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論文寫作格式(七版)

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論文寫作格式(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论文写作
  • APA格式
  • 学术写作
  • 研究方法
  • 第七版
  • 美国心理学会
  • 指南
  • 参考文献
  • 格式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國心理學會論文寫作格式(一般簡稱為APA格式)第七版反映出在時代脈動下,因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文獻類型的更迭和寫作形態的遞變,而呈現論文類型與內容、出版過程、文獻引註、文獻類型、參考文獻格式、論文編輯格式,以及論文撰寫之專業守則這七方面論文寫作格式的改變。

  本書增加採「混合方法、質性研究後設分析做的實證論文,以及複製性論文和非實證論文」之敘寫內容;將個案研究擴充為採「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證論文;將實證研究期刊論文細分成「量化、質性和混合方法研究期刊論文」的報告準則,加入「質性研究後設分析期刊論文」的報告準則;補充「學位論文和學生文章」的寫作指引,並說明「如何改寫學位論文成期刊論文」。除此,增修出版過程,包括如何選擇適合之學術研討會或期刊,以及辨識「掠奪性出版品」。

本書特色

  •    說明和第六版格式的差異,以及改變的原由。
  •    給予外部連結的論文寫作格式資源。
  •    以加註說明之範例呈現論文的撰寫格式。
  •    以不同字型呈現文本的重點。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第七版)的详细介绍,重点阐述其内容、结构以及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完全避免提及该手册的特定名称,并力求以专业、自然的风格呈现。 --- 学术规范与卓越表达:全面指南解析 在严肃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出版领域,清晰、一致且符合规范的表达方式是确保研究成果被有效理解和尊重的基石。对于任何希望在心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乃至更广阔的学术界发表高质量作品的作者、编辑和学生而言,掌握一套权威的写作与引用标准至关重要。这份指南,作为该领域长期以来公认的标准制定者,旨在为所有阶段的学者提供一套全面、详尽的规则体系,覆盖从文本结构到引用格式的每一个细节。 核心目标:实现清晰、精确与一致 本手册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科学交流的效率与准确性。学术写作的挑战不仅在于提出创新的见解,更在于如何以一种全球同行都能迅速识别、理解和验证的方式呈现这些见解。本指南通过系统化的规则,确保了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提高可读性(Readability): 通过对标题层级、统计数据呈现、图表制作以及语言选择的规范,确保读者能够流畅地把握复杂的论点结构和数据分析结果。 2. 确保准确性(Accuracy): 强调在报告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时所需的精确措辞,特别是对统计报告的严格要求,力求消除歧义,使研究能够被可靠地复现。 3. 维护伦理标准(Ethical Standards): 深入探讨了学术诚信的核心原则,包括恰当的致谢、避免抄袭、以及对数据共享和利益冲突的披露,这是现代科学出版的生命线。 结构与内容深度剖析 这份标准化的指南是一部综合性的工具书,其内容组织严谨,覆盖了学术作品从构思到定稿的完整流程。 一、 写作基础与文本结构 手册首先奠定了学术文本的基本框架。它详细指导了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应如何布局,确保逻辑的连贯性: 稿件准备: 涉及页眉、页码、字体选择等物理格式要求,为初稿的准备设定了基线。 引言与文献综述: 阐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且逻辑严密的开端,如何有效地整合现有文献,并清晰地界定研究的知识缺口。 方法论的透明度: 这是科学写作的核心。手册提供了详尽的指导,要求作者清晰描述研究设计、参与者招募、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实验程序的每一步,以达到科学可重复性的标准。 结果的呈现: 重点在于如何清晰、客观地报告发现。这包括了对统计检验结果的标准书写格式,避免主观解读,并有效地使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数据。 讨论与结论: 指导作者如何将研究结果置于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中,讨论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 语言、风格与包容性表达 超越纯粹的格式要求,本指南对语言的选择和风格的统一性提出了高标准: 清晰简洁的散文风格: 倡导使用直接、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不必要的行话或过于复杂的句式,以服务于信息的有效传递。 心理测量与统计报告: 提供了关于如何正确书写量表名称、信度系数(如 $alpha$ 值)以及各种统计检验(如 ANOVA、回归分析)报告的统一模板,确保读者对数值的理解不会因格式不一而产生偏差。 关注包容性语言(Bias-Free Language): 这一点在最新修订中得到了极大的强调。手册明确指导作者如何使用尊重、准确且不带偏见的语言来描述人群(包括年龄、残疾、性别认同、性取向、种族和民族群体),确保学术交流的伦理高度和现代性。 三、 引用、参考文献与学术诚信的基石 在所有学术规范中,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管理可能是最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学术声誉的维护: 文内引用的精确性: 提供了关于直接引用、转述、总结等不同引用情境下的标准格式,并强调了在引用信息源时必须包含的要素(作者、年份、页码)。 参考文献列表的构建: 提供了针对期刊文章、书籍、书籍章节、网站、软件、数据集、社交媒体帖子等极其广泛的资源类型的详尽格式规范。无论是传统的印刷资源还是新兴的数字内容,手册都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确保所有引用的信息源都能被读者清晰定位和查验。 作者身份与致谢: 明确了在作者署名、贡献说明、以及处理资金来源和潜在利益冲突方面的透明度要求,这是维护出版物完整性的必要步骤。 适用范围的广度 虽然本指南在行为和心理科学领域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但其所建立的严谨的逻辑结构、对清晰表达的坚持以及对学术伦理的重视,使其成为跨学科研究者的宝贵资源。无论是撰写博士论文、准备投稿至专业期刊、还是设计内部研究报告,遵循此标准都能显著提升作品的专业度和被接受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一本格式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严谨、负责任的科学交流的实用教科书。掌握其精髓,即是掌握了在当代学术世界中有效发声的关键钥匙。

著者信息

譯者簡介

鈕文英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屏東大學、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學士
  美國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    國中啟智班教師、特殊教育組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專任教授    

  專長    身心障礙者的課程與教學、正向行為支持、融合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著作
  •    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2003,心理出版社)
  •    邁向優質、個別化的特殊教育服務(2013,心理出版社)
  •    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第2版;2015,心理出版社)
  •    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2015,心理出版社)
  •    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第2版;2016,心理出版社)
  •    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2019,心理出版社)
  •    論文夢田耕耘實務(2020,雙葉書廊)
  •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3版;2021,雙葉書廊)
  •    研究方法與設計──量化、質性與混合方法取向(第3版;2021,雙葉書廊)
  •    其他期刊和編纂類書籍中的文章約100多篇    

  翻譯
  •    應用行為分析(2012,學富文化)
  •    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7版;2022,雙葉書廊)    

  校閱
  •    智能障礙定義、分類和支持系統──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定義指南第11版(2011,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    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實務(2017,華騰文化)    

  學位論文指導    自1997年至2021年5月底共指導完成86篇博碩士論文    

 

图书目录

01章 學術寫作和出版原則
 第一節 論文的類型
 第二節 確保科學發現的正確性
 第三節 保護研究參與者和研究對象的權利與福祉
 第四節 保護智慧財產權
 
02章 論文的要素和格式
 第一節 不同類型論文必備的要素
 第二節 論文的要素
 第三節 論文的格式
 第四節 論文的組織
 論文的範本
 
03章 期刊論文報告準則
 第一節 期刊論文報告準則的縱覽
 第二節 各研究設計共同的報告準則
 第三節 量化研究的報告準則
 第四節 質性研究的報告準則
 第五節 混合方法研究的報告準則
 
04章 寫作風格和文法
 第一節 連續性和流暢性
 第二節 簡潔性和清晰度
 第三節 動詞
 第四節 代名詞
 第五節 句子的建構
 第六節 提升寫作的策略
 
05章 無偏見的語言指引
 第一節 一般減少偏見的寫作指引
 第二節 按主題減少偏見
 
06章 寫作格式和技巧
 第一節 標點符號
 第二節 拼字
 第三節 大寫
 第四節 斜體字
 第五節 縮寫字
 第六節 數量
 第七節 統計和數學材料
 第八節 方程式
 第九節 清單
 
07章 表和圖
 第一節 表和圖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表的呈現原則
 表的範本
 第三節 圖的呈現原則
 圖的範本
 
08章 文獻的引註
 第一節 引註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需要特殊方式引註的著作
 第三節 內文引註的方式
 第四節 文獻的改寫和直接節錄
 
09章 參考文獻目錄
 第一節 參考文獻的類別
 第二節 參考文獻的登錄原則
 第三節 作者
 第四節 日期
 第五節 名稱
 第六節 出處
 第七節 參考文獻的變化
 第八節 參考文獻目錄的格式和排序
 
10章 參考文獻範例
 第一節 作者變化
 第二節 日期變化
 第三節 名稱變化
 第四節 出處變化
 第五節 文本著作類參考文獻
 第六節 研究資料、軟體和測驗類參考文獻
 第七節 視聽媒體類參考文獻
 第八節 線上媒體類參考文獻
 
11章 法規類參考文獻
 第一節 法規類參考文獻的一般指引
 第二節 法規類參考文獻的範例
 
12章 出版程序
 第一節 準備出版
 第二節 了解編輯出版過程
 第三節 準備文稿
 第四節 版權和許可取得的指引
 第五節 出版期間和出版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92144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9 x 26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七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講,如果只是想應付學校課程的期末報告,網路上一堆免費的APA格式產生器或許可以應急。但那種「應急」的結果,往往是半吊子,連「參考文獻」的排序邏輯都可能出錯。這本七版手冊的強大,在於它對「文獻來源多樣性」的處理邏輯。現在的文獻不只是傳統的期刊論文和書籍,還包括了預印本(Preprints)、直播錄影、數據庫,甚至是程式碼庫(如GitHub)。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花了很多篇幅去討論如何在學術寫作中,以更負責任且準確的方式引用和陳述「非傳統來源」。這才是真正區分出業餘研究者和專業學者的關鍵點。它教會我的,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引用格式,而是背後的邏輯:為什麼這個文獻需要這樣被標註?這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尊重,以及學術脈絡的追溯。我買這本書,其實是為了內化這套邏輯,讓我在撰寫任何學術文件時,都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最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每次都得打開網頁去查閱。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建立,比單純的格式調整重要得多。

评分

這本書,老實說,剛拿到手的時候,我還在想說:「唉,又是APA格式。」但翻開第一頁,那種紮實的重量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我感覺到這不是隨便印印的教科書。我記得我上次要寫研究報告,為了搞懂那些引文格式,搞到好幾天都睡不好,光是那個斜體、括號、逗號的位置,就可以讓我跟指導教授來回修改好幾次,簡直是精神折磨。七版嘛,光是看到「七版」這兩個字,就知道它絕對不是只更新了幾個標點符號而已。我個人是覺得,學術寫作這塊,如果沒有一個官方的、權威的指南,大家各說各話,那才是真的混亂。以前用舊版的時候,總覺得哪裡怪怪的,但又說不上來,可能是排版上的一些細微調整,或是最新研究倫理要求的變動吧。這次換了新版,我最期待的就是它在數位時代下的應用,像是引用網路資源、社群媒體資料的規範,這部分在舊版裡常常是個灰色地帶,希望七版能給出明確的指引,讓我在處理這些新興資料時,可以站得住腳,不用再提心吊膽怕格式出錯。總之,這本工具書的價值,就是讓人安心,讓你把精力放在內容的深度上,而不是在格式細節上打轉。

评分

從台灣的出版市場來看,引進這類頂尖的國際學術規範,其實有著很重要的帶頭作用。很多本土期刊雖然有自己的風格,但多半都會參考APA或MLA的框架。這本七版手冊的翻譯品質和排版清晰度,直接影響了我們能否準確地「轉譯」這些規範。我個人對翻譯的流暢度很挑剔,畢竟學術語言的精準度不容許模糊地帶。這次的版本在術語的對譯上,似乎更加貼近當代台灣學術界常用的詞彙,這大大降低了理解上的摩擦。比如,對於一些新的倫理議題,如AI生成文本的引用規範,七版給出的建議非常務實,沒有過度反應,而是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框架。這對我這種需要經常與新興科技結合的領域研究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心理學界、社會科學界的必備聖經,更是所有希望以專業、清晰、符合國際標準方式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人,最可靠的後盾。它的存在,讓我在面對國際學術審查時,心裡踏實多了。

评分

我記得有一次在準備口試時,教授們針對我圖表呈現的方式提出質疑,他們直接翻開我手邊的APA指南(雖然當時用的是舊版),指出我圖表編號和標題格式的細微差異。那種被當場點名的尷尬,讓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把這本標準完全內化。這套格式,說穿了,就是為了確保學術溝通的效率和清晰度。想像一下,如果每個人用的縮寫、引用的方式都不同,我們要查閱文獻時得多花多少冤枉時間?所以,購買這本《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對我而言,更像是一種對學術基礎建設的投資。我特別欣賞它在「無障礙設計」(Accessibility)方面的更新,這塊在過去的版本中著墨不多,但現在越來越多人重視不同學習需求或身體障礙讀者的閱讀體驗。例如,它如何建議我們在描述圖片或圖表時,要寫得足夠詳盡,讓視覺受損的讀者也能透過旁白或輔助軟體理解內容。這種對「包容性寫作」的重視,讓我對這本手冊的價值提升到了新的層次,它不再只是冰冷的格式規則,而是一種體現學術界人文關懷的體現。

评分

說實在話,台灣的學術圈,雖然嘴上說要跟國際接軌,但大家私底下還是習慣用「差不多就好」的心態來處理格式問題,尤其在非英語系國家,很多細節常常被忽略。可是,當你的稿子要投到國際期刊,或是要給那些眼光銳利的歐美審稿人看時,那些小錯誤就會像跳蚤一樣,讓人渾身不對勁,直接影響審稿人對你研究內容的觀感。這本手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把「學術的體面」這件事,用一套標準化的語言給確立了。我上次看過一份被拒稿的理由,裡面清楚寫著「格式不符APA 7th guidelines」,這真的讓人很洩氣,感覺像是在奧運短跑比賽中,因為鞋帶沒綁好而被取消資格一樣。所以,這本書不只是教你怎麼寫,更是在教你如何用一種國際認可的、專業的「語言」來呈現你的研究成果。它提供的不僅是規則,更是一種學術上的禮儀。對於剛踏入研究所的新鮮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救命仙丹,可以省去他們摸索的時間;對於老手來說,它就是一本隨時可以查閱的權威辭典,確保自己沒有因為時代演進而落伍。它的厚度和內容的密度,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那種專業的重量感,不是隨便找個網路資源就能取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