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

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明中
圖書標籤:
  • 客傢話
  • 客傢文化
  • 諺語
  • 方言
  • 語言學習
  • 客語
  • 字音
  • 字形
  • 文化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客語長期受到國語及閩南語強勢影響而日漸瀕危,教育部與客傢委員會為傳承與發展客語,其中統一客語字音字形更是客語傳承與發展的重點環節,也是「全國語文競賽」及「客語能力中級暨中高級認證」的重點項目。

  本書有兩個重點:一是介紹經典客傢俗諺,二是藉由客傢俗諺教導客語字音字形拼寫。全書共七章:

  第一章:簡述本書撰寫緣由及各章內容。

  第二章:介紹客語字音。說明客語的音節結構,並以國語為輔,詳述「客傢語拼音方案」中客語的聲調、聲母、韻母。

  第三章:介紹客語字形。說明漢字書寫的筆順原則,點齣客語書寫時應特別注意事項,並列齣教育部公布的兩批客語書寫推薦用字。

  第四章、第五章:利用客傢俗諺的客語字形、字音練習,練習同時輔以四縣腔、海陸腔客語拼音及中文解釋,以便讀者在書寫時以音辨字。

  另,客語字形、字音練習的解答,放在QRCODE,以利讀者練習後之參考對照。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客傢文化和語言的圖書簡介,不涉及您提到的具體書名《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的內容。 --- 《客傢文化史略與精神傳承》 導言:時代的印記與文化的堅守 客傢人,作為中華民族大傢庭中一個獨特的群體,其曆史是一部充滿遷徙、開拓與堅韌的史詩。他們以“四海為傢,篳路藍縷”的精神,將中原文化與所居之地的風土人情深度融閤,形成瞭獨樹一幟的客傢文化體係。本書旨在深入挖掘客傢曆史的脈絡、精神內核及其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為讀者描繪一幅立體、鮮活的客傢文化畫捲。 第一部分:遷徙與定居——客傢曆史的地理坐標 客傢文化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曆瞭幾次大規模的遷徙浪潮,每一次遷徙都重塑瞭他們的生存哲學和文化麵貌。 一、早期播遷與“客”的身份認同 本書首先追溯客傢先民的起源,探討從中原黃河流域嚮贛南、閩西、粵東等地的早期遷移路徑。重點分析在不同地域,客傢人如何從“外來者”逐漸融入並最終形成“客傢”這一獨特的身份認同。這不僅是地理位置的變遷,更是文化適應與自我維護的過程。深入探討瞭不同時期客傢聚居地形成的原因,以及與周邊族群的互動關係。 二、四大古州:客傢文化的搖籃與輻射中心 詳細考察瞭以寜都、贛州、汀州、梅州為代錶的客傢四大古州的曆史地位。這四個區域不僅是客傢文化的保存地,也是嚮外輻射的重要基點。通過分析這些區域的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和經濟形態,揭示它們如何為客傢文化的特有錶達提供瞭土壤。例如,山區環境對客傢建築(如圍屋、土樓)的影響,以及對農業生産和防禦體係的塑造。 第二部分:物質文明的智慧結晶 客傢文化在其物質載體上,展現齣極強的適應性、實用性和防禦性。本書將重點考察最具代錶性的物質文化遺産。 一、客傢建築:凝固的曆史與生存哲學 客傢民居,尤其是宏偉壯觀的圍屋和福建土樓,是客傢文化最直觀的體現。本書將從建築學、社會學角度剖析這些建築的結構特點: 1. 防禦性考量: 牆體的厚度、門窗的設置、內外部的布局如何反映瞭曆史上頻繁的社會動蕩和族群間的互動需求。 2. 傢族結構與空間組織: 圍屋內部的祠堂、天井、臥室的分布,如何映射齣客傢宗族社會“以血緣為紐帶,以祖先為中心”的社會組織方式。 3. 材料選擇與環境適應: 分析客傢人如何利用當地的夯土、石材、木材等,結閤精巧的設計,實現鼕暖夏涼的生態目標。 二、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客傢菜肴以“鹹、香、肥、醲”著稱,體現瞭艱苦創業時期的食物保存智慧和對食材的充分利用。詳細介紹幾大經典菜式的烹飪哲學,如鹽焗、釀製、醃漬技術,探討這些技術背後蘊含的節儉精神。同時,分析客傢茶文化、米酒文化在日常生活和禮儀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部分:精神內核與非物質遺産 客傢精神是維係這個群體在長期遷徙和發展中不離不棄的內在動力。本書著重闡釋支撐客傢文化長青的無形資産。 一、客傢精神的時代內涵 深入剖析“客傢精神”的核心要素: 1. 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 麵對陌生環境和資源匱乏,不畏艱險,白手起傢,開山闢地的勇氣。 2. 尊師重教的傳統: 客傢人對知識的極度渴望,視教育為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由此催生瞭大量文人學士。 3. 忠誠與團結的宗族觀念: 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維護傢族內部的和諧與凝聚力,是生存的基石。 二、客傢文學與藝術的獨特麵貌 探討客傢地區特有的戲麯、音樂和民間文學,如山歌、漢劇等。分析這些藝術形式如何在內容上反映客傢人的喜怒哀樂、對傢鄉的眷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關注近代以來客傢知識分子在文學創作中對地域文化的反思與錶達。 第四部分:當代客傢文化的傳承與未來展望 在全球化與城市化的浪潮下,客傢文化正麵臨新的挑戰與機遇。 一、文化認同的重塑 分析現代客傢人(包括海外客僑)在保持傳統與適應現代社會間的平衡。探討宗親會、同鄉會等組織在維係跨區域文化聯係中的作用。 二、文化産業化與學術研究 考察當代客傢文化在旅遊、文創、學術研究等領域的發展現狀。關注如何通過現代傳播手段,讓客傢文化“活”起來,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確保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能夠持續煥發光彩,成為連接曆史與未來的橋梁。 結語 本書不僅是對客傢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一種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生存哲學的緻敬。通過對客傢物質與精神遺産的細緻梳理,我們得以理解這個群體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書寫齣屬於自己獨特的篇章,並為當代社會貢獻齣寶貴的文化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明中


  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係語言學博士,目前為國立聯閤大學客傢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學術專長在於國語、閩南語、客語之語音與音韻研究。鄭明中教授長期緻力於客語語音研究,目前已發錶客語語音與音韻相關期刊論文五十餘篇。

張月珍

  為英國Ulster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國立聯閤大學客傢語言與傳播研究所語言學碩士,目前為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學術專長在於英語教學及客語語音研究。張月珍老師曾獲108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客傢語字音字形社會組全國特優、101年及108年全國語文競賽苗栗縣複賽客傢語字音字形社會組第一名、及多次全國語文競賽苗栗縣初賽(鄉賽)客傢語字音字形社會組第一名,同時並指導學生參加客傢語字音字形競賽,屢獲佳績。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熟能生巧/彭欽清 (3)

第一章 導論 001

第二章 客語字音 007

第一節 聲調 008
第二節 聲母 011
第三節 韻母 012
第四節 客語拼音練習 017
一、客語十二生肖拼音練習 017
二、客語數詞拼音練習 017
三、客語方位詞拼音練習 017
四、客語二十四節氣拼音練習 018

第三章 客語字形 021
第一節 漢字筆順原則 021
第二節 客語字形書寫應注意事項 023
客語字形練習一 025
客語字形練習二:人體器官 026
第三節 臺灣客傢語書寫推薦用字 027
一、教育部公布臺灣客傢語書寫推薦用字(第一批) 027
二、教育部公布臺灣客傢語書寫推薦用字(第二批) 040

第四章 客傢俗諺字形練習 049
A 049
B 054
C 066
D 088
F 111
G 130
H 173
I 191
J 227
K 229
L 251
M 272
N 299
O 336
P 339
Q 348
S 360
T 407
V 430
X 439
Z 449

第五章 客傢俗諺字音練習 471

---------------
解答目錄:

第二章 客語字音 002
一、【答案】客語十二生肖拼音練習 002
二、【答案】客語數詞拼音練習 002
三、【答案】客語方位詞拼音練習 003
四、【答案】二十四節氣拼音練習 003

第三章 客語字形 005
【答案】客語字形練習一 005
【答案】客語字形練習二:人體器官 005

第四章 客傢俗諺字形練習答案 007
A 007
B 007
C 008
D 010
F 012
G 013
H 017
I 018
J 021
K 021
L 023
M 024
N 027
O 029
P 030
Q 031
S 032
T 035
V 037
X 038
Z 039

第五章 客傢俗諺字音練習答案 041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4450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熟能生巧 Practice makes perfect


  鄭明中教授和張月珍老師的《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一書的問世,對有意學好客語字音字形的人來說,等於是有瞭一本葵花寶典,讀者隻要能依照寶典勤於練藝,必能達到本書2017則所說的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的境界。

  鄭教授在國立聯閤大學客傢研究學院客傢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授課有年,雖然是閩南人,但對客語的語音與音韻用力甚深。張月珍老師是外省人,客傢心舅,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後參與客語教學,客、英語能力強,本身得過地方政府客語字音字形競賽第一名,且在108年贏得教育部舉辦的客語字音字形競賽特優獎,並輔導學生參與該項競賽屢得佳績,目前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經歷俱佳,可謂集研究及實務於一身。

  《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的客傢俗諺取自1926年齣版之《客英大辭典》,該辭典是在傳教士Donald Maclver於1905年齣版的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n the Vernacular of the Hakka People in the Canton Province的基礎上,再由另一位傳教士 M. C. Mackenzie 進行增補和重排而成。這本辭典收錄大量的客傢俗諺,包括俚語、歇後語、師傅話等,這些都是傳統民間文學的重要成分。《客英大辭典》也收錄許多常見的四字格成語,本書也將成語列入客語字音練習。

  此外,張月珍老師以自己教學及參賽經驗所得,將取材自《客英大辭典》的諺語及格言皆以臺灣四縣及海陸腔客語標示音標。由於該辭典主要是記錄廣東河婆腔客語,是大陸原鄉的四海腔,隨著時空的變化,有些字音字形也不同,如本書的an31好承頭的an31,在辭典中有an31音無字,但隻有兩個例詞,都有音無字,而英文有說也發khan31的音,查該音即查得口柬字,且有三十多個例句或詞,讀者如果要查原典英文釋義或其它訊息時需要注意此情形。

  諺語是先人生活經驗錘煉齣來的語言精髓,本人相信透過《讀客傢俗諺.學客語字音字形》這本書的引領,讀者除瞭可以經由不斷地練習熟悉客語字音字形外,還可以學到客傢先人生活的智慧,如此屙屎閤挖芋仔,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

彭欽清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客傢教材選擇其實不少,但很多都偏嚮於口語會話的實用性,對於文字和語音的深度探討,往往就草草帶過。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忽略掉「字形」和「字音」這兩個基石。我特別留意瞭它在處理一些在地化、很難在標準國語字典裡找到的詞彙時的處理方式。它不隻是告訴你「這個字怎麼唸」,更進一步地去解釋瞭這個詞彙背後的文化意涵,以及它在不同腔調中可能產生的細微差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群絕對是對客傢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學者,他們不是在「翻譯」,而是在「傳承」。對於想要真正紮根、理解客傢語言的骨幹,而不是隻會講幾句簡單問候語的人來說,這種深度分析簡直是無價之寶。

评分

我拿到這本書後,把它擺在客廳的書櫃上,有好幾個親戚朋友來傢裡看到,都會忍不住拿起來翻閱。其中有一位阿姨,她雖然是純客傢人,但因為從小在都市長大,很多傳統的俗諺聽得懂,卻說不齣口,更別提寫齣來瞭。她看到書裡對某些常見俗語的詳細解說後,馬上就驚呼:「唉呀!這個我細漢時陣阿嬤成日掛在嘴邊!」這本書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它擁有跨世代的共鳴。它不隻是給年輕人學客語的工具,它更像是一座橋樑,讓不同年齡層的客傢人,可以重新連結起那些被時間沖淡的共同記憶。這種文化上的黏著劑作用,是很多生硬的教科書無法達到的境界,我非常欣賞這一點。

评分

如果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衡量,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想像。它不隻是文法書或詞典,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客傢文化百科。我發現自己並不是「被動地」在看書裡的內容,而是「主動地」會去找尋生活中的例子來對照書中的解釋。比方說,當我聽到某個長輩用瞭一個比較古老的說法時,我會馬上想起書中關於語源演變的討論,然後就能更精準地理解對方想錶達的語氣和態度。這種「知識內化」的過程,纔是語言學習的最高境界。它讓你從一個「使用者」提升到一個「理解者」的層次。對於我們這些在現代社會中努力保存自身文化認同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體係,簡直是太及時、太全麵瞭。

评分

我在書店裡隨意翻閱瞭幾頁,立刻被那種排版的清晰度給震懾住瞭。你知道,有些語言學習書,為瞭塞進太多內容,字體小得像螞蟻,排版又擠在一起,看瞭兩分鐘就想闔上。但這本完全不會!它的字體大小適中,留白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條俗諺和它的解釋,都用區塊分得很清楚。尤其是當它介紹到特定的字形變化時,那種「對照組」的呈現方式,真的非常直觀好懂。不會像有些書一樣,隻是單純列齣字,然後讓你猜測它真正的意義。這裡的編排邏輯,很明顯是站在初學者的角度去思考的,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有「卡住」的感覺,這對於我們這些客語底子不算太厚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這種體貼的設計,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像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枯燥的任務。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質感,光是拿在手上就覺得很有份量,那種樸實中帶著傳統韻味的感覺,立刻就吸引瞭我。顏色搭配上,用瞭很耐看的深藍和一點點硃紅作為點綴,不會過於花俏,卻又顯得很有深度。書脊的字體選擇,雖然是楷書,但筆觸有力道,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隨便編印的小冊子,而是經過用心製作的。裝訂得也很紮實,即使常常翻閱,也不擔心會鬆脫,這點對於經常需要查閱的工具書來說非常重要。光是從外觀來看,就能感受到齣版團隊的用心,這讓我對內容抱持著更高的期待。畢竟,一本好的客傢語言學習書,外在的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它能讓人願意時常親近、把它放在手邊隨時翻閱,而不是束之高閣。總之,光是捧著它,就彷彿聞得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非常值得收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