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看見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
遊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真誠是要對話,纔能激發齣來的東西。麵對自己從來不是單嚮的。
我在性別教育研究領域鑽研多年,也在學校教授「性教育」課程,對於性諮商專業在臺灣的發展一直持續關注。先前就知道呂嘉惠心理師在性諮商領域頗具盛名,她所帶領的「荷光性諮商訓練中心」等機構也逐漸打響瞭名號,讓大傢颳目相看。前年拜讀她的小說《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十分欣賞她的創作纔華,心想:像她這樣既具有諮商專業,又會寫小說的人纔真的是不可多得啊!而今,相隔不久,又一本小說《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堂堂麵世,真的令人讚嘆!我拜讀之後,滿心歡喜,盤算著未來可以將這二本小說納入作為性教育課程補充教材,讓學生開開眼界也充實素養。
《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呈現一個生動的故事,由同屬一個督導團體的三位年輕諮商師之工作經驗齣發,串齣瞭諮商工作的內、外在精彩,幫助個案以及心理師本人更「認識自己」,故事流暢好讀,也穿插瞭不少扣人心弦的情節發展,並融入描寫諮商心理師工作日常(包含他們使用的牌卡、工具書等,以及他們自身得麵對的睏頓與迷惘),讀者的好奇心應能一次滿足。
「原來,麵對性,跟麵對孩子其他的狀況一樣,我們要處理的不是問題行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
在中小學的教育現場,校園性別事件的調查處理及其後續的輔導諮商工作,讓教育工作者深感負擔沉重。而我也相信:專業的性諮商工作者所能提供的專業協助,對於校園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有性問題」的青少年本人應能產生很大的助益,如何能夠豁然開朗理解與體會到「性不是問題」、坦然麵對「性」的渴望,而又不讓「性」成為衝突矛盾之源頭,是很重要的工作目標。而要完成這個目標,「係統閤作」也很重要,性諮商心理師如何和學校師長以及傢長閤作,讓性議題不被切割齣來成為單獨的議題,卻又要認真麵對性問題,把糾結在其中的陽剛迷思、支配控製、成長睏惑與人際關係加以釐清,真的是一件大工程。所以我想,這也是為何這本小說人物不多,但故事內含可以如此豐富的原因吧!
規則、界線永遠不是一成不變;評估的對象永遠不隻眼前的這個人,還包括自己、脈絡跟發展;創意則攸關著投入、冒險與體驗。
諮商心理師的工作並不簡單,我因為積極投入於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工作,有機會認識許多諮商心理師,常常感佩他們的專業訓練之紮實以及對個案的用心費力,但是他們個人在諮商工作之外的成長經歷如何受挫與掙紮,我其實很少聽聞。這本書除瞭在青少年性諮商議題可以提供很多啟發之外,對於諮商心理師的「工作」如何影響他們個人的自我探索與成長,也描寫刻畫得很深入。在協助孩子成為大人的過程中,心理師自己得先成為大人。但什麼是大人呢?讀到這一段情節時,我不禁也跟著在心裡反覆咀嚼書中的這一句話:「成熟、承擔、負責、自律、界線,隻是不同發展階段應對生命情境所需的能力」。本書讓我更認識瞭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這一個專業工作,當然藉由閱讀也有機會作更多的自我探索。很樂意推薦此書給想求知、想探索的朋友們。
推薦序二
「一本在手、口感雙重」的極妙感受
柯萱如(律師、公視《青春發言人》節目主持人、實習心理師)
閱讀嘉惠心理師的新書,跟閱讀上一本《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感覺相似,都有著「一本在手、口感雙重」的極妙感受。以心理諮商學習者的角度來看,完全稱得上是「性諮商」豐富紮實的教科書,得以一窺心理師與督導腦中的各種評估與思考。然而,撇除專業知能外,又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小說,讓人既能在享受中學習,也在學習中享受,真是滿足!
這本書的故事,圍繞在三位青少年與他們的心理師所發生的經歷。青少年,真的是一段很特殊的時期,處於「社會已經停止看待其為兒童,卻也尚未成為大人」的階段,轉變與模糊的特質,帶來許多難以言說的糾結與苦悶。尤其麵對「性」,這個集結各種禁忌、羞愧感於大成的議題,青少年經歷著第二性徵的發育,也多不免對性產生好奇、衝動,而引發覺得自己「很色、很髒、很變態」,或產生「我很爛嗎?我不正常嗎?」的自我懷疑。
如同書中說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自己變態,而封閉瞭內心。」這些心情都需要被承接、被理解,睏惑與手足無措需要有地方安頓,「當沒有人能懂你、站在你身邊的時候,可能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躲在盒子裡覺得自己變態,隻能遠離愛你的人,在心裡愧疚地道歉,卻又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
實在是讓人好有感覺的一段話呀!我想起自己因擔任校園性平案件調查委員,曾親見於一所學校的性平案件調查過程中,委員對於眼前一位明顯發著抖的學生嚴正說道:「你知道自己這樣不正常嗎?我建議你多去運動、打球,多緩解自己想看別人上廁所這種不正常的慾望。」並建議給予嚴厲的懲處,以讓學生知所警惕。整場調查中,學生全程低著頭不斷道歉,我幾乎隻能看得見他頭頂的髮鏇,也難以忽視那被摳到快見血的雙手。
離開學校後,我腦中的諸多疑問仍盤鏇著:這個青少年究竟從整個程序中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又如何影響他接下來的人生?他會怎麼解讀自己有這樣的行為,又會如何看待做齣這樣行為的「自己」?他真的會去跑步、打球嘗試緩解這「不正常」的慾望嗎?當發現沒有辦法緩解的時候,又該怎麼麵對、如何因應呢?
我發現自己的諸多疑問中,也充滿瞭擔憂。在閱讀本書時,三位心理師與案主間的互動,給瞭我後續療癒性的想像。
我多麼希望那個青少年,在調查結束後,也能有像書中陳歆、裴莉、紹奇這樣能信任談「性」的成人,願意穩穩承接住他在性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不安與睏惑。陪伴他逐漸認識自己、釐清睏惑,與建構齣各種能力,而能度過發展的時期。不讓性發展過程中齣現的狀況,成為書中提到的「成人與孩子關係斷裂的起始」。
我也多麼希望每個專業人員背後,都有像雨澄所帶領的團隊,彼此傾力相伴、相互支撐,不隻是專業上的學習與成長,彼此更是生命中的夥伴。被穩穩支撐,因而能安心拓展、發揮所能,進而達到「團隊支撐心理師、心理師支撐係統、係統支撐傢長與孩子」的目標。不用孤軍奮戰、無須獨自負重,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特別喜歡書中「能力建構」的觀點—不是人有問題,而是欠缺能力的關係,是能力不足以支撐此階段的發展。這樣的觀點,感覺非常輕盈,也充滿動力。把最沉重的「我有問題」鬆綁後,欠缺能力是最簡單的一件事,不會,學就會瞭,頓時感覺少瞭很多負擔,而得輕裝前行。
這本書的視野很廣,不隻談諮商室裡麵發生的事情,故事中同時清楚呈現瞭與係統閤作的重要性。過往常聽聞心理專業人員與孩子建立瞭關係,卻在與學校及傢長的閤作上磕磕絆絆。書中藉由心理師們與老師、傢長的互動,慷慨地分享瞭在係統閤作議題應留意之處,也提醒心理師,若忽視係統也有自己的目標、害怕與能力限製,就容易在無意間發展成拉扯抗衡、甚至是對立的關係。
細緻地思考並與係統所存在的擔心、疑慮工作,讓傢長、老師與校方安心瞭,纔不須耗費能量抵禦。建立起共識,也纔能如裴莉,讓學校裡的老師甚至小狗,都能成為支撐青少年的重要資源。
看到團隊督導中三位心理師決定是否召開個案會議的思考過程,看似簡單的投影片其實背後充滿縝密的評估與規劃,讀來真是讚嘆不已。從雨橙在團督時對待紹奇的方式、心理師配閤個案與老師們可以接受與理解的速度前進,也更感受到不隻要能前進,適度地停下來更是關鍵所在。否則拽著跑、拖著移動,勢必因拉扯的摩擦力而帶來擦傷、產生痛楚。想來容易,做起來實在很考驗功夫的呀!
此外,本書不隻是青少年的故事,更是三位心理師的故事。確實,麵對生命,我們都是非自願案主。性的學習,也不隻有青少年要麵對。看著書中三位心理師在互相支撐下探索著性自我,分別經歷瞭許多睏惑與不安,仍耐著性子麵對自己。從中,看到社會文化裡諸多對性的價值觀與互動經驗在他們心裡形成各種創傷,讓人發展齣防衛機製的歷程;也能看到再度把自己認領迴來的過程,要承受難堪、羞愧,不想麵對與承認的自己,是很需要勇氣的。過程中,好幾次幫他們捏瞭把冷汗,也讚嘆他們對自己真誠的程度與決心,為他們換得心理上的那份自由歡呼!
從無知覺被慣性牽著走,到有知有覺地麵對性自我,並清楚知道自己是有選擇的,能夠重新選擇開放自己被理解、學著迴應自己。於我來說,這就是「愛自己」的最佳實踐,能夠有覺知地與自己同在,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呢?
最後,真的非常欽佩嘉惠心理師與荷光團隊在性議題上的付齣,這些年間看著荷光團隊如書中般對於承接的每一個方案、每一個個案都嚴謹對待、全心投入,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隻為「許願支撐崩塌的世界,還性一個發展的可能」。真的是好美的願,好讓人感動的一群人!與荷光團隊學習及閱讀本書的期間,我深深感受到性不隻是性,性是跟生命與自我緊密連結的,套用嘉惠曾說的一段話:「麵對性,一切定義都還太早。持續觀看、感受自己,我們與我們的性,都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祝福我們都能真誠麵對自己,為自己、為個案,為無限的可能性!
各界推薦語
成為孩子們需要的大人
性,是多麼禁忌的字眼啊!在傳統華人社會中,性是隱晦的,一般傢庭裡不討論;學校雖有設置融入各領域的性別教育,仍如屬於較保守、被動的潛在課程。
性,對於國高中生而言,光聽到、看到、說到這個字眼,就能讓賀爾濛波動、腎上腺素飆高……
書中寫道:「青少年發展任務是在各種體驗中,認識自己」、「性是發展,不是問題,是性發展沒能被好好地支撐,纔會變成問題」。隨著劇情推進,我不禁想起二十年來在輔導處遇過的性議題個案,曾有幸由嘉惠執行長帶領的心理師來接案,成為係統閤作的一環。想起孩子茫然的臉、傢長無助的樣子、班級導師無奈的錶情……書中虛構的劇情,其實是多少校園案例的濃縮。
「人,生而孤獨是事實,但連結的支撐,讓成長不孤獨。」、「幫他撐齣一個空間,跟著他探索自己,而非隻對焦在行為的原因與目的,這是你能為他做的最好的事……」這真是一本「像教科書般含金量高的小說,又像小說般好看的教科書」。超級推薦與青少年工作的相關人員,當然包含傢長一讀。
成年人無法教給孩子自己所沒有的,即便早已超過十八歲、成瞭父母、當瞭老師,甚至已是所謂專業心理師。已經成年的我們,是否曾好好探索、體驗,真正認識與理解自己?就如書中的心理師們,透過接案與督導的歷程,纔讓心中那個懵懂的少年長大。不論是大人或孩子,都要從「非自願」到「有意願」再到「自願」,能為自己做主,覺察纔讓成長有可能發生。
相信這本書流暢的敘事,一定可以帶給「大人」們啟發,進而讓孩子們受惠。期待更多完善的係統閤作,達到「幫助孩子看見真實的自己、說齣自己就能被理解、理解就能被接受」的美麗境界。
王雯華(新北市國中候用校長、國中輔導工作二十年資歷)
讓我們一起認識青少年的性發展空間
這本書不隻是適閤專業人員,也適閤傢有兒童青少年的傢長,更適閤長大瞭但想更瞭解青春性能量的你/妳。
麵對層齣不窮、變化莫測的青少年性議題,與其防堵、告誡、威嚇、規條、迴避、憂慮、不安,不如一起來認識青少年的性發展空間,我想這是作者呂嘉惠對治療師、輔導老師、傢長和大人的期盼。嘉惠是颱灣青少年性諮商領域的專傢、播種者和倡議者,很多專業人員的性諮商學習都師承自她。這本小說,令我感受到嘉惠溫柔且細膩地帶領大傢認識青少年性議題。
我喜歡小說,小時候讀名人傳記、青春期看偵探小說和小品文學、長大看愛情、寫實、都會小說,成為專業者後,發現每一個個案的諮商歷程都是一部小說,每一部小說都是時代/文化/傢庭/獨特的個體所交揉。我很感謝嘉惠將被大人視為禁忌的青少年性議題、將生硬的督導訓練寫成小說,包含瞭治療師與個案的諮商歷程、治療師的性發展探索與受督導的省思,內容似真似幻,但都映照齣我們的成長。
當你翻開這本書,猶如同時進入五個時空:三個治療師與案主的時空、小團體督導的時空,還有讀者心中自己青少年階段的成長、孩子的成長、與個案工作的時空。享受這本小說吧,原來一邊享受也可以一邊學習,享受完瞭,性議題的眼光就拓展開來瞭。
一起給青少年性探索空間,不要將他們趕到幽暗之處!
黃雅羚(諮商心理師全國聯閤會理事長、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
精準探入與性相關的幽微處
青少年、性、心理治療歷程……還有什麼議題,能比這三者的結閤更讓人覺得刺激與驚心動魄呢?
獨立來看,三個主題都是既龐大且複雜,要結閤這三個麵嚮的理論與技術,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來呈現,不得不佩服嘉惠的文字功力以及深厚的治療師底蘊,纔能將與性有關的細微變化與內心的幽微,做精準地捕捉與描述。
本能的性慾,在生命不同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力量。如沉睡中的獅子甦醒一般,性能量到瞭青春期瞬間逼人;「我是誰」的大哉問,在追尋自我認同的時期加入性的騷動。青春期的掙紮有愛、有慾、有情、有何謂做自己,很忙碌的成長也很很多的睏惑,在此時期,多麼需要有一個能細細地聆聽,不急著給意見、做結論的人。
讓各種紛擾能安心地攤開來檢視,讓各種慾望被溫柔的對待,這是治療師的工作。但有這樣能力的治療者,想必自己也是經歷過好幾翻的驚心動魄吧?
本書除瞭是引人入勝的小說,又可以同時學到和青少年、和性議題工作,以及心理治療歷程的寶貴知識。推薦給每一位有誌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們,不隻為瞭所服務的個案們,也為瞭自己!
硃惠英(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再次感受到熱情、震撼,與無以名狀的強烈啟發感!
閱讀呂嘉惠心理師這部小說的心情,就像迴到廿年前初任輔導老師,第一次接觸到嘉惠老師的研習時,所感受到的熱情、震撼、無以名狀的強烈啟發感!隨著小說的情節進展,彷彿迴顧著自己過去從事輔導工作的睏惑;看著主角們成長,自己則同時獲得遲來的解惑。這是呂嘉惠老師第二部以專業性諮商現場、諮商技巧為主題的小說,體裁雖是小說,但知識與專業的含金量卻足堪稱教科書!推薦給諮商專業的學習者、助人工作者、督導,以及意欲探究「性諮商」堂奧的專業人士。
張雨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係 助理教授)
跋
深深感謝
深深感謝這本書裡齣現的角色:青少年、傢長、心理師、督導、學校係統、師長、專輔,每一個角色都代錶著我職業生涯中相遇過的人們。因著你們的委託,讓我有機會與你們在各種麵對性的「難」中一起努力,去找到支撐青少年的位置,期盼能給孩子們不同於過去那種麵對性隻能禁止壓抑的做法,而是創造齣「還性發展迴到發展」的諸多可能性。
深深感謝荷光團隊夥伴,在團隊成長的歷程中,我們經歷學派觀點、價值觀點、處遇觀點、麵對性的觀點甚至人生哲學不斷的思辯、反思、對話,讓「荷光」,團隊共同建構的空間,能保有個人化的價值觀點、多樣化的思維嚮度,讓每位在其中的人能釐清想成為的自己與參與對荷光的盼望。
青少年性諮商工作中,係統工作尤為重要,卻多數是無法核銷報酬的。謝謝你們為瞭參與荷光理念的實踐,願意不計薪資跟著我開發適閤在地文化的各種方案。
謝謝你們允許我總是有眾多天馬行空的點子,不按牌理齣牌甚至跳脫心理師角色的創作,每個開懷大笑、幹話連連、挫敗與高光的時刻,匯聚成我們,讓夢想成為可能,讓海龜也能微笑。
最後,總有讀者會說:「我偷偷問你喔~書中的某人是不是荷光的某某人。」
讓我這樣迴答你:「每個人都在每個人裡麵,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