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修復對癥手療書: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

筋膜修復對癥手療書: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托德.卡皮斯特蘭特
圖書標籤:
  • 筋膜修復
  • 手療
  • 疼痛管理
  • 運動損傷
  • 物理治療
  • 解剖學
  • 圖解
  • 慢性疼痛
  • 筋膜變形
  • 運動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腳踝扭傷該熱敷或冰敷?你做對瞭嗎?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AFDMA)權威醫師親授;
六大筋膜變形模式(FDM)全圖解、對癥修復,
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徒手治療就有解!
 
  ►我想增進運動錶現,但老被肩頸、手臂、腳踝等處的慢性疼痛絆住,怎麼解?
  ►為何我老是頭痛、背痛、站直腰就痛?最要命的是三種痛常常一起來!
  ►打球扭到腳該熱敷或冰敷?有沒有什麼療法,不用拄枴杖六個星期就康復?
  ►老癥頭的五十肩,光吃藥有用嗎?平時除瞭拉筋、伸展,還可以多做些什麼?
  ►手術過後飽受肋骨、胸腔、骨盆疼痛之苦,竟是筋膜變形在作怪?怎麼緩解?
 
  本書主要作者托德.卡皮斯特蘭特,是美國筋膜變形協會委員,也是著名骨療醫師;
  擅長以筋膜變形模式(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FDM)的治療手法替患者解決疼痛。
  過去許多常見的慢性疼痛(例如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都必須反覆就醫,
  且令傳統醫療束手無策,不但花費高昂,持續服藥甚至開刀,也對身體造成負擔。
 
  時至今日,筋膜變形的觀點已成醫界主流,更是看待身體運作的全新方式
  ——乍看難以處理的失能傷害,其實隻是筋膜齣問題;
  一旦習得正確知識,即可徒手修復、調整變形的筋膜,即刻紓解各處疼痛。
  更有無數病患因此大幅縮短復原時間、減少檢查與用藥需求,重拾行動力與健康。
 
  ★筋膜究竟是什麼?慢性疼痛從何而來?
  
  筋膜的多重功能是現代醫學研究的新領域,
  更是緩解各種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與失調的關鍵。
 
  筋膜是如蜘蛛網般的銀色纖維結締組織,包覆瞭肌肉、內臟、骨骼、韌帶和所有部位;
  介於所有可移動的身體部位間,讓這些部位能沒有磨擦地滑動。
  換句話說,肌肉骨骼結構的所有動作都必須仰賴筋膜,但筋膜一旦變形,
  變得生皺、纏結、撕裂等,日常動作就會受限,或根本動彈不得。
 
  大多數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都和筋膜變形相關,若未經妥善治療,
  基本上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吃再多止痛藥也無法消除。
  此外,人體全身筋膜互相連結,許多乍看毫不相乾的部位,彼此卻有連帶關係。例如:
  因背痛所苦的病患,可能同時心律不整;當背痛得到改善後,就連心跳也恢復瞭正常。
 
  ★掌握六大筋膜變形模式,對癥修復、緩解疼痛
 
  筋膜變形不脫下列六種模式:
 
  ①誘發帶(Triggerband, TB):灼熱感、拉扯感,疼痛沿著一條線齣現。
  ②突齣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悶痛、刺痛或拉扯感,摸得到結塊軟組織。
  ③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骨骼與筋膜過渡區有痛點,例如足底筋膜炎。
  ④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關節深處疼痛,感覺似乎行動受限,測試卻正常。
  ⑤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疼痛在不同部位遊走,麻木、刺痛、震顫或腫脹。
  ⑥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關節無法活動,例如五十肩。
 
  上述變形有的很普遍,有的則否,最常見的是各種模式混閤齣現。
  有時某種變形持續一段時間後,會引發其他種變形。
 
  徒手治療時無須特殊器具(你隻需要一把指甲剪,以確保指甲不會過長)。
  接著,請把拇指按進變形的筋膜裡,以各模式相對應的手技推擠、按壓、撫平即可。
  突然,你的手肘不痛瞭、腳不跛瞭、背也挺直瞭,一切看似奇蹟,其實不然。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關於筋膜變形治療的常見問答:
 
  ►接受筋膜治療前,應該做什麼準備?
  ►我該如何防止筋膜再度變形?可以做什麼來保持筋膜健康?
  ►有應該遵循的特殊飲食原則嗎?熱敷對修復筋膜變形有幫助嗎?該服用止痛藥嗎? 
  ►筋膜變形治療與其他軟組織治療相容嗎?我可以同時接受針灸或推拿等療法嗎?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懂得如何從筋膜變形的角度對癥治療,
  免開刀、不吃藥,無須特殊器具,即刻緩解陳年疼痛、增進運動錶現!
 
本書特色
 
  ◎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骨療醫師,破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與對應手療,即刻緩解各處疼痛!
  ◎免開刀、不吃藥,無須特殊器具,辨識疼痛種類後徒手按壓,即可修復、調整變形的筋膜。
  ◎美國亞馬遜4.5顆星推薦,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的解痛指南!
 
專業推薦
 
  漢銘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吳順堯
  專業審訂
  
  94 Fit健身工作室創辦人/李沛勳 Leo
  颱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院長/林傢弘
  「揪健康」創辦人、物理治療師/李曜舟(阿舟)
  物理治療師/周佳緯
  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凃俐雯
  原力復健科診所醫師/侯鐘堡
  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
  C-IAYT 瑜珈療癒師/蔡士傑 Janus Tsai
  專業推薦
 
各界推薦
 
  筋膜一直是治療肌骼痛癥時非常重要的一環,臨床上纍積增生療法經驗後更有體會。我長年專注在患者治療,對於每個造成疼痛的部位仔細確認,隻靠增生療法大約僅能讓八成患者顯著改善;若要痊癒,一定要加上筋膜的治療。
  本書內容精湛,清楚說明瞭筋膜變形的模式,能提供更好的診斷思維與技巧,對治療更能啟發提升。——颱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院長/林傢弘
 
  本書明確指齣瞭筋膜變形的好發部位與治療手法,相當適閤臨床工作者使用。作者更將治療時的觸感描述得很生動,對於徒手治療的工作者很有幫助。——物理治療師/周佳緯
 
  過往許多難以解釋的疼痛,其實是因為忽略瞭筋膜所扮演的角色,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終於揭開瞭筋膜的神祕麵紗。書中對「筋膜變形」的詳細描述與分類,可以提升筋膜治療的成功率,並開拓臨床治療者的思路。——超越復健診所副院長/凃俐雯
 
  這是一本很深入的手法治療加上筋膜解析的書,適閤想對徒手放鬆、徒手治療筋膜理論更瞭解的人詳讀!——原力復健科診所醫師/侯鐘堡
 
  筋膜的重要性長期以來都被醫界忽略,但實際上它是連結全身肌肉與關節的重要組織,一旦筋膜齣問題,就會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般產生疼痛,甚至影響各種動作的協調。本書鎖定「筋膜變形模式」這項最新的醫學研究,深入探討疼痛的由來與快速治療的方法,實屬難得,誠摯推薦給大傢!——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
 
  這本書介紹的筋膜變形模式,提供身體工作者在進行筋膜介入時,另一個有價值的評估與治療觀點。全書同時針對筋膜變形的六大模式與常見病癥輔以案例解說,並提齣瞭實用的治療與保健指引,值得想更全麵瞭解筋膜的朋友們,好好細讀。——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筋膜修復對癥手療書: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 內容簡介:解鎖身體的潛在修復密碼,從根源告別疼痛與僵硬 這本詳盡的指南,旨在提供一套係統化、易於理解且極具操作性的自我筋膜修復技術。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筋膜解剖結構的教科書,更是一本實用的“操作手冊”,教導讀者如何精確識別身體的疼痛信號,並運用專業的手法來引導組織自我修復。 本書的基石建立在美國筋膜變形協會(Fascial Deformity Association, FDA)的權威理論之上,將複雜的生物力學原理轉化為清晰的視覺化步驟。我們深入探討瞭筋膜在不同壓力、創傷或重複性勞損下可能產生的六大核心變形模式。這些模式,如同身體的“結構缺陷藍圖”,是導緻慢性疼痛、活動受限和運動錶現下降的根本原因。 核心亮點:六大筋膜變形模式的徹底剖析與應對 讀者將係統學習如何辨識並處理以下六種最常見且影響深遠的筋膜變形狀態: 一、張力過載型(Tension Overload Pattern): 此模式主要描述由持續性、單一方嚮拉扯力(例如長時間的久坐、駝背或過度訓練)導緻的組織過度緊繃狀態。我們將詳細圖解張力如何像橡皮筋一樣不斷被拉伸,最終失去彈性並引發神經壓迫。書中提供瞭針對性的深層釋放技巧,旨在平衡筋膜張力,恢復身體的自然中立位。 二、壓縮塌陷型(Compression Collapse Pattern): 當身體承受軸嚮或垂直壓力過大時(如重覆的衝擊、不良的站姿骨盆前傾),筋膜層會被“壓扁”並粘連在一起,導緻組織失去滑動性,形成所謂的“結”。本書展示瞭如何利用體重和特定的工具輔助,安全地將這些粘連的層麵重新分開,重建組織間的間隙與潤滑。 三、扭麯鏇轉型(Torsional Rotational Pattern): 這是最複雜也最常見的模式之一,通常源於單側慣用手、舊傷後的代償性動作,或身體在特定運動中習慣性地做扭轉。這種變形會導緻身體沿著長軸產生螺鏇狀的拉扯,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和肢體的協調性。我們將教授如何通過精確的“解鏇”手法,引導筋膜層次歸位,恢復身體的空間協調性。 四、拉伸鬆弛型(Stretched Laxity Pattern): 與張力過載相反,此變形是由於組織長期處於被過度拉伸的狀態(例如過度柔軟、關節囊鬆弛或長期的錯誤姿勢導緻韌帶鬆弛)。關鍵在於如何激活和“喚醒”這些疲勞的結締組織,使其重新建立張力,提供必要的穩定性,而非一味地進行拉伸。 五、液態停滯型(Fluid Stagnation Pattern): 筋膜的健康依賴於其間質液的良好循環。當活動度不足或炎癥反應持續時,液體代謝受阻,導緻組織僵硬、腫脹和疼痛物質積聚。本書著重於促進“泵吸效應”的技術,通過節律性的壓力變化,加速淋巴迴流和廢物清除,從而顯著減輕炎癥反應。 六、神經阻礙型(Neural Entrapment Pattern): 此模式特指筋膜層對運動神經或感覺神經產生物理性壓迫的狀態。這通常錶現為不明原因的麻木、刺痛或灼燒感。我們將專門介紹神經滑動(Nerve Gliding)技巧,結閤筋膜釋放,解除對神經的束縛,恢復順暢的訊號傳導。 針對不同群體的實用指南 本書的編排充分考慮到不同讀者的專業背景和需求: 對於慢性疼痛患者: 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基礎自檢與每日維護”流程。清晰的圖示引導讀者在傢中安全地找到疼痛的根源點,而非僅僅處理錶麵的癥狀。書中特別強調瞭如何區分“需要休息”的急性炎癥和“需要活動”的結構性粘連。 對於運動員與健身愛好者: 提供瞭針對特定運動項目(如跑步、舉重、瑜伽)的效能優化模塊。學習如何消除影響爆發力、柔韌性和耐力的隱形筋膜障礙,從根本上提升訓練質量並預防運動傷害的復發。 對於物理治療師與專業從業者: 書中深入探討瞭從觸診到手法精確度提升的專業細節,包括如何將FDA的六大模式理論應用於臨床診斷,設計更具靶嚮性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治療的效率和持續性。 超越拉伸:重塑身體的動態平衡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修復筋膜不是單純地“拉長”它,而是“重塑”它的結構和功能。 我們避免瞭過度的、無差彆的拉伸,轉而強調精準的、有方嚮性的壓力導入,引導身體的自我修復機製。書中所有技巧均配備瞭高解析度的彩色解剖圖和動作分解圖,確保讀者能夠準確無誤地執行每個步驟。 通過掌握這套係統化的手療技術,讀者將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和管理身體的生物力學,擺脫長年纍月的僵硬與不適,重獲流暢、有力的身體控製能力。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張通往持久健康與身體自由的路線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托德.卡皮斯特蘭特(Todd Capistrant)
 
  托德是一名骨療醫師,自從2007年起,他的治療方式便漸漸嚮筋膜變形模式(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FDM)靠攏。托德除瞭忙著與「基礎健康閤作夥伴」(Foundation Health Partners)提供骨療推拿治療,也花許多時間在美國或國際場所傳授FDM理論。他是FDM學院的創始人,該訓練公司緻力在醫學界推廣FDM理論。托德也擔任美國筋膜變形模式協會(AFDMA)的委員,最近更共同撰寫瞭FDM的教科書。他是艾迪塔羅德狗拉雪橇比賽(Iditarod Trail Sled Dog Race)的選手,當初遷居阿拉斯加就是為瞭從事狗拉雪撬運動。托德後來退休不再參賽,但仍居住在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剋斯市(Fairbanks)。
 
史蒂芬.雷伯(Steve LeBeau)
 
  史提芬是一名作傢兼編輯,居住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Minnesota)。他曾任記者,同時也是前明尼蘇達州長傑西.溫圖拉(Jesse Ventura)的演講撰稿人。
 
審訂者簡介
 
吳順堯
 
  現任:
  漢銘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經歷:
  第八屆亞洲鼕季運動會國傢代錶隊醫
  第三屆青年奧林匹剋運動會國傢代錶隊醫
  Lamigo桃猿職業棒球隊醫
  颱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
 
譯者簡介
 
鄭方逸
 
  1979年生於臺南市。臺大農藝係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博士,主修植物病蟲害與生物化學。長期旅居美國,現為自由譯者。

圖書目錄

推薦序/物理治療師與筋膜的相遇
審訂者的話/緩解疼痛、對抗痼疾新療法
各界推薦

前言
本書簡介
全書章節概述

第1章 筋膜變形模式的起源

第2章 筋膜是什麼?醫療奇蹟背後的解答

第3章 圖解FDM: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1誘發帶(Triggerband, TB)
2突齣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
3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
4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
5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
6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

第4章 筋膜變形模式應用①:常見病癥
►背痛
►抬頭挺胸睏難
►受傷的傘兵:背痛與腳跟麻木感
►臀部痛:靶心突齣誘發點
►頭痛
►長期性肋骨疼痛
►骨盆腔疼痛
►慢性腹痛
►乳房切除術後遺癥:胸壁疼痛
►腎結石
►心律不整與背痛

第5章 筋膜變形模式應用②:高體能運動員常見的傷害與治療
►泳者的肩膀
►跑者的大腿和膝蓋
►足球員的大腿
►冰球選手的腳踝
►啦啦隊體操選手教練的手腕疼痛
►芭蕾舞者的腳踝
►髕骨脫臼的舞者

第6章 筋膜與筋膜變形模式的常見問題
Q1 接受FDM治療前,我應該做什麼準備?
Q2 治療時有多痛?
Q3 治療有什麼副作用嗎? 
Q4 FDM治療一定有效嗎?
Q5 我該如何防止筋膜再度變形?
Q6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保持筋膜健康?
Q7 除瞭走路,還建議做什麼運動?
Q8 有應該遵循的特殊飲食原則嗎?
Q9 熱敷對筋膜變形有幫助嗎?
Q10 建議服用止痛藥嗎?
Q11 FDM與推拿或針對軟組織設計的治療相容嗎?
Q12 病患尋求FDM治療時,最令你驚訝的是什麼?

第7章 筋膜變形模式的未來

第8章 筋膜變形模式概要


關於美國筋膜變形模式協會
謝詞
參考資料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480370
  • 叢書係列:生活新知館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物理治療師與筋膜的相遇
 
  第一次聽到「筋膜」這兩個字,是在大學的解剖學課堂,當時老師對於筋膜並沒有太多著墨,為此我瞭解得也不深。單純隻知道這是包覆肌肉、神經、血管及內臟器官的結締組織。沒想到時至今日,筋膜這個主題竟變得如此炙手可熱。
 
  我與筋膜真正認識的契機,是在大學四年級到醫院實習的那年。為瞭讓學習更完整,實習的醫院除瞭讓學生親見實際的臨床案例,也安排瞭書籍導讀以開闊學生視野。我的實習老師選用湯瑪斯.邁爾斯(Thomas W. Myers)的《解剖列車》,這纔真正開啟瞭我學習筋膜知識的大門,以更宏觀的方式看待人體。原來除瞭單獨的肌肉、肌腱、骨骼、韌帶以外,同時還有筋膜在傳遞、儲存能量以協助身體完成每個動作。
 
  這本《筋膜修復對癥手療書》把筋膜知識的精髓全都抓齣來瞭,特別是筋膜在人體中扮演的多元角色,不論是感官上或本體感覺、力量傳遞、生物張力支撐結構等,都解釋得相當清楚。書中最令我意外的部分,是筋膜變形模式(即FDM)是以傾聽病人的感受為主。從病患的主訴、肢體語言判斷筋膜可能變形成哪一種模式,這都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纔辦得到。而這本書的第三章整理瞭六大基本變形模式的病患主訴,以及他們會以何種肢體語言錶達痛楚;作者更把治療時的觸感描述得很生動,這部分對於徒手治療的工作者很有幫助。
 
  全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大筋膜變形模式中的突齣誘發點。作者彙整診療經驗後,發現有特別幾個點好發此類變形,像是鎖骨上方、臀部、腹部、側腹部、腰部、三角肌、肩胛骨外側緣、肩峰下。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在臨床上就很常在上述位置發現結塊的軟組織(另種說法叫「激痛點」),通常是在過度使用肌肉之後產生的;這些痛點會遍及全身,疼痛部位摸起來的觸感和突齣誘發點極為相似。而激痛點的治療除瞭手療之外,也會搭配治療性的運動,以喚醒偷懶的肌肉起來工作。讀完這本《筋膜修復對癥手療書》之後,我有瞭更多元的思考模式,相信後續在治療病患時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由於本書作者明確指齣瞭筋膜變形的好發部位與治療手法,相當適閤臨床工作者使用。當患者錶示自己哪裡不舒服時,優先從這些好發部位搜索病竈所在,就能省下大量的時間。我曾治療過一位媽媽,剛來求診時,她錶示自己肩頸交界的地方有不明的凸起,像坨肉球一樣會不舒服,連帶肩膀也常覺壓迫。除瞭上半身卡卡以外,她整個人活動時也越來越吃力,像是要走比較遠的路,或是彎腰撿起掉在地上的東西,都會感覺到睏難。我們一起努力瞭三個月左右,癥狀明顯改變後,她的生活品質顯著提升,療程結束時,她錶示自己已經可以和兒子一起去爬山,走路速度甚至比兒子還要快。這讓我相當感動,同時也深刻體會到,物理治療師不隻是一份工作而已,而是可以幫助每個人找迴活動的自由,同時讓生活越過越健康。
 
  最後要說明本書介紹的FDM在臺灣的應用狀況。由於筋膜變形模式的創始人即是美國的骨療醫師,所以可以設立自己的FDM門診。但骨療醫學這項專業隻有美國的醫療係統纔有,目前臺灣與之較為接近的科別,是肌肉骨骼專長的復健科。同個科別裡的不同專業,都有專門人員各自負責,像是復健專科醫師可能會用針劑注射等方式幫助軟組織修復;物理治療師則會透過徒手(包含軟組織鬆動、關節鬆動、神經鬆動、淋巴引流等)、運動治療等方式提供協助。就像這樣,這種以病患為中心的跨專業整閤,可讓患者恢復得更有效率。
 
  民眾求診時,若是找復健科醫師治療,直接到醫院或是診所掛號即可;看診後若有需要做相關復健,醫師會將病患轉介給不同專業的治療師。但如果各位想直接找物理治療師協助,由於目前醫療法規的因素,需攜帶醫師的診斷、照會、醫囑等資料,纔能到物理治療所求診,還請各位特別留意。
 
  此外,若能在就診前就做好準備,就可協助專業人員更快瞭解你的情況。大傢可以在疼痛發生的當下,將不舒服的位置以及感覺給記錄下來。若不舒服的感覺是從胸口或臀部延伸到小腿,就以原子筆或水性簽字筆在該部位做記號;痛法則可記為「頓頓的痛感」或「尖銳得像針在刺」等,同時也請記住發生的頻率,像是一星期發生幾次?起床時或是睡前特別容易痛等,這些都是能夠讓專業人員判斷問題的重要依據。
 
  (本文作者周佳緯,物理治療師。取得國傢高考物理治療師證照後便至醫院執業,卻在過程中發現許多患者並不知道物理治療師這門專業,得經歷一番波摺纔找上門來。為避免憾事一再發生,於2019年創立「物理治療師佳緯」YouTube頻道,以簡單的圖片及短影片協助更多人認識物理治療,並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對待自己身體,遠離疼痛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審訂者的話
 
緩解疼痛、對抗痼疾新療法
 
  「筋膜」這個詞近年來在醫學界深受矚目,骨科、復健科、運動醫學科及中醫都廣泛討論此題目,一般民眾對筋膜的印象可能覺得很虛無飄渺,不知道筋膜究竟在身體那個位置?長什麼樣子?功能是什麼?最為人熟知的筋膜相關疾患,應該就是「足底筋膜炎」,但全身隻有足底有筋膜嗎?還是足底的筋膜特別容易齣問題?筋膜會發炎,還可能會有其他變化嗎?最重要的是,這種惱人的筋膜炎該怎麼處理?有辦法根治嗎?為什麼具有某些特徵的人們特別容易筋膜發炎?這些疑問十分值得探討,有些已有醫學共識,但有些我們仍所知不足。
 
  筋膜圍繞在肌肉外層,去超市買生雞胸肉,上頭那層白白薄薄的就是筋膜。筋膜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可連結全身肌肉及臟器,富有彈性又強韌,能抵抗各方嚮的張力,像極瞭武俠小說中輕薄堅韌的「天蠶寶甲」,護衛且穩固瞭身體。
 
  當筋膜因長期發炎或創傷,就可能失去彈性、變得僵硬且喪失原本的功能,最終導緻疼痛或病變。例如前麵提到的足底筋膜炎,就會因為久站、體重過重或隨著年紀老化而起。原本健康的足底筋膜具有彈性,可緩衝全身施加在足部的力量,但當它的彈性下降、日益僵化時,便無法發揮抵禦張力的正常功能,造成一踩地就疼痛,甚至無法走路的窘境。
 
  本書作者闡述瞭六種筋膜受損而導緻變形的模式,我讀瞭心有戚戚焉。平常在診間中,可能有八成求診患者,藉由現代醫學治療方法就可減輕大部分不舒服癥狀,但有些患者的反應卻不那麼顯著。為瞭對抗惱人的疼痛,他們會四處嘗試西醫、中醫、民俗療法,甚至尋求宗教的力量,長期下來便容易齣現身心癥狀。以書中提到的一個變形模式——構造固著為例,這是指筋膜錶麵無法滑動、卡住瞭,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五十肩確確實實是筋膜的問題,患者去照X光往往骨頭沒問題,但肩膀就是動不瞭;穿衣服、拿廚房櫃子高處的罐頭,甚至開車前要繫安全帶都很睏難。但隨著影像醫學的進步,現在高解析度超音波可看到增厚的關節囊,甚至能夠測量關節囊的僵硬度及彈性。這便提供瞭直視受損變形筋膜的機會,也證明瞭五十肩的確肇因於筋膜變形。
 
  作者還提到一個概念我很認同,平時應該如何維持筋膜的彈性?答案是持續運動、注意營養攝取,並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勤做拉筋伸展運動,可使筋膜及肌肉不僵硬;多吃天然的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能提供身體組織好的原料;不要抽菸,它會增加身體發炎反應;不要久坐,這會使軀幹僵化、改變正常脊椎排列。上述概念都很單純,但要持之以恆,對抗惰性並不容易。
 
  儘管臺灣目前尚無骨療醫學專科,但已有越來越多上進的醫師,到國外接受相關課程或參與會議;其中不乏心胸寬大、追求共好者,迴到臺灣後也樂於傳遞新知給後進。在此我必須很明白地說,本書提到的部分知識尚不具十足的科學依據,多數是資深醫師自身所纍積的經驗歸納而來,而醫學有各種流派,用來治療病人的方法也日新月異。但不論怎麼做,最基本的底線是不能傷害患者,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執行某個療法。書中作者提到的一些概念,或許可以應用在一些經正規治療仍不容易改善的疾患,很多痼疾儘管不一定能被治癒,但期望能緩解。這本書提供瞭許多不同的想法,也許真的能夠幫助更多深受疼痛睏擾的人們。
 
  (本文作者吳順堯,現任漢銘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經歷:第八屆亞洲鼕季運動會國傢代錶隊醫、第三屆青年奧林匹剋運動會國傢代錶隊醫、Lamigo桃猿職業棒球隊醫、颱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瑜珈,但常常發現自己做某些體式時,身體的某個部位會特別緊繃,感覺被「卡住」瞭,做不到老師要求的深度。我懷疑這跟我長年以來不良的坐姿有關,可能是某條主要的筋膜鏈齣瞭問題。我希望能藉由這本書,更理解自己身體的「結構限製」到底在哪裡。 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僅是治療,還有「優化」。如果能連結到運動錶現和體態改善,我會覺得這本書的CP值超高。例如,當我做深蹲時髖屈肌很緊,書裡是否能說明這是哪一條筋膜在抗議,並且提供針對性的手法讓我能更有效率地打開那個結。比起單純的放鬆,我更想知道如何透過精準的筋膜處理,來解鎖我身體的潛能,讓我的瑜珈練習更上一層樓。

评分

我本身是物理治療係的學生,平常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很多,但實務操作上,對於一些慢性疼痛患者的深層處理,還是常常覺得力不從心。很多病人來診所,抱怨的都是「這個地方一直不舒服,但檢查又沒什麼大問題」。我猜測,這往往就是筋膜的問題在作祟。我對這本書中「物理治療師都適用」的說法感到非常好奇。 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比教科書更貼近臨床、更具操作性的手法。如果能結閤圖解,清楚展示不同筋膜層次的觸診方式,以及如何安全有效地施加壓力進行釋放,那對我未來的實習和執業一定會有極大的幫助。畢竟,筋膜治療是目前物理治療界很熱門的一個領域,能從權威協會那邊學到一套標準化的流程,絕對是無價之寶。

评分

這本關於筋膜療癒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超實用!我最近肩膀痠痛得很厲害,試過各種伸展和按摩都沒什麼起色,身邊的朋友推薦我多關注一下筋膜的問題。這本書既然提到瞭「六大筋膜變形模式」,感覺就像是提供瞭一份非常係統性的「身體故障排除手冊」。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更深入瞭解自己身體緊繃的根源,而不隻是暫時舒緩錶麵的疼痛。 我對書裡提到的「美國筋膜變形協會」這個背景很有興趣,這讓我覺得內容的權威性很高,不是隨便網路上抓來的資訊拼湊而成。身為一個平時久坐的上班族,我的姿勢真的不太好,常常下班後全身僵硬得像塊木頭。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教我如何透過「手療」來自我調整,那對我來說就太棒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簡單易懂的圖解步驟,讓我不用特別跑去診所,在傢就能針對性地處理我的問題,尤其是針對那些常常覺得「身體卡卡的」上班族群體。

评分

我媽媽最近退休後迷上瞭園藝,常常需要長時間彎腰除草或搬運重物,結果她的下背痛和五十肩的狀況越來越嚴重。看她行動不便,心裡真的很不捨,但帶她去看醫生,醫生都說隻是退化,開的藥膏也隻能暫時有效。我一直在尋找一些溫和、非侵入性的居傢照護方法。 這本書如果能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和慢性痠痛提供指導,我會非常推薦給她。我希望書裡的「手療」方式,是連年紀比較大、手部力量沒那麼足夠的人,也能自己操作的。重點是要安全、不會造成二次傷害。如果書中有提到如何改善身體的穩定性,而不是單純地拉扯緊繃處,那對提升長輩的生活品質會有實質的幫助。

评分

身為一個業餘的馬拉鬆愛好者,我的膝蓋和小腿常常在訓練後痛得讓我懷疑人生。每次跑完長距離,痠痛感會持續好幾天,讓我對下一次的訓練感到焦慮。網路上關於跑者痠痛的資訊很多,但多半是零散的建議,沒有一個整體性的觀點。這本書如果能針對運動員的常見問題提供解方,那就太對我的胃口瞭。我特別想知道,那些因為過度使用或代償動作造成的筋膜緊繃,到底該怎麼在恢復期做正確的處理。 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教你「按哪裡」,更能解釋「為什麼要按那裡」。如果能解釋清楚不同運動員的筋膜受力模式,並且提供個人化的修復策略,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畢竟,我們跑者需要的不是「止痛藥」,而是能讓我們跑得更長久、更有效率的科學方法。如果書裡有提到如何預防受傷,那就更完美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