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教材在課文選取的廣度上,我個人是持肯定態度的,它確實涵蓋了不少課外引介的優美範文,讓我家小孩有機會接觸到不同於制式課本的文學風格。從古典詩詞的賞析到現代散文的精選,內容的豐富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問題出在於「深度講解」的部分,似乎跟不上「廣度介紹」的腳步。你介紹了這麼多不同領域的文章,但給予的背景知識或作者介紹卻非常精簡,變成孩子雖然讀了很多東西,但卻停留在「知道有這麼一篇文章」的層面,對於文章背後的時代精神或是文學流派的理解,依然是霧裡看花。這就像是帶孩子去一個非常大的博物館,但導覽員只負責把展品指給你看,卻沒有時間解釋雕塑的歷史意義一樣。要真正培養閱讀的興趣與深度,光有「料」不夠,還需要有足夠的「工具書」來輔助我們解鎖這些文字的密碼,希望後續的教學資源可以加強這部分的闡述。
评分這本課本的編排設計,對於我們家那個小學六年級的囡仔來說,真的是有點考倒他了啦!你看那內容深度,簡直是直接跳了好幾級,尤其是那些文言文的選材,雖然說是要培養語文素養,但對剛從白話文世界摸索出來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像在看天書一樣,老師上課的速度稍微快一點,他就開始抓不太住了。我記得有一次他帶回家一份回家作業,那題目問的細節,連我這個當過兵、出社會很久的人,都得重新翻一下字典才能搞懂,可想而知,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壓力有多大。更別提那些語法分析的部分,搞得比高中生的國文課還複雜,我覺得這可能更適合程度比較好、對文字特別敏感的孩子來使用,對一般程度的孩子來說,可能就需要家長額外花很多時間去補強,不然很容易就跟不上了。我們家長的角色,在用這本教材的過程中,似乎變成了一個輔導老師,而不是單純的陪伴者,這點是比較讓我感到疲憊的地方。希望未來的教材在銜接上可以更平順一些,不要讓孩子在關鍵的學習階段,因為教材的陡峭而喪失了學習的熱情。
评分說實話,我最在意的是這本參考書與學校教學進度的「同步性」問題。雖然它標明了是配合「翰林版」的教材,但實際使用起來,會發現某些單元的章節編排順序跟老師在課堂上實際教授的節奏有點脫節,這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假設老師今天剛教完第二課的生字和基礎句型,但這本參考書的練習區塊卻已經跳到第四課的深度測驗了,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現在該複習哪一塊內容。我們購買課本以外的評量工具,主要目的就是想在課後能立刻有配套的練習來鞏固當天的學習成果,如果順序對不上,那它就變成了一本獨立的、難以歸類的學習資料,最後可能就堆在書櫃角落積灰塵了。這種「預習」或「複習」功能上的失準,是這套教材給我最大的實用性上的扣分點,畢竟,在緊湊的小學生活裡,時間成本是很寶貴的。
评分從排版跟視覺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講義(或者說參考書)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傳統」,一種老派的教科書味道,黑白字居多,圖案的使用也比較制式化,說真的,在這個連手機App介面都追求簡潔美感的時代,這樣的設計實在是提不起孩子學習的興趣。我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注意力本來就比較分散,教材如果不能在視覺上先抓住他們的目光,內容再紮實也可能事倍功半。你看隔壁那本數學參考書,用了很多鮮豔的色彩和活潑的插畫來解說複雜的公式,效果就好很多。這本國語的,內容的編排雖然說是很「滿」,幾乎每一個空隙都塞滿了重點整理,但過多的文字堆砌在一起,反而造成了閱讀上的壓迫感,讓孩子在複習時,很容易感到焦躁,抓不到重點。我們買這類輔助教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更有效率地複習和理解,而不是在面對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時,就先產生退卻的心理。期待未來在「使用者體驗」這塊能多下點功夫,畢竟,美觀也是一種教育力量。
评分關於這本教材的試題設計,我得說,它的鑑別度是相當高的,甚至可以說有點「刁鑽」了。它不只是考你記不記得課本上的定義,更是考驗你對課文意涵的「延伸理解」能力,很多題目都設計得很像選擇題裡的陷阱題,需要仔細推敲上下文脈絡,才能選出最準確的答案。這對老師來說或許是好事,能有效篩選出真正掌握知識點的學生,但對我們家孩子這種屬於「中上程度」的學生來說,常常是差在「那關鍵的一分」飲恨收場。舉例來說,那些關於修辭手法的辨析,課本上才輕描淡寫帶過幾個例子,但考題卻要求你從一篇長篇文章中找出所有不同類型的比喻句,並且分析其效果,這跨度的確有點大。如果教材本身能多提供幾組不同難度的練習題,讓孩子可以循序漸進地適應這種深度提問的模式,那會更貼心。現在這樣,練習題的難度跟正式考試的難度直接「無縫接軌」,對提升信心有點幫助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