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

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沙永傑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创意培养
  • 思维训练
  • 问题解决
  • 亲子阅读
  • 创新思维
  • 学习方法
  • 儿童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益智游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創意蘊藏機會,機會是留給有創意的人。
  餐廳裡的筷子在使用時感覺不衛生,如何解決?
  拉鍊有時會夾住衣服,如何解決?
  教室裡的課桌椅對某些學生來說太矮,如何解決?……
 
  發明新事物首先要找出「問題」,並且不斷思考「誰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要能滿足大眾的需求與期待,任何具有市場性的新事物,都可以是創新。而創意的產生是靈機一動呢?還是有方法可以學習的呢?
 
  屢獲國際發明大獎的沙永傑教授,將萃思(TRIZ)發明原則改寫成適合兒童學習的五十問,並輔以國內外創新案例,說明如何運用「聯想」構思解決問題的創意。閱讀本書可以培養孩童與青少年創意思考的能力與創意發想的興趣。
 
  【本書關鍵字】
  創意思考、萃思(TRIZ)、應用性創新、發明原則、發掘問題、解決問題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國小高年級以上
 
本書特色
 
  1.本書收錄啟發孩童創意思考的萃思(TRIZ)學原則
  萃思(TRIZ)的意思是「發明性問題解決理論」,本書介紹其四十項發明原則中適合兒童閱讀的原則,引導小朋友運用萃思學,在生活中發現問題,發揮創意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2.以「問句式教學法」撰寫,輔以翔實又生動的圖解,利於孩童理解學習
  本書將發明原則改寫成問句的形式,並以生活中的實例佐證該問項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此外還搭配生動的插圖,使學童更易於學習與理解。
 
  3.打破創新恐懼症,培養孩童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
  作者於五十問中每一問都有拋出一個問題,讓讀者自由去發想;書末也附有解答,提供讀者參考。讓讀者養成創意思考的習慣,只要定位明確,能力所及,都可以創造價值,造福社會。
 
各界精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技嘉教育基金會
  王孔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管系特聘教授
  吳柚╱新竹縣鳳岡國小校長
  何淑子╱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理事長
  孟憲明╱技嘉科技製造事業群總經理
  施裕明╱新北市北新國小校長
  宮大川╱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曾秀珠╱新北市秀朗國小校長
  劉宏隆╱桃園市新榮國小校長
  陳玉芳╱新北市安坑國小校長
  鍾祥賜╱新竹縣福興國小校長
  蘇朝墩╱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發明的原動力往往是在解決生活周遭的問題,萃思將前人專利的智慧,歸納出四十個發明原則,來協助人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發明的三部曲在作者五十問的導引下,帶領讀者學習解決問題的架構與方法;這不只是學童創意教育學習的教科書,對在職場的工作者也是一本值得參考的好書。——技嘉教育基金會
 
  奧坎剃刀法則(Ockham's Razor,意為「簡約法則」)告訴我們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複雜的現象,就是最好的。
  「萃思學(TRIZ)」是一門嚴謹完備的創意思維系統。然而,對初學者仍有艱深高妙、近「萃思」情怯的距離感。本書為小朋友的創意思維開啟了一扇窗,用提問、案例以及反思的簡約文筆,搭配活潑生動的漫畫,精采地勾勒出「萃思學」的精髓。五十問如行雲流水,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把系統創新思維的幼苗悄悄深植到未來的主人翁腦海中!想一探「萃思學」巍巍殿堂的讀者們,千萬別錯失了閱讀本書的機會。
  沙教授的這本書,是完美詮釋「萃思學」的奧坎剃刀法則!——王孔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管系特聘教授
 
  小學生期待沙教授的課,他們說:「驚奇、好玩、忘了時間。」沙教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靈感、發揮創意,解決周遭問題。本書大哉五十問,撒播創意的種子,注入創意活水,激發敏覺、變通及想像力,打破死背強記求高分的藩籬,讓學生樂在學習。——吳柚╱新竹縣鳳岡國小校長
 
  《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以文字與繪圖結合的方式啟發孩童的創意,易於大家閱讀與學習。本書除了適合兒童與青少年閱讀外,家長也可與孩子一起共讀、一起發想、一起分享、一起成長。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優良書籍。——何淑子╱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理事長
 
  沙老師將多年來從事萃思教學的心得,以問句的方式引導孩童學習創意思考,國內終於有了為孩童所寫的萃思(TRIZ)發明原則的書,也感佩沙老師為孩童的創意教育投下了無比的心力;本書除了對孩童的創意思考有所幫助外,對家長與從事創意教學的老師也都是一本很棒的書籍。——孟憲明╱技嘉科技製造事業群總經理
 
  很多人都會問創意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學習的呢?如果不熟悉創意發想,但又想學習創意思考的人,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步驟或方法可以開始上手?前中華大學校長沙永傑教授被譽為「發明性問題解決理論」萃思(TRIZ)學在台灣之先驅。他所著的這本《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絕對可以給您最佳解答。——施裕明╱新北市北新國小校長
 
  創造力沒有年齡的限制,創意思考可經由學習而成;坊間雖然有相關萃思的書籍出版,但專為兒童撰寫的萃思創意思考書籍,僅此一本。本書撰寫精練扼要,提出創意思考五十問,可以有效地培養兒童與青少年創意思考的能力。——宮大川╱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列舉五十種創意思考面向,提供我們思考如何解決生活上的問題,讓我們發揮創造力與想像力解決問題,是一本非常實用且具備跨域整合的好書,強力推薦給喜歡動手解決問題與創新發明的大小朋友。——陳玉芳╱新北市安坑國小校長
 
  本書作者沙校長是一位知名的發明家,他將自己的專長轉化成貼近學生的內容出版,擴大影響力,其對創意教育的貢獻與熱情,讓我佩服不已。本書的一項特點是使用繪圖的方式呈現創意,可以減少學子閱讀的負擔;這是一本值得學生閱讀的好書,也推薦給家長們,讓我們陪伴孩子一起思考學習。——鍾祥賜╱新竹縣福興國小校長
思考的沃土: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学生、教师、家长乃至所有对提升创造力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思维工具与训练方法。我们深信,创造力并非少数天才的专属天赋,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持续的练习和正确的引导而习得、培养和强化的核心能力。 第一部分:揭示创意的本质与误区 第一章:破除迷思——创意并非遥不可及的灵感火花 本章首先要深入剖析“创意”的真正含义。我们摒弃了那种将创意视为纯粹“灵光乍现”的浪漫化描述,转而从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将其界定为信息重组、联结迁移和问题解决的有效过程。我们将探讨创意产生的几个关键阶段:准备(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孵化(潜意识的加工)、豁朗(顿悟的产生)以及验证(付诸实践的检验)。 对“天赋论”的审视: 为什么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成就更应归功于他们的系统性思考和不懈尝试,而非单一的运气或天赋。 创意生态系统的构建: 探讨外部环境(如文化氛围、信息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对个体创造力潜能的激发作用。 创意的量化与评估: 介绍衡量一个想法“新颖性”(Novelty)和“有效性”(Usefulness)的标准,帮助读者建立初步的自我评估框架。 第二章:认知负荷与思维定势的枷锁 创造力的最大敌人,往往是我们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本章专注于识别并拆解那些阻碍我们产生新想法的心理障碍。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的剖析: 通过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案例,说明我们习惯于将物体视为其传统用途的倾向,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经验陷阱”: 探讨过度依赖过往成功经验,反而可能导致对新情境的僵化反应。 “害怕失败”的心理学根源: 深入分析社会压力和自我批判机制如何扼杀初生的小小火花,并提供平复内心批评家、拥抱“笨拙想法”的初步策略。 第二部分:创意工具箱——结构化的思维模型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践模块,详细介绍了多种经过验证的、可系统训练的创造性思维工具。 第三章:发散性思维的引擎:头脑风暴的高阶应用 传统的头脑风暴常常流于形式,本章旨在将其升级为更具效能的练习。 SCAMPER法则的深度解析与跨界应用: 详细拆解替代(Substitute)、结合(Combine)、调整(Adapt)、修改(Modify)、另作他用(Put to another use)、消除(Eliminate)、重排(Reverse)这七个维度的具体提问方式,并辅以商业案例和艺术创作实例,展示如何将此模型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动态构建: 不仅是信息整理工具,更是联想的启动器。介绍如何利用颜色、图像和多层次的放射状结构,激活右脑的联想功能。 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的协作与个体运用: 强调角色扮演式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系统切换“乐观的黄帽”、“批判的黑帽”和“感性的红帽”,确保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无遗漏的审视。 第四章:收敛性思维的精准定位:从点子到方案 光有数量不等于有效性。本章关注如何有效地筛选、整合和优化发散出的想法。 “六维评估矩阵”: 构建一个包含“可行性(Feasibility)”、“影响力(Impact)”、“成本(Cost)”、“时间(Time)”、“原创性(Originality)”和“用户接受度(Acceptance)”的评估框架,帮助读者理性地选择最有潜力的方向。 “类比推理”与“隐喻思维”: 探讨如何从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中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结构性方案。例如,将“水流的阻力管理”应用于“项目流程的瓶颈疏通”。 组合式创新(Combinatorial Innovation): 教授如何将两个看似无关的既有技术或概念进行有效嫁接,产生“1+1 > 2”的效果。 第三部分: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与习惯 创造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依赖于持续的习惯和滋养的环境。 第五章:环境的塑造:让你的大脑成为肥沃的土壤 本章关注外部环境对创造力输出的间接影响。 “刻意的分心”: 探讨为什么散步、洗澡、做重复性劳动(如园艺)能有效促进潜意识的“孵化”过程。介绍主动设置“无目标时间”的重要性。 信息多样性的摄取策略: 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鼓励读者走出自己的专业舒适区,接触哲学、艺术史、人类学等看似“无用”的学科,以此拓宽认知边界。 建立反馈循环: 如何寻找高质量的“建设性批评者”(Constructive Critics),而不是简单的赞美者,并利用这些反馈迭代和完善初稿。 第六章:从“玩”中学的创新精神 本章回归到对“好奇心”和“游戏精神”的维护。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入门实践: 介绍“同理心(Empathize)”作为创新的起点,强调深入理解用户或问题的真实痛点。 原型制作(Prototyping)的“快速失败”哲学: 鼓励读者将想法迅速物化(无论是草图、模型还是简单的流程图),通过实际操作来暴露设计中的缺陷,避免在复杂的理论推演中浪费时间。 “反向思考”训练: 提出如何“如何做最糟糕的产品”或“如何让这个项目彻底失败”的提问练习,这种思维转换能极大地暴露潜在的风险点和隐藏的创新机会。 结语:持续进化的创新者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建立一套终身学习和自我修正的创造力系统。真正的创新者并非拥有更多点子的人,而是拥有更完善的方法来处理、测试和实现点子的人。本书提供的所有工具和方法论,都旨在培养读者在面对任何未知挑战时,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结构化的流程和坚韧的执行力,将“创意”真正转化为“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沙永傑
 
  美國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工業工程博士。
  現任中華萃思(TRIZ)學會理事長。
  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教授、系主任,亞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華大學校長。
  開發之創意商品「懸浮筷」,於群眾集資網站集資成功。
 
  曾獲紐倫堡、俄羅斯、臺北、波蘭、烏克蘭等國際發明展金牌獎,日內瓦、首爾等國際發明展銀牌獎,並兩次獲得經濟部「國家發明創作獎」創作類銀牌獎。
 
繪者簡介
 
呂家瑜(豆豆DOUDOU)
 
  現為插畫接案工作者,持續在畫圖的世界探索。喜歡繪本、漫畫、電影和所有溫暖的人事物,希望能持續發掘生活中各種美好的事物。
 
  作品網址:www.instagram.com/dou2018dou/

图书目录

推薦序 運用萃思方法,你也可以成為發明家╱蘇朝墩
推薦序 萃思創意與發明,培養孩子創造力╱曾秀珠
推薦序 培養創意思考的能力,迎接未來挑戰╱劉宏隆
各界精心推薦
作者序 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沙永傑

第一章 組合
第1 問多功能、第2問 套疊、第3問 前後作業合併、第4問 相同物品合併、第5問 相關物品合併

第二章 分開
第6 問 物體分割28、第7問 空間分割、第8問 有害部分抽離、第9問 有用部分抽離、第10問 可拆卸

第三章 反向
第11問 固定變活動,活動變固定、第12問 執行相反功能、第13問 有害變有益、第14問 反轉

第四章 便利性
第15問 摺疊或伸縮、第16問 拋棄式、第17問 磁力、第18問 消失、第19問 自助、第20問 等位性、第21問 回饋、第22問 中介物

第五章 曲度
第23問 曲線、曲面、第24問 圓形、球體、第25問 滾輪、滾筒、第26問 螺旋形

第六章 空間
第27問 多層、第28問 反面或側面、第29問 傾斜、第30問 線、面、體、第31問 輕、薄、短、小、第32問 活動、第33問 複製形狀

第七章 時間
第34問 預先作用、第35問 事先預防、第36問 週期性、第37問 連續有用作用、第38問 快速作用

第八章 資源
第39問 利用廢棄資源、第40問 利用現有資源、第41問 利用空餘空間、第42問 使用環保材料、第43問 使用氣體或液體

第九章 顏色
第44問 使用不同顏色、第45問 可變色、第46問 可發光、第47問 透明

第十章 差異性
第48問 均質變異質、第49問 不對稱、第50問 感官度
附錄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905522
  • 叢書系列:小魯未來學堂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運用萃思方法,你也可以成為發明家
蘇朝墩╱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對企業而言,所謂「創新」就是將新概念和知識成功地轉化為產品和流程,進而在市場上提供新的客戶價值。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不創新就等死」,可見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的說,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在創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創意」的產生。很多人習慣使用「腦力激盪法」,但此法除了受到使用者本身知識領域的限制與心理慣性的影響之外,也缺乏系統性,沒有明確的創意產生規則可以遵循。
 
  「萃思」(TRIZ)是由俄國人所發展,認為所有的創新發明,都存在著一些萬用的發明原則,而這些發明原則可用來教導從事發明者,使其發明的結果具有可預期性;也就是說,「萃思(TRIZ)」可檢查你的問題並迅速提供許多創意構想與可行的解決方案。「萃思(TRIZ)」的發展讓創新不再是科學家專屬的領域,普通人也可以做到。
 
  《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一書作者沙永傑博士現任中華萃思學會理事長,曾任多所大學教授三十餘年,並擔任系主任、院長、校長等要職。沙博士於交通大學開授「系統化創新方法」課程,對企業界推展改善與創新的工作,具有顯著的貢獻與影響。此外,沙博士曾獲多個國家的國際發明展金牌獎與銀牌獎,也兩次獲得經濟部「國家發明創作獎」創作類銀牌獎,他在創意發明的理論與實踐上,都有相當程度的造詣。
 
  《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為沙博士多年來在「萃思(TRIZ)」領域之研究與教學經驗的縮影,以「萃思(TRIZ)」方法為主,運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簡圖撰寫而成,非常適合兒童、國中、高中學生與一般大眾閱讀。期望透過本書的發行,可培育與增進青少年的創意思考能力,進而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推薦序
 
萃思創意與發明,培養孩子創造力
曾秀珠╱新北市秀朗國小校長
 
  因緣際會,經由技嘉教育基金會周麗華副執行長的引薦,認識了沙永傑教授,也開啟了我對萃思(TRIZ)教育的認識。「萃思(TRIZ)」援引自「萃取思考」一詞。萃思(TRIZ)這種新創方法,在許多國際知名公司例如三星、GE等,是一種用來產生創新成果的工具;將其引進秀朗國小校園,體驗這套解決問題的方法,讓秀朗國小的教師們感到非常驚艷。
 
  沙永傑教授曾任中華大學校長,現任中華萃思(TRIZ)學會理事長,長期推動萃思(TRIZ)教育,曾獲紐倫堡、俄羅斯、臺北、波蘭、烏克蘭等國際發明展金牌獎,及日內瓦、首爾等國際發明展銀牌獎;並兩次獲得我國經濟部「國家發明創作獎」創作類銀牌獎,所開發之創意商品「懸浮筷」已於群眾集資網站集資成功,令我們敬佩不已。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相關知識也不斷在推陳出新,運用創意、創思、創造力解決問題成為挑戰未來的核心能力。萃思(TRIZ)的各種方法所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成為創意與發明的活水源頭,是現代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能力。萃思(TRIZ)會是培養創意思考的有效方法,也將成為高效率產生創新成果的利器,值得各級學校推廣。
 
  為此,由秀朗國小創客社群教師夥伴,結合資優班及對創新課程有興趣的教師們組成種子教師團,主動聯繫技嘉教育基金會,邀請到中華萃思學會沙理事長前來秀朗國小,辦理「創意與發明」創造力實務研習,傳授萃思精神、方法及教學演示,教師們希望透過學習萃思(TRIZ),及運用課程教學設計,有計畫性地將這套教學模式融入校訂課程。
 
  於萃思(TRIZ) 創意與發明、創造力實務研習課後,秀朗國小教師們咸感收穫滿滿,欲罷不能,更自發成立萃思(TRIZ)資源共享群組,大家可以互相討論及分享,在課程研發及教學實驗過程中,期待未來累積更豐富的創意課程經驗,讓萃思教育從小扎根。
 
  沙教授特研究撰寫《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一書,選擇萃思(TRIZ)發明原則中適合兒童學習的項目,改寫成問句的形式,並輔以實例繪圖呈現,讓中小學階段師生易於學習,父母也可以親子互動,陪伴孩子一起發想。個人非常榮幸事先拜讀,並執筆為序,表達敬意與謝忱。
 
推薦序
 
培養創意思考的能力,迎接未來挑戰
劉宏隆╱桃園市新榮國小校長
 
  IBM(2010)一項針對全球六十個國家、三十三個行業、一千五百四十一位CEO的調查研究報告,認為「創造力」是領導者最需具備與培養的特質,而且在尋求緊密合作夥伴時最看重的能力亦是「創造力」。面對越來越錯綜複雜的未來世界,為了有效適應這些變化,孩子們必須具備創意的心態以及創意思考的智能,方能勇敢迎接未來的挑戰。
 
  因此,培養孩子創意思考和創造力是現代教育的挑戰;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意思考及創造力呢?
 
  個人在擔任桃園市北勢國小校長期間,因緣際會得與沙永傑教授合作推動國小學童的創意教育實驗。沙教授長年在創意教育領域深耕並有意將其研究的創意學習向下扎根,為國小教育奠定創意學習的基礎。我們北勢國小的師生能向沙教授學習,真是感到十分榮幸。
 
  在沙教授推動的創意教學中,我們看到沙教授引導孩子從生活中觀察創意的因子、探索生活中的創意發想;其次建構開放自由的對話思辨、引導孩子自信的表達想法;再運用分組合作的創意討論、完成創作的成品;最後透過發表、激發孩子創意的自信。這一連串創造力的培養教育正是當前國小教育所需要的,也正符合教育部108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理念。
 
  現在,沙教授將其教學經驗與教學所思集結成書,做為創意思考教學的指引,這對學校在推動創意教學上有非常大的助益。不論是學生或是老師、家長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創意思考,更能將其運用在生活中,改變生活,進而創造價值,造福大眾。
 
  沙教授從大學校長的角色轉換到國小擔任創意教學的志工,這份願力令人佩服。期盼在這樣有系統的創意課程中,能培養出更多富有創意、能展現創造力的發明小子,讓發明的種子扎根於學子心中,帶領他們迎向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自序
 
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
沙永傑
 
  創新導向的發展已是二十一世紀全球發展的動力,各行各業無不日新又新,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值此創新時代,兒童如能從小就學習創意思考的方法,並養成創意發想的習慣,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是會有所幫助的。
 
  我們幾乎天天都可看到許多新創的事物,不論是產品開發、工業設計、文創產品,甚或是各種商業模式,無不推陳出新,日新月異;例如可以吸附在窗戶玻璃上充電的太陽能插座、月牙造型的大樓、公車頂上種植花草的移動式花園,或是易於攜帶的香水膠囊、具有磁力的瓷磚……等。當我們看到這些構想時,大家除了讚嘆與驚喜外,不禁要問:「他們是如何想到的?」創意的產生是靈機一動呢?還是有方法可以學習?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說:「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接在一起。」(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這句話的意涵隱喻「創意的產生是有方法可以依循的」。我們若是找出幾項新事物,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或許就可以開發出新產品。由此進一步思考,除了將許多事物連接在一起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嗎?或是有結構完整、涵蓋面廣泛的方法可以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萃思(TRIZ)」就是這一想法的實現。
 
  十多年前,我在大學教授「萃思(TRIZ)」方法的課程,深覺其中有些內容淺顯易懂,頗適合小朋友學習。近年來,我在幾所國小講授創意課程,發現這些內容不但可以教,而且小朋友們也聽得懂,能夠接受。於是經過幾年的實驗教學,信心增加了,就逐步將萃思(TRIZ)四十項發明原則中適合兒童學習的二十八項原則,將其中的定義改寫成問句的形式,以易學習;總計歸納出五十問,成為本書的主體內容。
 
  在《兒童創意思考五十問: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中,每一問有三個部分,其一是「引言」,主要說明該問項的意涵與目的。其二是「案例」,延伸介紹生活中的實例,以佐證該問項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其三是「想一想」,則是提供一個問題,請大家動動腦,發想出更多的可能性。這五十個問項不完全是單獨使用,有時一個發明會是幾個問項的綜合體,會是幾種創意的組合。所以遇到問題時,最好能將五十個問項逐一思考,再將每一問項的創意做綜合性的考量,以尋求最適宜的解決方案。
 
  這是一本可以陪伴兒童成長的書,到了初中,甚或是高中時仍然可以閱讀。隨著知識領域以及生活閱歷的增長,可能會有更多的理解與體會。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選題角度看起來相當多元,我特別欣賞那種能夠跨領域結合的書籍。創意並不是只存在於美勞課上,它可能隱藏在科學實驗裡,也可能出現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能幫助孩子看到事物之間隱藏連結的資源,畢竟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其實就是一種深層的創意連結能力。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情境範例,讓孩子明白如何將一個領域的思維模式,套用到另一個完全不相干的領域去解決問題,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非常高。它不只訓練單一技能,而是培養一種全面的、靈活的腦袋。

评分

從書名到呈現方式,我感受到一股很強烈的「實用主義」風格,這正是我在挑選育兒書籍時非常看重的特質。我對那種空泛地談論「想像力很重要」的書籍已經有些許疲乏了,我更需要的是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引導步驟。我希望這本「五十問」能真正做到「一問一解」,讓家長或老師在帶領孩子進行創意激發時,有明確的依據可以參考,而不是摸不著頭緒。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調整建議,那就更完美了。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工具書,一本能真正將「創意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實戰手冊。

评分

翻開書的簡介和目錄時,那個排版和字體選擇,給人一種很現代、很「接地氣」的感覺,沒有那種高高在上、高深莫測的學術味,反而像是鄰家的大哥哥大姐姐在跟你輕鬆地聊天。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對兒童的引導,最怕的就是說教。我比較偏好那種能夠將複雜的觀念,轉化成孩子能夠理解的小故事或小遊戲的書籍。我相信,好的教育工具,應該是能讓孩子主動想要去翻閱,而不是被大人強迫閱讀的。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讓孩子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提升了觀察力和想像力,那它就絕對是值得入手的好書,畢竟,快樂學習才是王道嘛!

评分

最近幫家裡的小朋友找書,發現這本的書名就很對我的味口,「五十問」聽起來就很有系統,而且「創意,有方法可以學習嗎?」這句副標語簡直是為我這種焦慮的家長打了一劑強心針。我們常常覺得創意是天賦,好像有些人就是生來就會,但如果它真的可以像數學或語文一樣,有步驟、有技巧地去培養,那對我來說,簡直是太棒了。我對這類型的書特別感興趣,因為它提供的不只是一堆活動,更是一種思維的框架。我希望孩子能從中學會如何跳脫傳統的框架去看待事物,也許不是馬上就能做出驚世駭俗的發明,但至少能讓他們在面對日常的挑戰時,多一份靈活和變通,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規,這才是現代教育最該給予的養分。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讓我在書店一看到就忍不住被吸引住了,那種色彩的運用,帶有一種活潑又充滿好奇心的氛圍,非常符合「兒童」和「創意」這兩個主題。雖然我還沒完全深入內容,但光是從視覺上就能感受到一股正向的能量,讓人很期待裡面究竟藏了什麼樣的驚喜。我覺得,現代社會對孩子的培養,不只是要求他們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這本書的氣質,似乎就在訴說著「創意是可以被引導的」。我很喜歡這種不只是傳授技巧,更重視啟發內在潛能的書籍,希望它能成為陪伴孩子探索世界的最佳夥伴,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可以更勇敢地表達自我,不怕犯錯,因為創意往往就是在不斷嘗試中誕生的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