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臨證醫案

古今名醫臨證醫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白漢忠
圖書標籤:
  • 中醫
  • 醫案
  • 臨證
  • 古今
  • 名醫
  • 醫學史
  • 傳統醫學
  • 病例
  • 診斷
  • 治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五韆多年的醫藥文明,一脈相承,綿延不斷, 創造齣瞭很多醫學奇蹟,傳承瞭大量古典醫學書籍,湧現齣許著名醫藥學傢,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易經》將一切事物均納入陰陽的範疇,對後世的哲學,社會、堪 輿、天文、地理、醫學……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中醫的理論認為,「五行中和,一世無病。」人體的陰陽要保持中和。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隨之而來。意即身體一直保持中和之氣,會百病全無。所以「尚中」和 「中和」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 
 
  中醫的治病方針是什麼?就是調和陰陽。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緻中和,寒就要讓熱,熱就要寒,結就要散,逸就要勞,勞就要逸。 
 
  《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說的是中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 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生不息。中醫學說所闡明的「陰陽和閤」 「陰平陽秘」的生理機製,正是儒傢緻中和思想的體現。 
 
  1997年齣版瞭《占星與中醫》,之後改版為《八字占星與中醫》,多次再版,後來因關注防疫醫學,整理《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獲得廣大迴響,因而續有本書的結集,古代醫案很多,學者必需花費很多時間研究,本書將歷來醫傢所作的醫案,現代比較流行的疾病擷取一部 份,可作為學人研究醫案的開端。本書所搜集的醫案,隻是個人研究過的一部份名醫醫案,摘錄齣對於時下常見的流行疾病,實則如同中醫大海的一小撮砂子,提齣個人的經驗,希望讓學習中醫醫案與占星初入者得到門徑,其中更附加瞭多年研究天文占星與疾病的關連性,針對疾病的診斷參考以及預後的判斷都有正麵的意義。
杏林薪傳:近現代中醫臨床醫案選粹 本書精選近現代(約1840年至2000年間)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中醫學傢、名老中醫的真實、典型臨床病例,旨在係統梳理和傳承寶貴的臨床經驗與辨證論治思想。 --- 第一部分:傷寒雜病論治的堅守與創新 本捲集中展示瞭對仲景學說的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不同於純粹的古籍注釋,本書的重點在於“臨證”,即這些醫案如何將古代的方證對應,轉化為對現代復雜病情的精準把握。 第一章:外感溫病與寒證的辨析 麻黃湯與桂枝湯的現代應用:收錄瞭多例起病急驟、錶證尚未完全解除,而邪氣已入裏或兼有其他兼夾證的病例。例如,某醫案記錄瞭一例中年患者,感冒初期誤用清熱藥物,導緻邪氣內鬱,錶現為惡寒重、身痛而無汗,最終通過細緻的脈證分析,迴歸麻黃湯加減,並佐以引邪外齣之品,數劑而愈。重點闡述瞭辨“證”而非辨“病”的原則。 少陽證的樞機轉運:重點剖析瞭柴鬍劑群在處理亞急性、遷延性感染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前驅癥狀中的作用。書中詳述瞭某老中醫如何通過對脅痛、往來寒熱、胸悶等細微癥狀的把握,確立少陽樞機不利的病機,並結閤患者體質,靈活使用小柴鬍湯、大柴鬍湯甚至逍遙散閤方的思路,強調瞭“和解”在調理失衡狀態中的核心地位。 濕熱與暑濕的侵襲:此部分著重於南方地區氣候特點下的外感。收錄瞭大量涉及腸胃、泌尿係統錶現的濕熱證案例。書中不僅有藿樸夏瀉散、甘露消毒丹的應用,更展示瞭如何針對兼有氣陰兩虛者,在祛濕化濁的同時,配伍養陰生津之品,避免苦寒傷胃的弊端。 第二章:脾胃閤傷與復雜雜病的調理 虛實夾雜的胃痛:收錄瞭數十例慢性胃脘痛的醫案。涵蓋瞭肝氣犯胃的“脹痛急躁”、脾胃虛寒的“隱痛喜溫喜按”、以及濕熱壅阻的“灼痛口苦”。書中展示瞭名傢如何根據舌苔水滑與否、脈象弦緊與濡緩的結閤,確定虛實的側重,例如,對“痛甚者用川楝,虛甚者用良薑”的辯證用藥策略。 水飲停聚與水腫的辨治:探討瞭水飲內停在心衰、慢性腎病等現代疾病中的錶現。詳細記錄瞭從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到實脾飲等方劑的應用。特彆記錄瞭一位對“浮腫”的病機理解極為深刻的醫傢,他強調水腫的根本在氣化不利,因此在利水滲濕的同時,必重用健脾益氣之品,如黃芪、白術的用量遠超常規,以恢復三焦水液代謝的動力。 “痞”象的辨識與化解:收錄瞭大量以心下痞、胃脘痞為主要錶現的病例。這些病例往往伴有情誌不暢。醫案清晰展示瞭如何區分是寒痞、食積痞還是氣機鬱滯之痞,並分彆使用溫中散寒、消導和理氣和胃的方法。 --- 第二部分:內科疑難重癥的辨證施治 本部分匯集瞭許多教科書中難以詳述的、需要豐富臨床經驗纔能把握的復雜內科病證。 第三章:肝係疾病的疏泄調暢 肝鬱化火與陰血虧虛:本書對“肝病”的理解,側重於氣機升降的失常。收錄瞭大量以眩暈、失眠、情誌異常為主要錶現的案例。重點分析瞭柴鬍疏肝散與逍遙散的細微差彆,以及何時必須加入滋陰養血藥(如當歸、白芍)以防疏肝太過耗傷陰液。 肝風內動與眩暈:展示瞭數例由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誘發的眩暈、震顫的案例。醫傢們多從“肝陽上亢,風火內生”立論,應用鎮肝熄風湯加減。書中對龍骨、牡蠣、龜甲等潛陽重鎮之品的使用時機、劑量控製以及配伍活血化風藥的技巧有詳細的記錄。 第四章:肺係與腎係疾病的存護 慢性久咳的論治:係統梳理瞭久咳不愈的多種病機:風燥、痰濕、肺陰虛、肺脾兩虛。其中,對“燥咳”的治療尤為精到,展示瞭麥鼕、沙參、川貝等藥物的配伍變化,特彆是針對老年人肺氣衰微,僅用潤燥不顧及益氣的弊端進行瞭糾正。 虛勞與消渴(糖尿病)的調護:這是本書的亮點之一。醫案著重體現瞭對“虛勞”概念的拓展,涵蓋瞭現代意義上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消渴病的治療中,不僅有益腎固澀(如六味地黃丸),更突齣強調瞭中晚期患者脾腎兩虛、氣陰兩傷的復雜狀態,以及如何使用如玉女煎、增液湯等方劑進行個體化乾預。 --- 第三部分:婦科與兒科的特殊辨治 本捲記錄瞭名傢在特定生理階段疾病處理上的獨到見解,體現瞭中醫“因人、因時、因地”製宜的特點。 第五章:婦科常見病的調經與固本 月經不調的辨證:收錄瞭從少女初潮到更年期各個階段的醫案。重點展示瞭對“衝任失調”的理解,如重癥崩漏的止血與顧護中氣,以及更年期綜閤徵中肝腎陰虛與心腎不交證的區分與調理。 帶下病的濕熱與虛寒:針對帶下量多、色黃、質粘等不同錶現,醫傢們如何靈活運用止帶方。書中詳細記錄瞭對帶下病兼有情誌鬱結者,使用溫膽湯閤舒婦衝劑的經驗。 第六章:兒科常見病與體質調養 小兒疳積的“食積”與“脾虛”:針對現代高營養背景下的“積滯”問題,書中不主張一味峻下,而是強調消導與健脾並用。收錄瞭如何通過捏脊、推拿配閤消乳丸、保和丸進行治療的流程。 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易感體質:這是兒科醫案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名傢們普遍注重“治未病”。書中詳盡記錄瞭多份“捏積方”和“鼕病夏治”的敷貼處方,旨在通過鞏固患兒的脾胃功能和肺衛之氣,提高其對外界緻病因子的抵抗力。 --- 結語:經驗的總結與傳承的期許 本書的價值不在於羅列瞭多少知名老中醫的名字,而在於其對病機判斷的層層遞進,對劑量使用的審慎權衡,以及對情誌因素在疾病發展中的地位的尊重。 所有醫案均附有詳細的病程記錄和醫者診療思路的批注,旨在為當代中醫藥學習者提供一個真實、生動、可效仿的臨床範本。通過閱讀這些案例,讀者將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中醫學術“活法”的精髓,而非僵化的理論復述。本書是研習中醫臨證思維的絕佳參考資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白漢忠 Pai han-chung
 
  1955年生  颱灣 
 
  中醫師檢定考試及格、河南安陽周易專修學院名譽副院長.教授、中國都會電子報‧中國都會捷運報.中國都會捷時報主編、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易經技藝講師、中華民國天文理數學會榮譽院長、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第五屆教師研習會明日之星獎
 
  著作書目
  《八字占星與中醫》《天星擇日會通》《占星流年實務》《現代占星流年推運》 《黃曆101問》《七政四餘快易通》《學會占星流年推運真簡單》《占星運用要訣》《原來開運化煞好簡單》
 
  編輯書目
  《臨證指南醫案》《風水龍穴》《天下第一風水地理書》《天下第一風水理氣大全》《南陽尋龍》《行星中點使用實務》《道德經暨太上感應篇參悟》《陽宅內煞.一點就通》《陽宅外煞.一點就通》《第一次學陽宅風水就上手》  《七政天星奇門綜閤軟體使用手冊》

圖書目錄

王孟英醫案 
中暑 7 
暑熱為患8 
死胎 9 
遺精 11 
產後眩暈 11 
產後誤服生化湯12 
囊腫小溲赤短12 
久年痰疾 13 

《續名醫類案》 
哮 14 
咳嗽吐鮮血 14 
憂鬱癥 15 
血瘕 16 

也是山人醫案 
頭風 17 
肝氣 17 
咳嗽 18 
失音 18 
遺精 19 
小便不禁 19 
木乘土(嘔逆吐酸)19 
黃膽 20 
不寐(失眠)20 
三消(糖尿病)21 
便血(常伴隨痔瘡下血)22 
頭痛 22 
胃脘痛 23 
臟躁悲傷(憂鬱癥)23 

吳鞠通醫案 
風溫 24 
暑溫 27 
水氣 27 
肺癰 29 

丁甘仁醫案 
傷寒兩感 31 
風溫案 34 
濕溫 34 
類中案 35 
抑鬱 36 
肝氣肝陽案 37 
頭痛眩暈案 37 
遍體發黃 38 
室女經閉 38 
消渴案(類似糖尿病)39 

張聿青醫案 
風溫 42 
飲食內傷與時邪外感 43 
咳嗽 48 
內傷勞倦肢體發黃 48 
產後氣血虧損 49 
少腹痛脹 50 
咳嗽(痰色黃濃)50 
風邪 50 
風溫襲於肺 51 
咳嗽痰帶穢氣 51 
咳嗽痰黃 52 
氣喘 52 
小產肝腎損傷 54 
衄血 54 
便血 55 
腸痔 56 
痔瘡下血 56 
溲血(尿血)56 
尿血 58 
尿血二 58 
下痢 59 
休息痢 59 
下痢赤膩 59 
便閉 59 
大便閉結 59 
腫脹 60 
大腹腫脹 60 
腎虛耳鳴 61 
耳鳴(肝風挾痰)64 
鼻淵 64 
風疹 54 
體發赤疹 54 
內癰(盲腸炎)64 
經來淋瀝 65 
經行痛脹 65 
經前則痛 66 
帶下腰酸小便不禁 66 
血崩 66 
懷孕腹痛 67 
固胎 67 產後 67 

王旭高臨證醫案 
濕溫斑疹 68 
濕溫邪在太陰陽明 68 
肝胃病挾濕溫 69 
脾腎兩虧 70 
咳嗽帶血 70 
久咳血痰 71 
怔忡頭昏 71 
經停肝虛多夢神虛 71 
吐血鼻血 73 
臌脹水腫 73 
腫脹已退汗齣至膝而止 73 
產後血崩浮腫 74 
麵目肢體大腹陰囊悉腫74 
大瘧日久結痞塊 74 
暑濕伏邪挾積 75 
瘡臌 75 
少腹兩旁結塊 76 
久患休息痢 76 
脘腹痛門76 
三消(糖尿病)77 
肝氣火盛善饑能食 77 
中虛夾痰飲 78 
寒痰氣鬱腹中脹痛 78 
陽微濁聚於中 79 
痰飲停於心下 79 
寒痰阻於胃80 
寒嗽交鼕則發 81 
疝氣 81 
濕注下焦成疝 82 
濕熱囊腫 82 
濕濁混淆精血頻下 83 
經來不止有紫血塊 83 
經至淋灕 84 
產後瘀凝未盡 84 
寒氣瘀凝阻塞胞門 84 
肝經血枯足大趾乾爛85 
久患喉痹 785 

張錫純醫案 
治陰虛勞熱方-資生湯 86 
室女勞瘵 89 
直隸青縣張-咳嗽喘促自汗 89 
喘嗽 90 
治陽虛--敦復湯 90 
升陷湯--治大氣下陷方 91 
理飲湯--治痰飲方 94 
治痰點天突穴法 95 
安魂湯 95 
纍月不能眠 96 
調氣養神湯 98 
定風丹 98 鎮風湯 99 
逐風湯--中風、破傷風 100 
鎮肝熄風湯--治中風 101 
誤用補陽還五湯 104 
鎮肝熄風湯治中風二例 105 
衛生防疫寶丹--治霍亂方 105 
硝菔通結湯--治燥結方 106 
玉液湯--治消渴方 107 
白茅根湯--治癃閉方 108 
加味苓桂術甘湯--治癃閉方 109 
理血湯--治淋濁方 111 
血淋 112 
溺血--微弱而遲 113 
膏淋 113 
仙露湯--寒溫陽明證 114 
理沖丸--惡露不盡結為癥瘕 117 
溫沖湯--虛寒不孕 118 
清帶湯--治婦女赤白帶下 104 
消乳湯--乳癰 119 

程杏軒醫案 
產後感邪重用清下治驗 120 
中臟殆證再生奇驗 121 
中寒脫陽殆證救蘇 122 
咳嗽成癆預決不治 122 
幼女偏廢 123 
水腫 123 
小產血暈危證 123 
鄭媼便閉 124 
某婦臟躁 124 
挾虛傷寒 125 
痘後鬼腫潰 125 
肝風用藥大意 126 
商夫人風寒襲絡 126 
肝腎兩虧證治 127 

馬培之醫案 
疔毒 128 
血痣 128 
骨槽風 128 
舌菌 129 
牙菌 130 
牙岩 130 
舌岩 130 
舌疳 131 
鎖喉毒 131 
對口瘡 131 
瘰癧 132 
失榮 132 
乳岩--惡性腫瘤 133 
肝癰 134 
肝癰二 136 
肺癰 138 
治療慈禧太後奇疾 139 

孫文垣醫案 
吳小峰小川目疾 140 
吳肖峰令政-腹痛 141 
寒熱頭痛飽悶 143 
心痹 144 
淩夫人孕 144 
痛風 145 
瘡疥發腫 146 
南內人小水不禁 146 
經行如崩頭暈 146 
痔血-裡急後重 147 
臀生痔癰 147 
糖尿病-下消 148 
感風寒緻鼻淵 148 
白虎歷節風-遍身筋骨痛如虎齧 149 
月汛當止不止 149 
梅核氣--喉間有物如臠 149 
氣虛瘡疥 150 

張畹香醫案 
兩耳停痛且聾 150 
咳嗽失紅 150 
咳嗽吐痰 151 
胃酸嘔清水 151 
作瀉已有四個月 151 
傷風陰虛 151 
乾咳五十餘日 152 
久年咳嗽夾外感 152 

集思醫案 
少腹滿痛 152 
產後腹滿蓄瘀 153  
腹痛水逆 153 
奔豚--少腹痛氣上沖 153 
產婦鬱冒 153 
少陽實癥 154 
寒熱之病 154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 155 
產後氣血下陷 155 
傷寒與溫病之別 155 
一手一足軟痹無力 156 
包絡痛 156 
月事後少腹痛 157 
食生冷腹痛 157 
患疫核在少腹 157 
純陰無陽誤治 158 

冷廬醫話
脈 159 
沉緊伏脈 159 
反關脈 160 
產後內真寒而外假熱 161 
促結脈161 
方劑 162 
名傢治病 162 
病有上下懸殊者用藥殊難 165 
咳嗽吐痰有血上盛下虛 166 
暑 166 
暑月中熱 167 
咳嗽-咳久不愈 167 
脇痛 168 
不寐癥-失眠 168 
吐血 169 
諸血 171 
消渴 171 
癘.瘟疫 172 
中醫救治新冠肺炎三韆例 174 
張勝兵臨床所見之證型184 
治療新冠肺炎實踐記實 188 
無名腫塊--排膿散湯 192 
排膿湯之二 193 
各種夢境與實際病理變化 194 
抗疫中的針灸狙擊手 196 
當歸四逆湯的功效198 
補腎誤區--六味地黃丸 199 
新冠狀病毒中西醫治療實驗 205 

臨證指南醫案 
中風 211 
不寐(失眠)213 
三消 214 
肩臂背痛 216 
腰腿足痛 217 
諸痛 219 
便血 221 

《經方實驗錄》醫案 
桂枝湯證其一 224 
桂枝湯證其二 225 
桂枝湯證其五 226 
麻黃湯證其一 227 
白虎湯證其一 228 
白虎湯證其三治驗糖尿病229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證其二 229 
大承氣湯證其一 230 
調胃承氣湯證 231 
射乾麻黃湯證 233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其一 233 
炙甘草湯證其二(心臟病)234 
腸癰其一(盲腸炎) 235 

劉紹武醫案 
病案一:真心痛 237 
病案二:不食 238 
病案三:癃閉 239 
病案四:閉經 239 
病案五:不孕 240 
調神湯 241 

古今醫案 
中風 242 
風中陽明經之錶證 242 
中腑兼中臟之裡證 242 
中風陰虛而陽暴絕 243 
中風閉癥脈伏而微 243 
中風用補中益氣湯加味 243 
類中 244 
飲食後忽得中風 244 
大怒遂至昏撲 244 
虛中亦兼食中 245 
傷風 246 
傷風戴陽癥 246 
太陽病發汗後小便難 247 
傷寒大發赤斑 247 
溫熱病 248 
春月病溫 248 
消渴 248 
孫東宿治一消渴 249 

李可先生經驗語錄 
閉經 250 
膽總管結石 250 
濕氣很重身癢 250 
抑鬱癥 251 

民間老中醫的經驗良方 
治感冒妙方 251 
滋陰潤肺止咳湯—專治乾咳 253 
海蒲龍骨湯治十二指腸潰瘍 253 
膽結石特效方—利膽排石湯253 
前列腺炎及泌尿係感染 254 
烏髮丸 254 
多重疾病 255 
便秘 257 
摔傷257 
鼻子過敏 257 
西洋占星與漢學養生之研究 259 
五行運用於針法補瀉 262 
五行生剋對應臟腑疾病 263 
如何進行占星學的健康論斷 265 
醫藥占星應用在預防和訊息 265 
占星預測可能會齣現的疾病 265 
協助醫生分析疾病 266 
星座所主宰的疾病 266 
病例研究-:急性心肌梗塞 269 
第一次急性心肌梗塞 273 
第二次心肌梗塞 275 
案例一、先天性心臟病 277 
經由天文占星協助分析病因 277 
行星的病因化解 280 
案例二、憂鬱癥 281 
占星術對於治療上的建議 283 
生活環境改變的作用 283 
有些病不是藥物能治好的 283 
情治療法 284 激怒療法 284 
喜樂療法 285 
大喜傷心脈治法 285 
五臟的心理情緒對應 286 
案例三、食道癌 289 
十二宮與身體各部位的關係 291 
本命盤能分析易發疾病 292 
流年的論斷 293 
疾病預後 295 
判斷疾病預後 295 
心臟病猝死 296 
占星論心臟功能 298 
心臟病發作 298 
占星流年推測病情 299 
占星推算病癒時間 300 
扁鵲初見齊桓侯302 
建立一個觀念 30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90156
  • 叢書係列:養生叢書
  • 規格:平裝 / 310頁 / 15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講求速成、強調「一招見效」的書籍太多瞭,反而讓人對真正紮實的臨床經驗纍積感到焦慮。看到《古今名醫臨證醫案》這個書名,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沉穩」與「歷練」。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一座老茶館,空氣中瀰漫著藥草的乾燥香氣,你旁邊坐著的都是那些看診數十載、閱人無數的老中醫。我猜測,這本書的編排或許不是按照病名來分類,更可能依循著某些經典的治療原則,例如「治氣、治血、治水」的脈絡,或是按「外感、內傷、雜病」來區分。如果真是如此,那它就不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一部醫學思想的傳承錄。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那些在特定領域有突破的醫案,像是婦科的調經、脾胃的運化失常,或是中風後遺癥的康復等等。畢竟,我們在診間遇到的很多「疑難雜癥」,往往是前人已經處理過的套路,隻是我們還沒學到傢。如果這本書能將那些已故名傢的獨門秘訣,用現代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重新闡述一遍,那對提升基層中醫師的臨床水平絕對是莫大的助益。光是想像翻閱這些充滿智慧的篇章,我就覺得自己的中醫根基彷彿又紮實瞭幾分,這份無形的厚度,是任何速成手冊都無法比擬的。

评分

嘖嘖,書名《古今名醫臨證醫案》聽起來就非常「硬核」,一看就知道是給有一定基礎的讀者看的。我對這類型的書嚮來是抱持著高度的敬意與好奇。我個人比較在乎的是,這些醫案在整理時,是否忠實地保留瞭當時的時代背景?中醫的發展是與社會環境、瘟疫流行、乃至於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例如,清朝中葉的醫案,其用藥習慣和對濕熱的認識,可能與現在空調普及、生活節奏加快後的狀況有所不同。如果編者能在醫案後加入簡潔的「現代註釋」或「反思」,點齣哪些經驗在今日仍適用,哪些需要依據現代人體質進行調整,那就更顯得用心良苦瞭。我尤其好奇,那些流傳下來的醫案,是不是也包含瞭「失敗」或「未竟全功」的案例?臨床醫學最忌諱的就是隻看成功學。隻有看到瞭那些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如何調整劑量、如何更換主藥,甚至是如何學會「放下」,轉而採取保守觀察的態度,纔能真正體會到行醫的艱難與醫者的心性修為。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種「醫者思維模式」,而不是一套僵硬的處方箋,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不斷對照自己的臨床實踐,產生激盪與反思。

评分

哎呀,這本《古今名醫臨證醫案》光是名字,就讓人聯想到那種需要泡壺好茶、安靜坐下來慢慢品讀的厚重感。它給我的感覺,絕對不是那種放在床頭、睡前隨便翻幾頁的閒書。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收錄瞭不少「少見病」或「重癥」的案例。在醫院裡,大傢見得多的無非是感冒、腸胃炎這些常見病,但真正考驗中醫師功力的,往往是那些西醫束手無策、病患轉而尋求中醫幫助的複雜病況。我特別希望能看到那些針對「氣血鬱滯」或「肝腎虧虛」到瞭極深層次的調理案例。這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對人體氣機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如果書中能詳述特定名醫在麵對癌癥輔助治療或重大慢性病時,是如何平衡扶正與祛邪的比例,那就太有價值瞭。因為這往往是我們最難掌握的分寸。而且,中醫的「醫案」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記錄瞭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信任關係,以及醫者對病患生命最深層的關懷。我期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那種穿越時空的同理心,不隻是學到技術,更是學到一種濟世救人的溫厚態度。

评分

說真的,要選一本中醫書來充實自己的書架,我一定會優先考慮那些能提供「案例對照」的書籍,所以《古今名醫臨證醫案》這個標題立刻就吸引到我瞭。這讓我想到,我們在學中醫理論時,總是會遇到一些「理」很清楚,但「方」很難下手的睏境。理論如《傷寒論》,原則清晰,但當實際應用到一個「夾雜」瞭多種證候的複雜病人身上時,那個抉擇的過程纔是最摺磨人的。我希望這本書能針對那些「證候夾雜」的醫案,提供幾位不同時代醫傢的處理思路作為對比。比如,麵對一個「肝鬱脾虛夾濕熱」的病人,A名醫可能優先疏肝解鬱,B名醫可能著重健脾化濕,C名醫或許大膽考慮清熱瀉火。光是看到這三種不同路徑的論述,就能極大地拓展我們的臨床思路,讓我們明白,治療本無定法,關鍵在於對當下病人「邪正消長」的準確判斷。如果書中附帶瞭精美的圖錶,用流程圖的方式來呈現決策樹,那就更方便我們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診斷框架瞭。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期待值非常高,它承諾的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臨床思維交流會,絕對值得我花時間去深入研究,相信它能有效提升我處理複雜病情的信心與能力。

评分

哇,這本《古今名醫臨證醫案》光是書名就讓人感覺到一股深厚的學術氣息,雖然我還沒機會翻閱內文,但光是從書名來推測,這肯定是本值得中醫同好仔細研讀的寶典!我猜想,書中收錄的醫案必定橫跨瞭幾個世紀,從古代那些傳說中的神醫,到近代幾位大傢輩齣的名傢,他們的臨床經驗和獨特思路,肯定能為我們這些在第一線奮鬥的醫師帶來許多啟發。特別是「臨證」二字,強調的不隻是理論的闡述,更是實戰中的應對之道。我個人非常期待看到,麵對那些棘手的、反覆發作的疑難雜癥時,這些名醫們是如何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找到病機的關鍵點。畢竟,中醫看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同一個病,不同體質、不同階段,處理方式絕對是天差地遠。如果書中能詳實記錄下診察的細節,例如望聞問切的關鍵觀察點,病患的主訴如何被歸納轉化為證型,那就太棒瞭。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羅列成功案例,更應該包含那些經過反覆思量、甚至初期用藥不順利後修正方案的過程,這樣讀起來纔會更貼近真實的臨床脈絡,更能體會到中醫智慧的「活」在哪裡。總之,光是書名給予的聯想空間,就足以讓我迫不及待想入手研究一番,期待它能成為我案頭上隨時可以翻閱的良師益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