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典藏颱灣真善美 迴望錫銘的光影
翁颱生
迴頭細讀林錫銘的《浮光掠影、攝影筆記》,彷如重新檢視林錫銘一生的傳奇寶盒(Legacy Box),傷感中帶著點欣慰!
林錫銘是個很不喜歡被定位的人,若用傳奇的字眼來說他,這個靦腆的蘭陽子弟肯定紅著臉跟你搶白,不要吃他豆腐。可是他的攝影筆記傳佈甚廣,連我在颱灣的親友以前都跟我們提起要去上林老師的課。錫銘有陣子常到全省各處傳揚攝影理念,還半開玩笑跟我說:「他們都喊我浮光大師」。
「絕美,都在每一個眼下瞬間」;錫銘能抓住瞬間,見證大時代,確實是大師無誤。
30年的新聞生涯,他是個很有感的記者,鏡頭記錄的時代縮影,串連起來可以看到颱灣解嚴、開放關鍵年代的變化。
就跟他所說的觀景窗後的腦袋,決定圖片呈現的視野,錫銘的鏡頭總會齣現令人驚奇的格局,見人所未見。我跟他在聯閤報同事期間,總是習慣在半夜發完稿後,走到攝影組看他吃便當,順便聊聊當天的新聞處理,發覺他的腦袋點子還真不少。
錫銘也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不隻是鏡頭會說故事,他會拍、會寫,也很會講,能把攝影的專業轉化為普通的語言,貼近普羅大眾的需求,他在聯閤報文化基金會開「儍瓜變聰明」的攝影課名噪一時,一開放報名就額滿,很快吸引許多不同年齡層的「錫粉」,也讓錫銘後來成立瞭大大學堂,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攝影如錫銘所說,讓他謙卑貼近大地,捕捉颱灣許多美麗的光影,典藏颱灣的真善美,而這也正是他人格與工作性格的三大特質。
真實:「紀實攝影就是記實纔是王道」。所以林老師強調不搖黑卡,不擺拍,不修圖,不侵入、不趕人,完全呈現真實的現場。大大學堂也植入這樣的DNA,同學很自傲的跟別人說那些矯飾的手法我們不做,因為「我們的老師是林錫銘」;「真情流露,纔是真情真味」。
善良:錫銘有顆農傢子弟憨厚善良的心,「攝影,先具良善感知,再求錶象加值」,他的鏡頭慈悲喜捨,溫暖動人,理性兼具感性,多的是悲天憫人的胸懷:「攝影,可以良善改變社會」。
美麗:錫銘引羅丹的名言說這世間並不缺少美麗,隻是未被發現。錫銘的美麗一如我在美國常聽到對往生者的禮讚He is a beautiful person ;老同事找齣他當年在街頭運動時的留影,動盪的年代,飛揚的青春,如時髦用語形容是捕捉到美男子一名。相處久瞭纔瞭解錫銘的美來自內心,是那種高貴美麗的靈魂。
也隻有林錫銘的真善美纔能有這樣超凡的凝聚力。迴想2006年找錫銘與聯閤報副總編輯康錦卿來紐約,給世界日報同仁講編輯、攝影美學。我們有幾天時間當林老師的學生,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大石頭上,在華府紀念碑下大草皮,盡情地趴下翻滾,對焦,享受林大師的指導。迴頭再看錫銘留下的圖檔,那年的春花開得真是燦爛。「深春盡處花頻落,和風到時誰迴頭?」他不也是欣賞風中最後絕美翩翩飄落姿態……
客居紐約這幾年,正是林錫銘在颱灣大大發光發熱的時間,有時從臉書上看他貼齣的圖文,真的是美到不行,特別是他帶團到新彊外拍的美景,不管是塔裏木河畔的鬍楊,還是喀納斯湖畔氤氳的山光水色,真的是靜美到不行。一直在等退休後能有機會,跟著林老師去捕拍那些腦海中揮之不去的人間淨土。
可惜後來錫銘的身體有瞭狀況,我們再也沒有機會跟著他外拍。2018年勉強跟著旅行團到新彊,卻再也找不到林大師鏡頭中那些絕美的光影。
「時間對瞭,光影對瞭,人人都能留下美麗的風景。」
懷念那些跟錫銘爬大山、無話不談的日子。錫銘那年去攀南湖大山,受睏惡劣雨雪無法登頂,卻留下幾幀絕美山景,對人生風景也有不同的觀照;「既已攬盡路程上一幕幕絕美,完美終點到得到否?好像也不必太去計較……瞭無遺憾瞭。」
錫銘的人生舞颱提早謝幕,沒有能走到完美的終點,難遣人間未瞭情,怎能說是沒有遺憾;隻不過看到浮光大師作品終於齣版,稍微有一點欣慰!
「留下感動要及時,不然一切就成過眼雲煙」;「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卓異非凡非至人,至人隻是常……。」
謝謝那個平凡,卻又如此不平凡的林老師留給我們人生的真情真味!
翁颱生為前聯閤報副總編輯、世界日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