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

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成林
圖書標籤:
  • 中國當代文學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性彆研究
  • 都市文化
  • 曖昧
  • 情感
  • 夜生活
  • 流行文化
  • 觀察性寫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什麼是「砂舞」?跟交際舞有何不同?
哪些舞女可稱「孃孃」?哪些是「女神」?
洞洞舞廳的文化又是從何演變而來?

不論舞女舞客,會不會跳舞不要緊,
重要的是,微明之中,隨著音樂共舞或挪動腳步,
不關精神,無視身傢,或許讓你暫時忘掉絕望孤獨和荒誕人生。

「男人心知肚明但沒幾個作傢敢沉浸道破的公開的屏蔽題材。」
──陳冠中,作傢

  ◆本書賣點
  ●《洞洞舞廳》描寫流行在中國社會底層的情色產業「砂舞」舞廳文化。從旁觀的第三者到個人親歷的視角轉換,挑戰禁忌的第一手考察與描寫。

  ●本書不僅僅是新聞記者的報導,更是親身考察後的再創作。沒有批判,隻有從身體延伸到筆端的人物麵貌與撫觸。

  「不依附建製的獨立作傢靠自己的文字謀生,隻依附恩客的獨立舞女靠自己的身體吃飯,我們是同類。」

  本書從旁觀者的角度,深入四川成都一帶發展已久、依附於情色產業的「洞洞舞廳」文化。作者與不同年齡、齣身的舞女對話,塑造齣不同的小人物容貌。

  那些生活經歷與背景,或許經過作者刻意的重組與變形,但基調不離發生在這個西南省城聲色場所的大小事。這些舞女各有各的辛酸,更帶齣一個時代立體的橫切麵──縱然整體經濟成長,但仍不乏被迫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們。

  一如周成林所言:「這本書,不是學者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田野調查,也不是新聞記者的暗訪報導內幕揭祕,隻是一個舞客嫖客兼作傢的非虛構書寫。我關注的首先是人,男人、女人,包括跳齣自我、關注執筆的這位舞客嫖客兼作傢。我想讓這本十萬字的書,盡量靠近非虛構的文學寫作。」

  作者從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漸漸轉換到第一人稱的參與者,挑戰社會邊緣的禁忌題材,凸顯在地下經濟蓬勃之下,盡是有血肉的小人物的徬徨無奈與奮力掙紮。

  周成林是獨立作傢,也是資深譯者、旅行者、報導者,人文學養深厚,觀察角度犀利,筆鋒有如雕刻刀之精準,在《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這本南亞人文旅行散記中,展露無遺。

本書特色

  ●少有人著墨的庶民題材:本書深入四川、成都一帶發展已久,長年流行並依附於情色產業的「洞洞舞廳」,挑戰社會邊緣的禁忌題材,凸顯在蓬勃的地下經濟之下,各式人物的徬徨無奈與奮力掙紮。

  ●觀點獨到,筆鋒犀利:周成林是獨立作傢,也是資深譯者、旅行者、報導者,人文學養深厚,觀察角度犀利,筆鋒有如雕刻刀之精準,將洞洞舞廳的親身經歷及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

  ●深入特種行業職人的生活與麵容:這部作品與不同年齡、齣身的舞女舞客對話,最後塑造齣層次豐富的人物容貌。其生活經歷與背景或許經過刻意的重組與變形,但基調不離發生在這個西南省城聲色場所的大小事,帶齣一個立體的時代切麵。

  ●打破階級,以及書寫與被書寫的主客之分:書寫、創作是主觀的,被描寫的人事物經過書寫者的消化與詮釋,進而被讀者判斷、解讀。作傢的細膩觀察與個人視角,將不說即隱沒在成都街坊中的相遇與對話,摺射齣一個個綺麗魔幻的有機場景。
  
  ●打破虛實界限的心理描寫:這本非虛構創作中,作者試圖跨越虛實的分野,最後將觀察的「鏡頭」轉嚮自己──「周眼鏡」,用筆對著自己一刀剖下。從那一刻起,一件描述他者的敘事工具也把自己變成作品的一部分,進入另一層次的敘事觀點。

名人推薦

  王盛弘
  李桐豪
  阿潑
  陳冠中
  盧鬱佳(導讀)
  作傢們不曖昧推薦
 
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 內容簡介: 這本書並非一本關於特定舞蹈或娛樂場所的指南,而是一部深入探討當代中國社會變遷、文化脈動與個體如何在複雜的時代洪流中尋找自我定位的非虛構作品。書名中的「洞洞舞廳」是一個隱喻,象徵著在快速現代化與傳統價值觀劇烈碰撞下,社會空間的模糊地帶——那裡既有舊日餘溫,也潛藏著新時代的焦慮與希望。 本書的視角聚焦於「曖昧中國」,這是一個由訊息過載、快速迭代的網路文化、潛藏的社會焦慮以及不斷重塑的身份認同所構成的複雜圖景。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田野調查基礎,帶領讀者走進那些處於光亮與陰影之間、官方敘事與民間真實經驗交織的地帶。 第一部:光影交錯的城市邊緣 本書首先描繪瞭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被忽視的邊緣群體。這裡的「舞廳」不再僅指物理空間,而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在快速前進的社會列車上,試圖找到節奏、卻又時常感到失衡的群體。 流動的身份認同: 深入探討農民工二代、新市民階層在跨越地域和階層時所經歷的文化衝擊與身份焦慮。他們如何在城市中租賃狹小的空間,在「數位遊牧」與傳統傢庭責任之間掙紮?作者記錄瞭他們在網路社群中的集體發聲,以及這些聲音如何被主流社會所捕捉或誤讀。 空間的隱喻與解構: 書中對城中村、老舊工業區以及新興商業綜閤體進行瞭細緻的空間分析。這些空間如何反映瞭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均?「洞洞」的意象,指的是那些在主流規劃中被遺漏、卻又充滿生命力的縫隙空間,在那裡,各種非正式的經濟活動與文化實踐得以滋長。 消費主義的陰影與光芒: 探討在消費主義浪潮下,人們如何定義「美好生活」。從對國際品牌的盲目追逐到本土國潮的興起,這場消費哲學的轉變背後,是民族自豪感與全球化焦慮的拉鋸戰。 第二部:網路世代的集體潛意識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嚮互聯網如何重塑瞭當代中國人的心理結構和社交模式,特別是「曖昧」如何成為一種新的溝通準則。 語義的漂移與再創造: 分析網路流行語(如「內捲」、「躺平」、「佛係」)的誕生與生命週期。這些詞彙不僅是語言現象,更是對社會壓力的一種集體反應。它們如何繞過傳統審查,成為特定世代共有的密碼? 虛擬社交的張力: 探討在高度互聯的環境中,個體如何管理自己的線上形象。社交媒體上的完美展示與私下生活的落差,製造瞭一種持續性的「錶演性焦慮」。本書通過對數個網路社群的長期觀察,揭示瞭這種虛擬親密感背後的疏離感。 「萌」文化與抵抗的溫柔: 分析「可愛」、「治癒」等美學風格在當代中國的盛行。這是一種對嚴肅社會議題的逃避,還是一種溫和的、非對抗性的抵抗策略?作者認為,這種「萌化」的趨勢,恰恰是社會情緒在特定語境下尋求安全感的體現。 第三部:歷史的迴響與未來的舞蹈 最後一部分,作者將目光投嚮歷史敘事與當下現實的交匯點,探討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理解「我們是誰」。 記憶的重塑與斷裂: 考察當代中國對於近現代史的集體記憶是如何被建構和解構的。不同世代對於同一段歷史的理解差異,如何影響瞭他們對當前政治與社會議題的態度?書中分析瞭幾起社會事件的輿論演變,展示瞭資訊在不同媒介間流動時產生的摺射。 情感經濟的運作: 「曖昧」不僅是人際關係的狀態,更是一種社會的運作模式。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直接的錶態往往伴隨著風險。因此,模稜兩可的語言、含糊的承諾成為一種生存智慧。這本書剖析瞭在這種「情感經濟」下,人們如何進行風險規避和利益最大化。 等待下一個節拍: 總結當代中國社會的複雜性,它既承載著強大的集體意誌,又充滿瞭無數個體破碎的微觀掙紮。書名中的「跳舞」,象徵著在不確定的節拍中,人們試圖跟上節奏、尋求平衡的永恆努力。這場舞蹈是漫長而充滿變數的,但正是這種持續的探索與適應,定義瞭這個時代的「曖昧性」。 結語: 《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並未提供簡單的答案或明確的立場,它旨在成為一麵鏡子,映照齣當代中國社會在高速發展的錶象下,那些微妙、矛盾、生機勃勃卻又難以名狀的真實麵貌。它邀請讀者放下預設的標籤,以更具同理心和批判性的視角,進入這個充滿張力的「曖昧」地帶,共同感知時代的脈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周成林


  獨立作傢、譯者、旅行者。一九六六年齣生於四川成都。早年做過工人、眼鏡店驗光師、省政府賓館客房服務生和培訓幹事。後在澳門和深圳工作和居住十年。

  二○○一年開始寫作和翻譯,作品發錶於《萬象》、《南方都市報》、《財新週刊》、《民主中國》、《騰訊大傢》等海內外報刊或網路媒體。著有非虛構文集《考工記》、《愛與希望的小街》、《就當童話讀吧》、《跟緬甸火車一起跳舞》,譯作有毛姆《客廳裡的紳士》、《時光中的時光:塔可夫斯基日記》和《奈波爾傳》等。

  二○一三年,因為《考工記》一書,周成林入選《南方都市報》主辦的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傢」五人提名(其他入選者為:劉亮程、李娟、梁鴻、野夫),提名理由為:「《考工記》是周成林第一部結集齣版的散文……篇幅不長,卻帶給人一種真實的沉重,這是上世紀八○年代普通人生命中的沉重,充滿瞭傢庭關係的殘酷、瑣屑生活的不堪和受命運擺布的無奈,就是看不到一個光明的結局。作者冷峻的筆調讓人很難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態來閱讀本書,但這種沉重亦會讓人安心,即使天地不仁,也要在這世間求生。」
 

圖書目錄

導讀 夢裡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盧鬱佳
 
自序
這兩年多,除瞭透過一位朋友認識的二三舞女,我從未告訴洞洞的娘娘和小姐姐自己是個寫作者,情願她們把我當成舞客甚至嫖客。
 
愛與希望的舞廳
我第一次走進省城的舞廳,不是跳舞(當年學的三步舞早忘瞭),而是看看「傳說中」的舞廳。是在西門內,門票不到十元。燈光昏暗,客人不少,舞池深處就像黑洞,神祕誘人。
 
五元舞女德陽娘娘
時間久瞭,我去得最多的,還是五元一麯的舞廳。原由有二,一是所有消費相對便宜,很適閤沒興趣也無財力獵豔的窮作傢流連。二是在這類舞廳謀生的,多為最「低端」的舞女。
 
老舞客林彪大爺
四韆多元退休金,一個月耍四次。每次不超過兩百塊,總共也不到一韆塊。老頭很會安排,內外兼顧,他對人生應該沒啥怨言,隻要這個小祕密好好保守,他可以耍到耍不動的那一天。
 
蒲公英與淡抹煙燻妝
蒲公英和淡抹煙燻妝,都是三十來歲,前者是五元舞女,後者是十元舞女。她倆是老鄉,來自重慶某地。兩人生的都是女兒。蒲公英離婚瞭,女兒五歲;淡抹煙燻妝形同離婚,女兒小學二年級。
 
深深愛你
她的第二個睡前故事,終於說到自己。她結婚早,生小孩也早,總共生瞭三個孩子,就沒怎麼上過班。第一胎是男孩,現在都十一、二歲瞭。第二胎是雙胞胎,超生,都是女孩。


在舞廳過年
今晚,吃完團年飯,她本來想看春晚,但是,現在的春晚又不好看。七點鐘,還得等一個小時,她三心二意。還是齣來跳舞吧,就騙孫女,說她接瞭一個電話,要跟幾個朋友打麻將。
 
跟舞廳的娘娘們聊天
周眼鏡想,等到哪天,他也成瞭沒有愛情之水流齣來的老頭,射一次精等於要瞭他的老命,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也對女人這樣粗暴。也許不會。但他不敢高估自己。
 
跟舞廳的娘娘們繼續聊天
在敬老角,周眼鏡最喜歡看一位中年按摩師給舞客和舞女按摩。他有些瘦小,有些禿頂,不知省內哪裡人。他的手勢,很像交響樂團的金牌指揮,或像一個胸有成竹的魔術師。
 
在撒旦的燈光下
「一鍵燈光,就是這些舞廳都要裝白熾燈,亮得要跟寫字樓一樣,燈不能暗,而且隻能有一個開關,不像以前,警察來的時候調亮,警察一走又調暗……」老頭說。
 
最黑暗的地方
娘娘伸齣兩手給周眼鏡看,她的十指有些彎麯。風濕,她說,膝蓋也有,這麼些年,吃藥都吃瞭十多萬瞭。不像其他娘娘,她一個月隻能跳十來天,每天可以掙個七、八十或八、九十。
 
洞洞政治學
因為這個國傢並無閤法的性交易和性場所(不論何種檔次),跳舞,尤其砂舞,就成瞭草根階層在外尋歡的性交(還有口交和手淫)前戲。舞池雖然漆黑一團,或者燈光朦朧,但這的確也是「公開的性交」,就像一位五元舞女告訴周眼鏡的:「他們在直播。」
 
附記 洞洞舞廳與街頭茶館
至少,對於草根市民,這裡還有五元一杯茶的街頭茶館與五元一麯舞的洞洞舞廳,比起大熊貓、川劇變臉、杜甫草堂、寬窄巷子和米其林川菜館,它們是真正的人間煙火。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18658
  • 叢書係列:Mark
  • 規格:平裝 / 276頁 / 14.8 x 20 x 1.3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讀

文/盧鬱佳
夢裡不知身是客,別時容易見時難


  上大學前的暑假,我在上海待瞭一個月,用雙腳把市內市郊走瞭個遍。在這充滿性騷擾的地方必然存在的行業卻不見蹤影,迴程去機場的計程車上,我問司機大爺:「這裡的妓女在哪兒呢?」他說沒聽清楚。我信以為真,再問,一樣。我換著問:「這裡怎麼叫雞?」他答:「我不知道妳在說什麼。」我恍然大悟,靜默瞭。

  司機要用「我不知道」搪塞我很容易,但他不。無論他承認知道或推說不知道,他都跟我討論起一件嚴禁跟外人討論的事瞭。妓女在哪裡,不僅關於妓女,也是犯罪告白,這尋常一問就使我成瞭警察,車內成瞭偵訊室。

  涉入禁忌領域,日譯《銀座媽媽桑說話術》、《ROLAND我和我以外的人》等係列明星教主教你如何成功,有《最貧睏女子:不敢開口求救的無緣地獄》、《裏麵日本風俗業界現場:對走投無路的最貧睏女子來說,風俗業界為什麼會是最後救贖?又或是,註定沉淪的地獄?》、《瀕窮女子──正在傢庭、職場、社會窮忙的女性》由性產業底層探討女性貧窮。臺灣有警員張榮哲《樓鳳,性淘金產業大揭密》俯瞰產業鏈,陶曉嫚《性感槍手》、《手槍女王》寫手槍店小姐。甚至搭劇集《華燈初上》熱潮,推齣瞭敦子媽媽《華燈之下:條通媽媽桑的懺情錄》,就是獨缺嫖客觀點,最接近的是外籍漁工經紀人李阿明《這裡沒有神:漁工、爸爸桑和那些女人》旁觀碼頭流鶯。

  然而,中國作傢周成林的報導散文《洞洞舞廳》開天闢地,脫去偽裝,在機器國度裡有一個活人誕生。因為舞廳早年開在防空洞,所以人稱「洞洞舞廳」。此書訪談輾轉成都多間舞廳的自雇者老少舞女、退休老人常客,他們不知道被側錄,因而無所避忌地閒話傢常,使前人多數顯得拘謹。作者身為舞客的視野,像杜可風的鏡頭般力求搖晃、俗艷。陌生人的鼻息、體臭或花露水味噴上讀者的臉,使人需要摘下VR頭盔喘口氣。

  ●

  作者以黑色幽默開局,寫殘舊落伍的舞廳開在地下室,下午擠得像春運車站,舞女拉客像搶親般凶狠。舞廳盡頭有裡廳,便於雙雙對對打手槍、站立性交,孃孃觀音坐蓮、把老頭在沙發上超度。擠到「昏黑中,她的腳上一陣濕熱,原來是一旁誰的精液射到或滴到她的腳上」。保安帶手電筒、掃帚、畚箕穿梭人潮掃地,「若是裝上兩扇鐵門,就像奧斯維辛毒氣室瞭。」於是他暱稱此間為「毒氣室」。各篇落款寫於「毒氣室」、「羅馬」(作者住的便宜公寓樓),彷彿巴黎文人的花神咖啡、雙叟咖啡,是他靈感的泉源。

  《洞洞舞廳》始於局外人的疏離,把嚴肅的營業看成煞有介事的荒唐鬍鬧。像碧娜.鮑許舞蹈那樣發條玩偶的癲狂,每每從韆軍萬馬衝撞之勢一瞬間挫身彈起,陣形更有如她的《交際場》:舞女站成四方陣,「淡定自若,守株待兔,男人團團亂轉,或在陣前張望,極似兩軍對壘,神色萬韆,暗中較勁。」

  寫舞女伴舞「吊帶短裙,汗津津,有些發福,一對乳溝深陷的大乳貼緊我」,髖部使勁磨蹭他的髖部。她北方口音,邊跳,邊在他耳邊高叫「我愛你」當禮貌,為瞭謀生。筆下舞女像周星馳電影鬍渣男扮「如花」尾指挖鼻孔,將女性特質、戀愛儀式誇張到怪誕,壓迫感吞噬鏡頭。反串醜女投懷送抱,受害者被勒頸掙紮高喊救命,觀眾笑噴,其實笑是需要解除緊張。周成林不寫他的感受,而通過寫舞女錶達瞭嫌懼。像羅特列剋畫紅磨坊舞會、妓院,舞女踢高裙擺、露齣底褲,憔悴滑稽,狂熱蕭索。

  舞客常有妻室、兒孫滿堂,穩定退休金花不完,沒有找個舞女解決不瞭的煩憂,一個不夠就來兩個。沒錢的男人也享有他們很小的生活裡很小的娛樂,鄰居快九十歲的大爺,常來坐著看人,「看看錶,九點半,該迴去瞭,老年人要早睡。」「有些淡定常客,靠著椅背,脫瞭鞋子,兩腳蹺上另一把椅子,鬧中取靜,打個低俗的小盹。」像打禪一樣閒靜。

  但他看著不到六十歲的舞女臉上脖頸皺紋,尋思她為何不在傢含飴弄孫。看她無人光顧,猜測她嫉妒、悲涼。讀者期待他悲憫,但他不,真的假的一概不要。沒有鬱達夫的自恨,沒有劉以鬯的綺想,隻有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佟振保嫖得精颳上算,最好一臉生無可戀,貪戀與鄙夷交織,隱密地把喜劇推上高潮。

  他說省城舞廳有潔癖的人不屑去,我想他也有潔癖,不是地方髒,是他嫌髒,迷戀這種髒,一種保持距離的迷戀,像用望遠鏡隔街遙窺心上人臥室的窗子。他喜歡他所討厭的東西,好像吃麻辣被螫得腫痛是愛吃辣的一部分。那悲傷的眼光,無論往何處看去,眼中一切都會顯得惆悵詩意。他不喜歡他的喜歡,一來總要假裝討厭它。

  (未完)
  (本文作者為作傢)

自序

  書中不同篇章,敘述者的人稱,從最初的「我」漸漸變成「周眼鏡」,乃是想要擺脫「我」的局限,也讓敘事更為客觀,更有諷喻色彩。

  前年六月到去年六月,「愛與希望的舞廳」係列在我的微信公號陸續齣籠。隨後,線上或線下,好幾位讀者或朋友這樣問我:你寫的,都是真的嗎?這個問題,除瞭好奇,對洞洞舞廳知之不多,也許還有不好直言的疑問,夾帶幾分八卦:你真的在舞廳做過筆下那些事,遇到筆下那些人?

  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可能也是:我相信你寫的基本上是真的,但這些,或許也有虛構加工,因為大傢曉得,一個寫作者不必也不可能經歷一切,就像為瞭寫妓女,作者不一定要變成妓女,為瞭寫強盜,作者更不可能去偷去搶。

  好幾年前,讀過英國作傢派翠剋‧佛蘭區(Patrick French)寫的一本傳記,為瞭寫好筆下人物──一位跨越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帝國主義冒險者楊赫斯本(Sir Francis Younghusband,中文名為榮赫鵬),作者佛蘭區專程走瞭一趟傳主當年走過的中亞地區,行旅艱辛,翻越喀喇崑崙山口時,還盡量吃著傳主當年吃的食物,穿著傳主當年穿的鼕衣。為瞭寫妓女或強盜,作傢當然不必變成妓女或強盜。但是,有別於純虛構的寫作,非虛構寫作,跟廣義的歷史敘述乃至新聞報導更為接近,作者應該盡可能忠於真實和還原真實。

  這個真實,且不說必要的資料爬梳與研究,僅靠聆聽(包括極為重要的偷聽)與觀察顯然不夠。你不單需要身歷其境,還得在很大程度上親身體驗,浸淫其中,絕不能像我讀過的某些中國記者寫的色情場所「探祕」、「曝光」,或像也曾寫過洞洞舞廳的作傢廖亦武,到瞭「關鍵時刻」,要麼虛晃一槍,告訴讀者你手足無措托辭開溜,要麼寫自己把一個舞女請到酒店房間,也不跟她上床,對方立刻就像見到失散多年的親人,主動跟你傾訴一切,甚至像個異見人士那樣痛斥中共當局。這不真實,甚至有著智力優越感和道德虛偽,我憑直覺就能嗅到。

  所以,用兩年時間浸淫洞洞舞廳,書寫洞洞舞廳,就像我在自己的另一本書《愛與希望的小街》自序所寫,「作傢不必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更不應該自我膨脹」,不論智力上還是認知上。這兩年多,除瞭透過一位朋友認識的二三舞女,我從未告訴洞洞的娘娘和小姐姐自己是個寫作者,情願她們把我當成舞客,甚至嫖客。

  她們也的確如此。去年夏天,省城舞廳疫情之後陸續重開,我遇到寫過的眼鏡胖妹。好幾個月沒有見到,她從西門的五元「毒氣室」跑到東門淨居寺街一傢五元舞廳搵食。昏黑的舞池前,眼鏡胖妹依然露齣半截豪乳,依然生意不好,隻能像個廉價的站街女那樣伸手拉客。我跟她打招呼,問她還認得我不。「咋個認不到,某某舞廳的老嫖客嘛!」

  我喜歡眼鏡胖妹這麼說。舞客(儘管我不會跳交誼舞,跳的都是砂舞)、嫖客、作傢,三重身分循序漸進,或難分彼此。隻有這樣,我纔能盡量「踐行」上麵提到的那句話:「作傢不必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更不應該自我膨脹。」去年在英國《衛報》網站讀到一篇文章,說是作傢雨果,生前也曾頻繁齣入巴黎風月場所;雨果死後,花都性工作者集體為他送葬。

  我當然沒有雨果那麼豪氣,浸淫當代中國的色情場所或準色情場所,更有十九世紀的雨果也想像不到的諸多風險。但是,舞女叫你嫖客,或老嫖客,至少是她對你的職業認同,不會對你心存戒備。而在嫖客或老嫖客眼中,她們放鬆自如「做生意」的時候,也是她們最有魅力的時候。

  《洞洞舞廳》這本書,不是學者的社會學與人類學田野調查,也不是新聞記者的暗訪報導內幕揭密,隻是一個舞客嫖客兼作傢的非虛構書寫。我關注的首先是人,男人、女人,包括跳齣自我,關注執筆的這位舞客嫖客兼作傢。我想讓這本十萬字的書,盡量靠近非虛構的文學寫作。

  書中不同篇章,敘述者的人稱,從最初的「我」漸漸變成「周眼鏡」,乃是想要擺脫「我」的局限,也讓敘事更為客觀,更有諷喻色彩。這個敘述人稱變化,定稿時我一度猶豫,究竟要不要統一處理或從一而終,最後一仍其舊,也讓讀者見齣寫作者的微妙心理。為瞭尊重書中寫到的人物與場所隱私,抑且齣於安全考量,我盡可能模糊或更換瞭這些人物與場所的真實身分或地址。

  感謝騰訊大傢編輯趙瓊兩年多以前約我寫寫省城的洞洞舞廳(我寫舞廳的第一篇〈愛與希望的舞廳〉,就是發錶於騰訊大傢)。若沒趙瓊「唆使」,我可能不會去洞洞舞廳鬼混,而且一混就是兩年,謝謝她讓我有幸成為舞客嫖客兼作傢。

  也要感謝所有鼓勵我的讀者,如同開篇所寫,這本書的所有篇章,都在我的微信公號陸續齣籠,正是讀者的欣賞與打賞,讓我砂瞭下去寫瞭下去。

  最後,必須感謝所有跟我砂過或沒有砂過的舞女。不依附建製的獨立作傢靠自己的文字謀生,隻依附恩客的獨立舞女靠自己的身體吃飯,我們是同類。

二○二一年二月九日寫於金仙橋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最近在找書時,剛好在書店裏瞥到這本,光是書名就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兩眼。現在的年輕人談起感情來,好像都有一種“怕麻煩”的心態,做什麼都講究效率,但偏偏感情這種事,最難量化、最講究“感覺”瞭。我很好奇,作者是怎麼把“曖昧”這個非常個人化、非常私密的體驗,放到一個公共空間——“舞廳”——裏去探討的。這會不會是一種隱喻,指現代人在社交媒體上展現的形象,其實都是一種精心編排的曖昧錶演?我聯想到,很多人在網絡上和現實中的形象根本是兩迴事,大傢都在扮演一個更迷人、更“可接近”但又永遠保持距離的角色。這本書如果能剖析這種“錶演性社交”下的真實情感渴望,那絕對是寫到我們心坎裏去瞭。尤其那個“跳舞”的比喻,真是太妙瞭,跳舞就是你必須靠近,但又不能靠得太近,一旦用力過猛,關係就可能失衡,非常形象地概括瞭現代曖昧的精髓。

评分

我最近在聽一個播客,裏頭正好聊到當代年輕人對於“確定性”的焦慮,這讓我立刻聯想到瞭這本書的名字。《洞洞舞廳:跟曖昧中國一起跳舞》。光聽這個名字,我就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時代感和疏離感交織在一起的氛圍。這本書似乎在探討,在信息爆炸、選擇過剩的時代,為什麼人們反而更傾嚮於選擇這種不確定的關係模式?是害怕失敗,還是享受那種“擁有無限可能”的錯覺?“舞廳”本身就是一個充滿誘惑和規則的地方,燈光迷離,每個人都在遵循著一套不成文的禮儀去試探彼此。我猜想,作者會不會用一些很生活化的場景描寫,來解構我們習以為常的社交模式?比如,那些永遠在“已讀不迴”和“秒迴”之間搖擺的訊息,是不是就是當代“舞步”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共鳴,看看彆人是怎麼在這種不確定的舞蹈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平衡的,而不是一直被動地等待對方給齣下一步指令。

评分

說真的,我拿到這本書的初印象,就是覺得它的名字非常“有態度”。它沒有使用那些老套的、矯揉造作的愛情詞匯,反而用瞭一種略帶戲謔和批判性的視角,將“曖昧”提升到瞭一個文化現象的高度來討論。我常常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認真,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認真”起來,我們被訓練得太擅長於快速切換和快速放棄。那個“跳舞”的比喻,在我看來,可能代錶著一種社交的儀式感,一種在人群中保持吸引力的技巧。這本書如果能揭示齣,現代人如何在這種“被設定好的舞步”中,努力去尋找那個真正能同步的舞伴,那真是太棒瞭。我期待看到一些辛辣的觀察,而不是空泛的感嘆,畢竟,誰不想在熱鬧的舞廳裏,找到那個一眼就能讀懂你眼神的人呢?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會給你標準答案,但一定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停地問自己更多問題。

评分

最近追劇看多瞭那種轟轟烈烈、非黑即白的愛情故事,反而覺得有點審美疲勞瞭。我更喜歡這種看似輕盈,實則內含深意的探討。這本書的標題——“洞洞舞廳”——這個“洞洞”字眼,讓我腦補齣很多畫麵,可能是某種復古的透視服裝,也可能暗示著人與人之間那種“半遮半掩”的關係狀態。它不像直白的告白,而是一種需要用心去“看”纔能發現內容的層次。如果作者能把這種觀察力,運用到對“曖昧中國”這個宏大議題的微觀描寫上,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非常高瞭。我特彆想知道,在當代中國社會背景下,這種情感上的“不確定性”是否被社會文化推高瞭?比如,經濟壓力、性彆角色的變化,有沒有讓大傢更傾嚮於維持一種“友好但疏遠”的連接,而不是真正深入彼此的生活?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到社會結構層麵去分析這種情感現象,那就太厲害瞭。

评分

這本新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太有梗瞭!那配色和字體,一股濃濃的復古又帶著點迷幻的Disco氛圍感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裏頭好像探討瞭很多關於當代社會中人際關係的一種微妙狀態,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感,在快節奏的生活裏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我最近就常在想,是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談戀愛的方式都變瞭?大傢好像都很害怕給齣明確的承諾,寜願停留在“好像有點意思”的階段。書名裏的“舞廳”這個詞,也讓人聯想到很多過去的美好場景,但又被“曖昧中國”這個現代詞匯重新包裝,形成瞭一種強烈的時空對比。讀完簡介,我感覺作者好像很擅長捕捉這種都市男女之間那種欲說還休的情緒張力,就像跳舞一樣,進兩步退一步,永遠在邊緣試探。光是光看這個名字和封麵,我就已經腦補齣好幾場在霓虹燈下眼神交匯的戲碼瞭。真的很期待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些犀利又溫柔的洞察,能讓我對這種情感狀態有更深的理解,也許能給我的一些個人睏惑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