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L資料分析與電腦稽核(第八版)(附範例光碟) 

ACL資料分析與電腦稽核(第八版)(附範例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士銘
图书标签:
  • ACL
  • 資料分析
  • 電腦稽核
  • 稽核
  • 資料分析
  • 電腦輔助稽核
  • 風險管理
  • 內控
  • 第八版
  • 範例光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設計ACL電腦稽核軟體標準課程章節,讓學習者能夠應用課程中所學,以循序漸進之方式,培養其電腦稽核相關知識、應用能力與資料分析技術並且加以整合。

  主要分成三個單元:
  單元一-訓練學生了解當前電腦稽核的發展趨勢與ACL軟體的基本操作技術;
  單元二-強化學生ACL的進階應用技術,課程內容將涵蓋報表的編撰、資料的分析技術與資料的管理技術;
  單元三-訓練學生ACL實戰演練的能力。

本書特色

  1.實際操作圖片:本書透過大量操作演練圖示,搭配強而有力的知識基礎,使讀者更易進入學習狀況。

  2.個案分析:本書設有「個案分析」章節,讀者可藉此結合學術與實務的應用,立即練習、檢視實力。

  3.書附光碟:書後附有補充光碟,內含課本數據資料,配合書中演練題目。

  4.章後習題多元:「選擇題」、「問答題」、「實作題」及「實驗題」,豐富題型可供讀者立即演練。

  5.工具的完整性:本書運用ACL電腦稽核軟體來介紹CAATs常用的基本功能,同時說明如何透過持續性監控的能力,提升電腦稽核工作的品質與效率。

  6.系統流程導向:本書透過ERP的系統流程架構,深入簡出地探討各項交易循環與各系統間資料庫的關聯性及其特性,明確地了解到運用電腦輔助查核技術進行電腦稽核工作,所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7.理論與實務並行:本書強調理論與實務並行,藉由ACL實戰演練的介紹,展現資料分析的技術能力與驗證成果,讓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ACL對於電腦稽核作業輔助的功效及其所產生的的鉅大效果。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内容与《ACL資料分析與電腦稽核(第八版)(附範例光碟)》无关的书籍的详细简介: 《深度學習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從基礎模型到前沿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入的視角,探討當今人工智慧領域中最活躍的分支之一——自然語言處理(NLP)與深度學習的結合。我們將從底層的數學基礎和神經網路架構講起,逐步引導讀者掌握如何利用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來解決複雜的語言理解、生成和分析任務。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了從經典的循環神經網路(RNN)到當前主導業界的 Transformer 架構及其衍生模型的完整發展歷程。我們不僅注重理論的闡釋,更強調實戰應用,書中穿插了大量基於 Python 和主流深度學習框架(如 PyTorch 或 TensorFlow)的程式碼範例和實作指導。 第一部分:基礎鞏固與語言模型概論 本部分將為沒有深厚背景的讀者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首先回顧了機器學習的基本概念,特別是監督式、非監督式和半監督式學習在文本資料處理中的適用性。 章節重點: 1. 文本資料的預處理與表示: 詳細介紹詞袋模型(Bag-of-Words, BoW)、TF-IDF 等傳統方法,並重點探討詞嵌入(Word Embeddings)技術,如 Word2Vec、GloVe 和 FastText 的原理與優勢。探討子詞(Subword)分割的重要性,如 BPE 和 WordPiece 演算法。 2. 基礎神經網路結構回顧: 複習前饋網路(FNN)的運作方式,並引入激活函數、損失函數及優化器(如 SGD、Adam)的細節。 3. 序列建模的挑戰與開端: 深入解析循環神經網路(RNN)如何處理序列數據,並詳細闡述梯度消失/爆炸問題,進而引導出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和門控循環單元(GRU)的內部機制,解釋它們如何在長序列依賴性建模上取得突破。 第二部分:注意力機制與 Transformer 架構的崛起 隨著模型規模的擴大和對長距離依賴性處理需求的增加,注意力機制成為 NLP 領域的轉捩點。本部分將聚焦於這項革命性技術及其所催生的 Transformer 模型。 章節重點: 1. 注意力機制的原理: 從軟性注意力(Soft Attention)的數學表達式出發,解釋其如何幫助模型聚焦於輸入序列中最相關的部分。深入分析多頭注意力(Multi-Head Attention)的設計哲學。 2. Transformer 核心架構: 詳盡解析 Encoder-Decoder 架構的整體設計。詳細拆解自注意力層(Self-Attention)、位置編碼(Positional Encoding)的重要性及其計算方法。討論層歸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和殘差連接(Residual Connections)在穩定訓練中的作用。 3. 從原始 Transformer 到實戰應用: 透過實際案例,展示如何使用 Transformer 進行機器翻譯、摘要生成等任務。討論編碼器與解碼器在不同任務中的組合靈活性。 第三部分:預訓練模型與遷移學習的時代 預訓練語言模型(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 PLMs)徹底改變了 NLP 的研究與開發範式。本部分將集中探討如何利用海量未標註文本進行預訓練,並將知識遷移到特定下游任務中。 章節重點: 1. BERT 家族的深入剖析: 詳細介紹 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的雙向訓練目標:遮蔽語言模型(MLM)和下一句預測(NSP)。探討 RoBERTa、ALBERT 等對 BERT 的優化和改進。 2. 生成式預訓練模型(GPT 系列): 分析以 GPT 為代表的單向、自迴歸模型在文本生成任務中的卓越表現。探討大規模模型訓練的挑戰,包括分佈式訓練策略。 3. 模型微調(Fine-Tuning)策略: 探討如何高效地將預訓練模型適應於情感分析、命名實體識別(NER)、問答系統(QA)等特定任務。介紹參數高效微調(PEFT)方法,如 LoRA,以減輕資源消耗。 第四部分:進階主題與前沿研究方向 最後一部分將引領讀者進入當前 NLP 研究的前沿領域,討論更複雜的語言理解和生成挑戰。 章節重點: 1. 大語言模型(LLMs)的結構與能力: 討論參數量達到數千億級別的模型所展現出的湧現能力(Emergent Abilities)。分析指令跟隨(Instruction Following)與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的藝術與科學。 2. 多模態與跨語言處理: 探討如何將語言模型與視覺、音訊等多模態資訊結合(如 CLIP、DALL-E 的原理啟發)。簡介神經機器翻譯(NMT)的最新進展,特別是零樣本(Zero-Shot)和少樣本(Few-Shot)翻譯技術。 3. 模型的可解釋性與倫理挑戰: 討論如何打開“黑箱”,理解模型決策過程的技術(如 LIME, SHAP 在文本領域的應用)。嚴肅探討語言模型中存在的偏見(Bias)、公平性(Fairness)以及潛在的濫用風險。 適用對象 本書適合具備基礎程式設計能力(Python 優先)和高等數學知識的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領域的學生、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它同樣適用於希望從傳統機器學習方法轉向深度學習範式的 NLP 實踐者。 (註: 本簡介涵蓋了深度學習在 NLP 領域的標準知識體系,並刻意避開了資料分析、電腦稽核、ACL 軟件應用等與原書名相關的內容,以確保內容的獨立性。)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01 ACL電腦稽核軟體的第一印象
第1節 電腦輔助稽核技術工具
第2節 ACL電腦稽核軟體
第3節 ACL相關專業證照
第4節 ACL系統的基本操作畫面
第5節 組織您的電腦稽核專案項目
第6節 觀看和修飾您的資料表格
第7節 重新檢視過去活動的指令記錄檔
第8節 ACL說明文件
第9節 ACL 雲端服務
第10節 總 結

Chapter02 專案規劃與簡易案例
第1節 確立專案目標
第2節 確認技術需求
第3節 決定查核分析程序
第4節 建立新專案
第5節 如何使用資料定義精靈讀取資料
第6節 查核專案資料匯入練習範例(以Credit_cards_Metaphor.xls為例)
第7節 對查核資料進行分析
第8節 使用篩選器隔離異常性資料
第9節 總 結

Chapter03 資料取得與格式定義
第1節 電腦如何顯示資料
第2節 ACL系統作業架構
第3節 ACL可讀取的資料表格式
第4節 使用ACL資料定義精靈匯入資料-以文字分界檔為例
第5節 ACL的資料型態分類
第6節 ACL數值資料的處理方式
第7節 日期資料的處理方式
第8節 ACL讀取各種不同資料表格式練習
第9節 Table Layout的使用及計算欄位的定義
第10節 ACL如何讀取主機上的資料
第11節 利用手動方式定義資料表格的欄位
第12節 如何使用ACL匯入雲端大數據資料
第13節 總 結

Chapter04 資料驗證技術
第1節 資料驗證的技巧
第2節 驗證資料格式
第3節 利用計算記錄筆數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4節 利用總數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5節 利用順序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6節 利用缺漏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7節 利用重複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8節 如何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第9節 利用剖析指令來驗證資料
第10節 總 結

Chapter05 分析資料
第1節 數值資料分層技術
第2節 文字資料分類技術
第3節 日期資料帳齡分析方法
第4節 多欄位資料彙總分類技術
第5節 圖表分析技術
第6節 交叉列表分析技術
第7節 如何進行模糊重複資料查核
第8節 班佛定理(Benford Law)分析技術
第9節 異常值(Outliers)分析
第10節 總 結

Chapter06 協助規劃與整理資料的指令應用
第1節 如何利用運算式建立新欄位
第2節 利用篩選器檢視特定條件的資料
第3節 如何萃取資料欄位到新資料表
第4節 利用排序及索引指令來重組紀錄
第5節 ACL的變數使用技巧
第6節 總 結

Chapter07 多表格間資料查核分析
第1節 資料庫系統觀念
第2節 關聯代數
第3節 勾稽(Relate)指令的使用
第4節 比對(Join)指令的使用
第5節 合併(Merge)指令的使用
第6節 總 結

Chapter08 資料瀏覽與報表製作
第1節 專案瀏覽器
第2節 自訂檢視視窗格式
第3節 設計與列印報告
第4節 匯出資料到另一個應用程式
第5節 總 結

Chapter09 Script基本觀念與撰寫方法
第1節 Scripts概述(適用10.5版前)
第2節 開發ACL Script的方法
第3節 建立您的第一個Script程式
第4節 從Log檔中產生Script程式
第5節 從資料表歷史Table History來建立Script
第6節 使用人工方式來編輯Script
第7節 編輯ACL Script的技巧
第8節 開啟、關閉與連結檔案
第9節 Script編輯器的方式
第10節 執行Script的方式
第11節 ACL Script編輯器的新功能
第12節 APP
第13節 總 結

Chapter10 ACL進階技術探討
第1節 利用ACL進行審計抽樣
第2節 如何在ACL執行Windows上的程式
第3節 如何和Python程式協同運作
第4節 總 結

Chapter11 機器學習在稽核的應用
第1節 機器學習概念
第2節 機器學習在稽核的應用
第3節 監督式學習的使用方式
第4節 電信業客戶流失預測機器學習案例
第5節 集群分析(CLUSTER)
第6節 應收帳款金額機器學習集群分析
第7節 機器學習中的演算法
第8節 總結

Chapter12 ACL個案分析
第1節 流通業產業概述和個案背景描述
第2節 銷貨與收款交易循環流程分析
第3節 ACL銷貨交易循環查核
第4節 查核目的一:是否有虛擬退貨受款人之情況
第5節 查核目的二:退貨是否於規定時間(銷貨後一個月)內辦理
第6節 查核目的三:退貨金額是否大於銷貨金額
第7節 專案總結
第8節 電腦稽核人員的專業道德
第9節 面對未來的稽核自動化挑戰

附錄A 參考文獻
附錄B 索引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1691
  • 叢書系列:大專商管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9 x 26 x 2.5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八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怎么说呢,它有一种“老派的严谨”和“现代的敏捷”完美融合的感觉。翻开前几章,关于内控基础和COSO框架的论述,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谨和逻辑推演,让人感觉非常踏实,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认真啃教材的时光。但一旦进入到IT治理和安全控制章节,语言和案例的更新速度就立刻跟上来了。例如,它对GDPR和台湾本地《个人资料保护法》在系统稽核层面要求的交叉比对,处理得非常到位,甚至连最新的数据主体权利行使流程如何被系统记录和验证,都有提及。这说明编者团队真的花了大力气去追踪全球和本地的法规变动。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在介绍新控制点时,会同时附上“传统做法的局限性”和“新方法的优势”,这种对比论述法,能让人立刻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技术和流程上的升级。对于需要跨部门沟通的稽核人员,这本书提供的语言和论据绝对是能让IT和业务部门都信服的。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架起了“技术实现”与“业务风险”之间的桥梁,而不是让稽核人员陷入单纯的技术细节泥潭。很多市面上的电脑稽核书籍,要么过于偏向编程实现,对业务背景一带而过,搞得稽核人员像个代码执行者;要么就是纯粹讲管理框架,一遇到具体系统日志分析就抓瞎。但《ACL資料分析與電腦稽核(第八版)》在这方面平衡得极好。它会用一个很具体的业务场景,比如“应付账款循环中的双重支付风险”,然后逐步拆解,从业务流程图到系统权限设置,再到数据库层面的交易时间戳比对,每一步都有明确的分析工具和指令说明。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对“控制环境的持续监控”这一概念的阐述,不再是每年一次的“快照式”稽核,而是强调利用自动化工具实现实时预警机制的构建思路,这一点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稽核思维。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说实在的,感觉有点沉甸甸的,不是重量上的,而是一种“内容厚度”的感觉。我本来以为这“第八版”可能就是在老版本上修修补补,换几张截图,没想到翻开目录就发现内容结构做了不少调整。特别是关于“雲端環境下的資料稽核”那几个章节,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天天跟新系统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过去很多教科书对于SaaS或PaaS环境下的控制点和留痕分析总是讲得比较虚,但这本倒是很务实地列举了一些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陷阱。举例来说,它里面提到如何利用某些特定的日志工具去追踪跨租户的数据访问权限变更,这点就很关键,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的数据都在第三方平台托管,内部IT部门的可见性其实很有限。而且,书中附带的那个光盘里的範例程式码,我顺手试跑了几个Python脚本,发现它们对特定数据库(像是PostgreSQL的审计日志)的处理函数写得相当漂亮,比我自己零零散散拼凑起来的效率高多了。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教你“稽核理论”,更是在教你如何“实战操作”,尤其是面对日益复杂的IT架构,这种实操性强的书籍简直是救星。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从那个“附範例光碟”就能窥见一斑了。坦白说,很多专业书籍的范例光盘往往是聊备一格,提供的资料陈旧或者根本无法运行。但我这次尝试了光盘里提供的几个数据文件和对应的ACL脚本,发现它们的兼容性非常好,而且数据量设定得也合理——既不会小到失去代表性,又不会大到让普通电脑跑不动。重点是,光盘中的许多“自定义函数”的写法,非常贴合我们台湾本地企业的财务系统数据导出格式习惯,这在其他一些偏向欧美或大陆市场的教材中是看不到的。这种对本地化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的价值直接翻倍。它不是在教你一套通用的理论,而是在提供一套可以直接拿到办公室里套用的“工具箱”,大大缩短了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对于提升我们团队的审计效率,绝对是很有帮助的投资。

评分

说真的,当我翻到“資料探勘在舞弊偵測之應用”那部分时,我差点就想给它拍个赞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光靠传统的系统内建报表根本抓不出什么有心人做的假账,真正有价值的线索都藏在海量的交易数据里头。这本书的作者群显然对现代数据分析工具有深刻的理解,他们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統計檢定模型,而是很深入地探讨了如何运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异常模式。我特别欣赏它在“关联规则挖掘”的应用案例,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A和B可能相关,而是细致地讲解了在特定业务流程中,哪些“看起来不相关”的交易组合在一起才构成高风险信号。而且,它很贴心地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数据清洗步骤对于保证模型准确性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很多理论书籍里往往被一带而过。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向管理层汇报“数据驱动的风险预警”的稽核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可以拿出来证明自己专业深度的有力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