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練習-停 想 行 學會對自己負責:33個「呼吸」與「想法練習」教孩子調整情緒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靜心練習-停 想 行 學會對自己負責:33個「呼吸」與「想法練習」教孩子調整情緒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舒雯
图书标签:
  • 儿童心理学
  • 情绪管理
  • 呼吸练习
  • 正念
  • 自我负责
  • 问题解决
  • 亲子教育
  • 成长
  • 冥想
  • 思维训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教出情緒穩定、邏輯清晰的孩子
  與其要求孩子如何做
  不如在成長的路上,讓他懂得如何停。想。行。
 
  我們來看一則小故事…
 
  小男孩在學校和同學起衝突,推倒對方被處罰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當天下午的靜心課裡,我們剛好做了『想法紅綠燈』的練習,下課之後,凱文沒有馬上離開,他平靜地走過來告訴我:『老師,我準備好了,現在我已經平緩我的情緒了,而且也想清楚接下來該怎麼做。』凱文告訴我當他在練習『黃燈想』的時候,他看到自己稍早因為情緒過度衝動而犯了錯,他承認自己的憤怒,就像火燒般快速地控制了他的身體,所以他一時沒有控制好自己就推人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但還是應該對朋友真誠地說聲對不起,雖然朋友的確說了一些激怒他的話,但動手打人就是自己不對。」 (★想法紅綠燈練習  p183)
 
  這就是靜心察覺教育的目的
  幫孩子取回自己的力量,
  而不是靠外在的教條來處罰,或是約束表面偏差行為而已。
 
  ◆33個「呼吸」與「想法練習」教孩子調整情緒 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1. 呼吸練習  幫助孩子自我放鬆減壓,還能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在忙碌的課業與多元的課後活動中,呼吸練習是一種能夠幫助孩子在壓力高張的時候,找回身體覺知,放鬆身心最好的方式,當心裡壓力下降,頭腦也會更清楚一些,專注力也無形中加強了。
 
  ★練習「把緊張蝴蝶吹出去」(p27),在生活遇到不安或緊張情況時,能夠緩和焦慮的情緒,安定自己的心情。
 
  ★練習「當自己的出氣筒」(p29),孩子學會在暴躁憤怒的時候,如何緩衝自己的情緒,找回身體的主控權。
 
  ★練習「森林裡的呼吸瑜伽」(p81),讓孩子在體驗不同動物式呼吸的樂趣中,學會如何在興奮、生氣與壓力疲倦時,幫助自己恢復身心活力的方式。 
 
  2. 想法練習  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想法中  學會如何做選擇
  「想法」只是腦袋中浮現的一個現象,當我們認同它,它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讓孩子學習如何在這些來來去去的想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將是他們在成長道路上最珍貴的禮物。
 
  ★練習「我是魚池」(p100)  讓孩子看到想法在自己心中來來去去,並非真實的特性,並了解自己與他人對同一件事情,原來有著各種不同的想法。
 
  ★練習「正負面的顛倒面具」(p167) 邀請孩子體會當做出某個選擇時,心裡的感受是快樂的?還是不快樂的?藉此告訴孩子,如何用正面的心態來面對問題。
 
  ★練習「想法紅綠燈」(p183) 這是一個需要反覆練習的遊戲,能夠增加孩子看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獲得自我肯定以及增加處理能力的好機會。
 
  邀請你和孩子一起靜心練習,
  在這些遊戲當中,沒有輸贏、沒有對錯,
  讓孩子在接納自己的過程中,學得同理心,看見自己美好的一面,最主要是你能藉由遊戲中和孩子的互動中了解彼此,
  讓關係變得更美、更有趣。
情绪的罗盘:引导孩子探索内心世界的导航指南 本书概述: 本书是一本专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关注儿童心理成长的成年人设计的实用指南。它不侧重于教授具体的冥想技巧或呼吸练习(正如您提到的那本书),而是提供一个更宏观的框架,帮助成年人理解儿童复杂的情绪世界,并学习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有效“引导者”而非“控制者”。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康的亲子沟通模式,培养孩子的内在韧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情绪教育的理念,使其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的情绪地图——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第一章:被误解的情绪信号:超越哭闹与发脾气 儿童的情绪表达往往是直接且强烈的,但成年人常常将其简单归类为“不乖”或“任性”。本章深入剖析了儿童情绪背后的神经科学基础——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冲动控制能力较弱。我们将探索常见的误读,例如: 愤怒:它可能源于无助感、边界被侵犯或需求未被满足。 焦虑:表现为回避、过度依恋或身体不适(如头痛、腹痛)。 悲伤:如何区分短暂的失落与需要长期关注的情感低落。 我们提供了一套观察工具,帮助家长识别情绪爆发前发出的“微妙信号”,从而在“喊停”之前介入。 第二章:依恋理论与安全基地:情绪稳定性的基石 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学习调节情绪的第一个模型。本章详细阐述了不同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紊乱型)如何影响孩子对压力的反应。 建立“情绪容器”: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成年人,在孩子情绪风暴来临时,提供一个安全的停泊港湾。这要求成年人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共振”或“退缩”。 回应的艺术: 区分“共情”(感同身受)与“确认”(承认对方的感受是真实的)。即使不赞同孩子的行为,也要接纳他的情绪。 第三章:叙事疗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重塑“问题” “问题”往往是孩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本章引入叙事疗法的视角,鼓励家长帮助孩子将“我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转变为“我正在经历强烈的愤怒”。 外部化冲突: 将情绪或行为视为一个可以共同对抗的“外部角色”,而非孩子自身的缺陷。例如,将“拖延症”描述为“那个想让我们停下来的小怪兽”。 寻找“例外时刻”: 引导孩子回忆过去成功管理情绪的经历,强化他们的内在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失败的瞬间。 第二部分:构建家庭的情绪智力环境 第四章:沉默的榜样:成年人情绪管理的自我审视 孩子是通过观察成年人的反应来学习处理冲突和压力的。本章聚焦于成年人自身的“情绪盲点”和“触发点”。 识别“代际创伤”: 你的父母处理压力的方式如何影响了你现在的反应?理解自身的反应模式,才能避免不自觉地将负面循环传递下去。 “我感觉……”的句式实践: 引导家长学习清晰、非指责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为孩子树立沟通典范。 第五章:从“控制”到“合作”:解决问题的共同探寻 解决问题能力是情绪调节的最终目标,它不是靠强迫服从达成的,而是通过合作协商实现的。 三步解决法: 情绪识别(“你现在看起来很沮丧”)→ 共同头脑风暴(“我们有什么选择?”)→ 评估后果(“如果那样做,会发生什么?”)。重点在于让孩子拥有决策权和责任感。 “后果”的教育性价值: 区分惩罚(旨在痛苦)与自然或逻辑后果(旨在学习)。例如,如果玩具被扔坏了,逻辑后果是需要一起想办法修复或用零用钱赔偿,而不是禁足。 第六章:培养孩子的“情绪词汇库”:描述的精准度决定应对的有效性 语言是思想的工具。缺乏精确的词汇,孩子只能用“不好”、“烦死了”来概括复杂的内心体验。 情绪词汇的进阶阶梯: 从基础词汇(高兴、生气)过渡到复杂词汇(嫉妒、失望、挫败、满足)。 “我的情绪温度计”: 引入非语言工具(如颜色、天气或动物比喻)来帮助年幼的孩子描述自己感受的强度,为精确命名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韧性与成长的长期投资 第七章:面对失败与失望:构建抗逆力的日常演练 成长的核心在于“试错”和“恢复”。本章探讨如何通过健康的失败体验,巩固孩子的心理韧性。 “成长型思维”的实践应用: 将“我做不到”替换为“我暂时还没学会”。鼓励孩子欣赏努力的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完美的结果。 复原力的“微剂量”训练: 适度暴露于可控的挫折中(如让他自己系鞋带、处理简单的社交摩擦),培养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第八章:处理复杂的社交情绪:界限、公平与同理心 随着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挑战变得更为重要。 界限的建立与尊重: 教导孩子如何明确表达“不”,并尊重他人的“不”。理解“我的感受不代表你的感受”。 从同情到同理: 区分“我知道你很难过”(同情)和“我能想象你因为被排挤而感到孤独”(同理)。如何引导孩子在冲突中看到对方的视角。 结语:情绪自由的旅程 本书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永远平静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够带着全部情绪,有勇气、有工具去面对生活的个体。情绪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续的耐心、自我觉察和爱的投入。家长的角色是地图绘制者,陪伴孩子探索他们内心未知的疆域,最终让他们成为自己情绪旅程的掌舵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楊舒雯
 
  現居美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靜心察覺生命教育機構 Mindful Circles (靜心圓圓)的創始人,其機構結合西方正念,蒙特梭利和平教育及東方哲思為基底,致力推廣靜心圓圓生命教學課程,服務對象為兒童及成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並且持續開發協助美國社區學校開發靜心察覺生命教學課程及教師輔導。
 
  舒雯老師擁有專業正念教師執照,並從事正念教育多年,擁有美國幼兒教育學碩士學位,並在美有任教於蒙特梭利學校二十餘年的一線教師經驗。舒雯老師也曾多次受邀在上海、青島、瀋陽等各城市參與蒙梭利教師培訓和落實學校生命教育工作坊,目前著作有「靜心練習45個遊戲陪伴孩子快樂做自己」及「越玩越專注」兩本書。
 
  官方網站 : 靜心圓圓
  YouTube: 靜心圓圓 (Mindful Circles) 
  FB: 和舒雯一起靜心 

图书目录

ch1呼吸的靜心察覺22
 
1.1靜心的呼吸急救術 25
練習一:把緊張的蝴蝶吹出去 27
練習二:當自己的出氣筒 29
練習三:我是向日葵 32
 
1.2 我看見呼吸了 36
練習一:把呼吸關起來 39
 練習二:把呼吸裝進氣球裡 41
練習三:看紙片在鼻子上飛舞 43 
 
1.3呼吸可以做的事 47
練習一:呼吸是我的最佳拍檔 50
練習二:小船呼吸(腹式呼吸) 52
 
1.4 在身體裡找呼吸 60
練習一:我的呼吸在哪裡 63 
練習二:呼吸球 65 
練習三:心的尋寶圖 69 
 
1.5動物呼吸瑜伽 75 
練習一:三種動物呼吸 77
練習二:和呼吸一起說故事 79
練習三:森林裡的呼吸瑜伽 81 
 
Ch2想法的靜心察覺89
 
 2.1看見想法 94 
練習一:想法泡泡 97 
練習二:我是魚池 100 
練習三:看圖說故事 104 
 
2.2想法的感覺 114 
練習一:摸一摸想法 119 
練習二:想法樹 122 
練習三:傑克的靜心魔豆 127
 
2.3想法是客不是主 136 
練習一:念頭先生的想法罐子 140 
練習二:衝動的想法泡泡罐子 148 
練習三:是雲還是山 152 
練習四:靜心罐子 155 
 
2.4想法的主人 163 
練習一:正負面的顛倒面具 167 
練習二:香水罐子 VS. 臭襪子罐子 173 
練習三:一二三想法木頭人 179 
練習四:想法紅綠燈 183 
練習五:心中的和平樹 193 
 
2.5想法好好玩 203 
練習一:時間的冰塊 205 
練習二:時間地平線 209 
練習三:時間銀行 219
練習四:用想法玩創意 224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37006
  • 叢書系列:享愛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3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學校發的親職手冊,內容總是寫得太過理想化,感覺像是給那些完美父母看的。我這個天天在現實戰場上摸爬滾打的家長,需要的其實是更接地氣的內容。我最怕看到那種「請你每天花三十分鐘進行深度冥想」的要求,這對一個要同時處理工作、家務和孩子功課的現代父母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的練習必須是「碎片化」且「可嵌入式」的。比如說,可以在排隊等紅燈時做一個深呼吸,或者在煮飯的五分鐘空檔裡,引導孩子做一個小小的「想法檢查」。如果這本書能證明,即使在最混亂的日常中,也能擠出時間來進行有效的心理建設,那它就真的能成為我書架上那個「翻閱率最高」的工具書,而不是擺著積灰塵的那種心靈雞湯。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我就覺得很有意思,用了一種很柔和的色調,給人一種安定下來的感覺,好像還沒翻開內頁,就已經能感受到那股平靜的氛圍。我平常工作壓力比較大,有時候回家還是會忍不住焦慮,特別是看到小孩遇到挫折時,我自己也會跟著緊張起來。我總覺得,要教孩子面對問題,自己得先是那個穩定的港灣。這本書光是名字和封面,就讓我覺得,或許它能提供一些實際的方法,讓我這個「焦慮爸/媽」可以先穩定好自己的心緒,再用更從容的態度去引導孩子。我特別期待那種「具體操作指引」,而不是空泛的道理,畢竟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哭鬧或發脾氣時,我需要的是能立刻派上用場的「急救包」,而不是一本厚厚的哲學書。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耐心的老朋友,在我手足無措時,輕輕拍拍我的肩膀,告訴我「慢慢來,深呼吸」。

评分

坦白講,現在市面上關於兒童情緒管理的書多到爆炸,很多都是講差不多的內容,比如「同理心」啊、「表達感受」啊,聽久了都快變成制式的SOP了。我比較在乎的是,這本書有沒有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設計這些練習?我觀察到我家的那個小不點,他對那些太過「學術化」的詞彙根本沒興趣,他需要的是有趣、好玩、能動手動腳的活動。如果這本書只是把大人那一套成人化的壓力管理技巧,套用在孩子身上,那就太可惜了。我真心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結合遊戲或繪本的元素,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把那些「調整情緒」的步驟內化成他自己的本能反應。如果能有一些可以親子共學的環節設計,那就更棒了,畢竟親子關係的建立,遠比單方面的說教來得有效得多。

评分

我對書中提到的「33個『呼吸』與『想法練習』」這個數字很有感觸,感覺是經過時間淬鍊出來的精華。現在的教養觀念,很容易讓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好像要不斷學習最新的理論才能跟上時代。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真正缺乏的只是那個最基本、最簡單的「暫停鍵」。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拆解那些看似複雜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嫉妒、沮喪),將它們還原成最基礎的生理反應(呼吸)和認知失調(想法),然後提供一個簡單的模組來修復它。如果這33個練習真的能做到「見招拆招」,讓我在各種突發狀況下都能迅速找到對應的工具,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無可取代了。我特別希望那些「想法練習」的部分,能幫助孩子跳脫出「非黑即白」的僵化思考。

评分

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待久了的觀察者,我發現很多家長在教孩子「負責」這件事上,常常會落入兩個極端:要麼是過度保護,不讓孩子承擔任何後果;要麼就是直接丟給孩子處理,美其名曰「放手讓他學經驗」,結果孩子只是更挫折。這本書的書名提到了「學會對自己負責」,這點非常吸引我。我猜想,它應該會提供一套由淺入深的引導步驟,教孩子如何從「我搞砸了」的情緒泥沼中爬出來,進而分析「哪裡出了問題」以及「下次可以怎麼做」。這種從「情緒」導向「行動」的過程,才是真正培養孩子內在韌性的關鍵。如果它能幫我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讓我每次面對孩子犯錯時,都能保持一致性的反應,那對我來說,簡直是省下了大量的內耗和自我懷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