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

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Catherine Cavallaro Goodman
图书标签:
  • 物理治療
  • 鑑別診斷
  • 篩檢
  • 轉介
  • 臨床
  • 肌肉骨骼
  • 神經系統
  • 運動治療
  • 復健
  • 評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當個案出現症狀時,您知道何時需要轉診嗎?

  《物理治療鑑別診斷》是一本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告訴您該如何篩檢出與神經肌肉或肌肉骨骼功能障礙極為相似的系統性疾病和身體病況。本書也清楚說明了何謂紅旗警訊及黃旗警訊,讓治療師能夠清楚的了解並辨別這些物理治療業務無法處理的警訊與症狀。另外,本書所提供的方法和篩檢測試的臨床決策模式,適用於任何醫療情況,是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本書特色

  ●獨家內容!五步驟篩檢模型:提供以系統性和症狀為基礎的篩檢模式,包涵既有病史、風險因子評估、臨床表現、相關徵象與症狀,以及症狀的篩檢。

  ●獨家內容!個案分析:以眾多的臨床經驗和臨床案例研究為基礎,幫助您將篩檢的訊息整合到診斷的過程中,以確定下一步該進行治療或是轉診。

  ●採用美國物理治療學會的標準來做個案評估。

  ●針對探討女性健康為主題的章節擴增了全新的內容。

  ●本書提供表格、Box、延伸問題、臨床徵象與症狀,以及臨床案例來幫您做重點整理,讓您能快速的抓住問題核心。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内容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符合出版物风格: --- 《新世紀城市規劃的韌性與調適: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發展策略》 總論:當代都市面臨的轉型挑戰 全球氣候變遷的劇烈影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人類的居住環境與社會結構。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城市不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中心,更成為氣候風險最集中的場域。傳統的城市規劃範式,在面對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銳減等複合型危機時,顯得力不從心。 本書《新世紀城市規劃的韌性與調適:氣候變遷下的永續發展策略》,深入探討了當代城市規劃如何從「預防性控制」轉向「適應性管理」的關鍵轉變。它不僅是一部理論探討,更是一部實務指引,旨在為城市管理者、規劃師、工程師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套全面、整合性的工具箱,以構建具備高度韌性與前瞻性的未來城市。 全書結構分為五大部分,循序漸進地剖析了從宏觀戰略到微觀技術的每一個環節。 --- 第一部:氣候風險評估與基礎設施重構 (The Foundation of Resilience) 本部分著重於建立科學基礎。城市韌性建設的首要步驟,是精確理解「我們正在應對什麼樣的風險」。 章節核心內容: 1. 高解析度氣候情境建模: 介紹如何運用最新的地球系統模型(ESM)數據,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與大數據分析,繪製出城市尺度的微氣候風險地圖。探討如何將不確定性納入長期規劃決策中,特別關注熱島效應的加劇、間歇性暴雨的頻率變化,以及沿海城市面臨的風暴潮疊加效應。 2. 關鍵基礎設施的脆弱性分析(CVA): 系統性地評估交通網絡、能源系統、供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在極端事件下的失效點。本書提出了「冗餘度優化模型」,強調在維持效率的同時,必須植入備援與分散化的設計,例如建立區域性微電網和多層次的水資源循環系統。 3. 生態系統服務(ESS)的量化評估: 將自然系統視為核心基礎設施。詳細論述如何量化城市綠地、濕地和藍色空間在防洪、降溫、空氣淨化方面提供的價值,並將此價值納入成本效益分析(CBA)框架內,以證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經濟合理性。 --- 第二部:適應性規劃與土地使用轉型 (Adaptive Land Use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 面對不可避免的衝擊,城市空間格局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調整。本部分聚焦於土地利用決策如何引導城市走向更安全的未來。 章節核心內容: 1. 風險導向的土地分區管制(Risk-Based Zoning): 摒棄傳統的靜態分區概念,引入動態的、基於未來風險預測的土地使用強度管理。探討如何在淹水高風險區實施漸進式撤離(Managed Retreat)策略,並規範高密度開發的邊界。 2. 藍綠基礎設施的整合設計(Integrated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詳述如何將傳統的灰色工程(如堤防、排水管)與海綿城市理念相結合。重點介紹分散式滯洪設施、透水鋪面技術的應用規範,以及城市河道的生態廊道化改造,旨在提升城市對降水極端的吸收與延緩能力。 3. 城市形態與微氣候調適: 探討建築群體的排列、街道的寬窄比、建築立面材料的選擇,如何影響局部風場與熱傳導。本書提出了「通風走廊優化模型」,旨在通過建築佈局改善城市熱舒適度,降低空調能源依賴。 --- 第三部:社會韌性與公正轉型 (Social Equity and Just Transition) 氣候變遷的衝擊往往不成比例地影響社會中弱勢群體。本部分強調規劃的社會責任與公正性。 章節核心內容: 1. 氣候正義與空間剝奪: 分析氣候風險如何加劇現有的社會不平等。探討規劃決策中,如何避免「綠色挪用」(Green Gentrification)現象,確保低收入社區也能享受到氣候調適帶來的益處(如增加綠地、改善供水安全)。 2. 社區參與和協同治理模式: 介紹從底層(Grassroots)發起的氣候調適計畫案例。強調規劃決策應採納多利益攸關方協商機制,使居民成為風險管理的主動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受害者。 3. 公共衛生與極端熱浪的應對: 專門探討在熱浪頻發的背景下,城市如何規劃「降溫避難所」(Cooling Shelters),優化公共交通以確保弱勢群體能及時獲得冷卻資源,以及對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的居民的保護措施。 --- 第四部:智慧科技與數位化管理 (Smart Technology and Digital Governance) 現代規劃工具的革新,為實時監測與快速響應提供了可能。 章節核心內容: 1. 物聯網(IoT)在早期預警中的應用: 詳述如何部署低成本、高密度的感測器網絡,實時監測水位、土壤濕度、地表溫度等關鍵指標。介紹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進行異常偵測與預測性維護。 2.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在情境模擬中的應用: 展示如何構建城市的數位孿生模型,用以測試不同規劃方案(如新建防洪牆、疏散路線調整)在壓力測試下的表現,從而實現規劃方案的快速迭代與優化。 3. 韌性數據標準與開放性: 討論跨部門數據共享的規範與挑戰,強調規劃數據的透明化與標準化,以支持不同層級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協同應對。 --- 第五部:金融工具與政策創新 (Financing and Policy Innovation) 成功的韌性規劃需要強大的政策工具和創新的資金來源支持。 章節核心內容: 1. 氣候風險的財政化與保險機制: 探討城市如何通過風險轉移(如災後債券、參數型保險)來分散財政壓力。介紹「韌性連結債券」(Resilience-Linked Bonds)的結構設計與發行實務。 2. 基建投資的生命週期成本分析: 提出一種超越初始建造成本的評估模型,納入氣候變遷下的維護成本、修復時間與潛在的經濟損失,從而量化長期韌性投資的回報率。 3. 法規與激勵機制的協同作用: 分析國際上成功的政策案例,如碳稅、容積率獎勵制度(針對採用綠色技術的開發商)、以及針對老舊建築的強制性氣候適應改造標準,如何共同推動城市轉型。 --- 結語:邁向「適應型治理」的城市藍圖 本書總結認為,新世紀的城市規劃不再是靜態的藍圖繪製,而是一種持續的、迭代的「適應型治理」(Adaptive Governance)。它要求規劃師和決策者必須學會與不確定性共存,並將氣候變遷的挑戰視為推動城市空間、社會結構與技術創新的催化劑。本書期望能成為城市規劃領域應對全球挑戰的一份重要參考文獻。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Catherine C. Goodman


  MBA, PT, CBP, Medical Multimedia Group, Faculty Affiliate, University of Montana, Missoula, MT

審閱者簡介

王子娟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理事長
 

图书目录

單元1:篩檢流程介紹
1 物理治療的轉介篩檢介紹,1
2 讓訪談成為一種篩檢工具,30
3 疼痛的類型與內臟性疼痛的型態,93
4 作為篩檢工具的身體評估,151

單元2:神經肌肉骨骼疼痛與失能的內臟原因
5 血液系統疾病的篩檢,219
6 心血管疾病的篩檢,230
7 肺部疾病的篩檢,280
8 消化道疾病的篩檢,312
9 肝及膽道疾病的篩檢,349
10 泌尿生殖器疾病的篩檢,373
11 篩檢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399
12 免疫疾病的篩檢,440
13 癌症的篩檢,477

單元3:神經肌肉骨骼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系統源性
14 頭部、頸部與背部的篩檢,535
15 薦椎、薦髂關節及骨盆的篩檢,592
16 下肢篩檢:臀部、髖關節、鼠蹊、大腿和小腿,624
17 胸腔、乳房與肋骨評估篩檢,659
18 肩膀與上肢的評估篩檢,697

索引,72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65460
  • 規格:平裝 / 765頁 / 21 x 28.5 x 3.8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6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台灣的物理治療教育體系,雖然很紮實,但在「鑑別診斷」這門學問上,過去很多時候是仰賴臨床師徒制口耳相傳的「感覺」和經驗累積。這本翻譯得相當不錯的第六版,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將這些隱性的知識「顯性化」了。我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個肩膀疼痛的長輩,症狀非常模稜兩可,影像學檢查又沒發現明顯的結構性問題。當時我花了好久才確定不是單純的旋轉肌袖問題,而是涉及到頸椎神經根的症狀群。如果沒有書中那種系統性的「神經根症狀 vs. 周邊結構問題」的對照表,我可能早就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的肩關節鬆動術上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順暢,它不是照著解剖學部位排,而是照著「臨床問題」來組織章節,這點非常貼近我們實際工作時的思考路徑。例如,它會將所有可能導致「下背痛合併坐骨神經症狀」的鑑別診斷放在一起討論,從最常見的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一直到比較少見的梨狀肌症候群,並且鉅細靡遺地說明如何透過不同的理學檢查(像是 SLR、Femoral Nerve Tension Test 等)來區分。這種「一站式」的檢索方式,大大提升了我在臨床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

评分

對於準備執照考試的後輩們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殺手級」的輔助工具,但它更適合的是已經踏入臨床幾年的中階治療師。我記得我剛畢業那幾年,雖然會做一些檢查,但總覺得有點飄忽不定,不太能完全掌握自己檢查結果背後的臨床意義。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是「What to do」(做什麼測試),更強調「Why we do it」(為什麼要做這個測試)以及「What it means」(測試結果代表什麼)。書中對於各種篩檢測試的敏感度(Sensitivity)和特異度(Specificity)都有明確的標註和討論。這在我們有限的時間內,要對病人進行有效的評估時,能讓我們知道該優先選擇哪些高準確度的測試。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在每一章節結尾處設計的「臨床決策樹」(Clinical Decision Flowcharts)。這些流程圖將複雜的文字敘述濃縮成了視覺化的步驟,非常便於記憶和快速複習。當你在門診遇到一個陌生的個案時,可以快速在腦中建構出對應的評估路徑,避免在病人面前手忙腳亂,確保專業形象。

评分

我必須承認,剛開始翻閱這本厚書時,確實有點被它的廣度和深度嚇到。它涵蓋的範圍遠遠超出了我們傳統學習的肌肉骨骼系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它對非肌肉骨骼系統(Non-Musculoskeletal)病理的討論。我們在學校學的重點大多圍繞在骨骼、關節、肌肉這些「看得見」的問題,但其實很多病人主訴的疼痛或功能障礙,根源可能在於內科系統、血管系統甚至是潛在的腫瘤。這本書在這方面的著墨非常到位,用非常實用的角度解釋了「紅旗警訊」(Red Flags)。舉例來說,它清楚說明了什麼樣的疼痛表現(例如夜間疼痛、休息無法緩解的疼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必須立即提高警覺。而且,它不只是告訴你「有問題」,還提供了極為詳盡的「轉介流程指南」,這對我們在體系內工作,需要與醫師和其他醫療人員有效溝通時,是極為寶貴的資源。這本書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物理治療師在醫療照護鏈中扮演的角色,已經從單純的「執行者」進化為重要的「守門人」。這種跨專業的視野,真的非常重要。

评分

這本《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我拿到的時候,光是封面設計就讓我覺得「很有份量」。你知道嗎,那種厚實感,加上這次改版後在排版上的進步,讀起來其實比以前的版本舒服多了。我身邊很多資深的物理治療師朋友,他們都說這本書根本是臨床上的聖經。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鑑別診斷這塊內容時,真的會被那些複雜的鑑別流程搞得暈頭轉向,尤其是在面對那些「非典型」的個案時,常常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遺漏了什麼關鍵的線索。但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不是單純列一堆疾病列表,而是真正教你「怎麼思考」。它把臨床情境拆解得非常細膩,從主訴的探詢、病史的採集,到各種篩檢測試的執行標準和判讀邏輯,都有詳盡的圖表輔助。特別要提的是,這次修訂中針對一些新興的疼痛科學觀點以及神經科的評估技巧有做了更新,這對於我們處理慢性疼痛和神經學問題的個案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書中對於「何時該轉介」的界線劃分也異常清晰,這點非常重要,畢竟我們在第一線,學會判斷自己的能力範圍,保護病人安全,是比任何治療技術都更核心的專業素養。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處理複雜的個案信心大增,不再是單純的「試誤法」,而是建立在堅實的鑑別邏輯之上了。

评分

總結來說,這本《物理治療鑑別診斷 篩檢與轉介(6版)》的價值,是無法用「一本教科書」來簡單定義的。它更像是一個不斷在更新的臨床智慧庫。與過去的舊版本相比,這次的改動不僅是更新了幾篇文獻引用,而是真正回應了當前臨床實務中的痛點。例如,對於頭暈(Dizziness)和平衡障礙的評估部分,加入了更多針對周邊前庭系統病變的鑑別步驟,這在台灣高齡化社會中,是非常實用的更新。再者,它對於疼痛科學的整合也做得很好,不再是僵硬地將問題歸咎於單一結構,而是強調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在鑑別診斷中的應用。它提醒我們,即便是最明確的生理指標,背後的「人」也帶著複雜的情緒和生活背景。如果你是一位渴望從「技術執行者」轉型為「臨床決策者」的物理治療師,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你投資的。它迫使你去深入思考,去質疑,去建立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框架,這才是專業進步的真正動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