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個穴位對症按摩

412個穴位對症按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图书标签:
  • 按摩
  • 穴位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图解
  • 经络
  • 对症
  • 保健
  • 传统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按摩穴道好處很多,不但可以去除頭痛、腰酸背痛,還可以去除鼻塞、失眠、便秘脹氣、眼睛疲勞。本書以清晰真實人體放大照片,以圖示告訴你人體412個穴位的位置,除了照片之外,還搭配清楚的文字敘述,讓你找穴位不出錯。

  並介紹各穴位的功效以及有助改善的疾病,另外提供治療疾病的搭配穴道,亦即針對某些疾病,和其他穴位搭配按摩,可發揮更好的效果。即使你對中醫經絡穴位完全不懂,也能馬上使用,迅速學會。看了本書,可幫你三秒找穴位、手到病除祛頑疾。一書在手,不僅自己用得到,還能幫助家人和朋友,讓人人都能得健康。

本書特色

  ●最清楚的真人照片圖解穴位,搭配詳盡的文字敘述說明穴道位置

  圖示為真人男子照片,照片上以點線和文字圖說清楚標示穴道,並搭配相關文字說明,不管是圖像或文字思考者皆能清楚辨識穴道位置。

  ●所標示的穴位最多、最清楚:輕鬆搞定412個穴道的位置、功用與可改善的疾病
  書上包含361個十四經腧穴加上51個經外奇穴,總共412個穴道的清楚說明,讓您一次把人體大小穴道位置一網打盡。  

  ●各個穴位功用最清楚
  每個穴位都標明可幫助舒緩的疾病,以及其他可搭配按摩的穴道,查找使用皆十分方便。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不包含《412個穴位對症按摩》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细、自然,并避免任何AI痕迹的语言风格。 --- 《掌上智慧:古老经络的现代应用与身心调和之道》图书简介 一部深入挖掘人体自愈潜能,重构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桥梁之作。 在信息爆炸、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代社会,我们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常常被忽略,久而久之,便累积成难以摆脱的慢性不适。本书《掌上智慧:古老经络的现代应用与身心调和之道》并非一本简单的身体工具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读者重新审视身体内部的微妙平衡,并学习如何通过系统化的、非侵入性的方式,激活身体深层的自愈力量。 本书的结构围绕“整体观”展开,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健康并非孤立器官的功能,而是经络、情志、环境三者动态平衡的结果。我们将把焦点从具体的“点对点”治疗,转移到“系统性调理”的哲学层面。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理解身体的“内在网络”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要打破对身体的碎片化认知。许多人习惯于“哪里痛治哪里”,却忽略了疼痛背后的根源性失衡。 1. 经络:不只是路线图,更是能量的“高速公路” 我们不会赘述穴位数量的堆砌,而是深入探讨经络系统的功能性。本书详细阐述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在物质传输(气血津液)和信息传导(神经反射)上的双重作用。我们将解释为何同一条经络上不同区域的反应会产生连锁效应,以及它们如何与五脏六腑形成“表里合一”的复杂网络。例如,深入剖析肝经在情绪疏导和筋腱柔韧性上的核心角色,以及脾经在水湿代谢中如何影响肌肤和精神状态。 2. “气”的现代诠释:从玄学到生理学 “气”的概念常常被简化或神化。本书尝试用更贴近现代生理学的语言来解读“气”的流动性。我们将气视为细胞能量的流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以及血液循环的有效性。通过理解“气虚”、“气滞”、“气逆”在现代医学症状上的表现(如乏力、紧绷感、消化不良),读者可以更理性地把握调理的方向。 3. 五行哲学与生命节律的契合 本书详细梳理了“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健康模型中的对应关系,重点在于理解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动态平衡。我们探讨了季节变化对不同脏腑的影响(如秋季肃杀之气与肺金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日常作息和饮食结构,顺应这些自然节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养生境界。 第二部分:身心对话——基于五感的深度调理策略 本书的核心在于教授一套多维度的调理工具箱,强调调理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而非被动依赖外部干预。 1. 呼吸法的艺术:最直接的自主神经调节器 我们用大量篇幅探讨呼吸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本书提供了不同呼吸模式的详细指导,例如: 深度腹式呼吸(横膈膜呼吸):如何通过缓慢、深长的吸气和呼气,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快速缓解急性压力反应。 四段式节奏呼吸:用于稳定心率和提升专注力,特别适用于工作压力大的人群。 侧重于“收”与“放”的吐纳练习:模拟太极运动中的松紧转换,促进体内气血的周流。 2. 膳食结构与体质辨识:从“吃什么”到“怎么吃” 本书着重于体质差异化饮食。我们不提供单一的“超级食物”清单,而是指导读者根据自身的体质(如湿热、阴虚、阳虚等)来调整食材的性味归属和烹饪方式。例如,针对现代人常见的“湿困”状态,我们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煮、蒸等方式,减少食材的黏滞性,并推荐特定谷物和豆类的使用方法。 3. 经络导引与形体运动:流动的冥想 我们引入了精选的、易于上手的导引动作,这些动作结合了柔和的伸展、扭转和特定的意念导引,目的在于疏通特定区域的经络阻滞,而非追求高难度的体态展示。 肩颈的“微循环”练习:针对长期伏案工作者,旨在解除颈椎周围的肌肉紧张,提升头部供血。 脊柱的“节律性梳理”:通过温和的姿态调整,激活督脉的通畅性,改善后背的僵硬感。 第三部分:情志的炼金术——超越症状的情感管理 本书认为,许多慢性不适的根源在于长期被压抑或不被理解的情绪。 1. 情绪的“储存点”与释放路径 我们探讨了不同情绪(如忧思、愤怒、恐惧)在经络系统中的投影和积聚区域。例如,持续的内疚感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而过度压抑的愤怒则会表现为肌肉的紧张和肝气的郁结。 2. 意念的“锚定”与“疏导” 针对无法立即消除的负面情绪,本书提供了一套“意念锚定”技术。读者学习如何将注意力从纷乱的思绪中抽离,暂时“锚定”在一个平静的身体区域(如丹田或掌心),从而避免情绪的过度蔓延,为后续的深度疏导创造空间。 3. 建立“每日情绪检查清单” 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帮助读者每日进行简短的情绪盘点,识别哪些情绪正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并引导读者选择对应的呼吸或膳食策略进行干预。 结语:健康是持续的自我探索 《掌上智慧》的目标是赋予读者自我觉察与自我调理的能力。健康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段需要持续倾听、理解和修正的旅程。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框架和实用工具,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回身体的内在和谐与生命的力量。它鼓励你成为自己身体最智慧的“导航员”。 --- 适合读者群体: 关注长期健康、寻求非药物干预方案的职场人士。 希望深入理解传统养生哲学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实践者。 感到身体存在持续性疲劳、紧张或消化困扰,但难以找到明确病因的人群。 所有对身心连接、自主神经调节和内在平衡感兴趣的探索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邀請了全國各地知名醫院的醫生、學者共同參與圖書的編輯審訂工作,其中包括尚雲青、陳飛松、李海濤等著名醫生。

  尚雲青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雲南中醫學院中藥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飛松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教授。
  李海濤 從事中醫多年,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主編簡介

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陳飛松


  ●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會長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考試委員會副秘書長、教授
  ●北京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抗癌協會理事
  ●1997 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優秀中西醫結合青年骨幹」

貴州省興仁縣中醫院院長 溫玉波

  ●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常務理事
  ●中醫針灸專家、中醫世家的第四代傳人
  ●從事中醫、針灸醫療工作 2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運用中醫、中藥、針灸療法,治療各類疾病

 

图书目录

CHAPTER 1
手太陰肺經
中府 12
雲門 12
天府 12
俠白 13
尺澤 13
孔最 14
列缺 14
經渠 15
太淵 15
魚際 16
少商 16

CHAPTER 2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18
二間 18
三間 19
合谷 19
陽溪 20
偏歷 20
溫溜 21
下廉 21
上廉 21
手三里 22
曲池 22
肘髎 23
手五里 23
臂臑 24
肩髃_24
巨骨 25
天鼎 25
扶突 26
口禾髎 26
迎香 26

CHAPTER 3
足陽明胃經
承泣 28
四白 28
巨髎 29
地倉 29
大迎 30
頰車 30
下關 31
頭維 31
人迎 32
水突 32
氣舍 33
缺盆 33
氣戶 34
庫房 34
屋翳 35
膺窗 35
乳中 36
乳根 36
不容 37
承滿 37
梁門 38
關門 38
太乙 39
滑肉門 39
天樞 40
外陵 40
大巨 41
水道 41
歸來 42
氣衝 42
髀關 43
伏兔 43
陰市 44
梁丘 44
犢鼻 45
足三里 45
上巨虛 46
條口 46
下巨虛 47
豐隆 47
解溪 48
衝陽 48
陷谷 49
內庭 49
厲兌 50

CHAPTER 4
足太陰脾經
隱白 52
大都 52
太白 53
公孫 53
商丘 54
三陰交 54
漏谷 55
地機 55
陰陵泉 56
血海 56
箕門 57
衝門 57
府舍 57
腹結 58
大橫 58
腹哀 59
食竇 59
天溪 60
胸鄉 60
周榮 61
大包 61

CHAPTER 5
手少陰心經
極泉 64
青靈 64
少海 65
靈道 65
通裡 66
陰郄 66
神門 67
少府 67
少衝 68

CHAPTER 6
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70
前谷 70
後溪 70
腕骨 71
陽谷 71
養老 72
支正 72
小海 73
肩貞 73
臑俞 74
天宗 74
秉風 74
曲垣 75
肩外俞 75
肩中俞 76
天窗 76
天容 76
顴髎 77
聽宮 77

CHAPTER 7
足太陽膀胱經
睛明 80
攢竹 80
眉衝 81
曲差 81
五處 82
承光 82
通天 83
絡卻 83
玉枕 84
天柱 84
大杼 85
風門 85
肺俞 86
闕陰俞 86
心俞 87
督俞 87
膈俞 88
肝俞 88
膽俞 89
脾俞 89
胃俞 90
三焦俞 90
腎俞 91
氣海俞 91
大腸俞 92
關元俞 92
小腸俞 92
膀胱俞 93
中膂俞 93
白環俞 93
上髎94
次髎 94
中髎 94
下髎 94
會陽 95
承扶 95
殷門 95
浮郄 96
委陽 96
委中 97
附分 97
魄戶 98
膏肓 98
神堂 99
譩譆 99
膈關 100
魂門 100
陽綱 101
意舍 101
胃倉 102
肓門 102
志室 103
胞肓 103
秩邊 104
合陽 104
承筋 105
承山 105
飛揚 106
跗陽 106
崑崙 107
僕參 107
申脈 108
金門 108
京骨 109
束骨 109
足通谷 110
至陰 110

CHAPTER 8
足少陰腎經
湧泉 112
然谷 112
太溪 113
大鐘 113
水泉 114
照海 114
復溜 115
交信 115
築賓 116
陰谷 116
橫骨 117
大赫 117
氣穴 118
四滿 118
中注 119
肓俞 119
商曲 120
石關 120
陰都 121
腹通谷 121
幽門 121
步廊 122
神封 122
靈墟 123
神藏 123
彧中 124
俞府 124

CHAPTER 9
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 126
天泉 126
曲澤 127
郄門 127
間使 128
內關 128
大陵 129
勞宮 129
中衝 130

CHAPTER 10
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132
液門 132
中渚 133
陽池 133
外關 134
支溝 134
會宗 134
三陽絡 135
四瀆 135
天井 136
清冷淵 136
消濼 137
臑會 137
肩髎 138
天髎 138
天牖 139
翳風 139
瘛脈 140
顱息 140
角孫 141
耳門 141
耳和髎 142
絲竹空 142

CHAPTER 11
足少陽膽經
瞳子髎 144
聽會 144
上關 145
頷厭 145
懸顱 146
懸釐 146
曲鬢 146
率谷 147
天衝 147
浮白 148
頭竅陰 148
完骨 149
本神 149
陽白 150
頭臨泣 150
目窗 151
正營 151
承靈 151
腦空 152
風池 152
肩井 153
淵腋 153
輒筋 154
日月 154
京門 155
帶脈 155
五樞 156
維道 156
居髎156
環跳 157
風市 157
中瀆 158
膝陽關 158
陽陵泉 158
陽交 159
外丘 159
光明 160
陽輔 160
懸鐘 161
丘墟 161
足臨泣 162
地五會 162
俠溪 163
足竅陰 163

CHAPTER 12
足厥陰肝經
大敦 166
行間 166
太衝 167
中封 167
蠡溝 168
中都 168
膝關 169
曲泉 169
陰包 170
足五里 170
陰廉 171
急脈 171
章門 172
期門 172

CHAPTER 13
督脈
長強 174
腰俞 174
腰陽關 175
命門 175
懸樞 176
脊中 176
中樞 177
筋縮 177
至陽 178
靈台 178
神道 179
身柱 179
陶道 180
大椎 180
啞門 181
風府 181
腦戶 181
強間 182
後頂 182
百會 183
前頂 183
囟會 184
上星 184
神庭 185
素髎 185
水溝 185
兌端 186
齦交 186

CHAPTER 14
任脈
會陰 188
曲骨 188
中極 189
關元 189
石門 190
氣海 190
陰交 191
神闕 191
水分 192
下脘 192
建裡 193
中脘 193
上脘 194
巨闕 194
鳩尾 194
中庭 195
羶中 195
玉堂 195
紫宮 196
華蓋 196
璇璣 197
天突 197
廉泉 198
承漿 198

CHAPTER 15
經外奇穴
四神聰 200
當陽 200
印堂 201
魚腰 201
上明 201
太陽 202
耳尖 202
球後 203
上迎香 203
內迎香 204
夾承漿 204
聚泉 205
海泉 205
金津 206
玉液 206
翳明 206
頸百勞 207
子宮 207
定喘 208
夾脊 208
胃脘下俞208
痞根 209
下極俞 209
腰宜 210
腰眼 210
十七椎 211
腰奇 211
肩前 212
肘尖 212
二白 213
中泉 213
中魁 214
大骨空 214
小骨空 215
腰痛點 215
外勞宮 216
八邪 216
四縫 217
十宣 217
髖骨 218
鶴頂 218
百蟲窩 219
內膝眼 219
膝眼 220
膽囊 220
闌尾 221
內踝尖 221
外踝尖 222
八風 222
獨陰 223
氣端 22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800884
  • 叢書系列:穴道按摩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2 x 23.3 x 1.0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對健康養生的書通常是「讀過就算了」,很少會真的「用到」書裡的內容,因為很多步驟太繁瑣,或者工具太難準備。但這本《穴位對症按摩》很不一樣,它完全體現了「隨時隨地可操作」的精神。我最欣賞它的一點是,它提供的許多按摩技巧幾乎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大部分時候,你只需要一根手指頭,甚至連手都不用,有些穴位甚至可以用筆的鈍端輕輕點壓就好。舉個例子,我常常在開冗長的線上會議時,會感到眼睛乾澀和頭昏腦脹。書裡有一個專門針對「提神醒腦」的穴位組合,我可以在不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情況下,偷偷在桌子底下按壓幾分鐘,那種精神渙散的感覺真的能被快速拉回來。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把「養生」這件事從一個需要特地撥出時間的「任務」,轉化成融入日常生活的「小習慣」。對於像我這樣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的都市人來說,這種不需要額外設備、不用複雜準備的按摩法,才是真正能堅持下去的關鍵。它讓我們意識到,身體的自癒力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中,只是需要一本好書來教我們如何啟動它。

评分

我老媽最近迷上了養生這一塊,剛好我幫她找禮物,就挑了這本《穴位對症按摩》。她以前常常因為更年期的各種不適,像是熱潮紅、心悸這些問題感到很困擾,看醫生又說沒什麼大問題,只能靠自己調適。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單單是處理肌肉痠痛這種表層問題,對於一些比較細微、跟內分泌和情緒相關的症狀,它也有專門的章節去對應處理。我媽拿到書後簡直愛不釋手,她說裡面的文字讓她感覺很安心,不像有些書會把症狀講得好像很嚴重,這本就很溫和地引導你去自我覺察。她特別提到,書裡對「安神助眠」那一塊的介紹非常細膩,她學會了幾個在睡前可以輕輕揉捏的穴道,堅持了一陣子,睡眠品質確實有提升,臉上氣色也比以前紅潤多了。身為子女,看到長輩能透過這樣自然的方式改善生活品質,真的比送什麼昂貴的保健品都來得開心。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上,對長輩來說也很友善,字體大小適中,圖文比例拿捏得很好,不會讓人眼花撩亂,讓她可以輕鬆地學習和實踐。

评分

說到穴位按摩這類書籍,我個人比較挑剔,因為很多書寫得太學術化,或者反過來,又太過於江湖術士的感覺,很難找到一個中間平衡點。這本《穴位對症按摩》給我的感覺是,它在專業度和親民度之間取得了絕佳的平衡。我本身是個運動愛好者,偶爾會因為訓練過度拉傷或肌肉緊繃,需要快速緩解。這本書裡面關於「運動傷害與恢復」的部分,對我來說簡直是寶庫!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拉傷了要按哪個穴位止痛,更會教你如何分辨是氣滯還是血瘀造成的疼痛,進而採取不同的按摩手法。我上個月打籃球扭傷腳踝,初期冰敷後,我就馬上翻到書裡對應的章節,依照指示進行溫和的按壓,搭配書中建議的局部熱敷,恢復速度比我預期的快很多。這種結合了基礎中醫理論和現代生活情境的應用,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非常高,不只是應付日常小病痛,對專業運動後的恢復也有實質幫助。它讓我對穴位按摩的理解從「按一按就好」進化到了「有策略地按摩」,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评分

這本書真的是翻到我心坎裡去了!我最近工作壓力大,肩頸僵硬到不行,晚上睡覺也常常翻來覆去,搞得人氣色很差。剛好同事推薦我試試看中醫的穴位按摩,上網找了很久,終於看到這本《穴位對症按摩》的簡介,那時候就覺得,嗯,這個作者好像很懂我們這些上班族的痛點。翻開書後,我最喜歡它排版的清晰度,每個穴位都有很詳細的圖解,而且不只是教你按哪裡,更會跟你解釋這個穴位對應到身體哪個系統,像是「肝火旺盛」按哪個穴位,對我這個常常熬夜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本來對中醫理論有點怕怕的,覺得很深奧,但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生活化,完全沒有那種教科書的距離感,讀起來很親切,就像鄰家很會養生的阿姨在跟你分享她的獨門秘笈。我試著照著書裡的方法,每天睡前按壓幾個指定的穴道,大概一個星期吧,真的有感覺到身體比較放鬆,尤其是晚上入睡的速度明顯加快,早上起來也覺得比較有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它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導,讓我開始更重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學會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照顧自己。對於想開始接觸穴位按摩,但又怕太複雜的新手來說,我真心推薦這本,它絕對是入門首選,讓你從此擺脫身體的小毛病困擾。

评分

說實在話,我對這類型的健康書籍通常抱持著一半信一半不信的態度,因為市面上太多那種誇大療效的書了,看了半天,結果自己按了半天也沒啥感覺。但是這本《穴位對症按摩》,真的讓我有點驚艷到。我主要是因為長期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吃飽飯後總是覺得肚子悶悶脹脹的,很不舒服。這本書裡面針對腸胃道問題的章節特別豐富,它不像一般只會告訴你「按這裡」,而是會列出一整套的按摩組合拳,從中脘穴到內關穴,每個穴位的按壓力度、持續時間,甚至連呼吸的配合都有清楚的說明。我特別喜歡它在描述穴位位置時,用到的那些非常生活化的對照點,像是「在手腕橫紋往上數三指幅」,這種描述對我這種路癡來說非常受用,不用在那邊對著骨頭或經絡圖猜半天。我每天午飯後都會抽出十分鐘,依照書上的步驟來操作,神奇的是,那種飯後難受的飽脹感真的減輕了不少,我現在連外食的負擔感都比較少了。而且,這本書的紙質和裝訂也很棒,放在床頭櫃上隨時可以拿起來翻閱,書頁不容易因為經常翻動而脫落,看得出來是蠻用心製作的。它真正做到了實用、易懂,並且能確實帶來改善,完全不是那種華而不實的空頭支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