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峰50全攻略

香港山峰50全攻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蔡婷茵
圖書標籤:
  • 香港
  • 山峰
  • 徒步
  • 登山
  • 戶外
  • 旅行
  • 攻略
  • 自然風光
  • 地理
  • 運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香港山峰眾多,遍佈於港、九、新界,以及過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上,朋友常說問作者蔡婷茵及李嘉怡:「你們行山好幾年瞭,應該差不多把香港的山都走過一遍瞭吧?」她們就覺得其實香港的山真的很多,同一座山峰都可以有無數條路線登山,目前她們仍在每週努力上山去。

  好幾年前有山界前輩列齣50座香港山峰排行榜,榜上列齣山峰高度,其中由493米到957米不等,前陣子又有朋友發文說終於完成排行榜上的50座山峰,她們再數數纔發現原來尚未走遍,不禁有點汗顏。於是,她們就為自己訂下目標,決定要完成50座香港山峰,便有瞭「香港山峰50全攻略」這個係列,我們目前正在把山峰分類,計劃路線。
探尋都市的自然脈搏:香港山野的深度人文之旅 緣起:鋼筋水泥下的綠意呼喚 香港,這座全球聞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樞紐,其形象往往與摩天大樓、繁忙的維多利亞港以及永不停歇的都市節奏緊密相連。然而,當我們把目光從林立的玻璃幕牆上移開,轉嚮那被城市邊緣巧妙環抱的群山之時,一個截然不同、充滿生命力的香港便徐徐展開。 本書並非一本單純的地理指南或登山手冊,而是一部深入香港山脈、探索其曆史、生態、人文印記的立體考察錄。我們旨在揭示“東方之珠”光鮮外錶下,那片被高度城市化進程所庇護和塑造的、生機勃勃的自然肌理。 第一部分:山脈的骨骼與風土的脈絡 香港的地理形態獨特,擁有超過二百多座山峰。這些山體並非孤立的存在,它們是塑造瞭香港社會形態、氣候模式,乃至居民性格的基石。 一、地質的宏大敘事:從火山熔岩到花崗岩的對話 香港地質構成復雜而迷人。本書首先會帶領讀者追溯數億年前的地球劇變。我們將詳細考察香港火山岩地貌的成因,特彆是新界東北和西貢地區那些引人入勝的六角柱狀節理,它們是遠古火山噴發留下的壯麗遺跡。同時,我們也對比分析瞭島嶼地貌中常見的花崗岩山脈,探討不同岩石類型如何影響瞭水土保持和植被的分布。這不是枯燥的地質學術語堆砌,而是通過實地考察,解讀岩石如何講述香港的“前史”。 二、氣候的雕刻刀:季風、雲霧與生境的變遷 香港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性與大陸性氣候的交織,賦予瞭山野多變的麵貌。本書將分析夏季的颱風如何重塑海岸綫,鼕季的東北季風如何影響高地的植被群落。我們將關注不同海拔和朝嚮的山坡上,霧氣、降雨量和日照時間的細微差異,是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上孕育齣截然不同的微氣候和生態係統。 第二部分:自然的生命交響——生態的深度掃描 香港的郊野公園係統是全球城市規劃的典範,它不僅保護瞭自然景觀,更成為瞭都市人與野生世界交流的橋梁。 一、森林的層次與過渡帶:從低地闊葉林到高山灌叢 我們將詳盡描繪香港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從低海拔的榕樹、樟樹構成的次生林,到中海拔地區特有的樟科和殼鬥科樹木,直至高山頂部的耐旱灌木群落。書中將特彆介紹幾種香港特有的或稀有的植物物種,它們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是衡量這片山野健康狀況的晴雨錶。 二、飛鳥的遷徙走廊與隱秘的獵手 香港位於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綫上,其山榖和濕地成為瞭重要的停歇站。我們將聚焦於郊野公園周邊記錄到的鳥類多樣性,從常見的留鳥到罕見的過境猛禽。同時,對於中小型哺乳動物——如鼬、果子狸以及香港特有的靈貓——它們在夜間山徑中的活動軌跡和生存策略,也將被細緻地捕捉和記錄。 三、兩棲爬行的秘密世界 山間溪流和池塘,是香港特有蛙類和蠑螈的庇護所。本書會展示如何通過聲音和痕跡識彆這些行蹤隱秘的兩棲動物,並探討它們在城市化壓力下麵臨的生存挑戰。對於那幾類被列為香港珍稀動物的蛇類,我們將提供它們在野外自然棲息地的觀察記錄,強調“觀察而非乾擾”的原則。 第三部分:人與山的共生——曆史、文化與步道的印記 山峰不隻是自然景觀,它們是人類活動、防禦工事和文化信仰的載體。 一、古道的足音:從鹽業到軍事防禦的演變 香港的許多著名山徑,最初並非為休閑娛樂而建。本書將追溯古代的鹽道、客傢人的遷移路綫,以及英治時期為軍事瞭望和控製而修建的防禦設施。我們將深入考察大嶼山上的舊時村落遺址和沙頭角禁區的曆史背景,理解山脈如何界定瞭社區的邊界和曆史走嚮。 二、山上的信仰與習俗:風水、廟宇與山神崇拜 香港人對山巒的情感是復雜的,既有徵服的欲望,更有敬畏之心。我們將探索香港傳統風水學說如何影響村莊選址和山形保護,考察那些深藏於山坳之中的古老土地廟和觀音廟。這些山間的小型宗教場所,是理解本土信仰與自然環境互動關係的重要窗口。 三、步道的哲學:現代都市人與自然重逢的儀式 香港的步道係統是連接城市與自然的紐帶。本書將分析不同難度和主題步道的特點——從適閤傢庭的平緩路綫,到挑戰體能的崎嶇山脊。這不是簡單的“如何走”,而是探討在每日高壓生活中,人們為何需要通過徒步來重新建立與土地的聯係,以及這種活動如何成為當代香港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我們記錄下山友們的裝備選擇、對環境的尊重,以及他們在登頂時瞬間的寜靜與感悟。 結語:未竟的探索 香港的山野是動態的,它在變化,也在抵抗。每一次登臨,都可能帶來新的發現。本書試圖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觀察框架,鼓勵讀者以更深厚、更具曆史感和生態意識的視角,去重新認識這座城市那片永恒的綠色心髒。真正的香港,遠不止於海港和霓虹,它深藏於那層層疊疊的、沉默卻充滿力量的山脈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嘉怡 Kylie Li


  「影響我們一生的,並非偶爾為之的事情,而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

  喜歡行山、酷愛挑戰、更愛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急性子、好奇心旺盛、興趣是探索未知的世界。原本的三分鐘熱度,漸漸愛上行山並接觸路跑 、行澗、綑邊、泳綑、潛水、航拍。每年都為自己定下Bucket List,尋找更好的自己。

蔡婷茵 Avis Choy

  「昨天下瞭雨,今天颳瞭風,明天太陽就齣來瞭。」

  自小與陽光和汗水絕緣,因為一場30公裏的夜山比賽而接觸行山,並為之著迷。喜歡探索生活的各種可能,行山以外,路跑馬拉鬆、車中泊露營、初嘗鐵索攀岩,當中有喜歡的,也有放棄瞭的;確信無論結果如何,得著總比錯失更多。

圖書目錄

緣起-兩個女生的山野地圖
行山準備二三事

CH1探古之行
1.1.1 主路線 柏架山
1.1.2 支路線 戰時爐竈
1.2.1 主路線 西高山、扯旗山、奇力山
1.2.2 支路線 西高山
1.2.3 支路線 扯旗山

CH2越嶺之途
2.1.1 主路線 八仙嶺、犁壁山、黃嶺
2.1.2 支路線 八仙嶺、九龍坑山
2.2.1 主路線 雞公嶺、大刀屻
2.2.2 支路線 雞公嶺
2.2.3 支路線 大刀屻
2.2.4 支路線 三大連走

CH3鬧市之旅
3.1.1 主路線 獅子山
3.1.2 支路線 望夫石、獅子山
3.1.3 支路線 東洋山、筆架山
3.2.1 主路線 馬鞍山、吊手岩、牛押山、大金鐘
3.2.2 支路線 雁榖迷徑
3.2.3 支路線 大金鐘
3.3.1 主路線 飛鵝山、東山、象山、東洋山、大老山
3.3.2 支路線 飛鵝山
3.3.3 支路線 東洋山
3.4.1 主路線 石芽山、水牛山、黃牛山、芙蓉別
3.4.2 支路線 水牛山、黃牛山
3.4.3 支路線 黃牛石城

CH4騰雲之登
4.1.1 主路線 狗牙嶺、鳳凰山
4.1.2 支路線 揳牙罅
4.1.3 支路線 三牙全走
4.1.4 支路線 四牙全走
4.1.5 支路線 鳳凰山
4.2.1 主路線 大東山二東山蓮花山三山颱薄刀屻
4.2.2 支路線 大東山
4.2.3 支路線 蓮花山
4.2.4 支路線 大東山、鳳凰山
4.3.1 主路線 獅子頭山、彌勒山
4.3.2 支路線 彌勒山郊遊徑
4.3.3 支路線 彌深石澗

CH5巔峰之路
5.1.1 主路線 針山、草山、大帽山、四方山、禾塘崗
5.1.2 支路線 相思林徑
5.1.3 支路線 梧桐寨觀瀑
5.1.4 支路線 大帽山觀日
5.1.5 支路線 針山10登
5.2.1 主路線 妙高颱、禾秧山
5.3.1 主路線 觀音山
5.4.1 主路線 蓮花山(大欖)、大嶺峒(元朗)
5.4.2 支路線 石龍拱
5.5.1 主路線 九徑山
5.5.2 支路線 藍地水塘
5.6.1 主路線 青山
5.6.2 支路線 青蝶石河
5.6.3 支路線 青山腹地
5.6.4 支路線 杯靈雙渡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1473639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4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序言

  「兩雙腿能走多遠?」

  為瞭解答這條問題,我們設立瞭IG專頁Hikipedia,記錄我倆遊訪群山的點滴。因為行山,我們幾乎每個週末都會見麵;三年間,我們報讀瞭山藝三級課程、參加瞭五十公裏的山賽、完成瞭傳說中的四大考牌路線,更兩度齣國登上高海拔的山峰……我們的山野地圖漸漸變得圓滿,Bucket List中的山峰逐一完成,而這次,我們想給自己一個新挑戰:不如由最高的山峰行起吧。世界有十大山峰,日本有百名山,颱灣有百嶽,其實香港也有個五十山峰,甚至一百個山峰。香港五十山峰的排名早已在行山界中流傳,這次我們照著清單逐一挑戰,耗用瞭大半年時間,並筆錄完成這五十座山峰的心路歷程。

  十七迴閤完成五十山峰

  五十山峰最容易的完成方法無疑是一次完成一座,但這又怎能滿足我們「挑戰」一詞呢?在我們做資料搜集之時,發現其實五十山峰不少都是毗鄰依傍、一脈相連,例如在港島區的太平山、奇力山和西高山,新界的馬鞍山、牛押山、吊手岩、大金鐘,大嶼山的大東山、二東山、蓮花山、三山颱、薄刀刃,這些山峰群都可以一氣嗬成地完成。

  當然,在計劃路線之時,亦有因應我們的能力而分拆路線,有山界前輩以3日時間走遍香港100高峰,我們根據個人能力,計算個人平日行走的速度,最終我們把五十山峰歸納成十七條路線,最長的要一口氣攀十個連峰,花上六個多小時,絕對是一個體能與耐力的考驗。而當中除瞭坐落在四大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港島徑和鳳凰徑)的山峰外,還有不少險峰,例如薄刀刃、狗牙嶺、飛鵝山自殺崖等,都是浮沙碎石較多和㞳峭險要的路線,不時需要手腳並攀爬上山,體能技術缺一不可,新手不宜。近年行山意外特別多,選擇路線最重要衡量自己的能力,以很多路線的登山路線均有難有易,切記量力而為!

  長短難易任君選擇

  一次過連走數峰好像難度太高?不用擔心,因為書中除瞭十七條主路線外,還有三十三條支路線,閤共五十個章節。支路線的部分以個別山峰介紹為主,較多是短途路線,對於行山初哥來說也比較容易應付,例如柏架山、彌勒山等等。對於我們來說,行山是一個兼容性很大的活動,所以也希望讀者不要被「香港五十山峰」這個名字嚇怕,反而透過這本書,能從不同角度瞭解香港山野,找到屬於自己的山野樂趣。而我們亦因為這個挑戰,對港九新界的地理有更深入的認知,像是新界人Avis因踏足柏架山而更認識港島東;港島人Kylie因青山而深入新界大西北。記得小時候已在書本山讀到香港四麵環山、四麵環海,由五十山峰開始,便是其中一個重新認識這個城市的方法。

  到底兩雙腿能能走多遠?

  縱使完成瞭香港五十山峰,但是我們的旅程仍然繼續,而我們也希望這是一條永遠也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就讓時間來證明,到底兩雙腿能走多遠。

Avis & Kylie
2021.03.29

用戶評價

评分

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瞭解香港的「入門級」山徑到底難度如何,畢竟香港的市區密度和地勢落差是齣瞭名的。然而,書中呈現的許多路線,即使標註為「簡單」,其步道的鋪設材質和陡峭程度,對沒有習慣走過香港石階步道的人來說,依然是一個挑戰。書中照片的光線和角度都經過精心修飾,給人一種「輕鬆愜意」的氛圍,但這很容易誤導初次前往的颱灣遊客。比如,有些路段的說明輕描淡寫地帶過,但實際照片中卻能隱約看齣碎石和濕滑的痕跡。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在「風險提示」這塊著墨不夠深入。颱灣的登山資訊非常強調安全規範和緊急應對,即便是最簡單的路線,也會提醒穿著閤適的鞋子。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警示性內容相對薄弱,或許是基於相信香港的步道維護良好,但對外來者來說,缺乏那種「誠實」的提醒,總讓人感覺少瞭層保護網。

评分

這本《香港山峰50全攻略》聽說在香港當地挺受歡迎的,但對於我們颱灣的山友來說,評價可能就會比較兩極一些。首先,我得說,光是看到書名,那個「50」的數字就讓人有點卻步瞭。在颱灣,我們習慣的登山路線指標可能比較是按照難度或是地區來劃分,一次列齣五十座山峰,坦白說,除非你是專門要去挑戰香港的「百嶽」等級,否則光是消化這些資訊就夠纍人瞭。我拿到的這本書,封麵設計風格很像旅遊指南,配色比較明亮活潑,這跟我平常習慣看的那些颱灣郊山或百嶽的圖文書感覺很不一樣。書裡頭的內容,我翻瞭一下,似乎更著重在「打卡」性質的路線,很多點看起來都是交通方便、三角點容易到達的那種。這對習慣瞭得花費大半天甚至一天纔能登頂的颱灣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少瞭那麼一點「徵服感」。不過,對於想去香港順便走走步道、體驗一下城市邊緣風景的遊客來說,這本書或許提供瞭很實用的快速指南,隻是對於我們這些老是追求海拔高度和崎嶇山徑的愛山人來說,它的實用性就打瞭個問號。畢竟,香港的郊野公園係統跟颱灣的國傢步道係統在管理方式和路線規劃上,還是有著顯著的文化差異。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編排邏輯讓我有點睏惑,它似乎沒有採用傳統的地理分區或海拔高低來排序這五十座山峰,而是像一個主題式的彙編。這樣的好處是,讀者可以隨機翻閱,挑選當下心情想去的路線,但缺點是,如果你想規劃一個連續性的多日行程,或者想掌握香港不同區域的山係分佈,這本書的幫助就不大瞭。颱灣的登山書籍,通常會很明確地將山脈劃分清楚,讓你瞭解自己處在整個地理闆塊的哪個位置,這對於建立「山域概念」非常重要。這本《香港山峰50全攻略》似乎更傾嚮於將每一座山視為獨立的「景點」來介紹,而不是一個互相連結的自然係統的一部分。我翻到好幾處,介紹的路線規劃簡直就是「搭交通工具到登山口,走一小段,拍照,原路摺返」,這跟我們颱灣山友習慣的「連走」或「縱走」文化大相逕庭。或許這就是香港郊野公園的特性,但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如何將這些點串聯起來的創意路線,而非單點的攻略。

评分

從排版和照片的運用來看,這本《香港山峰50全攻略》的風格明顯偏嚮年輕化和資訊圖錶化。我注意到它在介紹每座山頭時,都會用大量的圖例和簡潔的文字標註距離、耗時,甚至還有「適閤人群」的分類。這點設計得很用心,看得齣來作者群是想讓即便是登山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然而,這種過度的簡潔,卻也犧牲瞭一些深度。例如,關於地質構造的說明,或是不同季節的植被變化,幾乎是付之闕如。颱灣的山嶽書籍,即便是入門級的,也會花不少篇幅去講述當地的生態特色,畢竟「讀山」也是登山樂趣的一部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如何最快到達標的點」的說明書,而不是一本「帶你認識這座山」的深度導覽。對於我這種對郊山也想瞭解其歷史脈絡和自然背景的讀者而言,讀完後感覺知識的攝取量是不足的,比較偏嚮行動指南,而非知識寶庫。書中的地圖繪製也偏嚮功能性,缺乏颱灣地圖那種詳盡的等高線描述,讓我在腦海中建構立體地形的想像空間受到限製。

评分

總體來說,《香港山峰50全攻略》的優點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快速瀏覽香港主要山峰的清單,並且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瞭每一條路線的視覺效果。對於想要快速採點、體驗香港城市綠肺的遊客來說,它算是一本稱職的工具書。然而,對於像我這樣,把登山視為一種對體能、對自然更深層次探索的愛好者而言,它的深度顯然是不足的。書中對於山脈的文化背景、與鄰近區域的地理關係,以及更進階的路線變化探討,幾乎沒有著墨。它更像是旅行社推齣的「輕健行」行程介紹,而不是登山愛好者書架上會珍藏的「攻略」。我會推薦給隻計畫在香港待兩三天、想體驗一下山景但不想花費太多時間研究路線的普通遊客,但如果想深入瞭解香港的山脈係統,恐怕還需要搭配其他更具學術性或更強調體能挑戰的齣版品來輔助閱讀。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到此一遊」的證明清單,而非「深入探索」的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