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是不斷的喜歡:12個月,我們的島嶼生活記事

日子是不斷的喜歡:12個月,我們的島嶼生活記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食癮,拾影
图书标签:
  • 岛屿生活
  • 旅行
  • 散文
  • 生活
  • 台湾
  • 慢生活
  • 随笔
  • 治愈
  • 日常
  • 自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與IG人氣攝影師〈食癮,拾影〉
一同凝視台灣的絕美日常
52篇攝影散文 * 12月份心情 * 66處私心所在

  以長達兩年時間,走訪台灣各處,
  將十二個月份,重新標誌記憶——

  〈一月是渴望〉
  在一年之始珍惜每天的日出,
  也想起身為島嶼子民,總是嚮往著大海。

  〈四月是眼淚〉
  在基隆小鎮,探訪永不停歇的綿軟細雨,
  當霧散去,終於在馬祖見到了待望的藍眼淚。

  〈七月是海的季節〉
  在島嶼之間穿梭旅行,
  聆聽澎湖的浪,和一起看的那場花火。

  〈九月是憧憬〉
  在山中的美術館遇見侘寂之美,
  到台南走進理想生活。

  正因為生活從來不在他方,
  那些一踏進彷彿就能鬆一口氣的秘密場所,
  才更加令我們心懷感激,眷戀不已。
  每天,也別忘了這樣提醒自己:
  「不管我們擁有的是多是少,
  都別忘了活成喜歡的模樣。」

 
晨昏寄旅:一卷关于时间、旅行与个人重塑的非虚构札记 —— 聚焦于“旅行中的停顿”与“日常的深度挖掘”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游记,亦非对特定地理空间的详尽描摹。它更像是一部在旅途中以不同速度、不同心境写就的随笔集,记录了一段跨越数个地理坐标、长达数月的“慢速迁移”过程。作者以高度自省的笔触,剖析了“在路上”与“归于日常”之间的张力,探讨了现代人在追逐目标与享受当下之间的永恒拉扯。 全书由五个核心篇章构成,每个篇章都对应着一段不同性质的旅居体验——从北欧极简主义的严谨到南欧热烈生活的松动,再到亚洲某处隐秘山谷中的数字排毒。这些地方只是背景,真正的焦点始终落在“人”如何与这些空间发生关联,以及这些关联如何反作用于个体的内在结构。 第一部:迁徙的引力与物理的断舍离 本章着重于“离开”的那个瞬间。作者详细描述了为了这次长途旅行所做的详尽准备,这不是简单的打包行李,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预先清理。她探讨了现代人对“物质安全感”的依赖,以及如何通过物理距离来解构这种依赖。 重点章节示例: 《箱中的哲学:我如何决定留下什么》: 深入探讨了物品的象征意义。一件旧毛衣的去留,往往关乎一段未完成的情感或一段固化的记忆。作者不只列举了物品清单,而是用近乎小说的手法描绘了每一次“放下”时的心理波动,记录了与过去自我告别的仪式感。 《时区的错位与心跳的同步》: 记述了最初几周在时差与新环境间挣扎的经历。身体的疲惫如何转化为精神上的高度敏感?作者细腻地捕捉了当生物钟被打乱后,感官系统如何重新校准,对光线、气味和声音的感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这是一种被迫的“清醒”。 第二部:驻扎的艺术:从观察者到参与者 当旅行从“移动”转变为“驻留”,挑战便从适应环境变成了融入环境。本章详述了作者试图学习在异地生活中建立“临时秩序”的尝试与失败。 作者在欧洲一座人口稀少的古城租下一间顶楼公寓,开始了为期数月的“半隐居”生活。这里的叙事节奏放缓,文字开始沉浸于细节之中。她观察邻居们如何度过每一个漫长的下午,如何看待时间流逝。 《咖啡馆里的沉默契约》: 描写了与当地一位老面包师之间,仅靠手势和眼神交流建立起来的默契。这种非语言的沟通,暴露了语言障碍如何迫使人回到最原始、最真诚的交流层面。作者反思了在高度依赖语言的社会中,我们失去了多少非言语的理解力。 《废墟上的园艺实验》: 作者尝试在阳台上种植本地植物,记录了植物生长的缓慢、不可控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挫败感和满足感。这部分是对“掌控欲”的温和批判,强调了自然节奏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部:数字荒原与信息饥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主动选择“断联”本身就是一种激烈的行为。本章记录了作者在深山或偏远地区进行为期两周的“数字禁食”的经历。 这并非简单的关机,而是面对失去即时反馈、社会连接和身份确认的恐惧。作者详细记录了最初几天的焦虑爆发——强迫性地去寻找信号,对手机屏幕的幻觉。 《没有标签的自我》: 当社交媒体和工作邮件的提醒消失后,作者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她发现,当外部的肯定性评价系统被移除后,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开始混乱,但也正是在这种混乱中,一些深埋的想法浮现出来。 《致“不存在”的朋友们》: 以一种写给未来、但可能永远不会发送的信件形式,回顾了那些在“线上”建立的、却从未在“现实”中加深的关系。她审视了友谊的定义是否需要共同的物理空间来维系。 第四部:时间的非线性:回忆的重构 在长期的、慢速的行进中,作者发现时间不再是线性的流程,而是可以被随时回溯和重组的。本章通过对过往记忆的重新审视,结合当下的情境,展现了记忆的易变性。 例如,在参观一座古老的图书馆时,作者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故乡旧事的小文章,引发了她对童年某个被遗忘事件的全新理解。 《地图上的重影》: 探讨了地理空间如何成为记忆的“触发器”。一个熟悉的街角气味,可以瞬间将她拉回二十年前的某个瞬间,但这个瞬间的感受,已经因为现在的阅历而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变化。 《未完成的对话》: 记录了作者在旅途中不断地与已故的亲人或过去的自己进行“内心对话”。这些对话不是为了和解,而是为了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选择上的。 第五部:归途的悖论:重新学习“回家” 旅行的终点并非地理上的回归,而是精神上的对接。最后一个篇章讨论了从高度的自由和流动的状态,回归到固定的生活结构时所产生的“反向不适”。 《熟悉的陌生感》: 描述了回到自己长期居住的城市后,感觉自己像个游客一样审视一切:熟悉的街道、固定的邻居、重复的工作流程。一切如常,唯独自己变了。 《“慢”的价值移植》: 最终,作者探索如何将旅行中习得的“慢下来”的节奏,小心翼翼地融入到快节奏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抵抗性的、有意识的选择:选择在通勤时观察云层,选择在吃饭时放下手机。 结语: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证明“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到达了哪里,而在于沿途的停顿与反思,如何雕刻出一个新的自我。它是一部关于如何学会与“当下”和解的指南,献给所有在生活中感到匆忙、渴望一次真正意义上“深入”体验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食癮,拾影


  由一對不像母女的母女經營,從2015年開始,記錄並追尋理想生活的模樣。

  除了台灣,更常走往日本與韓國,喜歡有貓的土耳其,最遠到過春天的南半球;喜歡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道,也享受被自然擁抱的瞬間。

  對食癮,拾影而言,旅行就是生活的一部份,而生活也是一種旅行。但願能將世界的不可思議,透過影像與文字,將故事裡的美好和溫度,傳遞出去。著有《濟州島色》。

  P.S. Cherry是女兒,Demi是媽媽。
  
  部落格:eatlovephoto.com/blog
  Facebook:食癮,拾影
  Instagram:eat_love_photo
 

图书目录

一月 渴望
01 喜歡看海,是我們的天性
02 只為了一碗豆花
03 與順順的約定
04 每一天的太陽
【心之所嚮】
 
二月 思鄉
05 歡迎回家
06 你好,我住新北
07 搭上陽光色的車廂
08 城西散步,走走春
09 發光的寶藏
【喜歡城市的理由】
 
三月 花開
10 第一次,在這裡看櫻花
11 春分的黃色
12 不會褪色的木棉
13 與花的意外相遇
【留一束花給自己】
 
四月 眼淚
14 基隆,有雨的氣息
15 濕漉漉的冒險日
16 從大島到小島
17 當霧散去之後
18 聽著海聲,獨自夢遊
【大海帶來的眼淚】
 
五月 生活之味
19 第一杯咖啡
20 日子是不斷的喜歡
21 抬頭看看天空
22 奶奶與菜市場
【釀梅酒】
 
六月 成長的痕跡
23 十年
24 回母校的日子
25 記憶中的遊樂園
26 青梅色的咖啡館
【成熟的樣貌】
 
七月 海的季節
27 一起看的那場花火
28 淺淺的情話
29 珍惜著此時此日
30 綠島的顏色
【海的旋律】
 
八月 貓生
31 在山城裡踏一踏
32 海平面上的貓
33 山腳下的狸奴
34 下輩子當貓好嗎?
【像貓那樣地生活】
 
九月 憧憬
35 山裡的畫布
36 安靜的樹洞
37 讓城市變美的魔法
38 理想生活在台南
【對向馬路】
 
十月 一路向東
39 來自海的祝福
40 因為大海,在此相遇
41 流連忘返的日子
42 金色的浪
43 與太平洋相鄰
【微小平凡的火花】
 
十一月 戀舊
44 浸泡光陰
45 如果咖啡館有記憶
46 不曾經歷的老台北
47 棲身之所
48 底片相機
【懷念一切重要的】
 
十二月 紀念
49 慶生是一種習慣
50 平凡的第一順位
51 儀式感
52 時間向風吹過
【看不膩的101】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01794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後記

  52篇記錄生活的文章與12篇對日子的細碎呢喃,像是一群在宇宙散落的星星。將星星收進同一個抽屜,為大大小小、不同色彩、不同溫度的他們排列整齊,完成的瞬間是一場溫柔的爆炸,我仰起頭,抽屜逃過我的眼睛,變成一座名為書本的星系,翻開,從頭到尾,字裡行間,都能找到時間的座標與記憶。 輾轉了好幾回,出入了幾趟出版社,每一次討論完的結論,往往會在取材、創作到一半的時候,再度被自己重新整理,曾經找不到這本書的模樣,於是時間拉長再拉長,原先計畫是在去年截稿的,延到了年初,如今今年也過去一半了,夏天就快要過完,突然想起在書裡寫下的「日子像風吹過」,實在是像風,咻一下地就溜走,特別是截稿的那段時間,就像身處在強風裡的樹林,幸好思緒沒有被吹亂,身邊也有天使相助,讓我不至於在航行中繼續迷惘。

  「這是一本沒有有效期限的書,像一艘停泊的船,可以停留在任何一段時空。」 後來,我為這本書做下了這樣的註解。因為第一本作品《濟州島色》是以旅遊書籍作為主要方向,內容上多少還是有些實用需求,只是幾年過去,有些景點資訊早已更新,書本裡的內容只能成為回憶,對此感到有些可惜,所以私心希望這一本書,可以沒有期限,也可以存在於任何時間點。

  它是兩年份生活的擷取,雖然是以月份作為區分,但是分類的方式不是利用時間、也並非全都來自季節,而是對於每一個月份的自定義。有些月份適合尋找嚮往、有些月份適合懶散度日、有些月份特別想要看海、也有適合面對自我的月份。正因為是自己設下的形容詞,才能以更多的觸動感受日子,就像為寵物取了名字後,就有了牽掛,或許日子也是這樣。然而,如果在這些自定義之中,有那麼一些得以碰觸到你們的心,那便是我最大的幸運了。

  創造了一座星系,得好好感謝在裡頭發光的恆星。首先要謝謝Demi,她是我的母親、「食癮,拾影」的共同夥伴、我的摯友、人生導師,謝謝她放任我恣意去進行這本書的創作,有時在旁為我燃燒殆盡的靈感,重新點上光亮,當然,在這本書裡也少不了她的攝影作品,能與她一起冒險,是我人生中最難得的幸福。然後,我要非常、非常的感謝悅知出版的夥伴們,在這場漫長的旅途,始終在旁給予最好的建議,一起對作品用心以待,一起引頸期盼,你們是我們身後最強的後盾,謝謝有你們的陪伴。

  在規劃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地球被疫情打亂的兩年之間。希望這本書像是脫離正軌的平行時空,在遺忘病毒與口罩的世界裡,卸下了戰戰兢兢的情緒,那些所及的美好,值得紀念的每一幀畫面,不想捨棄的人事物與生活,都妥妥地安放在這裡。但願在拾起這本書的時候也能想起,其實我們的2020與2021年,還是過得很幸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关注“岛屿生活”这个关键词,因为台湾的各个离岛,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灵魂和规矩。作者选择的这个“我们的岛屿”,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来叙述的?是关于回归自然、回归本心的追寻,还是在特定社群中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如果能触及到人与人之间那种特殊的、因为地理限制而产生的紧密连结,那会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生活在小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加透明和直接,这既是挑战,也是最大的馈赠。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处理这种人际的张力与和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描绘风景的美丽上。毕竟,真正的“生活記事”,不可能只关于风景。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不断地喜欢”这个主题,非常考验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情感的细腻度。如何避免落入过度感伤或过于轻浮的泥沼,持续地捕捉到那些“喜欢”背后的重量和理由,是非常考验功力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成熟的、接受生活不完美性的态度。岛屿生活或许有着田园牧歌的表象,但背后一定也隐藏着对资源有限、信息隔绝的应对。如果作者能将这些现实的纹理,巧妙地编织进那些美好的瞬间里,让“喜欢”不是因为一切都完美,而是因为即使在不完美中,依然能找到值得珍视的理由,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本普通的散文集了。它会成为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探讨。

评分

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很有意思,「日子是不斷的喜歡」,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温暖又日常的魔力。我常常在想,生活里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如果能被温柔地记录下来,是不是就能变成一种特别的宝藏?尤其当它跟「岛屿生活」这个主题结合在一起时,那种海风、阳光、慢下来的节奏感,立刻就浮现在脑海里。我们台湾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是很深的,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依恋,还是对人情世故的细腻体会,都融化在每一天的柴米油盐里。我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那种在日常中不断发现“喜欢”的过程,肯定让人读起来心头一暖,会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忽略了身边正在发生的美好。这不只是一本记录,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活方式的大门,让“喜欢”成为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选择。

评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慢生活”或者“离岛”的宁静,但真正能把这种向往落实到十二个月的细致观察里,并且写出它内在的韵律感,是需要真功夫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非常真实的、不加美化的岛屿生活切面。那种可能带着湿气、偶有不便,但同时又拥有无敌海景的矛盾感,才是最迷人的。这本书如果写得好,不光是文字优美,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一种“在场感”。读的时候,我希望能闻到海水的味道,感受到阳光直射在皮肤上的那种热度。这十二个月的篇幅设定,也很有意思,它保证了叙事的完整性和时间跨度,让人能跟随作者一起,完整地经历一个年度的轮回,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锚点。

评分

说真的,现在市面上很多生活类的书籍,总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鸡汤”感,或者就是单纯的流水账,读完就忘。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相当有层次感,它强调的是“不断地喜欢”,这暗示着一种动态的、需要用心经营的状态,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完美。我猜想,作者在岛屿上的十二个月里,肯定经历了各种天气变化、季节更迭,以及随之而来的心境起伏。这种变化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素材。一个长期居住在岛上的人,对潮汐、星象、甚至某一特定时间段出现的某种植物或海产,应该有着不同于一般游客的深刻理解。我非常好奇,这种长期的沉浸式体验,是如何慢慢雕刻出作者对“日常”的定义,又是如何将那些看似单调的日子,转化为一场场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