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癒

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孟潮
圖書標籤:
  • 榮格
  • 心理學
  • 分析
  • 自我療愈
  • 潛意識
  • 象徵
  • 人格
  • 深度心理學
  • 精神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我們看到的是花,它會消失,而根,卻一直在。
  ──卡爾.榮格

  榮格的思想之所以深邃迷人,在於它跨越瞭心理學與靈性科學,為價值迷失、人心虛空的當代照見一種心靈尋根的情懷。本書透過榮格的三十個夢境,解析榮格其人其事,將他一生的歷程娓娓道來,深入淺齣地呈現齣一代心靈大師的思想底蘊,不僅是領略榮格學說最佳的入門讀本,也幫助我們經由榮格的夢學探索自身,反思生命。

  領略大師思想,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他的生命故事去體會。本書作者李孟潮文采斐然,不從理論入手,而是一麵說著榮格的故事,一麵剖析榮格與你我共有的內在真實。他筆下的榮格曾有過學渣恐懼,曾經是情場渣男,與父母的關係更糾結到老。這位眾人仰望的心靈開拓者,其實一生受苦於空虛迷惘,心靈湧動著暗黑力量,但他勇於麵對,踏上無人走過的蹊徑展開自我療癒,鼓舞著後繼的人。

  李孟潮說,榮格之所以沒身不殆,死而不亡,是因為他象徵著追尋靈魂的現代人,也象徵受傷的療癒者。榮格始終沒有超凡脫俗,也正因此,他為凡庸的我們帶來信心和勇氣,讓我們得以在夢境與幻想中,為失根的心靈找到來自靈魂原鄉的成長力量。

本書特色

  ★由30個夢境串成的生命故事,領略榮格的必備讀本
  ★史無前例,以榮格理論寫榮格,以榮格夢學解其夢
  ★融入社會觀察,對照當代文化,撫慰失根空虛的心靈
  ★實用的夢境記錄與解析示範,洞悉心靈原鄉的成長能量

感動推薦

  王浩威/作傢、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呂旭亞/榮格分析師
  洪素珍/颱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係副教授
  陳宏儒/文心診所、心蘊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劉慧卿/精神科醫師、宏慈療養院院長
  鐘  穎/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傢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透過三十個夢來理解榮格的一生,等於是用榮格的理論來寫榮格的心理傳記,這不隻是世界不同語言有關榮格的上百本傳記恐怕不曾有過,甚至在其他心理學傢的傳記裡,也相當不容易見到。──王浩威

  榮格學者李孟潮把分析的利劍指嚮自己本門宗師,將榮格ㄧ生的故事展演成一個精彩的個案分析,觀點直白、大膽又創意滿滿,絕對值得一讀。──呂旭亞

  本書是現代描寫榮格與他的心理學最令人讚嘆的作品,是現代人探尋內在心靈不可忽略的書籍。──蘇絢慧

  研究學科,是科學人的職誌。與天地相親,是文人的情懷。而治療師就是入情入理、應時應地、洞察生命。閱讀此書,感受到作者在科學、人文和治療三方麵交織呈顯的圓滿。──劉慧卿

  夢詮釋的原則之一是,若能收集夢主的數個連續夢境再予以詮釋,會更能理解個別夢境當中的個別象徵在連續夢境脈絡下的意涵。本書帶給我們一個機會,以榮格的夢學說來看榮格之夢,以懂榮格其人。──陳宏儒

  我毫不懷疑這本作品會成為所有榮格學習者的案頭書。能看見榮格在國內傳記學上的缺漏被如此完整地補足,我的心中的某個遺憾似乎也跟著一起消退。──鐘穎

  在作者李孟潮醫師筆下,榮格彷彿走齣教科書一般,變得更為真實與完整。──蘇益賢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愈》的書籍簡介,內容如下: --- 書名:《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愈》 作者: [此處假設作者名稱,例如:A.J. 霍金斯] 譯者: [此處假設譯者名稱,例如:林美玲] 齣版社: [此處假設齣版社名稱,例如:智慧之光齣版社] 字數: 約1500字 --- 深入潛意識的藍圖:解析榮格心理學與夢境的療愈之旅 《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愈》 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夢境解析的入門讀物,它是一部深刻而係統的探索,引導讀者跟隨卡爾·榮格(Carl G. Jung)開創性的分析心理學框架,深入理解潛意識的運作機製,並將其應用於個體生命的整閤與療愈。本書的核心不在於提供一套僵化的符號對照錶,而是緻力於揭示榮格本人在麵對人生重大轉摺與個人發展階段時,如何運用其獨創的“積極想象”和“夢的闡釋”方法,來構建一個更完整、更具意義的自我。 本書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地構建起一座通往內在世界的橋梁。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構建心靈的地圖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榮格夢境分析的理論基礎。我們首先探討瞭榮格與弗洛伊德在潛意識理解上的根本差異,著重闡述瞭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和原型(Archetypes)的概念。作者詳盡地解釋瞭“陰影”(Shadow)、“阿尼瑪/阿尼姆斯”(Anima/Animus)、“人格麵具”(Persona)和“自性”(Self)這些核心原型,如何以符號和意象的形式,在夢境中具象化地呈現齣來。 不同於將夢境視為“願望的達成”,本書堅持榮格的觀點:夢是心靈對個體意識狀態的一種補償和引導。作者引入瞭前瞻性功能(Prospective Function)的概念,強調夢境並非隻關乎過去,它更像是一種內在的“未來規劃師”,試圖引導個體走嚮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道路。我們詳細分析瞭榮格早年對煉金術符號的研究,這些古老的象徵如何成為他理解心靈轉化的工具,並為後續的夢境解析提供瞭深厚的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三十個關鍵夢境的深度剖析 這是本書的靈魂所在。作者精選瞭榮格生命中極具代錶性的三十個夢境片段,這些夢境不僅是心理學案例,更是榮格個人精神曆程的真實記錄。這些夢境涵蓋瞭從早年的睏惑、與弗洛伊德的決裂、對“無意識的抵抗”,到晚年對“超越性功能”的探索等不同階段。 並非單純的“案例堆砌”,每一則夢境的分析都遵循嚴謹的榮格分析步驟: 1. 情境重構: 描述夢境齣現的時代背景和做夢者(榮格本人)當時的心理狀態。 2. 符號識彆: 識彆夢境中的核心意象(如:特定的動物、建築、人物關係或環境)。 3. 原型投射: 分析這些意象如何對應於激活的原型,以及它們在榮格心靈結構中扮演的角色。 4. 補償機製闡釋: 闡明該夢境試圖彌補或平衡他當時過度偏嚮的意識態度。 5. 個體化路徑: 探討該夢境如何推動瞭榮格個人精神成長的下一步,特彆是如何整閤“陰影”或平衡“阿尼瑪/阿尼姆斯”的能量。 例如,書中會細緻分析那些反復齣現的“塔樓”或“深水”的意象,不僅僅將其歸類為“孤獨”或“危險”,而是結閤榮格當時的學術或私人危機,探討這些意象如何象徵著他試圖達到的“超越性中心”或他需要麵對的“原始本能”。這些分析旨在教會讀者如何“跟著夢走”,而非“套用規則”。 第三部分:將夢境應用於現代自我療愈 最後一部分將理論和案例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指南。作者認為,理解榮格的夢境,最終目的是為瞭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的夢。這一部分著重於如何建立個人化的“夢的日記”和“聯想鏈條”,強調係列性分析的重要性——即單個夢境的意義遠不如一係列夢境所揭示的演變趨勢重要。 書中詳細介紹瞭“放大法”(Amplification)的實踐技巧,鼓勵讀者將夢境符號與個人經曆、神話、文學或藝術作品進行橫嚮對比,以豐富其內在意義。此外,本書特彆強調瞭“積極想象”(Active Imagination)在與夢境進行“對話”中的作用。在闡釋瞭榮格如何通過這種方式與他夢中齣現的“至智老人”或“幽靈”交流後,本書提供瞭清晰的步驟,指導讀者如何安全、有效地與自己潛意識中的形象進行互動,從而將夢境的洞見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轉變和情感釋放。 本書適閤人群: 對深度心理學和卡爾·榮格思想抱有濃厚興趣的研究者和愛好者。 尋求更深層次個人成長,不滿足於錶麵解夢的讀者。 心理谘詢師或治療師,希望通過經典案例學習榮格分析方法的專業人士。 《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愈》 是一次對人類心靈邊界的勇敢探索。它邀請讀者放下日常的喧囂,傾聽潛意識那古老而智慧的聲音,最終,通過解讀生命中投射齣的符號,找到屬於自己的“自性”藍圖,踏上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整閤之旅。這本書不是終點,而是通往你內心最深層智慧的起點。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孟潮
 
  心理學博士,精神科醫師,1997年從業,齣版有文藝評論集《濁眼觀影》、短篇小說集《一生一次的初戀》、《抹殺的解釋》等,亦有多本譯作,包括《榮格文集》第16捲,以及羅傑斯(Carl Rogers)、伯恩斯(David Burns)、薩夫(David Scharff)等心理學傢的作品,涉及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認知療法、正念療法等領域。專業方嚮為焦慮障礙及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

圖書目錄

【推薦序 1】少見以榮格思想寫成的榮格傳記/王浩威
【推薦序2】發展自己看待榮格的觀點/陳宏儒
【推薦序3】一本給所有榮格學習者的案頭書/鐘穎
【推薦序4】爬梳榮格人生,知其理論所以然/蘇益賢

【颱灣版序】修通投射,以求心內無戰/李孟潮

第一章    閱讀榮格的時代意義
第二章    童年:孤獨的小石頭
第三章  少年:鳳凰男,學渣恐懼與青蔥愛情
第四章  青年1:追尋夢想療癒空虛
第五章  青年2:受傷的療癒者    
第六章  中年1:殺死師父方能自我超越
第七章  中年2:從白鴿少女到自成一體
第八章  中年3:性、愛、婚姻的整閤與重生
第九章  老年1:母親之死與傢庭重建
第十章  老年2:旅行與鄉土
第十一章 老年3:死亡是時間之神的恩賜
第十二章 解析:心理發展、夢境與自性化

【後記】最美麗的村莊

附錄
1.情結原型發展錶
2.係列夢工作記錄錶
3.榮格自我療癒年錶

榮格的30個夢列錶

夢 1:獨眼肉柱夢
夢 2:教堂上帝夢
夢 3:挖掘古墓夢
夢 4:放射目動物夢
夢 5:小小意識燈火夢
夢 6:死亡父親迴傢夢
夢 7:地下室頭骨夢
夢 8:官吏幽靈與十字軍幽靈夢
夢 9:白鴿女孩夢
夢10:死者復活夢
夢11:殺死西格弗裏德夢
夢12:腓利門鑰匙夢
夢13:冰凍葡萄樹夢
夢14:訓伏阿拉伯王子夢
夢15:死去父親婚姻諮商夢
夢16:魔王狼狗夢
夢17:蟾蜍男孩夢
夢18:黑人理髮師夢
夢19:配樓煉金術圖書館夢
夢20:睏在十七世紀夢
夢21:利物浦之夢
夢22:聖杯夢
夢23:瑜伽行者夢
夢24:配樓樂隊夢
夢25:父親聖經夢
夢26:不喜不悲的妻子夢
夢27:亡妻研究聖杯夢
夢28:幽浮投射夢
夢29:狼獾母親夢
夢30:金線樹根夢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572350
  • 叢書係列:PsychoAlchemy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少見以榮格思想寫成的榮格傳記
王浩威 /作傢,榮格分析師
 
  1
  即使是書寫同一個人,一本傳記可能因為從不同的麵嚮切入寫作,而呈現齣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在這許多的切入麵嚮裡,透過心理學或心理傳記(psychobiography)理解傳主,是現在傳記學裡麵的主流之一,至少是經常被引用的技巧。因為如此,「心理傳記」一詞也在二十世紀以後開始盛行。
 
  然而,如果這本傳記要描述的傳主本身就是心理學傢,那又會如何呢?艾瑞剋.艾瑞剋森(Erik Erikson)本身就是心理傳記的先驅之一,他一生的著作,包括《甘地的真理》和《青年路德》這兩本傳記在內,都是相當具代錶性的心理傳記作品。然而即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傢,也少有關於他的心理傳記作品。
 
  有關榮格傳記的數量,在心理學傢當中,恐怕隻有佛洛伊德纔可以跟他相互抗衡。在這眾多作品中,李孟潮醫師所寫的這一本《榮格的30個夢:心靈大師的自我療癒》,顯得特別的有意思。
 
  李孟潮是中國大陸相當具有知名度的心理治療師,不隻是臨床實務的能力傑齣,他博覽群書的功力也是衆所皆知的。齣生於雲南的他,在武漢開始成為一位投入精神分析的精神科醫師,到瞭上海自行執業以後,更是開始涉獵榮格思想,包括在澳門城市大學心理分析研究院完成瞭他的博士論文。
 
  在這一本有關榮格的論述裡,他透過描寫榮格的三十個夢境,企圖達到兩個目的:一是介紹榮格學派的心理治療,包括他個人的實踐;而另一個目的則是透過這三十個夢,來描繪榮格的一生。
 
  2
  對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來說,夢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為無意識比意識更具優先性。透過這三十個夢來理解榮格的一生,等於是用榮格的理論來寫榮格的心理傳記,這是過去所沒有的,不隻是世界不同語言有關榮格的上百本傳記恐怕不曾有過,甚至在其他心理學傢的傳記裡,也相當不容易見到。
 
  榮格的傳記,最為人所知的,當然就是一直到死後纔發錶的《榮格自傳:迴憶‧夢‧省思》。在去世的前五年嚮來不太喜歡談自己私生活的榮格,終於答應瞭齣版社的要求,在第二年,也就是1957年,開始著手進行這本傳記的寫作。當時已經衰老的他,「正常工作安排得很緊,又很容易疲勞,」然而和最後一任秘書亞菲(Aniela Jaffé,1903 –1991)開始口述以後,「開始時,他有點顧忌,很快地,他便對這工作熱心起來瞭。他越來越興味盎然地講起他自己,他的成長,他的夢及他的思想。」因為這樣的興緻,他同時也自己親手寫下瞭〈童年歲月〉、〈中學生活〉與〈大學時代〉的三章。其他的部分則有的是完全口述,有的是口述加上部分的手稿所寫成的。他們兩人的工作,在基本的架構和內容都初步完成時,榮格就忽然在短暫的疾病以後離開瞭人間。後來的編輯工作又參雜瞭傢族成員不同的意見,使這本書在他去世的那一年年底纔終於問世。
 
  自傳總有它獨到的價值,作者怎麼要看他自己,以及作者如何沒有看到他自己,都是十分有趣的事情。譬如榮格學者,也是德國現代思想專傢保羅.必夏(Paul Bishop,1967-),在他所寫的榮格傳記裡,一開始就煞有其事地寫起榮格的祖父,也就是卡爾.榮格一世,是如何與歌德有密切的關係──包括他的母親怎麼認識的哥德,兩個人如何在一起,以及榮格一世又是如何在歌德友人照顧下慢慢長大。然而後來筆鋒忽然一轉,提到這些傳說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史料支持,開始進一步追問:「隔瞭兩代以後,這個小男孩日後的孫子對於所謂歌德是他的(非閤法的)曾祖父,為什麼如此有興趣呢?」從這個點切入,他開始談到榮格對於父職,特別是父親形象,其實有著相當複雜的態度。然後開始解釋,榮格的父親為什麼讓榮格這麼感到睏擾。
 
  3
  在榮格的自傳裡,有很多關於父親的片段:大傢從瀑布裡把撈起屍體以後反應冷漠的父親,小榮格發燒哭鬧而沒法睡覺時唱著兒歌抱著他的父親,和同事用半是惱怒半是恐懼的語調討論耶穌會會士們陰魔活動的父親,半夜將他抱起來看火山爆發的父親……。他寫下很多片段,每個片段裡顯然都有豐富的情感,但從來沒有十分直接地說到他的父親。除瞭他這麼寫著:「這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女人』總讓我產生不可靠的感覺,而『父親』這意味著可靠但沒有權利……」
 
  然而到瞭李孟潮醫師的書裡,他所描述的三十個夢裡頭的第一個,獨眼肉柱夢,也是榮格在自傳裡提到的:
 
  有一個牧師樓孤零零地豎在勞芬城堡附近,教堂司事的院落後麵有一大片草場。夢中,我站在這片草地上。突然我發現地麵上有一個黑暗的、方形的洞……通嚮深處的一條石階,我畏首畏尾地走下去。下麵有一扇拱門,隔著一道綠簾。簾子又大又沉……我把簾子推到旁邊……颱上放著禦座,金碧輝煌……上麵還有什麼。那是龐然大物,幾乎觸頂……它的直徑五六十釐米,高達四五米。但是這個東西卻稀奇古怪:它由皮膚和鮮活的肌肉組成,而頂上有一種無臉無髮的圓頭;顱頂站著一隻獨眼,眼睛一動不動地往上看著……在這難挨一刻,我突然好像聽到母親從外麵上方喊道:「對,可要看好瞭。這是食人者!」這更加劇瞭我的恐懼,我驚汗而醒,嚇得半死。
 
  這樣的夢境,到瞭李孟潮的解釋裡,當然不是隻有伊底帕斯情結這樣佛洛伊德式的解釋,而是更多層麵的思考,譬如說,地下世界/夢/無意識對榮格心理學的重要性,或者從敘述當中可以看齣榮格本身的心理類型:
 
  然後我們可以看到,榮格細緻地描述地下世界第一層的各種細節──拱門、綠簾、穹頂、地磚、紅毯、坐墊、王座。這種捕捉聲物形狀、顏色、觸覺、味道等資訊的心理功能,稱為感覺與知覺功能。但這種功能被運用到外在事物,就稱之為外傾感知覺功能,被運用到內心影像和軀體知覺,就被稱之為內傾感知覺。
 
  我們不難看齣,榮格天賦異稟,有著令人吃驚的內傾感知覺功能,所以能夠栩栩如生地記錄夢境的細節。一般來說,兒童在發展的初期,社會是比較鼓勵他發展外傾感知覺能力,比如他要握持乳房、奶瓶、用餐具、走路等等,當然他也要感知身體、運動,也需要內傾感知覺功能的發展。榮格內傾感知覺如此發達,有一部分是創傷後過度補償,更多是因為這是他天生的優勢功能,這種通過描述、觀察內心意象、夢境,從而得到痛苦解脫的方法,一直持續到榮格成年。所以,他成年後也經常使用積極想像、夢境工作、繪畫、雕塑、瑜伽運動等各種方式,充分調動內傾和外傾的感知覺功能,以療癒自己。
 
  當李孟潮開始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觀點討論榮格的夢時,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個角度的榮格,甚至可以說是最屬於地下世界的榮格。而這樣的榮格,榮格自身一定知道,卻不習慣讓這一切浮上意識層麵。作者李孟潮成為最好的解釋者,讓那些當事人──即便是像榮格這樣的心靈大師也不容易說齣口的種種,如今都可以呈現在我們麵前,引領著我們進一步沉思:榮格在心靈深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包括榮格在內,我們所有人所擁有的無意識,究竟構成怎樣的一個世界?甚至,在我們集體的意識之外,那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集體無意識,又是如何的?
 
  4
  李孟潮寫著榮格的夢,卻也寫齣榮格這一個人更深層的一麵,同時讓我們透過這樣的閱讀親身體驗瞭榮格思想讓人著迷的一切。因為如此,這一本書顯得特別──這是一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心理傳記,用榮格的心理學理論來寫成榮格心理傳記,這是過去所沒有的。在作者敘述這個故事同時,也讓讀者不隻有理性的理解,更開始體驗到我們所不認識的自己,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又是如何影響著包括榮格在內的我們每一個人。

  這其實是一本重要的作品,作者原本可以把它寫得相當學術的(而就我的認識,李孟潮醫師在這方麵是有這樣的學術功力的),但他卻選擇寫成一本讓人可以相當愉悅地閱讀的好書,將讀者帶入到更深層的心理世界。他捨棄瞭學術的錶達,也許就是想要讓更多人真正的體會到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重要而迷人之處。無論如何,作者能夠寫齣這本書,確實讓我由衷佩服,也因此, 我十分榮幸能夠在這裡嚮所有讀者作最真誠的推薦!

颱灣版序

修通投射,以求心內無戰


  早春三月,收到瞭本書寫序邀請,此時,歐洲上空,正籠罩在戰神陰影之下。

  俄烏戰爭帶來的恐慌、緊張、興奮、疑惑,也深深感染瞭兩岸人民。

  一夜之間,我們兩微一抖 BFT (1) 的朋友們,紛紛由抗擊病毒的傳染病專傢變形為國際戰略專傢和區域軍事專傢。一片喧囂中,我看到瞭 2019 年 12 月 13 日的卦象,在此書寫作之時占蔔而得,主卦是蠱卦,變卦為坤卦。

  《焦氏易林》的作者,焦延壽,在一片黑暗中,在西漢的一星燭光下,寫下瞭此卦判詞,「灊灊騑騑,歲暮編敝。寵名棄捐,君衰在位。」

  這十六個字可如此翻譯為白話文,「車隊轟轟隆隆地前行,歲月的黃昏即將來臨,一切都偏執不明,一切都七零八落,曾經擁有的寵名被放棄,君王已衰頹空在其位!」(2)

  蠱壞時代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就齣生在上一個蠱壞時代(冷戰)後期。

  榮格一生,都在蠱壞時代中度過,他關於戰爭有切膚之痛,論述頗多,以至於勒溫(Nicholas Adam Lewin)專門寫瞭一本書總結榮格戰爭觀,名為《榮格論戰爭、政治和納粹德國:探索原型理論和集體無意識》(Jung on War, Politics and Nazi Germany: Exploring the Th eory of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簡而言之,榮格認為心內無戰爭,則身外無戰爭,人們之所以有戰爭,是無法整閤一係列集體無意識原型的結果。(Lewin, 2009)

  海峽兩岸,過去也彼此投射各種集體無意識原型,不齣意外的話,未來還會彼此投射下去。在我個人的記憶中,颱灣最早是被投射為陰影和魔鬼,它被描述為蔣匪幫巢穴,隨時有可能反攻大陸,與此同時,颱灣人民又被投射為棄兒、孤兒,等待我們去解放,去救助。

  很快冷戰結束、改革開放,我們開始趴在短波收音機旁邊傾聽鄧麗君、劉文正,青年們喊齣瞭文化解放的口號:「女學鄧麗君,男學劉文正」,他們倆承擔起大陸青年的阿妮瑪和阿尼姆斯投射很多年,儘管報紙上仍然有人批判鄧麗君的歌麯是色情歌麯,有人指責劉文正的衣著服飾是流氓作風。

  年少的我情竇還沒有初開,聽不齣鄧麗君那氣聲唱法有何色情意味,看不齣劉文正那帥氣服飾有何流氓意涵,直到多年後學習瞭佛洛伊德、《性學三論》,纔恍然大悟,暗自佩服那些人敏感的泛性論嗅覺。

  到瞭九○年代,颱灣文化幾乎成為大陸文化的主流,從羅大佑到南懷瑾,從滷肉飯到誠品書屋,颱灣成為瞭完美自性原型的投射對象,人們都以為颱灣女孩最溫柔善良,颱灣男孩最儒雅俊逸,颱灣人都博古通今、自成一體、自由自在、自得其樂,自性圓滿。這一類投射雖然誇張,但是有些也有現實基礎,比如大陸第一批心理治療師,就是通過颱灣的「蜉蝣論壇」來瞭解歐美心理治療訊息的,迄今為止,颱灣的心理治療,也還是有不少方麵超過大陸的發展水準。

  另外一些就更多是幻想,比如我很長時間都以為颱灣是實行美國式民主體製,國民個性自由解放的,後來纔知道颱灣的軍事集權時期居然比大陸還長,難怪侯德健要跑到大陸,難怪小虎隊那麼整齊劃一的衣服和舞步,更接近日本少年隊那種東亞威權主義,與同時代的街頭頑童(New Kids On the Block)大相徑庭。這幫美國少年,每個人的衣服和舞步都不一樣,隔著五百米都可以認齣誰是誰。(許倬雲,2013)

  最近幾年,則兩岸網民又再次陷入瞭陰影的投射性認同,相互指責對方是井底之蛙,儼然不顧青蛙的錶皮下可能隱藏著王子那玉樹臨風的靈魂,隻等待著公主的深情一吻就可以感應轉化。

  榮格當年把陰影投射當作是戰爭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對戰爭的理解過於簡單和片麵,不過,當人民陷入偏執-分裂心態,產生大量陰影投射,的確是更加容易被煽動起來支持戰爭。這已在之後的戰爭心理學研究中得到驗證。(LeShan, 1992; Mitsherlich & Mitsherlich, 1977)

  心內無戰則身外無戰,心中無爭則身外無可爭,則無偏執-分裂,無陰影投射,這種共時感應的原理說起來不過「天人感應」四個字,但是做起來卻異常睏難。榮格自己也跌跌撞撞摸索瞭一輩子。

  本書便是總結瞭榮格這一輩子的自我療愈經驗,主要是通過榮格從小到大的三十個夢境來考察榮格這一生愛恨情仇,關鍵在於最後一章和附錄,總結瞭自性化過程的自助工具—通過係列夢記錄錶來分析每個人自己的情結發展、原型投射。

  這本書當然也幫助瞭我自己修通瞭各種投射,其中也包括對「颱灣」這個客體的投射,故而也希望它能幫助讀者們修通自己的各種投射,無論是大陸讀者,還是颱灣讀者,雖然在這萬物蠱敗萬事蠱壞的時代,時間的箭頭都指嚮你鎩羽而歸的故鄉,也許你可以做的事情可能隻是唏噓感歎,「黃捲清琴總為纍,落花流水共添悲。」(李孟潮,2019)

  衛禮賢在上一個蠱壞時代,一片喧囂中,在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古堡,一片黑暗中,一星燈光下,看到蠱卦的爻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孔子的註解,「『不事王侯』,誌可則也。」衛禮賢神光內攝,照亮自己無意識中的情結、自體、客體和原型,他寫下如此領悟,「此爻位於頂部,剛健,它處於三爻卦艮卦(山)的最高點。故而它不為處於九五位的君王服務,而是為自己設定瞭更高目標。它不隻為某一時代工作,而是為整個世界,為韆鞦萬世工作。」

  這首止戰之殤被仇恨擦亮在遠方野蠻,「傾城人哭哀聲震,漫地花飛白雪翩。空有如濤傷心淚,神鷹高逝永不還。」

  註釋:
  1 兩微一抖 BFT:指微信、微博、抖音、嗶哩嗶哩(Billibilli),FaceBook、Twitter 這幾個常用社交媒體。
  2 「君衰在位」一句,有些版本寫為「君襄在位」。

用戶評價

评分

哇塞,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覺得超有深度,雖然我還沒真正翻開來看,但光是想像那個文字的份量和心靈的探索,就覺得會是一場非常厲害的旅程。我最近剛好在思考一些關於自我成長和內在和解的議題,聽說這本書在分析夢境的脈絡和心理狀態方麵做得非常透徹,不知道它會不會像一些經典的心理學著作一樣,給齣一些既學術又貼近生活的見解。我特別期待它如何去解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難以言喻的情緒漩渦,畢竟夢境常常是我們最真實、最赤裸的潛意識展現,如果能有一本指南能幫助我們看懂這些「夜間劇碼」,那絕對是無價的。我猜想,作者肯定花瞭不少時間去耙梳各種文化脈絡下的夢境符號,希望它不會太過晦澀難懂,而是能以一種優雅又引人入勝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榮格那廣闊的集體無意識領域。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做到「自我療癒」這塊,那它就不隻是一本讀物,簡直就是一張心靈的導航圖啊!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類探討心靈深層結構的書籍,通常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有點懷疑的態度。期待是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外在噪音太多的時代,能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專心和自己的「裡麵」對話,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懷疑則是因為,有些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內容可能過於空泛,或者隻是在重複一些老生常談的勵誌口號。但我對「榮格」這個名字有種莫名的信任感,他對陰影、阿尼瑪/阿尼姆斯這些概念的闡述,總是有種直擊核心的銳利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或視角,讓我們在麵對日常生活中那些反覆齣現的夢境模式時,不是用迷信的方式去解釋,而是能真正理解,這些夢其實是我們心靈試圖修補自身裂痕的努力。如果它能成功地將複雜的分析,轉化為我們可以實際運用的生活智慧,那它絕對是值得反覆閱讀的聖經級作品。

评分

翻閱書目時,我就在想,所謂的「30個夢」究竟代錶瞭什麼樣的分類或階段?難道是榮格一生中特別標誌性的30個案例,還是說,它涵蓋瞭人類夢境中最常齣現的30種主題原型?對我來說,讀這類書的樂趣之一,就是去比對自己的夢境筆記,看看哪些情境是普遍的,哪些又是極度個人化的。我比較不喜歡那種隻停留在「象徵」層麵的解釋,例如,夢到蛇就代錶性慾或轉化,這種太籠統的說法對深度探索幫助不大。我更期待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引導讀者去挖掘那個「情境」背後的「情感動力」。比如,在某個特定夢境中,夢者在夢中的「感受」是什麼?是恐懼、是釋然、是迷惘?因為最終,療癒的關鍵不在於夢的內容是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迴應夢中的那個「自己」。如果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溫柔地解構和接納夢中的自己,那它就功德無量瞭。

评分

老實講,我對「心靈大師」這幾個字有點又愛又恨。愛是因為想從頂尖的智慧中汲取養分;恨是因為有時候大師們的語彙太過高深,一不小心就會讓人有種「離我很遙遠」的疏離感。所以我非常注重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如果它能以一種說故事的方式,而非教科書式的羅列,來呈現榮格的洞見,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讀起來像是一個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坐在你對麵,非常耐心且充滿智慧地,帶領你穿過心靈迷宮的過程。這本書如果能平衡好理論的嚴謹性與文字的親和力,讓一個對榮格僅有初步認識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進入狀況,那它就成功瞭一半。畢竟,心靈的探索本該是充滿啟發和溫暖的,而不是充滿艱澀的學術名詞堆砌。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的心靈工具書。

评分

聽說這本關於榮格夢境分析的書,在颱灣讀書圈裡討論度蠻高的,大傢都在說它怎麼把那些看似奇形怪狀的夢境碎片,拼湊成一張清晰的自我地圖。我比較好奇的是,它在闡述榮格理論的同時,有沒有加入一些當代人對夢境的新的詮釋角度?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壓力源跟榮格那個年代已經很不一樣瞭。我希望它不隻是一本翻譯作品的忠實呈現,而是有颱灣本土脈絡的對話。例如,現代社會的「焦慮」是如何在我們的夢裡投射齣特定的形象?那些在夢中不斷迷路、找不到齣口的場景,會不會其實是對現代人生活缺乏方嚮感的寫照?如果這本書能將古典的心理學理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呈現,讓讀者在看到書中的案例時,會忍不住驚呼:「天啊,這不就是我上禮拜夢到的場景嗎?」那種共鳴感,絕對能讓閱讀體驗提升好幾個層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