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個穴位對癥按摩

412個穴位對癥按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圖書標籤:
  • 按摩
  • 穴位
  • 中醫
  • 養生
  • 健康
  • 圖解
  • 經絡
  • 對癥
  • 保健
  • 傳統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按摩穴道好處很多,不但可以去除頭痛、腰酸背痛,還可以去除鼻塞、失眠、便秘脹氣、眼睛疲勞。本書以清晰真實人體放大照片,以圖示告訴你人體412個穴位的位置,除瞭照片之外,還搭配清楚的文字敘述,讓你找穴位不齣錯。

  並介紹各穴位的功效以及有助改善的疾病,另外提供治療疾病的搭配穴道,亦即針對某些疾病,和其他穴位搭配按摩,可發揮更好的效果。即使你對中醫經絡穴位完全不懂,也能馬上使用,迅速學會。看瞭本書,可幫你三秒找穴位、手到病除祛頑疾。一書在手,不僅自己用得到,還能幫助傢人和朋友,讓人人都能得健康。

本書特色

  ●最清楚的真人照片圖解穴位,搭配詳盡的文字敘述說明穴道位置

  圖示為真人男子照片,照片上以點線和文字圖說清楚標示穴道,並搭配相關文字說明,不管是圖像或文字思考者皆能清楚辨識穴道位置。

  ●所標示的穴位最多、最清楚:輕鬆搞定412個穴道的位置、功用與可改善的疾病
  書上包含361個十四經腧穴加上51個經外奇穴,總共412個穴道的清楚說明,讓您一次把人體大小穴道位置一網打盡。  

  ●各個穴位功用最清楚
  每個穴位都標明可幫助舒緩的疾病,以及其他可搭配按摩的穴道,查找使用皆十分方便。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一本不包含《412個穴位對癥按摩》內容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細、自然,並避免任何AI痕跡的語言風格。 --- 《掌上智慧:古老經絡的現代應用與身心調和之道》圖書簡介 一部深入挖掘人體自愈潛能,重構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的連接橋梁之作。 在信息爆炸、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代社會,我們身體發齣的微弱信號常常被忽略,久而久之,便纍積成難以擺脫的慢性不適。本書《掌上智慧:古老經絡的現代應用與身心調和之道》並非一本簡單的身體工具書,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重新審視身體內部的微妙平衡,並學習如何通過係統化的、非侵入性的方式,激活身體深層的自愈力量。 本書的結構圍繞“整體觀”展開,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健康並非孤立器官的功能,而是經絡、情誌、環境三者動態平衡的結果。我們將把焦點從具體的“點對點”治療,轉移到“係統性調理”的哲學層麵。 第一部分:重塑認知——理解身體的“內在網絡” 在這一部分,我們首先要打破對身體的碎片化認知。許多人習慣於“哪裏痛治哪裏”,卻忽略瞭疼痛背後的根源性失衡。 1. 經絡:不隻是路綫圖,更是能量的“高速公路” 我們不會贅述穴位數量的堆砌,而是深入探討經絡係統的功能性。本書詳細闡述瞭“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在物質傳輸(氣血津液)和信息傳導(神經反射)上的雙重作用。我們將解釋為何同一條經絡上不同區域的反應會産生連鎖效應,以及它們如何與五髒六腑形成“錶裏閤一”的復雜網絡。例如,深入剖析肝經在情緒疏導和筋腱柔韌性上的核心角色,以及脾經在水濕代謝中如何影響肌膚和精神狀態。 2. “氣”的現代詮釋:從玄學到生理學 “氣”的概念常常被簡化或神化。本書嘗試用更貼近現代生理學的語言來解讀“氣”的流動性。我們將氣視為細胞能量的流動、神經衝動的傳導速度、以及血液循環的有效性。通過理解“氣虛”、“氣滯”、“氣逆”在現代醫學癥狀上的錶現(如乏力、緊綳感、消化不良),讀者可以更理性地把握調理的方嚮。 3. 五行哲學與生命節律的契閤 本書詳細梳理瞭“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體健康模型中的對應關係,重點在於理解它們之間的相生相剋動態平衡。我們探討瞭季節變化對不同髒腑的影響(如鞦季肅殺之氣與肺金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日常作息和飲食結構,順應這些自然節律,達到“天人閤一”的養生境界。 第二部分:身心對話——基於五感的深度調理策略 本書的核心在於教授一套多維度的調理工具箱,強調調理的主動性和持續性,而非被動依賴外部乾預。 1. 呼吸法的藝術:最直接的自主神經調節器 我們用大量篇幅探討呼吸對自主神經係統的影響。本書提供瞭不同呼吸模式的詳細指導,例如: 深度腹式呼吸(橫膈膜呼吸):如何通過緩慢、深長的吸氣和呼氣,激活副交感神經係統,快速緩解急性壓力反應。 四段式節奏呼吸:用於穩定心率和提升專注力,特彆適用於工作壓力大的人群。 側重於“收”與“放”的吐納練習:模擬太極運動中的鬆緊轉換,促進體內氣血的周流。 2. 膳食結構與體質辨識:從“吃什麼”到“怎麼吃” 本書著重於體質差異化飲食。我們不提供單一的“超級食物”清單,而是指導讀者根據自身的體質(如濕熱、陰虛、陽虛等)來調整食材的性味歸屬和烹飪方式。例如,針對現代人常見的“濕睏”狀態,我們詳細分析瞭如何通過煮、蒸等方式,減少食材的黏滯性,並推薦特定榖物和豆類的使用方法。 3. 經絡導引與形體運動:流動的冥想 我們引入瞭精選的、易於上手的導引動作,這些動作結閤瞭柔和的伸展、扭轉和特定的意念導引,目的在於疏通特定區域的經絡阻滯,而非追求高難度的體態展示。 肩頸的“微循環”練習:針對長期伏案工作者,旨在解除頸椎周圍的肌肉緊張,提升頭部供血。 脊柱的“節律性梳理”:通過溫和的姿態調整,激活督脈的通暢性,改善後背的僵硬感。 第三部分:情誌的煉金術——超越癥狀的情感管理 本書認為,許多慢性不適的根源在於長期被壓抑或不被理解的情緒。 1. 情緒的“儲存點”與釋放路徑 我們探討瞭不同情緒(如憂思、憤怒、恐懼)在經絡係統中的投影和積聚區域。例如,持續的內疚感可能導緻消化係統的功能紊亂,而過度壓抑的憤怒則會錶現為肌肉的緊張和肝氣的鬱結。 2. 意念的“錨定”與“疏導” 針對無法立即消除的負麵情緒,本書提供瞭一套“意念錨定”技術。讀者學習如何將注意力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暫時“錨定”在一個平靜的身體區域(如丹田或掌心),從而避免情緒的過度蔓延,為後續的深度疏導創造空間。 3. 建立“每日情緒檢查清單” 提供瞭一個實用的工具,幫助讀者每日進行簡短的情緒盤點,識彆哪些情緒正在消耗我們的能量,並引導讀者選擇對應的呼吸或膳食策略進行乾預。 結語:健康是持續的自我探索 《掌上智慧》的目標是賦予讀者自我覺察與自我調理的能力。健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段需要持續傾聽、理解和修正的旅程。本書提供的,是一套係統化的思維框架和實用工具,幫助你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尋迴身體的內在和諧與生命的力量。它鼓勵你成為自己身體最智慧的“導航員”。 --- 適閤讀者群體: 關注長期健康、尋求非藥物乾預方案的職場人士。 希望深入理解傳統養生哲學如何應用於現代生活的實踐者。 感到身體存在持續性疲勞、緊張或消化睏擾,但難以找到明確病因的人群。 所有對身心連接、自主神經調節和內在平衡感興趣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邀請瞭全國各地知名醫院的醫生、學者共同參與圖書的編輯審訂工作,其中包括尚雲青、陳飛鬆、李海濤等著名醫生。

  尚雲青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雲南中醫學院中藥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飛鬆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教授。
  李海濤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編簡介

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陳飛鬆


  ●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
  ●世界針灸學會聯閤會考試委員會副秘書長、教授
  ●北京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抗癌協會理事
  ●1997 年獲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全國優秀中西醫結閤青年骨幹」

貴州省興仁縣中醫院院長 溫玉波

  ●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中醫針灸專傢、中醫世傢的第四代傳人
  ●從事中醫、針灸醫療工作 20多年,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運用中醫、中藥、針灸療法,治療各類疾病

 

圖書目錄

CHAPTER 1
手太陰肺經
中府 12
雲門 12
天府 12
俠白 13
尺澤 13
孔最 14
列缺 14
經渠 15
太淵 15
魚際 16
少商 16

CHAPTER 2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18
二間 18
三間 19
閤榖 19
陽溪 20
偏歷 20
溫溜 21
下廉 21
上廉 21
手三裏 22
麯池 22
肘髎 23
手五裏 23
臂臑 24
肩髃_24
巨骨 25
天鼎 25
扶突 26
口禾髎 26
迎香 26

CHAPTER 3
足陽明胃經
承泣 28
四白 28
巨髎 29
地倉 29
大迎 30
頰車 30
下關 31
頭維 31
人迎 32
水突 32
氣捨 33
缺盆 33
氣戶 34
庫房 34
屋翳 35
膺窗 35
乳中 36
乳根 36
不容 37
承滿 37
梁門 38
關門 38
太乙 39
滑肉門 39
天樞 40
外陵 40
大巨 41
水道 41
歸來 42
氣衝 42
髀關 43
伏兔 43
陰市 44
梁丘 44
犢鼻 45
足三裏 45
上巨虛 46
條口 46
下巨虛 47
豐隆 47
解溪 48
衝陽 48
陷榖 49
內庭 49
厲兌 50

CHAPTER 4
足太陰脾經
隱白 52
大都 52
太白 53
公孫 53
商丘 54
三陰交 54
漏榖 55
地機 55
陰陵泉 56
血海 56
箕門 57
衝門 57
府捨 57
腹結 58
大橫 58
腹哀 59
食竇 59
天溪 60
胸鄉 60
周榮 61
大包 61

CHAPTER 5
手少陰心經
極泉 64
青靈 64
少海 65
靈道 65
通裡 66
陰郤 66
神門 67
少府 67
少衝 68

CHAPTER 6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70
前榖 70
後溪 70
腕骨 71
陽榖 71
養老 72
支正 72
小海 73
肩貞 73
臑俞 74
天宗 74
秉風 74
麯垣 75
肩外俞 75
肩中俞 76
天窗 76
天容 76
顴髎 77
聽宮 77

CHAPTER 7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 80
攢竹 80
眉衝 81
麯差 81
五處 82
承光 82
通天 83
絡卻 83
玉枕 84
天柱 84
大杼 85
風門 85
肺俞 86
闕陰俞 86
心俞 87
督俞 87
膈俞 88
肝俞 88
膽俞 89
脾俞 89
胃俞 90
三焦俞 90
腎俞 91
氣海俞 91
大腸俞 92
關元俞 92
小腸俞 92
膀胱俞 93
中膂俞 93
白環俞 93
上髎94
次髎 94
中髎 94
下髎 94
會陽 95
承扶 95
殷門 95
浮郤 96
委陽 96
委中 97
附分 97
魄戶 98
膏肓 98
神堂 99
譩譆 99
膈關 100
魂門 100
陽綱 101
意捨 101
胃倉 102
肓門 102
誌室 103
胞肓 103
秩邊 104
閤陽 104
承筋 105
承山 105
飛揚 106
跗陽 106
崑崙 107
僕參 107
申脈 108
金門 108
京骨 109
束骨 109
足通榖 110
至陰 110

CHAPTER 8
足少陰腎經
湧泉 112
然榖 112
太溪 113
大鐘 113
水泉 114
照海 114
復溜 115
交信 115
築賓 116
陰榖 116
橫骨 117
大赫 117
氣穴 118
四滿 118
中注 119
肓俞 119
商麯 120
石關 120
陰都 121
腹通榖 121
幽門 121
步廊 122
神封 122
靈墟 123
神藏 123
彧中 124
俞府 124

CHAPTER 9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 126
天泉 126
麯澤 127
郤門 127
間使 128
內關 128
大陵 129
勞宮 129
中衝 130

CHAPTER 10
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132
液門 132
中渚 133
陽池 133
外關 134
支溝 134
會宗 134
三陽絡 135
四瀆 135
天井 136
清冷淵 136
消濼 137
臑會 137
肩髎 138
天髎 138
天牖 139
翳風 139
瘛脈 140
顱息 140
角孫 141
耳門 141
耳和髎 142
絲竹空 142

CHAPTER 11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 144
聽會 144
上關 145
頷厭 145
懸顱 146
懸釐 146
麯鬢 146
率榖 147
天衝 147
浮白 148
頭竅陰 148
完骨 149
本神 149
陽白 150
頭臨泣 150
目窗 151
正營 151
承靈 151
腦空 152
風池 152
肩井 153
淵腋 153
輒筋 154
日月 154
京門 155
帶脈 155
五樞 156
維道 156
居髎156
環跳 157
風市 157
中瀆 158
膝陽關 158
陽陵泉 158
陽交 159
外丘 159
光明 160
陽輔 160
懸鐘 161
丘墟 161
足臨泣 162
地五會 162
俠溪 163
足竅陰 163

CHAPTER 12
足厥陰肝經
大敦 166
行間 166
太衝 167
中封 167
蠡溝 168
中都 168
膝關 169
麯泉 169
陰包 170
足五裏 170
陰廉 171
急脈 171
章門 172
期門 172

CHAPTER 13
督脈
長強 174
腰俞 174
腰陽關 175
命門 175
懸樞 176
脊中 176
中樞 177
筋縮 177
至陽 178
靈颱 178
神道 179
身柱 179
陶道 180
大椎 180
啞門 181
風府 181
腦戶 181
強間 182
後頂 182
百會 183
前頂 183
囟會 184
上星 184
神庭 185
素髎 185
水溝 185
兌端 186
齦交 186

CHAPTER 14
任脈
會陰 188
麯骨 188
中極 189
關元 189
石門 190
氣海 190
陰交 191
神闕 191
水分 192
下脘 192
建裡 193
中脘 193
上脘 194
巨闕 194
鳩尾 194
中庭 195
羶中 195
玉堂 195
紫宮 196
華蓋 196
璿璣 197
天突 197
廉泉 198
承漿 198

CHAPTER 15
經外奇穴
四神聰 200
當陽 200
印堂 201
魚腰 201
上明 201
太陽 202
耳尖 202
球後 203
上迎香 203
內迎香 204
夾承漿 204
聚泉 205
海泉 205
金津 206
玉液 206
翳明 206
頸百勞 207
子宮 207
定喘 208
夾脊 208
胃脘下俞208
痞根 209
下極俞 209
腰宜 210
腰眼 210
十七椎 211
腰奇 211
肩前 212
肘尖 212
二白 213
中泉 213
中魁 214
大骨空 214
小骨空 215
腰痛點 215
外勞宮 216
八邪 216
四縫 217
十宣 217
髖骨 218
鶴頂 218
百蟲窩 219
內膝眼 219
膝眼 220
膽囊 220
闌尾 221
內踝尖 221
外踝尖 222
八風 222
獨陰 223
氣端 22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00884
  • 叢書係列:穴道按摩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2 x 23.3 x 1.0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