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素養檢定:國小國文閱讀題組 閱讀素養 高年級》的排版設計,老實講,有點過於「制式化」了。雖然它強調的是素養,但視覺上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像過去那種傳統的模擬試卷,黑白為主,文字密集。對於正處於視覺敏感期的高年級學生來說,長時間盯著這種缺乏色彩和活潑設計的版面進行深度閱讀和思考,確實是一種挑戰。我們都知道,閱讀素養的培養,與環境的舒適度息息相關,如果連拿在手上的書都缺乏吸引力,那麼閱讀的動機自然會大打折扣。撇開外觀不談,其內容的紮實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收錄的閱讀材料,主題涵蓋了自然科學、人文歷史、藝術欣賞等多個領域,試圖拓寬學生的知識邊界。然而,每次做完一套題組,都讓我忍不住想,這麼多「考試導向」的訓練,會不會壓縮到孩子們主動探索課外讀物的時間和意願?畢竟,真正的閱讀素養,來自於對世界的好奇心,而非對標準答案的追求。它提供了一個檢視工具,但我們必須小心,別讓工具本身成了限制視野的框架。
评分從我這個「老一輩」讀者的角度來看,這本《素養檢定:國小國文閱讀題組 閱讀素養 高年級》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對「閱讀策略」的拆解非常細膩。它不只是問「哪一句話說明了…」,而是深入到「作者使用這種句型,目的是為了強化哪一種情感表達?」這種層次。這的確反映了當前國文教育從「知識記憶」轉向「能力建構」的趨勢。書中對於文本中隱喻、象徵的考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要求孩子跳脫字面意思,去體會潛藏的文化意涵。不過,正因為它設計得如此「精緻」,使得它的使用門檻相對提高。如果指導者(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本身對於新課綱的精神理解不夠透徹,很容易在引導過程中「誤用」這些題目。例如,在討論一篇記敘文時,過度地用議論文的標準去套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認為所有文章都必須要有強烈的「論點」才能算是好的閱讀。所以,這本書的「內功心法」其實不在於題目本身,而在於如何運用這些題目來啟發孩子對語言藝術的敏感度,這需要使用者本身具備相當的教學素養。
评分這本《素養檢定:國小國文閱讀題組 閱讀素養 高年級》看下來,感覺就像是把國語日報社那些精選的文章重新編排,然後配上標準化的測驗題型,給我們這些家長或老師一個蠻直接的「素養導向」練習工具。它的編排邏輯很清晰,從基礎的文本理解,到進階的語義推敲,甚至還會觸及到一些課本裡比較少強調的跨文本比較能力。不過,我個人覺得,如果只是單純把它當作一本刷題本來用,或許會喪失掉一些閱讀的樂趣。畢竟,素養這個東西,最核心的精神還是在於「內化」和「應用」,而不是單純的「得分」。書裡的範文選材,大多是貼近時事或生活經驗的,這一點我很肯定,因為這符合現行教育政策強調的與生活連結。但是,題目設計上,有幾題的敘述方式,坦白講,我這個國語算是不錯的成年人讀起來,都需要稍微繞個彎才能抓到出題者的意圖,這就讓人懷疑,對於認知能力還在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說,會不會因為題目理解的門檻太高,反而掩蓋了他們真實的閱讀能力?希望在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陪讀的大人能夠適時引導,將測驗的壓力轉化為對文本更深層次的探索,而不是讓孩子成了只會猜題的機器。整體而言,它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練習框架,但書本本身的角色,應該是引路人而非終點站。
评分坦白講,面對市面上這麼多標榜「素養」的參考書,這本《素養檢定:國小國文閱讀題組 閱讀素養 高年級》能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在「文本廣度」上做得很出色。它不像有些參考書只圍繞在課本內容打轉,而是真正引入了大量課外、跨領域的素材。這對於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至關重要。我發現,當孩子面對一個從未接觸過的學科主題(比如天文學或某個歷史事件的民間傳說)的文章時,他們能否快速掌握其核心概念,才是衡量閱讀素養的真諦。這本書在這方面提供了足夠的「戰場」。然而,我觀察到,有些題目的設計,似乎過於側重於「技術性」的解題技巧,而非真正發自內心的對文本的熱愛。例如,某些選項的設置,明顯是設計來「騙取」那些依賴關鍵字聯想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只是學會了如何避開陷阱,卻沒有真正愛上閱讀本身帶來的啟發和感動,那麼這本書的任務就只完成了一半。我們期待的素養,是內化為一種主動探索世界的驅動力,而不是為了應付幾次檢定而學會的應試技巧。
评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素養檢定:國小國文閱讀題組 閱讀素養 高年級》純粹是為了應付學校老師要求的那種「標準化評量」。現在的國小高年級,什麼都講求「素養」二字,但說真的,素養到底怎麼測?這本書提供了一種「看起來很科學」的測量方式。它的題目類型非常豐富,舉凡主旨歸納、細節判讀、推論判斷,甚至是文體風格的辨識,幾乎涵蓋了教育部頒布的那些能力指標。我特別注意到它在處理「議論文」或「說明文」時的設計,不像傳統的課本只停留在字詞解釋,而是要求孩子去分析作者的論點結構和證據是否充分。這確實是進步,但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這些題組的難度,在某些篇章上,已經有點「超綱」了。對於語彙量相對不足,或是對社會議題不甚了解的孩子來說,光是理解文本內容本身就已經筋疲力盡,遑論再去進行高階的素養判斷。這就像是讓一個剛學會騎腳踏車的小朋友,直接去參加場地越野賽一樣,過程可能很專業,但效果卻值得商榷。我認為,這本書更適合用在複習和拔尖上,而不是當作初學的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