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規(16版)

土地法規(1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文昌
图书标签:
  • 土地法
  • 土地政策
  • 房地产法
  • 不动产法
  • 法律法规
  • 法律
  • 教材
  • 16版
  • 法学
  • 民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收錄至111年6月最新之法規,如下:
  .111.06.22修正公布之《土地法》
  .111.05.23修正公布之《稅捐稽徵法施行細則》
  .111.05.11修正公布之《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111.04.07修正公布之《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
  .111.03.25三讀通過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110.12.17修正公布之《稅捐稽徵法》
  .110.10.13修正公布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110.09.23修正公布之《土地稅法施行細則》
  .110.07.13修正公布之《土地登記規則》
  .110.06.30修正公布之《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申報作業要點》
  .110.06.23修正公布之《土地稅法》
  .110.06.09修正公布之《住宅法》
  .110.05.28修正公布之《都市更新條例》
  .110.05.26修正公布之《都市計畫法》
  .110.04.28修正公布之《所得稅法》
  .110.04.26修正公布之《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
  .110.01.27修正公布之《平均地權條例》
  .110.01.27修正公布之《地政士法》
  .110.01.27修正公布之《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
 
  規範土地利用及土地分配之法規,除土地法外,特別法林立,因此龐雜零亂,難以一窺全貌。許文昌老師以其多年的教學心得及實務經驗,整理出這本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之小法典。
 
  本書除蒐錄八十餘種重要且常用土地法規,依其性質區分為十四大類外,並對重要法規加入「名詞解釋」及「歷屆試題」。值得推薦的是,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不動產部分)逐號析論,坊間難得一見。
 
  【本書收錄之法規】
 
  本書係針對地政系學生及不動產從業人員的使用習慣與需求,收錄重要且常用之土地法規共80餘種,依性質區分為基本法規、徵收法規、登記法規、地權法規、計畫法規、重劃法規、都更法規、地價法規、地稅法規、經紀法規、農業法規、住宅法規、證券法規、相關法規等十四大類。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公司法前沿研究的专业著作的简介,其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到的《土地法規(16版)》。 《现代商事法律前沿:中国公司法疑难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 内容概述 本书是面向法学研究者、公司法实务专家、企业高级管理者以及对中国商事法律体系有深入需求的读者的专业学术专著。全书以严谨的法理分析、详尽的案例对照和对最新司法实践的深刻洞察为基础,聚焦于当前中国公司法领域中最具争议性、前沿性和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理论视角与实务指引。本书不涉及任何不动产、土地管理或自然资源等领域的法律议题。 本书结构严谨,分为总论、主体制度革新、公司治理的动态平衡、特殊公司形态的法律挑战以及前瞻性改革展望五个主要部分,共计二十余万字。 第一部分:公司法基本原理的当代审视与重构 本部分首先对中国公司法在过去十余年间的演变进行了宏观梳理,重点探讨了公司法人格制度在市场经济深化过程中的适用边界与理论基础的张力。 1.1 公司法律身份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挑战: 深入剖析了公司作为独立法律主体的内涵。重点讨论了“法人工具论”与“法人实体论”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差异,以及在处理公司与其控制人、董监高之间责任竞合时的法律逻辑重构。特别关注了在特定复杂股权结构下,公司责任主体认定的模糊地带。 1.2 资本制度的现代转型与风险防范: 详细研究了注册资本认缴制全面实施后的法律后果。不再停留在对认缴制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分析了股东出资加速履行义务、虚假出资的认定标准在司法解释层面的细微变化。探讨了资本维持原则在现代信用体系下的功能重塑,以及如何通过非资本性保障措施(如公司章程自治条款)来弥补资本约束力的弱化。 第二部分:公司主体制度的革新与深化 本部分集中探讨了股东权、剩余债权和公司自治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这是现代公司法设计的核心难点。 2.1 股东派生诉讼的效能评估与制度完善: 全面考察了自《公司法司法解释(五)》颁布以来,派生诉讼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重点分析了启动诉讼的“前置程序”的现实障碍,以及法院在审查原告适格性和诉讼必要性时所采纳的隐性标准。提出了完善中小股东司法救济途径的制度性建议,以平衡效率与公平。 2.2 沉默股东与隐名股东的权利界定: 针对当前大量存在的股权代持和隐名投资现象,本书详细梳理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遵循的“外部效力优先”原则。通过大量的裁判文书分析,明确了隐名股东在公司内部治理中的地位、对外部债权人责任承担的边界,以及在“名股实不符”情况下,如何平衡信赖保护与公司公示原则。 2.3 滥用法人人格的界限与穿透认定标准: 详尽分析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频率和严格程度。区别于传统的“财产混同”和“人格混同”的僵化认定,本书侧重于探讨在“过度控制”和“不当利用”等更具实质性的标准下,法院如何量化和裁量股东的责任延伸。 第三部分:公司治理结构的动态平衡与董事责任前沿 本部分聚焦于公司“人”的层面,特别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制衡及其法律责任。 3.1 董事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的量化标准: 深入探讨了董事在商业决策中应承担的“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 Judgment Rule)的引入与本土化困境。分析了在涉及关联交易、重大资产处置等高风险决策中,法院如何判断董事的“勤勉程度”。特别关注了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对决策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公司章程对其义务进行事先的、合法的限缩或加重。 3.2 关联交易的审查机制与信息披露: 详细阐述了《公司法》及相关上市规则对关联交易的规制差异。重点研究了少数股东对关联交易的知情权和否决权行使的程序性要求,以及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如何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来矫正不公允的交易价格。 3.3 监事会制度的效能评估与改革方向: 针对我国监事会与西方“双层治理结构”中“监事会”的差异,本书审视了现有监事会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监督虚化”的问题。提出在非上市公众公司治理中,如何有效配置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职能,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闭环。 第四部分:特殊组织形态的公司法律规制 本部分关注特定市场主体和商业模式下公司法的特殊适用问题。 4.1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法律适用张力: 针对两者在治理结构、股权转让限制上的显著差异,分析了实践中常见的“类股化”有限责任公司和“类责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适用障碍。重点阐述了股权转让限制的有效公示方法及其对善意第三人的影响。 4.2 集团公司法律关系与母子公司责任隔离: 全面解析了公司集团的法律本质,探讨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边界。重点分析了在集团内部出现债务危机时,如何界定母公司对外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并探讨了“集团宪章”在协调集团内部利益冲突中的法律效力。 第五部分:前瞻性改革展望与域外经验借鉴 本书的收尾部分着眼于未来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建议。 5.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股权证明与转让: 讨论了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股权凭证和转让登记制度的冲击。探讨了构建适应新兴技术的电子化股权登记和流转系统的法律基础。 5.2 公司目的的社会责任化: 深入分析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公平等议题时的局限性。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了如何在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中,嵌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法律约束,使公司目标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结语 本书的撰写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所有论证均立足于现行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法院判例。全书旨在为复杂多变的商事环境提供一套清晰、深刻、具有操作性的法律分析框架,是理解和参与中国公司法前沿对话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許文昌
 
  現 職
  歐亞資產評價集團總裁
 
  學 歷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法學博士
 
  經 歷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兼任副教授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
  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兼任副教授
 
  證 照
  土地行政高考及格
  都市計畫高考及格
  不動產估價師高考及格
  不動產經紀人普考及格
  地政士普考及格

图书目录

壹、基本法規
土地法(111.6.22)
土地法施行法(100.6.15)
平均地權條例(110.1.27)
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104.6.22)

貳、徵收法規
土地徵收條例(101.1.4)
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108.12.16)
區段徵收實施辦法(101.10.18)

參、登記法規
土地登記規則(110.7.13)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法令補充規定(109.4.9)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節錄)(106.1.9)
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審查要點(102.9.6)
地籍清理條例(108.5.1)
祭祀公業條例(96.12.12)
地政士法(110.1.27)
地政士法施行細則(91.8.1)

肆、地權法規
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91.5.15)
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執行要點(106.12.1)
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取得設定或移轉不動產物權許可辦法(106.6.9)
各級政府機關互相撥用公有不動產之有償與無償劃分原則(104.11.18)
公有土地經營及處理原則(91.10.8)
國有財產法(101.1.4)
國有財產法施行細則(108.2.21)

伍、計畫法規
國土計畫法(109.4.21)
國土計畫法施行細則(105.6.17)
區域計畫法(89.1.26)
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102.10.23)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110.10.13)
都市計畫法(110.5.26)
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103.8.4)
古蹟土地容積移轉辦法(108.1.22)

陸、重劃法規
市地重劃實施辦法(104.7.13)
獎勵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市地重劃辦法(108.4.9)
農地重劃條例(100.6.15)
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91.12.11)

柒、都更法規
都市更新條例(110.5.28)
都市更新條例施行細則(108.5.15)
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實施辦法(103.1.16)
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108.5.15)
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109.5.6)

捌、地價法規
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102.12.20)
地價調查估計規則(102.12.31)
土地徵收補償市價查估辦法(103.11.14)
地價基準地選定及查估要點(98.3.19)
土地建築改良物估價規則(99.6.24)
不動產估價師法(108.6.21)
不動產估價師法施行細則(90.10.17)

玖、地稅法規
土地稅法(110.6.23)
土地稅法施行細則(110.9.23)
土地稅減免規則(99.5.7)
房屋稅條例(103.6.4)
契稅條例(99.5.5)
遺產及贈與稅法(110.1.20)
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110.4.26)
稅捐稽徵法(110.12.17)
稅捐稽徵法施行細則(111.5.23)
增繳地價稅抵繳土地增值稅辦法(80.8.16)
工程受益費徵收條例(89.11.8)
工程受益費徵收條例施行細則(106.4.19)
所得稅法(房地合一稅部分)(110.4.28)
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申報作業要點(110.6.30)

拾、經紀法規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110.1.27)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施行細則(91.3.22)
公平交易法(106.6.14)
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111.4.7)
消費者保護法(104.6.17)
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104.12.3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111.5.1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細則(94.11.16)
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8.10.31)
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9.12.25)
預售停車位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1.1.3)
不動產委託銷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92.6.26)
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8.10.31)
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9.8.14)
住宅轉租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108.2.23)
住宅租賃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109.8.14)
住宅包租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108.2.23)

拾壹、農業法規
農業發展條例(105.11.30)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104.9.4)
農村再生條例(99.8.4)
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108.1.9)
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108.7.3)

拾貳、住宅法規
住宅法(110.6.9)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106.12.27)
新市鎮開發條例(109.1.15)

拾參、證券法規
信託法(98.12.30)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106.12.6)

拾肆、相關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36.1.1)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111.3.25)
民法 第一編 總則(110.1.13)
民法總則施行法(110.1.13)
民法 第二編 債(110.1.20)
民法債編施行法(110.1.20)
民法 第三編 物權(101.6.13)
民法物權編施行法(99.2.3)
民法 第四編 親屬(110.1.20)
民法親屬編施行法(110.1.13)
民法 第五編 繼承(104.1.14)
民法繼承編施行法(102.1.30)

附錄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不動產部分)
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裁定(不動產部分)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117702
  • 叢書系列:法規工具書
  • 規格:平裝 / 1352頁 / 13 x 19 x 2.9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6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十六版序
 
  最近,世界各國因應通貨膨脹,逐步升息,我國亦然。全面升息的結果,致使不動產市場降溫。因此,這二、三年來房地價高漲,可能出現拐點,而漸入衰退。
 
  房地價高漲,政府應立即採取抑制措施,以解決市場失靈。只可惜,一般政策之實施,普遍產生時間落後之現象。此現象依序為:認知落後、行政落後、決策落後、執行落後與效驗落後等五種。認知落後乃是問題存在直至被發覺這段時間。行政落後乃是政府當局發覺問題存在,從事收集有關資訊、分析原因及擬訂對策這段時間。決策落後乃是政府機關將擬訂對策提出立法或議會機關通過這段時間。執行落後乃是決策通過後至交付有關單位執行這段時間。效驗落後乃是決策執行至預期效果產生這段時間。
 
  抑制不動產價格高漲之對策,因為上開時間落後,實施時房地產已位處衰退時期。在房地產不景氣時,實施抑制措施,將使房地產更加不景氣,加深景氣波動。
 
  不動產價格高漲是市場失靈之結果。解決市場失靈的有效方法就是政府干預,然而政府失靈造成政府干預的時間落後,干預效果恐未臻理想,甚至適得其反。
 
  本次改版,土地法、稅捐稽徵法施行細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公平交易法施行細則等,均有重要修正。每經一次改版,本書內容就向前邁進一步。追求完美,止於至善。
 
主編
許文昌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關於土地法規的書,聽說已經出到第十六版了,可見其重要性與修訂頻率之高。不過,我手上這本的內容,我得老實說,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接地氣的實務操作,感覺還是少了那麼一點火侯。舉例來說,關於農地使用變更的程序,雖然法條條文寫得清清楚楚,但實際跑公所、地政事務所時,常遇到的那些行政流程上的眉角、不同承辦人的解釋差異,書裡幾乎沒怎麼著墨。我記得上次為了申請一塊自用住宅的建蔽率調整,光是準備文件和來回溝通就花了好幾週,書上只寫了「應檢具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這對新手來說根本是霧裡看花。再者,對於最新的都市計畫劃定爭議處理機制,最新的判例和實務見解更新得很快,這本第十六版雖然是新版,但對於近年來社會關注度很高的公共利益與私有財產權的衝突案例分析,我覺得深度還不夠,很多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探討不同法院的見解是如何拉扯的。對於準備高普考或專技人員考試的考生來說,可能還需要搭配大量的判例精讀,單靠這本書,有點像是拿了地圖,卻少了導航的詳細路線規劃。期待未來版本能多加入實務案例分析和流程圖解,這樣對我們這些得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來說,會更有幫助。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編目相當傳統,對於習慣快速檢索的讀者來說,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它的優點是條理分明,將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地籍測量條例等分門別類,讓你清楚知道哪個法條在管哪塊領域。然而,土地案件的複雜性往往在於「跨法規」的適用性。譬如,當一個案件同時涉及到都市更新的權利變換計畫,同時又牽扯到環境影響評估法的要求時,這本書在呈現不同法規之間的交叉引用和衝突解決機制時,顯得較為生硬。它更像是把各個法規「獨立」地呈現出來,而不是將它們「整合」成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箱。我個人期望,一本好的法規用書,能夠提供更多「情境式」的分析,而不是僅僅羅列法條內容。例如,針對特定情況(如歷史建物保存與公共利益的衝突),能夠直接帶出相關的法條集合、適用的判例,並指出主要的爭點在哪裡。目前這本書在這方面顯得較為學理化,對於急需在短時間內釐清複雜法律關係的實務工作者來說,效率略顯不足,需要讀者自行做大量的知識連結工作。

评分

翻開這本《土地法規》,第一印象是它紮實的學術基調。對於法學理論基礎的建構,它無疑是教科書等級的範本,從物權的基礎概念、土地使用分區的法律基礎,到地籍管理的法源依據,論述嚴謹,引經據典非常完整。然而,對於我這個本身就是從事不動產估價的朋友來說,有些章節的編排邏輯,老實說,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關於區段徵收的補償標準與價格調查方法,理論部分講解得非常透徹,牽扯到公平交易法、平均地權條例等交叉法規時,連結也做得不錯;但當我試圖從書中尋找一套系統性的價格查估步驟或近期實務上對於增值部分如何切割的標準化流程時,卻發現它更多是停留在「原則性」的說明,而不是「操作性」的指南。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或許更適合法律系的學生作為理論學習的工具書,而不是給已經在業界打滾、需要快速查找特定法規間灰色地帶解決方案的實務工作者使用。它給了我們樹木的結構,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在一片森林中快速找到正確的路徑。書中對於地方政府如何裁量權的行使,討論得不夠深入,這在實務上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

评分

從語言風格來看,這本《土地法規(16版)》的文字非常精確且學術化,充斥著大量的法律專有名詞,對於非法律本科出身的讀者(比如從事營建業的朋友),閱讀起來可能需要頻繁查閱註釋或後附的名詞解釋,增加了閱讀的門檻。雖然專業性是必要的,但它在「教育推廣」這塊著墨不深。舉例來說,對於「信託」在土地使用權移轉中的最新應用,書中提到了一些法律概念,但對於信託架構如何影響稅務負擔、或是對土地所有權人權利的實質影響,描述得過於簡略,缺乏深入的稅務與財務層面的探討。我們知道土地交易往往是多面向的,涉及的不只是單純的物權變動,更牽動著財產權的稅負結構。如果這本書能針對幾種常見的土地開發模式(如合建分售、土地信託給開發商)提供更貼近市場的案例解析,並分析這些模式下,各相關法規(如房地合一稅、契稅條例)是如何共同作用的,那它的實用價值將會大幅提升。目前的內容,更偏向於法條的彙編與解釋,實務應用層面的「軟實力」培養上,稍嫌不足。

评分

說實在話,要從市面上眾多土地法規書籍中挑出一本萬無一失的,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法規生命力旺盛,總是在變動。這本第十六版,我對它最大的保留點在於其「時代感」。雖然是新版,但有些章節對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位地籍管理」或「不動產資訊公開」相關的配套法規著墨不多。例如,關於電子產權憑證的法律效力,以及未來區塊鏈技術在土地登記上的潛在應用與現行法規的銜接問題,書中幾乎沒有觸及,這讓我感覺它似乎停留在前一波的修法進度中。另外,對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後,預售屋換約管制趨嚴,這類高度牽動市場行為的最新規定,書中的案例解析顯得有些保守和滯後。當我翻到關於私有土地使用管制那幾頁時,那種感覺就像是看著一本詳盡的舊報紙,知道過去發生的事,卻對眼前正在發生的趨勢缺乏足夠的預警和分析。對於希望掌握最新法規脈動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搭配大量的行政院公報或司法院釋字來補足這方面的不足,否則光靠這本書,難免會有些許「落後時代」的遺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