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的未來2 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

我們想要的未來2 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昕家‧
图书标签:
  • SDGs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教育
  • 课程设计
  • 教材
  • 行动指南
  • 校园
  • 企业培训
  • 社会责任
  • 未来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日常落實SDGs,人人都做得到!
 
  ◆「SDGs」是什麼?
  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包含: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可負擔的潔淨能源、永續城市與社區、促進性別平權、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減緩氣候變遷等17項核心目標,並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開始有具體指引,讓世界各國對話,並指引國家與政府、民間與個人努力的方向,以邁向永續。
 
  ◆「SDGs」是否能推動成功,「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關鍵!
  在臺灣教育現場,從國小、國中、高中到高等教育,也如火如荼將永續發展、SDGs等相關概念融入教學,編撰本書的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長年投入永續發展、SDGs教育實踐。無論是在高等教育課堂或是協助中小學老師融入教學,何老師一步一腳印的推動教育實踐。
  
  ◆匯聚各領域老師以自身專長,設計不同SDGs教學小活動!
  本書主編何昕家老師號召一群志同道合老師,透過每個目標詳細說明,並提出三個關鍵問題,最後再延伸至教學活動,是教師將SDGs融入課堂教學的敲門磚。本書同時也是臺灣第一本專注於談論SDGs教育實踐的書籍,有明確的教學指引與教學示例,希望支持第一線老師,激發更多教育實踐永續發展的量能。
 
本書特色

  ★收錄珍貴的SDG觀點、看法、案例,同時提供思考延伸問題與可實踐的教學點子!

  ★各領域老師以自身專長,設計不同SDGs教學小活動,每一位老師進行活動小點子規劃設計時,均僅針對每個SDGs重要面向進行規劃設計,教學小活動也是會直指每個SDGs核心精神。

  ★教學小活動時間有長有短,方便老師可以挑選與本身課程相關小活動,融入課堂,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瞭解不同SDGs。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從數位轉型到員工賦能》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独立于您提供的书名《我們想要的未來2 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 图书名称:《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從數位轉型到員工賦能》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技術快速迭代與社會結構變遷的今天,人力資源(HR)的角色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轉型。傳統上被視為行政後勤部門的HR,現已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本書《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從數位轉型到員工賦能》旨在為當代企業的人力資源從業者、高階管理者以及有志於HR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面、實用且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框架與操作指南。 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從「效率導向」轉向「價值創造」,並緊密結合數位化轉型與員工體驗的優化,才能真正實現組織的永續競爭力。 第一部分:戰略視角下的HR重塑 本部分深入探討了HR部門如何在組織變革中重新定位。我們不再僅關注招募與薪酬的基礎運營,而是將HR職能提升至戰略合作夥伴的高度。 章節重點包括: 1. HR的戰略藍圖規劃: 如何將組織的長期願景轉化為具體的人才戰略?本書提供了從宏觀市場分析到微觀人才盤點的實用工具,強調人才需求的預測性與前瞻性。 2. 敏捷式人才管理架構: 傳統的年度規劃已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本章介紹如何導入敏捷(Agile)思維到HR流程中,例如採用短週期(Sprint)的績效反饋、快速迭代的培訓模組設計,確保人才策略能即時響應市場波動。 3. 文化驅動與價值觀落地: 企業文化是組織黏著度的基石。本書詳細闡述了如何透過系統性的員工溝通、領導力示範與行為獎勵機制,將抽象的企業價值觀轉化為日常可見的員工行為準則。 第二部分:數位時代的人才獲取與體驗 數位化不僅改變了產品和服務,也徹底顛覆了人才的獲取、保留和發展方式。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善用科技工具來優化整個員工生命週期體驗(Employee Lifecycle Experience)。 章節重點包括: 1. 人力資源資訊系統(HRIS)的升級與整合: 探討如何選擇、導入與優化雲端HR系統,實現數據自動化與流程透明化。特別強調數據分析(People Analytics)在決策制定中的應用,如離職預警模型與人才供需平衡分析。 2. 以候選人體驗為核心的招募革命: 現代優秀人才對應聘過程的體驗要求極高。本書介紹了AI在履歷篩選中的輔助應用、虛擬面試技術的有效運用,以及如何透過個性化的雇主品牌傳播來吸引頂尖人才。 3. 遠距與混合工作模式下的管理挑戰: 疫情加速了工作模式的轉變。本章提供了針對分散式團隊的績效評估、溝通協作工具的最佳實踐,以及確保遠距員工心理健康與歸屬感的策略。 第三部分:高效能團隊的建構與人才發展 在知識密集型經濟中,員工的持續學習與能力成長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本書強調從傳統的「培訓」轉向「發展」的範式轉移。 章節重點包括: 1. 持續性績效管理(Continuou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摒棄僵化的年度考核,轉向即時、具建設性的教練式反饋(Coaching Feedback)。本書提供了一套將目標設定(OKR/KPI)與日常指導無縫結合的實用模型。 2. 個人化學習路徑(Personalized Learning Paths): 針對不同職能與職級的需求,設計精準的學習內容。內容涵蓋微學習(Microlearning)、同儕導師制(Peer Mentoring)的建立,以及如何量化學習投資回報率(ROI)。 3. 繼任者規劃與高潛力人才(HiPo)的加速培養: 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繼任者梯隊?本書提供了識別高潛力人才的關鍵指標,並設計了一套結合跨部門輪調、高強度專案參與的加速發展計畫,確保關鍵職位的人才無縫接軌。 第四部分:員工體驗、福祉與組織韌性 員工的投入度(Engagement)與心理健康直接影響生產力與創新力。本部分聚焦於如何打造一個讓員工感到被重視、受到支持的組織環境。 章節重點包括: 1. 建立正向的員工體驗(EX): 體驗設計的理念如何應用於HR領域?本書探討了從入職、日常工作到離職的每一個接觸點的優化,特別關注流程的簡化與情感連結的建立。 2. 薪酬與獎勵機制的重構: 探討在強調彈性與個人貢獻的時代,如何設計更具激勵性的總報酬方案(Total Rewards),包括非物質激勵、彈性福利制度(Cafeteria Plans)的實施細則。 3. 組織韌性與變革管理: 企業在面對外部衝擊時,需要具備快速恢復和適應的能力。本章提供了有效的變革溝通策略與員工情緒管理技巧,幫助組織平穩度過轉型期。 結語:未來HR的價值主張 《新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從數位轉型到員工賦能》總結了HR在未來企業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價值主張:成為業務增長的催化劑、組織變革的引領者以及人才價值的最大化實現者。 本書不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提供了一系列經過實戰檢驗的工具箱、流程圖與案例分析,確保讀者能夠即學即用,推動其所在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邁向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新紀元。這本書是每一位期望在未來十年內引領人力資源領域變革的專業人士的必備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何昕家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
  專長:永續發展教育、永續發展目標(SDGs)、戶外教育、環境教育、通識教育永續教育是促使人的心態和世界觀發生積極轉變的關鍵途徑,學校和教師處於獨特的位置,可以教育下一代成為各行各業。教育工作者對於地球的未來處於真正獨特的影響力和位置
 
何青晏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持續致力於推廣永續發展目標
 
邱婉菁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企業社會責任(CSR)、專業英文教學(ESP)、永續發展目標(SDGs)、問題導向教學法(PBL)
 
周芳怡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
  曾任臺中市社區營造諮詢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
  與其他作者共同著有:《社區X營造:政策規劃與理論實踐》、《民主憲政與法治》等書
 
張凱銘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著有:《國際關係與亞太現勢》等書
 
張德忻
 
  慈濟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專長:戶外教育、戶外探索教育、體驗探索教育、師生關懷關係
 
陳鳳涵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講師,講述海洋生態、環境教育、SDGs講座主題等。規劃設計《永續家園實踐家》桌遊,持續全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迄今
 
游曉薇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致力於媒體素養教育、在地文化導覽、數位閱讀推廣
  曾任臺中市雙十流域文化生活圈、教育部課程獎助計畫主持人
 
舒玉
 
  臺中科技大學語文學院助理教授、前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以一個大專教師來說,太過活潑;但以一個SDGs的推動者而言,剛剛好熱血。地球只有一個,而且不是人類的
 
鄭岳和
 
  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人文素養教育、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轉型正義
  致力於從哲學、心理學視野,反思個體存在的成長及其困難。並關注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省思人類發展所帶來的不平等、階級、轉型正義、環境污染與氣候變遷等議題
 
蕭戎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敎授
  專長:環境倫理、環境教育、博雅教育,為環保署環訓所環境教育核心教材〈環境倫理與議題反思〉專章作者,長期推廣以議題思辨形式進行環境倫理教學
 

图书目录

前言
序      謝俊宏‧陳同孝‧黃政治‧韓聖
推薦序
永續發展 臺灣未來世代的競爭力  范巽綠
SDGs串起真實世界的連結  張子超
你SDGs了嗎?  藍偉瑩
第一本SDGs教育實踐的書!  林律君
 
SDG 1 消除貧窮
‧北歐國家透過高額稅收,提供完善社福制度
‧SDG點子:配合影片素材,引導小組討論
 
SDG 2 消除飢餓
‧臺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人生百味募集食物給街友
‧SDG點子:從產地到餐桌的蔬果互動遊戲
 
SDG 3 良好健康和福祉
‧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危機
‧SDG點子:從活動中學習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SDG 4 優質教育
‧TFT致力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問題
‧SDG點子:Google Earth觀察其他國家教育現場
 
SDG 5 性別平等
‧聯合國婦女署推動「他為她」運動
‧SDG點子:結合新聞時事,連結性別歧視等問題
 
SDG 6 潔淨水資源
‧15歲少女用科學解決水汙染
‧臺北的海綿城市
‧SDG點子:認識台灣河川,喚醒省水節源的觀念
 
SDG 7 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桃園大潭藻礁生態與天然氣接收站
‧白海豚棲地與離岸風電的建設
‧SDG點子:透過桌遊認識不同的發電方式
 
SDG 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疫情對需兼顧工作與家庭的婦女
‧工會罷工癱瘓民眾日常生活
‧SDG點子:看影片討論實際經濟與環境議題
 
SDG 9 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交通設施:2021年4月太魯閣號出軌事故
‧電力設施:2021年5月興達電廠跳機全臺停電
‧SDG點子:搭乘大眾運輸,了解城市交通規劃
 
SDG 10 減少不平等
‧桃園航空城反迫遷
‧樂生院的漢生病友
‧SDG點子:透過體驗式活動探討國際間不平等現況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社會住宅戶數及租金補貼
‧高鐵增設無障礙座住
‧SDG點子:觀察校園,體認空間友善與通用設計的重要性
 
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台灣香蕉莖籤纖維取代塑膠
‧全球首雙海洋垃圾鞋在台灣
‧SDG點子:觀賞影片,反思自己過度浪費的行為
 
SDG 13 氣候行動
‧暴雨襲擊西歐多國
‧北美西部熱浪不斷
‧SDG點子:觀賞影片+辯論,實踐氣候變遷對策
 
SDG 14 水下生命
‧海龜誤食塑膠袋
‧海獅被廢棄魚網纏繞
‧SDG點子:從餐桌的海鮮切入,思考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SDG 15 陸域生命
‧日本龍貓森林環境信託的故事
‧台灣種樹的男人「樹王賴桑」
‧SDG點子:從都會中的公園,覺察生態多樣性
 
SDG 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終止童工、友善多元性別、政府資訊公開
‧SDG點子:分組討論功利主義、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
 
SDG 17 夥伴關係
‧非洲國家處理臺灣3C廢棄物
‧SDG點子:藉由電影《蒼蠅王》反思自身的人性論
 
SDGs 綜整教學實踐點子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29718
  • 叢書系列:新自然環保教室系列
  • 規格:平裝 / 176頁 / 20 x 20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永續發展 臺灣未來世代的競爭力
范巽綠/監察委員


  早期,「永續發展」議題一直是抽象觀念,是一態度與價值觀。隨著歷史進展,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其中包含17項核心目標,並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開始有具體指引,讓世界各國對話,並指引國家與政府、民間與個人努力的方向,以邁向永續。

  在臺灣,目前各級政府正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工作,在國家政策推動上,呼應以上指標,各部會及地方政府也分別戮力執行「政府機關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Department Reviews)及「地方政府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Local Reviews)工作,齊心齊力讓臺灣能邁向更永續的社會、永續的經濟與永續的環境,共築未來臺灣的優質國家競爭力。

  其實,臺灣在上世紀即開始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我在1997年擔任立法委員時,和當時的立委趙永清、蘇煥智等共同前往日本京都參加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並在1998 年3月成立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即開始共同推動臺灣的永續發展工作。

  2000-2006年,我在教育部服務時即開始推動「永續校園」,讓永續發展議題在師生學習觀念中萌芽,並透過永續校園實體改造工作,讓上千所學校脫胎換骨,轉型為健康、生態、創新、友善的校園。我在2018-2020年重回教育部,也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108課綱「環境教育」議題中推動,並結合國際教育2.0,以永續發展教育(ESD)為核心,與日本、韓國、泰國、美國、荷蘭及德國等學校進行相關議題參訪與國際交流,這些議題綜整環境、經濟、社會等整合面向觀點,積極培養新世代學子成為具備國際視野的永續公民。

  永續發展是否能推動成功,「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關鍵。永續發展是跨世代正義的課題,因此在202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德國召開「2030年永續發展教育」時,特別指出「教育,是促使人的心態和世界觀發生積極轉變的關鍵途徑!」

  在臺灣教育現場,從國小、國中、高中到高等教育,也如火如荼將永續發展、SDGs等相關概念融入教學,編撰此書的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長年投入永續發展、SDGs教育實踐,無論是在高等教育課堂或是協助中小學老師融入教學,何老師一步一腳印的推動教育實踐。此書也是何老師號召一群志同道合老師,透過每個目標詳細說明,以及提出三個關鍵問題,最後再延伸至教學活動,是教師將SDGs融入課堂教學的敲門磚。

  這也是臺灣第一本專注於談論SDGs教育實踐的書籍,有明確的教學指引與教學示例,希望藉本書拋磚引玉,除支持第一線老師,也能激發更多教育實踐永續發展的量能。最後,我也再次感謝何昕家老師與各學者專家特別編撰此書,它將有助於增進學生發揮探究與實作精神,致力永續發展與地方創生,促進學校邁向優質教育。因此,我特別推薦給各級學校師生及家長,讓我們的學子能更了解SDGs核心精神與各項目標教與學之落實,一起為臺灣的永續發展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教育創新的教育工作者,我對於任何聲稱能「引發動機」的教材都抱持著一種審慎的好奇心。我們都明白,知識的灌輸遠不如激發內在的熱情來得持久有力。這本書的副標題提到了「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這點非常關鍵,因為不同場域的需求差異極大。企業可能更注重CSR報告書的呈現和員工凝聚力,而學校則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如何做到「一書多用」的?它是否提供了一個核心的設計框架,然後再針對不同受眾提供客製化的調整建議?例如,面對企業高層,課程設計或許需要大量引用商業趨勢和風險管理;而面對國小學童,則可能需要結合大量的戲劇表演和手工藝活動。如果它能細膩地分析這些差異,並提供具體的活動清單和時間分配建議,那就具備了極高的工具價值,不只是「參考書」,而是可以直接拿來「操作的手冊」。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給人一種既專業又充滿活力的感覺,那種色調搭配讓我覺得裡面裝的東西肯定很有料,不是那種老生常談的理論教科書。光是「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這幾個字就吸引了我,因為現在不管是在學校教書還是在公司辦活動,大家都在談永續發展,但真正能把這些高大上的概念轉化成學員願意動手做的課程,才是真本事。我特別期待它在「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這塊的著墨,畢竟光是講解目標一堆數據,大家聽了還是會打瞌睡,重點是如何讓人「有感」,進而願意改變行為。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創新的引導技巧,像是如何用遊戲化(Gamification)的方式來讓大家認識氣候變遷的急迫性,或是如何設計出能真正促進跨部門合作的專案架構,那對我這種經常需要規劃工作坊的人來說,簡直是挖到寶了。我希望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能提供大量可複製、可調整的模組,讓我們可以直接套用到各種不同的場域,無論是國中小的環境教育,還是高階主管的策略規劃會議,都能找到對應的設計範例。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是它最大的賣點。

评分

讀完簡介,我立刻聯想到我最近在籌備的一個跨領域工作坊,主題是關於城市水資源管理。我們最大的困難點就在於,當參與者聽到水庫存量、碳排放權這些名詞時,眼睛馬上就會失去光彩。這本書如果真的厲害,應該能提供一些破冰且深具啟發性的活動,讓我能快速打破這種知識隔閡。我猜測,它可能會介紹一些非線性的引導方法,比如使用「未來情境推演法」(Scenario Planning),讓參與者想像二十年後家鄉的水資源枯竭了,然後倒推現在我們必須做些什麼。這種從結果倒推現在的視角,往往比從現在推演未來的線性思考更能震撼人心。而且,它能成為「最佳教材」,意味著它必須在「流程順暢度」和「內容深度」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在一個三小時的課程中,哪一個環節應該花費多少時間,才能確保訊息有效傳達且不至於讓學員感到疲乏,這種對時間節奏的掌握,往往是決定一場課程成功與否的關鍵。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關於SDGs的書籍非常多,很多都像在複製貼上聯合國的官方文件,讀起來枯燥乏味,感覺像是公文翻譯集。這本我會想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標榜的「實用課程設計」這個定位,這暗示著它跳脫了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著重在「教學法」的革新。我最關注的是它如何處理「行動」這一步驟。許多課程設計到最後都會功虧一簣,就在於無法將課堂上的熱情有效轉化為課後的持續行動。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收錄了一些成功案例的拆解分析,說明這些案例背後的「動機觸發點」在哪裡,或許會談到如何連結在地社區的脈絡,讓參與者意識到SDGs不是遙遠的全球議題,而是與他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在地挑戰。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評估行動成效的工具或指標,那就更棒了。畢竟,如果設計了一套課程,卻不知道如何衡量它是否真的達成了預期的社會影響,那所有的努力就顯得有點虛無飄渺。我期待它能補足這個「評估與回饋」的環節,讓課程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评分

從台灣在地脈絡來看,SDGs的推動常面臨一些文化上的阻力或習慣上的慣性,例如追求「方便快速」的消費文化,或是對長遠規劃的疏離感。一本好的本土化教材,應該要能巧妙地「翻譯」這些全球目標,使其符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在案例選擇上,是否能多引用台灣本土的企業、社區或學校的成功案例,而不只是單純引用北歐或歐美的光鮮範例。如果它能深入探討台灣的特定議題,像是產業轉型、高齡化社會下的永續照護,或是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態智慧與SDGs的結合,那這本書的價值將會暴增,因為它就不只是一本翻譯工具書,而是一本真正為台灣環境量身打造的「行動指南」。這種貼近土地的教學設計,才能真正點燃台灣民眾的參與熱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