更進階的原子吸收光譜儀(AAS)或高效液相層析儀(HPLC)的開機與維護,每一個步驟幾乎都配有清晰的圖解和操作要點提醒。這對於初次接觸精密儀器的實驗新手來說,絕對是救星般的存在。我記得以前學長傳下來的舊版講義,光是看圖就讓人霧裡看花,但這一版不一樣,它似乎很清楚實驗室指導教授的心態:「寧可你做得太慢,也不能出錯。」而且,書中還穿插了許多「安全注意事項」的框格,這些都不是虛應了事的警告,而是真正基於過去實驗室事故經驗的總結,像是處理強酸強鹼、揮發性有機溶劑時的通風要求,都寫得非常到位,這點必須給予高度肯定。畢竟,實驗室安全絕對是實驗成功與否的第一步。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實用性給予極高的評價,特別是針對那些需要經常在不同儀器間切換的課程,像是「儀器分析概論」或「進階無機化學實驗」。書中對於各種分析技術的基本原理介紹,雖然不是最深入的理論探討(畢竟是實驗手冊),但其解釋精煉且直指核心,足以讓讀者在動手操作前對背後的化學原理有基本掌握。舉例來說,在講解分光光度法時,它不僅僅是給出朗伯-比爾定律公式,還會提醒你在實際操作中光程長度的選擇、樣品澄清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校正空白樣品的基線漂移。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銜接,大大減少了學生在實驗現場摸索的時間。總體來說,它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助教,隨時在你身邊提供最實用的操作建議,而不是只會拋出複雜的方程式。

评分

論及實驗設計的廣度與深度,這本第四版可謂是下了重本進行了全面的翻新。它不僅僅是維持了傳統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這些基礎環節,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許多現代儀器分析的趨勢。我特別欣賞它對「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這一章節的強調。過去的實驗手冊往往只教你怎麼操作儀器、怎麼算出結果,然後就草草收場,但這本書卻花了大篇幅去解釋測量誤差的來源、如何進行標準差計算、以及如何使用統計工具來驗證你的實驗結果是否可靠。這對於我們未來撰寫實驗報告,特別是需要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學術報告時,極為重要。它不再只是單純的「照著做」,而是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做」以及「我的結果可信度有多高」,這種思維的轉變,才是真正的學術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