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只有1%物理治療師才懂!驚人的「關節重置術」,找出真正痛因,快速根除多年不適痛感

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只有1%物理治療師才懂!驚人的「關節重置術」,找出真正痛因,快速根除多年不適痛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羽原和則(Habara Kazunori)
图书标签:
  • 慢性疼痛
  • 关节疼痛
  • 物理治疗
  • 疼痛管理
  • 关节重置
  • 疼痛缓解
  • 健康
  • 医学
  • 养生
  • 康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為何按摩、鬆筋、伸展,甚至注射、手術,都無法真正止痛?
X光和任何儀器皆難查出,
針灸、電療、整脊……全無效,怎麼辦?
 
日本關節促進學會SJF得獎物理治療師,
獨創「關節重置術」,短短10秒,解痠止痛超有感!
 
  ►按摩肌肉、鬆弛筋膜都無法真正止痛,針灸、電療也只能暫時緩解痛楚,為什麼?
  ►光是伸展肌肉,只會導致反效果?勤做瑜伽,竟會造成身體極大負擔?
  ►太多慢性疼痛者錯在非成因部位注射甚至手術,最終仍無法消除痛楚,你也是這樣嗎?
  ►閃到腰如何在10秒內解決?為何明明腳底在痛,卻要從腰部著手?
 
  根據統計,全臺灣有超過70萬人飽受慢性疼痛折磨, 
  這種長期的痛楚雖不致命,日日纏身也夠惱人了!究竟,該怎麼解才好?
 
  很多時候,難以消除的頑強疼痛並非慢性發炎,而是關節功能障礙所致
  ——當關節不在正確路徑上、產生位移時,就會產生揮之不去的疼痛!
  其中的關鍵就在腰薦椎關節,光是偏移數毫米,便會經由骨膜將疼痛傳至全身各處!
 
  本書作者羽原和則是日本知名物理治療師,曾協助多位奧運選手治療運動傷害,
  就連體重近200公斤的相撲力士,也在他的協助下重拾關節健康、恢復行走能力!
  他更獲得日本SJF關節促進學會殊榮,獲頒每年僅有一個名額的「SJF獎」;
  至今仍以每年治癒300人的速度,持續創造醫療奇蹟。
  
  ★無效的治療,做再多也沒用!解痠止痛新常識,首度大公開!
 
  ►按摩:僅能提供「被觸摸的舒適感」;先用力按壓再放鬆,將引起更嚴重的疼痛。
  ►伸展操:過度伸展將使關節超出可動範圍並產生位移、肌肉更不易收縮。
  ►筋膜鬆弛法:單純以手指或手肘,搓揉按壓局部僵硬的肌肉,不過是「按摩+指壓」。
  ►整脊:成效就和折手指沒兩樣,還可能導致脊髓損傷,甚至腦中風!
  ►針灸、電療:針灸說穿了就是一種麻醉;電療則透過強大刺激讓你暫時忘卻痛楚。
  ►人工關節:並非一勞永逸,平均每15年就要開刀替換!
  ►X光檢查:關節的脫離路徑幾乎只有1~2公釐,再強的X光都拍不出關節毛病!
 
  ★SJF得獎療師獨創「10秒關節重置術」,九大部位完整照護!
 
  慢性疼痛的「部位」,和產生疼痛的「病灶」往往不一致
  ——為此,找出疼痛的起源之處並予以矯正,才是有效治痛的關鍵!
 
  本書教你以腰薦椎關節為中心,透過簡單動作重置位移之處,
  涵蓋腰、膝、肩、頸、背部、髖部、腳踝、眼耳、頭部,10秒解決九成以上慢性疼痛!
 
  ►膝蓋痛
  【檢查】:抓住右腳踝,確認膝蓋能彎曲到哪裡?是否產生痛感?
  【鍛鍊】:仰躺在地上,雙手抱住右腳踝,將膝蓋往胸前彎曲。
 
  ►肩膀痛
  【檢查】:以坐姿將肩膀大幅旋前旋後,確認動作是否順暢?
  【鍛鍊】:雙臂彎曲成直角,高舉至頭部上方;以手肘畫圓,慢慢放下雙臂。
 
  ►腰痛
  【檢查】:以站姿將上半身往右傾,確認右手指尖能碰到哪裡?會在何處產生痛感?
  【鍛鍊】:仰躺併攏雙膝並屈起,分別將左右骨盆朝頭部方向移動,進一步重置關節。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10秒關節重置術」可解決的症狀和疾病,包括:
  風濕痛、閃到腰、五十肩、頸椎痛、背痛、中風偏癱、椎間盤突出、
  扳機指、眩暈與耳鳴、偏頭痛、肋間神經痛、甩鞭式創傷、自律神經失調……等,
  超過20種以上久痛難治的身體病痛,都能解決!
 
  九成的慢性疼痛,問題出在關節位移!
  根治慢性疼痛,就從10秒關節重置開始! 
 
本書特色
 
  ◎日本SJF關節促進學會得獎治療師,獨創「關節重置術」,短短10秒,解痠止痛超有感!
  ◎各種解痠止痛新常識首度公開!破除錯誤迷思,清楚說明慢性疼痛的成因與解痛之道。 
  ◎涵蓋腰、膝、肩、頸、背部、髖部、腳踝、眼耳、頭部,九大部位完整照護!
 
專業推薦
 
  物理治療師、體適能教練│林子崴(崴爺)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創會理事長、以馬內利復健科神經科診所院長│林家弘
  物理治療師│周佳緯
  物理治療師│Mike(施昊恩)
  美加脊骨神經醫師│黃如玉
  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揪健康運動物理治療所/Just Well 運動物理治療團隊執行長│蔡維鴻
揭示身体潜能的自我修复指南:超越症状,重塑健康蓝图 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身体运作的深层机制,旨在引导读者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健康维护与提升方法论。它并非聚焦于单一的病症处理,而是提供一套关于生命活力、内在平衡以及如何激活身体自然修复能力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理解健康的底层逻辑——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 本书开篇即着力于重塑读者对“健康”的传统认知。我们习惯于将身体视为一系列独立部件的集合,一旦某个部件出现故障,便寻求针对性的维修。然而,本书提出了一种系统性视角:身体是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 1. 动态平衡与内部环境的塑造: 详细阐述了内部环境(如酸碱度、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微生态平衡)如何决定身体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恢复能力。强调维持稳态并非被动防御,而是主动调适的过程。我们将探讨环境压力(食物、精神压力、环境毒素)如何逐步侵蚀这种平衡,并提供量化评估内部环境健康度的初步指标。 2. 连接与信息流动的优化: 引入对神经系统和筋膜网络作为核心信息传递高速公路的深刻理解。不同于将神经简单视为疼痛信号的传递者,本书将其视为整体调控中心。我们将分析长期压力或不当姿势如何导致信息流通受阻、失真,进而影响内脏功能和肌肉协调性。内容将涵盖基础的自主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调节技巧,帮助读者学会自主地“开关”休息与修复模式。 3. 能量代谢的燃料观: 深入解析细胞层面的能量生产机制——线粒体的作用。本书不提供复杂的生物化学公式,而是以生活化的语言解释“燃料质量”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将区分“饱腹感”与“细胞营养”的差异,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选择正确的宏量营养素比例和微量元素支持,最大化身体的能量储备,使身体拥有足够的资源去进行自我修复和长期维护。 第二部分:激活身体的内在工程学——功能性运动与姿态重塑 本书将运动的概念提升到“身体工程学”的层面,强调运动的质量远胜于数量。目标是实现高效、低损耗的身体运作模式。 1. 生物力学的核心原则: 介绍人类运动的基础骨骼力学模型,聚焦于如何利用重力和杠杆原理,以最小的肌肉张力实现最大的动作效率。重点解析了“核心稳定”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僵硬的收腹,而是跨骨盆、胸廓和脊柱之间的动态张力协调。 2. “深层稳定肌群”的唤醒: 多数长期不适源于身体过度依赖表层大肌群来代偿深层稳定肌群的不足。本书提供了一系列低冲击、高反馈的练习,旨在重新建立大脑与这些“沉默的”稳定肌群之间的有效沟通。这些练习强调的是感知和细微调整,而非蛮力输出。例如,如何通过呼吸模式的改变来自然激活膈肌与腹横肌的协同作用。 3. 关节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 传统的训练往往侧重于增加柔韧性(活动度),但过度拉伸可能导致关节松弛,增加受伤风险。本书倡导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同步强化其在极限位置的控制能力(稳定性)。内容将指导读者如何测试自身关键关节(如肩胛、髋部)的活动度,并制定个性化的“稳定强化”方案,确保关节在日常活动中处于最安全、最高效的位置。 第三部分:情绪、压力与身体的耦合机制 现代健康观越来越重视心身一体性。本书将探讨精神压力和未处理的情绪如何具象化为生理上的紧张、疼痛和慢性炎症。 1. 压力荷尔蒙的生理学效应(简化版): 解释皮质醇(Cortisol)在短期应激中的保护作用,以及长期慢性压力下,皮质醇失调如何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睡眠质量下降和肌肉持续紧张。关键在于识别自己身体释放的慢性压力信号。 2. “身体记忆”与姿态固化: 探讨创伤、持续的挫败感或过度保护机制如何被身体“记录”下来,表现为习惯性的紧绷或回避姿势。这些固化的模式会逐渐改变骨骼排列和肌肉张力,即使压力源本身消失,身体的“旧程序”依然在运行。 3. 自我调节的技术工具箱: 提供一套实用的、可立即应用的放松与重置技巧。这包括: 特定呼吸法的应用: 用于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变异性(HRV)的负面影响。 温和的自我释放技术: 利用工具(如小球)进行低强度的自我按摩,重点在于放松那些长期被过度激活的紧张带,而不是追求剧烈的疼痛感。 正念在身体扫描中的应用: 教导如何不加评判地“观察”身体感受到的紧张区域,通过接纳来帮助肌肉自然放松,而不是通过对抗来消耗能量。 第四部分:构建可持续的健康维护习惯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从依赖外部干预(如治疗师、药物)转变为依赖自身的监测和调适能力。 1. 日常的“微调”策略: 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与其花费数小时进行一次高强度训练,不如在一天中进行多次的“微休息”和“姿态检查”。内容包括如何在工作、驾驶或站立时执行一分钟的姿态自查与调整流程。 2. 倾听身体的“早期预警系统”: 教授如何识别那些在严重症状出现之前的微妙信号——轻微的睡眠模式改变、肠道习惯的波动、以及特定部位的“朦胧感”或“僵硬感”。这些信号是身体发出的需要调整的请求,而非需要忽略的噪音。 3. 长远健康规划: 引导读者将健康视为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项目”,而不是一次性的“修复任务”。这包括建立周期性的自我评估框架,以及在生活发生重大转变(如换工作、搬家、新的养育责任)时,如何动态调整身体维护策略,以应对新的压力负荷。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理解身体如何工作、如何维护其内在效率的综合哲学与实践工具,旨在赋能读者,使其成为自己健康旅程中最优秀的工程师和维护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羽原和則(Habara Kazunori)
 
  日本銀座Gran Pro診所物理治療師、日本關節促進學會(SJF)前本部理事。
 
  1964年生於大阪市。從小便是棒球少年,高中時期為手肘、膝蓋、腰部、腳踝疼痛所苦。1985年,進入國立療養所近畿中央醫院附屬復健學院就讀。並向日本關節痛治療權威醫師博田節夫,以及物理治療師宇都宮初夫學習。
 
  畢業後,在大阪勞災醫院與國立大阪醫院(現大阪醫療中心)任職11年,之後開設工作室,專為運動選手進行治療與訓練。迄今已成功治療多位運動選手,其中更有獲得奧運金牌的體操選手、大聯盟選手;亦曾幫助步行困難的相撲力士,在後續的比賽中獲得優勝。
 
  2019年自3000名物理治療師中脫穎而出,榮獲每年僅有一個名額的「SJF獎」。即便沒有刻意宣傳,仍因為患者間口耳相傳的口碑,吸引了許多來自於日本全國各地,為疼痛而倍感困擾者,至今仍積極協助他們康復。
審訂者簡介
 
王偉全
 
  復健科醫師,現任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大學時因一場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兩個多月,歷經漫長復健之路,致力投入鑽研「疼痛與失能」的領域。
 
  2014年成立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毫不藏私分享對症治療關鍵和診療經驗。數年來踏遍世界各地,探尋治療的各種可能性。2021年8月開立超全能診所,建構「健康金三角:結構、化學、情緒」的全人治療理念,賦權更多人啟動自癒超能力。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擔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迄今譯作超過百本,包含辦公室應用工具書、商業理財、經營管理、醫療保健、食譜等領域。
聯絡信箱:Lo.Yosie@gmail.com

图书目录

審訂者的話 重拾一把治痛的鑰匙

前言 不再短暫止痛,10秒快速解決

第1章 按摩、伸展、整脊……都無法真正止痛
一般常見做法只能緩解,無法治痛
用力按摩能止痛?都是錯覺
過度伸展,超出可動範圍
筋膜鬆弛法,不過是按摩加指壓
整脊與折手指無異,還更危險
針灸說穿了就是一種麻醉
電療,轉移注意力並忽略痛楚
指壓和按摩一樣,僅提供短暫舒適感
肌力訓練可預防疼痛,但不能止痛
動作柔美,卻暗藏危機的瑜伽
假治療、真敲詐,花你多少冤枉錢?

第2章 慢性疼痛的最大真凶——關節位移
若疼痛完全消失,會發生什麼事?
「找不到痛因」所以動手術,合理嗎?
總是被轉診至身心科的「第三類疼痛」
解決關節位移便能止痛,重拾正常生活
人體最大的關節在膝蓋
膝關節靠滑動與旋轉而彎曲伸展
人工關節,每十五年就必須開刀更換
肌肉僵硬,是為了保護出問題的關節
再強的X光都拍不出關節毛病

第3章 掌控腰薦椎關節,疼痛就能解決
解痠止痛的關鍵:腰薦椎關節
過去治痛皆以「薦髂關節」為中心
從「腰薦椎關節」下手才是重點
腰薦椎關節究竟承受了多少?
疼痛從何而來? 
三大成人慢性疼痛,或許與發炎無關
【腰部】八五%的腰痛找不出病因
【腰部】突如其來的「閃到腰」,也能立刻治癒
【腰部】咳嗽、打噴嚏,比抬重物更危險
【膝蓋】膝蓋扭傷接受注射,反而惡化
【膝蓋】膝蓋問題往往伴隨腰痛
【肩膀】矯正肋骨、鎖骨關節,能解除肩頸僵硬
各種久痛難治之症,都有解
神經性的症狀,矯正關節也能治
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亦能改善

第4章 實作!10秒關節重置術
來試試10秒關節重置術吧!
持續練習,以自身負荷範圍為限
◎腰部疼痛
檢查腰部狀態
檢查1
檢查2
檢查3
檢查4
檢查5
鍛鍊腰部,舒緩疼痛
鍛鍊1
鍛鍊2
鍛鍊3
◎膝蓋疼痛
檢查膝蓋狀態
檢查
鍛鍊膝蓋,舒緩疼痛
鍛鍊1
鍛鍊2
◎肩膀疼痛
檢查肩膀狀態
檢查1
檢查2
鍛鍊肩膀,舒緩疼痛
鍛鍊1
鍛鍊2
鍛鍊3
鍛鍊4
◎頸部疼痛
檢查頸部狀態
檢查1
檢查2
鍛鍊頸部,舒緩疼痛
鍛鍊1
鍛鍊2
鍛鍊3
◎髖關節疼痛
檢查髖關節狀態
檢查1
檢查2
鍛鍊髖關節,舒緩疼痛
鍛鍊
◎腳踝疼痛
檢查腳踝狀態
檢查
鍛鍊腳踝,舒緩疼痛
鍛鍊1
鍛鍊2
◎背部疼痛
鍛鍊背部,舒緩疼痛
鍛鍊
◎眼耳疼痛
鍛鍊眼睛、耳朵,舒緩疼痛
鍛鍊
◎頭痛
透過鍛鍊,舒緩疼痛
鍛鍊

結語 一步步重置關節,消除慢性疼痛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80561
  • 叢書系列:生活新知館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審訂者的話
 
重拾一把治痛的鑰匙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王偉全
 
  日本的醫療文化在世界獨樹一格,不但融合了許多當地習慣與本土研究,同時不忘與世界接軌。在日本隨處可見接骨院、整脊、整體術……再加上發明大國的創意,坊間各種治療技術可說是五花八門、競爭激烈。
 
  因此,當我收到這本出自日本物理治療師的著作《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時,自然非常興奮,更覺躍躍欲試。書中提到腰痛治療的關鍵是腰薦椎關節,這個關節支撐起了整個脊椎,又承接了薦椎及薦髂關節;第五節腰椎又藉由髂腰韌帶與整個骨盆連結,扮演著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以往在臨床治療上只重視薦髂關節,但在診療現場,我發現許多病人前彎後仰的時候,往往就是腰薦椎關節在痛。而在施作了增生療法之後,疼痛便大幅改善。想想很有道理,腰薦椎關節的韌帶承受著極大的壓縮力與剪切力,也是脊椎最常滑脫或椎間盤突出之處,或許作者羽原和則找到了一把被我們遺忘已久的鑰匙,使人們得以更快走向健康樂活的康莊大道。
 
  書中提及的「10秒關節重置術」(以滑囊關節促進法[即SJF]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徒手治療技術)也是非常有趣的想法。只要隔著衣服,將手放在關節上輕柔搖晃,就能使關節附近的筋膜放鬆,將關節凹凸的接合處重置於正確的路徑上,如此一來,就不會刺激到骨膜並產生疼痛。羽原老師更強調關節並不是像鉸鏈那樣,只在單一軸上活動;使關節的滑動與旋轉毫無阻礙,才能確保日常動作順暢無虞。這樣嶄新的想法,無疑是將治療手法從靜態平衡轉移至動態平衡的典範,更與最新的物理治療概念十分契合。
 
  然而,我身為臺灣的復健科醫師,仍有兩點立場必須表明:
 
  一、本書主張按摩、伸展、整脊、筋膜鬆弛法、針灸、瑜伽等療法對於治痛皆無用,我認為不盡然。儘管可以理解羽原老師所述「關節若不在『正確路徑』上,就會產生疼痛」的想法,但若依此觀念,善用評估分析(例如暢銷書《解剖列車》提及的多項做法、精選功能性動作評估[Selective Functional Movement Assessment, SFMA]等)找出關節路徑不正確的肇因、放鬆過於緊繃的肌筋膜、強化弱連結,同樣也能發揮調整關節路徑的功效。因此,堅稱SJF以外的療法完全無用,實則有些偏頗。
 
  二、文中也提到「請盡量避免注射」。身為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的理事長,我必須嚴正聲明:注射治療的效果,與醫師的診斷、注射技術、內容物,有極大的關係。根據我過往與日本醫師交流的結果,日本醫師是以注射類固醇居多,因此羽原老師才會提倡減少注射。實際上,當今臺灣、美國、香港,甚至全世界,注射高濃度葡萄糖、PRP(富血小板血漿)、細胞製劑等再生注射療法盛行,就是因為已有許多文獻證實,這樣的做法對於關節疼痛、肌腱韌帶損傷,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書中「請盡量避免注射」的建議也是有待商榷的。
 
  本書還有一個很棒的點:強調許多疼痛與關節障礙並非X光可見,並倡導減少施作外科手術。這與部分國家「若未經過徒手運動療法、注射療法,便不得直接進行手術」,將手術列為「最後訴求」十分近似。篇末羽原老師提到自己曾因徒手治療了病患,反遭骨科醫師責罵的經驗,實在令人惋惜。我相信只要是以助人為出發點,確實改善病人症狀,能得到的價值絕對遠高於代價。此書懷抱著極大的理想與抱負,欲將更正確的解痛之道傳遞給大眾與醫界,若能獲得越多人認同,未來必定越能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提升全民整體的健康意識、重拾人生的目標與興趣,引領無痛且豐富的人生。
 
  (本文作者王偉全為復健科醫師,現任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超全能診所院長。大學時因一場車禍造成頸椎損傷,四肢癱瘓兩個多月,歷經漫長復健之路,致力投入鑽研「疼痛與失能」的領域。
 
  2014年成立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毫不藏私分享對症治療關鍵和診療經驗。數年來踏遍世界各地,探尋治療的各種可能性。2021年八月開立超全能診所,建構「健康金三角:結構、化學、情緒」的全人治療理念,賦權更多人啟動自癒超能力。)
 
前言
 
不再短暫止痛,10秒快速解決
 
  身為物理治療師,我的身邊總有許多患者向我抱怨疼痛問題。例如,「腰痛怎麼樣都無法緩解」、「膝蓋痛到沒辦法好好走路,擔心老了以後不能走」、 「肩頸嚴重僵硬,不論睡著還是醒著都很難受」等。
 
  也有不少人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不論是看骨科,還是找人按摩、鬆弛筋膜、針灸、整脊,只要是一般人想得到的、有機會改善疼痛的做法,他們幾乎都嘗試過了。
 
  「無論怎麼做,我都好不了!」這些人總是異口同聲地向我抱怨,但其實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因為按摩、筋膜鬆弛、針灸、整脊等,本來就不是能夠消除疼痛的方法。
 
  我並不是說這些方法完全無效,畢竟在治療期間或治療之後,患者確實能夠感受到「疼痛被緩解了」。但不論是上述哪一種做法,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也不能真正地消除疼痛。
 
  說得再直接一點,這些方法充其量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雖然短時間內有改善的感覺,但不久後又會恢復成原本的狀態,這也是許多患者持續往返於各大醫療院所的原因。
 
  當然,也有患者對某些治療的效果感到滿意,進而經常出入那家醫院。他們會說:「我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醫院了。」然而,我內心的想法卻是:「不,就『反覆往返』這點來說,這樣的地方根本稱不上是好醫院。」
 
  在我看來,這些治療者可能也明白,那些療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他們能做的不過是讓病人產生錯覺,以為「只要來這裡,我的身體就會變得更輕鬆」。
 
  ▍慢性疼痛的成因,不見得出現在患處
 
  實際上,反覆接受治療卻無法改善、消除慢性疼痛,是因為沒能揪出產生疼痛的病灶所致。在大部分情況下,腰痛、膝蓋痛、肩頸僵硬這三大成人慢性疼痛的「痛感部位」,和「引發疼痛的部位」並不一致;這也是和割傷、骨折等外傷疼痛,以及胃痛、腹痛等內臟疼痛的最大差異之處。
 
  一般情況下,外傷或內臟痛的部位即為疼痛的原因所在,十分單純且顯而易見。相較於此,腰痛、膝蓋痛、肩頸僵硬等慢性疼痛,其產生痛感的方式完全不同。簡單來說,它們是因關節位移導致內部出現問題,然後經由骨膜等部位傳達,最後才在其他部位引發痛覺。
 
  每個關節都有專屬的正確路徑,只要遵循其法,身體就能順暢活動,亦不會產生痛楚。相反地,當姿勢、生活習慣或某些小動作,導致關節偏離正確路徑、逐漸成為常態之後,問題就發生了。
 
  原本應順暢活動的關節,因為路徑偏移而產生障礙,這就是腰痛、膝蓋痛和肩頸僵硬的真正原因。當疼痛透過骨膜傳遞,出現在各種不同的部位,就會出現「痛感部位」和「引發疼痛的部位」不一致的現象。
 
  遺憾的是,就連大部分的專業治療師,都不了解這樣的疼痛機制,所以遲遲無法揪出病灶所在,自然也無法採取更適當的治療方法。就算如此,病人仍對這些治療師深信不疑,還成為他們的「常客」,實在是浪費時間金錢。
  
  ▍只要10秒,關節就能恢復正常
 
  那麼,什麼才算是好的治療呢?我認為,能夠確實揪出病灶、立即消除疼痛,且不需要反覆施作的治療,才是真正的好治療。
 
  日本知名物理治療師宇都宮初夫,畢生持續研究導致疼痛的原因(也就是關節內部的功能障礙),並開發出還原關節狀態的療法。我在他的指導下,將這款療法運用在患者身上,得到了十分豐碩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腰部,名為「腰薦椎關節」(lumbosacral joint)的小型關節。若以腰薦椎關節為中心,逐步矯正各個關節的位移、去除內部障礙,關節就能在原本的路徑上順暢活動。本書將這種還原關節狀態的療法稱為「關節重置術」,且能在10秒內完成,所以又稱為10秒關節重置術。
 
  說到關節矯正,大家或許會聯想到把骨頭弄得嘎吱作響的整脊法,但我提倡的方法截然不同,而是隔著衣服,將手放在關節上輕柔搖晃,使其恢復原始狀態的做法。關節回到正確路徑後,人就能正常活動了。我的病人最訝異的是,「治療過程完全不會痛」、「我只覺得被搓揉而已」,且最後都會以「治療結束後,我站起身,發現疼痛徹底消失了」作結。
 
  來找我治療的患者當中,也有不少運動選手。先前,我替知名相撲選手御嶽海久司治療。體重逼近170公斤的他原本連走路都舉步維艱,但治療完後,他一起身便驚呼:「咦?完全不會痛了!」之後更在賽事中獲得優勝。
 
  ▍只有1%的物理治療師明白自己任務
 
  為何我會如此熟知這款徒手治療呢?以下的發言也許有點自吹自擂。我除了領有物理治療師的國家資格執照,也曾在專業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前輩身邊,進行過一對一的學習,因此累積了許多難得可貴的經驗。
 
  在日本,身體因疾病或意外而出現功能障礙時,物理治療師會根據醫師的指示,循序漸進地協助患者復健,直至身體康復。有了一些資歷之後,我也持續以前輩的身分,致力於提攜物理治療師,迄今已有超過1500人接受過我的指導。在歐美國家,物理醫學科就和內科、外科一樣,同樣被視為正式醫學領域之一,這點似乎鮮為人知。它就相當於日本的物理療法,醫師負責診斷和治療;物理治療師則僅負責治療的部分。只有1%的日本物理治療師知道,自己真正的任務是治療,但在國外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
 
  過去,我有幸獲得宇都宮初夫老師和博田節夫醫師的親自指導。博田醫師是前國立大阪南醫院的醫師,現任日本AKA關節運動學治療技術醫學會會長,他是將復健概念根植於日本的第一人。宇都宮初夫老師(現任SJF關節促進學會理事長)則和博田醫師共同確立了10秒關節重置術這項復健手法。
 
  博田醫師過去以骨科醫師的身分,施行椎間盤突出手術,但是在手術過後,患者的疼痛仍然未能獲得解決,這讓他深刻感受到外科治療的瓶頸。於是他在1960年前往美國,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美國物理醫學的專科醫師考試,並獲聘至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擔任助教,後於1971年返回日本行醫。
 
  宇都宮老師同樣也在美國學習能消除關節疼痛、擴大可活動範圍的「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返回日本之後,他碰巧和博田醫師在同一家醫院任職,全日本第一個能有效改善慢性疼痛的關節重置療法因而誕生。
 
  我還是物理治療師培訓學校的學生時,曾到他們兩人任職的醫院實習。看到因為關節受損而終日痛苦的風濕病患者,在他們兩位的治療下,終於不再有半點疼痛、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我感到十分驚訝,內心也相當感動。「世界上居然有這麼棒的療法,能夠徹底消除疼痛!」我希望幫助患者消除疼痛的想法,也越發強烈。
 
  我將過去的所學和經驗,全部集結於這本書裡。若能幫助各位維持身體健康,將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喜悅。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很有層次感,不是那種東拉西扯的雜燴。它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從認識自己的身體組成開始,逐步深入到不同關節的常見誤區。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疼痛的心理層面」也有所著墨。畢竟慢性疼痛往往會讓人產生焦慮感和無助感,書中對這部分的探討,讓人感覺到被理解和支持,這對正在受苦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它的實用性也高得嚇人,書中許多自我檢測的小技巧,我幾乎是邊看邊做,立刻就能感受到身體回饋的變化。例如,書中提到一個關於手腕角度如何影響到頸椎張力的測試,我照著做完後,原本固定性的頭痛竟然在幾分鐘內舒緩了不少,那種震撼感無法言喻。這本書的價值絕對不只在於「消除疼痛」,更在於建立一種全新的身體自主權,讓人不再迷信權威,而是學會聆聽身體最真實的訊號。

评分

坦白講,這類型的書市面上多到爆炸,但很多都是換湯不換藥的「健康雞湯」。這本卻給了我一種「專業內行人才知道的秘密」的感覺。作者的論述邏輯非常嚴謹,即便我對解剖學一知半解,也能感受到其背後深厚的專業基礎。它並沒有過度美化過程,很誠實地指出,要達到長久的效果,需要持續的覺察和練習,這反而更讓我信任它。書中對於「姿勢代償」的分析,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以為我的駝背是因為懶散,結果書中解釋了這其實是為了保護某個功能失調的關節所產生的「保護性姿勢」。這個角度非常新穎,讓我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了全新的尊重。我已經推薦給好幾個同樣在與慢性疼痛奮鬥的朋友,他們讀完後的反饋也都是:「終於有人說清楚了!」這本書的影響力,真的不只在於物理層面,更在於改變了我們看待疼痛的視角。

评分

這本書真是我的救星!我從小就因為姿勢不良導致背部時常痠痛,嘗試過各種民俗療法、按摩,甚至去看過骨科,效果都只能維持個把天。那種一彎腰、一轉身就「喀」一聲的感覺,真的讓人很挫折。我一直以為這輩子就得跟這些小毛病共存了。直到我翻開這本《九成慢性疼痛,10秒消失!》,裡頭對於身體結構的分析,跟我過去聽到的很不一樣。它不是只強調「拉筋」或「放鬆」,而是從更深層次的穩定性去探討問題的根本。書中提到很多關於核心肌群與關節力學的觀點,讓我突然間茅塞頓開。以前總覺得自己身體僵硬,現在才了解,原來是某些關節的「穩定性」出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緊繃」。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直接,沒有太多艱澀的醫學術語,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生物力學原理,讓我這個對人體構造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看完後我馬上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嘗試調整一些小動作,像是坐姿、提重物的習慣,改變真的非常明顯。

评分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一點,是它強烈的「賦權」精神。它不是告訴你「你完了,需要長期依賴治療師」,而是提供工具讓你成為自己身體最好的醫生。書中對於那些所謂的「疑難雜症」的解析,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並且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步驟去優化。那種細膩到連手指擺放的角度、腳掌著地的壓力分布都有提及的細節,讓我感覺作者真的是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出來。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自己身體的深度對話。它沒有誇大的口號,而是用一種冷靜、科學卻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帶領讀者走出長期的疼痛泥淖。對於那些長期受困於「找不到病因」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明燈,它教會的不是單點的修復,而是整體的系統優化,效果遠超乎我的預期。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看到這麼誇張的書名,我心裡是存疑的,畢竟「10秒消失」聽起來有點像在賣靈丹妙藥。但身為一個常年受肩頸僵硬所苦的辦公室族群,任何一絲希望我都願意嘗試。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是它引導讀者進行自我觀察的深度。它不是直接給一套制式的訓練菜單,而是提供一套思維邏輯,讓你像偵探一樣去挖掘自己疼痛的「源頭」。我發現自己長期以來都忽略了呼吸對身體穩定性的重要性。書中對呼吸模式與骨盆位置的關聯性描述得非常細膩,這是我在別的運動書籍裡從未讀過的觀點。它讓我意識到,我練了十年的瑜珈,可能都只是在修補表層問題,而沒有動到核心的結構。閱讀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停下來對照自己的身體反應,那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感,是閱讀其他健康書籍時難以比擬的。它強調的「重置」,更像是一種重新校準身體的設定檔,而非單純的治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