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

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天德
圖書標籤:
  • 中醫
  • 奇穴
  • 董氏奇穴
  • 針灸
  • 穴位
  • 經絡
  • 養生
  • 增修版
  • 取穴
  • 速查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針灸術是中醫學裡最璀璨的明珠,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認證「針灸」對107種疾病是有效又安全的療法。而「董氏奇穴」是近半世紀流傳全球五大洲的針灸秘技;普傳於世的重要關鍵在於「效用雄奇而迅捷」、「針刺手法樸實易學」、「理論古今接軌無礙」。

  本書作者習醫從業已逾三十年,乃董氏奇穴嫡傳楊維傑教授親傳弟子。這是一本以董氏奇穴獨有的視野來穿引古典中醫及現代醫學,融通貫串探索人體療癒奧秘的心得紀實。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穴位篇」,擷取董氏奇穴精華穴位,將其定位、入經、重點區位、效能、及各類疾病特效穴組清楚界定,其中許多效驗穴組,是作者多年臨証或參酌各傢經驗所得。第二部分「心法篇」,包含「臟腑別通」、「三纔針法」、「始源三法」及「橫通針法」及針灸傷科並陳的「太極動氣心法」,皆是有別於傳統的針法邏輯,亦可用於疑難的內科雜癥。第三部分「治療篇」也是最實用的部分,作者將臨床常見病按其特點、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證型等分類,更依其方藥、董氏奇穴、十四正經、食物宜忌建議、疾病養護等細述其要點。

  《董氏奇穴傳心錄》的問世,重在心得傳承,讓有誌於探索針灸、方藥、食療的中醫同好者,透過筆者的拋磚引玉,能少走崎嶇彎路,直達治療的核心,盼無數受苦的蒼生,早得拯救,重現生命的歡顏。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的圖書簡介,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的實際內容,旨在描述一本假設的、結構相似的書籍的特點。 書名:《玄機秘要:經絡學說與腧穴應用探微錄》 作者: [此處留空] 版本: 典藏增訂版 篇幅: 約 1500 頁,附贈《核心穴位速查指南》一本 --- 【內容導讀】 《玄機秘要:經絡學說與腧穴應用探微錄》是一部旨在係統梳理傳統中醫理論基礎,並結閤現代臨床實踐的綜閤性著作。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知識點,而是著重於對人體經絡係統的深層理解和腧穴在實際應用中的獨特取法與配伍策略的探討。 第一部分:經絡體係的本源與流變 本書伊始,將追溯經絡學說的曆史脈絡。我們深入解析瞭《黃帝內經》中對十二正經、奇經八脈的原始論述,並探討瞭在曆代醫傢注疏中,這些理論如何被繼承、發展與修正。重點分析瞭經絡的物質基礎與功能聯係,例如氣血的循行、髒腑的代償機製等。書中詳細闡述瞭經絡與髒腑、皮部、皮肉筋骨之間的相互關係,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立體、動態的經絡網絡圖景。 我們並未止步於理論的闡述,而是結閤現代影像學和電生理學研究,探討經絡循行在現代科學視角下的可能解釋,旨在架起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之間的橋梁。 第二部分:腧穴的辨證歸類與臨床辨識 本書的重點部分集中於對傳統腧穴的重新歸類與深入剖析。傳統的腧穴分類法往往基於經絡歸屬,而本書提齣瞭基於臨床功效的“功能導嚮型”分類法。例如,將所有具有特定鎮靜、解痙或調節氣機作用的穴位歸入某一特定模塊,便於臨床醫生在麵對復雜病癥時,能夠迅速鎖定關鍵穴位群。 我們詳細描述瞭不同類彆腧穴的取法要領,強調瞭定位的精確性與操作的規範性。除瞭體錶定位的描述,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對特殊體徵下(如體型異常、水腫、瘢痕組織等)如何準確判斷穴位位置的實用技巧。 第三部分:配伍策略與辨證施治的精要 掌握單個穴位的應用隻是基礎,《玄機秘要》更側重於穴位間的相互協同作用。本書構建瞭一套“辨證配伍模型”,通過對常見病理類型(如風寒、濕熱、痰濕等)的分析,係統地介紹瞭不同穴位的組閤模式。 在具體的應用章節中,我們探討瞭單穴、雙穴、三穴乃至多穴聯用的邏輯。例如,如何利用“遠取”、“近取”的原則進行配伍,如何通過補瀉手法在同一組穴位中實現陰陽平衡。針對疑難病癥,書中還收錄瞭多組經典且行之有效的復方配穴方案,並對其作用機理進行瞭細緻的推演。 第四部分:特殊技術與操作規範 為確保臨床安全與療效,本書對各種操作技術進行瞭詳盡的指導。從不同深度的進針角度、提插撚轉的幅度掌握,到艾灸的火候控製和溫和灸、雀啄灸等特定技法的要求,均有明確的規範。 此外,本書還專門開闢章節討論瞭在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兒童、體弱者)中進行針灸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和禁忌。對於現代臨床中常見的並發癥(如暈針、滯針等)的預防與處理,也提供瞭詳實的應急預案。 【增訂特色】 本次增訂版在原有紮實理論基礎上,增加瞭對“體質與穴位反應”的專題研究。通過對不同體質人群在接受針灸治療後的反應差異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深化瞭“因人製宜”的臨床理念。 【附贈手冊】 隨書附贈《核心穴位速查指南》,該指南采用便於攜帶的口袋式設計,以圖錶形式高度濃縮瞭全書約四百餘個關鍵穴位的定位圖、主治範圍及常用配伍,旨在成為臨床工作者手中快速查閱的實用工具。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於中醫藥院校學生、執業中醫師、針灸推拿專業人士,以及對經絡學說和腧穴應用有深入探究需求的健康愛好者。它不僅是案頭的參考工具書,更是提升臨床思維與操作技能的良師益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曾天德


  ●1997年臺灣中醫師特考第2名錄取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受業於國際針灸名傢楊維傑中醫博士已逾25年,為其入室弟子及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論名傢前副校長王慶國教授門下。
  ●現任臺灣臺中天承中醫診所院長
  ●臺灣中醫內科專科醫師、婦科專科醫師、癌癥專科醫師
  ●中華董氏奇穴針灸學會副理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執業主治醫師
  ●自1998年~2021年曾受邀至加拿大國際中醫學術研討會、德國羅騰堡國際針灸大會、中國廣州國際董氏奇穴針灸大會、美國加州五係中醫藥大學、英國約剋針灸學院、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臺北市立聯閤醫院、臺中市中山醫學大學、彰化基督教醫院、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灣各中醫師公會及各醫學會授課董氏奇穴應用已逾二百場。
  ●作者精研董氏奇穴、傳統針灸、傷寒雜病、經筋脊骨矯正、食養宜忌、芳香療法等全方位診療,自創「藥筋奇」全方位診療術,主張「取針灸之巧,承藥物之妙,綜百傢之長,走創新之路」。
 

圖書目錄

楊維傑老師 序
自序/增修版序

第一篇  董氏奇穴之源流﹑傳承與發展

第二篇  董氏奇穴經穴學
◎緒論
一﹑董氏奇穴之特點
二﹑手指尋穴要訣
◎董氏奇穴十二部位常用穴位剖析
第一章  一一(手指)部位常用要穴
1. 大間穴
2. 小間穴
3. 中間穴      
4. 浮間穴、外間穴      
5. 木穴  
6. 指駟馬穴  
7. 指韆金穴、指五金穴      
8. 金肩穴(新穴)      
9. 五虎穴
10. 製汙穴
11. 婦科穴    
12. 木火穴    
13. 肺心穴
14. 二角明穴
15. 心常穴    
16. 指三重穴
17. 指腎穴
18. 還巢穴    
19. 木炎穴    
20. 復原穴    
21. 火膝穴
第二章  二二(手掌、手背)部位常用要穴
1. 上白穴      
2. 次白穴      
3. 中白穴(又名鬼門穴)  
4. 靈骨穴      
5. 大白穴      
6. 三叉一穴
7. 三叉二穴  
8. 三叉三穴  
9. 手解穴
10. 土水穴    
11. 小節穴    
12. 腕順一穴
13. 腕順二穴
14. 木關穴    
15. 重子穴    
16. 重仙穴    
第三章  三三(前臂)部位常用要穴
1. 其門穴      
2. 其角穴
3. 其正穴
4. 火串穴      
5. 火陵穴      
6. 火山穴
7. 火腑海穴
8. 手五金穴  
9. 手韆金穴  
10. 上士穴
11. 腸門穴    
12. 肝門穴    
13. 心門穴    
14. 人士穴    
15. 地士穴    
16. 天士穴
17. 麯陵穴
第四章  四四(後臂)部位常用要穴
1. 分金穴      
2. 正脊一穴  
3. 正脊二穴
4. 正脊三穴  
5. 後椎穴      
6. 首英穴
7. 富頂穴
8. 後枝穴
9. 肩中穴      
10. 背麵穴    
11. 人宗穴    
12. 地宗穴
13. 天宗穴    
14. 雲白穴    
15. 李白穴    
16. 上麯穴
17. 下麯穴    
18. 水愈穴    
第五章  五五(足底)部位常用要穴
1. 火包穴      
2. 上瘤穴      
3. 木婦穴      
4. 花骨一穴  
5. 花骨二穴  
6. 花骨三穴  
7. 花骨四穴  
第六章  六六(腳掌)部位常用要穴
1. 火硬穴
2. 火主穴
3. 門金穴
4. 木鬥穴      
5. 木留穴      
6. 六完穴
7. 水麯穴
8. 火連穴      
9. 火菊穴
10. 火散穴
11. 水相穴    
12. 水晶穴
13. 水仙穴    
第七章  七七(小腿)部位常用要穴
1. 正筋穴
2. 正宗穴      
3. 正士穴      
4. 足一重穴
5. 足二重穴
6. 足三重穴
7. 天皇穴
8. 腎關穴(又名天皇副穴)
9. 地皇穴
10. 四肢穴
11. 人皇穴    
12. 光明穴
13. 四花上穴
14. 四花中穴
15. 四花副穴
16. 四花下穴
17. 腑腸穴
18. 四花外穴
19. 側三裏穴
20. 側下三裏穴
21. 足韆金穴
22. 足五金穴
23. 七虎穴    
24. 外三關穴
第八章  八八(大腿)部位常用要穴
1. 通關穴      
2. 通山穴      
3. 通天穴      
4. 姐妹一穴
5. 姐妹二穴  
6. 姐妹三穴
7. 通腎穴      
8. 通胃穴
9. 通背穴      
10. 明黃穴
11. 天黃穴
12. 其黃穴
13. 火枝穴    
14. 火全穴
15. 駟馬中穴
16. 駟馬上穴(新增:駟上腰臀區)
17. 駟馬下穴
18.(足)解穴      
19. 中九裏穴
20. 上九裏穴
21. 下九裏穴
22. 下泉穴    
23. 中泉穴
24. 上泉穴
25. 失音穴
第九章  九九(耳部)部位常用要穴
1. 耳環穴
2. 木耳穴
3. 耳背穴
4. 耳三穴(含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      
第十章  十十(頭麵)部位常用要穴
1. 正會穴      
2. 前會穴
3. 後會穴
4. 州圓穴
5. 鎮靜穴
6. 馬金水穴
7. 馬快水穴  
8. 木枝穴      
9. 水通穴
10. 水金穴
11. 鼻翼穴
12. 玉火穴
13. 總樞穴
第十一章  後背部位常用要穴
1. 分枝上穴  
2. 分枝下穴  
3. 三金穴
4. 五嶺穴      
5. 三江穴      
6. 雙河穴      
7. 沖霄穴
第十二章  前胸部位常用要穴
1. 金五穴
2. 胃毛七穴
3. 腑巢二十三穴

【第三篇  心法篇】
第一章  楊師之臟腑別通論的思維與應用
一﹑心與膽通
二﹑肺與膀胱通   
三﹑肝與大腸通
四﹑脾與小腸通   
五﹑腎與三焦通
六﹑胃與心包通
第二章  楊師三纔針法對董氏奇穴之詮解與發揮
一﹑部位分三纔,分治上中下三焦病變   
二﹑穴位分三纔,治上中下三焦之病       
三﹑針深分三纔:針刺深淺分天地人,治遠近之疾。   
四﹑手法三纔:手法分天地人,可瀉實補虛。       
五﹑同氣三纔:配穴分上中下整體調整   
第三章  董氏奇穴始源三法
一﹑倒馬針法       
二﹑動氣針法       
三﹑牽引針法       
第四章  曾氏橫通針法
橫通針法應用舉例
一﹑ 一一部位       
二﹑ 二二部位     
三﹑ 三三部位     
四﹑ 四四部位     
五﹑ 六六部位     
六﹑ 七七部位     
七﹑ 八八部位     
八﹑ 十十部位     
第五章  曾氏筋脊力學(董公動氣及楊師太極全息之發揮)
一﹑圓太極動氣心法特點   
二﹑圓太極動氣心法原理   
三﹑圓太極動氣心法使用細節   
第一式    肩轉太極       
第二式    轉髖揉腿       
第三式    通督舒筋       
最終式
四﹑圓太極動氣心法作用   
五﹑圓太極動氣心法適用範圍   
第六章  楊師太極全息定位針法與對應平衡針法之銓解與發揮)
一﹑太極全息定位針法
(一) 大太極(肘膝太極)   
(二) 中太極(腕踝太極)   
(三) 小太極(頭麵、四肢之局部太極)   
(四) 微太極
二﹑對應平衡針法

第四篇  治療篇
第一章  常見痛癥之處置與剖析
一﹑針灸治療痹痛機理       
(一) 不通則痛(或不鬆則痛,或不正則痛)           
(二) 不榮則痛   
(三) 神誌異常   
二﹑治療疼痛的關鍵   
(一) 針灸處方思維     
(二) 治神 
(三) 痛癥行針之要     
(四) 試以獨活寄生湯喻用針之法 
三﹑治痛求三樞   
(一) 頸為上樞   
(二) 腰為中樞   
(三) 踝為下樞   
四﹑常見痛癥處置       
(一) 頸椎癥候群          
(二) 落枕 
(三) 肩周炎        
(四) 顳顎關節癥候群
(五) 肱骨外上髁炎
(六) 急性腰扭傷
(七) 坐骨神經痛之腰椎間盤突
(八) 原發性增生性膝關節炎
(九) 踝部筋傷
(十) 跟痛癥
(十一)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二章  常見肝膽病
一﹑何謂肝病?
二﹑急性肝炎(含A型肝炎、B型肝炎)
三﹑慢性肝炎
四﹑肝硬化
五﹑肝病調攝養生       
六﹑膽囊炎
第三章  血液循環係統疾病
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俗稱冠心病)
二﹑高血壓
三﹑中風
第四章  消化係統疾病
一﹑胃脘痛
二﹑慢性胃炎
第五章  呼吸係統疾病
一﹑感冒
二﹑支氣管炎
三﹑哮喘
第六章  泌尿係統疾病
一﹑腎炎
(一) 急性腎炎
(二) 慢性腎炎
二﹑泌尿係感染
第七章  其他內科雜癥
一﹑糖尿病
二﹑睡眠障礙
三﹑眩暈癥
四﹑頭痛
五﹑甲狀腺機能亢進
第八章  常見婦科疾病
一﹑乳癖(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纖維瘤)
二﹑乳癰(又名妬乳、吹乳、急性乳腺炎)
三﹑乳癌
四﹑痛經
五﹑月經前後緊張癥候群
六﹑更年期癥候群
七﹑子宮肌瘤(石瘕)
八﹑不孕癥
第九章  常見過敏性疾病
一﹑過敏性鼻炎
二﹑蕁麻疹
三﹑乾癬
四﹑濕疹
「點穴棒」之使用要點
參考書目
穴位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50162
  • 規格:精裝 / 536頁 / 19 x 26 x 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董氏奇穴為恩師  董景昌數代傢傳絕學,至吾師董景昌始公諸於世。餘忝為入室弟子,得其傳授,首先於1975年著書宣揚董氏奇穴,其後著作相關論著多本,並在中醫大學及世界各地教學加以發揚。經過四十多年之推展,董氏奇穴至今已成世界針灸之顯學。

  本書作者曾天德醫生,資質聰穎,在颱灣百中選一之中醫師特考中,以第二名之優秀成績及格,於1990年代後期入門從餘學習中醫及針灸,匆匆二十餘年矣。

  曾醫師好學不倦,努力精進不已,之後攻讀獲得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2013年起,我應邀在颱北國際中醫大會隔年主持特別講座、2015年、2017年、以及2019年的特別講座,天德從未缺席。此外我在廣州2016、2017之董氏奇穴講座亦皆參加,期間並曾不遠韆裏自颱灣前往美國隨餘深造,為諸多學生中之佼佼者,於2017年鼕與加拿大鍾政哲、以色列畢耐思、中國鄭承濬,更深一層成為我四位傳承入室弟子之一。

  天德如今銳力完成大著《董氏奇穴傳心錄》,計分為穴位篇、心法篇、治療篇三大部分。除承繼述紹餘之太極、陰陽、三纔、體應、對應、五行、易卦、臟腑別通思維及方法外,又有所發揮,並創研:「曾氏橫通針法」、「筋脊力學」,閱其內容,頗有可觀,甚為實用。

  中醫重在心傳,此書名為「董氏奇穴應用傳心錄」,是其習醫多年的結晶之作。此書之作,誠如天德其言:「在餘三十餘年的中醫修煉歲月,不斷在董氏奇穴、正經體係、方藥、傷科技法中淬煉著,後來更參閤食物宜忌、精油療法的優勢,嘗試找齣技法間能融通的交聚點」,而其應用「董門諸多心法…將其應用於內科方藥,針灸辨證取穴中,常常應手得效」,足見其應用奇穴已臻相當成熟之境界。

  曾博士教學認真,亦頗得學生喜愛,近年曾受邀至加拿大國際中醫學術研討會、德國羅騰堡國際針灸大會、中國廣州國際董氏奇穴針灸大會講授心得 。除術業有專攻,尤可貴者,曾醫師診病用藥施針皆有法有度,仁心仁術頗獲患者好評。  

  希望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學習董氏奇穴能有所裨益,是以為之作序推薦之。
 
楊維傑
2019年仲春於洛杉磯

增修版序

  本書於 2019 年 9 月下旬齣版後,不久全世界即發生世紀驚天巨變-「新冠肺炎」,它改變瞭人類原有的生活方式,阻隔交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多被迫中斷,許多國際級的醫學會議也紛紛改由線上進行。幸而我們身在世外桃源的臺灣所受影響較小,在 2020 年在下仍有不少實體課程(關於董氏奇穴的傳播,在臺北、臺中、高雄、宜蘭等地)仍得以進行;又如十月份進行瞭第一次新加坡董氏奇穴課程的線上直播;並於 2021 年五月底接受美國加州五係中醫藥大學的邀約,進行為期四天的董氏奇穴的密集線上直播課程,期間感謝同道給我許多中肯的建議。如今完成傳心錄的增修版,針對本書疏漏之處進行修正,並對心法篇內容進行部分的改動與補充,期盼能給喜歡董氏奇穴的同道更明確的指引 !

  醫海無涯,董氏奇穴之精妙、手法之創新、原理之發揮,非親身細細求索、實踐,而不可得其妙。盼吾道中人能不斷總結,不斷昇華,不斷提升療效,將董氏奇穴推嚮全世界,讓所有人類皆能共享此一針道之福!
 
著者謹識 於辛醜年夏

自序

  中醫是人類文明史上流傳最久的醫學之一,其中精粹,以「針灸術」當之無愧,其簡便、迅捷、超效、價廉是舉世皆知的優點。除《黃帝內經》所載經典針術外,流傳民間的針灸術有一久藏的明珠「董氏奇穴」。1949年之後輾轉來到臺灣,董門傳人董景昌公摒除自珍之心,將淵遠流長的絕學廣為流傳。爾後經其嫡傳入室弟子楊維傑博士苦心孤詣,勤求古今醫理針術,博通方藥易理,不但將古樸質實的董氏奇穴解構其中奧義;更透過太極、三纔、五行、易理、《內經》、《甲乙經》、《難經》等基礎,創發齣多種奇穴原理(內容詳載於楊維傑教授所著《董氏奇穴原理解構》)。同時風塵僕僕地前往美、歐、亞、澳等地講授董氏奇穴,歷經四十餘年的努力,已將董氏奇穴傳播至世界各地,成為針灸界的顯學。後學何其有幸能搭上此一正統的董楊針道傳承之船,繼續航嚮所有需要此一絕學的蒼生萬眾。

  吾本非傢傳中醫,自17歲起因緣際會得遇啟濛徐清風老師,在其門下遍學正經、方藥、武術等,同時亦於林紀穆老師處研修脈學、方藥。於1993年退伍後自恩師楊維傑教授處修習各類針灸、方藥技能,於數年後承濛老師不棄,在針灸名傢郭嘯天師叔見證下收錄為入門弟子。日後前往北京中醫藥大學在經方大傢劉渡舟首徒王慶國前副校長門下修讀傷寒專業,爾後獲得博士學位畢業。於今從事中醫門診與教學已逾二十多個年頭。復於數年前在颱北,及2015年赴美再次追隨楊老師深度學習,得以進一步成為楊老師四位入室弟子之一。

  在吾三十餘年的中醫修煉歲月,不斷在董氏奇穴、正經體係、方藥、傷科技法中淬煉著,後來更參閤食物宜忌、精油療法的優勢,嘗試找齣各技法間能融通的交聚點。《史記.扁鵲傳》雲:「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而在眾多技法中,吾得董氏奇穴啟迪最多;因為當大多數人隻在《內經》、《難經》、《傷寒論》、《針灸大成》或在中醫現代化中尋找解決方案時,董門諸多心法中常能獨闢蹊徑,例如董氏奇穴本身奧妙多變而巨大的療能、或臟腑別通論、太極全息對應、對應平衡、區位針法等,將其應用於內科方藥、針灸辨證取穴中,常常應手得效,吾何其有幸竟能覓得此一中醫之桃花源地。

  《董氏奇穴傳心錄》是吾習醫多年的結晶,從構思到完稿共歷三年餘,本書分為四大部分,除瞭前言外,第一部分為穴位篇,吾於此部分增設參考入經、重點區位,乃根據師傳心法及臨床觀察所得之初步總結,另外主治癥狀中輯錄許多特效穴組,是吾多年臨癥或參酌各傢經驗所得。第二部分心法篇,書中所錄多為吾師所傳法門,將其節錄部分精華,並加以闡述及應用,也有吾參悟董楊法門所推衍之法(如筋脊力學、橫通針法等);第三部分治療篇也是最實用的部分,吾將臨床常見疾病按其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證型等等細細分類,更依其方藥、董氏奇穴、或十四正經、食物宜忌療法、疾病養護等一一細述其要點。針對董氏奇穴的應用在此書裡嘗試對於疾病不同證型給予閤適的董針穴位組閤,也許不是最完備的,但透過如此的拋磚引玉,盼能引起諸多董氏奇穴的同好,一番新的運用與省思。

  另外這些年中也發現日常食物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的影響,更是一柄雙麵刃,用之得當,常能一路嚮癒,食之不當,令人斃命於無形。如急性支氣管炎,以風寒寒飲為主的,若誤食冷飲、西瓜、香瓜、橘子、辛辣之品,可使原本已漸平息之咳嗽,瞬間暴咳。還有糖尿病、癌癥、腎病、乾癬、濕疹、久年痛癥等皆是如此,故某些疾病對食材宜忌上有特別的講究者,給予較有針對性的食材建議(現代營養學多半隻著重其有效成份或營養素,殊不知影響疾病起伏的,是該食材所歸入的臟腑,及所具備的寒熱之性,還有食物間的交互作用)。

  在許多重大疾病療癒過程中,患者常需要完備的「醫療拼圖」,因此醫者常常需要給予高效的治療方法外,更須在食物的調控、運動、精神或生活模式的調整給予必要的建議,這纔是全人醫療,也是心中所企盼的醫療模式。

  吾認為身為一個閤格的醫者,除瞭需博覽群書、精通醫藝外仍更須心存仁義,不炫虛名。一直以來吾診間置仿陋室銘體例製「醫室銘」字畫,常以此自我勉勵。攝錄於前,請參閱。

  本書完成,除瞭感謝恩師楊維傑教授的多年悉心教導與鼓勵,更感謝內人的支持及諸多照顧,而本書中的插圖多由吾徒粘景皓醫師所精心繪製,也感謝楊佳樺小姐的繪圖協助、郭誌恆協助校對,更感謝在吾習醫從醫過程中不斷地給予支持與鼓勵的師友及患者們。

  醫理精微,醫道無涯。晚輩自知所學有限,但仍盼能盡此一己之力,為天下蒼生謀一縷之福。
 
曾天德 謹識
2019年8月25日
於臺中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習慣用傳統中醫理論打底的針灸師來說,董氏奇穴有時候會顯得有點「跳脫」。它不像十二經絡那樣有著綿密的理論體係支撐,更偏嚮於一種實證醫學的積纍。因此,一本好的董氏奇穴書籍,必須在「實用性」和「理論解釋」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非常看重「增修版」能帶來的修正和補充。舉例來說,如果舊版對於某些爭議性的穴位定位,在新版中能提齣更明確的指導意見,或者針對不同體型、不同病程階段的患者,提供取穴力度的細微調整建議,那這種細膩度就是區分「好書」和「普通書」的關鍵。畢竟,紮針的深度和角度,對療效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這本手冊能對這些「臨門一腳」的細節有所著墨,那對我個人來說,價值簡直無法衡量。

评分

哇,這本《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贈取穴速查手冊》光看名字就讓人覺得很厲害,尤其那個「增修版」和「贈送取穴速查手冊」,感覺就是誠意十足!身為一個在颱灣學中醫、針灸的朋友,我最關心的就是實用性和準確性。很多時候,市麵上的書光理論講得頭頭是道,但真到臨床上要紮針時,那個穴位定位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董氏奇穴本來就以其獨特的取穴方式聞名,如果這本書能把那些精妙的取穴口訣和臨床心得整理得清晰明瞭,那簡直是神助攻。我特別期待它在「疑難雜癥」上的應用案例,畢竟,會用董氏奇穴的醫師,通常在處理那些頑固的病痛時,能多一招殺手鐧。書裡的圖譜一定要夠清楚,標註要精準,不然看半天還是霧裡看花,那就真的有點可惜瞭。希望這本增修版能在舊版的基礎上,加入更多新時代的臨床反饋和改良,讓我在看診時能更加得心應手,真正體會到董氏奇穴的「傳心」奧妙。

评分

每次拿起一本新的針灸教材,我都會下意識地去檢視它的「深度」與「廣度」。董氏奇穴的精髓在於其「效如桴響」,講究的是快速止痛和糾正局部失衡。我非常好奇這本《傳心錄》是如何解構和傳承這個核心理念的。畢竟,穴位名字很炫,但背後的機理纔是我們中醫人真正追求的學問。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穴位地圖」,更是一本「思維指南」。如果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闡述董氏穴位群組的「類比取穴法」或「特定區域反射區」的應用邏輯,而不是單純地羅列「A穴治B病」,那我就會給它極高的評價。光是「傳心錄」這個名字,就暗示著它試圖傳達的是一種心法,一種融會貫通的智慧,而非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期盼它能真正成為我書櫃裡那本「隨手可翻、翻開即用」的寶典。

评分

拿到這本有附贈「取穴速查手冊」的套裝,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太貼心瞭吧!」在颱灣的診所環境中,時間就是金錢,病患等候的壓力很大。這本速查手冊簡直就是為門診設計的戰備工具。我期望這個速查手冊的設計是高度視覺化和錶格化的,最好能用顏色編碼或圖示來區分不同功能組別的穴位。至於正本《傳心錄》,我更關注它在「穴位群組的係統化整理」上的錶現。例如,它是否將「火、土、水、金、木」五行體係的董氏應用做瞭清晰的劃分?還是更側重於「特定病癥」的模組化教學?如果它能將複雜的董氏取穴法,拆解成幾個容易記憶和理解的模組,讓我能像搭積木一樣靈活運用,那這本書就不隻是一本參考書,而是一套完整的臨床思維訓練係統瞭。總之,我對這本「增修版」充滿期待,希望它能真正成為我臨床上最有力的「心法秘笈」。

评分

說實在的,坊間關於董氏奇穴的資料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本都說自己最「正宗」、最「詳盡」。但真正有價值的書,往往不在於堆砌多深的古籍文獻,而在於它能不能幫我們這些臨床工作者「省時間」和「提高療效」。這本《董氏奇穴傳心錄【增修版】》的設計思路看起來就蠻聰明的,那個「贈送取穴速查手冊」的組閤拳,簡直是抓住瞭我們這些忙碌醫師的痛點——需要快速定位。我希望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能跳脫傳統經絡學的框架,用更直觀、更符閤臨床操作習慣的方式來介紹穴位群組。例如,針對某個特定病癥,它能快速指引我們該取哪幾組穴位,而不是讓我們在厚厚的一本書裡大海撈針。如果增修版能針對現代人常見的「3C產品相關病癥」或「壓力型疾病」加入一些新的配穴思路,那就更貼閤我們當下的醫療環境瞭,這纔是真正的與時俱進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