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

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光超
圖書標籤:
  • 外科醫生
  • 醫療
  • 幽默
  • 自傳
  • 人生
  • 感悟
  • 黑色幽默
  • 醫生
  • 手術
  • 颱灣文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個「聽病人話」的30年頂尖外科醫師,
最荒誕癲狂又諷刺的真實醫療故事。

  他說:「病人不是故意來找碴的,是這個問題睏擾他太久瞭。
  他隻是想要得到一個令他安心的治療跟診斷而已。」

  醫術,沒有完美,隻有更完美;
  病人,沒有找碴的,隻有痛苦的。

  最荒誕癲狂又諷刺的真實醫療故事,
  戳中你心中最沒防備的一塊,捧腹又揪心。

  對於醫術,他極度苛求自己;
  總在手術前,在腦海演練數百遍,並想好各式備案。
  對於病人,他卻超級柔軟、「聽話」。
  一本顛覆你對外科醫師印象的黑色醫療故事。

  ◆第三期舌癌患者要告我,因為我幫他開刀花6小時。患者拿病歷給另一個名醫看,名醫說隻要3小時,病歷上還寫「黑白弗」(颱語)──〈我被告瞭〉

  ◆堅信自己罹癌的病人,執意照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還咳齣一口痰,痰就落在我左眼上──〈痰,謊言,咽喉炎〉

  ◆路倒的四期下咽癌病人,大傢都叫我不要救,因他對太太和女兒加暴。我醫治他,並阻止他的暴力──〈救人的濫醫師〉

  ◆為完成患者參加女兒畢業典禮的遺願,我幫食道癌末期的她動手術,卻被院長指控開不必要的刀,違反醫學倫理──〈飛舞的火鍋蝴蝶〉

  陳醫師以黑色喜劇的獨特視角,帶我們一窺他30年來既醉心,又癡心的外科醫療場域:往往非到情節的最後一刻、文章的最後一字,你不會知曉自己會笑,還是會哭,且幾處猶如懸疑小說般的結局大反轉,就像迴馬槍,深深擊中我們社會所潛藏的醫病不信任與糾紛、醫療恐嚇與暴力、健保體製矛盾等種種睏境,以及醫療有時盡的複雜與糾葛。

  醫療有時盡,但無盡的是醫師的傾聽與柔軟,因此本書未曾掩飾的,還有他誠實坦率、失敗自嘲的真性情。你因此深深理解,醫師既堅強卻也脆弱,既專業卻也時而盈滿眼淚,如同你我。

本書特色

  ◎一個「聽病人話」的頂尖外科醫師;一把黑色卻溫暖的手術刀;一本最黑色喜劇的真實醫療故事。

  ◎「我要齣書瞭」,這個念頭若在二○一四年之前,是從來不存在的,甚至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因為大學聯考時,我的作文隻得到個位分數。我姐為瞭安慰我沒有寫作能力,跟我說:「可能是你寫字太醜的關係。」接著,又補上一句撫慰人心的話:「但別自卑,據我觀察,字寫得好壞是跟長相成反比的!」這讓我有繼續提筆寫字的勇氣。
  ……
  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物也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我把故事的主角互換過,以免「病」與「人」容易對號入座,造成病人隱私權的洩漏。
  在醫院裡麵,看到人生百態,有喜,有悲。身為外科醫師,我們無法保證治療的結果,但我們一定可以保證有最好的醫療過程。不僅要醫治「病人」,更要處理好「病」跟「人」。
  希望你們可以用輕鬆的心情,讀完這本書,也可以讓你們邊笑邊瞭解,麵對不同的「病」、「人」、「病人」,我們如何做齣決策,解決病傢的難題。──摘自後記〈「我要齣書瞭」──從來不存在的念頭〉

  ◎陳光超副院長30年不變的行醫信仰:
  ▲病人不是故意來找碴的,是這個問題睏擾他太久瞭。他隻是想要得到一個令他安心的治療跟診斷而已。
  ▲我不能任由癌細胞奪走任何人的命。我認為我一定還會再幫這種人開刀,但是我也認知到,開刀隻是治療瞭這個病,並沒有救瞭這個人。
  治「病」容易,治「病人」很難。
  ▲每一個人都希望手術又快又好,傷口又小又美。但是手術是一種良心事業,有沒有做好,醫生自己最知道。
  不是傷口漂亮就是好,而是要在病人不知道的過程中,也要完美地處理得一乾二淨,纔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20年來,治療每一位不幸的頭頸癌病人,都是用我自己最高的標準來做。天天都想讓病人求生,不想讓病人麵對死,因此病人都有很好的無病存活率。
  ▲我執行過上萬次手術。在手術前,我都會在腦海裡先演練數百遍,將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先設想到,並找到解決方法。
  我們的信仰是,多花我們2小時,把所有的癌細胞拿得乾乾淨淨,病人就可以多活10年。

重量級推薦

  ◎「作者透過精采的實際病例,把生硬的醫學專業像說故事一般,鮮活地解釋給民眾瞭解。一位優秀外科醫師的養成沒有速成的捷徑,就像苦練功夫一般,直到熟能生巧為止。但比修煉精進手術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時時為患者設想的心。外科醫師無法保證每一刀劃下去,手術都一定會順利成功,但正如同作者陳光超醫師所說『保證在手術的每一個步驟,我都小小心心地確實做。』」──魏崢(振興醫院院長)

  ◎魏崢(振興醫院院長)撰推薦短文

  ◎重量級推薦:
  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林靜蕓(聯閤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姚仁喜 建築師(姚仁喜 │ 大元建築工場  創始人)
  許勝雄(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怡樺(趨勢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黃軒(重癥專科名醫)
  蔡長海(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係董事長)
  謝冠宏(萬魔聲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現代都市中一位資深建築師的成長與掙紮的虛構小說簡介: 《鋼筋水泥下的浮光掠影》 作者:林溪 類型:都市、職場、成長、人文關懷 --- 內容提要 《鋼筋水泥下的浮光掠影》並非一部關於宏偉藍圖或光鮮亮麗的竣工儀式的頌歌,它是一幅細膩入微的城市切片,聚焦於在一個快速迭代的時代洪流中,一位中生代建築師,顧言,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尋找自我存在的錨點。 故事以一座即將拆除的老城區的記憶碎片為引子,將讀者帶入顧言那看似光鮮卻充滿內在矛盾的職業生涯。顧言,三十八歲,是業內小有名氣的“解構主義新銳”,他深信建築應是與自然對話的媒介,是社區情感的容器。然而,他所在的“鼎盛設計”事務所,卻日益被資本的邏輯所裹挾,追求效率至上,熱衷於復製粘貼的“國際風”。 小說的主綫圍繞顧言參與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項目展開:一個是為高新科技園區設計的、冷峻而極簡的“雲塔”——一個象徵著未來和效率的玻璃幕牆巨獸;另一個則是他私下爭取、旨在保留老城區曆史風貌的“微更新”社區改造計劃。 人物群像與主題深度 顧言:理想的囚徒與妥協的藝術傢 顧言並非一個完美的英雄。他早年以驚世駭俗的畢業設計嶄露頭角,滿懷改造世界的抱負。但在多年的職場磨礪中,他學會瞭如何將最尖銳的棱角磨平,用晦澀的專業術語包裝平庸的商業方案。他的內心深處,始終迴響著他對逝去時光和人文關懷的渴望。在“雲塔”項目的設計會議上,他必須權衡結構美學與甲方的成本削減;在麵對社區居民對拆遷的抗拒時,他又必須麵對自己設計的建築是否隻是另一種形式的“侵略”。 配角群像:時代的側影 蘇雯(甲方代錶): 一位精明強乾的地産開發高管,她代錶著效率和資本的鐵腕。她與顧言的關係復雜,既是工作上的強力對手,也是對顧言內心掙紮保持著一種近乎理解的審視者。她的冷酷是這個時代對“美”和“慢”的無情審判。 老陳(退休木匠): 社區改造計劃中的關鍵人物,他是老城記憶的活化石。他的手藝和對材料的理解,構成瞭顧言理論知識之外的“溫度”。他教會顧言,真正的結構穩定,不僅在於鋼筋的抗拉強度,更在於人與空間的情感聯結。 林薇(年輕設計師): 顧言團隊中的新血液,對建築懷有純粹的熱情,她不斷質問顧言是否已“齣賣”瞭自己的初心。她的齣現,既是顧言的警鍾,也是他重新審視初衷的契機。 敘事風格與核心衝突 小說的敘事節奏舒緩而富有層次感,如同建築的結構分析,層層遞進。作者大量運用建築學的專業術語,但並非故作高深,而是將其融入人物的內心獨白和對話之中,展現知識分子麵對現實睏境時的復雜思維結構。 核心衝突點集中在: 1. 記憶與遺忘的對抗: 城市快速更新的浪潮中,如何為那些承載著集體記憶的肌理留下一席之地?顧言必須決定,是徹底擁抱未來,還是固守那搖搖欲墜的過去。 2. 尺度的人性化: 從摩天大樓的宏大尺度(Macro Scale)到街角咖啡店的人性化尺度(Micro Scale),顧言在兩者之間搖擺,探討現代城市規劃中,人的生活體驗被“效率”擠壓的睏境。 3. 職業道德的邊界: 當為瞭保住“雲塔”這個能帶來聲望和資源的巨型項目,他不得不對一些不閤理的環保或社會責任條款做齣讓步時,他的專業倫理如何自洽? 深度探討 《鋼筋水泥下的浮光掠影》深入探討瞭“傢”與“空間”的哲學議題。建築不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居所,它塑造瞭居住者的精神世界。當鋼筋水泥成為冰冷的符號,當居住空間被過度設計而失去“煙火氣”,個體的情感依附便無處安放。 小說的高潮部分,並非一場盛大的慶典,而是顧言在“雲塔”封頂之夜,站在頂層,凝視腳下被霓虹燈切割得支離破碎的城市夜景時,做齣的一個關乎“退讓”與“堅守”的決定。他明白瞭,真正的建築師,不隻是圖紙的繪製者,更是城市記憶的守護者。 這本書獻給所有在龐大係統下努力保持自我純粹的專業人士,以及所有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追尋一處屬於自己“有溫度”角落的城市居民。它揭示瞭光鮮背後的疲憊、妥協的代價,以及在巨變時代,個體生命力的微弱但堅韌的閃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光超


  ‧《商業周刊》百大良醫
  ‧榮獲「國傢新創獎」及國際10多項專利
  ‧發展電子耳(人工耳蝸)醫療技術,領先全球,不但引起國際醫學界關注,歐洲、日本及韓國等不少機構邀請演講,也成功開展國際醫療
  ‧聯閤報「元氣網」專欄作傢

  畢業於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係,目前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以及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在專攻頭頸手術超過20年,完成的頭頸癌手術超過5000例後,2000年,他接觸電子耳,獲得「亞太人工電子醫學會」論文首獎。2004年,他開始發展電子耳醫療。2007年,經由他不斷鑽研手術技巧,發明各種鉤子,每次縮短0.5公分,直到手術開口縮小到2.5公分,且患者不用剃髮,這創下颱灣醫界電子耳傷口最小的紀錄,而在2008年,他戮力研究,原本術後4星期纔能開機,他卻首創術後24小時就開機,領先全球。

  他的齣色錶現,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關注。自此,歐洲、日本及韓國等不少機構邀請他去演講,他的患者更不限於颱灣。

  2020年,他帶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策略聯盟團隊,開發齣「人工智能輔聽器」醫療技術。透過輔聽耳機,照護銀髮族以及提早預防老人失智,榮獲十七屆「國傢新創獎」殊榮,另外,他個人也獲得國際10多項專利。

  被推薦為《商業周刊》百大良醫,也持續大力開展國際醫療,至2020年,已有超過700位海外患者,跨海來颱就醫。

  曾經擔任亞東紀念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部主任;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颱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科總醫師、主治醫師;屏東龍泉榮民醫院住院醫師。
 

圖書目錄

009【重量級推薦】/魏崢(振興醫院院長)

輯一 我被告瞭
病人不是故意來找碴的,是這個問題睏擾他太久瞭。
他隻是想要得到一個令他安心的治療跟診斷而已。
016我被告瞭
025痰,謊言,咽喉炎
037該消失的三月二日
048我把病人的手弄殘廢瞭
055飛舞的火鍋蝴蝶

輯二 救?不救?外科醫師心裡的天秤與眼淚
我不能任由癌細胞奪走他的命,我認為我一定還會再幫這種人開刀,但是我也認知到,開刀隻是治療瞭這個病,並沒有救瞭這個人。
治「病」容易,治「病人」很難。
070救人的濫醫師
080潑硫酸的標哥
094咖啡色盔甲的它?他?她?
109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蚊算

輯三 「刀怎麼開這麼久?醫生會不會啊?!」
每一個人都希望手術又快又好,傷口又小又美。但是手術是一種良心事業,有沒有做好,醫生自己最知道。
不是傷口漂亮就是好,而是要在病人不知道的過程中,也要完美地處理得一乾二淨,纔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120我生平最正確的一次決定
141自虐治療「甜蜜點」
159海外手術PK戰
169愛馬仕夫人
182林誌玲之眼

輯四 生‧死
二十年來,治療每一位不幸的頭頸癌病人,都是用我自己最高的標準來做。
天天都想讓病人求生,不想讓病人麵對死,因此病人都有很好的無病存活率。
198當外科醫師父親罹患大腸癌、心肌梗塞、膽囊癌(上)
214當外科醫師父親罹患大腸癌、心肌梗塞、膽囊癌(下)
221我準備對屍體做CPR
233他在瀕死的過程中看到瞭美人魚

輯五 打天下的頂尖外科醫師
我執行過上萬次手術,在手術前,我都會在腦海裡先演練數百遍,將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先設想到,並找到解決方法。
我們的信仰是,多花我們兩小時,把所有的癌細胞拿得乾乾淨淨,病人就可以多活十年。
246十根壓舌闆
256這事,不能讓老婆知道
263「我真的被球打到!」可以打破耳膜的球
278大體老師的保佑
288夏天

297【後記】「我要齣書瞭」──從來不存在的念頭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062522
  • 叢書係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0.8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魏崢(振興醫院院長)


  作者透過精采的實際病例,把生硬的醫學專業像說故事一般,鮮活地解釋給民眾瞭解。

  一位優秀外科醫師的養成沒有速成的捷徑,就像苦練功夫一般,直到熟能生巧為止。

  但比修煉精進手術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時時為患者設想的心。

  外科醫師無法保證每一刀劃下去,手術都一定會順利成功,但正如同作者陳光超醫師所說:「保證在手術的每一個步驟,我都小小心心地確實做。」

後記

「我要齣書瞭」──從來不存在的念頭


  「我要齣書瞭」,這個念頭若在二○一四年之前,是從來不存在的,甚至連我自己都不相信。

  因為大學聯考時,我的作文隻得到個位分數。我姐為瞭安慰我沒有寫作能力,跟我說:「可能是你寫字太醜的關係。」接著,又補上一句撫慰人心的話:「但別自卑,據我觀察,字寫得好壞是跟長相成反比的!」這讓我有繼續提筆寫字的勇氣。

  但班上要辦班刊的時候,我和班上同學一樣,都有投稿,隻是我仍然逃不掉,被編輯同學退稿的命運。

  能夠齣書,要感謝的人很多。第一個是我不認識的人,柯文哲。二○一四年底,我離開工作十八年的醫院。本來是醫藥媒體寵兒的我,突然之間,走下神壇,喪失瞭發言權。而柯P恰走齣醫院,當選市長,占據所有媒體版麵。我若是要維持我的能見度,就需要像柯P一樣,能在媒體曝光。但是發錶政論、上廣告節目,或當「名嘴」,都不是我能做的。

  這時,耳鼻喉醫學會會訊,嚮我邀稿。「邀稿」,不是我去投稿,理論上,應該是寫瞭就會刊登,結果竟然還是被退稿。

  我心裡非常不爽。一方麵,已經花瞭時間寫的東西,不甘就此白白進入垃圾桶;另一方麵,又希望有媒體曝光的機會。

  我就把我被退的稿,交給我之前任職振興醫院的好友,公關呂建和。

  「建和,拜託你,我已經離開醫院,沒有媒體管道。可不可以幫我找一傢報紙刊登?」「隨便哪傢都行。」

  「主任,報紙現在沒人看瞭啦!」他拒絕我的提議。「我幫你想辦法,問一下《聯閤報》的韋麗文。」

  「這個文章看起來好有畫麵喔!」就這樣,對我獨具慧眼的韋麗文,下瞭這樣的評語之後,〈我把病人的臂神經叢砍斷瞭〉(新書裡的〈我把病人的手弄殘廢瞭〉)敗部復活,成瞭第一篇登上聯閤報元氣網的文章。

  這篇也成瞭我最後一篇被退稿的文章。文章一登齣,據說反應很好,元氣網就來簽約,開始我的老文青新副業。寫瞭三篇之後,寶瓶文化也看到瞭文章,建議簽約,齣書變成真實發生的事。

  ///
 
  因為我每週都要齣國開會及手術,常常週日深夜纔迴到颱灣。週一早上,會想賴床,放鬆一下。

  「又在看棒球。」有人不滿意我的懶散瞭。

  「我下午纔要去醫院,就看一下大聯盟實況嘛。我今天早上沒事。」我稍微爭取我的權利。

  「沒事?」「沒事不會起來寫故事嗎?」「起來,去寫!」命令下達,沒有抗旨的選項。

  ///
 
  「又在看手機,螢幕那麼小,眼睛要壞掉嗎?」語氣有點不太妙。

  「我我……在寫故事。」先騙她一下,免得被她知道我在看影片。

  「喔,寫完寄給我看看。」語調下降許多。

  根本沒在寫的故事,隻好趕快寫一篇。

  有一半的故事,是在這樣的狀況下產生的。所以能齣書,一半的功勞要歸屬於我傢裡的老闆,莊怡群醫師。醫師太座不僅幫我校稿,整理讀者的留言,也提供很多的意見,尤其是對文章中女主角的描述。沒有這位前女友用上述奇特的方法督促,這本書的齣版一定還遙遙無期。

  ●●

  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物也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我把故事的主角互換過,以免「病」與「人」容易對號入座,造成病人隱私權的洩漏。

  在醫院裡麵,看到人生百態,有喜,有悲。身為外科醫師,我們無法保證治療的結果,但我們一定可以保證有最好的醫療過程。不僅要醫治「病人」,更要處理好「病」跟「人」。

  希望你們可以用輕鬆的心情,讀完這本書,也可以讓你們邊笑邊瞭解,麵對不同的「病」、「人」、「病人」,我們如何做齣決策,解決病傢的難題。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