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茱蒂絲.霍爾
出版者 行路
翻譯者 吳凱琳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3/09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她率先從生物學的角度,揭露神經係統對於情緒的影響,
引領時代地揭露瞭心智與身體之間的連結,卻因為身為女性
以及獨排眾議的見解,遭受當時心理健康領域當權派所排擠,
然而無數受益於她的著作的讀者,見證瞭其獨特療法的價值。

  *****

  二十多歲時,剋萊兒・維剋斯經診斷,罹患瞭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結核病,被迫入住療養院。雖然後來醫生發現是誤診瞭,但她的心律不整並未改善,自此長年陷入焦慮。後來經過一個朋友提點,她發現自己的焦慮來源原來是被恐懼所驚嚇,這個認識對她意義重大。很快地她便掌握重點——她必須停止對抗恐懼。

  由於維剋斯的學術專業是生物學,她得以深入觀察所有生物都擁有的神經係統,從而瞭解我們的原始大腦——後來她理解到,這與人類的情緒激發模式密切相關。又因為親身經歷過心智與身體之間形成的強力循環,維剋斯後來發展齣治療焦慮癥等神經(失調)病癥的萬用療法,她用以下簡單的口訣總結這套獨特療法:

  「麵對」、「接受」、「漂浮」,以及「讓時間流逝」。

  維剋斯後來成為醫生,治療焦慮癥的成效頗受病患肯定,但有病患嚮她反映,雖然她的建議很有用,然而一旦離開診所,效果就大打摺扣。該病患建議她「寫下所有細節,省得得一再重複告訴病患」。這個建議催生瞭維剋斯的首部著作。

  1962年,《幸福就在轉念後》(Hope and Help for Your Nerve)齣版,這是一本為一般大眾撰寫焦慮癥「自療」專書。儘管當時的精神醫學社群普遍無視這本書,維剋斯的治療口碑仍藉由病患持續在醫界傳開來。《幸福就在轉念後》齣版後在多國熱銷,她也颳起鏇風,廣獲媒體邀約(例如英國廣播公司BBC熱情邀約她閤作訪談節目),世界各地的讀者信件與電話大量湧入,更有不少病患登門造訪她的澳洲住處,感謝這位博士改善瞭他們的生活,甚至拯救瞭他們的人生。一些心理健康領域重量級學者,也開始注意到維剋斯及其療法,與她進行交流。

  恐慌、憂鬱、焦慮、懼曠癥、強迫癥、創傷後壓力癥候群……日後精神醫學界傾嚮細分疾病,但維剋斯認為,當中有許多疾患其實「病齣同源」,也因此她都採取同一套方法治療廣泛的精神問題,也就是現代教科書所稱的「精神官能癥」,同時稱呼它們「神經疾病」,除瞭避免批評意味,也點齣這些疾病都是暫時、而且可以治癒的。

  *****

  剋萊兒・維剋斯思考活躍奔放、不喜因循守舊,她在演化領域的研究贏得瞭全球讚賞,亦是第一位取得澳洲歷史最悠久大學科學博士的女性。由於多纔多藝且興趣廣泛,維剋斯曾經從學者生涯轉換跑道,成立旅行社,後來又轉往醫學領域發展,最終成瞭醫生。

  她是心理健康領域的研究先驅,徹底顛覆看待「焦慮」這個重大文明病的角度。《幸福就在轉念後》齣版已是六十年前,至今持續再版、依然暢銷,繼續造福眾多有焦慮癥睏擾的人。即使在剋萊兒・維剋斯死後三十年的現在看來,她的治療方法依然先進,而且證實有效。然而,她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這本書,就帶您一窺她走在時代前端的見解,以及她豐富且深具啟發的經歷。(更詳盡的內容介紹,請參見網頁中目錄的各章引文。)

各界好評

  ►剋萊兒‧維剋斯在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齣版瞭探討「神經病癥」的暢銷書,享譽全球,然而儘管有許許多多病患對她心懷感激,如今她卻幾乎已為世人遺忘。這本極具啟發的傳記……完整揭露瞭這名優秀女性不凡的一生,她在演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值得讚揚。——《書籍與齣版》(Books + Publishing)

  ►剋萊兒‧維剋斯憑藉著跳脫框架的思考,以及極為敏銳的臨床診斷,開發齣一套治療計畫,長年以來讓數韆萬名病患受益無窮。——大衛‧巴洛(David Barlow),波士頓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榮譽教授

  ►這本傳記讓剋萊兒‧維剋斯這名澳洲醫生的成就不再遭到埋沒,重新站上焦慮癥診斷與治療的歷史舞颱。本書展現齣優秀記者的純熟功力,描繪一位個性無拘無束、思想創新的女性多采多姿的經歷,讓讀者理解演化與精神理論的歷史,重新認識維剋斯的治療方法與著作。——卡洛兒‧密道頓(Carol Middleton),《澳洲書評》

  ►剋萊兒‧維剋斯對於焦慮治療做齣的貢獻時常遭到外界忽視,這本傳記重新給予瞭認可。——《科學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茱蒂絲.霍爾(Judith Hoare)


  茱蒂絲.霍爾目前擔任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與《澳洲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記者。她的生涯起始於《西洋棋盤》節目,可算是一九七○年代澳洲社會議題類型節目的鼻祖,之後她加入《澳洲金融評論報》,主跑坎培拉聯邦政治新聞,後來轉而投入專題寫作,最終負責編輯該報的長篇新聞報導,一九九五年被任命為專題副總編輯,任職長達二十年。

譯者簡介

吳凱琳


  颱大外文係畢,曾任職於齣版社、雜誌社與網路媒體,現為自由工作者。譯作包括《創新的兩難》、《橡皮擦計畫》、《訂閱經濟》、《指數投資末日》、《崩盤》、《第五風暴》與《房間裡的大人》等。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引言

►序言 剋萊兒‧維剋斯的真知灼見

剋萊兒‧維剋斯首次建立她的治療方法時,完全與主流理論背道而馳——當時主流理論認為,讓病患直接麵對恐懼癥有可能引發精神病。維剋斯的方法是全然接受恐懼,她認為唯有如此,纔能真正擺脫痛苦與恐慌。她的著作預示瞭數十年後學術的發展,她採取的方法後來也經證實是有效的。

►第一章 誤診
二十多歲時,維剋斯經診斷罹患瞭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結核病,被迫遠離自傢,住進療養院。雖然半年後醫生錶示是誤診瞭,維剋斯卻沒有因此鬆瞭口氣,由於心律不整問題沒有改善,她相信自己有嚴重心臟病。多年後她終於明白心智與身體的連結,恐懼一旦無法舒緩就會激化神經係統,導緻心跳加快。

►第二章 備受期待的掌上明珠
剋萊兒的人生誌趣與勤奮的性格,在很年輕時就已嶄露無遺;她遺傳瞭母親範的企圖心。在當時性別角色定義明確,但剋萊兒從小就被教導要走入世界,母親要她謹記在心,她的祖先包括瞭多位成就卓著的女性,至少在紐蘭傢族是如此。

►第三章 維剋斯的轉變
維剋斯初期的生涯發展,猶如動物學係恩師蘭斯洛特‧哈裏森的翻版。維剋斯後來亦被後世視為動物學領域的開創者,雖然沒多久便捨棄這條路,但她帶走瞭三樣東西:觀察的重要性、動物和人類共同擁有的遺傳特徵,以及如何將片段知識融入更大的框架中。

►第四章 遇見奧魯索
奧魯索在哈裏森召集的跨領域考察團與維剋斯相遇時,時年三十四歲,比維剋斯年長十二歲。這名學者曾在索姆服役,此地曾發生多次戰役,它們真實呈現瞭戰爭的恐怖。維剋斯當時仍未被恐懼綁架,但奧魯索已因戰事而切身感受過強烈恐懼。

►第五章 蜥蜴寶寶與蜥蜴腦
哈裏森和維剋斯希望,藉由探究蜥蜴的胎盤演化與哺乳動物的生殖演化之間,有哪些相近之處,為演化研究提供新觀點。維剋斯深入觀察所有生物都擁有的神經係統——這些本能不受意識控製,是瞭解原始大腦的第一塊磚。後來她理解到,這與人類的激發模式密切相關。

►第六章 死亡的陰影
1928年,哈裏森因腦溢血過世,維剋斯瞬間失去恩師,某種恐懼嚮她席捲而來,沒多久她發現原本健康無虞的身體,不知怎的開始變得衰弱。她雖努力不懈地完成博士課程,對外展現齣充滿自信的形象,但她對自我的認知與外界對她的認知,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明顯落差。

►第七章 沉沒與漂浮
維剋斯經歷過心智與身體之間形成的強力循環,她發現自己原來是被恐懼所驚嚇,這個真相對她意義重大。很快地她便掌握重點,她必須停止對抗恐懼,因為恐懼是本能反應,對抗隻會造成反效果。原本不明所以的痛苦如今得到瞭解釋,她也因此獲得解放。

►第八章 達爾文與問題的核心
達爾文之所以被稱為「第一位心理學傢」,是因為他的最後一本著作《人和動物的情感錶達》,將其學術研究拓展至過去少有人仔細描繪的心智海洋。這是人類首度為瞭理解心智和身體的生物運作,而進行廣泛的研究;心智與身體之間透過自律神經係統形成相互關係,這正是維剋斯研究的核心。

►第九章 轉投跨領域名師門下
艾略特・史密斯強烈反對佛洛伊德所稱的「新的性科學」,因此他訓練精神科醫生時,堅持引導他們從生物學觀點理解神經係統。維剋斯從他身上學到,單純的生物學傢……會注意到解剖事實隱含的某些心理學意涵,解釋心智與心智運作時,會評論其中涉及的神經麵嚮。

►第十章 啟發寫作風格與主題的著作
艾略特‧史密斯和同事湯姆‧哈瑟利‧皮爾著手探究砲彈驚恐癥後,看到的是難以承受的恐懼。他們兩人辨識齣的一個重要現象,後來也成為維剋斯診斷的核心——那就是害怕恐懼情緒。這是維剋斯所提齣最歷久不衰的見解,幫助世人理解、治療與治癒神經疾病。

►第十一章 寒冷氣候的生活
在倫敦大學學院實驗室待瞭七個月後,轉投入艾略特‧史密斯門下之前,維剋斯中斷瞭學術研究工作,休瞭長假,與朋友凡斯和未婚夫奧魯索一同旅行。除瞭從事三人共同熱愛的活動,維剋斯也可趁機收集庇裏牛斯山的蜥蜴物種。1930年5月底,她動身展開生平第一次歐洲短期旅遊。

►第十二章 貝絲之歌
維剋斯年僅二十多歲時,便已廣泛涉獵且深入理解古典音樂,歐洲之旅讓她對古典音樂的體悟更上一層樓。她理解呼吸屬於神經係統的某種自主功能,人類擁有部分掌控力。擁有好歌喉的她想朝歌唱傢發展,歌唱傢需要伴奏者,於是維剋斯請到優秀的古鋼琴老師伊莉莎白‧科爾曼。

►第十三章 維剋斯博士的歐洲旅遊諮詢辦公室
維剋斯在遊歷歐洲各地後,決定開設一傢歐洲旅遊諮詢辦公室。她已想好藉由為報紙撰寫專欄,來支撐這間辦公室的營運,此外還著手撰寫一本旅遊指南。但是隨著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她原本快要完成的指南、每週專欄以及收入,同時化為烏有。

►第十四章 戰爭的世界
二戰期間維剋斯一傢反覆搬遷,這期間維剋斯在醫學院上課,科爾曼則在音樂學院工作,兩人盡可能花時間相處。雖然一開始母親範就接受瞭科爾曼,但後來兩人的關係仍愈來愈緊張。維剋斯的妹妹達爾西則認為,科爾曼占用瞭她姊姊的時間、注意力與關愛。

►第十五章 維剋斯博士迴歸
1945年3月,四十二歲的維剋斯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她穿上畢業袍領取學位證書時,已經在瑞鞦佛斯特醫院工作。1940年代末期,她在雪梨的邦迪郊區、距離貝爾維尤山不遠的海濱開設自己的一般診所,直到退休前,一直維持與前述醫院的聯盟閤作。

►第十六章 女性之傢
傢中沒有人不知道科爾曼對維剋斯的意義。兩人間的親密關係讓妹妹達爾西感到不安,她不滿維剋斯總是把科爾曼放在第一位。維剋斯愛她妹妹,但選擇科爾曼成為人生伴侶。這三人之間需要一道門相互隔開。他們買下位於剋雷濛恩一幢擁有十八間房的大坪數聯邦式房屋……

►第十七章 首部著作誕生
一名病患發現,維剋斯在診療室說的話非常有激勵效果,但是當他離開診所後就失去效用,於是便要求維剋斯「寫下所有細節,這樣就不需要跟每個人重複說一遍」。維剋斯於是將她的建議錄音,分送給病患。後來她常說,是病患讓她理解到重複與強化的力量。

►第十八章 寫給那些苦於神經疾病的人們
在首部著作《幸福就在轉念後》中,維剋斯揭露瞭她為焦慮、恐慌與驚懼等病癥開發的萬用解方:麵對、接受、漂浮,以及讓時間流逝。維剋斯極力避免標籤化,她偏愛統稱許多病癥為「神經」疾病。日後精神醫學界雖然區隔齣不同的焦慮狀態,但她都採取同一種治療方法。

►第十九章 不科學的科學
二十世紀中葉,研究人員同時在實驗室與臨床現場,探究牽涉到心理學、神經學以及荷爾濛等領域的複雜路徑。佛洛伊德學派仍持續獲得不少人認同,但醫生和科學傢偏愛以生物學觀點看待精神疾病。維剋斯的研究方法以生物學為取嚮,它的歷史意義在於點齣心智與身體之間的連結。

►第二十章 掌控市場
在精神醫學社群,有些人對《幸福就在轉念後》絲毫不感興趣,另有些人則百般挑剔,不過維剋斯的醫學同業對它的接受度較高,畢竟她是他們的一份子。維剋斯成功治癒病患的消息持續在同業間傳散,當醫生看到他們的病患因為閱讀她的著作而獲得幫助,便將這本書介紹給其他人。

►第二十一章 第二個傢
如今維剋斯的工作重點都放在新書上,她也因此認識瞭許多新朋友,不少人對她充滿感激。她正是因此認識瞭喬伊絲‧斯基恩‧基廷。為瞭迴報維剋斯,斯基恩‧基廷同樣對她毫無保留地付齣。斯基恩‧基廷全傢居住的公寓,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肯辛頓區,這裡也成瞭維剋斯永久的傢。

►第二十二章 失敗的閤夥生意  
有不少讀者相信,自己是因為閱讀維剋斯的著作而順利康復,1960年代中期某個時間點,維剋斯開始讓一些熱心的仰慕者成為商業夥伴,她偏愛這樣的工作模式。他們真心理解她的著作能發揮什麼影響力,對她來說,這項因素要比其他商業考量來得重要。

►第二十三章 遠離懼曠癥
維剋斯偏好用單一的統閤方法治療焦慮癥狀,她認為眾多新的疾病標籤,隻不過是以下這個問題的不同樣貌:害怕恐懼。隨著神經科學持續發展,以及人們對神經生物學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加佐證瞭她的療法:比起瞭解不同焦慮疾病的差異,瞭解它們的相同之處更有用。

►第二十四章 研究恐懼的先驅
神經敏化的人,第一恐懼會如電流般疾速傳遞,對於引發恐懼的危險事件過度反應,無法立即消除這種恐懼。若要達到「心神安寧」,需要身體一起閤作,而不是隻有心智,這正是維剋斯治療原則的重點,用意是抑製神經係統的反應,避免第二恐懼重新觸發第一恐懼的無聲警報。

►第二十五章 生活在兩個世界
再次迴到傢後,維剋斯又懷念起旅遊的時光,以及沿途享受的奢華生活。返迴澳洲後,維剋斯不僅享受不到海外旅行的好處,更缺乏知識上的刺激。她熱愛自己的直係傢人,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缺乏共通點,而且傢中麻煩不斷。

►第二十六章 靈魂伴侶
科爾曼過世一事,考驗著維剋斯個人的應對能力。科爾曼不僅僅提供陪伴與親密的情誼,還負責操持傢務。喪失科爾曼這個「靈魂伴侶」後,維剋斯雖然繼續做著以前就在做的事,但已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她,她的日常生活乃至作息常規,都因此被打亂。

►第二十七章 辯護
維剋斯運用她的方法治療廣泛的精神問題,也就是現代教科書所稱的「精神官能癥」,但她會盡量避免這種帶有批評意味的說法,而偏愛使用醫學性描述,也就是神經疾病。她的描述暗示這個疾病隻是暫時,而非永久的狀態;她認為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是逐漸演變的過程。

►第二十八章 步入老年
1979年,妹妹達爾西被診斷齣失智癥,她完全喪失自理能力。高齡近八十歲的維剋斯無法自絕於外,然而由於她不願麵對達爾西失智可能造成的影響,這也使得她與嚮她求助的傢人關係緊張。緊張的情緒讓維剋斯喘不過氣,她隻好逃離,跑去住在鄰近社區的莉莉傢。

►第二十九章 BBC與雪片般的來信
法蘭・葛洛夫斯是BBC日間電視節目《卵石磨坊》的製作團隊成員,某次旅行時她偶然讀到維剋斯的一本書,就和許多人一樣,她覺得這本書對她個人特別有意義。葛洛夫斯的專長是健康專題報導,她提案要製作一係列訪談,每週定期播齣,後來順利獲得核準,成為《卵石磨坊》的單元,最終她聯絡上維剋斯……

►第三十章 關門聲
打從1950年代起,維剋斯對待傢人就非常慷慨。隨著她的名氣持續看漲,書籍銷售屢創佳績,其他人對她的期待也隨之提高。在她人生最後十年,有時候她會因此苦惱不已。她自己沒有小孩,卻有好幾個孩子需要靠她撫養。有時她會不知道要如何分配,或是如何拒絕金援他們。

►第三十一章 大腦受傷
1987年某日,維剋斯外齣時昏倒在人行道上,頭部受到撞擊。由於即時送醫治療,雖然她陷入昏迷將近一星期,但腦部沒有損傷,隻是邁入至今仍找不齣原因的老化階段。維剋斯自己就是醫生,她相當清楚未來的路會是如何,現在的她變得驚慌不安、情緒脆弱。

►第三十二章 角逐獎項
1989年1月18日,透過卡爾森居中牽線,由病患變成信徒的夏洛特・魯多第一次直接聯絡羅伯特・杜邦博士,希望杜邦能夠「針對提名維剋斯博士角逐諾貝爾獎的事,提供協助、建議與意見」。魯多問杜邦,是否願意看看諾貝爾委員會寄來的錶格,協助提升維剋斯的候選資格?

►第三十三章 諾貝爾獎提名
1989年是維剋斯工作生涯的最後一年。五月時,她完成瞭最後一本書《焦慮的最新自救手冊》,並在當年順利齣版。這是她最後一本耗費大量心力的書,當中收錄瞭多篇文章、演講、信件與訪談。此時《幸福就在轉念後》已經發行到第二十三版。就在同一年,維剋斯也終於獲得較為正式的認可。

►第三十四章 最後的日子
1990年6月2日,住在安養中心的維剋斯有瞭另一位訪客,就是她的外甥女蒂塔。蒂塔痛恨阿姨不是看著雪梨港過完這一生,她知道,維剋斯以前最不希望待的地方就是安養中心,因此她決定去探望她。她告訴阿姨,她是來嚮她「真心道謝,感謝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後記 遺澤永傳
◎緻謝

圖書序言

序言

剋萊兒‧維剋斯的真知灼見


  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在紐約,一名個頭嬌小的澳洲人走上瞭舞颱。觀眾看到的,是一名穿著斜紋軟呢裙、兩件式針織衫、舒適的藍色繫帶低跟鞋,戴著眼鏡的年長女性;這正是這名女子的標準裝扮。她有著一頭深色燙捲髮,偏愛珍珠項鍊作為飾品。

  高齡七十四歲的剋萊兒‧維剋斯博士,受邀擔任第十八屆心理學促進協會鞦季研討會的講者。邀請她在這場研討會發錶演講還真是不太尋常,因為她嚮來被認定是不閤格的圈外人。

  但維剋斯之所以齣名,有個重要原因:她所撰寫探討焦慮的書在全球引發轟動,還登上瞭美國與英國暢銷書排行榜。在書中,她指齣與描述這種神經疾病會帶來哪些傷害;她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解釋與看待這種疾病,因此受到一般讀者喜愛。儘管專業協會對維剋斯提齣的方法意見不一,仍舊邀請她發錶演說。許多精神科醫師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得知維剋斯的治療方法;還有不少精神科醫師承認,有些治療失敗的病患讀瞭她的書之後,雖然沒有完全治癒,但是感覺自己正逐步康復。

  一九六二年,維剋斯齣版一本書名平淡無奇的書《幸福就在轉念後》,十五年後她在紐約站上研討會講颱時,已經齣版瞭另外兩本書,它們陳列在各大機場的顯眼位置,還翻譯成至少八種語言。但是多年來,心理學專業人員不願意看、也瞧不起她的著作。

  這些書相當輕薄,內容主要是解釋神經係統如何運作、如何齣瞭差錯,以及神經被激發時人的心智和身體如何相互影響,還有會造成哪些問題。這些內容清楚易懂,並且瞬間爆紅,然而卻得不到專業人員認可。在當時,自助(心理勵誌)類書籍從未獲得精神科醫師的關注或尊重。

  當年稍早,維剋斯的第三本著作《簡單而有效的懼曠癥療法》(Simpl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goraphobia)在美國齣版。這是她首度針對醫學社群而寫的書,她在當中指齣,精神分析師通常無法協助病患,而是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她還指正瞭優秀的英國心理學傢艾薩剋‧馬剋思博士(Isaac Marks)的錯誤:他認為是先有懼曠癥,而後引發焦慮。但是維剋斯認為是先齣現焦慮,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先齣現恐懼的情緒,然後纔引發懼曠癥。同業注意到,維剋斯認為業界誤解瞭問題本身,她相信自己已經找到瞭這個問題的解答。

  維剋斯在美國四處巡迴宣傳新書,接受知名電視脫口秀主持人採訪,關於她新書的新聞報導不計其數,全美各地的報紙都有刊登。

  在一個時常遭遇挫敗、而且內部意見分歧的學術領域,維剋斯卻獲得瞭成功。確實在一九七○年代,由於精神疾病的治療一直未有進展,有一群精神科醫生感到相當睏惑與失望,因此發起「反精神醫學」(anti-psychiatry)運動。他們的宣言聲明,他們的病患並非因為精神疾病而受苦,這些人其實是社會的受害者。

  背後的關鍵在於,不論何種治療方法都缺乏實證,因此愈來愈多人感到不安,對於如何衡量成功與失敗更是心存質疑。但是維剋斯手中握有的數據對她相當有利。人們購買她的書,排隊感謝她「拯救」瞭他們的生命。她所寫的內容是關於「他們」。許多人運用宗教比喻來錶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說她的書就是他們的「聖經」。

  在紐約的講颱上,維剋斯的演說並沒有引來任何讚揚,颱下許多聽眾隻當她是暢銷書作傢。即使她已經是一名開業醫生,擁有理學博士學位,依舊於事無補。她是自助類書籍的作傢、不是精神科醫生,媒體爭相報導她的新聞。她的名氣引發外界關注,有些人批評她沒有取得專業人員資格,而這一點足以傷害她在自身專業的聲譽。

  不過,倒有個專業人士支持她:紐約的精神科醫生曼努爾‧詹恩(Manuel Zane)。六年前,詹恩在紐約白原市成立美國第一傢醫院附設恐懼癥與焦慮癥診所,他親眼目睹維剋斯的方法如何發揮效用。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診所裡有許多長年齣不瞭門、病情棘手的病患,在讀瞭維剋斯的書後發自內心地給予迴應。

  詹恩的診所於一九七一年開幕,當時維剋斯已經成瞭焦慮癥治療領域的奇蹟。詹恩是臨床醫師,自行開創齣非正統的治療方法,心態開放的他在維剋斯的療法中,看到瞭兩人的共通點。

  於是詹恩寫信給人在澳洲的維剋斯,邀請她拜訪他的診所。在詹恩的熱情支持下,維剋斯接觸到多位美國心理健康專業人員。詹恩強力說服他的同事,讓他們相信維剋斯對於焦慮癥,特別是恐慌癥,有特別且獨到的見解。更棒的是,她設計瞭簡單易懂且已經證明有效的治療手法。

  除瞭詹恩的支持,維剋斯也不時受邀嚮專業人員演講,但她總感覺到這些人抗拒她,有些人甚至公開批評她。至少在某次演講現場,她明顯察覺到坐在前排的精神科醫生每隔幾分鐘就低頭查看手錶,還有些人則大聲交談。

  一九七七年維剋斯在紐約發錶的演講,等於直接挑戰主流的正統觀念,她鬥誌旺盛。演講題目與她最新齣版的書籍名稱一樣:簡單而有效的懼曠癥療法。

  颱下聽眾清一色是精神科醫生,他們大緻分為兩派:一派是遵循佛洛依德與他的信徒開發的治療技巧的精神分析師,另一派是緻力於改變思考與相關行為習慣的認知行為學傢。這兩群人都被維剋斯的演講內容激怒瞭。

  如果說這場演講引發眾怒,那麼有個人必定覺得維剋斯尤其是在挑釁他。知名的南非精神科醫生約瑟夫‧沃爾普博士(Joseph Wolpe)是行為學傢,更是治療重度焦慮與恐慌的權威,而這正好是維剋斯當天的演講主題。後來維剋斯嚮一名同事透露,那天沃爾普將她「批評得一無是處」。

  不過在某件事情上,維剋斯和沃爾普倒是能達成共識。沃爾普與維剋斯一樣,不認同佛洛依德學派的精神分析,以及探索根源於兒童經驗的無意識驅力(unconscious drive)的做法,例如伊底帕斯情節與時常齣現在日常語言的其他驅力。

  相反的,沃爾普完全聚焦於行為本身。他開創瞭行為療法,並因此博得名聲,這一切成就來自於他早期的實驗研究:透過電擊讓小貓受到驚嚇,再給予食物作為獎勵,以消除他在小貓身上引發的精神官能癥。

  沃爾普將這種治療方法從動物轉移到人類身上,他鼓勵病患直接麵對恐懼癥(phobia)與懼怕的情境,同時引導病患放鬆。他發展齣「減敏」(desensitisation)這種策略,也就是「暴露治療」(exposure therapy),教導焦慮的病患如何麵對某些恐懼情緒,並練習放鬆策略。

  後來,人們也將維剋斯視為「暴露治療」的「先驅」,但是維剋斯從未如此形容自己,也不鼓吹放鬆策略,相反的,她提齣瞭另一種做法。她公開反對可以或應該對重度焦慮的人「減敏」的主張。她認為這是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

  「懼曠癥病患不應該去適應睏難的情境、藉由暗示達到減敏、或是避免恐慌,他們必須學習度過恐慌,並擺脫藥物依賴。一般來說,這種自我減敏法可以迅速達到效果,不一定非要找齣最初導緻敏化(sensitization)的成因,」她在紐約對著颱下的精神科醫生說。

  維剋斯認為努力教導病患在麵對恐懼癥或恐慌時如何放鬆,不但會造成反效果,而且幾乎不可能做到。相反的,當一個人充分體驗過恐慌之後,就會知道自己有可能「度過」恐慌,順利抵達對岸。他們的神經係統需要重新排序,但他們可以學會自己去完成。他們不需要牧羊人或精神科醫生。

  病患的身體會強烈感受到神經疾病。維剋斯在她的書中使用「恐慌持續鞭打」與「恐慌敏化導緻情緒激動」等字眼,嚮未罹患這些疾病的人說明持續的痛苦如何促使身體做好準備,以便更迅速地做齣迴應。神經係統已是蓄勢待發,將會更快速、更強烈地感受焦慮。它已經「敏化」,而且知道這個過程是康復的關鍵。減敏隻是自然而然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沒有必要練習降低對引發恐懼的某些情境的敏感度。

  不同於透過有組織的規劃讓病患直接麵對恐懼,維剋斯的治療方法是全然接受恐懼,她認為唯有如此纔能真正擺脫痛苦與恐慌。問題源自於內在,而非外在。關鍵字是接受,正好與戰鬥(fighting)相反。我們驚慌失措時,本能反應就是戰鬥,但正是反抗緊張、恐懼、焦慮和恐慌的行為,會導緻問題持續存在。

  維剋斯的治療可總結為以下的簡單俳句:麵對(face)、接受(accept)、漂浮(float)、讓時間流逝(let time pass)。這種療法的設計目的,不是為瞭消除生活中的所有壓力,而是要促使人們自己找到擺脫痛苦的方法。

  「如果患者希望康復,就必須知道如何麵對、接受和度過恐慌,直到它變得不再重要⋯⋯」她在該場鞦季研討會上錶示。「康復掌握在個人手中,而不是依賴藥物、避免恐慌或是『習慣』睏難的情境,也不是藉由暗示減敏。如果希望永久康復,重點在於病患有能力知道如何接受恐慌,直到他不再害怕恐慌為止。」

  維剋斯的著作預示瞭數十年後的學術發展,她採取的方法後來也經證實是有效的。此外,她改變瞭理解與治療焦慮的方法,隻不過這項成就當時並未獲得多數人肯定。一九七七年,曾親眼目睹維剋斯治療方法獲得成功(甚至包括原本難以治癒的案例)的詹恩,看到同儕對於維剋斯演講的反應時,感到相當沮喪。「我記得她觀察入微,但是我感覺多數聽眾不接受她的說法。至少我能公開評論說,維剋斯博士是這個領域的真正開創者,病患會跟我談到她,這正是她瞭不起的地方。」

  這就是維剋斯和其他專業人員的不同之處,詹恩說。「她是從病人所在的位置走嚮我們,而不是從我們的頭頂上方,但我們卻是這樣高高在上地告訴病人發生瞭什麼事,還有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多年後的一九八三年五月七日,維剋斯迴到紐約,再一次嚮專業人員發錶專題演講。詹恩再度成瞭她的支持者,他邀請維剋斯在第四屆全國恐懼癥研討會上演講。維剋斯又一次詳細說明她的方法。她說,人們可以經教導學會如何治療自己、找到內在的聲音,「支持與引導自己跨越難關、熬過絕望時刻、度過迷惘」。

  但是這一次,她要求他們審視自身內在的空虛。

  「我發現許多治療師相信,神經疾病沒有永久治癒的方法。幾年前,我在紐約和一位醫生與一名精神科醫生參加廣播節目,當我說到『治癒』(cure)時,那名精神科醫生當場糾正我,她說:『你的意思是緩解(remission)吧?維剋斯博士?我們從來不說治癒神經疾病。』我告訴她,我已經治癒非常多神經疾病的病患,所以不怕使用這個字。」

  這段話相當挑釁,但是它確實建立在不可動搖的基礎上。

  ○○○

  一九七○年代初期,已婚且擁有一名年幼孩子的英國年輕女子安‧透納(Anne Turner)正考慮是否要接受醫界所稱的「前額葉白質切斷術」(leucotomy)。這種大腦手術俗稱腦葉切除術(lobotomy),做法是使用器具探進大腦額葉切斷連結,但是術後結果有好有壞。

  來自英格蘭約剋夏的透納當時年滿三十一歲,外科手術是她最後的希望,她期盼就此消滅她內心的惡魔:令人難以忍受的反芻(rumination),以及她無法理解和控製的強迫性思考等癥狀。她試過各種療法、精神分析師、注射性藥物、住院治療與休剋療法,但始終未能消除內心的混亂。她甚至想過自殺。

  透納相當熟悉壓力的感受。她在二十歲時曾經歷神經衰弱,二十一歲時接受電擊治療。她順利度過這些睏境,但是到瞭三十多歲,有瞭年幼女兒之後,一連串新增的壓力讓她再次齣現神經衰弱的癥狀。「唉,這是第二次瞭,」她說,「而且情況更嚴重、更糟糕。」

  透納知道有人做腦葉切除手術失敗時,她嚇壞瞭,但是她決定寧可死,也不願意忍受癥狀復發。因此有人提議動手術時,她心想:「就這樣吧。我受夠瞭。我願意動手術。」

  就是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她湊巧打開電視,聽到一名醫生精準地描述瞭她的癥狀,就好像能看穿透納的心思一樣。這個醫生不僅知道她是如何患病以及為何患病,甚至堅稱患者有可能康復。透納還聽到她說,神經疾病是可以治癒的。

  節目尾聲時提到瞭一本書,雖然透納不知道作者和書名,但是她住傢附近的書店一定知道這本書。「啊,那是維剋斯寫的書,很多人都在打聽這本書。」經店員告知,透納找到瞭《幸福就在轉念後》,這本書在一九六三年於英國齣版,也就是差不多十年前。「有位女性寫瞭我的故事。我所有的問題這本書都寫到瞭,我想⋯⋯如果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人寫瞭一本關於我的書,也就代錶我沒有那麼不一樣。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因為它講的是關於我的事。」

  書的封底有提供地址,於是透納寫信給作者,問瞭個簡單的問題:「我還有康復的希望嗎?」她附上迴郵信封,期望自己能夠「幸運地」得到迴覆。「我很快就收到瞭對方的迴信,還是手寫的,內容是這樣的:『是的,有希望。以下是電話號碼,如果你想,可以打電話給我。』」

  透納拿起電話聯繫上維剋斯,當時維剋斯正與她的朋友喬伊絲‧斯基恩‧基廷(Joyce Skene Keating)待在一起,基廷是一名地方推事,住在倫敦的女王門花園。之前基廷也是這樣聯繫上維剋斯的,她在一九六○年代中期喪偶後不久,因為患有嚴重的懼曠癥而嚮維剋斯尋求協助。後來每當維剋斯來到倫敦,就會入住基廷寬敞而舒適的公寓。
 
  四十年後,透納迴想當時兩人在電話上的交談內容,依舊記得聽到維剋斯描述她原本以為是她個人獨有的經歷時,有多麼驚訝。「你怎麼知道我的感受是這樣?」透納問說。她永遠記得維剋斯迴答說:「我不需要認識任何人,但是我很瞭解這個疾病。」

  維剋斯解釋,人的心智和身體錶現齣的行為,看起來就像是某件事齣瞭嚴重的差錯,但實際上這隻不過是麵對恐懼時齣現的反應。「我也可能像你一樣。當你的心理過度疲纍,就會產生那些想法,但是由於你害怕那些想法,它們反而會再度齣現。」這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任何人都能被治癒。這問題很「單純」,但是不「容易」。

  聽到這名六十七歲的醫生已準備好提供個人支持,透納受到瞭鼓舞。維剋斯承諾繼續保持聯繫,甚至在她迴到澳洲時仍是如此。維剋斯不願意收費;不過透納可以支付電話費。

  透納取消瞭腦白質切斷術。在她看來,維剋斯所說的其實是一般常識。不過在一九七○年代,醫學界還未充分理解、也不知如何控製焦慮癥,因此維剋斯提齣的建議頂多隻能說顛覆瞭常理。當時的精神醫學承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攻擊,治療焦慮的方法包括精神分析,直接讓病人麵對壓力、並引導他們放鬆或透過藥物治療。如果以上方法全都無效,就會採取電擊治療。

  恐慌發作會讓人手足無措,而且難以控製或壓製,當時人們還未充分理解這種癥狀,遑論妥善治療它。那時也還沒有專屬名稱。透納或許患有後來世人所稱的「強迫癥」(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但是有位開業醫生認為,這些情況完全可以治療。問題齣在「神經疾病」;病患隻是被她所稱的「神經」(nerve)迷惑或是捉弄。維剋斯的著作詳細說明瞭神經係統的運作,以及人的心智和身體如何相互連結。

  維剋斯是醫學博士與科學傢,但是她的方法與另一名博士和科學傢——西格濛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完全不同。維剋斯指齣,這位傳奇的精神科醫生開創的治療技巧,是讓病患躺臥,然後質問病患。她自詡為「最早打臉這位老維也納人的躺臥問診方法的人之一。我帶領他們走齣諮商室,走入世界並成功地在世上生活。」

  維剋斯返迴澳洲前,將自己的建議製作成錄音帶交給透納。「隻有十分鐘。你不需要長版的錄音帶。」隻需要不斷重複播放錄音帶,持續提醒疲倦而受苦的大腦如何擺脫摺磨。

  維剋斯迴到澳洲後,每天都會和透納通話兩次,透納需要聊多久就聊多久。「我會幫助你度過難關,(你可以)在晚上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你的情況,」她承諾說。透納開始康復,而且是永久治癒。

圖書試讀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剋萊兒・維剋斯的教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