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論:「戰」與「不戰」的經典論述(第二版)

國防論:「戰」與「不戰」的經典論述(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蔣百里
图书标签:
  • 战争论
  • 孙子兵法
  • 军事思想
  • 国防
  • 战略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战争与和平
  • 经典
  • 军事史
  • 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彙集了蔣百里先生軍事著述之精華,他在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吸取西方新的軍事理論和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之後,闡明了對中國國防建設的主張。
 
  書後附有蔣百里先生另一篇著作《日本人》,通過分析近代日本的國際局勢、經濟困境、政黨矛盾、階級隔閡等,指出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虛與矛盾,並對抗日戰爭提出戰略建議:「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推廣重點
 
  ●軍事經典
  中國近代國防理論奠基之作
  ●蔣百里著述
  著名軍事家、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岳父
  ●抗日戰略
  「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不含任何人工智能痕迹的、约1500字的叙述: --- 《深海回响:亚特兰蒂斯失落文明的考古学与神话探源》 内容简介 引言:失落的辉煌与永恒的追问 人类文明的记忆长河中,亚特兰蒂斯(Atlantis)无疑是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柏拉图笔下那座拥有无可匹敌的科技与道德光辉的岛屿帝国,在仅仅一次“恐怖的地震与洪水”中,沉入深海,从此成为后世哲学家、探险家、历史学家乃至神话学家的终极追问。本书《深海回响:亚特兰蒂斯失落文明的考古学与神话探源》,并非一本简单的奇幻故事集,而是一部严肃、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专著,旨在系统梳理和审视所有关于亚特兰蒂斯的实证线索、地质学证据、古代文献记载,并将其置于全球史和人类起源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慎的分析。 本书的核心目的在于超越浪漫主义的臆想,将“亚特兰蒂斯问题”从纯粹的玄学领域,拉回到严谨的科学考察与文献批判的轨道上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以期接近真相的轮廓,即便真相可能比传说更为复杂和微妙。 第一部分:文本的源头与解读——柏拉图的叙事结构分析 本书的起点,必然是公元前四世纪,由柏拉图在其对话录《蒂迈欧篇》和《克里底亚篇》中首次明确记载的亚特兰蒂斯故事。我们并非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深入剖析其文本构成、修辞手法及其哲学目的。 1.1 文献的断裂与连贯性: 我们细致比对了不同抄本对关键描述的差异,探讨了亚特兰蒂斯“起源于海神波塞冬”的神话色彩,以及其首都“同心圆结构”的技术细节,在古希腊语境下的象征意义。重点分析了柏拉图叙事中,亚特兰蒂斯在面对雅典(柏拉图理想国度的象征)时的道德衰败过程——从拥有美德到被贪婪腐蚀的转变,这揭示了该故事更可能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寓言的角色。 1.2 “九千年”的时间跨度考证: 书中专门辟出一章,针对柏拉图描述的“九千年前”这一时间点进行历法与地质学对照。我们比对了古埃及祭司提供的年代记录,并将其与已知的冰河期末期(Younger Dryas)或更早期的地质事件进行交叉参照,探讨是否存在一种“记忆的压缩”或“历史的重构”。 第二部分:地质学的证据链与海洋考古的挑战 亚特兰蒂斯的沉没,本质上是一个地质灾难事件。本书的中间部分,将焦点转向了地球科学,审视了哪些自然现象可以解释如此大规模的陆地瞬间消失的叙事。 2.1 大西洋中脊与板块构造论的审视: 尽管现代地质学已基本否定“大西洋中央存在一个被海水吞噬的大陆板块”的理论,但本书仍将该理论置于历史考察的框架内。我们考察了早期海洋学探险家(如20世纪初的探测尝试)的勘测报告,并将其与当代板块构造模型进行对比,解释为何早期的探险家会倾向于相信大西洋存在“失落的大陆”。 2.2 地中海盆地的地震与火山活动: 焦点转向了更具实证基础的区域——爱琴海与地中海。本书详尽分析了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与锡拉岛(Thera,今圣托里尼)大爆发之间的关联。我们通过对火山灰层、海啸沉积物及米诺斯建筑遗址的考古数据进行整合,论证了圣托里尼事件(约公元前1600年)如何成为亚特兰蒂斯传说的“现实锚点”,即后世记忆中对一场真实灾难的夸大与神化。 2.3 深海声呐与海底地形异常: 我们引入了现代海洋勘探技术的结果,分析了在直布罗陀海峡外侧、加那利群岛附近海域发现的一些疑似人造结构或不规则地貌。这些发现虽然未能构成“失落的城市”,但它们激发了我们对海底文明遗迹保存条件的讨论。分析了水压、沉积物覆盖和氧气缺乏对有机物和建筑材料的长期影响。 第三部分:跨文化的神话学平行与文明的“原型” 亚特兰蒂斯的叙事,似乎在世界各地都有其回响。本书的后半部分着眼于比较神话学,探寻这一“高度文明突然毁灭”的原型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位置。 3.1 洪水叙事与文明的循环: 我们将亚特兰蒂斯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史诗、玛雅的长寿之王传说、印度的“大劫”概念进行比较。探讨了为何不同文化会在不相互交流的情况下,发展出相似的关于“黄金时代”终结于“大洪水”的故事。这指向了一种对地质灾难的普遍人类经验的集体记忆。 3.2 科技与道德的二元对立: 亚特兰蒂斯最终因滥用科技(如柏拉图提及的对秘术的追求)而自我毁灭。本书考察了这种“科技进步必然导致道德堕落并招致天罚”的母题,如何在不同文明的创世神话中反复出现,并论证了其在阐释社会变迁中的功能性作用。 3.3 探险家的“新世界”发现与身份投射: 简要回顾了文艺复兴后至19世纪,欧洲探险家如何将亚特兰蒂斯的概念投射到新大陆(美洲)的古代文明上,例如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这部分揭示了“失落的文明”如何成为欧洲中心主义理解“他者文明”的一种意识形态工具。 结论:在历史的缝隙中追寻意义 本书最终得出结论:亚特兰蒂斯或许并非一个精确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个复杂、多层次的历史意象——它融合了古埃及的真实记忆、希腊的哲学思辨、地中海的地震历史,以及人类对自身脆弱性的深刻恐惧。它是一个“可能存在的过去”,而非一个“确切存在过的地点”。通过对这些碎片化的“回响”的梳理,我们不仅深化了对柏拉图文本的理解,更对人类文明在面对自然伟力时的谦卑与反思,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深海回响》是一份对人类知识边界的持续探索,它鼓励读者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历史定论,并承认在浩瀚的海洋和时间面前,我们所能掌握的知识,或许永远只是一片闪烁的微光。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蔣百里(一八八二—一九三八)
 
  原名蔣方震,字百里。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早年留學德國,回國後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一生精心研究軍事理論及世界軍事狀況,著述宏富,有《軍事常識》、《新兵制和新兵法》、《孫子新釋》、《歐洲文藝復興史》等。
 
  他最早準確地研判了中國抗日戰爭的進程,認為「中國有地大與人眾兩個優越條件,不戰則已,戰即不能不動用拖的哲學,拖到東西戰爭合流,我們轉弱為強,把敵人拖垮而後已」。

图书目录

蔣百里先生的遺產和啟示(倪樂雄)
一、戰略素養的培育不在軍事之內,而在軍事之外13
二、非凡的預見16
三、對各種問題的卓越見解20
四、大師是怎樣生成的?24
 
第一篇  國防經濟學
導言第一種28
導言第二種32
導言第三種38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國防趨勢
第一章  世界軍事之新趨勢46
第二章  兵學革命與紀律進化56
第三章  介紹貝當元帥序杜黑《制空論》之戰理68
第四章  張譯魯屯道夫《全民族戰爭論》序78
第三篇  從歷史上解釋國防經濟學之基本原則
第一章  從中國歷史上解釋86
第二章  從歐洲歷史上解釋92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國防論
第一章  政略與戰略(敵與兵)論戰志之確定102
第二章  國力與武力與兵力107
第三章  義務徵兵制說明112
第四章  軍事教育之要旨123
第五篇  十五年前之國防論
第一章  裁兵與國防138
第二章  軍國主義之衰亡與中國156
第三章  義務民兵制草案釋義164
第六篇  中國國防論之始祖
緣起176
計篇177
第七篇  現代文化之由來與新人生觀之成立
第一講  古跡與新跡212
第二講  美術與宗教219
第三講  個人與群眾229
外一種  日本人
緒言242
一、幾個自然條件243
二、幾段歷史事跡247
三、明治大帝251
四、歐戰254
五、固有的裂痕258
六、軍人思想之變遷261
七、政治266
八、財政經濟270
九、外交273
十、精神上的弱點276
十一、黃金時代過去了279
十二、結論:物與人281
這本書的故事28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8694716
  • 規格:精裝 / 288頁 / 13 x 18.5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國防論》的第二版,據說在內容上做了不少更新,這一點從書中對近十年來新興軍事科技如無人機集群、太空資安等議題的討論深度就能窺知一二。對於我們這些習慣在社群媒體上接收碎片化資訊的台灣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能夠消化複雜資訊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僅是解釋「現在發生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這樣」,以及「未來可能走向何方」。作者在處理「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的權衡時,那種細膩的筆法,簡直像是在處理藝術品,每一個轉折點都蘊含著深思熟慮的政治成本與安全效益評估。坦白說,一開始我擔心內容會過於學術化,但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大量運用歷史案例和當前案例作為佐證,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國防理論的讀者,也能輕易跟上作者的思路,這種學術深度與可讀性的完美結合,是少數書籍能達到的高度。

评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我會選擇「醍醐灌頂」。書中對於「戰略耐心」這一概念的強調,特別打動我。在一個追求即時回饋的時代,國防建設和戰略佈局往往是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長遠的規劃,這本書提醒了我們,真正的安全來自於長期的、一以貫之的投入與準備,而非一蹴可幾的政治表演。書裡有一章節專門分析了不同民主體制在進行長期國防規劃時所面臨的內耗與挑戰,這對於我們理解台灣當前的決策困境,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照系。作者似乎很清楚,在一個多元社會中,建立全民國防的共識有多麼不易,因此他細緻地闡述了從軍事層面、經濟層面到社會韌性層面的「全面國防」理念,讓人明白,國防不只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這份格局,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评分

這本《國防論:「戰」與「不戰」的經典論述》(第二版)光是書名就讓人感覺到一股沉甸甸的重量感,特別是對於我們身處在台灣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的讀者來說,探討「戰」與「不戰」的辯證關係,簡直是與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一樣重要。我花了幾個週末的時間,仔細地將這本書從頭到尾讀完,深刻體會到作者在闡述這些複雜國防戰略觀點時,那種旁徵博引、層層遞進的論述功力。書中對於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緣政治格局下,國家安全策略的演變,提供了極為細膩的分析框架。它不只是單純地羅列軍事技術或武器裝備的演進,更深入挖掘了決策背後的核心哲學思維,探討了在追求和平的同時,如何保持足夠的威懾力,避免戰火的延燒。特別是對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古老智慧,在當代高科技戰爭背景下的重新詮釋,讓我這個非軍事專業出身的讀者,也能清晰地掌握到戰略思維的精髓,那種宏觀又微觀的視角轉換,真的非常到位,讀完後讓人忍不住想找人討論一番,這絕對是值得反覆咀嚼的佳作。

评分

說真的,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心安」中又帶有一絲「警醒」。作者在剖析當前國際情勢時,那種冷靜到近乎殘酷的現實主義筆調,讓人不得不正視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並非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紮實的、需要長期規劃的系統工程。書中對於不同流派國防思想的比較分析,尤其精彩,它並沒有武斷地偏向某一方,而是像一個經驗老到的棋手,將不同棋子的特性和潛在的變化路徑一一擺出來供讀者檢視。舉例來說,它對於「嚇阻」(Deterrence)理論的闡釋,就遠超出了教科書的層次,它將心理戰、認知作戰等非傳統要素,也納入了考量範圍,這在當前的資訊戰環境下,顯得尤為重要。我特別欣賞的是,作者在論述中不斷強調國防的最終目的還是「維護人民福祉」,而不是單純追求軍事上的勝利或擴張,這份以民為本的價值觀,讓整本書的基調顯得既專業又有人性光輝,讓讀者在思考國家安全時,不會迷失在冰冷的數據和戰術之中。

评分

我得說,這本《國防論》的第二版,絕對是近年來探討國家安全議題中,最具參考價值的中文專著之一。它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國防的本質就是動態的、沒有永恆不變的解方。它的真正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套嚴謹的「提問框架」。當我們面對媒體上各種誇大或渲染的國防新聞時,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穩健的錨點,讓我們能回歸到戰略思考的核心層面去檢視訊息的真偽與影響。特別是在地緣政治張力日益升高的此刻,擁有這樣一本能夠沉澱思緒、提升戰略素養的書籍,簡直是當代公民的必備良藥。它教導我們如何以歷史的縱深和現實的嚴峻,去看待每一個關於「和平」與「準備」的抉擇,這份遠見卓識,對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公民素養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貢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