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輪江湖的真相: 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兩輪江湖的真相: 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昱樹
图书标签:
  • 外送員
  • 美食外送
  • 人生感悟
  • 夢想
  • 職場百態
  • 兩輪生活
  • 打工
  • 奮鬥
  • 真實故事
  • 自我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外送資歷3年10個月,外送次數超過6,600趟的外送員親自執筆,
  揭開兩輪江湖之中,你想知道的真相。
 
  作者林昱樹,今年29歲,國立大學資訊科系畢業,
  夢想是存夠資金,開一家傳承阿嬤44年手藝的客家傳統小吃店,
  和成為潛水教練。
  
  剛畢業時,他為了快速達成夢想,誤走捷徑,
  「港股投資」、「博弈遊戲」、「點數卡」……統統都試過,
  結果被騙走至少80萬元,從小存到大的紅包錢、零用錢,幾乎歸零。
 
  他只好從頭開始,一天做兩份工作,
  早上在早餐店打工,中午到韓式料理店上班到晚上10點,
  好不容易存夠了一點資金,就跟媽媽一起微型創業,擺攤賣麵線,
  沒想到媽媽竟累出病來,「小腦中風」只能收攤。
  他只好加入時間彈性的外送員行列,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媽媽。
 
  「你當外送員?這行業只要會騎車,誰都可以做吧。」
  「不用看老闆和主管臉色,想做就做想休就休,很爽吧!」
  「聽說月入十幾萬,萬一外送時遇上阿姨,就可以不用努力了,真的嗎?」
 
  每回聽到廣大鄉民這樣討論,讓林昱樹哭笑不得,
  他決定把跑外送3年10個月、訂單超過6,600份的所見所聞統統寫出來:
  打開手機訂餐,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
  別認為我繞了遠路,更別誤以為我的工作入了歧途,對我來說,
  這麼做反而勝過朝九晚五,達成夢想比較快速。
  
  .外送這行有門道,月入6萬要很拚
  基本單價、雨天獎勵、地區加成、熱點加價……
  計算很複雜,有些看得到、但不一定吃得到!
  送的距離越遠,賺越多?錯!距離和油錢有關連,收入如何最大化?
 
  還有,有一家綠色的外送平臺,總公司根本不在臺灣,
  一切都靠線上教學。
 
  .外送配備百百款,這樣裝載才穩當
  如果說武林有五大門派,那麼,全包、小包、歪包、正包、空派,
  就是外送箱的五大派系。載哪種包包的人最厲害?還有,
  壽司、蛋糕都是外送員眼中最會飛的餐點,另一個是麥當勞的飲料蓋。
   
  .有些即刻救援,只有外送員能幫你
  有個訂單的外送地址竟然是:「請送衛生紙到○○賣場B1的男廁」,
  因為某人上完廁所才發現沒有衛生紙。真的有外送員接單嗎?
  
  學校不准外送員進入校園,學生就寫:
  「請把餐點送到校門口右邊第5支電線桿等我。」啊郎勒(人呢)?
 
  還有,代收的客戶不是人,而是一隻狗,
  客戶的備註是:「謝謝,請把食物放在柴犬的眼睛看得到的地方。」
 
  .外送是江湖,真實水滸傳
  遇到超遠的山上訂單,一邊幹,我會一邊思考未來,
  送到豪宅社區,除了羨慕別人,還順便參觀一下哪棟的公設比較強,
  碰到客戶留言「不想努力可以送上樓」,我開始幻想,真的可以不用努力了嗎?
  客戶千百種,認真你就輸了。
 
  有人為了溫飽、有人為了還貸款、還有人是為了等待下一個工作機會,
  打開手機接單,你的美食正在路上,我的人生也在前進,
  為了更快達成夢想,外送員是我必須繞的路。
 
本書特色
 
  外送資歷3年10個月,外送次數超過6,600趟的外送員親自執筆,
  揭開兩輪江湖之中,你想知道的真相。
 
名人推薦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業鑫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業鑫
 
推薦語
 
  很多人把外送員看輕為一種非技術勞動,仿佛只要會騎車、不怕日晒雨淋就可上路。
  殊不知這行業鉅細靡遺有各種鋩角,不僅送餐,還得邊做邊學眾生百態、人情世故。
  理解也尊重這個為我們生活帶來方便的移動專業,從本書開始。
  社會學家、作家/李明璁
书名: 龍鱗之下:一個騎手的夜與晝 作者: 隱匿的風 內容簡介: 在這座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都市叢林中,存在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角落與光影。他們是穿梭於鋼筋水泥之間,身披鮮豔制服的騎士,是城市脈搏跳動最直接的見證者。這本書,並非聚焦於他們所運送的餐點本身,也非單純描繪那份工作的酸甜苦辣,而是深入挖掘這些「移動的點」背後,那些沉澱在時間長河裡,屬於每一個騎士的,真實而複雜的人生圖景。 《龍鱗之下:一個騎手的夜與晝》是一部紀實文學與深度訪談的交織之作。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描繪了數十位在這條「送達線」上奮鬥的人們。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懷揣著不同的過去,卻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選擇了這份看似簡單,實則充滿變數的職業。 書中描寫了第一章節,我們跟隨「老張」——一位曾經的會計師,在金融風暴後轉行成為夜間外送員的過程。老張的故事揭示了中年危機與社會階層流動的無力感。他不再關注報表上的盈虧,而是專注於導航系統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和路況的變化。作者詳細記錄了老張在午夜時分,穿過空曠工業區時,那種與孤獨共處的狀態,以及他對曾經體面生活的懷念與釋然。他身上的那件印著公司標誌的防風外套,成了他與過去世界之間,既是橋樑又是屏障的「龍鱗」。 第二部分聚焦於「小雨」,一位剛從偏遠山區來到大城市的年輕女性。她的夢想是攢夠錢,為弟弟籌措學費。小雨的故事是關於犧牲與韌性。書中細膩地描繪了她如何應對惡劣天氣、不友善的顧客,以及她在狹小出租屋內,對著螢幕上家人的照片,默默許下承諾的場景。她的「江湖」不在於武力較量,而在於與時間、效率、以及城市冷漠之間的微妙抗爭。作者捕捉了她在送餐間隙,利用零碎時間自學程式語言的片段,展現了在體力勞動之外,精神世界對自由的渴求。 第三部分則探討了這個群體中的「局外人」——那些將外送工作視為過渡站的藝術家、失業的工程師、以及尋求喘息的家庭主婦。他們用這份工作換取時間,換取靈感,換取喘息的空間。我們看到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家,在等待取餐的十分鐘裡,偷偷地在手機備忘錄裡記錄下一段旋律;也看到一位母親,如何在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客戶手中的同時,心裡盤算著家裡孩子放學後的晚餐該如何解決。這份工作,對他們而言,不是終點,而是為了抵抗生命中某種「停滯」狀態的推進器。 書中不僅有個人故事,更穿插了對城市基礎設施、科技演算法,乃至於勞動法規的深入觀察。作者探討了「平台經濟」如何重塑了傳統的勞動關係,騎士們如何在系統的效率至上原則下,逐漸被邊緣化和工具化。那些關於「準時率」、「評分機制」的細節,被放大檢視,揭示了在冰冷的數據背後,無數個人努力的重量。 《龍鱗之下》的風格是冷靜而富有同情心的。它避免了將這群人浪漫化或過度悲情化。書中沒有戲劇性的高潮迭起,更多的是日常的重複、微小的勝利,以及那些在疲憊中迸發出的,對生活的堅定把握。透過他們在黃昏、黎明、暴雨和驕陽下的穿梭,讀者得以一窺這個城市最真實、最不加修飾的肌理,理解每一次準時送達的背後,所凝聚的汗水、決心與對未來的微小期盼。這是一本關於現代生存哲學的書籍,它邀請我們在下一次收到熱食時,抬頭看看那位騎士的眼睛,或許在那雙疲憊的眼底,能看見一整個江湖的縮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昱樹
 
  現職外送員,畢業於國立大學資訊科系,為了增加收入和隨時照顧家人,選擇不當上班族,而是打多份工,曾經每天凌晨4點開始,在早餐店負責煎檯工作至中午12點,下午5點開始做外送,至晚上8點。
 
  目前外送資歷3年10個月,外送趟數6,602趟,很了解外送工作的甘苦和困境。
 
  因為聽到有人說:「外送員?就是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才去做,這行業沒出息啦,哪需要什麼技術,只要會騎摩托車就能做。」所以決定寫書,要證明外送員不僅會念書,還會寫書,更有可能出書。

图书目录

推薦語/李明璁
推薦序  方便的外送,背後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故事?/陳業鑫
作者序  憑技術拚高收入,衝夢想我得繞路
 
第1章  外送這一行,有門道
1.綠色字母vs.粉紅動物,你選哪一個?
2.外送薪資算給你看,月入6萬要很拚
3.外送接單像闖關,客戶地址最後才揭曉
4.收入如何最大化?教你怎麼算
5.公司遠在天邊,一切線上教學
6.外送配備百百款,這樣裝載才穩當
7.外送的專業在態度,個性重於技術
 
第2章  兩輪江湖,練就智勇兼備
1.路燈、柵欄、電線桿,人客你到底在哪?
2.外送靈異事件
3.你不尷尬就是我尷尬
4.不要放地上、又沒地方放的餐點
5.有些即刻救援,只有外送員能幫你
6.遇到無理取鬧的客戶,認真就輸了
7.不只外送,還附送心意
8.人客啊,別把情緒和智商洩露給外送員
9.送錯了比送慢了還要命
10.少餐,我們該負責;代買,請恕我拒絕
11.綠色與粉紅(偶爾還有橘色)與外送員之間……
 
第3章  外送是江湖,真實水滸傳
1.有些餐不宜外送,勉強會讓期待落空
2.逛社區、看星星,就是我的小幸運
3.外送員也能守護你
4.馬路如虎口,那就是我們的工作環境
5.一人騎車很孤單,我也想有人作伴
6.外送很方便,不等於下單可以隨便
7.狂歡夜,我們的樂子不一樣
8.你以為的店家vs.實際上的店家
9.有狼有鼠有樹懶,外送天使惹人疼
10.免費得到的午餐,是人性透視鏡
11.好心的警察,壞心的同行
12.外送員也是最美的風景
 
結語  騎了這麼多里程,離夢想近一點了嗎?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08850
  • 叢書系列:issue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方便的外送,背後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業鑫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業鑫
 
  「訂單內容:衛生紙一袋。送達地點:○○賣場地下一樓男廁第一間。」
  當你坐在馬桶上,發現廁所的衛生紙用完了,身邊又沒有親朋好友可以幫忙,怎麼辦?
 
  現代人上廁所不一定會帶衛生紙,但幾乎都會帶手機,還好有手機,你可以打開外送App,請外送平臺即刻救援,幫你解除困境,清爽走出廁所,這時候你會覺得有外送真好。
 
  自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外送平臺也跟著發展,幾乎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別是飲食文化。「饕客不出門,能吃天下食」,多虧了外送平臺系統的蓬勃發展,讓我們能夠方便的在家中就可以享用各種美食及飲料。尤其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年代,餐廳內用有染疫風險,外送平臺的服務更顯得不可或缺。當然,騎著機車穿梭大街小巷,負責取餐、送餐的外送員大軍,是這個系統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弄清權利義務,外送工作不是浪費生命
 
  便利有相對的成本,但如果是以外送員的生命為代價,我想任何一個文明法治國家都不會坐視。在幾起外送員死亡的重大事故發生後,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在2019年10月公布「食物外送作業安全指引」,各地方政府也紛紛以自治條例方式保障外送員工作安全,規範外送平臺必須給予外送員教育訓練、制訂安全衛生工作守則、外送前車況檢查外,尚須給予外送員醫療傷害險的保障。
 
  外送員的工作條件也逐漸成為社會大眾及各級政府重視議題,雙北市在制訂相關規範時,我因為工作關係曾經參與制訂過程,也閱讀過相關書面資料,並聆聽了來自平臺業者及工會代表的聲音。
 
  直到閱讀《兩輪江湖的真相》書稿,我才了解,之前對外送員工作內容知道的實在很有限。透過作者林昱樹生動的筆觸,我發現要當一名稱職的外送員,其實很不容易。
 
  首先,你要真的熱愛這種馬路上討生活的工作,就像昱樹是在外婆經營的小吃店長大的小孩,對餐飲有一份特別的情感,才有辦法在辛苦的外送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書中對各家外送平臺的規範及報酬、獎勵結構說明十分清楚,顯示昱樹是真的有用心研究比較後,才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從事外送工作。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弄清楚彼此間的權利義務,容易滋生不必要的誤會甚至糾紛,只是徒然浪費生命而已。
 
  尊重工作尊嚴,鼓勵外送員團結
 
  昱樹強調,從事外送工作,態度、責任感比技術重要,這點我十分認同。其實外送工作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也讓很多人在兼顧家庭生活與獲取工作收入間取得平衡點,但如果沒有正確的態度,也沒有責任感,就冒然從事外送工作,可能變成外送行業的老鼠屎,對自己、消費者及平臺形成三輸局面。
 
  另外,昱樹提到特定餐廳的飲料蓋很容易脫落,我認為這也是餐廳經營者要重視的警訊。當餐廳決定要透過外送平臺服務客戶時,應該要把外送這個環節考慮到餐點飲料的設計中,以免影響消費者的體驗。畢竟消費者不太會記得到底是誰送餐點到家的,打開餐點發現飲料蓋脫落,或內容物溢出,讓消費體驗大打折扣時,傷害的是餐廳的形象。
 
  外送員送餐時會遇到好的消費者,也不免會遭遇奧客。雖然有人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奧客文化也是遠近馳名。書中提到各種奧客的怪象,雖然只是少數消費者的不當行為,但我認為不應縱容這種文化,消費者並不是花錢就是大爺,應該要尊重外送員的工作尊嚴,外送員也應該團結起來將奧客列入黑名單,遏止此種歪風蔓延。
 
  外送員的工作場域就是馬路,而臺灣的交通秩序又讓馬路有虎口之稱。我有時開車、走路也會被橫衝直撞的外送機車嚇到,外送員的車禍也時有所聞,衷心期盼外送員群體能夠遵守交通規則,多注意自身行車安全,畢竟安全才是送達餐點必須的條件,而不是一味的搶快。
 
  外送的工作雖然自由,但也是比較缺乏人際互動的寂寞工作。昱樹向麥當勞女孩的告白並未成功,但我認為能夠寫出這樣一本精彩內容書籍的男孩,自然有適合你的百分之百女孩在某處等著你,祝福你早日找到願意坐在後座跟你一起外送的女孩!

作者序
 
憑技術拚高收入,衝夢想我得繞路
 
  我是昱樹,今年29歲,一個多斜槓且持續選擇人生的青年。
 
  在我的記憶裡,從小外婆家就是做小吃店。國三考高中那年,阿母就叫我去外婆的店裡幫忙,從國三到大二,我整整在外婆家打工六年。後來外婆老了、外公也走了,經營了四十四年的老店就直接收起來,結束營業。
 
  在小吃店做了六年,讓我對餐飲工作有種特別的愛好。外婆的店收起來後,我一直都想再起爐灶,再把店開起來,重現我們家四十年祖傳的客家美味,但一方面資金不足,另方面沒找到適合的店面,我就先去朋友介紹的餐廳打工直到當兵,當完兵後又回去轉成正職,累積資金和經驗。
 
  通往夢想的捷徑,通常會淪為路上碎石
 
  某天,餐廳下班後,我躺在床上滑手機,突然看到某一篇網路文章:「想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嗎?想更快達到『財富自由』嗎?我們有專業的團隊、專業的老師為您做最專業的分析,請加賴ID:XXX,我們歡迎您的加入。」
 
  這個文章內容對一個剛出社會、賺不到什麼錢的毛頭小子來說,吸引力很大,我一下子就上勾了,孰不知因為都在工作,很少看電視新聞,不知道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我已經陷入其中,是一隻「待宰的羔羊」了。等到我清醒時,已經上過五次當了,「港股投資」、「博弈遊戲」、「點數卡詐騙」……我通通都遇過,被詐騙走的金額大概有八十萬,從小存到大的紅包錢、打工收入、零用錢,幾乎歸零。
 
  你可能會說:「去報警啊!」但我當時心想:「有用嗎?錢會回來嗎?再繼續拚命賺才是解決方法吧!」為了不讓家人知道我被騙,我選擇離開薪水只有三萬塊的餐廳,另外找到一份薪水比較高的工作,是在韓式料理店做內場人員,同時又在早餐店兼職。
 
  那段時間我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先到早餐店工作到九點,中間沒有休息,立刻再衝去韓式料理店上班。我曾經算過,當時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結果韓式料理店的三個月試用期都沒撐過,就把身體操壞,出現富貴手症狀。
 
  既然拚命賺錢是為了籌足資金開店,辭掉韓式料理的工作後,我決定跟阿母一起先微型創業,擺攤賣麵線。結果沒想到這次換阿母身體出狀況,「小腦中風」,而且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導致這一輩子走路都會搖搖晃晃,且容易跌倒,只做了一年多的麵線小攤不得不收攤,我只剩下早餐店的工作了。
 
  為了顧家顧賺錢,我選擇做外送
 
  為了趕快賺錢,又要能同時照顧隨時會發生狀況的阿母,我加入了時間彈性的外送工作,而且特別選擇只送晚餐時段,因為這個時段的訂單量比較多,花同樣的時間做外送,賺得更多、效益更大,可以留下更多的時間看顧阿母。
 
  外送收入起初一個月只有一萬左右,但後來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外送訂單爆增,當時早餐店的工作加上外送,我一個月的收入最高可以達到六萬以上。
 
  雖然疫情讓外送收入變多,但來做外送員的人也變多,漸漸瓜分訂單量和收入,於是我又開始想,既然外送時會一直進出不同的餐廳,不如把每家店拍下來、寫一些評語,放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團上,在傳訊息給客戶時,順便貼上粉絲團的連結,供客戶上去觀看。但這個做法只實行了不到一個禮拜,就發現根本沒人來看,我又默默的刪掉了這個粉絲團。
 
  不讀書才做外送?不改變越做越窮
 
  然而某天,在電視新聞中看到有人說:「外送員?就是那些不會讀書的人才去當外送員,這行業沒出息啦,哪需要什麼技術,只要會騎摩托車就能做。」我聽完後內心很不平:什麼叫做不會念書才做外送?做外送很丟臉嗎?我們有啃老嗎?風吹雨淋,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冷到手指凍僵,我們有半句怨言嗎?
 
  這時腦中突然閃過軍中輔導長說的話:「昱樹,你寫的日記讓我很有感觸,很有感覺。如果以後寫書,我一定幫你寫推薦序。」既然六年前就有人說我有寫作能力,不如我就寫寫看吧!如果能出書,就剛剛好證明「不是不會讀書才當外送員,而是外送員各個都身懷絕技!」
 
  2021年10月8日是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日子,我是用谷歌(Google)文件寫的,每天晚上8點下班後,就窩在電腦前面一直敲鍵盤,在2021年11月24日寫完。之後我將書櫃中所有的書都搬出來,翻到最後一頁版權頁把所有出版社的信箱通通寄了一遍,直到接到大是文化任性出版吳總編的信件,約我到出版社面談,才開啟了這本書的第一步。
 
  不可能直達終點,繞路風景好也比較快
 
  沒接觸外送之前的我,夢想朝著開店的目標「直線」前進,還自以為是的找到可以更快、更簡單的「捷徑」,卻不知捷徑其實是死巷子。既然捷徑無法走,那我「繞路」總可以吧,而且繞路也沒什麼不好,路途中有著各式各樣沒見過的人、事、物,直線也許是最快速的,但多繞一點路、多花一點時間在途中停留,看看路上發生的每一樣事物,不也是會有另一種新奇嗎?就跟外送時一樣,淹水、下班時段或路面施工造成塞車等等,都會阻擋外送員原本前進的路線,但總是會有替代道路,多繞一下、請客戶多等待一會兒,最後一樣會抵達。
 
  對於一個沒有寫過書的人來說,能夠被專業的出版社看到,就已經很高興了,現在大家看到的內容,和我一開始所寫的相差很多,中間反覆修改了很多次,但這本書,是出自於一個真實外送員的雙手跟頭腦,寫了很多自己的所見所聞,希望大家看完,會重新認識「外送」這個行業。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偷偷在我身邊觀察了很久?讀起來完全就是我這幾年的縮影,特別是那種在都市裡騎著車,風雨無阻送餐的日常,每一個轉角、每一通催促的電話,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記得有一次下著傾盆大雨,為了趕時間,差點滑倒,那種狼狽和無奈,真的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作者對於這種「被時間追著跑」的焦慮感捕捉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描寫,而是深入骨髓的疲憊感。但有趣的是,在那些看似單調的送餐路程中,他又巧妙地穿插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確幸,比如偶爾遇到熱心的顧客,或者在等紅燈時抬頭看到美麗的夜景,這些細節讓整本書充滿了人情味,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沉重。看完之後,我會忍不住多看兩眼身邊正在送餐的外送員,心裡多了一份理解和尊重,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看似平凡的職業,提升到了探討個人奮鬥與城市脈動的高度,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在為生活打拚的朋友們。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那種「在路上」的狀態本身就是一種存在主義的體現。主角不斷地在A點和B點之間移動,看似目標明確,但每一次的送達,似乎又把下一個目標推得更遠一點。這種「追逐」的本質,被作者描繪得很有詩意,彷彿每趟旅程都是一次對自我極限的測試。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等待」與「即時」的哲學辯證,非常耐人尋味。比方說,當你急著把熱騰騰的食物送到顧客手上時,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夢想」,卻總是在下一個路口等著你,永遠沒有準時抵達的感覺。作者的筆觸裡,有一種特有的臺灣式幽默和自嘲,讓那些原本可能很沉重的描寫,變得可以被讀者輕鬆消化。它讓人意識到,或許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需要不斷調整路線的送貨之旅,重點不在於你多快抵達,而在於你沿途看到了什麼風景,這本書絕對是今年讀過最有深度、最能引起共鳴的作品之一。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敘事節奏的掌握上,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示範。它前半段像是快節奏的動作片,充滿了都市穿梭的急促感和對效率的極致追求,每一個段落都像是在趕著準時送達,那種「時間就是金錢」的緊繃感,讓我拿起來就放不下。然而,當主角的心緒開始沉澱下來時,文字的節奏也隨之放慢,開始細細品味那些「路途上的風景」和人與人之間短暫的交流。這種動靜結合的張力,處理得非常漂亮,不會讓人覺得突兀。而且,書裡對臺灣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描寫,那種氣味、光影、甚至機車引擎的轟鳴聲,都彷彿在我耳邊響起,極具畫面感。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在最忙碌的場景中,讓你瞥見生活最溫柔的一面,這需要作者對生活有極高的敏銳度和掌控力,才能寫出這種「動中求靜、靜中思動」的韻味。

评分

老實講,我一開始看到書名裡提到「夢想」和「繞的路」,還擔心會不會又是那種老套的勵志故事,但實際翻開後,完全超乎我的預期。作者的觀點非常獨特,他沒有美化辛苦,也沒有過度渲染絕望,而是呈現了一種近乎紀錄片的真實感。最讓我驚豔的是,他對臺灣社會基層勞動者的觀察,那種不被主流社會看見,卻默默支撐著整個城市運轉的群體,被描繪得既堅韌又脆弱。書中對於數位時代下「零工經濟」的探討,雖然不是學術性的分析,卻透過主角的親身經歷,展現了科技進步在個人層面帶來的隱藏成本和機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是講述一個人的故事,它更像是對當代社會運行機制的一次溫柔的詰問。我會推薦給所有關心社會議題、希望了解現代都市生活底層脈動的讀者,它會讓你用全新的角度看待你手上的那份外賣。

评分

說真的,這本書的文筆風格,讓我想起了以前大學時讀過的幾本很經典的臺灣文學作品,那種帶著點淡淡的鄉愁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但又用很貼近生活、很「接地氣」的語言去表達。它不像有些暢銷書那樣,只會給你一劑廉價的雞湯,而是真正探討了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裡,年輕人如何定義「成功」這回事。書中對於主角「為了更快達成夢想」所做的那些掙扎和犧牲,描寫得非常細膩,尤其是在夢想與現實的拉扯中,那種內心的矛盾和自我和解的過程,讀來讓人很有共鳴。我特別欣賞作者處理「目標與過程」的關係,他沒有把外送員這個職業塑造成一個純粹的過渡期,反而挖掘出其中蘊含的哲學意涵。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外送員的書,它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每一個在城市裡努力追逐自己「下一站」的人的心境,情節鋪陳得很有層次感,讀完後會讓人陷入沉思,思考自己現在的路對不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