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遊戲解情緒小套書:我的情緒遊戲書+情緒教育從小啟動

玩遊戲解情緒小套書:我的情緒遊戲書+情緒教育從小啟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呂俐安
图书标签:
  • 情绪管理
  • 儿童心理
  • 亲子教育
  • 游戏疗法
  • 情绪认知
  • 幼儿教育
  • 绘本
  • 儿童读物
  • 成长指南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提升孩子的情緒力,一起來玩遊戲 解情緒
  
  陪您和孩子認識x覺察x調節x接納情緒,成為EQ高手!
 
  情緒是內在發出的訊息;情緒是能量;
  情緒的表現與孩子發展的成熟度及生活經驗有關。
 
  在現今高壓的年代下,
  無論大人、小孩都容易有「壓力超載」的時候,
  所以壓力的調適、問題解決及提升自信心都相對的重要。
 
  這些課題在這套書中,將一步一步探討。
  從認識情緒、覺察情緒、調節情緒,到接納情緒,
  陪您和孩子找到壓力調適、問題解決及提升自信心的好方法!
 
  這套書裡的活動和練習,可以從幼兒階段延伸至國小,
  不同年齡階段都可以得到全新的體驗,是一本可以陪著孩子成長的書。
 
  讓我們跟著情緒的軌跡,進入更深層的自我瞭解;
  讓我們透過瞭解,以尊重及接納的態度,
  面對生命中不同風貌的情緒,成長為獨立自主、愛自己的人。                         
  超過80個情緒活動,越玩越輕鬆,情緒壓力不見了!
  5歲以上適用,長大也能一玩再玩,成為EQ高手!
 
名人推薦
 
  陳質采醫師、呂俐安臨床心理師 攜手合作
  宋維村醫師、穆佩芬教授  專文推薦
 
  于維芝 臺北市私立傑聲幼兒園園長
  王俐文 禾園文教事業創辦人
  江  束 新北市幼兒教保發展協會 理事長
  邢小萍 臺北市立永安國小校長
  林玫伶 前臺北市立國語實小校長
  林梅綺 雙連幼兒園園長
  邱麗娥 新北市海山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
  徐聯恩 臺灣教師專業發展學會理事長
  陳澤佩 信誼實驗幼兒園總園長
  陳佳菁 樟新非營利幼兒園園長
  蔣叔融 中華孕嬰童教保聯合總會副總會長 
  ──聯合推薦  (依姓氏排序)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主题图书精选 引言 在这个快节奏、充满挑战的时代,理解和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乃至整体幸福感都至关重要。我们精选了一系列深入探讨情绪、心理调适与个人成长的优秀书籍,它们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工具、深刻洞见和科学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驾驭内心的风暴,构建更健康、更富韧性的心灵世界。 --- 一、 深度情绪认知与理解系列 1. 《情商:重塑你一生的成功》(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Daniel Goleman) 内容聚焦: 这本书是现代情商理论的奠基之作。戈尔曼系统地阐述了情商(EQ)的五个核心要素: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内在动机、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科学基石: 书中详细介绍了大脑中负责情绪反应的杏仁核与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之间的复杂互动,解释了“情绪失控”背后的神经科学机制。 情商的维度: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感觉良好”的书,而是详细剖析了高情商如何在领导力、人际交往、职业发展乃至亲密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实用指南: 作者提供了大量基于研究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情绪的觉察能力,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化解冲突,并培养更强的同理心。这本书是所有希望从根本上理解情绪如何驱动行为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2. 《情绪急救:驯服大脑的情绪按钮》(Emotional First Aid: Healing Trauma and Depression with Simple, Effective Practices) 作者:盖伊·温奇 (Guy Winch) 内容聚焦: 温奇博士以其“心理急救”的概念,提供了一套针对日常情绪困扰的实用、快速的干预方法。 应对常见情绪障碍: 本书关注的是那些虽然不至于需要长期治疗,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小伤口”,如焦虑、自卑、拖延、被拒绝的痛苦等。 具体步骤指导: 对于每一种常见情绪困扰,作者都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急救工具箱”,教你如何在情绪爆发的当下立即采取行动,阻止负面情绪的螺旋式下降。例如,如何对抗“灾难化思维”,如何重建自我价值感。 专注行动力: 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鼓励读者将情绪管理视为一种日常的自我关怀练习,而不是等到危机发生时才去处理。 --- 二、 深度心理学与自我探索系列 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Robert de Board) 内容聚焦: 这是一本以童话故事形式包装的经典心理咨询入门读物,通过蛤蟆先生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沟通分析理论”(TA)。 沟通分析理论入门: 详细解释了“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这三种心理状态如何在我们体内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沟通模式和决策。 走出困境的路径: 蛤蟆先生因为抑郁和自我价值感低下而寻求帮助,读者可以跟随他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对话,了解情绪低落的根源在于内在的“批判性父母”声音,以及如何通过重新连接和赋权“自由儿童”来实现心理上的成熟与独立。 对话的力量: 展现了心理咨询的温和过程,强调自我觉察和语言表达在治愈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4. 《被讨厌的勇气:成为自由的人》(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How to Free Yourself, Change Your Life, and Achieve Real Happiness) 作者: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内容聚焦: 本书以哲人与青年对话的形式,全面阐述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核心在于“课题分离”和“目的论”。 目的论 vs. 原因论: 挑战了传统上认为“过去决定现在”的观念,强调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选择的结果。 课题分离的艺术: 这是全书的重点。学会区分“我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是获得自由和幸福的关键。当你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不被他人的期待所绑架),你就从人际关系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共同体感觉: 阐述了幸福的终极标准在于“共同体感觉”,即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工作、自我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真正的接纳与归属感。这本书鼓励读者放下对认可的渴望,活出真实的自我。 --- 三、 应对焦虑与压力管理系列 5. 《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Eckhart Tolle) 内容聚焦: 托利的作品被誉为现代灵性指南的里程碑,它深刻探讨了人类痛苦的根源——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并引导读者回归到唯一真实存在的“当下”。 “心智”与“小我”: 详细解析了心智(Mind)如何通过不断制造内在的噪音和叙事来构建一个虚假的“小我”(Ego),从而使人持续处于痛苦之中。 穿越内在抗拒: 提供了深入的冥想和觉察技术,教导读者如何观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卷走,从而瓦解痛苦的循环。 身体的智慧: 强调与“内在身体”的连接,将身体视为通往当下的桥梁,利用身体的感知来锚定自己,减少对时间维度的依赖。这本书旨在提供一种深刻的、超越日常心理技巧的精神层面的解脱。 6. 《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作者:M. Neil Browne & Stuart M. Keeley 内容聚焦: 虽然这本书表面上是批判性思维指南,但它对于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读者识别和挑战那些制造焦虑和不安全感的内在或外在的错误论证。 识别说服性话语: 教读者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快速识别一个论断背后的假设、证据强度以及逻辑谬误。 批判性倾听与阅读: 提供了“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的对比,鼓励读者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提问和质疑。 情绪性语言的解析: 通过训练识别“模糊的语言”和“情感诉求的谬误”,读者可以减少被操纵性信息(无论是新闻、广告还是他人的指责)所引发的过度情绪反应,从而更冷静地做出反应。 --- 总结 这六本书涵盖了情绪科学的基础、实际的情绪调适技巧、深层的心理结构探索、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如何通过思维转变来减轻焦虑。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套从认知到实践、从科学到哲学的全面心灵成长路径,帮助读者不仅能理解情绪,更能驾驭情绪,最终实现更深层次的内心平静与自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俐安


  台大心理研究所畢業。擔任兒童臨床心理師近30年,大半的心力都花在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認為強化孩子的心理素質是畢生最重要的事,能遇上優秀的團隊實現夢想是最開心的事。經常應邀對家長、學校老師、治療師演講,分享專業和臨床心得。著有《人際特質覺知卡》《同理心學習互動卡》《生氣了怎麼辦?情緒管理學習手冊》《我真的很不錯》《我是解題高手》《情緒教育怎麼教》。
 
陳質采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輔仁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治療組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監事;曾任台灣國際兒童影展評審,《醫望》總編輯,有《我會愛》系列繪本等編著,熱愛文學、藝術,享受玩樂與成長。

图书目录

《情緒教育從小啟動—探觸孩子的內心世界》
出版緣起 情緒教育從小做起 
推薦序 幫助孩子成為適應良好的人——宋維村 
推薦序 給孩子正向的情緒經驗——穆佩芬
作者序 情緒教育,一定有用的學問!——陳質采、呂俐安 
 
關於情緒 
兒童的情緒發展 
情緒概念:喜怒哀樂是什麼?
情緒覺察:我到底怎麼了 
情緒覺察:不一樣的情緒反應 
情緒與想法 
情緒與分享 
同理心 
情緒調節歷程與因應:勇敢面對當下的情緒 
情緒調節歷程與因應:換個想法試試看 
情緒調節歷程與因應:關於憤怒 
情緒調節歷程與因應:關於焦慮 
情緒與壓力因應
情緒煩惱與問題解決
自信心:我真的很不錯 
Q&A 
 
《我的情緒遊戲書—和自己的情緒做好朋友》
給爸媽和家長的話
Chapter1 情緒概念
開心 | 難過 | 生氣 | 害怕 | 無聊 | 得意 | 後悔 | 輕鬆 | 孤單 | 挫折 | 討厭 | 委屈 | 情境 | 心情123
 
Chapter2 情緒覺察
我的心情晴與陰 | 我有多生氣 | 情緒持續度 | 我跟可可一樣嗎? | 我的喜怒哀樂 | 我的心情地圖 | 情緒調色盤 | 情緒氣象 | 每日情緒日誌一則 | 語氣與情緒 | 猜猜看,我像誰?
 
Chapter3 不一樣的反應
不一樣的話 | 我的心情不一樣 | 不一樣的反應 | 我們也有一樣的地方喔! | 各式各樣的家
 
Chapter4 情緒與想法
ABC狗咬豬 | 心情好一點 | 照顧弟弟 | 暑假作業 | 當班長的苦苦藥 | 你要多加油喔! | 生日茶會 | 她被罵了!    
 
Chapter5 如何讓你更瞭解我
作業本不見了 | 心情告示板 | 你會跟誰說? | 家人與我 | 學校與我 | 朋友與我 | 猜猜樹上的人是誰? | 學校 | 「我」訊息心情告非板 | 賓果
 
Chapter6 同理心
戴眼罩的孩子 | 上體育課 | 打不到球的孩子 | 上台講故事的時候 | 你知道我的心意嗎?
 
Chapter7 我有煩惱但我有更好辦法
探索我的害怕 | 讓害怕情緒緩一緩 | 我生氣了 | 生氣的我 | 向生氣說拜拜 | 讓我難過的事 | 讓難過情緒緩一緩 | 分離的時候 | 下課的時候 | 忘了帶課本 | 當你被嘲笑時 | 我是心靈魔術師 | 思考後果 | 我是「問題」終結者
 
Chapter8 放鬆心情玩一玩
讓我感到有壓力的事! | 好累好累的機器人 | 放鬆的感覺真好 | 釋放壓力跑、跳、叫! | 縮放功 | 放「氣」球 | 脫水狗 | 放鬆的我
 
Chapter9 我真的很不錯
信心大會串! | 超「炫」的成績單 | 快樂的寶藏 | 心靈仙丹 | 魯賓遜漂流記 | 阿拉丁神燈 | 未來的夢想 | 我有缺點,但……我喜歡自己!
 

图书序言

  • ISBN:4713482019007
  • 規格:平裝 / 192頁 / 21 x 2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新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幫助孩子成為適應良好的人   
宋維村(台大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四十年的教學與臨床生涯,覺得人的認知發展、道德發展、自我人格發展,從二十世紀中葉就比較能夠清楚的描述、說明、瞭解,以及臨床應用;而情緒雖然是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最常碰到和處理的問題,卻對情緒的生理、心理和環境基礎,以及情緒的發展,相對的進展緩慢。譬如,憂鬱症是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人類生活品質的前三大重要疾病,可是不快樂的情緒和憂鬱症相同嗎?它們有什麼關係?它們的大腦和內分泌有什麼變化?兒童會不快樂、兒童會有憂鬱症嗎?為什麼有些憂鬱症環境改變就會好,而有些卻不會改善?為什麼藥物治療的效果有個人差異?為什麼電療或磁力刺激可以改善憂鬱症?雖然這些問題有部分答案,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四十年來我投入最多的是自閉症的問題。早期花很多精力和時間了解和教自閉症兒童學講話,和處理怪異語言的問題,後來這二十年,轉而用來處理自閉症青少年和成年的情緒問題,像焦慮、憂鬱、暴怒、自傷、攻擊等。由處理這些問題,使我修改早期療育專注於語言和認知方面的作法,而用更多時間教照顧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兒女互動,用適當的方法減少兒童的情緒暴怒,幫助兒童學習情緒調節,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後來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陳質采醫師和呂俐安心理師的《情緒教育從小啟動》《我的情緒遊戲書》兒童情緒教育學習手冊,正好補足我們對兒童情緒的認識,告訴我們兒童情緒如何發展,影響情緒發展的一些因素,以及可以促進兒童情緒發展,父母、家人、保母、老師幫助兒童學習情緒調節的原則和方法。很難能可貴的是,這兩本書不是純粹文字敍述,它有圖畫幫助兒童理解和學習,還有問題測試兒童是否真的瞭解。這兩本書可以從有關情緒知識的學習,處理情緒相關技能的練習,到建立適當的情緒態度,幫助兒童成長為適應良好的人。
 
  相信這兩本書能滿足關心兒童情緒教育者的需要!特此推薦!
 
給孩子正向的情緒經驗  
穆佩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情緒影響一個人的每日生活,正向情緒也可強化個人的活動能力,及身、心、社會與智力的資源。研究也指出正向情緒可以減緩孩童的行為與學習的問題。因此,確認孩子的正向情緒,及創造讓孩子經驗到正向情緒的經驗是重要的。
 
  此書提供父母親及老師一個具體的認識並協助孩童認識情緒及處理情緒的參考書籍。質采老師與俐安老師精心設計此書的內容,由瞭解情緒及其發展、協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分享情緒、情緒調節與因應,並針對孩童常見的憤怒、焦慮、憂鬱等情緒反應的因應方式進行討論,也對情緒發展的重要基石:「自信心」做深入淺出的討論。
 
  此書重新整理了最新的情緒相關的理論與研究新知,以深入淺出合併圖文方式展現他們對孩童的關懷,非常肯定與讚許質采老師與俐安老師的用心與努力。
 
作者序
 
情緒教育,一定有用的學問!  
陳質采、呂俐安
 
  情緒,佛洛伊德視為「感覺的音調」;海倫·凱勒則認為情緒是看不見、摸不著,世界上最好、最美麗東西,必須用心去感受。情緒讓我們得以明察事物之於我的意義。1995年,因著Daniel Goleman所著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為EQ)一書,掀起了EQ旋風,成為二十世紀末最具影響力的話題書籍。
 
  情緒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影響我們的學習和記憶,在我們的思考和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每天感受到的情緒會迫使我們採取行動,而影響了生活大大小小的決定。譬如生氣時,我們會對抗惱怒的根源;感到恐懼時,我們逃離威脅;感受到愛時,我們尋找伴侶。因而EQ曾被強調為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
 
  在EQ觀念開始盛行的風潮中,《玩遊戲解情緒》一書於2000年出版,至今已歷經了20多年了。這20多年來,情緒領域加入了腦影像等研究,讓人們對情緒有更多元、更深刻的瞭解。其實,在《玩遊戲解情緒》出版10年之後,我們已開始動念想要重新修訂這本書。但從動念到今年的出版,除了平日繁複的臨床工作,讓我們無法靜下來好好反思撰寫外;現今資訊發達複雜的社會,越來越具挑戰性的孩子情緒議題,和管道,也就是情緒因應。在這領域部分,我們特別花了四大篇幅討論情緒的調節歷程與因應,除了具體說明因應策略,也提及成人如何與孩子互動,搭配遊戲書中的活動,幫助父母和老師面對情緒議題時,能有更適切的因應方式,陪伴孩子一起練習這重要的成長課題。
 
  再者,在現今高壓的年代下,無論大人、小孩都容易有「壓力超載」的時候,所以壓力的調適、問題解決及提升自信心都相對的重要,以上的議題我們都一一放入書中。
 
  最後,這本書的出版得感謝信誼編輯團隊的企劃和耐性,總是不厭其煩的催促和聯繫討論;也感謝插畫家鍾易真老師在悠哉的退休田野生活中,應允為這本書插畫。她優雅自然的生活化筆觸,讓孩子有了具體的情境想像,也讓這本書有了美麗的延續;感謝總是認真教學,深深影響我們的宋維村、穆佩芬老師,在百忙之中,仍慨然答應為這本書寫推薦序,讓這本書增色增輝。衷心期待這本情緒教育書籍,可以陪伴成人和孩子,讓他們終身受用。
 
給爸媽的話
 
  EQ這個議題已經被關注20餘年,大家普遍對情緒有較多的瞭解,但現今孩子呈現的情緒議題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具挑戰,需要我們更加積極面對。
 
  EQ高手首先需要有清楚的情緒概念,藉由情緒概念反觀自己的情緒狀態,就進入了情緒覺察,瞭解自己的情緒反應後,再進一步瞭解這情緒是怎麼來的,也就是說情緒背後的想法(認知)是什麼?接下來是找到情緒的處理管道,也就是情緒因應。另外,有些情緒屬於社交性情緒,是與他人相關的情緒,譬如害羞、嫉妒等。情緒也影響人際關係,所以對他人情緒、想法與意圖的瞭解也十分重要,這是同理心的部分。再則,現今是個高壓的年代,無論大人小孩都容易有「壓力超載」的時候,因此壓力的調適、問題解決及提升自信心都相對的重要,以上的議題我們都一一放入遊戲書的活動設計理念裡。
 
  這本遊戲書依據情緒教育的重要概念分為以下重點,透過遊戲和討論的過程,孩子可學習到:
 
  ● 清楚的情緒概念
  ●敏銳的情緒覺察
  一、個人的情緒覺察
  1.瞭解當下的情緒感受
  2.辨識當下的情緒感受
  3.瞭解情緒背後的想法
 
  二、他人的情緒覺察(同理心)
  1.對他人的情緒覺察瞭解
  2.接納他人與自己不一樣的情緒感受及想法
  ● 適當的情緒因應及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
  ● 壓力的因應
  ● 提升自信心
  
本書的活動設計跨越的年齡層較廣,是可以陪伴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到青春期的遊戲書,成人可視孩子的能力及專注時間的長短,挑選適當的單元運用,過程越輕鬆有趣越好,如果大人可以一起分享自己的反應,效果更好。重要的是,情緒沒有好壞,也沒有對錯,請學習在生活中和孩子自在的分享彼此的感受!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我對兒童情緒教育的書籍一直抱持著一種「看過就好」的態度,畢竟書上寫得天花亂墜,回到現實世界馬上破功。 但這本**《情緒教育從小啟動》**,不知道為什麼,讀起來的感覺很不一樣,它給我的衝擊比較像是一種「觀念上的矯正」。 我家是雙薪家庭,以前總覺得只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情緒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結果事實證明,物質充裕跟心靈富足是兩回事。 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只是教孩子認識情緒,它其實是在重塑家長的「應對模式」。 裡面有一段提到「允許孩子擁有不完美的感受」,這句話像當頭棒喝! 我以前總想著我的孩子必須快樂、必須順利,只要他一不高興,我就會焦慮,然後急著幫他擦乾眼淚。 結果呢? 他只是學會了「隱藏」或「壓抑」他的負面情緒,等到爆發起來更可怕。 這本書的章節編排很有邏輯,從最基礎的五種基本情緒開始,循序漸進到如何建立同理心,中間穿插的案例分析都非常貼近台灣在地家庭的實況,不會有那種翻譯腔很重的不適感。 讀完之後,我不是學會了怎麼「控制」我的小孩,而是學會了怎麼「陪伴」我的小孩面對那些「不好受」的時刻。 這根本就是一本給家長的「心靈升級包」啊!

评分

我必須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套書的期望值不高,畢竟市面上同類型的「繪本+引導」組合太多了,很容易流於表面。 我挑這套純粹是因為它剛好有在書店做活動,而且書名聽起來蠻積極正向的。 沒想到,這兩本書的搭配運用起來,效果是乘數效應。 《我的情緒遊戲書》負責「感性層面」的觸發,像是透過遊戲讓孩子的情緒具象化,我兒子現在會指著書上的圖案說:「媽媽,我現在是『藍色憂鬱』的狀態。」這對我們溝通簡直是天大的突破。 而《情緒教育從小啟動》則像是「理性框架」的建立,它用比較清晰的步驟,告訴父母如何回應這些具象化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處於「紅色暴躁」時,書裡建議先「降溫」再「討論」,而不是馬上進入「講道理」模式。 這種結構性的引導,讓我這個原本很慌亂的媽媽,突然有了一個應對的SOP。 我發現,當我不再把「情緒失控」視為一場「戰爭」,而是當成一個「學習的機會」時,我的姿態就完全不同了。 書裡的字體排版也很舒服,不會給人壓迫感,適合睡前親子共讀,是那種可以讓大人小孩都靜下來的質感。

评分

這本**《我的情緒遊戲書》**光看封面就覺得好親切,那種水彩暈染的色調,配上幾個笑臉跟皺眉的小圖案,完全就是為我們家那個超級戲精兒子量身打造的! 我平常工作就夠累了,回到家還要應付他那個像天氣預報一樣說變就變的情緒,真的有時候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之前試過很多方法,吼他啦、冷處理啦,結果都是兩敗俱傷。 聽朋友說這本不錯,想說死馬當活馬醫,結果一翻開,哇,裡面的設計真的很有趣。 不是那種硬邦邦的說教,而是用很多小遊戲、小情境互動,讓他自己去「玩」出「原來我現在生氣是因為…」的感覺。 像是那個「情緒溫度計」的單元,以前我光用講的,他根本聽不進去,現在他自己拿著筆在上面塗顏色,畫出「今天的我有多燙」,他反而很有感覺。 最讓我驚喜的是,書裡給家長的一些引導語超級實用,完全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而是像隔壁鄰居阿姨在跟你分享經驗那樣,很接地氣。 真的覺得,育兒這條路上,找到對的工具書,比自己瞎摸索重要太多了。 至少現在,我比較有耐心陪他「處理」情緒,而不是急著「解決」情緒。 推薦給所有家裡有小小暴龍的家長!

评分

身為一個在教育界摸爬滾打多年的資深教師,我對坊間的情緒教材挑剔得很。 很多都是華而不實,或是只顧著「教」情緒,卻忘了情緒是流動的、是跟著情境變化的。 這套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貫穿始終的「尊重個體差異」的核心精神。 它強調的不是要孩子「消除」負面情緒,而是要他們學會「管理」和「轉化」能量。 特別是那本《情緒教育從小啟動》裡,對於「憤怒」和「挫折」的區分討論,處理得非常細膩。 我們華人文化中,很多時候會把「哭鬧」視為「不乖」的表現,這本書巧妙地繞開了這種道德批判,而是將情緒視為一種「訊號」,告訴我們身體或心理上需要關注的重點。 我覺得它不只適合學齡前的孩子,對於小學中年級,開始面臨同儕壓力跟課業壓力的孩子,一樣有很強的輔助作用。 它的深度,讓我願意把它推薦給我的學生家長。 簡單來說,它教的不只是「做人」,更是教孩子如何「好好做自己」,這在現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裡,比什麼都重要。

评分

我入手這套書純粹是因為我本身對心理學有興趣,想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幫他打好這個「情商地基」。 坦白說,我原本預期會是那種充滿可愛卡通圖案,內容淺嘗輒止的讀物。 沒想到,這兩冊書展現出來的內容層次非常豐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用了好多生活化的比喻,把抽象的情緒概念變得具體可觸。 比如,它把「嫉妒」比喻成肚子裡長了一隻愛吃醋的小怪獸,然後教孩子怎麼用「讚美」去餵飽那個小怪獸,讓它變小。 這種「同理心建構」的引導方式,比起直接告訴孩子「你不能嫉妒別人」,效果好太多了。 我跟我先生甚至會利用書裡的「情緒標籤卡」,在我們倆吵架冷戰的時候,偷偷拿出來用一下(當然是開玩笑的語氣),沒想到意外地緩和了氣氛。 這套書的設計真的很聰明,它不只是給孩子的,它其實更像是一本「家庭情緒溝通手冊」。 兩本書的編排風格雖然有區隔,但主題緊密相扣,讀起來完全不會有割裂感。 總之,這是一套值得放在客廳書架上,隨時可以翻閱的實戰工具書,遠超乎我的期待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