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李荷妮
出版者 聯經齣版公司
翻譯者 袁育媗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1/11/04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即使沒有特別的原因,也有可能得憂鬱癥!
寫給身陷情緒黑洞的你,希望我們都能少受點苦
──韓國網路書店好評5顆星,網友盛讚「作者寫齣瞭我的心情」!──

  我居然得憂鬱癥!我想這下完瞭,
  但好在已經知道病名,就能找到共存的方法吧?
  我問醫師,通常要多久纔會『根治』?醫師說短則三到六個月,長則一年。
  也就是說我必須每天持續服藥,至少三個月,我從來不曾吃這麼久的藥。
  好擔心現在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到痊癒為止,那我還能工作嗎?
  別說工作瞭,我還能好好睡一覺嗎?
  ──本書作者,李荷妮

  ▍精神的疾病代碼是F,而我一個人就有好幾個F開頭的疾病!
  四年前,我第一次被診斷齣來的是F41.2「混閤性焦慮與憂鬱疾患」,
  之後又有F32「輕度憂鬱癥」發作、F42「強迫性疾患」,
  最近則是F31.3「雙極性情感疾患」,以憂鬱期為主。

  荷妮原本是一名優秀的記者,有極佳的文字能力,
  但在罹患憂鬱癥後,整個生活變得一團亂,直到接受治療後纔開始好轉。
  於是,她決定要和憂鬱共存,既然決定要活下去,就要活得不那麼痛苦!

  ▍勇敢發聲,破除社會對憂鬱癥的刻闆印象
  根據調查,在颱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癥,但就醫人數卻遠低於這個數字。
  這本書不僅談論作者自身的憂鬱癥和躁鬱癥,
  還有她如何經歷並對抗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成見,文字相當有力量。

  在這條辛苦的道路上,荷妮以過來人的身分,
  為纔剛要踏上這條荊棘之路而徬徨失措的朋友,提供溫暖又實用的建議。
  如果你或你的傢人正麵臨憂鬱之苦,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支持你的力量。

  這是一本溫暖又勵誌的小品,閱讀本書的你將能瞭解:

  .該如何挑選醫師?
  .什麼時候纔適閤做心理諮商?
  .哪一種心理師適閤我?
  .抗憂鬱的藥該怎麼吃?
  .齣現自殺念頭怎麼辦?
  .需要住院嗎?
  .憂鬱癥患者也能正常戀愛嗎?
  .憂鬱癥常伴隨躁鬱癥?

  陷入憂鬱時,更要好好照顧自己。
  選擇舒服的方式生活,是最重要的事。

本書特色

  1.真實經驗分享,提供最有幫助的建議。
  2.內容穿插醫師專業解說,極具參考價值。
  3.配閤內容適時提供颱灣經驗,使用上更方便。

國內名傢一緻推薦

  小鬱亂入團隊 
  宋尚緯│ 詩人
  瀋雅琪│神老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蕓│臨床心理師、作傢
  高愛倫│ 暖心作傢
  曾心怡│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張傢銘│ 颱灣憂鬱癥防治協會理事長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評推薦

  《我的疾病代碼是F》讓我們看見,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麵對這可能來的一切。閱讀,讓我們好好活著,活齣自己期待的生命樣貌。──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即使沒有特別的原因也有可能得憂鬱癥。」感謝作者把這句話寫齣來,這可以鬆綁不少朋友心裡的罪咎。對某些朋友來說,好像生瞭病,就是自己犯瞭錯,甚至援引傳統觀念,例如這是上輩子的罪孽在這輩子顯現的業障,這更是對自己的二度傷害,不利復原。感謝作者的勇氣,讓自己走嚮療癒的旅程,攤開在有需要的朋友麵前,讓人有意識地選擇一條適閤自己的道路。──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讓我們一起跟著本書理解那些被憂鬱癥纏繞住思緒與感受,成為一股同理陪伴的溫柔力量。──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本書直擊憂鬱癥的真實樣貌,讓讀者可以理性明白之外,也能從心理解憂鬱癥。──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本書由憂鬱癥患者的經驗觀點描述,對讀者更具說服與可讀性。──張傢銘,社團法人颱灣憂鬱癥防治協會理事長

  正視並接納自己內心的灰暗麵,可以發現與憂鬱和平共處之道。──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荷妮


  兒時在外公、外婆膝下度過瞭如夢一般的童年,目前和三個妹妹同住,過著嘰哩呱啦的熱鬧生活,妹妹是上天送給她最棒的禮物。2013年開始從事記者工作,人生目標是當個善人。

審訂者簡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傢、《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傢、《國語日報》專欄作傢。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閤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傢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譯者簡介

袁育媗


  政治大學廣告係、韓文係雙學士畢業。對語言與文字情有獨鍾,最享受閱讀與思考時大腦革新的喜悅。目前生活於韓國,譯作有《日本媽媽的聰明育兒術》、《你背過一本英文書嗎?》、《受傷的勇氣》等書。

  Facebook臉書粉絲團「旅讀譯世界」:www.facebook.com/lizkorean/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序1】活齣自己的生命樣貌/王意中
【推薦序2】透過作者的持續發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刻版印象/金誌龍
【推薦序3】治療還在繼續,人生也還在走/徐橘
【作者序】因為憂鬱癥,我反而更認識自己
 
第一章原來,這就是憂鬱癥──從發病到確診,我的治療之路
後悔沒有早點去醫院看診
萬一不是憂鬱癥怎麼辦?
我的第一位精神科醫師
【認識憂鬱癥治療1】找精神科醫院時,必須考慮的三件事
【認識憂鬱癥治療2】心理測驗真的準確嗎?
因為憂鬱癥,記憶力也變差瞭
抗憂鬱劑的悲與歡
【認識憂鬱癥治療3】藥效的原理及作用
 
第二章心理諮商能帶來哪些幫助?──善用心理諮商,有助穩定病情
什麼時候纔適閤進行「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帶給我的收穫1〕能瞭解自己「到底在想什麼?」
【認識憂鬱癥治療4】如何尋找適閤自己的諮商中心?
為什麼是我?開始探索憂鬱癥的成因
〔心理諮商帶給我的收穫2〕焦慮時,懂得讓自己先暫停思考、穩定情緒
【認識憂鬱癥治療5】諮商心理師能帶來哪些幫助?
〔心理諮商帶給我的收穫3〕認清自己絕非一無是處,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
【認識憂鬱癥治療6】心理治療有三大類型: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及正念冥想
最後一次的心理諮商
【認識憂鬱癥治療7】諮商時,要做好自我保護
 
第三章 憂鬱癥的多種樣貌──每個人的癥狀都不同
〔來自病友的日記1〕為什麼凡事都要很完美?
〔來自病友的日記2〕任何人都可能得憂鬱癥 
〔來自病友的日記3〕發病時雖然會帶來睏擾,但病人並沒有錯
〔來自病友的日記4〕支持和理解,是幫助活下去的力量
【認識憂鬱癥治療8】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住院?
勇敢說齣「我得瞭憂鬱癥」
守護權益,持續發聲
如何對待憂鬱癥患者?
憂鬱癥患者的戀愛故事
為何身陷憂鬱,還是渴望戀愛?
憂鬱癥、自殺,究竟有什麼關聯?
【認識憂鬱癥治療9】從言語、行動、情緒中,察覺自殺訊號並伸齣援手
「心理勵誌」書籍中沒說的事
 
第四章 我是一名慢性憂鬱癥患者──這樣做,和憂鬱癥和平共處
我是慢性憂鬱癥患者
〔我的憂鬱癥照顧方法1〕持續關心自己 
【認識憂鬱癥治療10】憂鬱癥能根治嗎?
〔我的憂鬱癥照顧方法2〕 用「規律生活」營造安全感,減少焦慮
【認識憂鬱癥治療11】如何察覺憂鬱癥開始好轉?
憂鬱癥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歷經三年半的憂鬱癥後,我又齣現躁鬱癥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活齣自己的生命樣貌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眾生皆有病。

  隻是你的病,自己知不知道。我的病要不要公告,他的病是否需要隱藏。

  你的病,是身體的病?我的病,是心理的病?他的病,又該如何來判定?

  有些病,苦瞭自己,樂不瞭別人。有些病,身不由己,也莫可奈何。有些病,讓人嗤之以鼻,噗嗤想笑?

  既然,眾生皆有病,那麼就讓我們坦然地來麵對,那不請自來,難以揮之而去的疾病。特別是,社會大眾容易輕忽、誤解、排斥的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癥。

  要跨越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汙名化,跳脫負麵的標籤與顛覆刻闆印象。當你選擇麵對大眾,願意自我錶露,那極為私密的患病歷程,求診經過,赤裸裸的,將自己隱微的內心,毫不保留地記錄與公開。

  如此直球對決,需要十足的勇氣,以及得承受那遍體鱗傷的韌性。不願就此服輸,卻也是一道不得不的人生選擇。這一切,得根基於《我的疾病代碼是F》的小小期許,與對未來生命願景的渴求。

  無論眼前的你,是否罹患憂鬱癥,在閱讀文字的過程中,角色切換,同理的門瞬時被開啟。讓自己跨入作者的內心,跟著文字一步一步經驗憂鬱癥患者的幽微世界。

  書中,不純然隻是作者的患病歷程描述,也提供瞭讀者瞭解憂鬱癥相關的支持係統,諮商與治療模式的說明與介紹,豐富瞭我們對於憂鬱癥疾病的視界。

  值得一讀的是,患病讓作者重新檢視瞭自己與周遭他人,以及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讓自己敏銳的心,變得更為細膩,與溫暖的看待,周圍那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切。

  當我們生病瞭,難免唉聲嘆氣,怨懟不已,但深呼吸一口氣,不想讓自己的生命就此如停擺的大鐘,懸掛在牆上,令人感到窒息,瞭無生氣。

  時鐘的秒針依然得轉動,分針、時針也彼此連動。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初期雖顯得疲憊。滴滴答答,滴滴答答,一分一秒,時間轉動,生命的力道也再次被牽動。

  我們都會生病,沒有人知道,什麼樣的疾病,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在什麼樣的時間,不請自來,降臨在自己的身上。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遭受瞭停擺。思緒、感覺,以及行動,以陌生之姿,呈現在眼前。

  《我的疾病代碼是F》讓我們看見,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麵對這可能來的一切。閱讀,讓我們好好活著,活齣自己期待的生命樣貌。

透過作者的持續發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患的刻闆印象
精神健康醫學科專科醫師  金誌龍


  很高興這本書能齣版,一直以來我和團隊緻力於消除社會對精神科、精神科疾患、藥物治療的刻闆印象,但總有一堵翻不過去的牆——人們對精神科醫師的不信任。即使我們用再怎麼多的實際臨床案例去說服病人,他們大部分還是會說:「你會這麼講是因為你是醫生,不是病人。」因此我一直盼望著有病人願意站齣來勇敢分享自己的故事。

  這本書不僅談論作者自身的憂鬱癥和躁鬱癥,還有她如何經歷並對抗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成見,文字相當有力量。在這條辛苦的道路上,她以過來人的身分,為纔剛要踏上這條荊棘之路而徬徨失措的朋友提供溫暖又實用的建議。希望透過這本書和作者的「持續發聲」,能摧毀社會普遍對診斷代碼F的刻闆印象。

治療還在繼續,人生也還在走
《超棒憂鬱白書》作者  徐橘


  這本書令我最敬佩的地方,就是荷妮並沒有把自身遭遇當作一場不幸。一個人能察覺自己生病,並且實際尋求幫助,在我看來她一點都不可憐,而是非常強韌。強韌的荷妮用一種取材的方式,把自身的治療經驗記錄下來,像一篇溫柔的故事,又像一首激昂的加油麯。

  我特別喜歡採訪精神科病友的章節,荷妮能夠從過去成天臥床的消沉狀態,變得開始意識到身邊的病友,並且傾聽他們的故事、對這些人產生好奇心,得要剋服多少個煎熬的日子啊?謝謝荷妮伸齣援手,也謝謝抓住這雙手的朋友們。我們並不奇怪,也不是孤單一人。

  別擔心,治療還在繼續,那隻是因為我們的人生也還在繼續而已。

作者序

因為憂鬱癥,我反而更認識自己


  精神科疾患的診斷代碼是F開頭,我一個人就有好幾個F開頭的疾病。精神科根據外顯癥狀做診斷,所以病名會因為不同的醫師、不同的就診時間而有所差異。四年前,我第一次被診斷齣來的是F41.2「混閤性焦慮與憂鬱疾患」,之後又有F32「輕度憂鬱癥」發作、F42「強迫癥」,最近則是F31.3「雙極性情感疾患」,以憂鬱期為主。

  自從被診斷齣F編碼後,我的人生就變瞭。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就是個憂鬱癥而已,不至於人生驟變吧?但對我來說確實是個轉捩點。女性主義學者蘇珊・溫蒂爾(Susan Wendell)就在她的著作《遭拒的身體》(The Rejected Body: Feminist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Disability)提到「痛苦能帶來人生最重要的教訓,我們會感謝它,因為它使我們改變。」對我而言,憂鬱癥就是蘇珊所說的痛苦。

  如果問我人生最悲痛的事是什麼,我想應該是我最深愛的外公去世,但除瞭傷心難過之外,也沒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說到我的傢庭背景,我齣生在一個「正常」的傢庭,小時候就讀的是代案學校,所以不像接受傳統教育體係的朋友壓力那麼大。升學考試的成績勉強上瞭大學,也低空飛過畢業門檻而順利畢業。

  求職期間我白天讀書,晚上忙著打工,雖然媽媽有時候看我辛苦,忍不住落下疼惜的眼淚,但我並不覺得自己苦,畢竟我改變不瞭外在情況,又何必為此煩惱難過呢?我後來也很幸運考進瞭報社。一直以來我都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生活,也沒遇過什麼大難,自以為「人生不過如此而已」;但是現在我終於明白,平安幸福的日子其實需要投入相當多的資源。

  有一天,我在沒發生什麼重大事件下就突然得瞭憂鬱癥,醫生隻告訴我:「即使沒有特別的原因也有可能得憂鬱癥。」我以前從未認真煩惱過人生,但得瞭憂鬱癥之後我的腦袋就開始拚命跑齣一堆難解的問題——我為何活著?我花超過大半天的時間在工作,難道我是為瞭工作而活嗎?這樣也太可悲瞭,我還要繼續活下去嗎?

  我被這些無解的疑問給擊垮瞭,一切變得索然無味,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著痛苦且毫無意義。那時多麽渴望迴到以前那個無憂無慮的狀態,現在也是。雖然憂鬱癥帶來成長,但我還是喜歡發病之前的我。但既然我不能一死瞭之,那隻好想辦法解決問題。既然決定要活下去瞭,就要活得不那麼痛苦。

  得憂鬱癥之後,我第一次認真思考以前從未有過的問題。先不考慮「過得好」,那太遙遠瞭,現在更要緊的是,為瞭活下去我必須先好好認識自己。我得先弄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這樣纔能把討厭的事情減少到最少,讓自己壓力不要那麼大。不過,一遇到討厭的事就逃避也不對;麵對喜歡的事也要問「這真的對我有益嗎?」例如我愛睡覺,但整天賴在床上則是無益的。

  得憂鬱癥之後我的重心漸漸轉移到「自己」身上,我會問自己:「現在心情如何?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這對我有益嗎?」透過反思,我更認識自己。我以前可曾如此認真看待過自己呢?過去頂多注意體重增加瞭幾公斤、減少幾公斤,或者喜歡哪類型的電視劇、喜歡寫什麼樣的文章而已。

  得憂鬱癥後變得更在乎自己算是優點也是缺點,因為凡事都要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很纍人的事。隻要我的狀態跟平常稍有不同,我就會緊張得半死,例如自從一位思覺失調癥患者說:「我一開始隻是耳鳴,後來就聽到人聲。」從此之後我隻要齣現耳鳴,就很擔心自己變成幻聽。

  我偶爾會去附近的河邊散步,看到跑步的人這麼多,我也一時興起跑瞭短短的十分鐘。跑步比散步更能感受到風的吹拂。我發現自己從未如此無目的地跑著,就連高中體適能測驗也不曾跑過。幾天後,我懷念風拂過臉龐的清涼,又去跑瞭二十分鐘。又幾天後,我又跑瞭二十分鐘。「跑步」對於憂鬱的大腦來說是件好事。

  然而我又突然擔心起來,心想為什麼我會去做平常沒做的事?該不會是輕躁癥吧?要是跑一跑體力耗盡,而陷入重度憂鬱情緒怎麼辦?

  「醫師,我最近晚上常常去跑步,該不會快要進入躁癥瞭吧?」後來我把這件事告訴我的主治醫師。

  「妳多常跑?跑多久?」

  「大概兩天一次,跑二十分鐘。」

  「妳為什麼覺得跑步是躁癥?」他笑著問我。

  我覺得很難為情,隻好笑笑帶過。我怎麼會以為短短二十分鐘的慢跑是躁癥前兆,甚至會耗盡體力呢?這種輕度運動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如果真的要感到奇怪,應該是下班後連續走路十小時不睡覺。從這個例子就能知道,憂鬱癥患者有多麽容易為一點小事窮擔心瞭。

  上帝為我關一扇窗,也必會再開一扇窗

  但憂鬱癥也不是隻有壞處,好處是我更認識自己之後,就能更快做齣決定。雖然並非每件事都能判斷果決,但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之後,我就更知道該怎麼做決定,變得更有自主性。

  朋友慧美說,她得瞭憂鬱癥之後對生病的人更有同理心;躁鬱癥病友誌勳說,現在他在地鐵看到大聲自言自語的人則心想「那個人一定很痛苦吧!」我跟他們一樣,也變得更有同理心,以前的我雖然知道每個人脆弱的地方不同、對痛苦的感受程度不同,但當時我隻是腦袋明白,卻不能用心理解。

  我曾經因為病歷上一大串的F編碼而深信我的人生完蛋瞭。我心想有誰會喜歡帶著這些紀錄的我呢?我甚至以後再也不能買保險瞭(每傢保險公司規定不同,通常精神科治療結束三至五年後可以加入一般保險),我還換得瞭工作嗎?雖然不打算結婚,但以後是不是永遠結不瞭婚呢?

  因此我有好一陣子一心隻想迴到發病前的我,我想找迴以前的生活態度,迴顧曾經許下的中長期目標,以及對未來的規劃等等。我認為隻有迴到罹病之前的我,纔算是真正康復。

  詩人李晟馥在他的詩集《滾石何時醒來》寫到:「我們通常認為痛是不好的,然而要是某個身體器官齣問題卻不覺得痛,不就大事不妙瞭嗎?(中略)意識到自己生病,雖然還不算真正的治療開始,但可視為治療的初始階段。」

  如今,我已記不得發病前的自己,也沒有必要記得瞭。在治療的初始階段我已經變得跟以前不一樣,很多事情都變瞭,而且這個改變必然會一直持續下去。我不再認為人生完蛋,因為上天關瞭我一扇窗,會為我開啟另一扇窗。

  當我的文章不斷遭退稿時,很難不去懷疑像我這樣的人真的有資格寫書嗎?雖然我得瞭憂鬱癥,但程度也不嚴重,況且我尚未走齣憂鬱癥呢!即使是文字工作者,寫新聞稿跟寫散文畢竟還是不同的,默默無名的我要拿什麼東西給大傢看呢?然而,我之所以能持續寫下去,都要感謝一路支持我的病友,他們稱讚我寫齣瞭病人的心聲,不斷鼓勵我繼續寫。不是有句話說「病友強過戰友」嗎?希望我的書也能成為某個人的病友,發揮支持的力量。

  本書的齣版靠的不隻是我一個人,我要感謝SIMSIM齣版社的團隊,他們比我還認真讀稿並決定方嚮,也感謝慧美、媛英、誌勳、銀日與其他病友分享他們的故事。此外,更要感謝提供我許多寶貴資訊的道友精神健康醫學科醫院的金善熙醫師、Basic醫院精神健康福祉科的尹哲鎬科長,以及往來三間醫院看診的精神科專科張燦賢醫師。
 

圖書試讀

萬一不是憂鬱癥怎麼辦?

我對第一次踏進精神科診所的記憶猶新,畢竟任何事的初體驗總是印象深刻。診所位於一棟充滿醫療院所的建築物四樓,電梯裡擠滿瞭人,樓層按鍵旁寫著各傢醫院的名稱,四樓除瞭我要去的精神科診所之外,還有另一傢專科診所。沒有人按四樓,我正遲疑要不要伸手,好在幾秒後有人按瞭。四樓一到,我跟那個人一起齣電梯,但他往另一個方嚮走去。

找精神科診所比想像中還睏難,內心急如熱鍋螞蟻,卻不知道該去哪類型的醫院,也不知道怎麼就醫。找精神科是很茫然的,不像找內科或牙科,因為從來沒得過精神病,也不知道哪些資訊值得信賴,且當時我周遭幾乎沒有人提到自己罹患憂鬱癥、焦慮癥、躁鬱癥或其他情緒疾患。在網路上搜尋「精神科」,除瞭跑齣「某某某精神健康醫學科」,還有許多名稱帶有「治癒、心理、花園、曙光」等字眼的精神科醫療院所,在韓國入口網站Naver的知識和我常去的討論區裡也有不少人問「請推薦不錯的精神科」,原來精神科診所比想像中還多,我也很意外有這麼多人和我經歷著相同的痛苦。

後來我請教瞭當初建議我去就醫的朋友,因為他曾經接受成人過動癥的治療。好在除瞭網路知識外,我還有個實際生活中能諮詢的朋友。他推薦瞭一傢評價很高的醫院,雖然他沒去過,但聽說醫生很實在,不會過度治療,所以我就決定去那傢瞭。初診必須預約,可預約的時段隻有平日上午,因此我嚮公司請瞭半天假,幾天後去看診。

走廊很安靜,但沒想到門一推開裡頭擠滿瞭人。我好久沒見過私人診所像這樣大排長龍瞭,記得上次看到這樣的情況,是在急性齣血結膜炎大流行時的眼科診所。知道很多人默默在看精神科之後,剛剛在電梯裡的憂慮頓時減輕瞭一些。然而,候診室病人的樣子又讓我焦慮起來,其中有一位中年女士一直哭,旁邊看似她丈夫的男人攙扶著她,感覺她沒辦法靠自己行走。儘管知道不該盯著別人看,我還是忍不住偷瞄其他病人。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我的疾病代碼是F:從不知所措到坦然麵對,與憂鬱、焦慮、輕微強迫癥共處的真實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